#英文作文常見錯誤
讀看看以下三個句子,你看的出來哪裡不對嗎?
1. Kind words can be short and easy to speak , but their echoes are truly endless .
2. "I don't care what my parents t...
#英文作文常見錯誤
讀看看以下三個句子,你看的出來哪裡不對嗎?
1. Kind words can be short and easy to speak , but their echoes are truly endless .
2. "I don't care what my parents think". she said. "We'll find a way to be together.".
3. The new nurse - who was wearing the same purple T-shirt as the old nurse - entered the room with a smile.
英文作文的常見錯誤之一
⚠️標點符號隨便寫
標點符號寫錯或打錯,通常對內容的理解不會有影響,可是這些錯誤很挑戰讀者的耐心,像我就會很受不了😂 正式場合時,正確地使用標點符號也能帶給人專業的形象,所以這些小規則,好好記一下哦
底下我們分別來看上述三個句子錯在哪裡吧
1. Kind words can be short and easy to speak , but their echoes are truly endless .
英文標點的位置,一律放在前面字的正後方,加上一格空白,然後才寫新的字。通常第一次給我改作文,大概都會被我噹這個問題。不管是打字還是手寫,都是一樣的。標點前後沒有空白是錯的,前後都空白也錯,只有前面空白也不對。像上面這個句子,中間的逗點前後都沒空白,這樣就不行,後面句點的前面多一個空白,也不行哦!
✅ Kind words can be short and easy to speak, but their echoes are truly endless.
2. "I don't care what my parents think". she said. "We'll find a way to be together.".
在英文裡,若是引號" "後面遇到標點,標點是打在" "的裡面,同時在” “的後面也不像中文會有標點,英文不會再有標點了。如果是在寫連貫對話,前面那句寫完是打逗點,然後寫誰講了,再繼續寫哦!所以上面句子要先把she said前面的句點改成逗點,並且放在think跟引號中間,接著把最後面引號外的句點刪掉
✅"I don't care what my parents think," she said. "We'll find a way to be together."
3. The new nurse - who was wearing the same purple T-shirt as the old nurse - entered the room with a smile.
Dash(—)破折號跟hyphen(-)連字號的用法,如果你用打字的,他們跟前後的字中間都沒有空白哦!另外dash的長度是2個hyphen的長度,所以寫的時候長度要稍微注意。如果用寫的話,只要注意dash跟前後字中間隔的夠近,看起來像沒有空白,然後畫長一點就好。像是上面的句子,這兩個都是hyphen而且前後都多出空白了,所以要先把長度變長,然後移除前後的空白
✅ The new nurse—who was wearing the same purple T-shirt as the old nurse—entered the room with a smile.
通常到這邊,比較會有的疑問是dash哪時候用,以下講兩個最常用的:
1. 強調兩個dash中間夾的東西,像是上面的句子。
e.g. The playground—cold and wet in the October rain—were deserted.
2. 用在對話,表達說話者突然停止講話或是口吃等,這跟中文用法很像。
e.g. “Wait! I forgot to tell you—” The door slammed shut between us and I missed whatever she was trying to say.
順便講一下英文句點的寫法
中文句點是空心的,英文的句點是實心的,建議用原子筆點一點就可以了,不用特別畫很大點,因為有些人會覺得只有一點太小了看不到,就把它畫比較大,結果沒畫好,看起來像空心的,就會很怪哦
關於標點符號的使用,你可以翻一本手邊的英文書,看一下上面講的幾個用法在書上是怎麼寫的,加深你的印象哦!
或許你覺得這些規則很瑣碎,但是就是這些小細節才能讓人知道你對於你的文字有用心,不會因為是小地方就不在乎。
IG好像改了文章字數上限,練習題目放在留言區哦!
#凱蒂英文 #標點符號隨便寫 #英文作文 #常見錯誤 #高中英文 #學測 #學測英文 #指考 #指考英文 #統測 #統測英文 #英檢 #多益
刪節號等用法 在 Migo日本代購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CP值超高的美國小眾品牌包款✨
注意⚠️隨時收單
商品:美國《ANT EXPEDITION》5合1多功能肩背包
💰私訊小幫手
顏色:黑色#棕色#奶茶色#灰色#粉色
內容📍
大包x1/小包x1/零錢包x1/調整背帶x1/鍊帶x1
大:尺寸24.13x13.2x4.82cm
小:尺寸20x10.92x4.06cm
零錢包:尺寸9.9x9.9cm
🔸高品質材料:我們的多功能斜挎包採用奢華和高品質的人造皮革設計。設計為與多袋配件相同的尺寸。
🔹適合不同場合:大錢包、小錢包和零錢包,一條金色鏈帶和一條可調節斜挎肩帶。三件套的動感設計可以將多配件包拆分為錢包、手提包和斜挎包單獨使用使用,或將三個包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獨特的多用途配飾包,有足夠的空間裝下你的手機、卡片、錢包、太陽鏡、化妝品等小件必需品,實用又美觀。
🔸方便的設計:非常通用和多功能。這款小號斜挎包配有大號手提包提手和金色鏈條提手。所有包包都可以相互夾住,也可以單獨佩戴。小巧的斜挎包優雅而緊湊。它足夠寬敞,可以放錢、卡片、鑰匙和智能手機,如 iPhone 8 或 8 plus、三星 Galaxy 等。如果您有時間,可以組合 18 種以上的用法。
🔹最佳尺寸:大尺寸尺寸:9.5LX 5.2”HX 1.9”D。小尺寸:7.9LX 4.3”HX 1.6”D。圓形拉鍊零錢包尺寸:3.9LX 3.9”HX 0.8”D。
════════════
🔎留言範例:黑+1,🈲️刪留言、改留言🈲️
┏━━━━━━━━━━━━━━━┓
🔶現場包款預購皆等待14-21天(不含假日)
🔷出清商品或現場商品可能會有一些殘膠等等
⛔對商品有疑慮的人⛔
⛔請繞道並勿下單 不要增加彼此困擾⛔
⛔均無退貨及換貨服務⛔
⚠️能接受的朋友再下單⚠️
✅下單均為100%認同以上幾點✅
┗━━━━━━━━━━━━━━━┛
#9月團
刪節號等用法 在 王大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傻傻的我,在昨天吃了「查禁」的悶虧後,居然還真跑去臉書的「監察委員會」檢舉他們的亂報。
先不說今早,為了想跟國人訴說在台灣這極權國家要講真心話時,必須自掏腰包買廣告。臉書當然立即禁止我這舉措,deny我的廣告權利,畢竟如此的臉書家醜,要越少人知道越好。
就說我的檢舉申訴好了,怎知,他們居然要求我要提供個資、敏感資料、政治傾向、宗教訊息、健康狀態、種族資訊與Coockies等個人訊息,才能執行。
其中甚至包括「性向與性活動相關訊息」,靠北,為了申訴,他們甚至想知道我一天打幾次炮,打手槍時,會不會看A片耶?
我想問的是,明明只是想對檢舉我的決策,提出個人的不滿,並要求重新審核,為何我要提供個人的「網路使用履歷大百科」呢?
更何況,這個申訴,只有「非常少數人」會得到審核,那笨笨的按「同意」後的個資,會還給我嗎?還是你們會「自由運用」,自由賣給第三方團體?
以下為臉書要求申訴必須犧牲的資料:
「在申訴過程中回答問題時,您可以選擇是否提供個人資料(例如種族或民族、政治立場、宗教或哲學信仰、性傾向或性生活相關資訊、工會會員身份或健康狀況)。這類資料可能依據您所在國家/地區的法律受到特別保護。
只有在取得您同意的情況下,我們才會處理您在書面回覆中提供的資料,以考慮最終申訴結果。您可以隨時前往案例狀態撤銷同意並刪除您的個人資料。深入瞭解在「案例狀態」將資料刪除後會遇到哪些情況。
在您以書面方式回覆申訴問題時,若回覆內容包含非相關 Facebook 產品用戶、未成年人(在大多數國家/地區為未滿 18 歲)或在締結具強制力之合約方面屬於限制行為能力人的相關資料(特別保護資料除外),我們會以符合該方最佳利益為考量來處理此等資料,同時兼顧我們執行此處理程序的需求,以便:
確保監察委員會能夠就審查中的案例取得所有相關資料,並據此作出明智的裁決
監察委員會能根據所有相關資料作出適當裁決,維護上述用戶的最佳利益
取自您 Facebook 或 Instagram 帳號的資料
如果您對您 Facebook 或 Instagram 內容受到的處置向監察委員會提出申訴,我們會與監察委員會分享以下取自您 Facebook 或 Instagram 帳號(端視您使用哪個帳號發佈您提出申訴的內容)的資料,以便監察委員會審查有關您內容的申訴細節和處置:
審查內容原始發佈位置(例如粉絲專頁、個人檔案或社團)的相關資訊
您帳號的基本資料(例如追蹤者/粉絲和朋友人數、帳號建立日期、地點相關資料)
審查內容的案例紀錄,例如內容審查人員最初的處置、申訴日期和時間
內容最初處置結果的政策立論基礎
為了作出公正明智的裁決,監察委員會可能會要求提供其他資料(例如審查內容的互動和觸及相關資料)。我們會根據每個特定案例的背景資訊,確認該資料確實相關且可協助監察委員會作出裁決,才會向監察委員會分享他們要求的資料。
II.我們如何公開分享這些資訊?
如果您的案例獲選接受監察委員會審查,監察委員會將以書面形式說明最終裁決結果,我們隨後也會將此書面說明公佈於本網站供大眾閱覽。這份書面說明可能包括您直接在本網站提供的資料(您自己及/或他人的個人資料),以及/或是 「處理申訴時,我們會蒐集和使用哪類資料?」這篇文章所列的 Facebook 或 Instagram 帳號資料。
只有在取得您的許可後,我們才會在監察委員會的書面說明中包含可輕易識別您身分的詳細資訊。
請注意,即使已採取上述措施,仍有特定對象可能透過監察委員會的書面說明猜到您和/或他人的身分。若是這種情況,則在不逾越您或他人的利益或基本權利和自由的情況下,或在適用法律未禁止的範圍內,我們仍會在必要時發佈監察委員會的書面說明:
作業系統屬性
作業系統版本、硬體類型和瀏覽器類型等資訊
網站運作情形
您與本網站互動情形的相關資訊,例如您造訪過的頁面、您目前是否正在瀏覽本網站,以及您點擊過的項目
識別資料
針對和本網站互動的帳號,與該帳號相關聯的獨一識別資料
網路與連線
您行動電信業者或 ISP 的名稱、語言、時區、IP 位址和連線速度等資訊
Cookie 資料
從儲存在您裝置上的 Cookie 所取得的資料,包括 Cookie 編號和設定。請瀏覽《監察委員會網站的 Cookie 政策》以深入瞭解本網站的 Cookie 使用方式。」
濕評:好,讀完以上有更扯的聲明後,直接觀賞延伸的直播內容吧!
1:09:46 感謝斗內大德小道姊說:大師花一個月鑽研,請介紹監控資本家與機器控制集體意識,也請複習監控2.0,寶可夢軍工複合情報計畫,第四公民NSA史諾登爆料監控體系。
1:19:08監控資本主義將所有民主與言論自由成份給抽取
-也就是失契約-uncontract 效應
-要我跟監察委員反應,但說只有非常少數抱怨函會被看到!又來!
-監控2.0就是要大家提供自己的資訊,監控自己
https://youtu.be/z0m9TMlCSKQ
被黨國查禁的言論:
https://reurl.cc/4y70bY
刪節號等用法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楊澤《人生不值得活的》──意象與節奏分析 ◎李懷
前言
本篇報告以楊澤第二本詩集《人生不值得活的》為研究對象,主要討論其意象使用與調整節奏感之手法。
第一節 意象分析
《人生不值得活的》共分五輯,囊括了對生死的理解、愛情的追逐與辯證、被置身於陌生城市的焦慮等,每一輯在寫作手法、意象使用與主題上皆有明顯不同,以下將進行分析:
壹、人生不值得活的
對楊澤而言,詩是屬於少年的,年輕人痛恨謊言與偽善、享受苦悶與憂鬱,用寫詩提煉回憶、救贖青春。開卷第一首同詩集名的〈人生不值得活的〉便基於此積極的風格為整本詩集定調,無論是年少當下的悲苦疾筆、事過境遷後或許坦然或許糾結的回顧,都在輯一「水」的意象下開展。
此輯共有八首詩,或多或少皆使用了水的意象:〈人生不值得活的〉、〈瓊斯海灘〉中使用了海:
愛與死的迷藥無非是
大海落日般──
一種永恆的暴力
與瘋狂……
(〈人生不值得活的〉)
天空是面陰鬱底牆
其上有海天──
最後迴光。一隻傘
一方無人眺望之窗口
生命的全部重量
倒懸於彼
(〈瓊斯海灘〉)
大海與落日,正對映著前句的死與愛,死彷彿一片汪洋廣闊而壓迫的存在著,而愛則若落日餘暉,雖絢爛卻是無比短暫。但對楊澤而言,這兩者其實都是永恆的,是早於任何理性、歷史的。愛與死以強大的張力互相拉扯著,死可以毫無理由的帶走人、愛上一個人也不需要任何邏輯推導,巧妙的是兩者也像海洋與夕陽倒影一般互為對方的因果。在〈瓊斯海灘〉中,天空如鏡映著大海,而傘似乎倒掛在上,其對應的卻正是雨中佇立的那個人,故事的主體往往在傘下,只是在楊澤顛倒世界的幻想中,由傘下孤零的一人轉成了倒掛傘中盛接的雨水。
兩詩皆用海作為世間萬事的盛載體,是一面凝望即可看見故事的鏡,而在物理世界中,我們稱之為「時間」。水在楊澤詩中的意象便是時間的流動、歷史的洪荒。〈克羅采奏鳴曲〉中以貝多芬的音樂帶著詩人流回曾經洶湧的青春、〈室外是雪〉以飄零的雨雪串起了異鄉子弟對故鄉地域的思念、〈霽〉以雨過天青與濃霧的對比、城與離城者之間關於留下與離去的行為,展現了眾人皆困於過往記(與霽諧音之設計)憶。輯一短短八首詩,雖皆有水的意象,楊澤卻巧妙的利用其不同形式詮釋各種對時間的理解、臣服與反抗。
貳、我已歌唱過愛情
氣候與花,追逐、放棄與釋懷。構成了楊澤以詩語言辯證愛情觀的輯二「我已歌唱過愛情」,我們在此輯中不斷見證愛情與生死、短暫現存與永恆記憶間:有限性與無限性、必然性與可能性的來回交錯。而「花(植物)」便是其中重要的媒介:
我已歌唱過愛情──
還有玫瑰、紫羅蘭、鬱金香的真理
但是為她,啊,單獨為她
我預支了我下輩子的愛情
(春天,落花,carpe diem
在旅人休息的樹下,我躺著
與我不再的七弦琴)
我已歌唱過愛情──
如今我將長久保持沈默。
喜悅以及悲傷──除非
大陸淪陷成海,海
淪陷成荒原,荒原
開出玫瑰而她向我走來──
我將,啊,永遠不再復活
(春天,落花,carpe diem
在旅人休息的樹下,我躺著
我不再沈吟愛情,髣髴在她的花園中……)
(〈我已歌唱過愛情〉)
對如今的詩人而言愛情已成過去式,而玫瑰、紫羅蘭、鬱金香雖如不同段感情有不一樣的顏色,其真理卻一樣是短暫的、是只屬於某特定時期的。楊澤浪漫的少年情懷卻不認同自己僅限於這樣的稍縱即逝,一方面他幻想著預支下輩子來換取此刻的永恆、一方面現實中他選擇停留,旅人在樹下稍作休息便會離去,楊澤卻甘願停滯在她的花園裡享受著他僅存的「永恆的愛情」。
末段表面上透過描寫時間進程以表楊澤對愛情長久而沉默的堅持,暗底下則展現了一種極致的融合觀,在時間恆流中不斷變換的地形與始終存在的詩人與樹、「永遠不再復活」中隱含「從未死去」與「甘願死去」這樣對愛情更高(也更狡猾)角度的視角,讓存有與逝去的界線模糊。讓我們感覺只要詩人能在記憶中永保18歲某場短暫而絢爛的愛情,即便分離後經歷年月摧殘,「愛情」本身也透過詩人的浪漫得以存續。
在楊澤的情詩中沒有純然煽情的情慾流動,更多的是青年對愛情本質的直逼叩問,〈伐木〉中春天隱密的繁花與透過伐木建築的愛的居室,引出自然而為與刻意為之的感情關係間的矛盾;〈告別1〉中從春天頹然倒下(感情破裂)後的自我懷疑、辯證,祈求與絕望下透過浪漫的遠離試圖保有僅存的愛情。
除了花等植物外,在〈告別1〉:「相對於我們,我們的戀情正在絕望地焚燒……我們的愛──如何像群樹那般不斷生長,像星球一樣永恆運轉……」、〈告別2〉:「像激流護衛一朵落花請為我為我護衛她/因為當黃昏遽爾落下,天井/再也無法護衛她的身影小小/因為當春天轉身背向離開/激流與落花/他的心中負荷有──/一千種難言的傷痛……」中,焚燒、激流、急雨,楊澤利用這些曖昧的詞彙營造了一場脫離現實、界線模糊、不負責任卻又純粹的「美」的愛情狂想。
參、與眾同禱、讓我做你的DJ
此為輯三與輯五,其並沒有特別多相同意象或如輯一、二那般具有貫串全輯的核心意象,在背景上而主要偏向異國、陌地、城市的氣氛營造、語境上則多有對自我存有、國族、生死的來回思辨,顧此二輯放在同一段談。輯三「與眾同禱」第一首詩〈在風中〉馬上構建了與前二輯截然不同的語境:
在風中獨立的人都已化成風。
在風中,在落日的風中
我思索:一個詩人如何證實自己
依靠著風,他如何向大風歌唱?
除了──啊,通過愛
通過他的愛人,他的民族
他的年代,他如何在風中把握自己
有如琴弦在樂音中顫慄、發聲
與歌唱……
……
在風中,在落日的風中
假如他逆風流淚奔跑,大風
將與他並行,並為他悄悄拭去
所有的淚……
(〈在風中〉)
沒有太多意象,而是較為赤裸的將思辯過程展現在讀者眼前,此詩或許在純文學性上並沒有太多進展,但卻嶄露了楊澤對詩的野心──也就是哲學性的思辨。比起將讀者直接丟入一個想像的詩空間中,楊澤更願意安排好一些命題、邏輯與線索,甚至像〈在風中〉一樣根本不多做包裝,利用其犀利精準的文字,將人置身於時代磅礡的大風下,如何發聲、如何證實自己?以愛、信仰做回應。即使「落日在風中,蒼茫墜落無聲……」即使在風中為了對國族的焦慮、對自我的渺茫,但當詩人大聲歌唱,此處的歌唱我認為指的便是各代文人的書寫,在時代狂暴的呼嘯中一個人堅守著愛與原則進行寫作能喚醒莫大的力量。此刻,原先掩蓋個人聲音的大風卻反過來悄悄拭去眼淚。
空間感,無疑是輯三、五中最能感覺到楊澤力筆營造的,風不僅作為涵蓋所有空間並改變其屬性的流體、同時也串連起所有曾佇立於風中的人,空間與時間被簡單的一個意象緊密交織在一起。當渺小的人開展思想,連結到興衰的落日、群星的運行下明與暗的對反、連結到陽光連結到愛。而詩末回收到淚這樣主體性的感受產物,將人最獨有的情感與時代做回應,閱畢此詩便能感受到在楊澤心中,存在本身便是一種極具張力且浪漫的辯證過程。
若說〈在風中〉給出了一個較明確且堅定的解答,〈在畢加島〉則停在一個較為開放性且困惑的結尾:
在畢加島,我在酒店的陽臺邂逅了
安塞斯卡來的一位政治流亡者;溫和的種族主義
激烈的愛國者。「為了
「祖國與和平……他向我舉杯
「為了愛……」我囁嚅地──
回答,感覺自己有如一名昏庸懦弱的越戰逃兵
(瑪麗安,我仍然依戀
依戀月亮以及你美麗的,無政府主義者的肉體……)
在畢加島,我感傷旅行的終站
我坐下來思索人類歷史的鬼雨
半夜推窗發現的苦難年代;
我坐下來思索,在我們之前、之後
即將到來的苦難年代,千萬人頭
遽爾落地,一個豐收的意象……
瑪麗安,在旋轉的童年木馬
在旋轉旋轉的唱槽上,我的詩
如何將無意義的苦難化為有意義的犧牲?
我的詩是否,只能預言苦難的陰影?
並且說──愛……
(〈在畢加島〉)
在私人的與國族情懷的愛是否有相同的基準點?或說兩者是悖反的?不相容的?在畢加島這個幻想的島嶼,楊澤清楚看見了其暴政歷史,但在這樣歷史的面前詩人該以什麼姿態面對?對愛國者囁嚅地回應,一方面反映詩人對私愛該在這樣磅礡且充滿道德意味的革命下如何自處、另一方面則受困於自身對苦難的無能為力。詩中「千萬人頭/遽爾落地」對應「人類歷史的鬼雨」,將歷史進程的殘酷與鬼雨相連結,讓讀者不禁思考究竟這樣的雨能否洗淨一地血流、或是雨的味道反倒掩蓋了血腥味?詩對於這個廣袤無邊且現實的世界究竟能起到什麼作用?相對前一首的堅決,〈在畢加島〉展現了楊澤陷於困惑與焦慮的模樣。
在大時代的交替下,知識分子對自我的定位是極度惶恐的,此本詩集收錄楊澤1977年至1990年的詩創作,此時政治動盪、文壇論戰四起,無可避免的楊澤除了書寫積極、愛情,也書寫「被置身」於陌生的城市、陌生的思想交戰下,文學寫作已不存在指標與真理,這點在輯三、五尤其如此。〈我曾在炎午的酷陽下注視〉是一首無論主題或語境皆展現對此刻與歷史的反覆論辯,詩中再度使用風中年代的意象,楊澤彷彿不得志的罪臣,雖抱有理想卻在中暑的城市中呻吟,一個有著愛與思想的人竟在這樣「信仰缺如的年代」顯得如此無助。黃昏、大廈窗前、無用的軀體、救火車,楊澤挑選了這些混亂或似乎待破碎的城市意象,深刻刻劃了一個踩在名為現代的道路上、卻只能渺小踽踽獨行……
輯五「讓我做你的DJ」較無輯三那樣沉重,但也因情感的渲染較足,時刻能感受到楊澤被置身於城市中的呼喊:
人間秋涼,雨日
薄暮不免有些感喟
徒然地立在回家的站牌前,看
施工中的對街大樓,在微雨中
一盞盞水銀路燈寂寞亮起
二三女子在一場黃昏雨中艷裝獨行
緊抿著紅唇趕赴人生的約會
在聖人不復的紅磚道上,我覷見
有人低頭抽手上的Kent牌香菸
歲月的驚愕與虛偽一如
嵌在無名指上的大粒鑽戒
在雨中淋漓發光
只一夜,那人須髮盡白,我
失落在路旁的朝代間,充滿了不合時宜的情懷……
城市的夜是激烈的搖滾不遠處爆發
我在霓虹的紅雨中為櫥窗的星星所射殺
世界在海變中向下沉淪
直到惡夜的中心
有人彎身撿起一支口紅
我發現你我的城市祇是
被丟棄在路旁的
一截再也點不燃的煙蒂
(〈雨日.女人No.12與35〉)
詩題中雨日似乎就是一種矛盾,而女人則一反身為人類的主體性,成為編號般的存在,帶著類似的戒指、風格無太多相異的服裝,在霓虹城市中豔裝奔走趕赴約會,但這樣的忙碌在楊澤眼中似乎並不存在什麼意義,相較楊澤詩中的救贖──瑪麗安,No.12與35顯得多麼扁平與單薄。
路燈逐漸代替了日光,只在開頭以無形容詞的狀態出現的「日」似乎解離成城市中一盞盞的燈光、絢爛的霓虹,走在這樣「聖人不復的紅磚道」彷彿有種究極的、真理性的消散。我們在此詩窺見楊澤較為尚古……或說崇尚可見道德規範的一部分。但這並非他沒有勇氣尋找新觀點、新視角,而是在太過紛亂的時代,亙古不變的「真理」最能令人有安全感,在一切準則盡失的現代城市裡,對某些詩人而言反倒是一種惡夢,我不確定此詩書寫的是楊澤在美國留學的時光抑或是回到故鄉後的悵然,但皆能深刻感受到他對外在世界的陌生、與那一份因純真仍在才導致的絕望。
第二節 節奏分析
楊澤的詩中充斥著刪節號、破折號與括號,修飾著詩中未完成的語氣、待補充的語境與解釋背景脈絡等功能。以下將逐段分析三者在詩中出現的位置與其作用。
一、刪節號(……)
刪節號在整本詩集共出現86次,使用刪節號的詩作有27首,超過了全集42首的一半。其功能分為三類,分別是「落寞語氣」、「待續語氣」與「延伸語境」:
(一)、落寞語氣
〈告別1〉:「相對於所有季節──我們的愛情顯得多麼有限……」
〈伐木〉:「感覺自己像去夏海濱所見/一座荒廢已久的建築鷹架在雨中……」
〈在馬賽〉:「像夏日午後的急雨,我匆匆避入的一間地下室café,妖嬈開放的燈色、音樂與人臉是一面遠遠的落地長鏡,我在其中找到我落寞的眼神……」
回想起某個雨中荒廢的建築如自己曾經的感情;想像各個季節的變化再與此刻的愛情相對應;五色燈光下人群中的獨身一人……此類刪節號常見於楊澤的情詩,求不得、回憶傷心事的寂寥、感傷,透過刪節號形成一種「詩人似乎無話可說」的語氣。當讀詩時來到這類段落,往往因刪節號的出現而略作停頓,而在此巨大的沉默中我們反倒能再度咀嚼前一句內容,具加強句子情感的功用。
(二)、待續語氣
〈在畢加島〉:「我的詩是否,只能預言苦難的陰影?/並且說──愛……」
〈詠懷〉:「憂鬱是消沈後的熱誠/關於我的靈魂,請相信/那始終不變的部分……」
〈里奧追踪〉:「我開車繞過,荒涼的菊花墳場,河流在左,在右,彷彿聽見一女子的傷心,不知為誰……」
在這些刪節號後讀者將期待詩人繼續說下去、或是語氣並未結束尚留存一些謎,那女子的傷心,不知究竟為誰而泣?在說完愛之後呢?是否還能有更多的意義?那始終不辨的部分是什麼?信仰?愛?痛苦?是何類的倔強?在楊澤充滿反覆辯證的詩中,透過刪節號的留白使的算式遺落了等號後的結論,讓讀者有更多的空間將自己生命的獨特性帶入。
(三)、延伸語境
〈母親〉:「那中年婦人的眼神始終/尾隨著我……」
〈人生不值得活的〉:「號角重返那最後/與最初的草原黎明……」
〈告別2〉:「而永恆是我離開她,留給她的一片/無盡的黃昏與等待……」
〈越過窗外暗雲湧動的天空〉:「彷彿我是她所遺棄、逐日枯萎的/一株向日葵;彷彿/我永遠是背對著她的雨季……」
第三類是楊澤詩中最常見的刪節號用法,當前句具有未完的旨意,楊澤便常常使用刪節號作為想像的延伸。最初的草原黎明……如何到達最後的?眼神始終尾隨著我……直到何時?現在嗎?還是會持續到永遠?後兩句更不用說,「永遠」與「無盡」皆指涉著往後提到的事物或狀態將一直持續。
透過這些刪節號,詩人一方面省去了筆墨描寫落寞、待續等狀態,也在此之上構了能做為讀者無限想像的媒介,刪節號後的世界楊澤交給了讀者,我們能因共鳴感到痛苦、也能擅自將未完的狀態在腦中延續或斷絕。在閱讀上,除了段落、句與句之間,我們多了一個煞車功能的刪節號,在連綿的情緒、意象堆疊中,有一個可以平衡動靜,讓思考暫時停歇下來回顧、深思的小棧。
二、破折號(──)
全集共有30首詩使用總計93個破折號,相比刪節號使用頻率甚至更高,破折號的運用在功能上就較為簡明,在連結前後兩句的前提下,以邏輯脈絡區分有二種主要型式之使用──「前後相輔」與「指涉後句」:
(一)、前後相輔
〈母親〉:「有許多窗鏡的陌生廂房/輾轉啼生了我──與我/終告分離」
〈霽〉:「青山彷彿昨夜/那人之髻──山後是/遽遽然不可逼視/珠簪般亂顫的光」
〈暴力與音樂的賦格──獻給Jethro Tull〉:「這是生存的/全部──全部的歡樂,全部的苦難/全部的春日,全部的愛……」
在這類句型使用中,破折號的前後二句並沒有明確的因果關係,而是補充前句未說明、或近意的重複敘述。
(二)、指涉後句
〈啊,我的祖國是一座神秘的電台〉:「但人車喧騰,那祇是──/失落在市塵中的/山河含恨……」
〈30路藍色巴士〉:「我看見──滿街奔跑,許多焦慮的父母/紛紛尋找他們二十年前遺失的小孩」
〈婚前曲(一九八一)〉:「驀然瞥見──你們暗中鼓動/靈慾的雙翼,於文明的夢寐中/巍巍誕生之秒密……」
相比前者,這類的使用佔據絕大多數,在語意未盡的前句後,以一種較緩慢、娓娓道來的口氣說明。
前面提到楊澤的詩邏輯性較強,少有純粹的意象堆疊,就算是意象較為豐富的〈暴力與音樂的賦格──獻給Jethro Tull〉、〈人生不值的活的〉等,也有許多因果、時間上的連接詞將整首詩串聯,破折號的應用便顯示了這點,唯有一個人的詩中需要大量的論述(儘管可能隱晦)才可能以這麼高的比例被使用。
三、括號(())
全集共有15首詩使用總計38個括號,以「動作描寫」、「背景補述」、「詩人獨白」為主要三個用法,以下將一一分析:
(一)、動作描寫
〈蔗田間的旅程〉:「多折的唱詞裡莫非便有/與她雷同的身世?/(五指輕撥過往琴弦)」
〈在格拉那達café(Castle in Spain)〉:「西班牙的哲學是音樂,與乎沒有哲學負擔的雲/他向我說(揮舞巨大的手掌在我眼前晃動)」
此種用法較少見於楊澤詩中,簡單敘述對方當下的動作以增加人物的鮮活與表明情緒。
(二)、背景補述
〈霽〉:「匆匆醒來的河流、車輛/逆向游走無聲/(遠行者離城而去,久久未歸)」
〈我已歌唱過愛情〉:「我已經為她/啊,浪費掉我的一生/(在旅人休息的樹下,我躺著/與我不再詠嘆的七弦琴)/……(春天,落花,carpe diem/在旅人休息的樹下,我躺著,與我不再的七弦琴)/……(春天,落花,carpe diem/在旅人休息的樹下,我躺著/我不再沉吟的愛情,髣髴在她的花園中……)」
既然是作為詩背景的「補述」,那就表示這類括號中的句子通常將以一種潛藏在詩脈絡底下的形式展現,不讀括號看似對詩整體的結構沒有決定性的影響,但當這類的句子被特意的括起來,反而引發讀者將其與其他文字隔開,在腦中自成一個境地,讀者知道這是重要的背景資訊,否則詩人沒必要特別在此補充,因此可做到加強詩境渲染的效果。
在〈霽〉一詩中,黎明、青山、河流構成了一幅光景,離城者一樣放在段落中很可能被消融在豐富的畫面裡。但離城者這枚意象扮演一個極具重要的元素,楊澤因而將其放入括弧,將離城遠行久未歸的事實在他建構的黎明景色中凸顯,進而加強了全詩著墨濃淡的調配。而在〈我已歌唱過愛情〉中,三段中三個括弧以類似的結構出現,其作用便是詩經中的複沓手法,每段的論述不斷地前進的同時,躺在樹下的我身處的環境與心境也在配合三段情感的推演下逐漸出現。
(三)、詩人獨白
〈告別1〉:「不慣說謊的裸體也開始厭倦於/一襲過份精緻美好的衣服/(我們曾激賞過那份表裡合一的奢華感覺)」
〈夏蟲〉:「泰山其崩乎/梁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漠漠風起,簌簌葉落,當下一個秋天來到──夫子哪,我們卻在那裡?)」
〈在格拉那達café(Castle in Spain)〉〉:「(站在一九七七年的櫥窗前,我是全然年輕的,而世界已頹頹老去,如一遲暮之妓……很多的不滿,太多憤懣,到後來變成只是些可笑的牢騷,微弱的聲音只有自己的喉嚨不清楚地聽見。假如我大聲呼喊,除了我的Echo──啊啊誰會聽見……)」
一首詩通常包含一條完整的敘事線,雖可能有詩人暫且的狂想,但基本上會在同樣的時空架構底下完成。而括號中的「我」以跳脫框架的形式存在於詩中有兩種可能,一是作為「詩中世界」的詩人對他寫下的故事的補充,〈告別1〉、〈夏蟲〉屬於此種。另一種則是作為現實中詩人的後設獨白,〈在格拉那達café(Castle in Spain)〉便是如此,是作為楊澤本人的聲音而非詩中的敘事主體。
楊澤的詩之所以充滿音樂性,便是他在使用意象展開論述的同時,將論述的過程以各種不同形式精巧的布置在各詩中,留白、待續、獨語、補述……而非滔滔不絕的從頭到尾使用類似語法,這樣的作法讓讀者在閱讀上多了些心思,類似拼湊積木一樣一塊一塊疊起楊澤浪漫而真實的詩世界。
第三節 結論
〈人生不值得活的〉傳遞就算面對苦悶的生活也要積極的生存姿態;〈告別1〉嶄露了只屬於少年的對愛的渴求、依戀與懷疑;〈在臺北〉我們窺見楊澤內心焦慮的、被置身於陌生時空的無所適從。《人生不值得活的》雖然以這樣厭世的詩集名出版,卻沒有任何一首詩要讀者消極、放棄。
文學性上,整部詩集並沒有非常創新的實驗筆法,但也透過楊澤精心的邏輯、脈絡安排使得沒有一首詩落於俗套,我們在楊澤的雄辯中直視愛、直視信仰、直視自我、直視焦慮,然後用一種少年式的浪漫予以回應。我們都曾、或現正處在後青春期成長與停滯間的矛盾地帶,一方面想盡可能的看清所有真相、一方面又有很極多部分的靈魂希望永遠保留著無知,我們與世界的爭鬥正如與自我的爭鬥,愛在這樣的辯證中是具有多麼強大的力量?我們對世界深深的絕望正因為我們如斯的愛著這個世界,只是有些人的愛走了岔路,而楊澤的詩正是將我們引回具修復與生長性的自我懷疑與肯定。
雖然,絕望可能在自我主體性開展的那一刻便已注定;雖然,自我的有限性與思想的無限性便是人類永恆的困境;雖然,即便書寫了也不一定能將苦難化為有意義;但至少,只要心中還記得楊澤理性而溫柔的文字,我們便能甘心的作一名千敗劍客、做一名深愛著無數缺陷的──人類。
--
美術設計:游佳真
圖片來源:游佳真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2/20210208.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楊澤 #人生不值得活的 #意象 #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