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興奮能來 Formula MASTERS 當見習生,感謝 「 王藝傑教練 與 Ian Geekie 賽事總顧問 」的幫忙,讓我有這難得的機會參與盛事!
很高興認識台灣方程式之子林帛亨的前首席技師 「 黃千祐 」大哥。
還有對台灣方程式做出最大貢獻的 KRC 車隊總監「 康家源 」大哥。
獲益...
很興奮能來 Formula MASTERS 當見習生,感謝 「 王藝傑教練 與 Ian Geekie 賽事總顧問 」的幫忙,讓我有這難得的機會參與盛事!
很高興認識台灣方程式之子林帛亨的前首席技師 「 黃千祐 」大哥。
還有對台灣方程式做出最大貢獻的 KRC 車隊總監「 康家源 」大哥。
獲益良多的ㄧ天、很期待明天的賽事!
Audi R8 LMS Cup 10月15日至16日再度於屏東大鵬灣國際賽道舉行,今年Audi R8 LMS Cup眾家車手換上全新第二代R8 LMS GT3,馬力更強,直線與過彎速度更快,因此競爭更為激烈。
F1,中文稱為『一級方程式錦標賽』,是英文Formula 1 Grand Prix的簡稱,目前這項比賽的正式全名為『FIA Formula 1 World Championship』一級方程式賽車世界錦標賽。
至於為何叫做Formula(方程式)賽車呢?『方程式』其實就是『規則與限制』的意思,因為F1比賽是在FIA所制訂的規格與規則下來製造賽車以及進行比賽,所有參加的隊伍都必須遵守這套如方程式般的準則。
除了F1之外,還有其他不同等級的方程式比賽像是F3、F3000、Formula Ford、Formula Renault等等,他們都屬於方程式賽車的一種,只是各自的規範不同,而F1是FIA所制訂的方程式賽車規範中等級最高的,因此以1命名。
F1長的扁扁的是因為
F-1賽車風馳電掣的速度,能在5秒之內瞬間加速到200km/h以上,最大過彎側向加速可達4個G,極速最高超過350km/h,這樣高的速度與過彎能力,除了需要優異的懸吊設定來讓輪胎盡可能的保持與跑道路面接觸之外,也需要足夠的下壓力來產生足夠的摩擦力,否則空有強大的馬力,在過彎時將無從發揮,因此空氣動力學設計的優劣已成為今日F1決勝的關鍵之一。
空氣動力學效率就是下壓力和空氣拖曳阻力的比例。目標就是要獲得最大的抓地力,和最小的拖曳阻力。下壓力是空氣動力學上垂直方向的向下壓力總合,這些力量是由前鼻翼和後尾翼所產生,用來把賽車壓在地面上,下壓力越大,賽車在跑道上的抓地力就越大。
理論上,由前後翼產生的可怕力量,可以讓一部F-1賽車抵抗地心引力,讓600公斤重的F1賽車在隧道的天花板上倒吊著跑,因為賽車可以產生超過車身重量數倍的下壓力。要讓F-1賽車那樣高速的過彎,那麼必須把車底、車頂以及車身周圍的氣流引導到完美的境界!
關鍵的前後翼
影響F1賽車空力穩定性的最重要因素是前鼻翼,這是決定通過車身上方、下方和其他如散熱器、後尾翼氣流的比例和方向的關鍵性元件。除了分流前方的空氣之外,前鼻翼在操控上也扮演重要的角色,那就是產生下壓力來將前輪壓在地面上。
尾翼是F-1賽車外觀上重要的一部份,尾翼的組合被目前的比賽規則限制在只能有三片。透過調整前後翼的設定,車隊可以控制賽車的抓地力來配合不同的賽道特性及底盤本身所產生的定值的下壓力。理論上,翼面角度越陡,產生的空氣動力學的拖曳阻力越大,車速提高時對車輛產生的下壓力越大。同時,陡峭的翼面設定會降低賽車的速度表現以及增加油耗。
F-1賽車空氣力學的最高境界就是『平衡』。F-1賽車的抓地力約有1/3是由前輪負擔,有超過2/3則是由後輪負擔。在前輪採用低下壓力的設定可以提高車速,但同時也會提高轉向不足的趨勢;轉向不足就是車頭會開始滑向彎外側。相對的,如果車尾的下壓力不足,那麼會有轉向過度的傾向,車尾就會開始打滑。
方程式賽車
方程式賽車的譯名,來自於其英文的 Formula,這個單字代表的是科學上所使用的方程式、反應式,這個單字亦代表了方程式賽車的精髓─專為挑戰速度極限所設計出來的工程解決之道。方程式賽車所使用的競技車輛,都專為賽車運動而設計出來的,而不像是其他的房車類賽事,
所使用的競技車輛是以一般市售產品為基礎而進行改裝與重建。
方程式賽車所使用的競技車輛,均是專為賽車場上比賽而設計的,因此從引擎、車體、懸載系統、輪胎,均屬於專為賽道上為追求速度競技而設定的產品,與市售車型有截然的不同。為了達成輕量化的需求,任何多餘的設計在方程式賽車上均是被抛棄的。因此方程式賽車在外觀上均是單體式車身、開放式座艙、外露的四輪與懸載系統。而為了追求速度與性能,因此方程式賽車亦均採中置引擎、後輪驅動的設計,並在車體前後安排大型可調式的擾流板等空氣力學套件,以取得最佳的性能表現。 1.方程式(Formula)的由來賽車活動起源於1894年,但是一直到1900年為止,對所有參賽的車輛是沒有任限制的。這表示你只要「開著一台車來比賽」就行了!(唯一的分類是使用汽油或蒸氣引擎)。一直到1904年現今FIA的前身組織成立,為了車輛製造商的方便、車手及觀眾的安全,他們試著對參賽車輛加以限制及分類。從1907至1039年之間,FIA進行過各式各樣的嘗試,包括了最小及最大車重、耗油率、汽缸半徑,但效果都不好。直到了1939年引進了限制汽缸容量(呃......就是我們常說的c.c.數啦!),這就是方程式(Formula)的意義﹕一個對所有比賽車輛的限制。
公斤英文全名 在 The DJ : Anson 阿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melody60秒旅晨-東京市區最受歡迎寺廟-淺草寺
黎到日本東京你會發覺大家最鍾意既打卡位除左東京塔之外就係有大大隻雷門字眼既大燈籠-淺草寺!是東京都內最古老的寺廟,據說在628年有對漁民兄弟捕魚時撈起了一尊觀音菩薩像,當時淺草的地方官員得知這個消息後便趕往查探,一看之下發現這座佛像是對於佛教徒來說相當重要的聖觀世音菩薩像。因為這樣的際遇,當地的地方官員便決心信仰聖觀世音菩薩,並將自宅改建為寺,這便是淺草寺的起源。雷門是淺草寺的正門,其實全名叫做風神雷神門,門的左側的雷神,右側是風神,而那個大燈籠重達700公斤,也是淺草的象徵。雷門後的仲見世通商店街是一條很熱鬧的街道,有販賣各種紀念品,也有很多好吃的小店,略略估計都有成百間小店。
尼度最受歡迎既影相位除左係雷門字眼既大燈籠之外,就係過左成條仲見世通商店街後另一個大門叫寶藏門,門後還有兩隻巨大的草鞋非常受歡迎架!淺草寺每年都吸引將近3000萬人到此參拜。所以每時每刻都人頭湧湧!可以試下100yen求籤體驗,有中英文解釋架。
東京淺草asakusa附近必去
東京市區內搭地鐵就可以到達淺草最繁忙既淺草寺。除左最最最受歡迎既雷門燈籠淺草寺之外,一出地鐵站其實有3間我今次有到訪過推薦既地方:
1:淺草隊拉麵店,這家拉麵是豚骨湯頭,湯頭非常的濃郁,其中一個套餐有免費提供一碗飯,配著稍鹹的湯一起品嚐真心正。另一款辣既湯頭都相當唔錯,而套餐裡面既煎餃子肉汁飽滿,細細粒一口爽吖!
2:人氣超旺既淺草甜點老舖龜十,其中我偶像多拉a夢最鍾意既銅鑼燒“俗稱豆沙包”曾拿下日本第一的伴手禮,也因為如此每天開店後都是大排長龍。龜十就位在淺草雷門前的雷門通上,門口最多人排隊那家就是了。銅鑼燒一個325円,買愈多不會比較便宜,有分黑餡及白餡,黑餡是紅豆沙,白餡是白豆沙,要注意的是保存期限只有三天,所以要買回來當伴手禮的要注意購買日期。
3:就係尼間甜品老舖隔離、淺草寺對面既旅客服務大樓!8層樓高既大樓除左介紹淺草特色景點之外,係8樓既觀景樓層就可以清楚見到附近既靚景!包括俯瞰淺草寺全景同晴空塔吖!免費入場架,仲有,可以順道借廁所!
下集去全日本人流最旺既涉谷shibuya。
公斤英文全名 在 Thedj :Anson阿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melody60秒旅晨-東京市區最受歡迎寺廟-淺草寺
黎到日本東京你會發覺大家最鍾意既打卡位除左東京塔之外就係有大大隻雷門字眼既大燈籠-淺草寺!是東京都內最古老的寺廟,據說在628年有對漁民兄弟捕魚時撈起了一尊觀音菩薩像,當時淺草的地方官員得知這個消息後便趕往查探,一看之下發現這座佛像是對於佛教徒來說相當重要的聖觀世音菩薩像。因為這樣的際遇,當地的地方官員便決心信仰聖觀世音菩薩,並將自宅改建為寺,這便是淺草寺的起源。雷門是淺草寺的正門,其實全名叫做風神雷神門,門的左側的雷神,右側是風神,而那個大燈籠重達700公斤,也是淺草的象徵。雷門後的仲見世通商店街是一條很熱鬧的街道,有販賣各種紀念品,也有很多好吃的小店,略略估計都有成百間小店。
尼度最受歡迎既影相位除左係雷門字眼既大燈籠之外,就係過左成條仲見世通商店街後另一個大門叫寶藏門,門後還有兩隻巨大的草鞋非常受歡迎架!淺草寺每年都吸引將近3000萬人到此參拜。所以每時每刻都人頭湧湧!可以試下100yen求籤體驗,有中英文解釋架。
東京淺草asakusa附近必去
東京市區內搭地鐵就可以到達淺草最繁忙既淺草寺。除左最最最受歡迎既雷門燈籠淺草寺之外,一出地鐵站其實有3間我今次有到訪過推薦既地方:
1:淺草隊拉麵店,這家拉麵是豚骨湯頭,湯頭非常的濃郁,其中一個套餐有免費提供一碗飯,配著稍鹹的湯一起品嚐真心正。另一款辣既湯頭都相當唔錯,而套餐裡面既煎餃子肉汁飽滿,細細粒一口爽吖!
2:人氣超旺既淺草甜點老舖龜十,其中我偶像多拉a夢最鍾意既銅鑼燒“俗稱豆沙包”曾拿下日本第一的伴手禮,也因為如此每天開店後都是大排長龍。龜十就位在淺草雷門前的雷門通上,門口最多人排隊那家就是了。銅鑼燒一個325円,買愈多不會比較便宜,有分黑餡及白餡,黑餡是紅豆沙,白餡是白豆沙,要注意的是保存期限只有三天,所以要買回來當伴手禮的要注意購買日期。
3:就係尼間甜品老舖隔離、淺草寺對面既旅客服務大樓!8層樓高既大樓除左介紹淺草特色景點之外,係8樓既觀景樓層就可以清楚見到附近既靚景!包括俯瞰淺草寺全景同晴空塔吖!免費入場架,仲有,可以順道借廁所!
下集去全日本人流最旺既涉谷shibuya。
公斤英文全名 在 沈富雄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資產價格飆漲也是通膨
通膨指數的全名是「消費者物價指數」,英文叫consumer Price Index,簡稱CPI,大家一向擔心的是CPI過高,生活必需品價格飛漲,消費者購買力減弱而不堪其苦,但2008年金融危機後,大家擺脫不掉的卻是通縮的陰影,三大經濟體在九年間灑了熱錢14兆美元,卻無法拉抬CPI至2.0的目標區(見表如下)。
熱錢只有縮表收回,不會無端消失,它們流向房、股、債三市卻只有相對少量停留在實體經濟,資產階級眼看不到十年,財富翻倍,如果貪心再加上槓桿操作,更是滿眼金光,樂不可支。上至總統,下至財長、央行(FED)總裁、諾貝爾獎經濟學得主,及等而下之的各級專家學者都裝聾做啞,沒有人在意,也沒有人對CPI的拉抬不動給個解釋,因為他們都是資產階級,正在享受他們熟悉的制度所創造出來的榮景,對庶民大眾薪資的停滯不前,也只有兩手一攤,除了加碼還是加碼!
14兆美元的熱錢相當於台灣GDP的22倍,美、歐、日三大經濟體的M2都以 7%的年增率於十年間攀升一倍,標普500自2010起每年的平均漲幅高達14%,重要國家的股市都屢創新高,房價更是不遑多讓,只是CPI只算租金而不含房價因為租金是消費而房價卻是資產。同樣是貨幣驅使的消費品物價上漲固然叫「通膨」而資產價格的上揚卻不是「通膨」,只因前者使多數人民不聊生而後者卻使少數人富上加富,明知資產增值對拉抬CPI的外溢效應極其有限,卻也只有樂此不疲,別無他法。
這使我想起另一場景:一位菜鳥住院醫師,在加護病房值夜班,單獨面對一位新進來的肝硬化而且瀕臨敗血症休克的重症病人,他的直覺反應是連夜快速經由靜脈灌入大量輸液,第二天病人體重增加逾10公斤,臉如豬頭,四肢如象,胸腔、腹腔都是積水,而病人仍然氣若游絲,生命現象只是勉強撐住。這時,如何決定繼續加速點滴,還是踩剎車?早年遇此難題都憑臨床經驗,後來,進步為測量中央靜脈壓,再進化為用Swan-Ganz管直接測量肺動脈楔壓(Wedge Pressure),由此判斷有效血管容量是否足夠。
由此看來,人體的病態循環生理學與總體經濟的病態貨幣理論似有相通之處,當輸液無法停留在有效循環體系內時,單憑測量血壓等臨床指標,就有過度供應輸液之虞,同理,當流動性無法停留在有效實體經濟時,量化寬鬆就會一再加碼而不知節制。等到資產價格被推到空前高檔時,明知縮表的必要卻猶豫不前,升息、減債都從輕從緩,但見鴿派當道,有人甚至喊出QE長壽萬歲,好像要與我們長相左右了。
因此,除了依賴CPI,經由傳統的金融機構、管道、工具而釋出大量流通性時,我們還需要把房、股、債三市的指標結合成一個另類的價格指標,可稱為「資產價格指數」(Assets Price Index,簡稱API),當API的絶對值,或API/CPI的比值達一定高檔時,量化寬鬆必需及時喊停,如CPI仍未達標,政府可考慮直接發放現金或消費券給消費大眾。以美國為例,9年間寬鬆了4.4兆美元,相當於人均每月新台幣3,900元,台灣2,300萬人口,排富20%,如每人每月得3000元,一年約需6600億,如同時調升消費稅2%,則4年內流通可全數回籠,完全沒有目前QE縮表欲動還休的窘態。
這是迥異傳統法則,與目前QE政策大相逕庭的另類思維,它把流通性交到消費者手中,直接注入實體經濟。消費即時點燃,內需立刻增溫,快速解除通縮威脅,且可依CPI而調整發放的金額及時程,從此擺脫景氣上、下行的循環宿命,不過,這一回為時已遲,上行軌道歷時十年終將泡沫,而且硬着陸的成分居多,下回等到下行軌道成形以後,不妨試此另類療法,總體經濟也許就此展現另一種面貌。
P.S.今天在中國時報同步刊出,可惜最精彩的一段被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