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全部免稅額怎麼算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全部免稅額怎麼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全部免稅額怎麼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全部免稅額怎麼算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投資0050不交易,獲利後的實際所得課稅是多少? 昨天看到有網友提出這個疑問,為何照片2中的收益分配金額已近3萬元,卻沒有被收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可能有些人不清楚規定,解釋一下原因好了。 1. 首先要了解目前二代健保補充保費的規定,只要所得類別為「股利及利息所得」,且單筆給付達2萬元以上的話。...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90的網紅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50514TVBS 自住客也遭殃 獲利逾400萬課10%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v2cwH88pP_w 記者:黃宇潔、周育鋒 財政部的房地合一稅制公布後引發大爭論,就是因為內容限制自用住宅獲利超過400萬,就得課10%稅負,比起日本有810萬的門檻限制,甚至法國規定一...

  • 全部免稅額怎麼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11 22:25:01
    有 618 人按讚

    投資0050不交易,獲利後的實際所得課稅是多少?

    昨天看到有網友提出這個疑問,為何照片2中的收益分配金額已近3萬元,卻沒有被收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可能有些人不清楚規定,解釋一下原因好了。

    1.
    首先要了解目前二代健保補充保費的規定,只要所得類別為「股利及利息所得」,且單筆給付達2萬元以上的話。 就要課補充健保費,然後稅率是 2.11%

    2.
    再來,ETF的收益分配通知跟一般的個股不一樣。 他裡面除了「股利或盈餘所得」外,還包含「國內財產交易所得」等項目。

    其中前者屬於課稅範圍,至於後者則不用課稅,因為目前國內證所稅是停徵

    3.
    所以舉我帳戶實際例子來看。

    今年0050一年共配息兩次,每單位分別是3.05元跟0.35元

    第一次分配的時候,93張總金額是283650元,

    但交易所得181536元目前不會課稅,只有另一筆股利所得102114元才需要課稅,然後扣二代健保補充保費2.11%,等於扣2155元。

    至於第二次配息,84張總共配29400元,

    其中股利所得只有9408元,因為單筆未達2萬元,所以不會被扣二代補充健保費。即使跟之前一樣93張,也達不到2萬的課稅標準

    因此為了方便計算,假設年初到現在都持有93張不變,兩次收益分配合計316202元,但實際要課稅的所得只有102114元,股利所得只占全部收益分配的32.3%

    不過這個比例是不固定的,但過去幾年,0050收益分配,股利所得占比大概都是50%以下

    另外從總報酬來看,今年至今93張的獲利(價差跟股利)約151萬元,但實際要課稅的所得只有約10萬元,占全部獲利的6.7%,而且還有可扣抵稅率8.5%,所以假如綜所稅級距在5%以下的人,還可以退稅。

    很多人會有配息的迷思,也許會想說,配息率這麼低,那日常生活費或現金流怎麼辦?其實在投資上,這是最不需要擔心的問題,以後有空再談。

    4.
    所以在這種部分價差的收益分配模式下,投資人會有稅務上的優勢,而且資金越大,綜所稅級距越高的人會越有感。

    如果你懂海外投資的話,每年還會有670萬的免稅額,優勢會更明顯,這也是為什麼我會分散海外投資的原因之一。

    每年報稅都是大家最痛苦的時候,薪資所得一毛都跑不掉,但如果懂得投資跟節稅的話,就能將投資的效益發揮到最大。

  • 全部免稅額怎麼算 在 張金鶚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6-13 13:07:27
    有 291 人按讚

    聯合報昨晚6/12刊登專題報導《【失落世代4】救救失落世代 青年無屋有解嗎?》(內容詳如下網站聯結)。有關我對此問題的看法,可以參考見專題報導。因為專訪內容文章需要登記註冊,為方便閲讀,我將內容轉貼如下,以方便閲讀。

    ———
    政大研究指出,當今台灣人最主要的資產是房地產,平均占總財產75%。然而1978至1993年出生的失落世代碰上低薪、房屋飆漲,買房大不易,財富累積就更輸其他世代。學者表示,要改善青年居住問題,得靠房市透明、房地稅務革新、健全租屋市場等多管齊下,才能有成效。

    政大台灣研究中心主任連賢明率領的財稅研究團隊發現,房地產是台灣人在2004至2014間價值成長最迅速的資產。研究顯示,除了極端的前0.01%富豪仍以股票為持有比重最高的資產,財富是後50%人口的房地產淨值,都在2012年後取代股票,成為占比第二高的資產、僅略次於銀行存款,其他民眾則都以房地產為最重要的資產。

    「房地產在這段時間漲四成,相當不正常。」連賢明說,在其他資產都沒增加這麼多情況下,房地產一支獨秀,有其人為因素。緣由是金融海嘯時,全球包括台灣實施銀行低利率政策,銀行大量放款;台灣房地稅原本就低,加上低利率房貸誘使,形成強大購屋誘因,台灣房價就這樣一飛沖天至今。

    在此情況下,台北市房價所得比從2002年6.01倍飆升為2018年15.32倍,17年增加254%,但撞上這段期間的失落世代起薪、整體實質薪資都衰退,多與買房無緣,加大世代貧富差距。清大科技管理學院榮譽講座教授張金鶚表示,台灣高房價問題關鍵在市場機制失靈,有隻看不見的手在後面操弄,如果房市資訊能真正透明公開,就不會到這地步。

    張金鶚說,台灣雖已實施不動產實價登錄,但常見以少報多,比如之前傳出賣價1000萬卻報2000萬、甚至300萬報3000萬,在備註欄註明是親友買賣、違建者更達三分之一,企圖逃避政府查核。偏偏政府查核能力有限,且就算查到,也罰得很輕,不像歐美罰得很重。

    張金鶚表示,實價登錄問題還包括登錄資訊往往過時,許多出現的價格常是數年前賣價,又以預售屋問題最大,因為建商都是等持有戶全部賣完後一個月才登錄,造成出現資料都是三年前賣出價。去年規畫的實價登錄2.0版雖想改善此問題,但在房產業者反對下,又沒下文。

    台灣實價登錄不像國外公開全部地址,也是一大問題。張金鶚說,美國等國實價登錄都很公開,地址、買賣價、買賣方、買賣幾次都一目了然,絕非個資保護範疇,台灣至今對地址卻遮遮掩掩,結果造福的是從中謀利者,也造成民眾不信任。

    他說,實價登錄以少報多,可向銀行超貸,拿現金另做他用;未來賣房時須繳的土地增值稅也可少繳點。雖然買家這樣做不見得是要炒房,但在房價虛抬下,最後現象就變成炒房。

    要讓台灣房價合理化,還待相關稅務合理化。張金鶚說,台灣房屋稅、地價稅、土地增值稅等都太低,像美國房屋持有稅是房價的1%至3%,但台灣僅千分之一,甚至遠低於汽車持有稅,變成「不炒房是笨蛋」。

    改革房地相關稅務,張金鶚表示,首先應區分土地自住、非自住,若是自住,稅率就可較優惠;若是非自住,就課累進稅,房屋也一樣。用以決定稅基的公告地價也該漸漸接近市價,而非像現在這樣不顧現實;全台也該落實囤房稅且像德國那樣用刑法罰,而非像現在北市雖實施,卻大幅放寬。「囤口罩、衛生紙都用刑法罰,為何囤房不用罰?」

    張金鶚也主張,未來應推動房地合一課徵「房地產持有稅」,以市場為基礎課稅,避免現在房地分離交給各縣市人為估價,容易產生弊端。

    租屋市場也該受關注。張金鶚表示,政府應釐清要解決的是住的問題,而非資產自有問題。國際上,先進國家如歐美房屋自有比率只有六成,大家覺得租房子就好,反而是較落後國家房屋自有率高。台灣政府也該關心租屋市場,讓租屋資訊像不動產實價登錄那樣公開,而非只是發租金津貼,結果反而讓租金浮上來。

    政府宣稱要蓋社會住宅解決青年無屋問題,張金鶚較保留。他表示,社會住宅無法以量制價,建商雖然很歡迎,但實際效果不彰。因為社會住宅往往一蓋多年,等蓋好了,年輕人常常已用不到;且社會住宅應該是給弱勢用,但台灣只提供三成給弱勢住。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林宗弘也認為,社會住宅應像公立托兒所這樣,應由社會底層40%人口優先。

    在世代間貧富差距外,代內貧富差距也很明顯。連賢明表示,2004至2014 年間,台灣薪資成長停滯,但20至39歲間代表貧富差距的吉尼係數卻較台灣整體社會的係數高。他推測,35歲前的財富成長,應與父母贈與有關,特別是台灣在2009年曾大幅調降贈與稅的免稅額與稅率。

    35歲的Winnie小孩快兩歲,正是父母幫忙下的受惠者。她表示,自己和丈夫雙薪雖不低,但要買房還是不可能,由於爸爸有家族事業,願意支持,他們才有可能買房。她身邊不少朋友也都是靠父母贈屋或給頭期款,才有可能擁房。

    34歲的小林夫婦則是另個極端。他們從事小生意,小孩一歲,平時光養一家都很辛苦,但還得先幫爸媽付房貸。「我們是最苦的三明治世代!」小林說,先前遇到疫情時,他們一度差點斷炊,「吃飯都不容易了,怎麼敢想買房?」

    針對代內貧富差距問題,連賢明表示,除了房地稅外,許多國家會靠扣遺產贈與稅改善,台灣還待研究。林宗弘說,除了已直接贈與者,失落世代雖有可能靠上一代繼承移轉改善經濟狀況,但現代人平均壽命高,青年世代恐要等40年才能繼承,何況居住地點也往往不同,變數還很多。

    https://udn.com/news/story/120884/4631664

  • 全部免稅額怎麼算 在 紐約x倫敦 玩美人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5-09 22:04:57
    有 42 人按讚

    <人妻網購小教室--關稅算錯怎麼辦>

    如果想要國際網購買便宜東西,你就一定要學會怎麼計算關稅,才能比較“含稅到手總價”跟“台灣專櫃差價”,是否值得購買,加上台灣實名制5/16以後就要強制上路,關稅看來以後是更難躲掉了,所以這篇大家一定要看!

    最近有團友私訊我購買Harvey Nichols的保養品遇到關稅金額過高的問題,我協助她了解之後發現是Harvey提供給DHL的原始發票上有一欄叫做HS CODE打錯了 ,這個HS CODE 是國際海關通用的代碼,不同產品類別就會有不同的代碼,海關跟DHL就是依據這個代碼計算進口關稅

    我每次發文都會註明寄台灣的關稅比例,美妝保養品5%
    皮包鞋子11-12%,衣服圍巾16-17%,這個稅率是已經包含了關稅跟營業稅的加總,所以計算方式就是你的結帳金額(包括運費)乘以稅率=應付稅金,如果沒有超出上面的稅金範圍都算正常,另外提醒購買made in china的鞋子極有可能被打“反傾銷稅40%" ,如果可以選擇就選預付關稅

    這次Harvey把HS CODE打成衣服類別,所以稅金就從原本的5%變成17%,台灣DHL收到Harvey的原始發票,明明也知道對方打錯,但是照樣寄出了錯誤稅金的稅單給團友;經過幾番溝通之後,DHL窗口表示願意幫忙跟Harvey詢問,看他們是否願意吸收稅金
    (意思就是說,DHL跟台灣海關即便知道是HS CODE打錯,也表示無法更正,必須要按照單子上的錯誤稅金收取,因為這批貨物是簡易放行,就是沒有被抽驗到就直接通關,一旦清關就沒有回頭路)

    我同步寫信給HARVEY的客服信箱,隔天就收到回覆,我提供給他們原始發票,稅單等資料之後,再隔天就收到harvey回信表示承認錯誤,願意吸收稅金,我就把dhl的承辦窗口聯繫方式給他,很快的,團友就收到了訂購的物品,全部稅金由Harvey很有誠意的全額吸收,問題圓滿解決

    因為板上可能還有其他團友也有在Harvey下單,分享出來給大家參考,Harvey在這個事情上處理迅速也有誠意,是值得信任的電商,雖然他們內部關稅系統可能有點問題,但是希望他們可以很快的更正過來

    下面整理幾個常見問題給大家參考:

    Q: 所有的國際網購收到東西都要付關稅嗎?
    A: 有的電商在結帳時就會預收關稅,到貨就不會再付,有的是到貨付關稅,稅率大家自己就要先算好,人妻每次發文也都會提醒

    Q: “關稅是抽查”是什麼意思?
    A: 有的電商寄台灣是走郵局系統,郵局清關是採抽查的方式,不會每批貨都驗,所以如果被海關抽到,物品價值超過台幣兩千就會打稅; 如果電商是走DHL, Fedex等快遞公司就會主動報關,一定要付關稅

    Q: 我收到快遞公司(ex.DHL)寄來的稅單有問題要問誰?
    A: 每個訂單DHL都有負責的承辦清關專員,你可以打DHL客服電話,詢問負責的人員姓名跟專線

    Q: 如果我已經付了稅金收了貨才發現關稅金額有問題怎麼辦?
    A: 同上,找到負責的承辦清關專員,釐清問題,如果是電商問題或是海關問題,可以事後行文的方式申請退稅

    Q:自己算關稅好麻煩,以後都選預付關稅就好是嗎?
    A: 很多電商結帳會預收“合理”的關稅,像是selfridge's, harrods, 但是有些電商預收的關稅比例過高,像是harvey nichols, 我才會建議大家到貨再付,如果怕麻煩,大家也可盡量在結帳包含關稅的電商下單

    Q: 實名制上路以後,關稅就躲不掉了嗎?
    A: 目前一個名字每半年有六次的免稅額(台幣兩千以下),一年就是12次,照理說實名制上路以後,如果有徹底執行的話,你超過免稅額的次數之後,就算你的訂購金額不到兩千,也要打税,但是僅限於同一個名字
    所以大家如果quota用完可以改用其他家人的名字喔

    此外,原本走郵局系統的訂單,是否會因為實名制上路,增加被打税的機會,還有待觀察

    最後結論就是,作為一個好公民,該付的關稅我們還是乖乖付,不該我們付的當然一毛也不要付,海外網購上手之後就會發現其實很簡單,就算加上關稅運費還是比台灣便宜很多,所以大家不要害怕,一回生二回熟,人妻網購小教室下次再見囉~

    *小教室系列文章之前有寫過幾篇,進社團可以用關鍵字搜尋其他主題

    *圖片是今日有折扣的單品,我把部落格連結放在留言處,不然粉專的觸及率會變超低,也請大家盡快加入社團,我折扣消息都會即時發在社團裡喔

  • 全部免稅額怎麼算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5-05-15 12:51:32

    150514TVBS 自住客也遭殃 獲利逾400萬課10%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v2cwH88pP_w

    記者:黃宇潔、周育鋒

    財政部的房地合一稅制公布後引發大爭論,就是因為內容限制自用住宅獲利超過400萬,就得課10%稅負,比起日本有810萬的門檻限制,甚至法國規定一戶自用住宅免稅的規定而言,台灣相對相對台嚴苛,房仲說這就像把自住客全面都成了投資客,尤其持有期間的土增稅、房屋稅等不能扣抵,如果稅制真的過關上路,對自住客來說賣屋壓力也成了課稅壓力。......↓房仲業務員陳泰源:「過去這5年來平均的漲幅1年就有1成的漲幅。」

    20年老大樓地點好,所以漲幅驚人,但套上財政部房地合一稅制版本,未來如果要賣屋,連自住客都得多繳稅。

    房仲業務員陳泰源:「如果以過去5年這樣正常的漲幅(估算),持有1年就已經賺了將近400萬了,好像連自住客都是投資客一樣,變相的就是誤傷了,你連一般的自住客、長期持有的你(政府)全部都打到了。」

    因為舊版本規劃交易總金額在4000萬以下就不課稅,現在改成以獲利400萬當基準,超過的都要課10%,以這間中古屋來說,就算是自住沒有出租,持有超過6年,照樣得掏出10%稅負。

    房產專家田大權:「賦稅署是用一個2千萬的房子為例,每年漲3%,也就是60萬,連續持有6年,是不是360萬,算一個整數400萬這樣子算出來的,這一個計算的方式,它是以房價持續上漲為前提,但是財政部認為房價不會上漲了,這時候可能出現一個邏輯上的問題,就是說如果房價不會上漲,房地合一實價課稅又是所得稅的話,那收得到稅嗎?」

    稅制結果與立法初衷不只出現大矛盾,更大爭議是太過嚴苛,因為在法國出售住宅,可以享有1戶免稅優惠,至於在德國,持有3年以上的自用住宅也不用繳稅,日本自用住宅的免稅額是訂在台幣810萬。

    房產專家田大權:「400萬這種絕對數字一出來之後,其實它已經無所謂高低的問題,反而市場會找到另外一個空隙,也許會炒作中低總價或是低總價,因為我們看到其實像現在南部或者其他非大台北地區之外,從800萬漲到1200萬的房子非常非常多,如果1千萬賣到1500萬,獲利是5成耶,5千萬的房子賣了5500萬,獲利只有1成,獲利率完全天差地別,但是稅制是一樣,這到底哪裏有問題。」

    不同的獲利率卻課同樣的稅,讓專家看了都納悶,再加上對自住客而言,好不容易攢錢買了房,想不到在財政部眼中也是炒房投資客。

    房仲業董事長王應傑:「現在房子賣了要繳土增稅,一定要繳土地增值稅,還有持有年限裡面,繳的房屋稅和地價稅,甚至你銀行貸款利息都應該列入你的成本扣除,這樣再來課,譬如說10%,那我會覺得說很合理,我所有的成本政府(如果)不承認,你要怎麼說什麼是房地合一制。」

    雖然財政部版本還得經過立院三讀通過,但課稅的不確定性肯定讓房市交易更慘淡。

    新聞網址→http://news.tvbs.com.tw/entry/580096

    部落格網址→http://blog.yam.com/taiyuanchen/article/91615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