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健力訓練課表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健力訓練課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健力訓練課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健力訓練課表產品中有14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健美女大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漸進超負荷,除了加重以外,還有什麼方法?】 一般想到「漸進超負荷」,通常反覆採用的方式會是幾種:增加重量、增加做的次數、增加練的次數、換動作...等等方式。 這些方式完全沒問題。但其實,以 Kelly 教練的經驗,真的一次一次在練的時候,如果「只」用上面幾種方式,比起我下面提到的其他種方式,比...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館長成吉思汗,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成吉思汗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mmagym.tw/ 飆捍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E9%A3%86%E6%8D%8D-1471772763091863/...

  • 健力訓練課表 在 健美女大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8 13:25:09
    有 98 人按讚

    【漸進超負荷,除了加重以外,還有什麼方法?】

    一般想到「漸進超負荷」,通常反覆採用的方式會是幾種:增加重量、增加做的次數、增加練的次數、換動作...等等方式。

    這些方式完全沒問題。但其實,以 Kelly 教練的經驗,真的一次一次在練的時候,如果「只」用上面幾種方式,比起我下面提到的其他種方式,比較容易一次給身體的負荷跳太大,產生不必要的風險。

    💥 有趣的是,通常這樣造成的系統性意外或受傷,往往被歸類為「姿勢還不夠正確」,結果,反而教練或學員的注意力都不成比例地集中在調整(早已夠正確的)姿勢上。

    💡 其實,每一下與每一下動作之間、每一組與每一組動作之間,都可以有微小的漸進超負荷。越漸進,越能平順地堆積成果。舉例幾種 Kelly 教練覺得可以嘗試的方式:


    1️⃣ 改變動作範圍

    所有的動作裡面,都有「動作範圍」這個選項可以調整。尤其對於新學的動作、很久沒練的動作、或是在某些課表安排裡刻意追求超補償(overreaching, 特定時機且極少量的過度高強度練習,讓身體突破極限)的那幾次練習裡,都可以透過改變動作範圍的方式,來「微調」強度


    2️⃣ 改變動作角度(就是改變「力矩」而非「力」)

    這通常會用在無法直接調整負重或沒有其他輔助器材的訓練,比如徒手訓練,但其實一般的訓練也非常實用,因為往往只要稍微(用對的方式)改變一點角度,就可以避開一些脆弱點或舊傷,讓我們可以得到訓練的好處但不需要冒非必要的風險


    3️⃣ 換類似但不會犧牲掉原本目標的動作

    除非我們健身的目的裡,有一些「非那個動作不可」的目標(例如健力比賽,一定要槓鈴三大動作),不然的話,動作的選擇與安排本身其實也可以成為一種漸進超負荷的方式。舉例來說:弓箭步蹲的下一階段可以是後腳抬高蹲、再進階到直接單腳下蹲


    4️⃣ 在一組動作內組合不同重量

    女生在健身房訓練時,最常碰到的問題就是重量跟重量之間跳太大,找不到中間選項。男生當然也會遇到,但比較少遇到的原因,是因為賀爾蒙的關係導致男生同體重同初始條件下,肌肉量(與力量正相關)通常比女生多(研究顯示平均多出 10%),因此在初始值就比較大的情況下,每一格安全有效的「漸進超負荷」就能比女生跳更大。

    這種時候,我們漸進超負荷的方式不用是直接換成下一個太超過新重量,而是可以用它做 1/3 到 1/2 的次數,然後換回原重量,漸進直到數週後,能夠以新重量完全做完一組動作


    其實,只要多了解人體力學與訓練原理,漸進超負荷的方式幾乎可以有無限多種,也能真正落實「安全」跟「有效」的訓練唷~

    也在此祝福天下所有貢獻己力作育英才的老師們:教師節快樂 🎊


    🔮 學員心得:跟著 Kelly 教練走了一趟奇妙的旅程,完全不是幻覺!:https://www.kellyyuan.com/blog/test-14

  • 健力訓練課表 在 江湖一點訣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01 22:30:41
    有 13 人按讚

    【北部健力訓練班10點場】(剩三位)10:00-11:00
    課程內容:健力三項
    (技巧、觀念、動作修正、原理講解、訓練課表)
    【KJ舉重訓練班12點場】(剩兩位)12:00-13:00
    課程內容:奧林匹亞舉重
    (抓舉、挺舉、輔助、動作修正、訓練課表)
    ———————————-
    課程對象:皆可參加
    上課地址:「健身狂潮」
    台北市信義區信義路四段456號B1
    上課人數:4-8人
    上課時間(每週日,共八週)
    9/5、9/12、9/19、9/26
    10/3、10/10、10/17、10/24
    報名費用:8500$。兩人同行16000$
    (退課一堂800退)
    報名方式:1.詢問名額 》2.匯款告知》3.完成報名。090540031743(中國信託-大里分行)

  • 健力訓練課表 在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28 21:25:16
    有 60 人按讚

    【高重量、低次數的阻力訓練】

    「今天做的課表,是3組x 5下的深蹲」
    .
    高重量(high load)、低次數(low repetitions)的阻力訓練,大多指的是使用的重量,重到只能一次做6下以內,主要用以提升絕對肌力、爆發力、徵召更多快縮肌纖維等。
    .
    「低重量多次數」或是「高重量低次數」的阻力訓練,有各自獨特的地方,並不是只做哪一類就能得到所有的效果,直覺上,馬拉松選手適合低重量、短跑選手適合高重量,但其實只是比例比重上的差異(例如馬拉松選手,20%時間用高重量,80%時間用低重量),不會絕對只做哪個。
    .
    以下列舉幾個「高重量低次數」訓練的特點:
    .
    🔸 提升絕對肌力(absolute strength)/相對肌力(relative strength)
    絕對肌力或最大肌力,指的是一次能舉起的最大重量,例如深蹲一下能做到150 kg,120 kg則能連續做八下,150 kg的深蹲即是絕對肌力的一種表現。而絕對肌力透過高重量低次數的訓練較能有效的提升,背後的原因包括肌纖維變粗(hypertrophy)或增加肌纖維的徵召(recruitment)等因素,肌纖維變粗像是,把一隊100個士兵都變成精兵;肌纖維的徵召像是,把原先還在睡覺的20個士兵叫醒
    .
    絕對肌力及相對肌力,對於「舉重、健力」等運動表現尤其重量,因為其比賽的評分標準即是誰能一次舉起最重的重量,而對於其他運動項目,也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因為當身體能扛、推超過體重或更大的重量,也代表著在運動競賽過程中,移動、活動身體更顯得容易,因為體重相對於能做的最大重量變得是很輕的
    .
    🔸 徵召更多快縮肌纖維(速度、爆發力取向)
    肌肉當中是無數條肌纖維,而肌纖維普遍會分為兩種,一種負責「快速、爆發性」的運動/動作稱為快縮肌(fast-twitch fiber),另一種則負責「慢速、維持姿勢、或較輕鬆的活動」稱為慢縮肌(slow-twitch fiber)。過去有研究認為,以爆發力為主的運動項目例如一百公尺衝刺、舉重等,其頂尖選手的肌肉內有較高比例的快縮肌,纖維更粗、也更發達。
    .
    🔸 「同時」叫醒肌纖維
    而透過高重量低次數的訓練,較能使用到更多快縮肌,以及提升「同時叫醒很多快縮肌」的能力,肌肉並沒有我們想像的聰明,想要叫所有肌纖維出力就出力,而是需要不斷督促(訓練),他才會一次到位。低重量高次數的訓練時,當次數重複到身體真的無力在做下去,除了使用到慢縮肌,最終也會使用到快縮肌,因此被認為也有機會訓練到快縮肌。但一次叫醒許多快縮肌的能力(例如爆發力、快速動作等),是高重量低次數訓練的獨特點。
    .
    .
    不管是什麼運動項目、需求,其實兩類阻力訓練有各自獨特的地方,只是比重或是在不同階段著重其中一個,只要清楚自身的需求,任何訓練方式能達成你的目標,都是適合的。
    .
    .
    .
    其他文章:https://jackchen.sport.blog/
    其他圖片:https://www.instagram.com/chenhc82/
    .
    .
    .
    #highload #lowreps #lowload #highreps #absolutestrength #maximalstrength #weighttraining #strengthening #resistancetraining #musclefiber #fasttwitch #slowtwich #weightlifting #powerlifting #running #athlete #高重量 #低次數 #低重量 #高次數 #絕對肌力 #最大肌力 #重量訓練 #阻力訓練 #肌力訓練 #肌纖維 #快縮肌 #慢縮肌 #舉重 #健力 #跑步 #運動員 #物理治療師 #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陳曉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