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獎純素紀錄片✨《A Pray for Compassion》:讓心靈熾熱🔥的真理,點燃你靈魂深處的慈悲光輝💖
世界上80%的人口認為自己是有信仰的(religious)或是有心靈寄託/靈性的(spiritual),你也這麼認為嗎?
「為何一個富有同情心並且有信仰或有靈性的人,有可能支持一個產業—...
獲獎純素紀錄片✨《A Pray for Compassion》:讓心靈熾熱🔥的真理,點燃你靈魂深處的慈悲光輝💖
世界上80%的人口認為自己是有信仰的(religious)或是有心靈寄託/靈性的(spiritual),你也這麼認為嗎?
「為何一個富有同情心並且有信仰或有靈性的人,有可能支持一個產業—會造成數千萬人面臨不必要飢荒、使數萬億海陸動物飽受折磨、並破壞我們居住的地球呢?」這個問題是這部片的起源。
導演Thomas Jackson在自己的愛女出生後,被迫去思考要留給女兒這一代什麼樣的環境,茹素的他眼見畜牧業分分秒秒摧毀著地球環境和這麼多的生命,卻不知道自己可以付出些什麼,於是他做了一件當他感到無助時會做的事—冥想,冥想時迸出了這個問題,為了找尋問題的答案,他踏上旅程走訪世界各地。
旅途上,他一路訪問各個主流與非主流的宗教對於「Compassion(慈悲心、同理心)」的定義與詮釋,一路拍下這部紀錄片,片中出現的宗教包含佛教、天主教、基督教、猶太教、印度教、伊斯蘭教、耆那教、靈修、美國原住民部落信仰等等,進而發現在這麼眾多的信仰中,都提倡「愛、不殺生和非暴力」,片中所訪問的作家維多利亞於是發問:「我們是否可以同意:儘管我們看待神和救贖的道路不同,但對他人懷有慈悲心,並延伸慈悲至世間萬物,是心靈真正的本質?」,也如《和平飲食之旅》的作者塔托博士所述:「所以偉大睿智的宗教,他們內在的心靈教學,都指向了同樣的道路,對全體生物抱持仁慈與同情心,是我們的心靈覺醒之道」。
༄
當一個又一個喚醒人心的提問和事實擺在眼前時,怎能不激動、不震撼或不感動呢?太難了,因為它正與你的靈魂自然的本性對話,無論葷素食者,看這部片都將得到精神層次的啟發 。
༄
「我們怎能期待自己過著自由、喜樂、富足的心靈生活 ,當我們卻在心中埋下相反的種子?」
「對我們來說,這僅僅是享受片刻的美味,但卻是剝奪動物最重要的本質,這是牠們的生命,對我而言這完全背離了同情心。」
「我們對奴役人們的祖先引以為恥,我們也對相信種族隔離的祖先引以為恥,同樣的,將來我們的子孫,也會對我們的毫無作為感到羞恥,我們都要捫心自問一個精神面的問題:『我想告訴我的子孫我當時選擇站在哪一邊?我選擇了仁慈和同情心這邊?或是我假裝沒看見而成了長久苦難的幫兇?』」
「小朋友自然地會對動物產生同情心,他們想要幫助動物,他們不想要任何生命受到傷害,他們是那麼的純真。」
「暴力不是因為有壞人,而是因為好人的默許,所以無論是低語或是狂吼,都能作為無聲者的聲音。」
「環境危機不是蜜蜂和鳥類的危機,也不是樹木和蟾蜍的危機,而是我們最為靈性的生命如何在物質現實中生存的危機,因此為了解決這場危機,我們需要解決靈性/精神的根源。」
༄
片中訪問對象不乏名人如塔托博士、美國電視今日秀評論家Suzy Welch、美國知名演講家Rabbi Dr. Shmuly Yanklowitz ,也不乏專業人士如摩洛哥聯合國氣候大會的發言代表、美國責任醫療醫師委員會的醫生、哲學領域的教授學者,提供了多元深入的觀點讓你深度思考關於慈悲、同理、愛、善良、正義等真理,還有這些真理所延伸的行為選擇—包含飲食,觸及你靈性的最深處、引燃你心靈的內在光輝。
電影中每句話幾乎都讓人印象深刻,但小編只能略節錄最有感覺的幾段話跟大家分享,每個人最被觸動的部分不盡相同,若要感受影片帶來的完整力量和能量,建議自己去觀賞唷~(現在在Vimeo和Amazon都可以線上觀看唷~😊) ༄
「吠陀哲學說人類有三種:截然不同的想法,最高的是佛經,它被稱為純粹的思想,無私的思想、同情的思想,愛的思想,思考更深遠的超越思想,一個信奉佛經的人,有著純潔的思想, 不會做出任何傷害人的事,也不會吃另一個生物只因為你覺得好吃或營養 ,吠陀哲學說在你生命中的任何時候,你都有一種不想傷害或冒犯任何人的傾向,不論是思想行為或言語。」
「所謂慈悲的是『比對受苦的他人感到同情』還要深廣,這確實是慈悲的一部分,但慈悲就定義而言,超越這之上,『深切積極地渴望去減輕他人的痛苦』,在這種形態下,慈悲心很可能是『愛』的最高形態,在這種愛的感受下同時將它化為行動。」
「Vegan是你對於其他物種產生同理的結果,而同理心就是你和自然連結的事實,當你跟自然或是宇宙萬物連結,你同時會對所有人產生同理心。」
「你改變了飲食也改變了生命,我喜歡這樣告訴別人,因為這是事實,這不僅是為了健康,而是在身心靈,各個層面都帶來改變,這將使你打開心房,心腸變軟,我們本就不該對事物硬心腸。」
༄
暖心曲調串起片頭和片尾,溫柔父親的低啞嗓音和的純真小女孩的童稚歌聲唱著:
「This little light of mine, I'm gonna let it shine~(我的小小光輝,我會讓它閃耀)
Let it shine, let it shine, let it shine~~(讓它閃耀 讓它閃耀 讓它閃耀 」
這位父親Thomas Jackson 祈禱著: 祈願我們每個人都能挑戰自己,讓自己的思想、言語和行為更加友愛和富有慈悲心,明智地花錢、並照顧一切的生命,也包含了我們身體聖殿,每天花時間問一些關於我可以做什麼使未來世界更美好的問題,然後仔細傾聽那依舊安靜的聲音給你的答案。
佛教素食起源 在 王薀老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拴馬索」——念珠之功德與作用之九
俗話說「路逢劍客須呈劍,不是詩人莫獻詩」,這句話原來是用在禪宗,對證悟者自悟以後的境界,宗門之下除過來人有證悟境界者可以與人印證外,也只有行者自知。同樣地,人與人相交也只有程度相當,才有話語可度,否則茫然費解,牛聽彈琴,不知所云,也是在常理之內。
禪林中更有句「任將三寸輝天地,一句臨機試道看」,這句話也是同道之中默契相投者方可了解,前面所言,我和這位新店的方老居士互動之間便有幾分這種味道。方老在一次的浴佛節法會結束後,老人家邀我到台北車站對面一處素食店——功德林用齋,齋間一席話下來,方老應是歡喜心未艾之際,說了句過謙之詞:「你我雖稱一老一少,但在法緣上確有管鮑之誼⋯⋯」我聽完之後,連忙雙掌合十,驚慌地說:「不敢!不敢!後生小子豈敢有此顛越之想⋯⋯」,沒料想方老卻因為我過度拘謹之窘相,惹得他哈哈大笑。原來在春秋戰國的時候,在齊國有管仲和鮑叔牙,此二者原本是在性情上、志向上,以及日常中工作上,都有極深厚的因緣,經常在公私上面都有極親密的互動關係,所有人都知道兩者之間那種水乳交融的情誼。曾經有一段古文正是用來描述管仲和鮑叔牙之間的情誼,讀念起來也有股說不出的感受——「肝膽誰憐,形影自為管鮑;唇齒相濟,天涯孰是窮交。興言及此,輒欲再廣絕交之論,重作署門之句」。這句話是在指如同管仲和鮑叔牙之間的友誼,有感而發之詞,感嘆在普天之下、無盡的天涯,如何才可遭逢所謂的至交,甚至於如同唇齒相依般的情誼⋯⋯。
我和方老原本交情也沒有像日後那般地密從互動,但由於在多次的法會現場中,我和方老居士均有參加。雖然老菩薩對我是本著提攜後進的心態,不斷地把他過往在中國所接觸過的佛門人物,稍一有空,均會悉心地告訴我,這種法布施,實在說並不常見,但還是要稍微了解對方的習氣和根器適不適合用善巧方便給予度化?
回憶和老居士甚密往從的開端,應該是起源於他身上的那串木槵子念珠:「據說這種念珠是佛教中的第一串念珠,過去禪林的禪師習慣置於手中當作提珠,並且此珠有驅邪避魔之效⋯⋯」這是我因為木槵子念珠之因緣和老菩薩所問的內容,猶記得當時方老的回應:「是的!是的!在我的家鄉,這種念珠和尚們都叫做鬼見愁。佛經中也有說過如果要往生淨土,用木槵子念珠有殊勝的功德⋯⋯」云云,但詳細內容有些枝葉末節亦不復記憶。
「我會念佛,真正講起來是年輕時在中國我的家鄉碰到了高鶴年居士的指引而入佛門。這位高居士幾乎是一位佛菩薩在世,時常在全國各處隨機布施幫助窮困、疾病,我是因為族中的一位出家和尚引領我和高居士結緣的,高居士見我也頗為歡喜,那段期間便要我去他所居住的住處看他。後來我漸漸從他人的口中及高居士本人所言,知道這位高鶴年居士是位世出之高人,據說他小的時候,幾乎瀕臨死亡,後來碰到一位老和尚與他結緣了幾本經書,他當時閱讀再三,歡欣異常,視為救世寶筏。從那時起,他便明白一切無常的道理,感覺到人生諸多無常,一點也不可以空過浪擲,得少為足地苟存於人世間,因此心中產生了自覺是罪惡凡夫之念想。所以下定決心從十九歲開始,發願用雙腳徒步遍禮一切名山蘭若,如此一般經歷了將近四十年的時間,我手上還有數本他窮一生之力所著作完成的《名山遊訪記》。我過去經常得閒閱讀,深深地受他感動,覺得他幾乎是近代的徐霞客再來⋯⋯」方老居士邊聊邊說,敘述著他與高鶴年居士兩人之間一段忘世之緣,同時也翻箱倒櫃地找出了僅存的高鶴年居士的著作贈與我⋯⋯此次相談,讓我感覺到老居士的慈悲猶如碧潭湖畔那隨風附和、大片的蘆葦草桿氣孔上所揮發出來的自然氣息,幽幽地、淡淡地,就彷彿極溫馨的微風吹拂著我的身上,那一刻的感受在心底很難抹去⋯⋯
「我這一生能夠值遇高菩薩,應該是過去世略有福德因緣,才有此大善因緣。高居士初識時贈與我他平日所寫之文章數則,我閱後甚喜,於是心中便有誠服甘拜之心,因此那期間只要居士有暇接見,我皆樂往之。漸熟,居士曾展示與當時諸山耆老往返之書信,更覺欣悅逾常,其中有虛雲老和尚、冶開老和尚、來果禪師、印光大師以及諦閑上人⋯⋯皆是一時佛門龍象,從居士致書之內涵,更可窺其對於內典底蘊之深厚⋯⋯」這是方老和我幾次的洽緣之下,無意之間自然流露之內容,後來也明白近代淨土宗祖師印光大師和高鶴年居士其中有密不可分的祇樹之緣。印光大師也是我極為讚嘆仰服的淨土宗師,他流傳遠佈的著作《印光法師文鈔》最早的濫觴是始於民國初年時,有一份上海出版的《佛學叢報》,高居士經常都會發心寄送給當時尚在法雨寺閉關的印光法師。印光老和尚深覺此份叢報內容多涉及時政,反而言及佛法者寥寥無幾,甚而壞後進、初基滅,因此老和尚發心振聵發聾,以期正本清源。後來因高鶴年至普陀山叩關印師之緣,印光老和尚便把心中之發想透過高鶴年很順利地刊登在《佛學叢報》上,從此之後署名常慚的印光老和尚文鈔一時之間成為佛教界爭相讀閱的法雨甘露,也因此導正了不少學佛人的正知正見⋯⋯至於印光大師和高鶴年老居士一僧一俗之間的佛法上心照神交之緣究竟如何?不難從方老給我看的數封印光大師寄給高鶴年居士的信上得知,僧俗之間法緣極為至切,溢於文字法書上,令我輩更為素仰⋯⋯。(未完待續)
王薀老師
✅歡迎點擊「發送訊息」,王薀老師將陪您解心愁。
佛教素食起源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起來寫】日本的陰暗面:部落民『穢多、非人』歧視現象與文學描寫 //鄭雋立
.
前些時候,『鬼滅之刃的文化導覽』提到日本對「鬼」的定義(兇惡的活物)是先民對野蠻人的想像,有讀者詢問是否與部落民「#穢多」階級(えた,eta)有關?雖無明確關聯但頗有討論價值。本文將淺談古代賤民階級的形成脈絡、現代仍存在的不平等、文學作品描寫的實例。日本雖貴為文化與自然資產寶地,但也暗藏諸多不光彩的面相,適度理解可避免過度浪漫的想像。
.
■ #古代封建階級的最底層
.
文獻可考的「穢多」最初始於平安時代《和名類聚鈔》記述的「屠兒」(えとり,etori),即『屠宰牛馬之肉作為鷹雞之餌』的卑微職業,鎌倉時代《名語記》則加上了通常「居住在河邊」的特性。江戶時代為止,社會階級已定型為「教化階層、武士、百姓、町人、賤民」(王歡歡,2016),此時文獻明確地將賤民定義為「穢多、非人」(eta、hinin),由此可見,穢多顯然不是溫羅或酒吞童子那樣驍勇善戰、神出鬼沒的野蠻人,而是在特定地區從事著屠宰、皮革、殯葬…等職業的 #古代賤民聚落;「非人」則有乞丐、流浪賣藝人、奴隸或痲瘋病患的說法。賤民卑下的程度,據說遭武士階級「試刀」殺害也完全不會被追究。
.
■ #階級意識仍持續侵害後裔隱私
.
由於佛教與神道教觀念,民眾通常將從事屠宰、皮革業的人家聯想為與血肉共處的「#不潔」職業,加上環境貧困,導致歧視根深蒂固,並被迫與其他階級隔離,不能與平民直接接觸,甚至不得到學校受教育(林燕婷,2014)。明治4年(西元1871),政府廢止封建制並正名「穢多、非人」為「#部落民」,但因為穢多為世襲制、聚落雖有都市重劃但有地緣可考(幾乎是常識,如 #大阪西成區 ),後代縱使融入社會仍在檯面下承受各種排擠,1970年代,人權團體「#部落解放同盟」揭發黑市流傳著徵信社蒐集的『部落地名總鑑』(黑名單)供企業與大學剔除部落民,人權團體雖成功倡議促使政府立法禁止,社會上仍不時傳出婚姻、就學、求職遭「暗中清查家譜的案例」。
.
■ #現代社會概況
.
網路常有證據不足的文章,猜測與祖先職業有關的奇特姓氏(例:犬飼、豬股)就是部落民,實則不然, 1963年琦玉縣女學生遭侵犯棄屍的凶案「#狹山事件」,遭冤罪的養豬業者石川一雄(部落民後裔)便是一例,法律界普遍認為歧視心態使警方便宜行事。據筆者在日友人(30代,留學後任服務業)轉述當地同事看法,融入職場的部落民後裔會設法隱藏血緣,改名、搬家,也有搭電車故意迴避家鄉(聚落原址)後繞行返家的狀況。
.
據「部落解放同盟」1993年報告指出,真實存在的部落民全日本約有300萬人。BBC記者Mike Sunda(2015)報導也提到部落民的血統、外貌與一般人並無差異,在屠宰業有許多工人便是其後裔,算是相當體面的職業。他們在 #東京芝浦市肉品市場,以匠人級的嫻熟技術與巨大的勞動量處理高級和牛、享譽國際,但也諷刺地不斷收到動保團體與素食者的抗議信。
.
■ #部落民歧視在現代的變異
.
Mike Sunda也在報導指出,2009年Google Earth在衛星地圖標出了東京、大阪的部落民聚落原址,遭日本民眾劇烈抗議,有部落民支持者認為不該在國際上公開、也有人表示不希望住家地緣扯上關係。證明了血緣仍然是個「櫃子」(人權運動家住田一郎用「come out」形容這種處境),縱使人權組織能涉入政治、立法反歧視並提供救濟金(住田一郎,2014)、開明的青年世代與學術界也樂於接納,但作為後裔的當事人仍 #無從得知哪裡暗藏著保守主義者的異樣眼光(例如企業主、結婚對象的家族),這種封建遺毒構築了台灣人難以想像的 #潛在焦慮。
.
■ #明治時代的文學描寫
.
作家島崎藤村1906年長篇小說《#破戒》描寫成為小學教師的部落民「瀨川丑松」獲新平民身分後的境況。彼時許多地區因不願改革而爆發抗議(反解放起義、公寓驅趕、反對通婚、強迫徵稅與兵役),故事開頭就寫出大財主因為穢多身分曝光被驅逐的慘狀。丑松離家前被父親告誡應「隱藏身分」,提防學校白色恐怖般的監視及派系鬥爭。鼓勵了主人公的思想家「豬子蓮太郎」便是穢多身分曝光遭免職的學者,丑松與蓮太郎之間的友誼也不斷在父親囑咐的「守戒與破戒」中掙扎,形成了 #本我與自我的拉扯 而貫穿整部作品(楊姣、羅明輝,2016)。
.
前述Google Earth引起的巨大反彈,恰好證實明治改革並未消弭保守主義的反動,「新平民」充其量只是假友善的蔑稱、一種「我把你當人看」的偽善修辭。即便在思想進步的現代,日本這方面的敏感與禁忌仍然存在,也難怪筆者好友會從同事的態度得出「心照不宣、不惹事就好」的結論(據說詢問時氣氛尷尬)。
.
■ #黑道與人權組織
.
此外,部落民也常往黑道發展。在日從事犯罪報導20餘年的美國記者Jake Adelstein指出黑道組織成員有高達三分之一比例是部落民,這是因為黑道不計出身低、對忠誠者予以庇護。大家不妨對照1960-1970年代美國性別運動的背景,同志族群往黑道在紐約市格林威治村經營的 #石牆酒吧 聚集、尋求慰藉的現象。
.
但黑道也常反過來濫用 #部落民補助制度 ,表面上與人權團體一起抗議歧視,檯面下則榨取暴利讓成員坐享優渥生活(陳毅龍,2019)。部落民除融入一般職場、投入屠宰業「操舊業成達人」與皈依黑道外,也有無法融入社會而靠補助金度日、甚至露宿街頭的極端案例。政府基於愧疚與補償心理,通常會默許黑道的牟利行為。
.
■ #結語
.
身在台灣,不時也有不同類型但脈絡類似的狀況,我們不妨借鏡這些「他山之石」,看看能為自己土地上的弱勢議題做些什麼。
.
■ #延伸閱讀
.
◆李長潔:[聖與俗] 熱鬧的四条河原町,與卑賤的河原者
(早年賤民階級的其中一種形象)
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796939963826964
◆鄭雋立:鬼滅之刃的文化導覽(一):鬼的起源、鬼退治物語的敘事原型
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603622909825328
.
|
■ #參考文獻
.
01.Mike Sunda.(2015).”Japan's hidden caste of untouchables”.BBC News. 23 October 2015
02.住田一郎(2014)〈部落問題解決に向けた被差別部落民の当事者責任: 全国水平社創立90 周年を迎えて〉《関西大学人権問題研究室紀要》 2014
03.王歡歡(2016)〈關於日本近世“被差別部落民”的若干問題考察〉
04.楊姣、羅明輝(2016)〈解讀《破戒》——以瀨川丑松的焦慮心理為中心〉
05.林燕婷(2014)〈破戒:破除賤民歧視〉《喀報》第203期
06.陳毅龍(2019)〈你賤民,你全家都賤民!歧視代代相傳、隔離在「非人」社區…揭日本社會禁忌「部落民」傳統〉《風傳媒》2019.07.17
07.部落解放同盟官方網站:www.bll.gr.jp(2020.12.05瀏覽)
佛教素食起源 在 Agnes Chee謝嫣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京都是個深不可測的地方,看看它們的料理就知道了。當中包涵了歷史、文化、時代及地域人文素養。今天中午吃的精進料理,不是一般素齋,起源自大約八百年前,因為佛教寺廟舉辦法事期間需要茹素,一般僧人吃得清簡,如有武士、皇族去到寺院參加法事,便會特別准備較精致的素菜,含有禪宗「精進精神」而命名之,漸漸成為日本素菜文化的開始和傳承,也是今時今日鼎鼎大名懷石料理的濫觴。
精進料理,吃的是大自然食材,餐桌完全反映季節交替更迭,廚師的奉獻,便是對自然的尊重。因為是素食,所以更需要在調味、素高湯、菜色設計下功夫。Ajiro的精進料理,邊做邊吃的腐皮美味又新鮮,中間吃了兩道菊花做的小菜也難忘,最後用飯焦來煮茶,質撲的香氣飘飄。不浪費的態度,是對於食物的謙卑。
精進料理的美味,它的內涵,它的靜態,透過舌尖打開的精神世界,是藝術,也是很宗教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