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人權教案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人權教案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人權教案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161的網紅葉大華,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監察院國家人權委員會新工作的第一個調查報告~小明陳情案完成 去年農曆春節前夕,因Covid-19疫情正開始從中國武漢快速散播至世界各國,我國政府超前佈署率先於2/10發佈對中國籍人士入境之管制措施,其中影響最大的一群人就是「小明」。「小明」係指2020年初COVID-19大爆發期間,因逢春...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的網紅台南市議員林易瑩,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天我針對教育局質詢台南在人權、在地歷史教育有何實際作為。人權議題雖然是課綱當中設定為能力的目標,但沒有法定時數,很可能會流於有目標沒實行。然而在教育局提供給議員的工作報告中,對於人權以及在地歷史的教育毫無著墨,因此我希望教育局能夠更重視這個議題。 #結合人權地圖進行教育推廣 希望接下來台南在人...
-
人權教案 在 台南市議員林易瑩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10-24 15:20:51今天我針對教育局質詢台南在人權、在地歷史教育有何實際作為。人權議題雖然是課綱當中設定為能力的目標,但沒有法定時數,很可能會流於有目標沒實行。然而在教育局提供給議員的工作報告中,對於人權以及在地歷史的教育毫無著墨,因此我希望教育局能夠更重視這個議題。
#結合人權地圖進行教育推廣
希望接下來台南在人權教育的規劃上,譬如有學生自主完成的實地參訪學習單,進一步更可以結合預計在年底即將完成的人權地圖一併進行推廣,讓孩子知道自己生長的土地過去發生過甚麼樣的故事。
#研擬辦理教案徵選比賽
另外,也建議教育局以競賽、獎勵的方式鼓勵老師們參與,譬如可以研擬辦理「教案徵選比賽」,一方面可以鼓勵將人權、在地歷史融入教育中的老師,一方面得獎的教案可作為範本教案,公開上網讓所有教育工作者參考,成為茁壯人權教育的養分。
也期許台南不管是在性平、教育、在地歷史,等等方面都能夠盡全力的來落實,未來我也會持續地關注。
人權教案 在 葉大華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監察院國家人權委員會新工作的第一個調查報告~小明陳情案完成
去年農曆春節前夕,因Covid-19疫情正開始從中國武漢快速散播至世界各國,我國政府超前佈署率先於2/10發佈對中國籍人士入境之管制措施,其中影響最大的一群人就是「小明」。「小明」係指2020年初COVID-19大爆發期間,因逢春節前往大陸探親的台灣人子女,或其配偶前段婚姻之子女,然其尚未拿到中華民國國籍,目前正申請入籍台灣,而受我國政府入境管制措施延緩入境而滯留中國的一群兒少。而小明人數到底有多少?經過調查至去年底為止,境內境外加總計有2539人。實際受境管措施影響之小明約有兩百名左右。
當時因無法確認疫情的嚴重傳染狀況及中國對疫情隱匿的程度,行政院依據SARS經驗考量我國公共利益、整體國家安全、人流移動存在之染疫風險、防疫量能等因素,依COVID-19特別條例第7條規定,對兩岸人員往來採取較高密度管理措施,以避免國內疫情擴散。雖事後證實為有效措施,值得肯定,然因對各國入境人士所採差別境管措施,標準不一也遭致各界批評。
去年六月份台灣疫情穩定後行政院陸續開放各國人士入境之際,這群小明們仍遲未等到解禁回國的日期,他們的家長到處焦急陳情,因為小明們已經卡在中國半年之久遲遲回不了家,接下來就要面臨開學及183日居留問題。所以一路從陸委會、行政院、立法院、總統府最後來到監察院陳情,一次六月、一次八月,八月時值新成立監察院國家人權委員會。其實早在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時,我就關注到小明之亂帶來的相關人權議題,因此擔任國家人權委員之後,便主動申請調查。
整個調查過程,對於新手上路的我而言是很好的學習歷程,透過與共同調查委員、調查官、助理等多方協調分工合作,才得以完成這份重大矚目案件的調查。而剛好在小明議題滿一年之際,公佈了這份調查報告,有其時代意義,因此這份報告獲得媒體高度關注與報導。當然藍綠媒體各有解讀立場,有媒體質疑我們避重就輕、已設下防火線,也有人說我們在深綠監院裡孤掌難鳴,或是質疑為何沒約到指揮官,種種臆測只能概括承受,畢竟大家是帶著對傳統監委糾彈角色的角度在看待與檢視。
但其實當初個人是以國家人權委員會委員身份申請調查,只是因為人權會剛成立尚未建立立案調查制度,因此改由監院委員會派查。人權會調查重點在於釐清人權準則及提升利害關係人對人權的認知及遵守之義務,與傳統監察院事後權的調查進行糾正及彈劾不同。但也藉由此案,開啟累積監察院及國家人權委員會立案調查的分工模式,調查結果會移由人權會續追,相關調查也將成為人權教案。
最重要的是下筆時心中所想的,就是要如何讓調查報告實實在在呈現出真相,不會受限於個人的主觀價值偏好或專業思維框架,讓我們的角色彰顯出如何成為國家的良心!開工後即將有更多案要陸續結案,期待這些調查報告都能展現出人權的進步是無止盡追求的價值!
完整新聞稿: https://www.cy.gov.tw/News_Content.aspx?n=125&sms=8912......
完整調查報告: https://www.cy.gov.tw/CyBsBoxContent.aspx?n=133&s=17413
人權教案 在 葉大華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國家人權委員會與國家文官學院,今日正式啟動公務人員“人權教育”合作計劃,透過監察院過往曾經涉及牴觸人權公約之調查、糾彈案件,改編成人權教案,做為公務人員或高階文官提昇人權意識的重要參考。
台灣要邁向人權立國,高階文官到基層公務員,扮演人民認知公部門是否扮演人民權利把關的角色,稍有不慎或認知不足,都有可能淪為國家暴力共犯結構的一環,因此人權教育融入文官養成的重要核心素養,至關重要。
人權教案 在 王婉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是4月7日,是鄭南榕先生逝世31週年,也是言論自由日。
1988年12月,鄭南榕主持的《自由時代》週刊刊登「台灣共和國新憲法草案」,隔年1月,便接到涉嫌叛亂的法院傳票。面對不合理控訴,鄭南榕表示:「國民黨抓不到我的人,只能抓到我的屍體」,在雜誌社自囚71天後,1989年4月7日,鄭南榕用他的生命,爭取百分之百自由的意志。
許多人包括我們這一輩,對於南榕先生的故事其實並沒有真正了解,因此當我看到有一些第一線的老師致力於此時,非常感動。
他們在課程中帶孩子認識南榕先生的故事,像是新北的劉芳君、翁麗淑老師所設計的「鄭南榕基金會人權教育多元大進擊教案」,就結合了國語課、綜合課、美術課等,也帶孩子到鄭南榕紀念館校外教學,希望讓孩子能夠更加認識鄭南榕的故事;他們的教案也被教育部肯定,收錄為人權教案。
然而諷刺的是,劉老師卻遭到部分人士質疑在洗腦學生,不僅考績被打乙等,學校甚至在她的教室外走廊新裝監視器,遭質疑是否有監控老師的疑慮。努力推動人權教育的老師,卻遭到如白色恐怖般的行政霸凌,不僅遺憾、更難以令人接受。
我們支持劉老師,身體力行帶我們的下一代,認識更多台灣的故事!
我很期待讓孩子的學習與生活連結,更關心我們生活的這塊土地。做為家長,也想和大家分享一本繪本-《不肯沉默的公雞》,來跟孩子聊聊「言論自由」
「一個原先無論是有生命或無生命的物體,都能夠發出聲音的小鎮,但因為大家各自有各自的聲音,一起發出聲音時,吵雜到令人難以忍受,於是大家開始抱怨,並且渴望寧靜。
原先允許吵雜的鎮長被趕走了,來了一個新鎮長『佩佩先生』,徹底改造了小鎮,變得鴉雀無聲、安靜了七年,直到一個新移民的來到。
在故事裡,我們可以看到『強權者』如何想方設法排除異己,而『異議者』又如何不受威脅的堅守他的『天賦人權』,即使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公雞在豔陽前執行很可能是他最後一次的演出,發出一聲既孤獨又響亮的鳴唱,這個聲音終於喚醒沉睡的眾人,紛紛接替他的工作、齊聲叫出『咯咯咯咯』,驅走了黑夜。
這個異議份子在故事裡是隻公雞,但他卻演出人類歷史許多人的生命:印度的甘地、南非的曼德拉、美國的馬丁路德.金恩、台灣的鄭南榕、中國的劉曉波、巴基斯坦的馬拉拉,與更多我們叫不出名字、被政治迫害的公民。」
(以上內容,取自幸佳慧讀《不肯沉默的公雞》:https://okapi.books.com.tw/article/11168)
若您有空,可以抽一些時間出來,跟孩子分享南榕先生的故事,帶孩子走走鄭南榕紀念館、和他們討論什麼是言論自由。
讓我們的下一代能夠了解,如今我們享有的這些自由空氣,是多麽得來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