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京都議定書強制力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京都議定書強制力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京都議定書強制力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京都議定書強制力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國研院科政中心,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新文章 ▎英國推動低碳經濟以因應氣候變遷 19世紀中葉之工業時代崛起,碳排放量急遽爬升,直到20世紀中葉,全球暖化的問題早已發展到不容忽略。歐盟依據「京都議定書」制訂減碳協議,當時的歐盟成員國,也各自訂定減排目標,英國的碳減排量,對於歐盟整體的目標達成,佔有相當高的貢獻比例。英國以「氣...

  • 京都議定書強制力 在 國研院科政中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1-08 15:00:59
    有 38 人按讚


    #新文章
    ▎英國推動低碳經濟以因應氣候變遷
     
    19世紀中葉之工業時代崛起,碳排放量急遽爬升,直到20世紀中葉,全球暖化的問題早已發展到不容忽略。歐盟依據「京都議定書」制訂減碳協議,當時的歐盟成員國,也各自訂定減排目標,英國的碳減排量,對於歐盟整體的目標達成,佔有相當高的貢獻比例。英國以「氣候變化稅」搭配「氣候變化協議」共同執行,讓政策執行更有強制力,並進一步制訂「氣候變化法」,成為第一個以稅賦與立法雙管齊下來回應氣候變化議題的國家。自政策執行以來,英國已完成減碳目標,達到「節流」,而「開源」 — 再生能源的有效應用,則成為了下階段的執行願景。

  • 京都議定書強制力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7-09-04 07:00:00
    有 1,678 人按讚

    《文茜的世界周報》

    【12年前《文茜世界周報》首播遭逢卡翠納颶風重擊紐奧良 12年的光陰對地球不過是時間的一小格 哈維又再次重創德州 休士頓降下1101毫米的驚人雨量 氣候暖化.海平面上升所有航海時代興起 低於或稍高於海平面的沿岸城市 在極端氣候下都極容易發生海水倒灌與洪災】

    12年前,2005年9月3號,「文茜的世界周報」開播,「就在今天首播的日子裡頭,美國正發生一百年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災難,」文茜世界周報首播片段。

    「這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危機,我(記者)躲在這裡,用郵筒作掩護,這是紐奧良市中心現在的樣子,風力強到,現在各位看到的是凱悅飯店,各位可以看到每一扇窗戶的慘狀,你可以聽到人們喊救命,大家都期盼,有人伸出援手,但是今晚救援行動暫停,因為實在太危險了,」
    (2005)。

    2005年8月29號最高時速280公里的5級颶風卡翠納,在路易斯安那和密西西比州之間第三次登陸,兩道堤防接連失守,海平面下的紐奧良,立刻淪落人間地獄,「這些人的處境,像動物一樣,我的孩子在受苦,這個城鎮還是美國嗎,難以想像他們這樣對待我們,沒有食物,沒有水,我們需要幫助,我們需要幫助,」CNN新聞片段(2005)。

    「(這樣子搶劫,你覺得對嗎),你覺得有什麼不對嗎,(這是不對的),我們什麼東西都沒了,我們只能偷別人的東西求生,餵養我們的孩子,」行搶民眾。

    「市長說紐奧良九成都呈現失序,一萬人在昨天撤離,但還有五萬人留在城裡,而也許沒有一個地方,會比會議中心更糟,這裡幾乎被每一個單位忽略,不論地方政府,州政府,聯邦政府,公共和私人機關都一樣,對裡面的災民來說,這裡已經不再安全,對想要重掌狀況的警察來說,也是一樣,」新聞片段(2005)。

    「警員全面進駐紐奧良,準備保衛他們的警察局,(我不知道其它地方的狀況,我只知道這裡就像地獄一樣,警察不斷被殺,同樣的事情每天不斷發生,人們需要幫助,我們就試圖幫助他們,我們如果救援太慢,他們就會開槍,黑暗之中,大家不敢稍有動作,那些人射殺警察,他們還強暴兒童和婦女),」新聞片段(2005)。

    「颶風過後第五天,救災開始已經第四天,要命的救援隊伍終於抵達紐奧良,50輛卡車,載著食物,醫藥,飲水,安全還有希望,但是對許多人來說,救援來的還是太少太晚,他們經歷了太多,承受了太久,也聽了太多的承諾,(我不想再看到任何人舉行什麼記者會,除非救援物資到來,發送到紐奧良,讓他們來這裡和我們一起看看,哪有什麼卡車和軍隊,別跟我說有四萬人要來,半個人也沒有),布希政府被抨擊因為反應慢,才導致今天的結果,總統被批評缺乏領導能力,今天他終於走下飛機慰問災民,走訪阿拉巴馬和密西西比州,現在正出發前往紐奧良,做了總統該做的事,但他還是沒看到紐奧良 無政府狀態的全貌,」美國前總統布希(2005)。

    (我不會忘記今天所看到的,我,我了解這種危急的狀況,需要的不是三分鐘熱度,而是這個國家長期的關注),」新聞片段(2005)。

    民眾扶老攜幼大逃命的畫面,像是第三世界國家天災後的場面,卻是發生在世界霸權,美國的實景,卡翠納狂掃墨西哥灣沿岸,災情最為慘重的紐奧良,幾乎百分之八十都泡在水裡,市區積水平均深達三公尺,高樓飯店玻璃全破,民房半倒全毀,汽車被砸爛,政府不得不史上首次宣布「棄城」,一百多萬人大撤離,景象不僅在美國是第一次,放眼全球也屬少見,但有人根本逃不掉,只能等待救援到來。

    「我們有這麼多民眾在受苦,我只能說這真是令人痛心,所有我遇到的救援人員都哭了,」時為路易斯安那州長布蘭柯。

    「 (颶風侵襲)這只是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就是我們現在經歷的,所有這些災後處理的問題,包括洪水,搶劫,殺戮,性侵,第三部分,這個故事才剛開始尚未結束,這個城市的未來會如何,我們還要重建,」新聞片段(2005)。

    重建是漫漫長路,地球暖化更不是一天造成的,卡翠納颶風隔年,美國前副總統高爾推出氣候變遷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集中關注全球暖化現象,影片中解釋了那場幾乎,蕩平吞噬整座城市的颶風,威力何以如此強大。

    「值得記住的是,當卡翠納登陸佛羅里達州的時候,它還是第一級,當它侵襲紐奧良的時候,它穿越溫暖的水域,當水溫升高的時候,風速隨之升高,它的濕度也連帶增加,各位可以看到,卡翠納颶風形成,從佛羅里達然後進入墨西哥灣,吸收溫暖的水域,它吸收了能量,然後威力就變得越來越強越來越強,」《不願面對的真相》內容。

    高爾表示全球暖化是確實發生的現象,並且大部分是由於人類的活動而導致,如果溫室氣體排放沒有減少,全球氣候不久就將發生重大變化,「北極圈的冰圈快速融化,如果完全融化的話,全世界的海平線將上升20英呎,這會對佛羅里達造成重大災情,上海附近的地區共有四千萬人口,加爾各答附近共有六千萬人口,這是曼哈頓,世貿中心紀念碑將沉入水底,想想看,數十萬名難民流離失所,再想像數億名難民造成的衝擊,」《不願面對的真相》內容。

    2007年10月,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以高爾,「喚醒了對由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危險意識」,將桂冠頒給他和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委員會,高爾得獎感言表示全球暖化是危機也是轉機,「這是我們遭遇最危險的挑戰,但這也是我們無論如何必須做出改變的最佳機會,」美國前副總統高爾。

    美國是全球碳排放大國,但是1997年,全球第一個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京都議定書》,美國因為顧慮影響經濟拒絕簽署,「我相信京都議定書是有缺陷的條約,我認為它設定的目標並不科學,」美國前總統布希。

    卡翠納颶風後四年 ,不願面對的真相播出後三年,全世界都對全球暖化,有深刻的體會和認識之後,2009年的哥本哈根氣候峰會「COP15」,119位國家元首參與,窮國與富國吵了兩週,只擬出三頁內容空洞的協議,減排對抗暖化的具體措施語焉不詳,各國無功而返,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佛里曼直言批評,「哥本哈根是我一輩子見過最糟糕的會議」佛里曼。

    地球持續呈現發燒狀態,接下來每一年的高溫,都打破前一年的紀錄,「2014年美國中西部遭遇寒冬,然而美國西部則遭逢破紀錄的高溫,回顧過去十年資料,2014年成為最炎熱的一年,」新聞片段。

    2015年的地球氣候更加炎熱極端,暴雪,強降雨,土石流,熱浪,乾旱,森林火災,「氣候變遷」早已從抽象遙遠的名詞,變成每個人切身感受的「現在進行式」,終於盼到了2016年「巴黎氣候協定」,「它雖然是一個小鎚子,但是我想它做出了偉大的貢獻。」

    《巴黎氣候協定》,第一次讓幾乎地球上每個國家,都承諾逐漸減少,導致全球變暖的溫室氣體排放,避免出現氣候變遷帶來的最嚴重後果,發達國家和開發中國家,共同接受的折衷方案,是使升溫幅度"遠低於攝氏2度,並努力把升溫限制在攝氏1.5度,各方努力在本世紀下半葉達成零碳排,好消息沒維持太久,全球暖化懷疑論者川普當選美國總統,「我不相信氣候變遷,不論是全球暖化,氣候變遷,或者他們最近說的極端氣候,今天應該是攝氏21度的,這裡冷死了,說什麼全球暖化,現在我們最需要的就是溫暖一點,這裡冷死了,」時為美國總統參選人川普。

    美國國內歷經數月的辯論遊說角力,當時的白宮首席策略師班農,及環保署長普魯特,力勸川普兌現退出氣候協定的競選承諾,國務卿提勒森和川普女兒伊凡卡,則希望讓美國留在《巴黎氣候協定》,川普以這項協定危害美國經濟為由決定退出,「從今天開始,美國將停止執行,所有不具強制力的《巴黎協定》,以及這項協定加諸於我們國家,嚴苛的金融和經濟負擔,」美國總統川普。

    巧合的是,事隔11年,高爾推出「不願面對的真相續集」,「「不願面對的真相」最受批評的場景,就是當時呈現了因為海平面升高加上暴風雨肆虐,導致水淹911世貿中心,有人批評說,那實在太誇張了,珊迪颶風昨晚肆虐紐約,水淹世貿中心,暴風雨威力更驚人,更具有破壞力,你看這大雨鞭笞城市的景象,這就是全球暖化。」

    然後美國德州休士頓,迎來七天下完一年的雨量,哈維颶風可能創下,歷來天災損失最高紀錄,川普總統用一系列推文做出回應,「歷史性的降雨,洪水前所未見」,「哇,專家們說哈維造成500年一遇的洪水」。

    星期二川普離開德州,科伯斯克里斯蒂消防站視察時,他注意到約有一千人聚在外頭,並且傳出歡呼聲,「謝謝各位,人真多,來的人可真不少,」美國總統川普。

    紐約時報說,「世上所有的洪水都無法淹沒川普的志得意滿」,天佑美國,天佑世人,

  • 京都議定書強制力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7-06-04 17:00:00
    有 525 人按讚

    《文茜的世界周報》川普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系列報導

    【川普面臨彈劾的權力危機 引用錯誤政經數據退出《巴黎氣候協定》 讓美國與敘利亞.尼加拉瓜成為全球「唯三」的異數 藉此轉移焦點及凝聚共和黨2/3支持權力基礎 此舉無視地球暖化所造成人類生存危機 違反政治良心與價值的行為 遭國際與美國產官學界抨擊】

    「從今天開始,美國將停止執行,所有不具強制力的《巴黎協定》,以及這項協定加諸於我們國家,嚴苛的金融和經濟負擔,包括停止執行預定的捐款,非常重要地,就是聯合國綠色氣候基金,這耗費美國非常鉅額的財富,」美國總統川普。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退出對美國"苛刻"的《巴黎氣候協定》,但同時表示將啟動新的談判,企圖達成對美國比較公平的協定。

    「身為總統,我有一項義務,對美國人民的義務,《巴黎氣候協定》有害我國的經濟,約束我們的工作者,弱化我們的主權,加諸不可接受的法律危險,讓我們在世界上,處於持續不利的地位上,退出巴黎協定的時候到了,」美國總統川普。

    川普從經濟角度解釋這項決定,他認為《巴黎氣候協定》,主要有利於中國和印度兩個碳排放大國,他沒有重申氣候變遷是"騙局",而是強調維護美國的利益。

    「我們希望公平對待民眾,我們希望公平對待我們的納稅人,我們不希望其他領導人,或者其它國家再取笑我們,他們不會 他們不會了,我當選代表的是匹茲堡的民眾,而不是代表巴黎,」美國總統川普。

    《巴黎氣候協定》是2015年,由195個國家達成的標誌性協定,希望將工業革命以來的全球暖化升溫,控制在低於攝氏2度 甚至1.5度,當時的歐巴馬政府承諾到2025年,將國內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到低於2005年排放量的26%至28%,並承諾在2020年之前,向較貧困國家捐助30億美元,目前美國已經捐出10億美元。

    這項決定歷經數月的辯論遊說角力,油氣,零售,農業,金融和科技等,眾多領域的商界領袖,紛紛勸說川普不要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白宮首席策略師班農及環保署長普魯特,力勸川普堅持競選時退出氣候協定的承諾,國務卿蒂勒森和川普女兒伊凡卡,則希望讓美國留在《巴黎氣候協定》。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針對川普的決定發布聲明,「即使這個政府加入了,少數拒絕未來的國家行列,我相信,我們的州,城市和企業,將會站出來發揮領導力,為子孫後代保護好我們的地球,」歐巴馬聲明。

    對於川普打算重啟談判,法國,德國與義大利的領導人,聯合發表聲明表示不可能,「我們認為2015年12月,在巴黎產生的氣勢動能不可逆轉,我們堅信巴黎協議不能重新談判,因為這是對於環境 社會和經濟,的重要解決之道,」三國共同聲明。

    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用推特退出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他說「氣候變遷是真的」,「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對美國或世界都沒有好處」,維珍集團創辦人表示,這真是悲傷的一天,「這是非常悲傷的一天,不僅對美國人來說,對世界來說,」維珍集團創辦人布蘭森。

    「對我們的子孫也是悲傷的一天,這是非常悲傷的一天,這是美國外交政策,自攻打伊拉克後的一大錯誤,不同於伊拉克戰爭的是,退出巴黎協定的決定,它的影響會持續此後一百年,這天是在美國人盡了許多努力後,卻自失身為領導者對其它國家的承諾,我們現在與敘利亞 尼加拉瓜,在同一個陣營裡,其它的國家則在另一個陣營,共同合作應對全球重大問題,」美國前財政部長.前哈佛大學校長桑默斯。

    美國加入敘利亞和尼加拉瓜的行列,成為世界上僅有的三個,未加入巴黎協定的國家之一,前聯合國氣候變化特使瑪麗羅賓遜,在一份措辭嚴厲的聲明中說,「美國違反對《巴黎氣候協定》的承諾」,「使它成為國際舞台上的流氓國家」,巴黎協定沒有約束力,退出不會受到懲罰,美國官員可以立刻停止參與,未來的任何氣候對話,但要正式退出,恐怕要等到2020年。

    「一旦總統表示退出,技術上來說 我們就退出了,但這並不是正式地退出,根據協定內容,總統不能夠寄出信函,通知對方我們就此退出,要到2019年11月才可這麼做,然後美國一直要等到2020年11月,才算正式退出,此外2020年11月,我們被允許正式退出的時間點,大約正好是美國總統大選日的隔天,所以你可以想像得到,這將成為下屆總統大選的主要議題,」CNN記者。

    全球最大碳排放國,中國,正在風能,太陽能與核能大量投資,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正在歐洲訪問,歐盟和中國計畫建立一個新的綠色聯盟,未來部分綠色能源技術的投資,可能將從美國轉向它最大的對手中國,全球對抗氣候變遷的領導真空,中國正好順勢卡位。

    「我們在陶爾米納召開G7高峰會時,向川普先生解釋過,美國如果就這麼脫離世界舞台,對世界和對美國都不是件好事,因為權力的真空會有人填補,中國正處於絕佳的狀態取得領導地位,」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

    「言必行,行必果,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問題上,這是全世界的呼聲,不是中國自己發明的,中國的理論家,科學家,也是在追蹤著國際上這方面的,研究成果前進的 ,」中國國務院總理。

    李克強李克強承諾履行巴黎協定,梅克爾稱許此舉鼓舞人心。

    川普認為《巴黎氣候協定》,可能使美國失去多達270萬就業機會,打擊到煤炭等舊式能源產業,但實際上風力,太陽能和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產生的就業人口,已經遠超過煤炭業,即使退出巴黎協議,這項產業也不可能像川普說的,

    「我們要讓我們的煤礦工人重新上工,」美國總統川普。

    事實上扼殺煤礦業的兇手,並非嚴格的環保法規或氣候協議,「煤礦業的衰退主要來自於,天然氣和再生能源的價格滑落,是市場力量使得電力供應者,將老舊的煤礦火力發電廠,轉換為天然氣發電廠,」WSJ新聞。

    這是川普完全無法點石成金的事,至於川普說他代表匹茲堡民眾,卻忽略當地八成總統選票投希拉蕊,也不了解那正是個由煤礦轉型成功的城市,「匹茲堡過去不僅嚴重依賴化石燃料,還走過經濟衰退時,比大蕭條時期更嚴重的失業率,但是因為我們放眼未來,經濟開始往上走,今天我們得以重回國際舞台,靠的不是我們的舊經濟(煤礦),而是機器人和人工智慧,靠的是醫藥,科技和金融業,」美國匹茲堡市市長普度托。

    美國前副總統高爾聲明指出,退出《巴黎氣候協定》是魯莽,與站不住腳的行動,這項決定傷害美國國際地位,並危及人類即時處理氣候危機的能力,「根據預測,氣候協議可以在本世紀結束前,限制升溫到攝氏3.3度,如果所有國家都達成預定目標的話,然而如果缺乏美國的投入,升溫的程度可能會達到攝氏3.6度,影響深遠,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管理局警告,屆時海水會擴張勢力範圍,最終侵入我們的土地,這對美國人的影響是什麼,大部分的美國人,正好都住在沿岸的各州,所以海平面上升,可能構成潛在巨大的衝擊,」CNN新聞。

    聯合國減災辦公室報告指出,自1995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次締約方會議(COP1)召開以來,天災已經導致61萬人喪生,41億人受傷或無家可歸,經濟損失兩兆美元。

    「就這樣,定案了」氣候變化會議代表。

    1997年,第三屆締約方大會(COP3),制定《京都議定書》,全球第一個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條約,要求41個工業先進國家,在2012年之前,降低5%的溫室氣體排放,當時美國排放量高居第一,美國參議院擔心影響經濟,最終拒絕簽署,「我相信京都議定書是有缺陷的條約,我認為它設定的目標並不科學,」時任美國總統小布希。

    2009年耶誕節前夕,前所未有,119位國家元首齊聚哥本哈根,參加COP15,窮國與富國吵了兩週,只擬出三頁內容空洞的協議,減排對抗暖化的具體措施語焉不詳,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佛里曼失望透頂,「哥本哈根是我一輩子見過最糟糕的會議,」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佛里曼。

    世界氣象組織2013年發佈,《全球氣候狀況臨時聲明》,說明地球暖化的嚴重,然後接下來每一年的高溫,都打破前一年的紀錄,

    2015年地球氣候更加炎熱極端,暴雪,強降雨,土石流,熱浪,乾旱,森林火災,氣候變遷不再抽象遙遠,變成「現在進行式」。

    西南極大陸和格陵蘭的冰原,當時已消融5.5兆公噸,18年來,海平面已上升6.36公分,近10年海平面上升幅度,是1900年到1999年的2倍,北極海冰夏天的覆蓋面積,平均少了82萬平方英哩,相當於59個台灣,首當其衝的是大洋中的小島國,
    「我們不是製造暖化的人,」時任聖露西亞總理肯尼安東尼。

    「它們不是元兇,卻必須承擔,」WSJ新聞。

    「成為最先付出暖化代價的國家,」諾魯總統瓦倫巴卡。

    巴黎峰會有機會成為,緩解氣候暖化問題的分水嶺,法國主辦方最終完成,幾乎不可能的任務,促成發達國家和開發中國家,都能接受的折衷方案,經濟學家克魯曼因此認為 ,「說不定人類還有救呢」,但現在2017年6月2號,因為「一個愚蠢 魯莽的決定」,它削弱了我們人類,熬過全球暖化的機會,紐約時報說,「我們會確保歷史將用鄙視的態度評價川普」,「不僅是他不認真對待氣候變遷」,「也因為他不認真對待我們的文明」。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