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京都議定書失敗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京都議定書失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京都議定書失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京都議定書失敗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2萬的網紅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文茜的世界周報》德國碳交易法全球首度上路 【德國國會領先各球,通過碳交易法。各企業擔憂電費再漲,且再生能源無法補足供電缺口,要做到減碳又要確保產業運作,「重啟核電」被德國搬上檯面討論。】 {內文} 這是一場史上最長,但所有人都說失敗的聯合國氣候會議,來自全球兩百多國代表挑燈夜戰,花了整整14天,...

京都議定書失敗 在 CW|意識消費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2-01 22:50:37

拜登一上台就簽署讓美國重新加入《巴黎氣候協定》,美國嘅環保人士立即reshare讚揚,好似美國終於重返環保嘅軌道、地球有救云云,然而有好多關心climate change嘅人係支持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我都係一個環保撚,我亦尊重同支持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 . 聯合國195個成員國喺2015...

  • 京都議定書失敗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12-23 07:00:02
    有 1,543 人按讚

    《文茜的世界周報》德國碳交易法全球首度上路
    【德國國會領先各球,通過碳交易法。各企業擔憂電費再漲,且再生能源無法補足供電缺口,要做到減碳又要確保產業運作,「重啟核電」被德國搬上檯面討論。】

    {內文}
    這是一場史上最長,但所有人都說失敗的聯合國氣候會議,來自全球兩百多國代表挑燈夜戰,花了整整14天,談不出任何巴黎協議實施後,全球碳交易市場該如何運作的細節。

    (Jennifer Morgan/綠色和平組織執行長)
    這個(結論)文本讓人完全無法接受,智利領導的這屆會議只有一項任務,那就保護巴黎協議的完整性,不要讓它被玩世不恭和貪婪徹底破壞,但現在卻淪落至此,智利主辦這場會議的態度,表明了它們是如何只聽污染者的聲音,而不是人民的聲音

    這原是COP25在馬德里勉強舉行的最主要原因,要趕在京都議定書失效後,巴黎協議啟動前,討論出如何處理超過5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清潔發展機制,但製造這些污染的主要國家地區,尤其是中國 印度和巴西卻極力阻撓,其中最重要的概念是要禁止使用2020年前的碳補償單位及補貼,並確保避免重複計算碳的減排量,問題是雖然英國德國等30個國家,最後都同意簽署,巴西卻堅持維持減排量要重複計算,澳洲更是唯一公開表示,打算沿用京都議定書時代,碳信用額度來實現其2030年排放目標的國家。

    (Carolina Schmidt/COP25主席智利環境部長)
    顯然這一切還不夠,世界正在注視著我們,它們等待我們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來自我們所提出更大的解決方案,所以我們不滿意,各方此次所達成的協議,完全不足以應對氣候危機的迫切性

    就在COP25敲槌落幕之時,向來自詡為歐盟,甚至是全球環保模範生的德國,國會議員通過了一項碳定價法案,打破了德國政府長期氣候政策所面臨的僵局,內容決議企業將自2021年1月起,每用一公噸碳的額度就需繳納25歐元,且逐年調高 預計到2025年前,每噸將調漲至55歐元,最終再與全歐盟的碳交易體系進行整合,這樣的費率是最初提議的兩倍以上。

    (梅克爾/德國總理)
    我們已經向前邁出重要一步,我們已經設定目標,確保歐洲將成為重要的參與者,重要的夥伴,在未來國際氣候公約的協定中

    德國國會對碳定價的突破性舉動,讓外界對全球應對氣候緊急狀態又重燃希望,甚至期許梅克爾政府在耶誕節前,加速通過由四個部分所組成的氣候改革方案,其中包括調降鐵路票價,調高空中交通稅金等,這些在概念上,早在2019年11月便已獲得,德國國會參眾兩院支持,只剩下新政策成本的計算細節,仍有待中央及各邦重新協商,問題是企業遊說團體多半反對,認為這將繼高電價之後,再增新變數對德國企業競爭力造成威脅。

    (謝勒/陶氏化學德國廠)
    我們在德國投資四十億歐元,因此談到遷廠並不容易,但假使你不可能以正常價格,市場作競爭,因為你不再能提供具有競爭力的價格時,那就是你必須作出決定的時刻

    當前的德國要大步邁向零碳排,確實舉步維艱,就算暫緩實施碳定價法案,在電費飆漲和發電量不足的情況下,梅克爾政府也不得不承認,越來越多企業及保守派政治人物已紛紛要求,暫緩執行關閉核電廠和火力電廠的計畫,基民黨國會黨團能源事務發言人菲佛(Joachim Pfeiffer),日前接受明鏡周刊訪問時更明白表示,「非核家園的目標錯了」,德國現行能源政策必須改弦更張,但如果要重拾核能以對抗氣候變遷,此一提案必須由綠黨或左派政黨提出,不然重啟核電的希望極其渺茫。

    (CNN新聞報導)
    自從福島核災後 梅克爾決定逐步廢除核電廠 17座運轉中的核電廠關閉了8座 目標是在2022年前全面廢除核能 提高再生能源的占比

    事實上,德國早在2002年起,就開始制定核電廠除役計畫,總理梅克爾當時宣示,要進行的能源革命,是在2040年前斥資1兆歐元,目標2025年前,將再生能源占總發電量比重,提升到40%到45%,2050年提升為至少80%,全面廢核並對抗全球暖化,但如今未來20年的德國,已確定將有超過四成電力必須另謀來源,當再生能源無法穩定供應電力,燃煤電廠又已占全國發電量的30%,核電無疑又成為發展無碳經濟下,可以被重新考慮的選項。

    (Klaus Wohlrabe/經濟學家)
    由於不斷高漲的電價成本,德國企業將面臨越來越大的困難,未來幾年情況會更明顯,因為德國的能源政策,正從核能轉型到使用更多的綠色能源,所以對德國經濟德國政府來說,他們主要的挑戰,不是來自於經濟的去工業化,而是不僅大企業得應對高漲的電價,小企業同時也得應付,甚至更為艱困的難題

    該經濟先行還是著重環保,德國頂住壓力,挑戰最困難的答案,因為全球氣候已逼著各國不能再等,根據世界氣象組織一份最新報告,2015到2019的全球氣溫,已是人類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五年,北半球在咬牙度過史上最熱的七月後,南半球的澳洲也正迎來最恐怖的熱浪,多地高溫均飆破45度,全國均溫更達攝氏41.9度,連續兩天打破澳洲史上單日最高均溫紀錄,且乾燥高溫也助長了澳洲野火情勢的惡化,知名的雪梨歌劇院被濃煙籠罩,新南威爾斯省也被迫二度宣布緊急狀態。

    (Gladys Berejiklian/新南威爾斯省長)
    有鑑於今天 周六及接下來幾天極端的天氣狀態,根據費茨蒙專員的建議,新南威爾斯省將從今天開始,接下來七天進入緊急狀態

    澳洲民眾不滿政府的氣候政策,正一步步讓自己成為極端氣候下的第一波難民,即便澳洲人均碳排量已數度高居世界第一,莫里森政府仍高調支持燃煤發電,他們日前高調在雪梨市中心封街抗議,以即將到來的耶誕節為主題,要求總理莫里森不要再讓煤炭扼殺澳洲生靈,澳洲全國早就該進入氣候緊急狀態。

    (Lisa Mumford/澳洲公民)
    氣候變遷的現實正迎面而來,乾旱越來越長且越來越嚴重,熱浪越來越長也越來越嚴重,我們的森林大火季節正蔓延到春季和冬季,我們生活在危險的氣候中,現在是時候,要求我們的總理擺脫煤炭和天然氣遊說團體,開始思考澳洲人的未來澳洲家庭擔心氣候變遷,我們憂心未來的氣候變化,但更擔心現在的氣候變化

    不少科學家憂心,我們正處於是最壞的時代,因為科學研究與政策行為間正嚴重脫鉤,民意與執政者也存在無法凝聚的共識,但當我們看到德國政治人物及澳洲民眾,勇敢跳出來為對抗暖化挑戰不可能,或許該慶幸幽暗漫長的隧道中,終於亮起了微弱的燭光。

  • 京都議定書失敗 在 說說能源 Talk That Energ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12-06 18:00:19
    有 85 人按讚


    【COP25的主軸>>巴黎協定下的碳市場】
    #國與國之間的兩種碳交易系統 #魔鬼藏在細節裡
    今年氣候大會各方利益團體以及利害關係人都要有聽過所謂巴黎協定第六條,第六條基本上就是要將探權的概念帶到減碳上,德國之聲的報導有詳細解釋為何他重要以及為何談判要小心。我們的談判專家總統大人~~ 記得看到這個阿。

    ▍《巴黎氣候協定》第6條裡的魔鬼
    柬埔寨北部的一座村莊裡,村民會使用「稻殼」代替高汙染的柴油,作為社區發電的燃料。這項計畫的出資者來自世界的另一端,可能是個人或是公司,用購買「碳權(carbon credits)」的方式來抵銷自家的碳排放,這就是全球市場交易CO2的其中一種方式。

    目前在馬德里舉行的COP25正在研究這類商業模式,目的是實踐《巴黎協定》第6條:替全球碳交易系統建立一套規範架構。由190個國家簽訂的氣候協議,其目標是將升溫控制在2℃以內,可是以當前由各國自行決定的「自主減排貢獻(NDC)」的規模看來,專家預估全球可能會升溫3度以上,於是,鼓吹碳市場的人認為,碳市場可以扭轉劣勢,但懷疑者則擔憂它可能會分散國家減碳的力量。

    ▍減碳扣打
    COP25中將討論兩種碳交易系統,第一種方式,是允許減碳成效超過NDC目標的國家,以碳權的形式,出售額外減少的CO2給無法達標的國家。例如某國設定減排100噸CO2,實際減了110噸,便可將多餘的10噸賣給那些NDC達標失敗國。IETA(非營利國際排放貿易協會)的國際事務主任認為,碳交易是達成《巴黎協定》目標的關鍵工具,若按理論運作,碳市場上的每個人都可互相交易,且愈來愈多國家開始考慮使用碳市場來實現國內的NDC目標。

    但批判的聲音擔心,碳市場可能會使一國刻意降低減排目標,以便出售多餘的碳權。New Climate Institute的創辦人Carsten Warnecke即認為,一國的NDC規模必須夠大,能吻合《巴黎協定》限溫2℃的目標,才有資格進入碳交易市場,可是如此一來世上只有極少數國家能夠進場。因此「碳市場觀察家(Carbon Market Watch)」的碳價政策專家Gilles Dufrasne建議,與其將國內減排成果累積的碳權賣給他國,不如把這筆資產投入實現《巴黎協定》的另一目標:籌備每年1000億美元的基金,資助開發中國家進行氣候危機下的「減緩(mitigation)」與「適應(adaptation)」工程,這些國家往往受氣候變遷的影響最大。

    重點是:一國的碳權不該屬於一個人、一家公司或一個國家,碳市場存在的目的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實現更大規模的減碳。

    ▍碳補償
    COP25討論的第二種碳交易系統則是「抵消排放(Offsetting emissions)」,也就是替「永續發展機制(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echanism)」—前身是《京都議定書》裡的「清潔發展機制(CDM)」設計一套規範,這種機制使富裕國家能透過資助開發中國家的減碳計劃,來抵銷國內的CO2排放。

    但「碳市場觀察家」認為,舊有CDM制度下的資助項目中,有85%會繼續進行,原先被認為可刺激各國制定更大減碳目標的系統,實際上只是降低達到現有目標的成本,甚至使目標弱化,因為各國沒有真正減少排放,只是花錢買一些沒有太大意義的信用。批評的聲音也提到,CDM系統下的信用太便宜,使碳補償的成本太低,不該被放在COP25新的碳交易計劃中。

    ▍規範必須嚴格
    環境主義者認為,設定嚴格的條件很重要,且須防止重複計算,也就是買賣國雙方都把同一筆碳權,納入自己國家的減排。一位IETA的專家說,如果COP25的討論能夠確保制定嚴格的規範機制,《巴黎協定》第6條可提供高門檻碳交易所需的誘因,自然會激勵出各國的遠大目標。但該專家也說,把碳市場放入《巴黎協定》中,也有可能破壞協定本身。

    「我們擔心若本屆COP決定了第6條的內容,會與其他條文如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的內容背道而馳,大家會尋求一種後門拋開制定減碳大計的決心,事實上這將會削弱、而不會激勵出世界對減碳的遠大志向。」該專家說。

    目前主要有兩種碳交易制度,第一種的漏洞是只要把自主減碳的設定標準降低,就可以進場賣碳;第二種碳補償的問題是,過去京都議定書架構裡制定的碳補償太便宜,如果一國大量排碳的代價,是花一筆小錢資助他國進行減碳,反而將使國家不會全力投入減碳。

    ▍資料來源:COP25: Controversial carbon markets take center stage https://reurl.cc/6ge8oO

  • 京都議定書失敗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7-06 07:00:01
    有 1,010 人按讚

    <文茜的世界周報>

    2014年當烏克蘭危機爆發時,美國決定制裁俄羅斯,歐洲國家也跟進制,但是隨著美國和歐盟國家的分裂,尤其是和德國之間的衝突,加上德國面臨的能源困境:這裡頭很大的能源困境是311日本東北大海嘯之後德國全面反核,但卻同開了八座超限煤炭火力發電廠,引起民。

    如今德國決定走自己的外交戰略,不要理睬美國,向俄羅斯直接的買天然氣。過去俄羅斯的天然氣一定要經過烏克蘭,而德國和俄羅斯之間現在決定興建一條繞過烏克蘭的天然氣。

    這是德國,不只是能源政策,更是德國外交政策的重大轉向,所以我們看到了一個歷史性畫面:普丁向梅克爾總理獻花。
    ============
    你沒有看錯,拿著一束鮮花的的確是普丁,接受鮮花的是梅克爾,這是今年5月18日。
    這是一年前5月份同一個地點的拜訪,2017年沒有鮮花,因為一年前,還是我說了算的歐洲女王梅克爾,還沒有正式點頭

    新聞片段(2018.3.28)
    柏林終於點頭同意興建Nord Stream 2,這段長達30公里的天然氣管,需要通過屬於德國的經濟海域,這條天然氣管的目標是在2019年之前,加倍Nord Stream 1的載量,把天然氣直接運送到德國

    而這條天然氣管,對於普丁來說簡直是一石二鳥,一來是俄羅斯的天然氣得以直達西歐市場,二來是可以完全繞過烏克蘭

    (新聞片段)
    終於擺脫了和它的近鄰烏克蘭的糾紛,普丁的開心溢於言表,罕見的和Nord Stream集團總裁施洛德相擁互賀

    施洛德正是2005年,被迫把總理大位讓給基民黨梅克爾的社民黨前任總理,此一時彼一時也,當初推翻施洛德制定的廢核政策的梅克爾,繞了一大圈,接受了曾經因為烏克蘭,而成為拒絕往來戶普丁的鮮花,然後為了德國的天然氣,與過去的政敵首度合作。拿得起當然放得下,這是梅克爾能源政策的U turn

    Nord Stream 2是梅克爾廢核之後,扭轉德國被指責淪為歐洲最大烏賊的形象,一舉把德國能源轉型的失敗,成為地緣政治逆轉勝的一張牌

    (新聞片段)
    德國認為自己是捍衛全球氣候變遷的領導者,但是事實是令人失望的,德國還在繼續燃燒大量的煤炭,製造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萊因區蘊藏了歐洲最大的化石能源儲量,這也是為什麼捍衛氣候變遷的運動人士,選擇到這裡來抗議煤礦的開採

    早在廢核之前,德國就致力開發再生能源,太陽能產量已經是全球第二,風電廠量全球第三

    (新聞片段)
    德國訂下了要在2050年,讓再生能源達到80%的比例,而且可以滿足50%的用電量

    梅克爾更雄心勃勃地向氣候暖化宣戰,自許工業強國應該以身作則,在生產上全力開發「去碳」的技術

    德國總理梅克爾(2015.12.1)
    尤其是已開發的工業國家,應該視「去碳技術」為第一要務

    廢核 綠能 減碳,這個環保金三角讓梅克爾看起來完全是2015年COP 21的資優生

    (波昂全球氣候變遷暖化座談會)
    但是兩年之後在波昂舉行的COP 23,主辦國德國卻徹底失去了環保模範生的光環
    剛剛才辛苦贏得大選,正在為組閣失敗焦頭爛額的梅克爾,還得硬著頭皮上台

    德國總理梅克爾(2017)
    歐洲的目標是在2030年達到少於1990年排碳量的40%

    梅克爾無法履行自己在COP21,信誓旦旦2020減碳要達到40%的承諾

    德國總理梅克爾(2017)
    我想在這裡公開說明,德國雖然沒有達成2020的目標,我們還有2030和2050的目標

    宣告退出巴黎協議之後,川普的缺席完全轉移了梅克爾,沒有達到減碳預期目標的尷尬

    (美國總統川普)
    讚!讚 !我把它戴上

    但是相較於川普公開否認氣候暖化,決定大肆重啟美國鐵鏽區的煤礦開採,京都議定書和巴黎氣候協議都沒有缺席的德國,卻靜悄悄地繼續擴大最為污染的褐煤開採

    德國雖然成功地推動了高比例的再生能源,但是消費者要支付全歐洲最貴的家用及工業電費,而且德國仍然是全歐洲污染最嚴重的國家,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德國工程聯盟協會VMAD理事長Reinhold Festge)
    太陽能技術,風力技術 我們都能掌握,我們也已經掌握了輸送的技術,但是我們還無法解決電力儲存的問題

    但是再生能源屬於間歇性能源,仍然要以核能或是採購天然氣來穩固基載電力,必須依賴核電和天然氣,來確保不斷電的安全,廢核之後核電產量降為13%,由於天然氣的國際價格持續走高,因此高比例的再生能源,並沒有緩衝電力成本
    (德國聯邦電網總裁 Jochen Homann)
    德國北部所生產的風電,並沒有透過我們自己的系統,傳送到需要用電的南部地區
    這代表這些電力必須要經過波蘭和捷克,就是說要繞過德國,在回到德國南部,這是一個我們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德國普遍反核的民意,也排斥讓數千公里的高壓線經過,被迫繞道而行的輸電成本當然居高不下,2016年德國的民用電費超過台灣的4倍,工業電費接近台灣的兩倍
    十年來漲幅高達39%,因為國際市場的電價持續走低,消費者對於昂貴的電價越來越無法理解,就再生能源而言,貧困家庭的電費負擔與富人相當,相較於工業大戶
    得以在歐洲市場上購買廉價的電,真正替德國能源轉型買單的是全國老百姓

    德國總理梅克爾(2017)
    我們承認德國仍然是一個,在很大程度上使用煤炭的國家,當然煤炭有很大的影響 尤其是褐煤,我們將要為此努力

    一下子關掉8座核電廠之後,兩年內德國卻啟動了8座煤炭的火力發電廠,排碳指數不減反增加了2%,褐煤造成了更大的污染,本身是物理學博士的梅克爾,能源政策的髮夾彎也好,U turn也罷,起碼願意承認政策失敗,和德國短期內無法擺脫煤炭的事實

    (新聞片段)
    煤炭火力發電佔了德國電力總量的45%,而來自再生能源的電力只有25%,德國境內有超過500個煤炭發電廠,每座發電廠平均排放100萬-700萬的二氧化碳,造成每年排碳總量為3億4000噸的二氧化碳

    這是歐洲污染最為嚴重的30個火力發電廠,自許為環保先驅的德國名列前茅的包下了第二三四五名,前10名裡佔了6個名額,尤其是德國打亮開採的是公認污染最嚴重的褐煤,這是北萊茵威斯特伐利亞州的褐煤礦區,是德國最大的褐煤露天礦區

    (新聞片段)
    這就是埃爾德根,這個謎樣的名字後面是一個,號稱全世界效率最高的煤炭發電廠
    一個每天可以吞下6000噸燃料的大怪獸,但是請注意 只是煤炭而已

    這是被稱為「超臨界發電廠」的新一代火力發電廠

    (新聞片段)
    這個發電廠的產量高達46%,遠超過老式煤炭發電廠的30%,

    但是這樣高的產量是要付出代價的

    (新聞片段)
    發電廠一開始很不順利,技術上並沒有到位,為了一個終將要被淘汰的煤炭能源
    砸下了超過十億歐元的投資,到底值不值得,發電廠的廠長有些尷尬

    (超臨界發電廠廠長Juergen Szabadi)
    嗯 我們官方的說法是什麼,好 我們可以說這筆投資是值得的

    這位廠長顯然不是一個超級銷售員,他不但說不出「乾淨的煤」,也誠實的承認這個「超臨界發電廠」,是廢核之後填補能源缺口必須的過程,但絕不是最終的目的
    德國已經決定在2045年達到全面無煤

    德國總理梅克爾(2017)
    正如同OECD(世界經合組織)已經明確表示,只有在改善氣候變遷上做到廣泛的投資
    才能確保未來經濟的繁榮,我們的信念是氣候政策要關注經濟政策

    這是川普張牙舞爪聲言煤炭開採,是必要性的含蓄版,德國是全世界最大褐煤出產國,也是歐洲最大的煤電出口國,褐煤外銷更在2013年,創下230億歐元外匯的的歷史新高,更不用說煤礦工會是德國最強大的工會,製造污染的煤礦不只是是德國的鈔票,也是梅克爾的選票

    (新聞片段)
    歐盟40%的天然氣來自俄羅斯,擁有世界第一大天然氣儲量的俄羅斯,佔了絕對的關鍵地位,這就不能不提到Gazprom,它掌控了俄羅斯天然氣的生產和運輸,是全世界第三大的上市公司,雇用了30萬名員工,它單獨的盈利就佔了俄羅斯全年預算的25%,Gazprom當然是一個國營的公司和莫斯科有著緊密的關係,不消說是由一個普丁總統的親信來經營

    今年世足盃開打,除了球場上的明星,真正的幕後大戶,是FIFA的首要合作廠商
    俄羅斯天然氣公司Gazprom,俄羅斯天然氣公司不是可口可樂,沒有觀眾是他們的直接消費者,這是一場安靜卻鋪天蓋地的形象推銷,不聲不響地讓俄羅斯是歐洲球友的印象,在烏克蘭危機之後,重新回到每個歐洲觀眾的意識裡

    (新聞片段)
    德國總理梅克爾認為Nord Stream 2不會帶來任何危險,而且可以協助能源採購的多元化

    看來這條天然氣管,不只是普丁的一石二鳥,同樣讓梅克爾,為德國能源轉型的瓶頸找到出口,德國是全世界第二大的天然氣進口國,但是Nord Stream 2就是莫斯科和柏林的Happy ending嗎?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Heather Nauert)
    眾所周知,我們反對Nord Stream 2,美國政府認為Nord Stream 2項目,將破壞歐洲的整體能源安全和穩定,提供了一個俄羅斯對歐洲施壓的工具
    邱吉爾曾說,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德國的能源轉型教會我們一件事,廢核 綠能 減碳都只是能源政策,不是意識形態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