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二元論例子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二元論例子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二元論例子產品中有10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用鉛筆寫日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大致上在意料之中的《TOKYO MER: 行動急診室》,在今年夏天再次創造了一個新的醫療英雄IP,雖然時有智商下線,雖然時有超越合理邏輯的界線,當然還有可說是耀眼的主角光環,導致這部作品被戲稱為特攝片。 但是,它所帶來的爽快程度,以弱勝強、貫徹意志,最後扳倒高牆而大快人心,確實適合日曜劇場的調...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謝稀如 Michelle Ts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病毒的象徵意義與心靈啟示】 昨天2月2日靜修十天回來才知道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擴散,香港人心惶惶,恐懼比疫情蔓延得更快。我相信病毒只是心靈的象徵,所以今天特地研究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的病理,好去理解病毒究竟在傳達什麼訊息給我們人類。 其實這病毒靠自己本身並不能繁殖,它必須尋找宿主去繁殖,病毒的目的並不是...
「二元論例子」的推薦目錄
- 關於二元論例子 在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二元論例子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二元論例子 在 聽書 • BookListen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二元論例子 在 用鉛筆寫日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二元論例子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二元論例子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二元論例子 在 謝稀如 Michelle Ts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二元論例子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二元論例子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二元論例子 在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5-26 10:21:46
今天與家母些許不愉快 當下我似乎拿著「自認為懂的道理」 很有情緒的回應「我認為她應該...這樣對待我」 腦中已經有一種模糊設定好的反應 發現到我「又」因為家人而不愉快,就決定先冷靜 尤其與家人的關係,現在感受變得越來越敏感也表示我靈魂無法忍受舊有的模式,已經無法用以前「漠視、當沒事的態度面對,但一...
二元論例子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11 08:51:39
易十四行◎楊牧 一 澤中有雷 是誰心中愀然轉動,髣髴 埋伏的是電?洪流到此 注於無底——涓滴 點點是憂傷之華 如蚊蚋負朝夕木槿於 透明的翅膀遂閃過水面 而反影正加速激盪,以 慾望為圓心,期待天明: 這裡是一切動靜的歸宿 千山萬壑的起源,宇宙 和我的脈搏同步操作 大鵬在鼓翼,鷦鷯搶飛 魚蝦朗聲...
二元論例子 在 聽書 • BookListen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11-18 18:08:05
「在妳將老公當 #大型垃圾 丟棄之前,請先看這本書!腦科學專家教的——夫婦善哉 70 年聖經!」 好幾個晚上,我都是捧著這本書,時而噗哧、時而大笑出聲,忘了去計較老公還要打多久電動?就帶著滿足的心情入睡。身為資歷不到半年的新手太太,很想跟作者輕輕一鞠躬說:「#謝謝你懂我。」 書裡提到,「在女...
-
二元論例子 在 謝稀如 Michelle Ts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2-03 23:10:20【病毒的象徵意義與心靈啟示】
昨天2月2日靜修十天回來才知道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擴散,香港人心惶惶,恐懼比疫情蔓延得更快。我相信病毒只是心靈的象徵,所以今天特地研究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的病理,好去理解病毒究竟在傳達什麼訊息給我們人類。
其實這病毒靠自己本身並不能繁殖,它必須尋找宿主去繁殖,病毒的目的並不是殺死宿主,而是繼續分裂下去、傳播開去,所以成功的病毒應為低毒性、長潛伏期、高傳染性、低死亡率的,HIV是非常成功的病毒例子,潛伏期長達十年,不會立刻致命,到人們發現時病毒已完全控制宿主。今次的新型冠狀病毒比起2003年沙士更進化,潛伏期更長、死亡率較低、傳染性更高。
當這種冠狀病毒進入人類身體後,從細胞表層抵達細胞核心的過程當中,它欺騙了人體細胞四次,一次又一次讓細胞以為病毒對自己有益而打開了防護閘門,讓病毒得以進入細胞核,進行複製自己的繁殖過程,這新型冠狀病毒會潛伏在身體十天左右,好讓自己大量複製,再爆發出來傳播開去。原本病毒的目的是傳染更多的宿主,讓自己分裂下去,可是當病毒留在身體一段時間後,竟然忘了自己是病毒,忘了自己的目的,就留了在宿主的體內,有些病變細胞告訴免疫系統「我已被感染,請殺死我」,所以引起免疫系統反應,去對付病毒,而炎症的引起是因為免疫系統過度反應,因此太強或太弱的免疫系統都不行,要達致平衡才是最好的免疫能力。
從身心靈的角度去看這新型冠狀病毒就變得很有意思,一切人生的問題都源於分裂,以為自己是分裂的個體,可以獨立於其他東西而存在。近來世界發生的災禍,如亞馬遜森林大火、澳洲火災、全球氣候問題、食用魚類被塑膠或輻射污染,都讓人類開始反思我們的每一個行為,原來都影響著整體,我們其實從來都並不可能獨立存在的,一粒沙裡就藏著整個宇宙,從任何一個東西裡就看到整體。我們能從細胞裡看到一個人的整個生命,也能從一個人的生命看到整個宇宙的生命,宇宙以全息影像的方式存在著。
回到這個病毒的象徵意義,愈會自欺的人愈容易被感染,把自己看成生命的受害者都是自欺的人,因為從身心靈角度來說,我們要為生命遇到的一切負百分之百的責任,我們對如何看待外境絕對有選擇的餘地,把事件看成是生命的禮物還是問題是自己的選擇,遇事時指責別人還是承擔責任也是選擇。另外,免疫系統的問題象徵著攻擊自己,所以愈會自我批判的人也愈容易被感染,其實說穿了,指責別人與自我批判根本是同一回事,只是一個硬幣的兩面,因為真正自愛、自信的人,愈能無條件地愛別人和愈謙卑,相反地,愈自我批判的人自然會先否認自己未接納自己的部分然後投射在外,去指責他人,愈驕傲自大的人其實內心充滿自卑。
看到病毒竟然會忘了自己是病毒,也忘了自己生命的目的,感到很不可思議,這不就是人類的靈性道路?人類投生為人,忘了自己的真正身分、真正本質,更忘了生命的目的與意義所在,讓人迷失在娑婆世界,以為追逐名利權色會讓自己快樂,竟忘了生命的目的是從無意識變得有意識,去憶起「我是誰」。因此,人變得迷失,不斷在外境尋找快樂,過程中只找到短暫的快樂,卻怎麼也不會完全滿足,無法持久地快樂,人總要不斷擁有更多和更好。其實人也像病毒一樣,不斷自我防衛或攻擊別人以餵食並壯大自己的小我(ego),讓心靈不斷分裂下去,不再記得自己原來是這個整體,讓人變得恐懼、不安、憤怒、孤單,這些負面情緒都是小我的食糧。
這病毒在中國爆發,而香港的疫情也在擴散,所有的炎症都象徵著憤怒,或許中國內地已醖釀著很多的憤怒與恐懼,共產黨以恐懼統治國人,完全是在製造人與人之間的分裂與恐懼,近來香港的政治事件也在社會間累積了太多的憤怒與恐懼,所以這病毒在這地區蔓延都是中國人的共業,跟過去的歷史、或我們每一個人的業力都脫不了關係,在我們眼前的一切只是因果循環,壞消息是我們也責無旁貸,也要為此負責,而好消息是我們有能力改變與轉化這一種,不再餵食惡的種子而去培養善的種子,改變永遠都是從自己開始。因此,我們不是要憎恨任何人,而是學習無條件地愛所有人,包括我們從前憎恨的人,由分裂的幻相回歸至一體的實相。
從整體來看地球的事件,不論是環境問題、政治問題、還是病毒問題,其實一切都是讓人類覺醒的功課,亦即學會愛、慈悲與寬恕,並接納如是,如果人類學會真正的愛,我們就不會再無止盡地佔有自己不需要的東西,資源絕對足夠分配給窮人;也就不會過度的破壞環境去賺錢,地球就得以修復;國家也就不會發展生化武器,而把資源用於發展心靈平安的建設上,最後甚至國家的概念也是多餘的,若我們學會愛的話,自然能夠愛不同種族的人,這樣就連宗教也不需要了,我們已能夠發展慈悲心,愛人如己,寬恕別人,活得平安。
人類的靈性覺醒(也可稱作開悟、解脫)絕對刻不容緩,認清「我是誰」,我們無限的真正本質,了悟真正的生命意義,放下物質的追求,學習愛與慈悲,把他人的福祉與我的福祉視作同一回事,我們自己的覺醒就是送給世界最好的禮物,我們一個人的平安自會以漣漪效應般散播開去。
一切都只是為了我,學會愛。
願一切眾生快樂與平安!
謝稀如 Michelle 2020/2/3
Facebook Page:www.facebook.com/nowMichelle
YouTube頻道: www.youtube.com/c/MichelleTse
Facebook 群組: www.facebook.com/groups/NowhereNowHere -
二元論例子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10-31 21:15:30#art #inkart #painting
2019年的創作主軸仍是延續去年的奇石乾坤系列風格精進,並朝「二元對立」的美學呈現做探討,也通過台北市文化局108年第1期書法水墨類創作補助,期望加大自我的創作能量,做更多大膽的嘗試與實驗。
走訪了台灣平溪十分瀑布、桃園拉拉山、台中高美濕地、東勢林場、台南曾文水庫、宜蘭東澳粉鳥林、南澳神秘沙灘、花蓮太魯閣、鯉魚潭、花東縱谷、秀姑巒溪出海口和台東東河馬武窟溪等地,亦以露營的方式,期望深刻感受台灣各地的自然景觀及人文風情,並對自我的創作主題提供養分與靈感。
自然的面貌因人內心思維和學習背景的不同,而有截然不同的感受。此段時間亦投入對台灣政治環境的了解,在藍綠二元對立及白色力量的崛起,恰好與本次創作內容有了一些關聯性與啟發性。雖然對政治的狂熱是台灣社會最為火紅的現象,也曾考慮用色彩來影射,但最後仍然放棄。畢竟政治是一時的,萬世的宇宙,更有一種超越時間且無欲則剛的灑脫,不斷吸引我去描繪和追求的。
黑白的二元對立,建構在混沌之後的大破大立,也許是彼此邁入毀滅的開始,也許是更接近真理的探求,無論是衝突或磨擦,都能激起更多的火花,出現更多迷人的灰色調。
這些作品中黑石與瀑布,一者為靜為黑,一者為動為白,因動靜黑白的呼應,而產生視覺張力。或是呈現撥雲見石的瞬間,象徵世間的真理如同崇山峻嶺般,雖偶有雲霧遮蔽之遇,但也總有重見光明之時。輕柔的白雲與硬挺的黑石之間,因瀑布的介入,而有疏通的管道。
或將太魯閣峽谷溪邊所見雲石放於雲霧之中,此比溪水更為輕柔的元素,企圖呈現實更實虛更虛的視覺效果。二元的起初是一種比較擇優的過程,為何選擇溪石來表現?是因為山岩與溪石有著不同的造型語言與質感,溪石更潤更奇,更有時間的過程感,因此比起山岩來說,是較有故事性和內涵性的。
因溪流的侵蝕,而造成巨石的切割與矗立,內含流動與堅硬的呼應。看似無堅不摧的岩石,因潺潺流水的長期沖刷,也能形塑出各種奇岩怪石,將二元之間存在看似對立又有所互動的關係,一點一滴傳遞的淋漓盡致。
如峭壁般的巨岩,因雲霧的存在,而更顯渾厚穩重。如風般輕柔的雲霧,因黑岩的陪襯,而更感虛幻靈動。二元之間,不僅只是一種呼應的關係,也是隱涵無限的可能,兩者缺一不可,尤其是在藝術表現上。
作畫的過程充滿二元的內涵,從無到有,從白到黑,從虛到實,當然只有二元和對立,這樣的思維會讓現象世界一分為二,缺乏對二元之外的認識,造成認知上的侷限,不過建立在二元,而後跳脫二元,個人認為仍不失一種較好的辦法,畢竟沒有深刻的體認與實踐,就無法真正脫離二元的框架和籓籬。在西方哲學中二元對立最為經典的例子,即是理性與感性,而創作的過程也會圍繞在此兩者之間,有時是拉扯的關係,有時是前後不同時間的運用,但不管過程如何,最終它們仍引領畫下最後一筆,完成期望完成的作品。
總結來說,今年的創作歷程,最大的困難還是在於找尋適合的描繪對象及思考如何在畫面中呈現各種二元對立的狀態,也花費了許多的體力與時間。此外這樣的過程也讓個人對石質及雲霧的表現方法、岩彩媒材如何運用於水墨創作及島嶼人文特質如何融入自我創作中,有了更多的體悟。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水墨創作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65
水墨材料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00158
藝術生活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38915
台灣龍柱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23
水墨藝術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23594
台灣露營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1
國內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133
國外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4
空拍經驗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208 -
二元論例子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1-24 13:22:57#亞特蘭提斯 #透明人 #天使和惡魔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HenHenTV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如果大家有看完亞特蘭提斯的影片,就會知道裡面所提到的透明人,那究竟是誰創造出透明人呢?那創造出蜥蜴人的原因又是什麼呢?這裡謝謝HenHenTV的觀眾,志光所提供的資料,如果你是第一次看我的影片,我影片的主題主要是一些稀奇古怪,靈異,外星人UFO或是一些科學無法解釋的事件,如果你也喜歡這些題材,歡迎你訂閱HenHenTV。
好!我們開始吧!
這集。。。。就當是亞特蘭提斯的前傳吧!大家先以一個開明和非主觀的態度去觀看這個影片,或你也可以當作科幻小說來看待。在很久以前,我們的宇宙起初只有最高次元九次元上帝(大梵天王)一人,但是祂也希望有子民來愛戴和陪伴,於是祂就創造出最初的一群生命體,就是八次元的梵輔天神:分別是階級最高的七大天使:
Uriel烏列爾,Raphael(拉斐爾),Raguel(拉貴爾),Michael(米迦勒),沙利葉(Sariel),Gabriel加百列和Remiel(雷米爾),
以及階級第二高的熾天使(火紅色的六翼天使),
祂們負責天地的種種事物,當人手不夠,上帝又用念力製造了在七大天使之下的九品天使,那其中一個熾(Chi)天使(熾天使的君主)叫路西法Lucifer,因為祂覺得自己和上帝擁有一樣的智慧和力量,可以取代神,加上種種心理面黑暗處令祂叛變,成為了墮落天使,牠帶領三分之一叛變的天使,一起向上帝宣戰,從此天界一分為二,黑暗和光明,產生了天界和魔界兩個世界。在創世紀裡面,就兩句話就帶過來:神說:要有光,就有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神稱光為晝,稱暗為夜,有晚上,有早晨,這是第一天。黑暗和光明永遠都是相輔相成的東西,這是宇宙一開始的法則。而墮落天使路西法,在魔界稱王,在魔界裡面佛教稱之為阿修羅界,而牠路西法就是阿修羅王。那這些宗教故事和蜥蜴人有什麼關聯呢?
以我們一起的影片來把他們鏈接在一起,天界就是位於銀河系以外的仙女座星系,而上帝就是仙女座之王,最高次元九次元的生命體,而七大天使和熾天使則是八次元的仙女座善良的生命體。而一般的天使平民,則是七次元的仙女座的生命體。那蜥蜴人就是有黑暗之王的路西法和其他邪惡的生命體,被上帝(仙女座議會的長老)逐出仙女星系,到我們銀河系當中的獵戶座星系裡面,牠們除了蜥蜴人外,還有一些邪惡的生命體,也在獵戶座星系裡面。在那個時間點,仙女座議會的長老,也就是上帝,製造了第七次元的透明生命體--透明人,用來管理第七次元以下的世界。在同個時間點,路西法因為驕傲想取代上帝,牠的黑暗能量充滿在仙女星系下的星雲之中,那時,由於不堪這種邪惡可怕的黑暗力量的透明人,只好將這些黑暗力量拋出,成為了獵戶星雲,也就是魔界的起源(開端)。
那問題來了,全能的神為何叫透明人消滅牠們呢?還讓牠們在第四次元的獵戶星系裡面出現?像之前說的一樣,當萬物創造的起源,原是有黑暗和光明,這是不變的法則,連上帝也無法改變的定律。這兩種光明和黑暗的勢力必須相輔相成,才可以讓參與終極靈性進化的人們,體會善惡,正邪的差別性,才能超越二元對立,成為具有一個平常心的人。那怎樣去解釋比較好呢?我用個最簡單的例子,假設你沒有被黑暗誘惑過,你哪裡會有更堅決正義的心?
很多人說上帝是萬能的,但我來問你們一個問題,如果上帝是萬能,那祂可以預測未來,對嗎?
如果祂能預知未來,那你現在的選擇都不是你的選擇。。。。因為無論如何,你都會像預知未來的劇情在進行。所以我說你的選擇不是你的選擇。
那如果你說祂不是預測未來,那祂就不是萬能的。我並沒有半點不敬畏神的意思,我只是想用以上的例子去解釋黑暗光明共處的道理,它的法則,天地的自然法則和定律,是上帝創造出來的,但是條件就是即使是祂也不能任意更改法則,這就是宇宙的根本。
那很多人會問,究竟路西法撒旦在哪裡呢?其實這個宇宙存在著不變的法則,善惡總有報,在他第一次帶來墮天使向天界發動戰爭時,他的靈體就被囚禁在第七次次元的天牢裡面,這個就是最初的地獄或者稱之為天界的地獄。
但是當他受完天獄裡面的種種酷刑後,他仍舊在他的潛意識裡面,隱藏著復仇,自大,憎恨,發動戰爭種種的可怕心機。
上帝是擁有大愛的神,即使是墮落天使路西法,他那麼的邪惡,他也想去拯救他,派米迦勒大天使,和路西法到第六次元的天琴星,也就是我們人類的起源星球上,兩人以雙胞胎的形式出生,希望借助第八次元的米迦勒大天使,可以感化路西法心中黑暗的能量。由於在米迦勒大天使的指引下,他在天琴星上屢屢建功,創造了天琴星文明的璀璨科技和文明。但是在那一世死後,路西法的潛意識的仇恨,黑暗又再一次爆發,成為了第二次向仙女座的戰爭。
但是邪不勝正,他再一次敗了下來,於是上帝和米迦勒就把他送去第六次元的天狼星,讓他學習愛,光明和和平的意識,但是撒旦只有越來越墮落,由於他過人的智慧和力量,讓他聯合獵戶座的爬蟲類外星人,組成獵戶帝國(光明會是它創造的),一起向第六次元的天琴星,7到9次元的仙女星系發動無數次的戰爭。雖然每一次都戰敗,但是他要取代上帝的心沒有熄滅過。
經過很多世界,他在不同的星系及星球轉世,也發動了無數次的戰爭。即使是過了那麼多年,上帝還是希望撒旦可以返璞歸真,改過向善,因為他始終還是上帝最喜歡、把他當成自己的寶貝孩子的熾天使之一,在米迦勒眼中,他是他最愛的兄弟。
宇宙的大愛不是去消滅黑暗來證明光明,因為光明和黑暗本來就是從未改變過的恆定頻率的一直永恆狀態,在這種狀態之中,無論是宇宙的任何生物,包括邪惡和善良的,都被上帝的大愛包圍,這就是上帝最偉大的內在,永恆不變的愛。
二元論例子 在 用鉛筆寫日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大致上在意料之中的《TOKYO MER: 行動急診室》,在今年夏天再次創造了一個新的醫療英雄IP,雖然時有智商下線,雖然時有超越合理邏輯的界線,當然還有可說是耀眼的主角光環,導致這部作品被戲稱為特攝片。
但是,它所帶來的爽快程度,以弱勝強、貫徹意志,最後扳倒高牆而大快人心,確實適合日曜劇場的調性。
而當劇情如此合理的在一個適得其所的地方停了下來,大概也為了往後不論要出特別篇、電影版,甚至是第2季,留下了活棋。就算以上這些事情都沒有發生,仍堪稱是完整講完了一個故事。
至於這個故事講得好不好,就見仁見智了。畢竟,有不少人揚言要寄刀片給編劇黑岩勉。
事實上,在看了第一集之後,大致上就知道這部作品的走向是面對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之下的現場即刻醫療救援,而且來自不同背景的團隊成員都各有故事安排,雖然並不是每個人都是心不甘情不願的來到這個團隊,但是總是需要經過一個又一個的事件,化解他們的問題,使得他們真真實實的成為一個團隊,不只是人事命令而已,而是心理的認同及感受。
因此MER團隊成員人物形象呈現方式,成了一大關鍵,因為唯有令觀眾留下記憶點,才有推進故事的可能性,否則最終難以說服這群人,何以成為一個團隊。
所以,光芒萬丈的喜多川、傲嬌至極的音羽等人各有風格,即便看過之後也很難忘記,角色的某些關鍵字烙印在腦海之中。
只不過,雖然大致上的觀看體驗是愉悅的,但是在劇本的鋪陳上仍可感受到有些進退失準,不只是說把角色寫死這一點,而是要「怎麼用這些角色」。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開始處理「喜多見的過去」這條主線後,登場的公安月島靜與恐怖組織「LP9」成員椿,還有莫名其妙成為本作反派的政治家天沼夕源,大概是本作中寫得最不好的三個角色了,偏偏他們又是劇情的重要人物。
關鍵之一,是日本編劇似乎不太會寫恐怖分子,總覺得只要放放毒氣、炸炸建築物,就是恐怖份子了,這樣的結果常常就是把恐怖份子寫成恐怖情人。使得椿的諸多行為實在難以感受到他的中心思想,更像是出自於個人的宣洩。
至於月島的角色,恐怕只是為了建立與恐怖份子的二元對立,但是幾近歇斯底里的情緒,不禁會想:這樣的人當公安真的沒問題嗎;至於天沼的強勢介入,更是令人尷尬,最後這個角色的功能,大概只是變成洗白厚勞大臣白金等人的工具了:這種人到底是怎麼當到執政黨的幹事長的?
涼香的死亡,確實令人感受五味雜陳。按照前面的鋪陳與節奏,大概知道會有MER相關人員死,但沒想到的,那個人是涼香。但總體而言,雖然意外,但並不會太驚訝,只不過,如果真的要給涼香一個便當,總覺得鋪陳應該可以再精緻一些,而不是集體智商掉線後的結果。
總體而言,作為一部在日曜劇場播出的醫療英雄作品,《TOKYO MER: 行動急診室》是令人滿意的,或許不會是優秀的作品,但是仍留下不錯的觀看體驗。當然,還是蠻期待能在不久的未來看到相關的系列作品。
畢竟好不容易又創造出了一個新IP,不好好的使用豈不是太可惜了。
---------------------------------
《TOKYO MER:行動急診室》
friDay影音 全集數線上看:
https://video.friday.tw/drama/detail/1964
二元論例子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好書推薦《#人慈》部落格文末抽書兩本
想像一下,如果有兩個星球,你認為自己住在哪一個?星球A:飛機墜機後,生存者禮讓最需要救援的人。星球B:事故發生後,生存者爭先恐後地往出口擠,不惜將他人踩在腳下。這個問題被用來問過許多學生,幾乎所有人都選了星球B。但事實是,我們住在星球A。這個世界真正面臨的威脅在於我們對人性太過悲觀。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humankind/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人慈》這本書的作者是歐洲最著名的年輕思想家之一羅格.布雷格曼(Rutger Bregman),他是同時也是一位歷史學家、作家、記者。有鑑於報章媒體、政治宣傳、普羅大眾對於「人性」的偏誤解讀,他想透過這本書傳達一個核心訊息:「大部分的人在內心深處,其實是相當正派的」。
作者在書中旁徵博引,以詳盡的事實和深入的查證,說明了人類無論是出於天性、身為孩童時、在無人島上、當戰爭爆發、當危機來襲,對於自己「好」的一面,有著強烈偏好。如果你至今仍然認為,人類就是天生自私、貪得無厭、陰險狡詐,那麼這本書絕對會讓你大為改觀。
這本書讓我感到大為驚喜的,是作者既大膽、又謹慎的考證態度,他勇於對歷史上知名的眾多案例(例如《蒼蠅王》、《史丹佛監獄實驗》、《米倫格爾電擊器實驗》)提出反面看法,而且其證據令人信服。在媒體慣用人性「惡」的一面吸引眼球的世界裡,這是一本思想激進的書,只不過是偏向人性「善」的那面光譜。這種書很罕見,卻彌足珍貴。
.
#人性本惡?三個精彩翻案
.
人類有考據的數萬年歷史以來,充滿了大大小小的衝突和鬥爭,我們也從故事裡看到領導人無論為了私利、國家的經濟、民族的情節而發動戰爭。難道,人類不就是天性好鬥嗎?只要有誘因存在,人們就會甘願殺得你死我活嗎?從歷史的考據裡面,我們會發現人性跟我們想得很不一樣:絕大部分的人不願意傷害另一個人。讓我們先從書中三個精彩的翻案來找到線索。
.
1.#蒼蠅王小說的翻案
.
《蒼蠅王》是一本膾炙人口的小說,在我國中的時候,老師也放過翻拍的影片當作社會科學的教材。內容大意是在說,因為飛機墜機,六個英國男孩漂流到一座無人島上,在沒有大人的情況得自立求生。過程發生了許多權力爭執、失去理智、弱肉強食的情節,最後只剩下兩個孩童倖存的故事。這個虛構故事在感嘆「人心的黑暗」,也被列為標準的社會教材讀物。
作者把持著一個懷疑的態度,他深入瞭解了虛構的《蒼蠅王》小說作者威廉.高汀(William Golding)的生平。作者發現高汀是一名有憂鬱傾向的酗酒者,他還會打小孩,他也曾說過:「我瞭解納粹,因為本質上來說我也是那一類」,這才讓作者明白,原來寫出《蒼蠅王》的作家是一個多麼不快樂的人。
因此,作者根據事實為主,追尋了一條實際發生過的類似案例,六名少年在太平洋落難,漂流到阿塔島(`Ata)的真實故事。這則故事跟小說大相逕庭,六名少年在荒島上發揮團結的本領,協調出遇到衝突的處理方式,還彼此在受傷時互相照顧。受困15個月後,六人獲救時仍氣色飽滿,而且士氣高漲地不可置信。真實版的《蒼蠅王》,其實是一個友情和忠誠的故事。
發現阿塔島生存的船長彼得.華納(Peter Warner):「人生教了我許多事,其中包括了一個經驗,就是你永遠要尋找人的善良光明面。」
.
2.#史丹佛監獄實驗的翻案
.
我讀過許多談到心理學的書籍,都喜歡引用一個知名的案例,那就是《史丹佛監獄實驗》。實驗主持人飛利浦.金巴多(Philip Zimbardo)教授把24名參加的學生隨機分成兩組,12人當囚犯,12人當獄卒,觀察人類當囚犯的反應,以及擔任獄卒的人施加權力的表現。整個實驗因為囚犯精神狀態快速崩潰、獄卒施加的處罰越來越過火,結果實驗到第六天就被迫中止。
這個實驗的結論彷彿要告訴我們:「當你給予人們權力,他們就會開始為惡,發展出一些不人道的規則」。作者深入考察之後發現,這簡直是一場天大的騙局。實驗並不是任憑12名獄卒自己決定如何處以,而是金巴多本人直接給獄卒灌輸思想:「你們要創造一種挫折感,製造恐懼,要剝奪他們的個體性…」,最後獄卒定的17條規則裡,有11條根本是實驗團隊給予的意見。這簡直是引導式的邪惡。
你或許也會好奇,那如果是實驗團隊「完全不介入」的狀況會怎樣?兩個英國心理學家2002年在電視節目上複製了一次同樣的實驗,但這次沒有告訴獄卒該怎麼管理、該怎麼懲罰。結果呢?節目無聊到不行。第二天,獄卒把食物分給囚犯。第五天,一名囚犯提議設立民主制度。第六天,獄卒跟囚犯一起抽菸。最後一集,大部分人一起坐在沙發上消磨時間。這麼無聊的故事,難怪我們都沒聽過。
.
3.#電擊器實驗的翻案
.
還有一個更出名的《米倫格爾電擊器實驗》,目的是為了測試受測者,在面對權威者下達違背良心的命令時,人性所能發揮的拒絕力量到底有多少。受測者身為「老師」,當隔壁房間的「學生」答錯題目時,就要按下電擊器,懲罰坐在電椅上面的學生。「學生」是由實驗人員假冒的,受電擊所發出的哭喊也是演出來的,但受測的「老師」並不知道,他們會「以為」這些電擊都是真的。
每一次學生答錯,懲罰的電壓伏特數就要提高,實驗主持人史丹利.米倫格爾(Stanley Milgram)教授會要求老師繼續施罰。120伏特時學生會開始喊痛,150伏特時尖叫並喊著退出實驗,200伏特時大叫大叫血管裡的血都凍住了!超過320伏特時開始撞牆並失去聲音。結果,有65%的受測者一路聽從指揮,開到了450伏特,幾乎是把學生電死的程度。實驗的結論幾乎告訴我們,只要有權威要求,連普通人都願意電死一個路人甲?
作者考核過後的翻案顯示了另一種事實。幾乎所有受測者都曾抗命,想要停手,但實驗方會加強壓力逼迫就範,從錄音檔聽起來更像是霸凌和脅迫。事後調查,只有一半的受測者認為隔壁的學生是真的在受苦,其他人覺得只是實驗效果。許多受試者也表示,因為他們真心「信任」米倫格爾教授的實驗對人類一定有幫助,所以即使當下不忍心,也願意咬著牙繼續做下去。
綜合以上三個翻案結果,大部分的人在內心深處,其實是相當正派的,但引用作者所說的:「如果你催促地夠用力,給予足夠刺激、又拐又騙,許多人確實是有能力做惡。但是邪惡通常不是在表面之下,它是需要費盡功夫才能扯出來的。」邪惡得要披上善良的外衣才行。
.
#人怎麼會互相傷害?
.
所以,人真的是天性好鬥、殺得你死我活的物種嗎?綜觀歷史大小戰爭,這個說法似乎成立,但是當我們把尺度放到人與人面對面的相處,就是另一種樣貌。舉戰爭為例,兩軍人馬大動干戈的時候,所有人一定都是拔刀互砍、舉槍互射吧?在那種生死存亡的關頭,不是敵死,就是我亡了,不是嗎?
真實的戰爭傷亡統計很有意思,例如二戰英國陣亡的軍人死因中,10%是子彈和反坦克地雷;15%是詭雷、爆破和其他;75%是手榴彈、迫擊砲和空投炸彈。大部分的士兵都是隔個一定「距離」被殲滅的。真正喊著敵人是「害蟲」,一旦碰面就格殺毋論的,通常是離戰場最「遙遠」的政客和領導人。
根據研究,二戰的生存老兵超過一半從未殺過人,只有20%的軍人曾經擊發過武器。美國南北戰爭最激烈的蓋茨堡戰役中,回收的27,000把火槍,還裝有彈藥的比例達到90%。12,000把裝有兩顆彈藥,其中6000把超過三顆。但火槍設計成那樣,就是一次只能射出一顆子彈,那幹嘛裝那麼多顆子彈?因為大部分的士兵都『沒有』在試圖殺敵。人,打從心底不喜歡傷害另一個人。
.
#如何改善?三種範例
.
在這本書的下半部,作者有一則引述徹底震撼了我的思想。這句引言來自英國哲學家暨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伯蘭特.羅素(Bertrand Russell),他給未來世代這個建議:「當你學習任何東西或者思考任何哲學問題時,只該問自己事實有哪些,那些事實證明什麼是真實。永遠別被自己希望相信的事、或者自以為如果別人信了就對社會有益的事所分心,只要專心一意去看事實是什麼。」
這個非常理性的觀念,一開始相當很吸引我,但作者及時把我拉了回來。他提到除了探究事實之外,你本身「相信」什麼,才是以改善世界的動力來源。
第一種相信的力量,叫做「畢馬龍效應」。科學家做過一種實驗,把兩群同樣普通的老鼠,分別標示聰明和愚笨。請不知情的學生照顧老鼠,然後進行迷宮遊戲,看哪一組比較快逃出迷宮。結果聰明的那組獲勝,事後發現學生「相信」這些老鼠比較聰明,給予比較好也溫柔的待遇。同樣的實驗在一群小學生上進行,不知情的老師對聰明組的學生更關注、更鼓勵,事後結算成績,聰明組的孩子其智力表現提高了最多。
第二種相信的力量,叫做「魔像效應」。曾經有科學家在美國做過一個不道德的實驗,他把二十個孤兒分成兩組,跟其中一組說他們是善於表達的人,跟另外一組說他們注定要變成口吃者。這個實驗結果害得許多口吃組的受測孩童,一輩子患有語言障礙。這種效應常導致貧窮學生更加落後、無家可歸者失去希望、已經被孤立的青年人更加極端。
一如正面的期待能夠引發好的結果,負面的期待也能夠讓惡夢成真。接下來介紹書中三個真實世界的例子,來看看如何運用「相信」的力量,來改善我們的工作、教育和民主運作。
.
1.#論工作的內在動機
.
研究發現,外在誘因例如紅利會減低員工的內在動機和道德標準。給予外在誘因會獲得相等的回報:按照工時給付,就會增加更多的工時(無論是否裝忙)。按照發表數目給予稿費,就會得到更多的發表文章(無論品質優劣)。按照手術量來給付,手術就會更多(無論是否必要)。
荷蘭的最大的鄰里照護平台「博祖克」(Buurtzorg)採取逆向而行的策略,這個組織沒有業績目標或分紅,沒有管理階層,沒有客服中心。運作的自主權下放給每一個十二人的團隊,團隊自己定行程表,自行雇用同事。省去的營運費用和會議時間都回歸到團隊本身。
執行長喬斯.德.柏洛克(Jos de Blok)是從最基層出身的人,他相信員工內心會選擇做「正確」的事。他說傳統的管理階層「喜歡憑空想像一些計畫給那群工蜂做」,還說「拿掉管理階層,工作還是照常進行」,他認為讓團隊自我導向、動手執行腦中想法,是最實際的做法。博祖克沒有人資部,被評為最佳雇主;沒有行銷部,卻獲得最佳行銷獎。
(延伸資源:在台灣有「台灣居護」引進了這套照護模式)
.
2.#論教育的玩耍本質
.
自古以來,愈是聰明的動物愈會玩耍,玩耍更深植於人類天性當中。創造力和學習力來自於自由地玩耍,孩子會自然地渴望探索這個世界。當社會工業化之後,學校的體制越來越制式化,學生的課表被排滿,家長連下課的時間也不放過。最近針對十個國家的民調顯示,監獄囚犯待在戶外的時間比孩子還要多。研究也發現一個趨勢,孩子愈來愈覺得「自己的生命被他人所決定」。這是一個快要忘記怎麼「玩耍」的世代。
荷蘭的「阿哥拉」(Agora,希臘語「市集」的意思)是一個沒有年級、班級、教室的學校,也沒有功課和成績,一組學生團隊就只有配一位「輔導員」,但自主權在學生身上,他們自己決定要學什麼。整個學校就像一個主題樂園,學生透過玩耍和探索,找到自己當下有興趣的題目攻讀,學校提供對應的資源給他們學習。相較於傳統教育把孩童當植物灌溉,這所學校將孩童當「人」看待。
在這裡,與眾不同是常態,一千個學生就有一千種學習路徑。這裡幾乎找不到霸凌的蹤影,因為不以年齡和能力區隔孩童,沒有誰的進度會落後,沒有誰的表現太過突出,每個人都在綻放當下最好的自己。作者引述道:「玩耍的相反不是工作,玩耍的相反是抑鬱。」問題不是孩子能不能掌控自由,而是大人有沒有勇氣給他們自由?我們是否問過自己,教育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延伸閱讀:Agora: Meet the school with no classes, no classrooms and no curriculum,英文文章)
.
3.#論民主政體的模樣
.
作者提到,世界上愈來愈多的民主政體正遭受七種瘟疫侵襲:政黨持續腐化、公民不再信任彼此、少數人遭排除、選民失去興趣、貪贓枉法的政客、有錢人逃稅、人們發現當代民主充滿貧富不均(怎麼跟我住的地方這麼像!?)。但世界上有地方嘗試了解法,簡單到令人難以置信,卻很少上新聞(你應該猜得到為什麼)。
委內瑞拉的托雷斯市(Torres)的民選首長胡立歐.查維茲(Julio Chávez)選擇一種嶄新的信念,他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位積極認真的公民」。他的競選政見只有一個,下放權力給所有托雷斯市民,而且他遵守了承諾。所有的政府集會邀請全體居民參加,不只是討論,還要決議城市所有預算的使用。
結果人們空前踴躍參與政治,在最需要的地方蓋起了住宅和學校,有效地鋪整馬路清掃街區。因為預算透明,大幅削減了貪污和權威的弊病。市民們還一起要求提高稅收,並且說道:「過去我們不瞭解市政稅要用來支付那麼多東西。」這個被稱為「參與式民主」的方式,深受民眾喜愛,卻鮮少在新聞上被提及。
(在台灣我還沒聽過類似的試營運模式,有人聽過嗎?)
.
後記:#相信善的一面
.
《人慈》是我今年讀過最意猶未盡的一本書,作者的大膽思想,配上嚴謹的查證,讓人讀來格外痛快。從這本書中,我也慢慢體認到,問題不是二元化的「人性本惡或本善」選擇題。反而,透過這些精采的正反論述,猶如偵探小說抽絲剝繭般的分析,我理解到的是人性真正的「複雜」。
如同現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這麼發達,如果只讓電腦演算法來判決,那麼歷久不衰的《蒼蠅王》人心黑暗論肯定佔據上風;《史丹佛監獄實驗》和《米倫格爾電擊器實驗》無以計數的論文和書籍引用,肯定讓演算法覺得這才是人性的真理。無數對人性帶有扭曲和偏誤的描寫佔據了媒體的版面。然而,事實呢?
這本書中段的畢馬龍和魔像效應教我們的就是,人們「相信」的事情往往會發展成「事實」,更是一個令人驚醒的提點。無論是書中獄卒和囚犯的故事、老師和學生的故事、老闆和員工的故事、父母和子女的故事,一再說明了:「當你把一個人當人看,他就會表現得像一個人。」反之。讀完這本書後,你可以踏實地選擇自己相信的那一面。
瞭解事實,讓我們得以明辨是非。擁有信念,才能以行動改變世界。原來,關於人性,我讀過的許多論點幾乎都是錯的。永遠別被自己希望相信的事所分心。只管去看,事實是什麼。然後在事實背後,找出值得相信的事情,讓它成為新的事實。這絕對是一本必讀之書。
.
Kobo電子書7折代碼:WAKIKIND
Kobo 購書連結:https://bit.ly/3z7sRHr
使用期限:9/12~9/18
.
感謝 時報出版|商業人文線 提供抽獎贈書
二元論例子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封信要和你分享的是一位父親送給女兒的四句話。如果你讀過我的《態度》這本書會知道,我家也有兩位女兒,我瞭解到這四句話之後,把這些話也分享給了我的孩子。也許你會想問,這位父親到底是誰,這位女兒又是誰呢?其實這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四句話本身。
接下來,我就把這四句話分享給你,也談一談我對這四句話的理解。也許你也可以把它們分享給你的孩子。
不要做非此即彼的簡單判斷
第一句話:凡事不要做非此即彼的簡單判斷。
世界上有很多事情並不是「非此即彼」的,很多事情之間原本不是對立的關係,沒有必要一定把它們對立起來。比如很多人會覺得,如果我花時間幫助別人,自己的工作就做不好了。其實花時間幫助別人並不一定影響自己的工作。除非你手裡這份工作的截止日期就是第二天,做自己的事情的確和幫助別人產生了衝突;否則,你以一種非此即彼的心態看待這類事情,就會把自己孤立起來。
戀愛中的人常常會抱怨對方不滿足自己的某些要求,說對方這麼做就是不愛自己,這也是一種「非此即彼」。不滿足某項要求,可能是因為對方確實有困難做不到,也可能是這個要求本身不合理,如果非要把「能不能滿足這項要求」和「愛不愛自己」放到對立面,就是不夠成熟的表現。
之前講過,小孩子因為智力發展不完善,只能做出對與錯的簡單二元判斷,孩子可能會說「如果不給我玩具玩,我就不和你做朋友」之類的話。孩子用這樣的方式交流,是因為他們只能理解這樣簡單的邏輯,也只能通過這種二元對立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利益訴求。
而人成年之後,智力發育成熟了,有了一定的社會經驗,就應該懂得世界上的事情並非一定是黑白對立的。有些事情彼此扯不上邊,更不能把它們刻意地放在矛盾的對立面,比如覺得好好學習就不能鍛鍊身體了,專心工作就不能照顧家人了,等等。一個人能認識到這一點,就是長大的表現。
不過總有一些人,身體長大了,思維方式和見識沒有隨著身體一同成長,仍然停留在小孩子的階段,仍然抱著非此即彼的二元思維,在不是矛盾的地方刻意製造矛盾,遇到真的矛盾了又只會回避問題。結果生活變得很累,累的時間長了,就覺得自己好像什麼都做不了,什麼都不想去做,人變得遲鈍、懈怠。很多人覺得自己很忙,沒有閒暇,煩心事很多,這時可以考慮一下,有些麻煩是不是自己造成的,有些矛盾是不是自己發明出來的。
女生的感情更細膩,有時候更依賴於感情來做判斷,可能更容易陷入所謂「非此即彼」的困境中。這時可以跳出來看一看,用理性想一想,事情是否果真如此?有沒有別的思考維度?能不能採取別的做法?
不只看他如何對你,還要看他如何對別人
再來看這位父親給女兒的第二句話:談戀愛時,不光要看對方對你怎麼樣,還要看他對別人怎麼樣。
說這四句話的父親本人不是一個愛多說話的人,平時很忙,工作中接觸的人非常多,在單位和在家裡都是最有定力的當家人。他對女兒說的這句話,我覺得講得很有道理,我父親其實也對我講過類似的話。我自己生活中不論和什麼人來往,都會注意對方怎樣對待別人,對方喜歡接觸什麼樣的人。類似的話,我也分享給了我的女兒。
在戀愛中的追求者,很容易做到溫柔體貼、出手大方,平時甜言蜜語,動不動就送本書或者送張電影票來,兜里隨時裝著巧克力,這些戀愛的技巧不用教誰都能會。至於海誓山盟,反正沒有成本,戀愛一年可以說得比結婚後一輩子還多。
但這只是他對待追求對象的方式,有的人熱戀時對女朋友千好百好,但私下裡對待其他人可能粗暴、吝嗇甚至偏執。我在前面的信中講過,不要以為所有人都會心口如一。很多女生都有過這樣的感覺:結婚之後,怎麼丈夫彷彿變成了另一個人,變得讓人厭煩。其實有可能那才是真實的他,戀愛時那種完美的形象反而是假的。要避免這種情況,辦法之一就是多觀察他是怎麼對待身邊的其他人的。
其實不僅戀愛對象會這樣,但凡對你有所求的人,都可能會有類似的做法。什麼人算是對你有所求呢,比如要和你借錢的人,要租你房子的人,想和你談成生意的人。在追求目標時,很多人都是熱情備至,但等他們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就變成了另一個人。
在美國,經常有房東和租客到法庭上打官司,常常是因為租客住進房子之後就拖欠房租賴著不走了。因此,有經驗的房東不僅要查潛在租客的公開信用記錄,還會去向他身邊的人瞭解這個人為人處事如何。這樣雖然成本高,但能夠省掉後面很多麻煩。我們在投資的時候,對於第一次打交道的創業者,也會秉承一個原則,就是他自己社群里、朋友圈裡面的人必須跟著投,這都是花錢得來的教訓。
如果你是女生的父親,在戀愛婚姻這方面,我再給你兩個建議。
第一,相比兒子來講,父親對女兒的陪伴更重要。舉兩個例子:同為民國時期的著名才女,張愛玲的感情經歷非常不幸,而林徽因的婚姻生活則相當美滿,兩人在感情上的不同遭遇和他們小時候成長的經歷是有關係的。張愛玲的父親是一個典型的滿清遺少,品行不端,沒有給張愛玲帶來什麼好的言傳身教;而林徽因則有一個把她捧為掌上明珠的父親,帶她遊歷歐洲,是她的良師益友。
第二個給父親的建議,千萬不要對女兒催婚。不要老覺得婚姻一定是一種獲得,硬逼出來的婚姻有可能是災難。如果理解不了一件事有可能帶來負面的影響,就像只知道有正數,不知道還有負數一樣,思維水平還停留在小學。
不要倉促做決定
這封信要分享的第三句話是:只要不是關係到生死的事,不妨先放一下,不要倉促做決定。
大部分女性通常比男性更感性,有時在感情的作用下會很快做出決定。比如,生氣的時候、委屈的時候,可能會說出衝動的發言;遇到突發情況,難免因為慌張倉促行事。可一旦做決定太快,後悔的情況也會變多。事實上,拿不定主意的時候,話可以暫時不說,事可以先不做,這樣犯錯誤的可能性就會大大降低。
越是衝動慌張的時候,越是要冷靜。只要事不關生死,不妨去喝杯咖啡,或者去健身房鍛鍊一下,平復一下心情,很多事就雲散風清了。心平氣和之後,好的解決方案,好的表達方式,也會自然地浮現出來。很多時候,事情並不像我們想象得那麼糟糕,只是出乎了我們的意料而已。
當然,這並不是只有女性才會遇到的問題,有的女性在這方面其實比其他人做得更好。比如我曾經有一位亞裔女同事,她是和我一同進的谷歌。當時她所在的團隊裡很多人都是男性白人的博士,學歷比這位女同事高,英語也比她好,但領導卻把團隊交給這位女同事管理,就是因為這位女同事為人淡定,很少衝動,也很少犯錯誤。別人吵得不可開交時,她常常不說話,事後把那些問題逐一解決掉。
守住底線
這封信要和你分享的第四句話是:守住底線。
這句話不只是可以給女兒,也可以給每一個人。在美國社會,和中國一樣也有各種複雜的關係要處理。在單位里也有各種派系,有權力鬥爭。很多時候,來一個副總裁,就會帶來一批自己的人,排擠掉一批原來的人。這樣的內耗在任何單位里都可能有。有的人遇到這樣的事喜歡站隊、抱大腿,甚至為了上層的變動和單位工作重點轉移大傷腦筋。抱大腿抱對了且不說,一旦抱錯了,結果可想而知。更何況,靠抱大腿上位,就算暫時抱對了人,以後單位業務重點轉移了,常常就得和上級一起走人。
2021年,奈飛從中國引進了一部電視劇《理智派生活》,這是一部職場劇,裡面就有一群很不稱職的總監,在公司抱著一個副總裁的大腿,然而這個副總裁錯判形勢,後來被公司掃地出門。前面說的那些渾渾噩噩的總監,前景也好不了。現實中,我們也會看到有的大公司整部門整部門地裁撤。靠派系鬥爭上位的人,很難永遠是派系鬥爭的贏家。
在任何單位里,人都要記住原則,守住底線。當然,如果自己能夠把工作乾得出色是最好的,如果做不到最出色,也要讓整個單位都瞭解到你的價值,而不是只依賴一兩個人。對於已經做到中層的人,最需要動腦筋的事情是如何讓自己的團隊有效率。可以引入必要的競爭,這會給團隊帶來朝氣;但是物極必反,過度鼓勵競爭會造成內耗甚至員工的離心離德。
對於女性來說,在男性主導的職場中打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的人因此就覺得,自己一定要比男性同事更狠才行。其實大部分時候單位任命一位女性做領導,可能恰恰是需要她用智慧來平衡各種關係,安撫團隊成員,這是女性的優勢所在。明白自己的價值,守住自己的底線,才是在職場上立於不敗之地的正解。
如果是在基層崗位,女性則可能面對更多的困難和誘惑,更要記住守住底線這句話。我們時不時會聽說某公司某位女性員工因為和男性中高層的曖昧關係獲得了什麼職位;然而一旦公司調整組織結構,清理不稱職的人員,這樣獲得職位的人就留不下來了。如果女生本身有能力,捲入這樣的事里就更不值得了,就像我在之前信里說過的,有些路看起來是捷徑,其實是離成功最遠的道路。
小結
總結一下這封信分享的這四句話:
一,不要做非此即彼的簡單判斷;
二,對於對你有所求的人,不僅要看他對你如何,更要看他對別人如何;
三,不要倉促地做出決定;
四,守住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