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主責護理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主責護理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主責護理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主責護理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4萬的網紅PTT Gossiping 批踢踢八卦板,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火神會流眼淚,天使也會流眼淚 『沒有啊 因為很多人根本沒想過要謝謝我們啊 你們知道嗎 有一陣子我們ICU病人轉了好多床去病房 結果只有一床家屬想到要寫卡片 謝謝我們 幫我們加油 他是病人的媽媽 是外配 但他不會寫中文 只能托人代筆 路上遇到他他還會停下摩托車跟我們打招呼 台灣同胞咧? 哈 — ...

 同時也有5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茜茜與人夫謙 Chien&Chie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學齡前英語教育 #培養孩子語感能力 #寓教於樂最強教具 茜茜家對於孩子的教育從來都不乏餘力,與其說是教育不如說「我們很在乎培養孩子的興趣」,這一點茜茜跟人夫謙一直都很有共識。 寓教於樂對於我們或孩子來說都是最友善培養興趣的方式,因此在茜茜家會看到很多不同的教具,也會讓孩子選擇去上才藝課,只要...

主責護理 在 Wu Pei Lu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11 10:48:27

一段時間沒遇到🦕了 近期一對🦕夫妻帶著🦕來住院 小孩子的針本來就比大人難打多了 除了血管細之外 驚天動地的反抗才是阻礙順利打針的元兇 住院打針瘀青也是沒辦法避免的 要求瘀青要擦藥膏? 請兒科幫忙打針當然也是要等他們有空 交接班時跑來說什麼🦕要睡覺能不能明天再打針,現在不行打 下午4、5點睡覺很重要嗎...

  • 主責護理 在 PTT Gossiping 批踢踢八卦板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18 23:05:42
    有 1,892 人按讚

    火神會流眼淚,天使也會流眼淚
    『沒有啊
    因為很多人根本沒想過要謝謝我們啊

    你們知道嗎
    有一陣子我們ICU病人轉了好多床去病房
    結果只有一床家屬想到要寫卡片
    謝謝我們 幫我們加油
    他是病人的媽媽 是外配
    但他不會寫中文 只能托人代筆
    路上遇到他他還會停下摩托車跟我們打招呼

    台灣同胞咧?




    然後上一篇有推文說什麼三個小時沒喝水
    哈囉
    爆炸的第一天
    我們4點上班前喝水
    第二次喝水是七點多吃晚飯時
    然後12點下班想說上個廁所好了
    結果也沒什麼尿
    因為都變成汗悶在隔離衣跟N95還有面罩裡啦

    第二天更慘
    吃飯時間是8:10pm
    誰來關心我們哪?



    一年多前我們第一個被擋出國
    然後要照顧出國玩回來中標的人
    中間兩次院內感染事件
    大家都誠惶誠恐 小心翼翼
    結果看看這些人是怎麼對我們的

    他們不是故意要染疫的(扣掉被逼出國工作的)
    是啊 誰會故意呢
    但誰讓他們被病毒有機可乘呢
    怪我囉?

    我們不是專責加護病房
    但因為單位有一間全院外科唯二的負壓隔離病房
    所以需要開刀的疑似個案都會送過來
    一年多來我曾當過兩次主責護理師
    (津貼上個月才領了第一次呢)
    下班後手洗兩百次 眼鏡洗完才回去
    中途什麼地方也不敢去
    年初光要不要回家過年我都苦惱好久

    看著人家足跡都是東玩西玩
    我們每次疫調足跡都是
    醫院>買飯/生活用品>回家然後loop
    然後我笑著笑著就哭了

    本來打算放暑假終於可以回家幫媽媽過生日
    哪裡都去不了了哈



    這幾天還要被一些
    覺得自己很厲害很理智的醫生酸
    酸不打疫苗之後發生什麼事要自己承擔

    草泥馬你們打完發燒請假三天找人代診就好
    我們是能請假膩
    當初打第一劑的時候
    你知道滿床、病人又爛
    但三個班都有人不能上班
    想跟其他單位求援
    卻發現每個單位都有人發高燒不能上班
    求助無門只好硬著頭皮撐過去是什麼光景嗎

    一付只有你們看得懂外文文獻
    只有你們最理智 最會研究疫苗數據一樣
    噁心的優越感



    然後拜託一下
    不要再喊什麼幾個禮拜解除什麼鬼的
    我真的不敢聽
    第三天而已就已經這樣了
    幫台灣人加油 給台灣人信心有很多種方式
    這是最爛的一種

    之前笑人家蓋方艙還是組合屋
    現在以為加個「升級版」就比較厲害嗎

    真的安安靜靜做好該做的事情就好
    什麼都不說好好撐過去
    別人會稱讚我們很優秀
    說了大話結果三週解除不了只會貽笑大方



    btw 不要幫我貼標籤
    我也是第二輪投票贏了很興奮的人
    也沒有人比我更希望這一切快點結束
    以上都是肺腑之言』

    Re: [問卦] 醫護人員 這一年半過著怎樣的生活 https://disp.cc/b/163-dyga |問卦原文 https://disp.cc/b/163-dyvh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COVID19 #COVID2019

  • 主責護理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9-13 13:05:23
    有 0 人按讚

    【人工智慧如何席捲未來醫院?】3D 人臉辨識把關取藥身分、機器人支援不足人力

    Posted on2020/09/11
    TO 創新嗜讀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隨著人工智慧應用愈加廣泛,手術室、藥櫃也變得更加智慧,協助提升手術效率、用藥安全,讓我們看看 《從 AI 到 AI+:臺灣零售、醫療、基礎建設、金融、製造、農牧、運動產業第一線的數位轉型》一書中《航向智慧醫療新藍海》章節的介紹。(責任編輯:呂珈寧)

    未來醫院的規模不再以病床數來衡量,而是急、重、難症的治療能量,而手術室絕對是最重要的場域。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規範的手術安全查核規範(WHO Surgical Safety Checklist),一個手術分成三大部分:Sign-in(簽入)、Time-out(暫停)、Sign-out(簽出)。每一個步驟都是確保病人手術安全、資訊正確與醫療團隊間的精准溝通。

    臺灣 ICT 資源豐富,為智慧手術室奠定扎實基礎

    WHO 只提供最基本的規畫方針,然而 ICT 資源豐富的臺灣,提供了更先進的智慧手術室規畫。當病人經過一連串術前檢查,並確認手術進行時間與主刀醫師之後,整個流程會由智慧病房系統轉移到智慧手術室排程系統。中央器械供應室有隨時待班的器械運送機器人,依手術室排程來運送病人手術名稱對應的器械包盤與相關耗材;機器人經由乾淨走道運送滅菌手術器械包盤,送達指定手術室後透過系統通知主責護理師;術後的髒汙器械運送機器人則按手術結束時間,由護理師啟動手術助理排程作業系統,搬運機器人前往載運髒汙器械、器具和物品。

    一臺滿載的手術專用個案車(case cart)可能重達一、兩百公斤,藉由在汙物專用走道來回運送的機器人,不但可以降低器械運送人員的職業傷害,還能支援假日急刀人員不足、降低營運成本與管理複雜度,同時主動通知器械供應室收送案件。機器人的輔助讓手術室運作更為精准並提高效率。

    落實手術中安全查核,透過手機 App 一手掌握

    除了術前與術後的自動化效率,最重要的是真正落實術中的安全查核。每臺刀雖然都有標準作業流程,還是難以避免突發狀況。當手術門關上後,所有溝通聯繫都只能透過電話進行,這對於要調度上百名護理人員並同時運作數十間手術室的醫院來說,一直是很大的挑戰。透過手機上的手術查核 App,病患 Sign-in 時同時確認身分、麻醉準備、器械耗材清單;Time-out 時手術團隊的再次互相確認工作職掌、病患身分與手術部位;Sign-out 時確認檢體、器械與耗材數量。

    這些步驟都在流動護理人員手上的 App 清楚呈現,每個步驟的確認與時間點即時同步到手術室護理站的電子白板,彷彿在戰情室裡同時操控數十個戰役的後勤資源調度。這種結合手術臨床流程、HIS 系統整合與手術紀錄、機器人自動化規畫、App 排程設計的完整方案,讓臨床醫療的高度專業融合在軟硬體的整合中,是 AIoT 精准醫療的經典應用案例。

    智慧藥櫃提升用藥安全,大幅減少重大醫療疏失

    WHO 最近把「Medication Without Harm」視為全球最重要議題推動,並在 2017 年德國波昂召開的會議中定下明確目標:5 年內降低 50% 的用藥傷害。臺灣的醫院一直落實「三讀五對 1」的給藥規範,以確保病患的用藥安全,但在繁忙的臨床作業中,醫師常因病情變化而調整用藥,若只以人力核對,很難完全落實用藥安全;而利用物聯網科技輔助用藥安全,為當前唯一的解方。

    麻醉管制藥品監管是一家醫院最重要的藥品管理核心,如果出現任何差錯,常會演變成重大醫療疏失。此時,智慧藥櫃搖身一變成為最佳利器 。依照管制藥品領藥規定,必須同時兩人取藥,利用醫事人員卡和 3D 人臉辨識、再連動到院內值班系統,對於取藥身分做最嚴格的把關。根據不同醫院用藥習慣,彈性組合藥物放置空間;取藥時利用 AI 藥品影像辨識比對藥名與數量,確保正確的醫師調劑處方;最後再連動醫院藥劑部的藥品系統,時時盤點,確保全醫院的用藥情形安全無虞。

    醫院另一個用藥安全的場域,是癌症化療藥劑的運送安全。醫院的化療藥物調劑室為受嚴格管制的特殊區域,因此通常設置在和一般病患施打藥劑地點一段距離以上的空間。利用 3D 圖資與內建 LiDA(認知架構)的運送機器人,可以安全且精確地在調劑室與護理站之間穿梭;調劑藥師通過 3D 人臉識別之後,將調劑好的化療藥劑鎖入內嵌 RFID 的感應門鎖;送達化療病房後,責任護理師經過 3D 臉部辨識認證後,取出藥物進行投藥。整個過程不但能避免因人力運送化療藥物可能發生的傾倒,以及化療藥劑領取時人員認證的管控風險,藥物取放時間點、即時位置與人員身分都即時連線院內系統,確保整個化療用藥流程的絕對安全與精准管理。

    AI 、深度學習應用,有效協助降低用藥錯誤次數

    臺灣在醫療健保普及的制度下,民眾用藥頻率極高,藥物事件造成的風險隨時都在發生。醫院藥物事件發生地點以藥局為主(36.2%),其次是一般病房(32.2%);醫院藥物事件發生階段以醫囑開立與輸入(54.9%)最多,其次為給藥階段(23%)、藥局調劑階段(20 %);從「醫囑開立與輸入階段」細項來看,以重複用藥(18.4%)最多,劑量錯誤(16.4 %)次之;而在藥局調劑錯誤階段細項中,則以藥名錯誤(44.9 %)最多,數量錯誤(20.8 %)次之;另外在給藥錯誤階段細項中,以劑量錯誤(22.5%)為最多,藥名錯誤(15.5%)次之。

    為了降低用藥錯誤次數,利用 AI 人工智慧,串聯機率、藥品資料庫與深度學習,扮演藥品守門人,及時攔截不正確的藥物事件 。將 AI 應用於用藥辨識的方式相當多元,例如導入臺灣健保資料庫與大型醫院提供的電子病歷,實行無監督學習 2,讓 AI 學習醫師開立處方的行為,進一步判斷醫囑開立後是否有藥物名稱與該病症無任何關聯,進而發出系統警示;抑或將藥品辨識導入藥局調劑階段,利用 AI 藥物影像辨識技術快速識別從藥櫃中取出的藥物名稱、外型和數量,隨後從藥品資料庫帶出藥性、藥物副作用等相關資訊,使藥物調劑時更快辨認是否與處方籤相符,減少取藥錯誤。

    無論是裸錠、鋁箔包裝、液裝或盒裝的 AI 藥物影像辨識,前提都需要教導 AI 進行幾何變換(geometric transformations): 包含放大、縮小、旋轉;顏色亮度、對比度、色調修正;圖像融合(image composite),拍攝影像與影像資料庫的加、減、組合、拼接;降噪(image denoising /noise reduction),影像上的雜訊來自硬體或環境光等因素,如果影像雜訊太多,將會影響邊緣檢測與影像分割的準確性,因此如何過濾影像上的雜訊並保留有效訊息就相當重要;邊緣檢測(edge detection)與影像分割(image segmentation)的配合,能將一張影像分割成多個不同區域並準確擷取局部特徵,讓 AI 進而認識藥物形狀、大小、顏色、文字、數量等特徵,最後根據前述擷取的影像資訊與藥品資料庫進行配對,即可精准告知使用者藥物名稱和相關資訊。

    AI 藥物辨識技術大致可分成兩種:1:1 和 1:N,前者的應用多為醫療中心藥劑部調劑時,驗證管製藥或高貴藥的身分;後者則應用在預防取用多種藥品時的錯誤。以技術難度來看,1:N 的難度比 1:1 還要高,因為 1:N 的藥物辨識更容易受藥物類型、拍攝角度、拍攝方向、拍攝距離、環境光等因素影響辨識準確度。因此在現階段,藥物影像辨識技術與藥物辨識機構的配合度相當重要,產品設計者需針對不同類型藥物提供適合的辨識環境,以降低這些干擾因素。

    資料來源: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20/09/11/future-hospital-ai/

  • 主責護理 在 謝文憲的極憲人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7-06-12 23:10:10
    有 69 人按讚


    預約,好好告別

    朱為民醫師的新書,人生最後的期末考,我曾經親眼見證朱醫師的演講,並預覽這本新書,憲哥在杭州,也要強力推薦的一本好書

    <預約。好好告別>自序:找到屬於自己心中的安寧

    有時候就是無法不去想,那些發生在安寧病房的故事。

    2009年,我成為第一年住院醫師,第一個在安寧病房值班的晚上,就遇到病人大出血。

    所謂大出血,通常以頭頸部癌症的病患最容易發生,因為頸部有許多身體的主要血管,而且走得很表淺,當腫瘤吃穿了動脈血管,常常會看到很嚇人的景象。

    那天晚上就是如此。

    約莫是晚間七點多,我接到電話立即衝到病房,那是一個還不滿三十歲的年輕人,頭髮都剃光了,他的頭一動也不動,以一個固定的角度望著天花板,而紅色的鮮血,就從他的齒縫裡不斷地湧出。護理師拿了一個臉盆放在他的下巴下方幫他接著,鮮血一滴一滴地掉在臉盆中,發出清脆的聲響。那個年輕人,一動也不敢動,他的眼神朝著上方,瞳孔中充滿了恐懼。他的年紀與我相仿,但是他的眼神卻看起來比我老好多。

    那時的他,在想些什麼呢?

    看到這樣的景象,我嚇傻了,幾乎動彈不得。還好有熟練的護理師學姐們,引導我一起在病人的嘴中塞入含有止血藥物的紗布,持續的壓著出血點;我們拿了幾條深色的布巾,鋪在病人的身體上,這樣子,如果被血沾到了,看起來就會是深色的,而不會是鮮紅色這麼有視覺的衝擊;我看著他的主責護理師,在我們試圖止血的時候還是不停著輕撫病人的肩膀,讓他知道他不是一個人。

    其實我們醫護團隊都很清楚,如果無法止血,這也許就是這個年輕人的最後一晚了。但是,我們還是做我們該做的,盡可能地照顧他。

    在他旁邊大約站了半個多小時,不斷壓住傷口之後,血止住了。

    年輕人沒有說什麼,很沉默。我們幫他做身體的清潔之後,他很小聲地說了一聲「謝謝」,就躺下來睡了。彷彿出血對他來說,是稀鬆平常的一件事。

    過了幾周之後,那個年輕人過世了。他離開的時候,很平靜,好像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過。

    從那次值班之後,我才發現,面對各種病人的痛苦與不安,試圖從中給予支持與力量,其實就是安寧病房的日常。

    從那時候開始,我看到愈來愈多故事,生命的故事。自己也從一個被嚇傻的住院醫師,成長為一個可以獨當一面的主治醫師。生命的故事,很多都令人印象太深刻,很難不去想。所以我開始試圖把他們的故事記錄下來,慢慢累積,於是就形成了現在看到的這本書。

    這本書順利完成,有很多人需要感謝。感謝四塊玉出版的增娣總編輯,願意給我這個年輕寫手一個機會。感謝編輯昌昊與德禎的努力,讓這本書變得更好。感謝我的老師謝文憲(憲哥)和王永福(福哥)在演講和寫作的路上不斷地鞭策鼓勵我,才有這本書的誕生。感謝趙可式老師、楊玉欣委員和李孟智院長欣然答應為我作序,為這本書增添太多光彩。感謝蔡依橙校長和劉育志醫師,指導我如何架設一個部落格,開啟了寫作之路。感謝我在工作上的家人們:台中榮總緩和療護病房以及中榮嘉義分院緩和療護病房的夥伴,因為有你們,我才有力量繼續前進。感謝我的安寧導師:黃曉峰醫師,堅定地站在前方,做為後輩們學習的標竿。

    最要感謝的,是我的父母,他們從不吝惜分享他們對我的愛,讓我成為一個具有觀察力與同理心的人。最後要感謝我的妻子欣恩,寫書的過程中她比我更辛苦,如果沒有她的包容與支持,這本書不可能會完成。

    有時候,還是常常會想到,那個跟我年紀相仿的年輕人的故事,想起他的眼神,想起他說的那句「謝謝」。如果他還活著,他會在哪裡呢?我常常問自己,看過這麼多令人心痛與難過的故事之後,我們能做些什麼?到底,什麼是安寧?

    對於我而言,也許,認真的活出自己,努力發揮善的影響力,支持與陪伴病人,就是屬於自己回應那些生命故事的方式。就是我心中的安寧。

    每個人都有自己心中的安寧,希望你也找到屬於你自己的。

    #預約好好告別
    #今天好好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