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全責護理優缺點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全責護理優缺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全責護理優缺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全責護理優缺點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542的網紅DJ 芳翎,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08/27 星期四 絕對音樂】 「所謂的吸引力,有時強大到不可思議,甚至是帶著一種強迫性, 其實是人的一種本能的想要變得更完整的需求; 那些強烈吸引我們的人身上,往往都帶著某些我們想要擁有但卻又缺乏的特質; 而所有親蜜關係中的衝突、對峙和糾結, 正是這兩種相異特異特質之間彼...

 同時也有2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茜茜與人夫謙 Chien&Chie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宜蘭五結 #一秒到日本 #小孩放電一日遊 人夫謙:如果可以出國,最想去哪一國? 茜:當然是日本,我要去實現跟女兒穿和服遊京都的夢想啊 以前以為稀鬆平常的是,居然變得遙不可及😭,但我真的好想好想去日本,覺得那的氛圍與步調,讓人很放鬆,又能拍很多美照。 既然現在去不了日本,我也不想一直等下去又...

全責護理優缺點 在 許峻睿醫師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9-07 18:26:35

#關於團隊接生 ———————— #接生醫師身心保持最佳狀態 #24小時專責醫師在院值班 #產檢門診不因臨時接生中斷 #產檢及接生醫師即時協力照護 #絕無破口的五星接生團隊 最近在北桃園新院區看診 遇到了許多原本在別的地方產檢 但之後想來禾馨生產的媽咪過來了解環境~ 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是: 你們...

  • 全責護理優缺點 在 DJ 芳翎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8-27 15:48:14
    有 256 人按讚

    【08/27 星期四 絕對音樂】

    「所謂的吸引力,有時強大到不可思議,甚至是帶著一種強迫性,
    其實是人的一種本能的想要變得更完整的需求;
    那些強烈吸引我們的人身上,往往都帶著某些我們想要擁有但卻又缺乏的特質;
    而所有親蜜關係中的衝突、對峙和糾結,
    正是這兩種相異特異特質之間彼此學習、適應和融合的過程…」
    SO~~只有在這種過程中穿越,我們才可能變得更完整。



    下午4:00-6:00
    「絕對音樂」~~ON AIR))))))
    把耳朵借給我,
    芳翎和你/妳分享~~

    趕快下載南投廣播的APP,一起加入我們的行列!

    *************************

    《母親的筆記本》

    今天的掛號名單中列著金伯伯的名字,「印象中,他不是兩天前剛來過門診嗎?」心中納悶的同時,護理師已經打開診間的門,叫喚金伯伯的名字。
    「病患沒來,她說是病患的女兒,有問題要問。」護理師說。
    進入診間的是個從未看過面孔的女子,她的臉色看起來不太好,想來就是金伯伯的女兒。
    「醫師,我媽死了。」她哽咽地說。
    突如其來的開場白,令我怔了數秒鐘,腦中瞬即光影閃現,浮出幾天前金伯伯跟金伯母連袂回診的畫面。那天的金伯母,不知怎地,看來臉色分外紅潤,一身改良式旗袍,深黑色主體,點綴著灰色的玫瑰花刺繡,領口與袖口則滾著桃紅色的細邊。如此優雅溫柔的老婦人,卻為了不耐候診而大發脾氣的金伯伯,頻頻向我們彎腰致歉。料想不到的是,這竟是我與金伯母的最後一見。

    金伯伯是我的病人,脾氣暴躁、個性有些剛硬好強。據說在工作上非常積極努力,由於表現良好,一路升遷,最後擔任某大企業總廠長的職位。年輕時管理數千名下屬的他,對事物抱持著完美主義的想法,即便是退休後,這習慣還是沒能改掉。在生活中,只要發現任何一點小缺失,就會對旁人爆粗口,大加指責。所幸金伯伯的脾氣來得急也去得快;他太太了解他的個性,總是先依順著他,百般撫慰後,再拐個彎給予引導協助,所以往往能讓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金伯伯失智後的這段日子,就醫看診、生活起居多虧了金伯母,才能順利度過。

    「嗚……」我的思緒被金小姐的哭泣聲拉回現場,迅速收拾起自己的感慨。

    護理師輕輕地拍了拍金小姐的肩膀,示意她坐下來慢慢說。

    「嗚……我媽她……連一句話都來不及交代就走了。」哭喊聲中滿是遺憾與悔恨。

    護理師趕緊將診間的門掩上,好維護金小姐的隱私。

    我坐在診療椅上聽她娓娓述說著,母親早年經歷家庭變故後,如何走過顛沛流離的前半生,並展現了無比韌性。當她好不容易將子女拉拔長大,以為可以鬆口氣,老來卻遇到配偶失智。

    接著她又細細數說母親照顧父親的種種過程。心細如髮的母親在小處著力、大處忍讓,任勞任怨,從不假手他人。除了捨不得父親受苦外,更是因為不想增加子女的生活壓力。

    過往情景歷歷在目,母親的離去卻是如此沒有預兆,彷彿低吟的樂器倏然弦斷,琴音戛然而止,徒留惆悵……

    「爸爸平時都是媽媽在照顧,這兩天哥哥忙著處理母親的後事,我負責照顧爸爸。」金小姐從口袋裡掏出一本筆記本,上面佈滿手寫字跡,密密麻麻、塗塗改改,一堆記號。

    「白天盡量要讓金伯伯曬太陽,例如陪他出門去活動活動,盡量不要讓他一直坐著或躺著。晚上服藥時間也要固定,才能改善睡眠的狀況。」我認真地回答,但金小姐眼神直盯著手上的筆記本,口中喃喃自語,好像沒把我回答的內容聽進去,也沒抄寫下來,顯得心神不寧。

    「金小姐,妳還好吧?我會不會說得太快,要不要先寫下來?」我擔心地問。

    「醫生,我好難過,我知道我不應該這麼想……爸爸雖然脾氣不好,但是小時候對我還是很疼愛,不知道為什麼,我現在變得很不想照顧他。其實我今天來是想問醫師,是不是一定要把爸爸留在家裡照顧,還是送去安養院比較好呢?」金小姐抱著頭,掙扎著說。

    不同的照顧方式各有一些考量,先說說看妳的想法?」我鼓勵地說。

    「不瞞您說,這兩天一看到爸爸的臉,我就莫名生氣。腦中出現的念頭,是我爸害死我媽,如果我媽不要那麼勞累,或許就不會突然之間走了。」

    金小姐對母親的憐惜不捨,竟轉換成對父親的怨懟。

    「嗚,可是我爸連我媽死了都搞不清楚,每天不停問我,妳媽跑去哪裡了?怎麼還不回來?」她說。

    想必這幾天,此情此景不斷在家裡重複上演,已讓金小姐瀕臨了崩潰邊緣。

    「因為生病的關係,金伯伯沒辦法記得清楚。」我安慰地說。

    「剛剛聽醫師交代了那麼多要注意的事項,我才知道,原來媽媽平常做了那麼多事情,那麼辛苦地照顧爸爸……嗚,我們卻連她身體可能出了毛病都不知道,她從來都沒說自己哪裡不舒服。」說到這裡,她又哭了起來。

    失智者的照顧者,常常忙碌於陪伴及照顧的工作,一會兒忙著回診檢查,一會兒忙著接送參與各種日間活動,中間的空檔還得料理煮飯或是從事洗衣、清潔等家務。當他們的生活以照顧失智者為重心時,不自覺地壓抑了內外在的需求,或是忽略了自己的健康。過去的研究指出,照顧失智者可能會對照顧者的身心健康帶來某些危機,包括身體健康受影響、心理壓力增加、睡眠品質變差等等,有些照顧者因為找不到人手可以替換,或者是不放心將失智者託付給他人照護,而一再拖延原本應該接受的疾病治療。這種情形在照顧者本身也是銀髮族群時,更容易發生。或是照顧者本身也是身心疾病患者時,發生狀況的風險也會增高。

    在門診看診時,我總是會囉嗦地帶上一句,提醒照顧者也要多注意自己的身心狀態。

    畢竟長期照顧考驗的是耐久度,就如同馬拉松長跑的選手,平常除了各種基礎訓練,還要學習如何正確跑步,減少因姿勢錯誤而受傷的機會,並且知道如何在不同的比賽裡,調配適當速度。有些照顧者就像金伯母一樣,凡事以失智者或子女生活為重,對自己的病痛多以隱忍不說來處理。有些照顧者不以為意,總認為生病的是失智者,自己的身體還算健康。但也有些照顧者在經過提醒之後,能覺察到自己身心失衡的情況,甚至鼓起勇氣主動接受協助或治療。

    令人唏噓的是,總是會出現照顧者突然病倒,甚至早一步離開人世的情形。主要照顧者突然離開人世或是無法繼續照顧,多半都會帶來一些混亂與衝擊,這是因為照顧這件事,其實是由許多瑣碎的小細節所組成的。試想,一個原本拼裝好的樂高模型,現在散落一地,還少了一點核心組件,雖然大多數的零件都還在原地,但除非是行家高手,不然難以迅速重組。對於失智者來說,在短時間內需重新轉換照顧者,和另一個人建立新的照顧關係,甚至因此而需轉換被照顧的環境,這些都是不容易適應的。相對地,因為變故才接手照顧者角色的親友們,必須同時面對失去親人的悲傷,又得在很短的時間內應付變化、承擔責任,做出選擇。此時喪親之痛尚未撫平,悲慟中若又夾雜著對逝去親人的罪惡感,各種情緒翻攪在一起,真的會讓人思緒混亂,無法做出判斷與決定。

    「爸爸生病前後,你們有討論過以後長期照顧的問題嗎?」我問。

    「爸爸生病後,都是媽媽在照顧。我們沒跟媽媽當面討論過,如果她走了,爸爸的事該怎麼辦?不過我在媽媽的筆記本裡,找到幾頁資料。

    金小姐翻了翻手上的筆記本,原來那是金伯母的遺物。

    「媽媽似乎是打算,她如果哪天無力照顧爸爸,想安排他到專業的失智安養護機構去住,她好像已經去參觀了一兩家。」凡事細心且思慮周全的金伯母已經有所預備,只是這一天來得倉卒,沒來得及告訴子女。

    「醫師,我很矛盾,明明看到爸爸,我就控制不住情緒,但是想到要送他去安養院,又覺得很不忍心。」金小姐鼓起勇氣,誠實地把心中的想法說出來。

    「其實照顧有很多不同的方式。如果在家裡由妳們照顧,但是卻造成彼此關係緊張、劍拔弩張的情緒,說不定兩敗俱傷。不妨先把母親的後事先處理完,沉澱一下心情。建議妳跟哥哥抽個空,一起到媽媽去過的那幾家安養機構參觀,實地了解一下那裡的優缺點,家人一起討論後再做決定。」

    「醫師,謝謝妳,我好像有點懂了。我會回去再好好想一想,跟哥哥討論後再處理。」她點了點頭。

    金小姐轉身要離去時,忽然想起什麼似的回過頭來,搖著手中的筆記本,對我說:「醫師,這裡有一頁寫了妳的名字,我媽在上面畫了兩顆星星。」

    這小小筆記本,書寫著叮嚀,記錄著軌跡,滿載了記憶。覺得悲傷時翻翻它,或許從裡面能得到力量,因為這是彼此相愛的一個提醒。

    終於,我忍不住地紅了眼眶。

    金伯母,謝謝您給我的星星。雖然您再也不會來我的門診了,祝福您平靜安息。希望這一回,我還是有幫上一點忙。

    (文章來源: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731-127593)

    ***************************

  • 全責護理優缺點 在 許峻睿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8-23 09:08:19
    有 532 人按讚

    #關於團隊接生

    ————————
    #接生醫師身心保持最佳狀態
    #24小時專責醫師在院值班
    #產檢門診不因臨時接生中斷
    #產檢及接生醫師即時協力照護
    #絕無破口的五星接生團隊

    最近在北桃園新院區看診
    遇到了許多原本在別的地方產檢
    但之後想來禾馨生產的媽咪過來了解環境~

    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是:
    你們禾馨標榜團隊接生
    那不就代表我不能給我的產檢醫師生了?
    這樣好嗎?
    值班醫師了解我的狀況嗎?
    全台灣都是產檢醫師要負責接生為什麼你們要做團隊接生呢?

    這個問題很好!
    相信在雙北的媽咪們應該都比較清楚團隊接生的好處(不然也不會1/4的媽咪都來禾馨生了啦😆)
    但這個制度對桃園的媽咪們可能比較陌生
    所以今天小弟就根據上面媽咪常見的提問
    ㄧㄧ地來跟大家分析一下優缺點

    首先呢~
    先讓大家了解
    其實在美國、英國等醫療先進的國家
    團隊接生早就行之有年
    而人家會這麼做一定有他的原因
    我們先從好處講起:

    一、
    在產檢醫師24小時全年無休接生制度下,在你待產的時候,來幫你接生的醫師(尤其是半夜),常常已經是連續數個晚上沒有好好休息,精神不濟的狀態,判斷力一定有影響,或甚至還要常常要在路上闖紅燈、超速飆到醫院,其實對產婦,對醫師都是蠻大的風險。

    二、
    在產檢醫師24小時全年無休接生制度下,不可能要求醫師24小時都住在醫院,所以當你住院待產的時候,其實你的負責醫師很可能是不在醫院裡的,而待產狀況瞬息萬變,有時候情況緊急時只靠電話指揮第一線護理人員處置,百密難免會有一疏,而在團隊接生制度下,隨時會有專責的專科醫師「在院」值班,隨時掌握產婦待產狀況,把生產的風險降到最低。

    三、
    在產檢醫師24小時全年無休接生制度下,當你在門診給醫師做產檢的時候,常常醫師要臨時離開診間去接生或是剖腹產,導致門診看診效率不佳,產婦常常等到天長地久。而團隊接生,每一個醫師看門診的時候都可以全心全意地把時間留給每一個產檢的產婦,不用臨時離開接生,以避免產婦不必要的辛苦等待。

    以上是團隊接生的好處
    那你們一定會問
    那缺點呢?

    一、
    值班醫師很可能在我待產前完全不認識我,他對我的情況不了解就要幫我接生,這樣豈不是也很危險嗎?

    答:你們想得沒錯!團隊接生的確會遇到這種狀況,所以我們為了把風險降到最低,禾馨醫療才會投資大量成本開發APP,讓我們每個醫師都可以隨時在手機上看到待產病人的狀況(包括胎心音、處置等),並透過團隊群組的通報機制,讓我們每一個待產病人一住院待產,「產檢醫師」與「值班醫師」甚至團隊裡的其他資深醫師也都會知道產婦的相關資訊,並直接進行交流,也就是說,從你住院待產開始,幾乎就是全禾馨的醫師一起在照顧您,「產檢醫師」會立即跟「值班醫師」提醒產檢過程中的特殊狀況,而其他的醫師就像是顧問的角色,當產中或產後嚴重併發症發生的時候,這些資深醫師可以立即給予口頭的建議或甚至到院協助處理,這絕對是一般各自單打獨鬥的傳統接生制度做不到的。

    二、
    第二個問題:我會選擇我的產檢醫師,就是因為我信任他的接生或是開刀技術,但如果是團隊接生的話,我不就不一定能給他生,那我怎麼知道我的值班醫師技術好不好?可以信任他嗎?

    答:非常好!這也是很關鍵的問題,的確,既然標榜團隊,就不能有破口,一定要棒棒強棒,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從草創開始,我們的老闆蘇怡寧醫師要積極網羅各大醫院的名醫,或是從各大醫學中心紮紮實實訓練出來的年輕醫師來組成團隊,就以睿睿醫師為例,大家不要看我長得幼齒一副少不更事的樣子😅,小弟也是從台北馬偕醫院訓練完成,今年第八年的主治醫師,絕對也稱得上是身經百戰的資深醫師了💪。總之,禾馨的團隊絕對經得起考驗,歡迎大家來探聽~

    以上
    就是團隊接生的好壞處
    跟大家說明
    也歡迎大家來發問☺️

  • 全責護理優缺點 在 Ant Famil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6-28 01:55:14
    有 1,501 人按讚


    【關於氣炸鍋】

    今天在氣炸鍋社團看到有部落客媽媽對氣炸鍋提出了不一樣的看法,大家吵翻天了(應該也有人看到這個)

    .
    我看完部落客媽媽文章的感想是 「寫文章的人並沒有真正使用過氣炸鍋」沒吃過豬但看過豬走路,所以沒用過氣炸鍋,光看外型就可以把全台買了氣炸鍋的人批的好像是在毒害家人?也有人說幹嘛要買氣炸鍋,用氣旋式烤箱或水波爐也能得到一樣的油炸效果。

    .
    我有幾分依據說幾分話,因為我家有買氣炸鍋也有日立水波爐,剛好有幾位觀眾一直問我氣炸鍋用的如何(她們很掙扎要不要買)那麼我來寫寫對氣炸鍋的使用心得應該不為過吧?

    .
    請大家放心這兩個電器都是我們自己買的,不是為了日後開團圖利自己而寫,我婉拒氣炸鍋廠商團購是因為我有自己喜歡的廠牌。我時常覺得一個商品自己買了用的開心、沒壓力很好。但今天若廠商能給這個粉專很好的優惠價而幫忙開團了,我對商品也有責任,肩上的擔子不是外界想像的那樣輕鬆,其實人生中越是光鮮亮麗的事,代表後續承擔的壓力擔子就越重。

    -
    好的,言歸正傳
    網路上都流傳說用氣炸鍋「很健康」光是這點就被大家罵到臭頭,我認為是大家對「健康」的定義不同。

    .
    舉例來說,以一個常外食的家庭來說,可能三餐都會吃到油炸物,早餐薯條薯餅。中、晚餐炸雞腿、炸排骨、炸雞排,就算是滷排骨或豆乾豆皮等等配菜都可能已經先經過油炸才拿去滷。這樣的家庭如果因為買了氣炸鍋,會回歸家庭多在家用餐,讓家人減少吃到外面的回鍋油,你要說用氣炸鍋有比較健康嗎,當然會比外面的回鍋油健康,而且氣炸鍋用油非常少,可以減少油脂的攝取。

    .
    可是對一個每天都在家開伙,卻不怎麼做油炸物的家庭來說,因為買了氣炸鍋怕浪費而一直去炸,這就叫做不健康的行為。

    .
    我會買氣炸鍋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我會在家做炸物。
    以頻率來說的話,一週炸一到兩次吧XD 因為老公愛吃,我們還沒結婚之前,他可以天天吃炸物😱炸雞腿,炸排骨,米血糕,甜不辣,什麼炸物都愛吃。我為了減少他總是吃不衛生又都是回鍋油的食物,開始學著做炸物,其實要用什麼油來做炸物也是一門學問,所以我也買了適合油炸的油來做。

    .
    再來真的不是人人都知道做炸物的訣竅。炸物炸得好,酥脆多汁,炸不好,很油膩又焦黑。但是用氣炸鍋就不是這樣了,我用到目前為止,沒有失敗過。想吃魚就灑點海鹽丟進去熱,雞腿用一點點醬油糖跟蒜泥抓一抓,丟進去加熱,想吃甜不辣就做一點滿足口腹之慾。

    .
    我自己覺得用鍋子做炸物跟氣炸鍋相比,氣炸鍋的用油量少超多,也不用苦惱炸完的油要怎麼處理,更不會炸完全身油膩膩。我買氣炸鍋不是為了每天做炸物給老公吃,也不會為了不浪費機器就拼命炸,買這台電器的初衷很簡單,就是希望家人想吃炸物之餘又不想讓他們吃到不安全的油,還有我自己也能省時又少在廚房吸油煙而買。

    -
    你問,水波爐跟氣炸鍋做炸物有何不同?
    口感上,我覺得氣炸鍋做出來的炸物更酥脆多汁。
    最大的重點來了,氣炸鍋的使用方式超無腦,老白都叫他「無腦炸鍋」你只要知道三個按鍵就可以了:開關/溫度/時間。可以完全不費吹灰之力就會使用它,跟水波爐的使用說明差超大好嗎!

    .
    水波爐你沒有詳細閱讀他的使用說明,是不易上手的,再來它用法很多,真的要花很多時間研究,我買了三年也還沒把它用透徹啊(囧)這也是為什麼日立有推出一些水波爐使用的課程,但我卻沒看過氣炸鍋廠商有在推這種課程。

    .
    氣炸鍋我把它歸類成小型氣旋式烤箱
    你可以搬一台氣炸鍋去外地用(譬如說露營)但你絕不會搬一台水波爐出門,因為很重,自從我有氣炸鍋之後,我也不用一直去翻厚厚那本水波爐食譜了。

    .
    另外,部落客媽媽說氣炸鍋是用密閉式高溫加熱不沾塗層高溫高壓炸東西,光這句我腦中就打了好幾個問號?試問這個坐井觀天的根據是???

    .
    氣炸鍋不是密閉式空間,它有排氣孔,再來氣炸鍋的功能不是炸而已,難道水波爐就沒有不沾塗層?我是比較傾向相信譚敦慈護理師所說的沒有絕對不能用的鍋子,而是要妥善瞭解每一種鍋子的特性和正確使用的方法。要安心使用不沾鍋的原則是「冷鍋冷油」和「開抽油煙機」,根據他們研究顯示,不沾鍋溫度超過攝氏260度,會釋出有害物質,但是氣炸鍋沒有那麼高溫。

    .
    煎炒炸基本上都是高溫,怕高溫致癌清蒸水煮或生吃不是更好。台灣的飲食文化不無時無刻暴露在油炸物中嗎?不是因為氣炸鍋而讓國人罹患大腸癌率居全球第一OK。你去買個便當就算主食沒有炸物,很可能其它配菜之一就有一種是用回鍋油做的。

    .
    這個世代電器一直推陳出新,一個新電器的上市有擁戴者也必定有反對者,凡事勿過猶不及,適度使用便捷的電器來減輕掌廚者的負擔也不為過吧😆

    ----
    我總結一下我用氣炸鍋的優缺點
    優點:(其實它就是小型氣旋式烤箱)

    1.可以減少食材油脂量攝取
    2.機器不用預熱,食材也不用退冰,比烤箱烤的速度快而且均勻
    3.無腦機器,不用研究說明書也會操作
    4.不用顧爐火,對偽單親媽媽來說很方便

    缺點:
    1.新款濾網很好洗,也可以進洗碗機,但上面蚊香(?)洗不到,所以每次用完要隨手擦一下
    2.容量很小,人口多的家庭請不要買(可以選擇水波爐
    3.若你家是開放式廚房也建議不要選擇氣炸鍋,不然會弄到全室都是味道
    4.氣炸鍋品質參差不齊,請多做功課再下手

    ---
    買東西本來就要看自己的需求,其實不需要把一些莫須有的罪名冠在任何一位部落客身上,因為不是只有部落客在賣氣炸鍋,更何況當年在油品食安風暴時,氣炸鍋就有造成搶購熱潮了@@"

    .
    以上是個人淺見,認不認同無妨,一個公開的粉專本來就會聽到各種不同的聲音。時時都要用「水深則流緩,語遲則人貴」這句話來提醒自己,這段話的寓意是水面上雖然風起浪湧,但深處的水還是保持著緩慢的流速行進著。不論面對什麼事,心中那把衡量的尺不要歪就好。

    #我不會賣氣炸鍋賣勾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