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不適任非自願離職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不適任非自願離職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不適任非自願離職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不適任非自願離職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072的網紅鯊拉不懂可頌Sarah,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2021.3.13 今日筆記📒 今天是公司管理層的解憂房,談談你身邊的故事、分享職場乾貨! 1. 如何妥善解聘人員? 2.怎樣培養好人才? 3. 如何提升遷加薪? ➕解僱前: 1. 主管根據工作目標去扶植團隊。 2. 瞭解員工的才能、優勢;試著安排其他部門支配! 3. 先口頭警告 ➕主管帶人...

  • 不適任非自願離職 在 鯊拉不懂可頌Sarah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3-14 00:51:17
    有 7 人按讚

    2021.3.13
    今日筆記📒

    今天是公司管理層的解憂房,談談你身邊的故事、分享職場乾貨!
    1. 如何妥善解聘人員?
    2.怎樣培養好人才?
    3. 如何提升遷加薪?

    ➕解僱前:
    1. 主管根據工作目標去扶植團隊。
    2. 瞭解員工的才能、優勢;試著安排其他部門支配!
    3. 先口頭警告

    ➕主管帶人、培養人才:
    1.同理心。
    2.團隊力量。
    3.根據目標。
    4.給下屬機會。
    5.個人競爭優勢。
    6.面試看創意、邏輯。
    7.使用媒材(看什麼書)去觀察員工的選擇。
    8.了解夢想、真心話交流。
    9.正面鼓勵、正面承擔。
    10.晉升通道、知道自己往哪裡去。
    11.通才 專才 接班人計劃、培訓計劃、確保有不同的項目。
    12.公司雲知識平台 讓員工持續學習。
    13.教練計劃。
    14.人才是要深度 廣度 跨度 ?主管要面對面觀察!
    15.抽測員工、pop quiz 隨堂測驗!
    16.讓員工根據主題做長一點的演說(類似Ted)。
    17.主管給資源。
    18.推行學習型組織;讀書會、先用試點、再複製!
    🔺人才表現稽核:
    1.客戶滿意度(客訴、稽核)
    2.法令規章
    3.年度策略目標
    4.個人職能自評

    ➕如何提升職加薪
    *與主管對焦溝通
    *羅列出工作和戰功
    *清楚表達意願
    *跨部門溝通能力
    *升遷 v.s 加薪是兩件事;名還是要利?
    *額外能產出什麼?(公司的收入)做了什麼?(公司支出)
    *薪水加哪裡?津貼?職務加級?底薪?獎金?

    👏Tips:
    *員工不適任是一個常態
    *主管和部署「認知」要磨合
    *KPI 領先指標 落後指標
    *Attitude is your altitude 工作心態最重要
    *面試時去match企業文化
    *解聘時好聚好散、優於勞基法(預告工資)
    *資遣預告:
    員工到職未滿三個月10天
    三個月以上、未滿1年 20天
    一年以上 30天
    * 不論到職幾天,只要是非自願離職都要給付資遣費(很多中小企業會以為只要在試用期叫員工離開就不用付資遣費)
    *績效:名詞為多數結果導向、量化
    *審視談判籌碼:市場稀有性、公司是否馬上需要你、是否有附加價值!
    *從104、1111 、獵人頭公司市場資料調查

    📖
    -執行力的修煉 / 天下文化
    -你以為的懷才不遇 只是懷才不足而已/ 今周刊
    -你問對問題了嗎?:重組問題框架、精準決策的創新解決工具 / 天下文化
    What’s Your Problem? To Solve Your Toughest Problems, Change the Problems You Solve

    🎥
    型男飛行日誌:👀解聘
    庶務二課:👀職場態度
    無間道:👀看職場風波

  • 不適任非自願離職 在 心理師想跟你說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5-11 11:10:03
    有 1,270 人按讚

    #你的工作無法定義你是誰 #關於職涯 #離職甘苦談
    #絕交不可惜_把良善留給對的人
     
     能夠好聚好散,自由決定去留,這叫「自願離職」。而被資遣、被開除、被逼退,則統稱為「非自願離職」,這是比較婉轉的說法,講白一點就是被炒(魷魚)了。被炒的感覺問我最準,畢竟體驗過四次。被炒的感覺,就像賣東西被退貨;被炒的感覺,就像你從一張白紙被揉成團。掃地出門還算溫柔,有些公司把你當成垃圾,踢出門後,巴不得再補一腳,踢得更遠一點。
     
     原本意氣風發卻被當成廢物扔棄,對我所造成的陰影很深、很深,深到即便換新工作,做得好好的,提起這件不光彩的事,心裡還是會有一陣涼意。提心吊膽的情緒日漸變成陰影,但我們都沒意識到這就叫做「創傷」。
     
     第一次被炒,是因為惡意陷害,同事將私人的對話記錄公開,讓我被公司開除。第二次被炒,是新來的主管想找自己信得過的人進公司,百般刁難後,以不適任為由請我當天離開。第三次被炒最難受,我一直很積極正向的面對工作,卻莫名其妙背了黑鍋,雖然有洗白,但心裡對這份工作與試圖抹黑我的主管已產生陰影。
     
     於是我開始害怕上班,主管有意無意的施壓,增加工作量是一種警訊,快要失去工作的恐懼感,讓我完全睡不著。白天又得準時到公司,精神變得很渙散。身體開始出問題,太過焦慮引起腸躁症,腹瀉不停,三個月瘦了快七公斤,聽起來很像瘦身廣告,但完全開心不起來,瘦到連自己都怕。
     
     跟公司提出留職停薪,想要請長假休養,卻被一口拒絕,主管說公司不接受留停申請,以組織改組為由,變相裁員,電話裡還不忘提醒說,這是他跟另外一位主管的決定,請我不要去煩別人,自己識相一點。離開前,同事送了一箱安素,要我好好照顧身體,後來我才知道那是癌症病人在喝的。
     
     以為失戀已經夠苦了,沒想到失業帶來的打擊更大,連著幾次的離職經驗都非常粗暴,痛苦不亞於外傷。工作能力可以透過訓練來加強不足,或是不斷摸索找到適合的方向,被放到對的位置,有辦法慢慢修正。但非自願離職所造成的心理創傷,卻很難復原。
     
     離職之後,我一整個月不跟任何人聯絡,什麼壞念頭都想過,母親打電話來關心,我忍不住嚎啕大哭說:「我沒有不認真,但為什麼每次都這樣,為什麼。」被感情對象傷得很深,大可以很灑脫地說,我不再相信愛情,決定單身一輩子;但被工作傷得很深,你沒辦法任性地說不出門工作,寧願關在家裡一輩子,現實跟經濟壓力不允許我這樣做。
     
     進入社會後,我幾乎把所有的時間跟精力都投入工作,把工作當成全部,一旦引來創傷會更難痊癒。從高處摔下的失落感,是我不快樂的來源。而家人的關心,曾經很喜歡做的事、相處的人,在我低潮時變成最有效的藥方,多虧有這些力量,我才能修復自己,重回職場,一年之後升上總編輯,負責台灣最大的流行網站營運。這份工作最終因為理念不合,而再次嚐到非自願離職,這是我人生第四次被資遣,但這一回我的心卻顯得平靜異常。
     
     我遇過很多感到痛苦卻開不了口提離職,或是離職後走不出傷痛的人,深怕沒了工作就沒了全世界。太過在意別人的眼光跟評價,而不顧自己快不快樂、喜歡不喜歡這個環境。
     
     無關成功或失敗,你可以熱愛你的工作,但一定要更熱愛你的生活,人一輩子要活得精彩,不能只有工作。工作早晚會退休,生活可是一輩子。要知道因為工作而帶來的光環並不屬於你,真正能發光的是你的本質,跟你對理想生活的種種追求。
     
     #被資遣是用比較直接的方式跟你說不適合,
     #並非否定你整個人,
     #最重要的是面對工作與生活的心態。
     
     #被壓力擊垮的時候,
     #真正能修復你的是充實而精彩的生活,
     #而不是更多的工作。
     
     最完美的平衡是一天二十四小時,八小時專注工作,八小時好好休息,剩下的八小時想辦法把人生經營得充實。工作、生活跟休息可以拼成人生的圓,如果這三個點施力得當,它會變成一個正三角形。我們都知道,正三角形的力量是最穩定的,三者平衡的人生才不會因誰而傷。
     
    --
     
    本文出自《絕交不可惜,把良善留給對的人》。作者威廉(William Tseng),是臉書粉專Psycho.doc 精神科觀察日記的經營者,亦為廣告製作人跟造型師,去年寫了一本《最後下班的人,先離職》,引起了許多迴響。
     
    今年,他出版的《絕交不可惜,把良善留給對的人》這本書裡,提到了各種關係。職場的、親情的、愛情的,甚至是我們與「網路」的關係。
     
    在挑書摘時,本來想分享〈我有的時間不多,但願意全部給你〉談父母與子女的這篇,在母親節剛過的今天,讀起來特別有感觸。不過,相信此刻大家都回到了工作崗位上,這一篇談論離職創傷的內文,相信也能提供大家不少的思考空間。祝大家這一週都平安美好!
     
    閱讀更多:https://tinyurl.com/yc8br8ty
     出版社:悅知文化

  • 不適任非自願離職 在 腦說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3-30 01:47:32
    有 178 人按讚

    #雜感/

    前幾天聊到了求職履歷,今天想繼續聊關於工作的一些想法。
    先說,既然是雜感,內容一定很雜。

    -

    想到好一段時間前,SYNDRO HOUSE 都還沒完工的時候,一位老顧客來工作室取貨,順便聊了幾句。
    分享了自己的工作現況後,他突然欲言又止、又囁嚅開口,說,其實很想來應徵,但很怕跟我工作後會討厭我。

    不得不說,我有種「被懂了」的感覺:~

    -

    在小公司工作,或在大公司工作,對於新鮮人,究竟何者對職涯比較有幫助?

    在小公司,第一個,容錯度低,每個人都至關重要,每個決定每個執行都至關重要,一個人兼好幾個人用,又不能出錯。
    而在大公司,不但常安排教育訓練課程,還會有前輩手把手帶著,職責上專心處理手邊業務,在成為重要幹部前,偶爾凸槌無傷大雅,前輩、長官扛著先。

    在小公司,第二個,公司獲利狀況不明,或是成長中盈利再投入,在大部份情形下薪資、福利都較大公司差,甚至遇到突發狀況(如現在疫情)短期間金流緊縮,就會面臨倒閉或裁員。
    而在大公司,除了薪資福利獎金分紅等客觀條件外,公司體制健全,金流相對穩定,企業面對衝擊耐受性高,員工自然也更有保障、過得安穩。

    除此之外,在大企業接觸到的供應商與客戶,或是投入研發的項目,或是一筆訂單的規模,格局往往不是小公司所能企及,眼界可因此大開。
     
    所以,若自身條件符合,追求穩定中成長的人多把目標放在大公司,期許自己能夠在其中好好幹、嶄露頭角。

    這樣的職涯藍圖,也是十年前的我選擇的。

    -

    如果選擇了小公司,你的職涯藍圖會是完全不一樣的 model。
    既然視角是職涯,你就不可能只看眼前。

    你能夠從小公司取得哪些未來的籌碼?

    1、跟對公司,一起飛黃騰達
    2、成為公司的重要成員,沒你不行
    3、掌握關鍵 know how,成為自己創業或加入其他團隊的優勢
    4、把握工作上結識各行業重要人物的機會
    5、最差,看著公司怎麼失敗,不花自己的錢成為自己的經驗值
     
    正因為在小公司一人得當多人用,每個人都肩負跨領域的業務,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完成紛雜的工作,如何有效溝通、有效率地分工及獨立作業,每一天考驗著每一個員工。

    絕對比專心只做一件事辛苦,而且可能沒有即時的薪金回報。

    這時候你要看的,就是過程中,自己有什麼樣的改變、為公司帶來什麼樣的改變,然後就會知道自己價值在哪邊、是不是握有更多籌碼 —— 談薪資,或是跳槽 —— 比在大公司更容易嶄露頭角的機會。

    -

    一些人是因為我的挑剔而認識我的。

    如果不挑剔,我是一個極其普通的人,尤其在服裝領域,既沒有專業背景,亦沒有專業技術。
    但比起挑剔,更難的是決心。我總是相信我的判斷,然後用力執行、執行到底,要讓挑剔的自己看到成績。

    所以,當你因為欣賞我的挑剔而想要加入我的團隊,就要有所準備:被挑剔的對象成了自己。
     
    我不是一個好相處的人,不愛聊天,不講不由衷的好話,對人對物缺點的敏銳度遠大於優點,而且並不覺得這樣有什麼不好。
    這樣的我,才做得出你喜歡的衣服。
    而喜歡我的衣服,與喜歡我這個人、想要與我一起工作,完完全全是兩回事,請千萬不要混為一談。
     
    那一位老顧客取貨完離開了,我們至今維持良好的關係。

    -

    但是一起工作的人,就未必能夠維持良好關係了,這是每一位被叫做老闆的人的宿命。

    公司成立六年半,成員來來去去。
    曾遇過應徵時對我個人、品牌的一切如數家珍,工作過程中卻漸漸失去熱情與情誼,黯然分別的。
    曾有過得到我全然信任,卻不看好公司而離開的。
    曾有過被寄予厚望,卻做到信心全失離開的。
    不諱言,也曾資遣我認為不適任的同事。

    -

    最近與朋友聊到資遣。

    相對於被資遣者,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想像,其實經營者要做出資遣的決定,絕對是同等級甚至是更加地不好受?

    一個經營者,有可能不在意員工的情緒,但不可能不在意公司的營收和開銷;資遣員工,等於是「付錢請你離開」,比如資遣費一個半月,背後的意涵是「你一個半月不來的價值還大過你在這裡」,你能想像經營者做這個決定要多苦嗎?
     
    朋友說他公司一位年輕同事,輕易地在社群公開了一件公司與客戶間有保密協議不得透露的產品。
    然後呢,朋友原本希望他知所進退,自請離職,大家好聚好散就好,沒想到同事希望拿一張 “非自願離職證明” 與資遣費,然後請領失業補助。

    君子有成人之美,於是他的輕慢將被紀錄在案。
    我聽了簡直不敢相信,為了區區失業補助,你要讓未來應徵的公司都看得到這個不尋常的紀錄、然後致電前公司詢問?
     
    這邊順便勸世:
    人真的不能忘記做口碑,越是在不愉快的情況下,口碑越要做足,沒有比被過去的自己絆一跤更嘔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