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三角肌前束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三角肌前束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ILoveHottie (體驗人生)看板MuscleBeach標題[建議] 大家一起來練側三角吧...
三角肌前束 在 Jay Wang 自由教練 ??♂️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03 14:16:30
伏地挺身有許多的變化式動作, 同時它鍛鍊到的肩關節與核心穩定能力 是臥推無法訓練到的🤓 以下提供4種伏地挺身變化, 讓自己的居家訓練多點變化吧💪💪💪 🔷腳抬高式伏地挺身 將腳墊於高處, 讓更多的壓力移到上肢, 考驗肩關節的穩定。 🔷腳抬高髖屈伏地挺身 操作方式...
由於側三角肌一直是小弟想要加強的,
所以上網找了些文章,看到這篇覺得很不錯,
所以野人獻曝地做了大略的翻譯。
有些生理學的名詞讓小弟吃足苦頭,如果翻譯有偏離原意,還請板上大大指正!
不過有一個標題"Abduction vs. Other Shoulder Movements"
裡面有提到一些肩膀各種運動的力矩,小弟不太會翻,但又覺得很有用,
還請板上高手幫忙一下!
廢話不多說,大家一起來看吧!
----------------------------------------------
文章標題: "Lateral Thinking for Wide Shoulders"
原文出處: http://0rz.tw/PiTWq "T NATION網站"
作者: John Paul Catanzaro
-----------------------------------------------
側平舉看起來是個簡單的動作,但其中可以做出許多變化。近來有研究指出,三角肌共
分為七個部分(http://0rz.tw/hO5Av),而不只是三個,且肩關節可以做出的動作比身體
任何其他關節多,因此需要鍛鍊的部分也較多。
因此,在做側平舉時應該注意利用不同角度,以將三角肌練大。
一. Fiber Type Distribution(肌纖維種類分布)
三角肌中束裡快縮纖維(白肌)的比例較低,平均來說含有36%的快縮纖維(白肌)
以及57%的慢縮纖維(紅肌)。另外根據Tesch 和Larsson兩位的研究,健美選手的
肌纖維分布類型與耐力型運動選手相似,健美選手展現了高肌耐力,這也印證了
三角肌中束裡含有較低比例的快縮纖維(白肌)。
然而,反常地,三角肌中束裡,由五到七條肌腱組成的羽狀肌結構,使得三角肌
中束能夠做出強而有力的收縮。這些短而有力的肌肉在手舉到離身體90度時最有力,
而在離身體15度時最弱。由於肩部參與了幾乎所有的上半身動作,因此它可承受高
訓練量,並且對不同的反覆次數都有反應。
二. Scapular Plane(肩頰面)
在做側平舉時,應該一直注意手肘,將手肘舉起到耳朵高度。儘管當手肘微彎時
,三角肌中束及棘上肌所受的刺激較手肘伸直時小(因為力矩較小),但手肘微彎將可
以減輕肘關節所承受的壓力。
手腕打直並且挺胸,切記保持脊椎自然(Neutral Spine)
(http://enews.url.com.tw/enews/34275
http://0rz.tw/BUt8M)
肩胛骨保持穩定,這將使得三角肌獨力運動,不借到其他力。當你雙手同時做
側平舉時,站在鏡子前檢視自己的姿勢是否對稱,是否出現歪七扭八的借力姿勢。
Dale Buchberger這位專家,建議做側平舉時,手臂沿著肩胛面(若將手臂水
平向外側舉起,則形成額平面,手臂從額平面向前旋轉約30度左右,則是肩胛面)運
動,這可以使肩關節的受力較平均,對韌帶造成的壓力也較小。
手臂沿著肩胛面做側平舉,不僅三角肌和棘上肌可以練到,外旋肌群(棘下肌和小圓
肌)也參與運動。
http://www.t-nation.com/img/photos/225lateral14.jpg
http://www.t-nation.com/img/photos/225lateral15.jpg
三. Subacromial Impingement(肩擠壓)
若在做側平舉時,手臂過度向內旋轉(如倒酒姿勢)或是手臂向上舉超過九十度,肱
骨將會摩擦到旋轉肌群,長久下來可能會造成發炎疼痛,也就是肩擠壓。
那麼,要如何避免肩擠壓呢? 在做側平舉時,手不要舉超過90度,或者可以試試稍
微將手臂外旋(大拇指稍微朝向天花板)。
四. Posterior Deltoids(後三角肌)
若是忽略任何一部份三角肌,則會造成肌肉不平衡,而通常後三角肌是缺乏
鍛練的部分。
研究者Michael Gundill指出:「健美選手的前三角肌平均來說約是卻乏運
動的人的五倍大,中三角肌是三倍大,而後三角肌只大了10%到15%左右,如此的不
平衡可能導致棘上肌不正常發展,並且造成肩膀痛。」鍛鍊後三角肌時,可以用俯
立啞鈴側平舉這個動作。
http://www.t-nation.com/img/photos/225lateral1.jpg
http://www.t-nation.com/img/photos/225lateral2.jpg
在做這個動作時,若想要減輕下背所承受的壓力,可以趴在斜椅上做,或是一次
一隻手做俯立側平舉,另一隻手維持身體穩定。
若是有一起訓練的夥伴,則可請他在你做俯立側平舉時用他的手碰你的後三角肌,
協助你專注收縮後三角肌。
另外,手抓粗繩使用俯立單手纜繩側平舉,這也是一個很棒的動作,但請從輕
重量做起。
http://www.t-nation.com/img/photos/225lateral32.jpg
http://www.t-nation.com/img/photos/225lateral33.jpg
五. Side-Lying vs. Lean-Away Laterals(倚靠側平舉 V.S傾斜側平舉)
研究者McMahon指出,在側平舉動作中,一開始主要是用到棘上肌的力,而三角肌
中束則是到之後才起作用。也就是因為在手臂離開身體的前15度到30度,主要是吃
到棘上肌的力,所以依靠在斜倚或是瑞士球上做側平舉能夠有效地鍛練到棘上肌。
由於這個動作和其他動作相比,更能運用到整個肩膀的肌群,所以它能夠當作旋轉
肌的復健動作,並且避免肩擠壓的發生。
http://www.t-nation.com/img/photos/225lateral24.jpg
然而,如果想要真正專注在鍛鍊三角肌中束,則可做傾斜側平舉,因為這個動作可
以在手臂舉到頂端時給予三角肌較大的刺激。
http://www.t-nation.com/img/photos/225lateral27.jpg
http://www.t-nation.com/img/photos/225lateral28.jpg
六. Standing or Seated?(站著做或坐著做?)
坐著做側平舉可以避免借到腳的力,但是如果你想再多做幾下到力竭,則可以先坐
著做到沒力,接著再站起來多擠出幾下。
七. Full Range of Motion(完全動作)
研究者Michael Yessis建議,側平舉的另一種變化是當手舉到平行地面後繼續高舉
過頭,並同時將手外旋,使得最後兩掌心是相對的。
http://www.t-nation.com/img/photos/225lateral4.jpg
http://www.t-nation.com/img/photos/225lateral13.jpg
根據他的說法:「當手臂在肩膀高度到高舉過頭之間時,三角肌最能有效運作,
若是做側平舉只將手臂舉到肩膀高度,將會限制了肩膀的柔軟度以及肌肉的發展。」
但是,請記得,當手舉高過肩膀高度後,前鋸肌、菱形肌、提肩胛肌以及斜方肌都
會參與,如果這個動作造成你的身體不適,那麼將手臂舉到肩膀高度就好。
八. Partial Range of Motion(部分動作)
訓練師Ian king認為手臂舉高過90度後,斜方肌將會參與運動,所以他建議在做側
平舉時,動作範圍從手臂離身體45度開始,到離身體135度為止。他建議「用斜方肌
hold住,使得每一下動作盡量放慢」。當然,這必須使用較輕的重量,不過這相當
有效!
九. Jettison Technique(Jettison法)
為了延長對肌肉的刺激,可以同時使用啞鈴以及抗力帶,當你再也舉不起來一下時,
放掉抗力帶把手,再單用啞鈴繼續做,這種方法也可用在其他訓練動作中。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JndOJti64g
十. Methods to Alter Loading(變換阻力的方法)
重量訓練的目的就是要給予肌肉超載的訓練,因此應該逐漸提升重量。而在側平舉
中,因為力矩的關係,稍微一點點的重量變化就會造成很大不同,所以重量的變換
應該逐漸循序漸進。
◎將手肘彎成90度將可減少力矩,使得動作簡單些,而我們也可以將動作放慢些。
http://www.t-nation.com/img/photos/225lateral16.jpg
http://www.t-nation.com/img/photos/225lateral17.jpg
◎我們也可以將槓片或是啞鈴放在手肘上做側平舉。
http://www.t-nation.com/img/photos/225lateral21.jpg
http://www.t-nation.com/img/photos/225lateral22.jpg
◎這種握法可以用到更多後三角肌。
http://www.t-nation.com/img/photos/225lateral23.jpg
◎身體的姿勢會影響到作用力的路線,一般站立側平舉時前三角肌會出到力,為了能
更專注在三角肌中束,身體可以向前傾約30度(背打直,不要駝背),身體越往前傾,
後三角肌會越出到力。
◎研究者Jerry Telle提出了另一種側平舉的變化,就是在手舉到肩膀高度後,身體從
原本的直立轉為倚靠姿勢,再慢慢將啞鈴放下,再將身體直立,舉起另一下,再從
直立轉為倚靠,再將啞鈴放下,依此類推。這將可以保持三角肌的持續受力刺激,
一開始會有點難掌握要領,需要持之以恆練習。
http://www.t-nation.com/img/photos/225lateral18.jpg
http://www.t-nation.com/img/photos/225lateral19.jpg
http://www.t-nation.com/img/photos/225lateral20.jpg
http://www.t-nation.com/img/photos/225lateral18.jpg
◎手臂的自轉也會影響到作用力路線,舉例來說,若是手臂做內旋動作(像倒酒姿勢),
則後三角肌也會參與,但是過度的內旋可能會造成肩擠壓。若是做外旋動作(大拇指
朝向天花板),則前三角肌會參與作用。
◎使用抗力帶能夠在側平舉的運動範圍頂端給予側三角肌較大的刺激。
http://www.t-nation.com/img/photos/225lateral11.jpg
http://www.t-nation.com/img/photos/225lateral12.jpg
◎若使用纜繩,則能在動作全程中能夠保持相同的張力刺激。而啞鈴則是在手臂舉到
平行地面時的刺激最大,手放下時刺激逐漸減少。
http://www.t-nation.com/img/photos/225lateral30.jpg
http://www.t-nation.com/img/photos/225lateral31.jpg
十一. Workouts(菜單)
以下為範例訓練菜單:
菜單A: 雙手側平舉,變換阻力 (巨大組 Giant Set)
(我想作者的意思應該是指四個動作接續做,全部做完為一組,休息3分鐘
再繼續下一組,總共3-4組)
1) 坐姿啞鈴側平舉 (手舉起和放下時,手都只保持微彎)
組數: 3-4 組
次數: 8-10 下
節奏: 3-0-3-0, 不休息,接下一個動作
2) 坐姿啞鈴側平舉 (手舉起時呈90度, 放下時呈微彎)
組數: 3-4 組
次數: 8-10 下
節奏: 3-0-3-0, 不休息,接下一個動作
3) 坐姿啞鈴側平舉 (手舉起和放下時都呈90度)
組數: 3-4 組
次數: 8-10 下
節奏: 3-0-3-0, 不休息,接下一個動作
4) 站姿啞鈴側平舉 (手舉起和放下時都呈90度)
組數: 3-4 組
次數: 做到舉不起來
Tempo: 1-0-1-0, 休息3分鐘
菜單 B: 單手側平舉, 變換動作角度 (三組式,三個動作接著做)
1) 傾斜側平舉
組數: 3-4組
次數: 10-12下
節奏: 2-0-1-2, 不休息,接下個動作
2) 站立單手側平舉
組數: 3-4組
次數: 10-12下
節奏: 2-0-1-2, 不休息,接下個動作
3) 倚靠啞鈴側平舉
組數: 3-4組
次數: 10-12下
節奏: 2-0-1-2, 休息3分鐘
菜單 C: 單手側平舉 (超級組)
單手纜繩側平舉
組數: 3-4 組
次數: 12-15下
節奏: 2-0-X-0 (兩手輪替做,中途不休息,直到完成所有組數,請記得
從你較弱的那邊開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25.240.158
※ 編輯: ILoveHottie 來自: 114.25.240.158 (09/15 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