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三分鐘呼吸空間指導語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三分鐘呼吸空間指導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三分鐘呼吸空間指導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三分鐘呼吸空間指導語產品中有1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4萬的網紅Stay Fit with Mi,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一週三天、一天30分鐘的漸進式佛系運動,肚子變小、背部變結實、腰部線條也變順了!」 很久沒分享粉絲的訓練成果,今天分享的是Love the new me 2.0 的成果分享,這個分享讓我很感動的是… 這位女孩覺得自己做很多事都沒有動力,但是卻透過這套計畫找到與自己相處的時間與空間,並且學習和自己...

  • 三分鐘呼吸空間指導語 在 Stay Fit with Mi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12 23:14:17
    有 537 人按讚

    「一週三天、一天30分鐘的漸進式佛系運動,肚子變小、背部變結實、腰部線條也變順了!」

    很久沒分享粉絲的訓練成果,今天分享的是Love the new me 2.0 的成果分享,這個分享讓我很感動的是… 這位女孩覺得自己做很多事都沒有動力,但是卻透過這套計畫找到與自己相處的時間與空間,並且學習和自己對話,找到身心靈的平衡☺️ 並且還意外的發現全身都變緊實,而且還是要買褲子的時候才發現的😆

    當初設計Love the new me 2.0 的時候,因為很想要營造「在家也能像在健身房上團體課般的氛圍」所以錄製了語音、剪輯了很動感的音樂,我自己邊試練的時候真的會有種莫名的動力把很累的30分鐘撐過去😆 好期待出月子後身體都恢復了,我也要開始慢慢重練自己的訓練計畫,找回與身體連結的感覺🥰

    以下是這位粉絲的分享:

    訓練Love the new me 2.0六週以來,從一開始縱容自己飲食跟完全不運動到規律的飲食、運動,到後來跑了六週課表,感覺整個身體變得輕鬆很多!其實我一開始不相信自己可以完成2.0,因為當時完全喘不過氣,幸好有語音的陪伴,那是一個無形的力量推著我支持下去的動力,讓我可以在運動時靜下心的告訴自己「你可以的,慢慢來不要急,你很棒」。慢慢的一天比一天漸入佳境,在這之中逐漸找到屬於我運動中的平衡。

    最近我去上了內心小孩繪畫課程,老師告訴我,我現在的階段完全就是想了很多想做的事情,但是完全沒有動力😔 但運動這件事情我卻默默的走了六週!其實心裡上運動對我是舒壓的,在運動時那是屬於我個人的時間沒有其他人,只有我自己感受著流汗跟當下的呼吸調整,還有自我心靈對話,這六週以來身心靈像是被了了一劑強心針,原來我在日常生活中,就應該要傾聽自己的聲音、表達簡單的要與不要,告訴自己不能強迫接受我不想要的。

    另外很驚喜的是… 我的肚子真的有變小!而且拍照也意外的發現我後背肉真的變結實很多!這些真的是一開始沒有預想到的收穫。體態上面的改變我真的是屬於後知後覺的,我過了六週才發現我臀圍少了2公分,而且是因為要買褲子才發現的😆,後來看過照片才發現肚子也變小、腰部線條也更順!手臂跟後背肉也小了一點點,這些真的不是深呼吸縮小腹可以矇混過去的!現在課表已經要邁入第十週了,我會認真的紀錄照片,這是屬於我流汗的成果☺️☺️

    我覺得Love the new me 2.0的語音設計真的是有很大的幫助,不管是動作上的講解呼吸上的提醒還有動作的轉換,過沒幾週休息秒數就遞減的設計真是讓人又愛又恨,我有那種看到課表傻眼的瞬間,又默默的穿上鞋子告訴自己只有30分鐘就接受吧!流汗完又覺得很爽的快感(覺得自己有病🤣)

    建議大家在執行前可以先看一下課表,還要大概了解動作姿勢,準備好運動鞋跟水壺、運動器材深呼吸之後就可以開始了😄最重要的是鞋帶要綁好不然會很想哭(很重要唷!)我也不建議新手直接挑戰2.0,可能還是要有一些基礎會比較上手。

    另外也很建議大家加入社團互相激勵,我在社團分享的時候有提過我後尾椎有開刀,但是有位團員私訊我,告訴我她跟我一樣🥺 我當時嚇了一跳,竟然有人跟我一摸一樣!我那是一種很特別的感覺,她懂我生活上的所有不便跟身體上的不適應,那個當下真的很感動,很感謝我遇見Mi又加入了社團,遇到了好多熱心的團員大家也互相加油打氣,讓我生活的不順得到很大的緩解💪

    「不要怕做就對了只有30分鐘」每天只要給自己30分鐘,一個禮拜三天先佛系的漸進式運動,你會發現你會變得很不一樣唷!❤️

    〰️〰️〰️〰️〰️〰️〰️〰️〰️〰️〰️〰️〰️〰️

    全新設計中高強度的Love The New Me 進階版2.0,現在正在母親節優惠中,若有購買翹團圈還能再折$250! https://bit.ly/37AjWUh
    折扣兩天後就結束!

    計畫中包含:

    - 12週的掛歷式運動課表,每天只需運動30分鐘
    - 2份配合你的身高、體重、體脂、體態及作息、生活型態而計算的減脂份量飲食指南(六週索取一次)
    - 一本運動及飲食觀念書
    - 36個動作指導跟練語音
    - 動作示範教學影片
    - 每個月社團獎金比賽激勵你持續堅持下去
    - 社團直播解答運動及飲食問題
    - 線上下載飲食規劃表、食物清單表等實用小工具
    - 客服小幫手即使協助回覆各種問題,包括減重過程中想放棄或心理建設,我們團隊都會協助鼓勵突破,健身也要健心唷

    我們盡量提供各種資源來幫助有心的人健康正確的瘦下來❤️ 這條路上你不孤單!

  • 三分鐘呼吸空間指導語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1-26 19:59:19
    有 1,547 人按讚

    只要我時時保持覺察、有意識地待在當下,無論做什麼,都是在靜心。

    當我觀照著內心去說話,我說話的時候就是在靜心。我時時注意著,我真正想表達的是什麼?我說出來的話會對他人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這就是靜心。

    當我帶著覺察去料理,那麼煮飯也是在靜心。我投入在每一個當下,從食材的挑選、處理,到爐火上的調味、拌炒、熬煮、裝盤……上桌時我用心品嘗、細細咀嚼,這無疑就是一趟完整的靜心過程。

    當我帶著覺察投入在料理當中,我發現自己竟然可以在廚房站著四小時不累。因為,料理不再是一份日常必須完成的「工作」,而是我跟食物溝通、跟我自己相處的方式。我對這個食物有多了解?它希望我煮多久?我要放多少調味呢?現在的我想吃多鹹?我真的需要這個食物嗎?這裡面包含著很多的自我對話,是密集又頻繁地在照見我的內心。

    如果在做每一件事的時候,我們都能帶著意識去覺察,就不會無意識地傷害別人、傷害環境、傷害自己。

    摘錄自《#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你自己》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晚安:

    這段摘文,把我對靜心的部分體會,用文字展現出來,讀來相當親切。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2990344057853498

    把自己的聲音聽清楚了,人生就會開始轉變,相對於之前不知不覺的狀態。當我們把內在的執著放開來,能量自由流轉,我們便有更多行動的可能性。

    這本書所描述的人,也就是作者,活出了這樣的可能性,並且用文字記錄下來。

    祝願您,常回到自己的內心,活得不違心!

    ... ... ... ... ... ... ... ... ... ... ... ... ... ... ...

    現在你可以靜下來,聆聽自己的聲音

    【文/ 曾寶儀】

    ■ 找回當下的力量

    很多人用不同的名稱來稱呼mindfulness這個字。有人說,它是一種靜心,有人說它是一種叫作「正念」的態度,或者,用簡單的話來說,就是「活在當下」。

    對我來說,mindfulness意味著,時時刻刻帶著覺察,去做每一件事。

    我們每個人都有內建的自動導航,我也不例外。我們很容易下意識地,做出習慣性的反應。這並沒有不好,因為在日常生活的二十四小時裡,我們需要一定程度的自動導航機制,才能把更多精力放在需要的地方;同時,自動導航也讓我們能在日常間隙有放空、休息的可能。

    然而,我們需要注意的是,我們是不是在很多時候,讓內在的自動導航主導了我們的生活?比方說,心愛的人和你說話的時候,你是否嘴上應著,心裡卻在煩惱其他的事?參加家庭聚會的時候,你是否人在心不在,顧著玩手機?你在洗碗、洗衣、做家事的時候,心裡是否想著:「我趕快做完這件事,等下就可以……。」當你把心思放在未來,現在的你,就只是無意識地讓自己自動導航。

    你是否也曾有過這樣的經驗:如果一件事情在完成後沒有留下證據,事後的你,有時無法完全確定自己是否真的做過它?比如,要不是看到衣服已經晾在外頭,你其實根本忘記自己剛才晾過了。如果有,那就表示,做那件事的當下,你陷入了無意識的自動導航。

    近年來,許多人都在推廣靜心,強調靜心對生活的益處。的確,五年來,靜心為我帶來很大的不同,讓我的生命有很大的成長,於是,我也非常鼓勵人們靜心。 靜心就像運動,也像學一種語言,我在持續做這件事的過程中,能一邊看到我的生命變得截然不同。就像持續運動會看到肌肉出現,持續練習新語言會發現自己單字量變多、交流變得有自信,靜心也是一樣。它帶來的是生命真實的變化,只是在每個人身上,呈現的方式不同。

    許多人都誤以為,靜心就是坐下來,盤腿、點香、點蠟燭……好像一定要有什麼儀式,才能做到這件事。但對我來說,只要我時時保持覺察、有意識地待在當下,無論做什麼,都是在靜心。

    當我觀照著內心去說話,我說話的時候就是在靜心。我時時注意著,我真正想表達的是什麼?我說出來的話會對他人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這就是靜心。

    當我帶著覺察去料理,那麼煮飯也是在靜心。我投入在每一個當下,從食材的挑選、處理,到爐火上的調味、拌炒、熬煮、裝盤……上桌時我用心品嘗、細細咀嚼,這無疑就是一趟完整的靜心過程。

    當我帶著覺察投入在料理當中,我發現自己竟然可以在廚房站著四小時不累。因為,料理不再是一份日常必須完成的「工作」,而是我跟食物溝通、跟我自己相處的方式。我對這個食物有多了解?它希望我煮多久?我要放多少調味呢?現在的我想吃多鹹?我真的需要這個食物嗎?這裡面包含著很多的自我對話,是密集又頻繁地在照見我的內心。

    晾衣服也是一樣。我常發現,當我有意識地帶著覺察去晾衣服,跟無意識完成這件工作的時候,曬出來的衣服是完全不同的。當我有意識地晾衣服的時候,我好好拿起、鋪整、掛起每件衣物,甚至會按照顏色、長短去排列……這樣晾曬的衣服,通常乾了以後件件筆挺,完全不需要熨燙。然而,當我無意識地只是完成展開、掛好、上架的動作,每件衣服晾完都像鹹菜乾一樣。

    衣服沒有被好好關注、照料,它不開心;穿上這樣的衣服,我也不開心。如果我能在每一個當下把事情做好,那麼每一件事情都會按部就班地,以美好的狀態呈現出來。

    如果在做每一件事的時候,我們都能帶著意識去覺察,就不會無意識地傷害別人、傷害環境、傷害自己。對我來說,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練習。也因此,我經常會提醒自己別忘記—時時檢查自己的狀態,避免陷入自動導航的模式。

    比方說,我有一個慣性,就是喜歡一天安排好幾件事情來做。我總認為,充實的行程是效率的展現。我充分利用我的時間,回應別人對我的需求;忙碌意味著有很多人需要我,當我一一完成,我為自己感到驕傲。後來我才發現,正是因為忙碌,所以我一直在趕時間。我無法帶著餘裕去完成每一件事,也沒辦法仔細享受每一個當下。察覺到這一點,我現在會有意識地減少我的工作,或者嘗試不同的排列組合,去試著去調整這個慣性,找到最適合我的節奏。

    ■ 靜心,就是一種自我對話和貼近自己的方式

    靜心讓我聽到真正內心的聲音,那個內心的聲音不是像「你應該要成功」、「你應該要更努力」這種來自外界的聲音,而是像「我想要什麼?」、「我做這件事情快樂不快樂?喜歡不喜歡?它有給我壓力嗎?」、「我是什麼?」的自我對話。

    靜心的時候,我不需要向任何人交待。當下只有我和我自己,沒有任何外界的眼光會檢視我、評斷我……從頭到尾,就只有我自己。於是我可以忠實地聆聽內在的聲音。當我需要作決定的時候,靜心幫助我釐清內在的感受,我知道我可以選擇聆聽內在的聲音、做我最想要的決定,或是有意識地在權衡後做出其他的選擇。 舉例來說,當親戚邀約家族活動,當下我內心的聲音或許是:「我好累,我不想去」,但同時我也明白,「我的出席能讓長輩開心」。於是我可能會選擇不遵從內在的渴望,因為我知道讓長輩開心,可能對當時的我來說比在家休息更重要。因為這是我有意識做出的選擇,所以我內心很清楚這次出席的意義和原因,於是就不會無意識地因為「好像不去不行」而赴約,到了現場又彆扭或不開心地臭臉。 所以我會說,靜心很重要。

    透過靜心,內在充足的對話過程,能讓我們貼近自己的內心、覺察自己的聲音;在做任何決定的時候,都清楚知道「我是如何走到這一步」、我做出了什麼取捨,而不是矇著眼無意識地被推著走。當我們有意識地覺察自己,每一個決定都會是經過判斷、思量而完成的,你會知道自己為什麼做出這樣的選擇,而後,也只需要遵從、尊重自己的決定就好。

    幫助我們聽見內心真正的聲音,就是靜心最基本的效果。而當我們能聆聽到自己的聲音,再往內深一層看去,會發現,靜心能幫助我們接引到內在更深的智慧。你會看見,有許多智慧就在自己的內心,而你可以得到它。

    《神隱少女》裡有這樣一句話:「曾經發生的事情不會忘記,只是暫時想不起來而已。」我始終相信,我們與生俱來都有能力和內在的智慧做連結。內在的這份智慧或許有許多不同的稱謂,有人稱之為指導靈、高我,或者簡單地說,那就是最真實的自己……但對我來說,祂們都存在於我的內心,祂們都是我的一部分。我不需要往外求,因為祂就在我之內。我只需要靜下來,就能聆聽到祂們的聲音。

    靜心還能幫助我們調整頻率。有時候,我們很難靜下來,是因為自己很容易被外在的事物影響。比方說,身邊的人總是浮躁,或者悲觀,或是動不動就怒火朝天,這樣的能量都可能影響到自己。又或者,身邊的人經常找你討論某些話題、灌輸自己的價值觀,也可能讓我們受到影響,開始懷疑自己對類似事件的方式對不對。 這時,我們可以做的是靜心。

    靜心能讓自己的心靜下來,真正去思考:我要的是什麼?旁人說的那些,真的是我要的嗎?他的考量,是我的考量嗎?當我們轉了五個電視台,發現每一台都在討論同一件事,就會不自覺覺得這件事情很重要。但,這對你來說真的是重要的嗎?靜心可以幫助我們調整頻率,回到自己的內心,去選擇你真正覺得重要的事。 我也常常鼓勵大家閱讀,選擇好的讀物、選擇你認為頻率好的人去接觸。人有自己的頻率,書也有作者帶來的頻率。當你常常接近好的頻率,你的能量會和它共振,你的身體就會記得那樣的頻率,你也會記得當下的感覺。

    於是,在靜心的時候,你可以有意識地讓自己調整到那樣的頻率。

    靜心就像運動一樣,一開始或許不那麼容易,但當你習慣了,就會很快進入狀況,和你想要的頻率共振。於是,我可以在靜心時,選擇進入我想要的頻率。我想進入慈悲的頻率嗎?或是喜悅的頻率、平靜的頻率?透過靜心,我可以更準確、正聚焦地調頻。

    然後,關於靜心,最後一個重要的提醒是—不要沉迷,不要停留。

    嘗試靜心的過程中,一定會得到許多不同的體驗。可能有驚奇,可能有喜悅,可能有恐懼,但是請記得,不要停留。持續地靜心,持續地往裡面看,你會得到更多。不要執著於某個體驗不放,一定要記得繼續往深處走,繼續往裡面看。這是我能給大家最大的提醒。

    所有能幫助我們回到內在的工具,都只是不同的協助途徑。我們不應該將它當成浮木緊抓不放,而是透過工具幫助我們理解、釐清,最終貼近真正的自己。當我們能時時刻刻與自己在一起,工具的在與不在,也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以上提到的靜心,是從工具的角度去詮釋,真正的靜心遠遠不只如此。然而,對於初學者來說,光是簡單地試著有意識讓自己靜下來,就能體會到靜心帶來的莫大助益。

    用輕鬆的心態去接近自己,沒有什麼需要執著 我一開始並沒有接受過專業的靜心訓練,對我來說,靜心是時刻可以進行的活動,不需要有太多的限制和考究。不是一定要在多麼能量神聖的地方,要怎麼樣盤腿或點香、點蠟燭才可以開始靜心。

    只要能找到讓自己可以安靜下來的地方,旁邊甚至有人也沒有關係。姿勢舒服就好,但唯一的要求是背要挺直。當然躺著也能靜心,只是躺著很容易睡著。所以剛開始嘗試入門的朋友,維持背部挺直會比較好。

    身體就定位之後,就可以開始靜心。而最簡單的靜心練習方式,就是關注呼吸。 楊定一博士的方式是,用「我在」(I am)結合呼吸:吸氣(我)……吐氣(在)……。 密宗的方式是用「嗡啊吽」(OM AH HUM)三字明結合呼吸:吸氣(嗡)……換氣(啊)……吐氣(吽)……。

    然而我自己一開始練習靜心的時候,並沒有採用任何上述方式,我就只是數息。從一數到十,然後再一次從一數到十、再一次從一數到十……透過數息,把意識不斷帶回當下。時間長短,可以視每個人的情況去決定。

    剛開始,我並不要求自己一天要靜心很久。或許就只是數息十分鐘,心靜下來之後,再用十分鐘覺察內心的聲音。

    前十分鐘我觀照呼吸,後十分鐘我會給自己一段時間,去感受今天我要探索的主題。通常當我的心靜下來,主題就會自然浮現。這幾天我的困擾、最近我一直很在意的事……你的心被什麼佔據、哪件事情需要一個答案才能塵埃落定,它自然就會浮現出來。於是,你可以透過靜心的這段時間,去到內心,尋找進一步的答案。

    例如我想觀照我最近的工作狀態,我想知道這份工作是不是真的適合我。那我就會用這段時間,去深入看看,這當中有什麼是我需要更細緻去省察的?有什麼是影響我做決定的因素?有什麼是阻擋我遵從內心的?或者如果沒有特別的主題,也可以不去設定。放空也好、發呆也好、繼續數息也好,就讓該發生的自然發生。

    要是數息時靜不下來,也不要苛責自己。或許今天不是一個適合靜心的狀態,如此而已。就像運動一樣,今天天氣好不好?昨天我有睡飽嗎?現在我心情如何?都可能影響我的運動表現與體驗,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所以請別因為一次的失敗就喪志,也不需要強逼自己達到什麼樣的標準。請容許自己也會有高低起伏,帶著信心持續嘗試。

    在練習靜心的過程中,我們都可能被思緒帶走,這也是很正常的事。當你意識到自己分心了,就只需要再把自己帶回來就好,回到你的呼吸、回到你的真言、回到你的數息。再一次從一開始數,再一次聚焦回你的當下。當你忙著數息,腦中就沒有空間讓其他思緒佔據;同理,要是你忙著責怪分心的自己,腦中的空間也會被挫折與自我懷疑佔據。所以,過去的就放下,跑走了,就把自己帶回來。一次一次練習,就會更駕輕就熟。

    對自己帶著更多的寬容,用輕鬆的心態去接近自己,沒有什麼需要執著。

    靜心也不一定只能坐著,只要帶著覺察專注於當下,跑步也可以是一種靜心。敞開心去探索,從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就是一種自我對話和貼近自己的方式。只是這樣單純地靜靜地與自己同在,就帶給我莫大的成長與喜悅。

    在這樣做幾年後,我開始問自己:「只是這樣就可以了嗎?會不會還有別的方法讓我得到更多的學習呢?」我才開始參與不同團體舉辦的禪修內觀活動。而不管是什麼方法,我都誠摯地邀請大家進入靜心的世界。

    靜心究竟能帶來什麼?請大家在真正嘗試實踐之後,一起體會屬於自己的答案。

    .

    以上文字摘錄自
    《#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你自己》
    MOMO獨家雙封面親簽版(銀光北極版+開花版):http://bit.ly/3rXeGSW
    博客來親簽版(開花版):http://bit.ly/2JKzk7r
    金石堂親簽版(開花版):http://bit.ly/3bL2LSj
    新馬的朋友可以從這以下地方買到親簽版↓
    馬來西亞:大眾書局、紀伊國屋書店
    新加坡:紀伊國屋書店
    ※非親簽版,全台書店都可以買得到囉!※

    閱讀好生活-康健出版
    https://www.facebook.com/chbooks.tw/

    曾寶儀 Bowie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 三分鐘呼吸空間指導語 在 蔡傑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0-12 13:56:56
    有 936 人按讚

    《教育部獎狀》~ 2

    .

    體制外,

    在爸爸的努力下,

    訓練孩子某些能力可以保持著「優秀」的狀態,

    例如:直排輪、游泳、獨輪車、蛇板、雙龍板、網球….

    .

    這些能力讓他在人生的道路上展現出《自信》與《笑容》,

    也可以讓別人投以《尊重》與《平等》的眼光。

    .

    而.....體制內,

    就要靠孩子自己本身的程度與造化了。

    .

    現實,往往是無奈的,

    大部分的時候,

    程度好的學生,才會有好的造化,

    而程度差的學生,都只能以悲劇收場。

    .

    以前,我在A段班,

    跟同學程度差異太大,

    那是一種……摸不著邊際,

    完全使不上力的感覺,

    處在不管你再怎麼努力也沒有用的環境,

    .

    每次段考都是全班倒數第二名,

    請問!誰沒有自尊心?

    .

    在這樣的環境,

    每天面對那些很會念書的同學,

    硬撐了半年,

    那種抹不掉的自卑感讓我快要窒息了,

    讀書,讀到都想要自殺了。

    .

    那…小學6年、國中3年,

    蔡傑當了9年的【最後一名】,

    承受我當年自卑強度的18倍以上!

    又會是什麼感覺?

    .

    一想到這裡,

    我就無比心痛,

    孩子表達能力差,

    不會講,講不出來,

    並不是….真的沒感覺!

    .

    有血,有肉,會呼吸,

    一定會有感覺,

    只是.....他無力反擊,

    他只能依照大人的安排,

    然後….一直忍耐、再忍耐。

    .

    真正的愛到底是什麼?

    .

    我還要繼續維持著「好聽的校名」,

    忍心讓孩子在12年的國教,

    都要永遠當班上的「最後一名」!

    .

    我真的要狠心讓孩子繼續在體制內的環境....

    讓《自卑感》一直默默停留在孩子身上,

    成為常態?

    .

    鏡頭,再次拉回到我身上….

    我的人生轉淚點是在…

    第一所高職被退學之後,

    我搬到南部,

    就讀的第二所高中,

    .

    在人家眼中....

    這不是一所好的學校,

    當時我們班上有47個人,

    高一的上下學期,

    6次月考,我都是考34名,

    .

    但,高二之後,

    我的腦袋突然開竅了,

    開始慢慢掌握到《讀書的技巧》,

    .

    高二至與高三的上學期,

    共3個學期,累計了9次月考,

    每次班上考第一名的人都不一樣,

    9次月考,換了9個第一名,

    考第3名的,也是都換來換去,也是換了9個人,

    .

    很奇妙!

    每次考第二名的人一定都是我。

    .

    雖然我跟《第一名》是無緣的,

    但是學業總成績平均下來,

    我應該算是班上穩定度最高的人,

    .

    高三下學期,畢業前夕,

    我們科系有2個班,

    每班即將各派10名學生去參加 ~ 推薦甄試。

    .

    因為高一的上下學期,

    我的成績太差 - 第34名,

    我在班上的五個學期累積的總排行是第11名,

    若不是導師的勸說,

    鼓勵第10名的女同學把推甄的資格讓給我,

    .

    我就沒有機會以全科系排行吊車尾第20名,

    放榜時,

    以全科系的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二專,

    我,沒有讓導師與第10名的女同學丟臉。

    .

    畢業典禮那天,

    我是代表我們科系上台領獎的人,

    這是我人生第一次有當【榜首】的感覺。

    .

    你喜歡當「榜首」的感覺?

    還是喜歡當「吊車尾」的感覺?

    這還需要問嗎?

    .

    其實….

    只要你有辦法考進【前幾名】,

    只需要一次,一次就夠了!

    〈榮譽心〉與〈面子〉會自然產生,

    《自我要求》與《努力向上》會變成是『本能』,

    那是不需要大人刻意要求,

    你也會自己去練習的能力!

    .

    高二上學期,

    我不小心考上第二名之後,

    榮譽感與自尊心就會告訴自己,

    【我不會讓自己再低於這個名次了】!

    我也確實做到了,一直維持到畢業。

    .

    我自己有過這樣《神奇的感覺》,

    我當然希望我的孩子也一定要體會到這樣的感覺!

    .

    這種能力,重不重要?

    當然重要啊!

    這就是謀生的競爭能力啊!

    .

    在台灣,有什麼環境,

    可以讓蔡傑這種程度可以當「前幾名」的學校?

    幼稚園、小學、國中,

    待在一般的學校,他連邊…都摸不到!

    .

    他很難體會到我說的那種《神奇感覺》,

    體制外,我讓孩子得到滿滿的成就感,

    那又如何?

    體制內,我一點辦法也沒有!

    .

    因為….

    體制內需要的….不是爸爸,也不是媽媽,

    而是...《超級熱血的老師》啊!

    .

    中度 - 身心障礙者,

    智商太低,交不到朋友,

    沒有閱讀能力,沒有溝通能力….

    在體制內要能夠活下來都已經是高難度了,

    更何況是….我要的那種《脫胎換骨》的感覺。

    .

    當初我屬意的是高職的綜合職能科,

    可惜,

    蔡傑的程度比我想像中的還要差,

    我沒想到….

    他居然連這種學校都考不上!

    .

    唉~

    蔡傑求學之路又比我坎坷了多少倍….

    這種低智商的孩子,

    如果失去了父母,到底要怎麼活下去?

    .

    最後,

    我會選擇「特殊學校」的另一個原因,

    兩年前,已經寫過了….

    https://www.facebook.com/tsaijey/posts/914119692121042

    .

    裡面內容有提到…..

    國中資源班的老師有跟我說:

    「可以先讓蔡傑讀特殊學校,

    半年後,再向國教署申請,到時候看有沒有缺額?

    如果有缺額,蔡傑的分數只差兩名,

    或許就能轉過去了」。

    .

    在蔡傑進入特殊學校之前的暑假,

    級任老師有先來做家庭訪問,

    我也將我希望蔡傑以後可以轉校的意願傳達給老師知道,

    老師也同意會幫忙申請。

    .

    一年的時間過去了,

    高一下,學期末,

    老師有將「申請單」讓蔡傑帶回家給我簽名,

    等了一年,終於等到這一刻了,

    .

    朝朝暮暮…. 盼了好久 ,

    總算有機會可以申請轉學去綜職科了,

    .

    蔡傑在特殊學校已經讀了快一年,

    我看一下「申請單」,

    想了3分鐘….

    .

    我並沒有簽名,

    然後….

    跟蔡傑簡單的討論一下,

    最後決定….

    「我們不轉了」!

    「我們要在特殊學校讀到畢業」!

    .

    為什麼?

    我們父子的資質….

    都是待在人家眼中【瞧不起的學校】,

    才開始有表現的空間。

    .

    事實證明也是如此….

    直到蔡傑念特殊學校,

    他才開始有機會可以在同儕之間嶄露頭角,

    .

    蔡傑在特殊學校參與的活動有哪些?

    .
    ● 參與2018特奧東亞區田徑賽暨青少年領袖峰會。

    ● 校內表演 ~

    職業教育課程持成果發表 - 表演獨輪車。

    特色課程體驗暨轉銜活動迎賓 - 太鼓表演。

    ● 校內學藝競賽 ~

    107學年第2學期職業技能競賽-JUST麵包坊組,團體競賽第二名。

    108學年第1學期學藝競賽-母語表達比賽,第四名。

    ● 代表學校參加108年各項運動比賽 - 扯鈴錦標賽、羽毛球比賽、桌球比賽。

    獲得「嘉義市108 年市長盃扯鈴錦標賽」,社會男子組技術賽 - 甲等。

    ● 學校25周年校慶活動與日本姊妹校視訊交流 - 獨輪車+扯鈴 表演。

    ● 108.6.12與校長一同至嘉義市警察局「特殊奧運執法人員火炬跑」宣講。

    ● 108年「特奧融合露營活動 - 讓我們嘉在一起」擔任活動總召。

    獲得《國際特奧會》頒發「融合創新者」獎狀。

    ● 參與2019年、2020年全國高級中等學校 - 童軍大露營活動。

    ● 參與國際日本教育旅行 - 九州鹿兒島、宮崎縣與日本學校交流。

    ● 當選108學年度嘉特小市長。

    ● 學校26周年校慶活動與日本姊妹校視訊交流 - 以嘉特小市長代表致感謝詞 及 蛇板特技表演。

    ● 執行小市長政見 – 上台對全校學生演講,每月推薦好書。

    ● 參加2019中華台北特奧會 - 社區融合大挑戰活動。

    ● 2019國際特奧東亞區融合網球比賽,獲得 - 雙打冠軍。

    ● 為精進網球技術,有機會再次為國增光,老師申請到學產基金 - 網球培訓計畫,外聘教練一對一指導。

    ● 學習扶助計畫-烘焙考照班,技術士鑑定考上烘焙食品麵包-丙級證照。

    ● 獲得國泰基金會卓越獎助計畫 - 特殊功績類,以得獎人代表上台演講。

    ● 109年嘉義市運動會暨中小聯合運動會,網球比賽,獲得高中男子組-單打-第5名。

    .

    以上這些全部都是特殊學校老師規畫與安排的,

    沒有老師,

    就不會有上面這些事績。

    .

    我們有幸可以碰上讓孩子有表現空間的環境與老師,

    也就是我們都期盼孩子可以遇到….

    《超級熱血的老師》,

    我又何必繼續執意要讓孩子轉到我所期待的學校?

    .

    有一天,

    老師又傳來一則訊息,

    打開一看是一張通知單,

    內容是「總統教育獎」的申請報名表….

    .

    待續~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