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和看過我有關我談瘦不瘦這方面的人說:
To those who had ever read any of my words regarding being thin or not:
I'm sorry.
[中文下方]
---
The person in the picture was me...
我想和看過我有關我談瘦不瘦這方面的人說:
To those who had ever read any of my words regarding being thin or not:
I'm sorry.
[中文下方]
---
The person in the picture was me, a girl with disordered eating but haven't realized it.
I was overwhelmed by the social stigma that being thin is "better."
I was sold by the lucrative idea that women should look "small."
I was full of insecurity because I bought all the idea that diet culture sells.
And I was wrong.
-
I had been mistreating myself for almost half of my life.
And I want to fix that.
I'm also aware that I've unconsciously promoted the "being thin" idea by talking about it all the time. I'm sorry.
I just realized that diet culture actually started with people talking about body shapes.
We heard people talking about body shape all the time, so we got used to it.
But common is not equal to normal or healthy.
When I realized that, I began to find tons of evidence around my life:
- people talking about how much weight they have lost/gained,
- people staring in the mirror and checking their every single body part,
- people looking at food with insecurity and fear.
If you're any of them, I feel you.
I understand.
Because I was ALL of them.
-
After I rectified my mindset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my body, the freedom and comfort I found are beyond words.
And it breaks my heart to see many old "me-s" doing bad things to their body.
You're not your body.
The body will change every single day,
but you won't, so do the people who love you.
Every body is different. That's what makes each of us special and beautiful in your own way.
----
照片中是以前的我,有著 disorder eating 但還沒發現的那個我。
以前的那個我,被社群污名-"瘦=好" 沖昏了腦袋。
以前的那個我,相信了那充滿金錢利益的"女生要小隻"的那個想法。
以前的那個我,充滿了不安,因為吸收了節食減肥文化所販售的一切。
我以前錯了。
到目前為止的人生,有一半我都在對錯待自己。
所以我想要修正和彌補這一切。
我也同時發現過去的我,在不知覺的情況下提倡了減肥節食文化,I'm sorry.
我最近也才了解到,減肥節食文化的起源就是因為每個人都在談論身材。
但是常見的事情不等於正常,或是健康。
-
所以當我意識到這件事的時候,我也開始發現身邊生活中處處充滿減肥文化的證據。
- 人們談論著它們它們變瘦/變胖x公斤
- 人們看著鏡子,端量自己身體每一吋
- 人們看著食物,眼中帶著不安以及害怕
如果你有感受過任何一個,我與你同在。
我了解那感覺,
因為我過去全都有經歷過。
-
在重新校正我的想法與我與身體中的關係後,
我感受到的自由與舒適是言語無法形容的。
而現在我想要與你們分享這一切的經驗
看到太多"過去的我"對自己做不好的事情
讓我覺得心好沉重、也感到難過
---
你不等於你的身形,
身形每天都會變,但你不會,
愛你的人也是。
每個人的身體都不同,
這正是讓我們每個人"特別"的美麗之處
Love,
Nora
stigma中文 在 華人民主書院 New School for Democrac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稱中國病毒 特朗普:中國污蔑美軍在先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的具挑釁性的言論惹惱了美國總統特朗普。特朗普17號說,他之所以會稱新冠病毒為“中國病毒”,都是因為中國散播是美軍把病毒帶進中國的錯誤信息,他批評這是“污蔑美軍”,所以他才要講清楚病毒源頭。
從“外國病毒”, 到16號發推文說新型冠狀病毒是“中國病毒”,美國總統特朗普對目前肆虐全球的病毒,他的說法引發世界關注。在17號上午白宮記者會上,當有記者問到中國與其他相關團體批評他使用“中國病毒”來描述新型冠狀病毒,認為這有污蔑(Stigma)之嫌時,特朗普直接挑明了說,自己之所以會推文說“中國病毒”,都是中國有錯在先。
特朗普:"說是我們美軍把病毒帶給他們的,這才是污蔑(stigma)。是中國先傳播虛假資訊,說是我們美軍傳給他們(中國)的,這是錯誤的,與其爭論,我必須講清楚病毒是從哪兒來的!病毒來自中國。所以,我認為,(中國病毒一詞)這是非常精准的用語,中國說是我們美軍帶病毒給他們,這讓我不高興。"
作為三軍統帥,特朗普極力捍衛美軍清白。
事實上,記者會一開始,特朗普說的是“這個病毒”與“冠狀病毒”,直到有記者針對“中國病毒”的用詞提問,他才講清楚說明白,自己為何特意使用“中國病毒”一詞。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在接下來的記者會上,更是直接使用“武漢病毒”的說法。
細看美國政府各部門的官方聲明與文件,以白宮及國國務院為例,關於新冠肺炎仍使用世界衛生組織命名的說法,也就是“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但美國與中國在疫情當前的戰火煙硝味,官方聲明已難掩飾。
國務院16號發布的蓬佩奧當天與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通話的聲明中,直接挑明說,北京動用官方渠道,把“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怪到美國身上,美國表達強烈反對,蓬佩奧更強調,現在不是散布“假信息”和荒誕謠言的時候。
美中口水戰你來我往 中國外交部變罵交部
在蓬佩奧指控中國假散播假信息與特朗普推文稱“中國病毒”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16號在例行記者會上,未點名特朗普或是蓬佩奧的情況下,老調重彈。
“美國一些政客把新冠病毒同中國相聯系,這是對中國搞污名化。我們對此強烈憤慨、堅決反對”。
到底誰是搞污名化的始作俑者?這不能不提到中國外交部另一名新任發言人趙立堅 。
有“戰狼外交官”封號的他,12號在多數中國人民不能合法使用的社交媒體推特上,以中文發推質疑,可能是美軍把疫情帶到武漢,還要求美國解釋。雖然他另一篇以英文發文的說法緩和許多,沒有提到美軍,但美國國務院對中國外交部的一舉一動,都看在眼裡。
美國亞太助卿史達偉(David Stilwell)13號召見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表達美國的強烈抗議與不滿。
從加征關稅、限制華為5G發展、起訴解放軍人員的竊密與網路駭客攻擊行為,到關閉孔子學院,最近甚至上演兩國記者驅逐戰,疫情讓已經脆弱的美中關系又一次受到重擊。這樣持續升高的敵意,使得前總統奧巴馬時代的亞太助卿羅素(Daniel Russel)心懷憂慮。他告訴本台:
“美中之間的信任,已經受到了嚴重破壞,從兩國政府彼此是如何談論並處理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就可以看得出來。我們應該要商討的是醫療數據和疫苗研發,而不是互相指控與指責。”
美中關系日益冷卻,並不是這幾天的事情,由來已久。但對在美國的亞裔社群來說,這次疫情中兩國關系的發展,他們擔憂,美國社會的仇恨與種族歧視,隨著疫情加深,包括台裔民主黨籍的眾議員劉雲平、亞裔美國人團體如紐約的亞裔美國人法律辯護與教育基金會,甚至是韓裔美籍的宗教界人士紛紛呼吁特朗普,使用“中國病毒”是不可接受的。但對特朗普政府來說,大疫當前,中國大動作甩鍋給美軍,這個鍋,才最不能忍受。
自由亞洲電台記者鄭崇生華盛頓報道 責編: 申鏵 網編: 洪偉
本新聞由自由亞洲電台提供
stigma中文 在 Claudia Mo/毛孟靜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世衞說,改名 Covid 19 可避免 #stigma - 污名
————-
#名字不代表什麼
明報 毛孟靜
武漢肺炎, 英文原本就叫 Wuhan coronavirus (武漢冠狀病毒),但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簡稱世衞、WHO)兩周前卻又為這病毒正名為COVID-
19:
COVID-19 是簡稱,即是COronaVIrusDisease 2019(年)。
世衞說,新的稱謂可避免 stigma:a mark of shame or disgrace(污名)。
• The new name makes no reference to places, animals or people to avoid stigma. 新名字不牽涉任何地方、動物或種族,可避免污名化。
一個名字是不是真的這樣重要呢?中文有「人如其名」,可見名字可以代表一個人,但西方世界有一個常用語What's in a name,意思是「不過一個名字罷了,不代表什麼」。
What's in a name源自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茱麗葉》,一對情人因為家族世仇,不能在一起,茱麗葉慨嘆:
What's in a name?
That which we call a rose
By any other name would smell as sweet
名字有什麼重要呢,我們稱之玫瑰
喚作其他名字不也一樣芬芳
也即是說,羅密歐背負的族名,跟他倆的愛情無關,羅密歐就是羅密歐,他就是他。
What's in a name 成了一句日常用語,聽上去像在發問,但通常已清晰表達「叫什麼不重要,內涵才重要」的意思;除了訴諸於人,也可套用於事物:That the name of a thing does not matter as much as the quality of the thing.
•甲: But that's not a designer label. 但那不是名牌。
乙: What's in a name. 牌子有什麼關係呢。
• He may possess some grand titles. But what's in a name. 他也許擁有一些驕人的銜頭。但銜頭總也不過是銜頭罷了。
話說回來,武漢肺炎繼 SARS( 沙士)之後,原本亦有人稱之為WARS,即係Wuhan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武漢嚴重呼吸系統症候群」)的縮寫。
世衛提出的新「疫名」,給許多人視為政治舉措,a political gesture,目的是討好北京,the goal is to please Beijing。
因為疫情的發源地,確是中國武漢,Wuhan, China。 而不幸地, 新名稱COVID-19 也由C字開頭,就惹來許多其他C for China的聯想,網上見到的包括:
•China Outbreak Virus In December(20)19(中國爆發病毒——2019年12月)
• China Origin Virus ID-19(中國原產病毒19號)//
stigma中文 在 MedPartner 美的好朋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風向新聞 拜託讀點書,不要為了反同亂解釋研究好嗎!!!請大家協助分享,不要再讓這種謠言繼續傳播了!!!
最近風向新聞發了一篇文,引用瑞典研究,居然自以為可以打臉上禮拜我們發的台灣精神科醫師支持同志婚姻的文章,但他們的說法根本是亂講一通。
台灣精神科醫師的主張的概念是:同志婚姻合法化、去歧視化,是有助於同志的精神疾病與自殺率的。
而風向新聞的主張是:瑞典研究說已婚男同志自殺率為一般人的 3 倍,而瑞典是高度接納 LGBT 關係的國家之一,有歧視同性戀的行為是不被容許的。因此可以推斷,在瑞典同性戀的自殺原因不該被歸咎於歧視或排擠,而是與他們的生活方式有關。
Excuse me~風向新聞你們還好嗎?你知道你自己在講什麼嗎?
雖然看到的當下覺得頭很痛,但還是認真去查看了他們引用的這篇研究,結果一看,風向新聞根本就是在胡說八道!
同志婚姻中的男同志,自殺率比一般族群高沒錯,但目前看起來最有可能的原因,就自 #社會上的歧視 啊!(原論文說法:Possible explanations of our findings include that sexual minority individuals experience anti-gay stigma and are at higher risk for depression than their heterosexual peers [27], which is the most prominent risk factor for suicide [28]. )
另外研究中的討論,就有提到,就自殺防制這件事情來說,婚姻是個 #保護因子。另外隨便舉個例子,研究中也提到,家裡面有孩子也是自殺的保護因子,異性婚姻中的男女比較可能有孩子,但同志婚姻中的男女比較少領養有孩子,因此這也是自殺率比較高的可能。(論文中的說法:Lastly, living with children is a protective factor for suicide [31] and a higher proportion of heterosexual women and men were living with children compared to same-sex married women and men in our study. This could therefore explain some of the difference in suicide risk between sexual minority and majority people in our study. )
所以這篇研究的目的,是要討論一個現象,也就是瑞典雖然已經有同性婚姻,但為什麼自殺率還是比一般族群高?但這個研究並沒有否定其他「同志婚姻合法化有助於降低同志族群自殺率」的研究。
所以風向新聞做出這樣的解讀,到底是有沒有讀過這篇論文啦!!!
其他更多內容,實在沒有耐心幫風向新聞翻譯了,反正翻譯了也沒用,他們只是想帶風向而已,研究到底怎麼寫的他們有在乎嗎?沒有,他們只在乎自己想相信的...
Kairos 風向新聞 這篇文章的作者,我們在這邊等你啦,歡迎公開辯論!但拜託請先讀過論文再來。如果有神,神應該是不太能接受有人亂解釋論文隨便下結論吧?
本文版權沒有,隨意分享,大家拿去好好打臉這種亂七八糟的研究解釋法吧。
---
□ 原始論文連結:
https://www.springermedizin.de/suicide-in-married-…/10105768
□ 延伸閱讀:同志婚姻合法化降低青少年自殺率
https://www.theguardian.com/…/drop-in-teenage-suicide-attem…
--
面對媒體失能的年代,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https://youtu.be/ewMJ4T0qQ5c
一天不到 5 元,為台灣拼出全球第一的中文醫療保健新媒體!
美的好朋友 #訂閱集資計畫 ▶︎ https://bit.ly/2s0CibA
現在就動手,讓我們成為彼此的夥伴吧!
更多實用的資訊:
https://www.medpartner.club
知識講解實驗破解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MedPartner
立即查詢醫藥營養資訊:
http://line.me/ti/p/%40wyt3898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