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slow比較級最高級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slow比較級最高級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slow比較級最高級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slow比較級最高級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3萬的網紅中古小姐,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茅乃舍、名古屋蝦仙貝、日本水果團購 茅乃舍以及名古屋蝦餅我好像不必寫文,感覺大家都很熟😏茅乃舍很多人已經愛用多年,至於名古屋蝦仙貝(蝦餅)那天只不過po個限動,就湧進大量訊息!大家紛紛讚嘆「這超好吃」「快開團!」 寫在團購之前:名古屋蝦餅依照各位選擇空運或海運後直接從日本出貨到你家,茅乃舍則是各...

slow比較級最高級 在 Kathy?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4-29 07:15:16

Caprice與Robuchon皆是Michelin Guide HK嘅3星餐廳🌟🌟🌟 雖然Caprice曾經有幾年跌至2星,而Robuchon則是3星餐廳中的長勝將軍🏅但喺我心目中,兩間傳統法式高級餐廳是各有千秋和特色的👍🏻 例如:Robuchon的bread basket、quality con...

slow比較級最高級 在 Kathy?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4-29 07:15:16

除咗較早前分享過嘅Robuchon,城中另一間我最愛嘅French fine-dine restaurant 必定要數 位於四季酒店的Caprice🍽💕 . Caprice與Robuchon皆是Michelin Guide HK嘅3星餐廳🌟🌟🌟 雖然Caprice曾經有幾年跌至2星,而Robucho...

slow比較級最高級 在 Kathy?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4-19 20:40:55

除咗較早前分享過嘅Robuchon,城中另一間我最愛嘅French fine-dine restaurant 必定要數 位於四季酒店的Caprice🍽💕 . Caprice與Robuchon皆是Michelin Guide HK嘅3星餐廳🌟🌟🌟 雖然Caprice曾經有幾年跌至2星,而Robucho...

  • slow比較級最高級 在 中古小姐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1-23 21:01:14
    有 619 人按讚

    茅乃舍、名古屋蝦仙貝、日本水果團購

    茅乃舍以及名古屋蝦餅我好像不必寫文,感覺大家都很熟😏茅乃舍很多人已經愛用多年,至於名古屋蝦仙貝(蝦餅)那天只不過po個限動,就湧進大量訊息!大家紛紛讚嘆「這超好吃」「快開團!」

    寫在團購之前:名古屋蝦餅依照各位選擇空運或海運後直接從日本出貨到你家,茅乃舍則是各位下完訂單後才由日本發貨到台灣公司,換句話說大家入手的一定是最新出廠的❤️茅乃舍更不可能出現像坊間那種短效期或原包裝拆掉散賣的貨喔。

    #茅乃舍厲害在哪裡
    日本網路上最喜歡用「主婦必見!」「主婦間大人氣」來形容茅乃舍產品,的確!它對主婦幫助很大,但我個人覺得單身女性更不能沒有茅乃舍。

    想當初,我在場場東京聯誼裡被男人們問到「楊小姐擅長做料理嗎?」即使不擅長也要硬著頭皮拍胸說沒問題!

    真到了要端出料理的時刻呢,不是臨時惡補什麼味噌湯馬鈴薯燉肉食譜就是事先在百貨公司地下街買好食物,換裝到家中碗盤弄得好像是自己做的,整個過程既心虛也心累😔

    來到美國終於不得不正視「做料理」時,我才意識到世界上有「茅乃舍」(東京住13年好像都住假的)如果當初遇見茅乃舍,想必在家裡煮個鍋物都會讓戀情升溫吧!畢竟有了這些湯包料理包,要做出餐廳等級的美味食物就不是難事。

    ★關於茅乃舍
    茅乃舍來自福岡創業120年的老舖久原本家(調味料食品公司)當時世間正處於Slow Food風潮,為了讓大家更珍惜產地食材更享受燉煮以及用餐時光、並將當季食材美味發揮到極致,茅乃舍開設了餐廳。餐廳開沒多久,客人們紛紛要求「想在家中重現這些美味🙏」於是茅乃舍真的開發出一系列無添加、不含化學調味料、保存料的湯包料理包,實現了客人們的願望。

    來到美國後,我每次問日本太太「妳們平常在家做什麼料理?」大部分人都會回「靠茅乃舍啊,有了它不管味噌湯、烏龍麵、茶碗蒸、鍋物隨便都好吃」(是的!茅乃舍已經是國際品牌,它有USA官網)

    這次團購之前,我平常會在美國官網買的就是原鮮高湯包(有時候也會和減鹽交叉使用)做味噌湯或煮烏龍麵有它就美味倍增(是說,沒有茅乃舍的味噌湯口感差很多)另外還有包含了洋蔥、紅蘿蔔和芹菜等原料的蔬菜高湯包,因為魔人喜歡喝南瓜湯養胃,他生活壓力大胃比較弱所以常喊著要南瓜湯。做南瓜湯時只要加入蔬菜高湯包,端出來的完全就是餐廳等級美味(真的喔,即使我這種手殘人、即使賣相不佳,但味道完全是對的😋)

    另外,大家之前敲碗的火鍋湯包也都在團購單。為什麼茅乃舍的火鍋湯底能如此人氣?它和坊間日系火鍋湯包不同,分為兩階段烹煮。包裝裡分別有だし(高湯包Dashi)和つゆ(醬汁Tsuyu),烹煮時先將高湯包放入鍋裡和水一起煮,沸騰之後撈起,再倒入醬汁,接著從最不容易透熱的食材開始放即可。有了兩段烹煮過程,湯底的香味就能更完整被發揮出來。

    其他茅乃舍好物(比如可以沾飯糰或天婦羅的和風調味鹽或做玉子燒茶碗蒸的小食系列)就請大家自己參考團購單了。

    #買不夠會引起家庭戰爭的名古屋蝦餅
    工作夥伴寄蝦餅來邁阿密時,單純覺得開封後驚為天人好吃,所以po上了限時動態。當時我還不要臉心想大家一定會來問這什麼東西哪裡買之類的,結果沒人問這些就算,大家遠比我熟門熟路。

    「吼,之前同事去名古屋出差都會買一箱回來,公司太多人嗷嗷待哺」
    「小羊這超好吃,快問能不能開團」
    「妳怎麼這麼識貨,我日本同事之前才買來送大家」

    收到多封讚嘆蝦餅訊息時我有點傻眼,我問工作夥伴「現在是怎樣?為什麼這蝦餅在台灣如此有人氣,我還以為沒人知道,起碼我個人是第一次吃耶」

    「也是啦,妳之前住東京可能真的沒在關心這種,畢竟它沒放在空港土產販售處販賣,但台灣很多人愛喔」我再度懷疑自己日本住十三年是住假的,之前茅乃舍沒買過、名古屋蝦餅也沒吃過😖

    總之呢,綜合口味的蝦餅非常好吃,裡面每種口味都不馬虎就算,因為是綜合所以永遠吃不膩,即使是平常對仙貝對蝦餅沒什麼興趣的我也深深著迷,每次吃都要靠強大自制力才能讓手指停下來。

    這次實在不太好意思為難日本工作人員(因為蝦餅會直接從日本出貨到妳家)所以團購設定是10包一箱。建議大家拉同事湊10包或是在下方留言版找人湊團,雖然真的非常好吃,但如果你只有一個人要吃拜託不要硬買。

    #完全可以當餐後高級甜點的日本水果
    水果無法寄來美國只好請小姪女們幫忙試吃,好處是小孩很誠實,壞處是問小孩只能問出究竟甜不甜、好不好吃。這次兩種蘋果和蜜柑,小孩都只會說「好吃夠甜,姑姑再買給我」除此之外沒別的了,所以我還是得跟大人求救🤦🏻‍♀️

    ★トキ(水蜜桃蘋果)外觀全體以黃綠色為主體,部分是紅色。特色是水分夠豐富,咬起來比較脆,甜味和酸味的平衡非常好,適合不喜歡過甜但注重水分和脆度的朋友(據說比較大人口感)

    ★シナノスイート(紅顏姬蘋果)特色是甜味和香味都非常明顯、很甜很香,日本市場裡紅顏姬蘋果在小孩和長輩之間是大人氣。

    ★和歌山蜜柑
    看到蜜柑我就傷心😔以前不太買水果的我住東京時會買的就只有夏季水蜜桃、美國櫻桃以及冬天的蜜柑,印象中冬天買的蜜柑從來沒有不甜的。這個季節我實在好想念日本蜜柑,拜託愛蜜柑的朋友幫我多吃點了。

    水果商建議蜜柑多放些日子讓甜度增加,外皮洗乾淨曬乾後也可以做陳皮,不要輕易浪費喔。

    最後,冬天要來臨,所以也放了九鬼芝麻粉在團購單💪🏻

    #能讓冬季充滿幸福的日本美食團購
    https://gbf.tw/nnsvt

  • slow比較級最高級 在 美食家的自學之路 Self-taught Gourme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9-03 21:09:29
    有 280 人按讚

    #新文章 #料理台灣專欄

    一直忘記跟大家分享我在《料理.台灣》雜誌Ryori.Taiwan 的專欄。《料理台灣》是雙月刊,2020年的三四月、五六月、七八月這三期,我都在談 #在地,也因為二月時開始寫第一篇在地的連載文章,才起心動念做了Taster 美食加 的「在地進行式」專題。

    半年的時間拖了很長,現在一次把三篇文章貼給大家看,會比較連貫,也希望大家會喜歡。



    以下三篇原文刊載於《料理台灣》第50期、第51期、第52期

    /回溯「在地」興起的推理過程/

    日本和牛的沙朗肉片,捲起生蠔醬與酸黃瓜,上頭一撮黑光燦爛的小山,是魚子醬。儼然奢華感的經典符號,任何餐廳的任何料理,需要爭取客人多一點點的認同與滿足時,就會放上這一粒粒烏亮晶瑩的珍饈。

    現時在台灣的餐廳吃飯,你嚐到的魚子醬有高概率產自台灣本土。

    訝異嗎?吃貨早就見怪不怪。畢竟,台灣已有義式手工乳酪坊,用台灣牧場的優質生乳新鮮製作莫札瑞拉起司(Mozarella)或布拉塔起司(Burrata);台灣也有歐式風乾熟肉工坊,用台灣豬進行義式培根(Pancetta)、義式沙拉米香腸(Salami)、西班牙煙燻紅椒臘腸(Chorizo)等等加工。台灣是新興葡萄酒產區,台灣產葡萄酒近年來屢屢在國際競賽脫穎而出;台灣產可可製作的精品巧克力逐漸打開知名度,台灣的咖啡業界人才濟濟,更不用提台灣的茶,向來享譽世界。

    米其林星級餐廳擁抱本土食材,台灣的蔬菜、水果、肉類、海鮮太好發揮了。攤開台灣幾間指標性西餐廳的菜單, 主菜不想出牛排要出什麼?台灣的品牌雞、品牌豬本來就好用,想獵奇一點,屏東乳鴿一度曝光率極高,胭脂鴨近來竄起,鵝有之、羊有之,甚至連鴕鳥都登場。過貓、山蘇不唯山產店愛用,皇宮菜、龍鬚菜被換上新風貌,以前看著稀奇的晚香玉筍、火龍果花,在季節允許時也能變身固定班底。主廚去崁仔頂挑魚買魚,台灣好的漁獲做成生魚片毫不遜色,日本料理店還用台灣產柴魚來做高湯呢。

    如此洶湧翻騰的在地風潮,除了選用台灣產食材,還表現在文化認同上。皮蛋豆腐可以拿來拆解再重組,錦上添花一匙魚子醬(台灣產的,當然),就是星級餐廳的開胃菜;牛排主菜做膩了,結合上沙茶醬,就產生沙茶牛肉的趣味;麻辣鍋繁複沉鬱的辛香,也能被鎖進醬汁裡,優雅襯托鴨肉。台灣的飲食文化,成為主廚揮灑創作的靈感資料庫。

    上述種種顯得理所當然,或有讀者閱讀至此,以為我在說廢話。其實我正在採取一種倒敘法。沒有錯,「在地」很夯,「在地」政治正確,大前提已經被建立起來了,而我們要問,它是怎麼被建立起來的?

    回溯這個過程,有點像瞎子摸象。「在地」起一個頭,拉起來才知關鍵詞是一整串,慢食(slow food)、本土飲食主義者(locavore)、從產地到餐桌(from farm to table);牽涉的議題一個扣一個,糧食生產、環境保護、全球化與反全球化,分析的角度有如萬花筒,折射出農牧業、生態學、貿易、經濟學、社會學等等領域。

    可不可以單純從「愛吃」出發?

    尤其,當你明白,「吃在地」的一位代表性人物,美國的慢食教母愛莉絲.華特斯(Alice Waters),開設加州柏克萊傳奇餐廳「帕妮絲之家」(Chez Panisse)的緣由,只是因為她很喜歡在家做菜招待親朋好友……

    /在地、反文化運動與美國慢食教母/

    說起美國慢食教母愛莉絲.華特斯(Alice Waters)開設加州柏克萊傳奇餐廳「帕妮絲之家」(Chez Panisse)的故事,必須回到1960年代反文化運動盛行的美國。彼時的柏克萊校園充斥著搖滾樂、性解放與學生抗爭,大四生愛莉絲.華特斯與她的「言論自由運動」男友大衛.戈因斯(David Goines)住在一起。那是1966年。

    華特斯與戈因斯的公寓成了某種知識份子沙龍。言論自由運動的老鳥們會聚集在這裡,享用華特斯精心烹調的蝸牛或巧克力慕絲,這類當時頗不尋常的法國食物。華特絲非常受不了她的革命同志老是啃白麵包與工業火腿做的三明治,「單單政治上的解放、性事上的解放是不夠的,你必須解放所有感官。」

    華特斯對於食物滋味的追求,源自1965年的一趟法國行。1950年代起,美國餐桌已被冷凍食品霸佔,華特斯震驚於法國人是如何在乎食物,在乎地買、在乎地烹、在乎地上館子,她對食物的感官幡然覺醒。在一間布列塔尼的鄉村石屋裡,她親眼看到餐廳的男主人抓了一隻活跳跳的鱒魚,送到她面前,趕回廚房,不消多久,就與庭院裡現摘的蔬菜一起作為主菜正式登場。這簡直是一種天啓:當季在地食材在最新鮮的狀態下被調理,有多麽美味。

    「帕妮絲之家」真正誕生,必須等到1971年。華特斯已經與戈因斯分手,改和另一位柏克萊校友湯姆.勒迪(Tom Luddy)同居,他們主持的晚餐派對更加盛大了。勒迪經營一藝術電影院,在藝文圈、電影圈人脈甚廣,華特斯因此認識了她的餐廳投資人、勒迪的好友與柏克萊的年輕教授保羅.阿朗托(Paul Aratow)。阿朗托為華特斯注入現金與信心,整修了一棟老屋,雇用了一位主廚,華特斯辭去蒙特梭利老師的工作,擔任外場經理。1971年8月28日,帕妮絲之家開門大吉,端上法式肉派、鴨肉與橄欖及沙拉、杏仁塔,三道菜的套餐售價三塊九毛五美元。

    帕妮絲之家很快就大獲成功。文人雅士都來了,還有客人專程從舊金山出城來吃飯,前所未見。這種簡單直接、用心烹調、注重食材品質的料理,當時令人耳目一新,和東岸的高級法餐或家庭裡的電視餐完全不同。華特斯也很快就理解到,她不能用美國工業化農業生產出來的食材,滋味差太多了,她必須仰賴在地小農,唯有他們才在乎風味。

    華特斯與帕妮絲之家觸發了80年代「加州料理」(California Cuisine)的興起以及「從產地到餐桌」的運動。在風味大旗的號召下,許多美國人意識到,原來自己可以吃得更好、過上更好的生活。60年代以降的反文化運動,至此也與傳統上美食(gourmet)的追求合流,個人消費選擇服膺於風味的統治。「好吃」也添上了更複雜的意涵,「在地」則是其一。(未完待續)

    /美味是在地的終極目標?/

    上一回說到,美國慢食教母愛莉絲.華特斯(Alice Waters)開設加州柏克萊傳奇餐廳「帕妮絲之家」(Chez Panisse),觸發了80年代「加州料理」(California Cuisine)的興起以及「從產地到餐桌」的運動。「在地」成為美國飲食文化的重要價值,四十年來躍為主流,強調在地當季食材並融入美國多元文化的「新美式料理」(New American Cuisine) 也堂堂誕生,開枝散葉。

    閱讀這段歷史,我不免想到台灣飲食圈近幾年火紅的「台灣味」。二相對照,確有相似脈絡,尤其目前台灣味的論述是以西餐作為火車頭,江振誠主廚與「RAW」餐廳的聲量最大,與RAW性質相近的餐廳大多是以法式烹飪技法詮釋在地食材,這與帕妮絲之家的基本設定並無二致。這當然是簡化後的陳述,台灣過去幾年的在地風潮不能只歸咎於一人一事,物產、職人、工藝的互相串連都造就了台灣味的暢旺,吃在地、烹在地也不是新時代的發明,然而若要謂喚起問題意識、梳理身份認同,以西餐作為主軸的台灣味探討確實構成在地風潮的重要論述。

    同樣作為多元文化融合的移民國家,如果說美國透過飲食發掘自我的過程走在台灣前面,其有關在地飲食運動的討論值得台灣借鏡。首先,帕妮絲之家的成功,代表二種價值觀的匯流:傳統美食家崇尚法餐的美學賞析,以及60年代以降反文化運動對於工業化食品的厭惡。足以統合二種平行觀點的堅強理由,正是美味。換言之,不論是偏好高級法餐的上流階級,或是左派理想的革命份子,都認同「運用在地當季食材用心烹調的料理比較好吃」。這就是主流形成的起點。再者,「好吃」的內涵也變得更複雜了,從此以後,選擇食物的價值判斷多了某些政治意味,當你站在超市貨架前,你會拾起恆春洋蔥、放下美國洋蔥;當你閱覽餐廳菜單時,你會注視彰化胭脂鴨、忽略澳洲牛小排。如此選擇的原因,除了味道,可能還有以下考量: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縮短食物哩程、支持在地小農、更營養更健康。

    然而,對於吃貨(foodie)而言,支持在地的壓倒性理由仍然是味道:在地食材最新鮮、最有風味,因此具有美學上的巨大優勢。如果美味才是終極目標,小心,美味也會回過頭來推翻在地存在的意義。這樣的矛盾,在異國食材上最明顯,好比為了追求西西里菜的正統滋味,不得不使用產自當地的橄欖油與鹽漬酸豆;台灣的日本料理餐廳,仍然崇尚築地市場直送的魚鮮。台灣產的葡萄酒、魚子醬,如果最佳品質仍無法比擬國際水準,就會被自家人嗤之以鼻:不應該為用而用。

    面對「美味」,環境保護、永續發展、身體健康未必不可拋。兼顧是理想,不能兼顧的時候呢?雖然沒有必要一刀二斷,複雜的價值判斷,我仍在內心辯論。



    同場加映:
    Taster 美食加 #在地進行式 專題:
    https://taster.life/20200630-3/

  • slow比較級最高級 在 Slow and Travel 質感漫旅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3-14 22:54:00
    有 73 人按讚

    久違了的週末夜話 💬 以fb的觸及率,應該沒幾個人會看到(笑)

    最近在整理之前去芬蘭旅行的照片,忽然發現已經很久沒有這樣只是為了旅行而旅行的時光。

    純粹的旅行,很美好,我會用回憶把途上的風景收集起來,而不是為了完成客戶的要求而拼命拍照、拼命想到底應該怎樣在文章塞關鍵字。

    很多人努力在某個範疇上建立自己的名聲,而我卻常常努力在某個範疇內排除一些事情,我覺得只要把多餘的枝節去掉以後,剩下的才是我想要的,就像科學家的研究一樣,一開始也許毫無頭緒,但只要堅持把可能性一一排除,那麼,距離真相就靠近了一點。

    很多人知道我要回歸職場都覺得可惜,可是那時候的我,內心卻感到十分踏實。我喜歡旅行,我喜歡寫旅遊書,但我用了14個月否定了一件事,就是全職旅遊blogger這個工作並不適合我。

    我自己不使用fb卻希望別人LIKE我的旅遊page貼文,這樣已經很矛盾;明明很討厭去一些應酬活動,卻為了獲得對方的聯絡而勉強自己去,勉強自己跟某些人談天說地(說完卻馬上在內心翻白眼到天花板🙄️)一開始我說服自己「這是工作的一部分」,後來連我自己也很討厭這樣的自己。

    因為旅行,我獲得了一些稿費,因為旅行,我住過一些高級酒店,因為旅行,我去過一些免費的旅行⋯然後呢?免費的東西才是最昂貴,我有時候寧願算了,自己付錢免麻煩。

    走過一趟不一樣的「旅程」之後,我才知道甚麼才自己最想要的旅行,我不需要時刻打卡告訴不認識的人身在何處——直到我想跟別人分享某個事情真的很不錯的時候,我不需要擔心出post沒人LIKE,我也不會在交報告給PR時戰戰兢兢,與其成為什麼「旅遊達人」,我還是比較喜歡自在的旅行。

    以前有一些人會inbox跟我說很喜歡我的文字,後來當我找到一條寫文章的公式,來跟我說喜歡的只有SEO plug-in跟Google搜尋,失去了溫度的文字只是冰冷的字元和編碼,只是為了採訪而出發的行程是工作、是任務、是責任、是壓力。

    我已經回到工作崗位,再次面對上班下班的輪迴,但換了另外一種心情。以後大概不會再頻密更新這裡了,但ig會盡力保持(笑)謝謝你看到這裡,謝謝一直以來的支持!

    謝謝上天讓我有這樣一段特別的路程。期待疫情過後,我們每個人也可以重新出發,跟隨自己的心來一趟最自由的旅行。

    ————————————————

    KEEP CALM AND TRAVEL ON◢◤ WEB: https://slowandtravel.com | FB: Slow and Travel 質感漫旅 | IG: shukfan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