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si制基本物理量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si制基本物理量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si制基本物理量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si制基本物理量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新文章】為什麼一天有24小時? 我們都知道時鐘走一圈有12個數字,當時針走完兩圈就代表是24小時過去了,是新一天的開始。然而,你又有否想過為什麼是24而不是23或25,又或者不乾脆用10呢? 現代科學裡,時間的國際單位(SI unit)是秒。1秒的長度有精確定義:銫-133(cesium-13...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數學老師張旭,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各位同學大家好,我是魔人普物的EJ老師 我的普通物理系列的第一堂課正式上線啦😄 第一部影片主要介紹物理的歷史、單位與因次 看似基本的東西很容易被忽略,導致計算錯誤發生 我會教各位如何用因次的概念去檢查與修正計算結果 最後提出有趣的跳蚤人問題,順便引進尺度律的概念 以下網址是在22:59處的補充資料...

si制基本物理量 在 PanSci 泛科學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03 19:47:06

【#科科小知識 聊聊 #單位 這件事】讓我們來認識最新科學團體 SI7! 團體成員有:公尺君、公斤君、秒大叔、安培君、克耳文君、燭光君,以及莫耳醬。 _ 國際單位制(簡稱 SI),以 7 個基本單位為基礎,建立起一系列可以相互換算、關係明確的標準度量系統。 然而,基本單位若以實際物體作為標準,...

  • si制基本物理量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2-15 03:00:19
    有 482 人按讚

    【新文章】為什麼一天有24小時?

    我們都知道時鐘走一圈有12個數字,當時針走完兩圈就代表是24小時過去了,是新一天的開始。然而,你又有否想過為什麼是24而不是23或25,又或者不乾脆用10呢?

    現代科學裡,時間的國際單位(SI unit)是秒。1秒的長度有精確定義:銫-133(cesium-133)原子基態的超精細結構(hyperfine structure),當進行量子躍遷時釋放的電磁輻射頻率的9,192,631,770個週期的時間長度[1]。秒是七個物理基礎單位之一。

    一天24小時可能源自古埃及文明。古埃及的人在一年之間變化的夜空中發現了24顆明亮的星,剛好能夠把整晚分成24等份。由於埃及接近赤道,黑晚長度大約是12個小時,但不要以為一晚只能看見12顆星!由於星星會東升西落因此在埃及的一年中任何時刻,都能看見18顆星(剩下的6顆位置接近太陽因而看不見)。而且,頭尾各3顆星都出現在日出或日落時候,因太陽光的關係而很難看見,因此真正容易看見的只有黑夜中的12顆星。所以,他們把夜間劃分成12等份(注意不是11,只要12顆星放於每份的中央即可),亦按照此習慣把日間分為12等份。

    不過在日間看不見星星,古埃及人如何得知時間?原來,他們會在日間使用一種稱為日晷(sundial)的儀器。這是一種把一個「人」字型垂直放在一個圓盤上的儀器,太陽光照射下來,便會在圓盤上投射出陰影,陰影指着的數字就是日間的時間。在晚間,除了使用12顆星之外,也有一種比較可靠的計時方法,就是利用放在特製水桶中的水位高度來顯示出夜間的12等份。

    早晚各分為12等份亦有可能來自另一個原因。古埃及人採用的是12進制而非現在我們所使用的10進制。有些歷史研究指出,他們可能習慣用拇指數數目,而其他4隻手指各有3節,因此就等於12了。因此,一天24等份剛好等於兩隻手除了拇指之外的指節數目,所以這亦可能是他們採用24這個數字的原因。

    不過在未來,一天可能會有25小時,甚至更久呢!因為月球所引起的潮汐,海水會與地球摩擦,使地球的自轉速度減慢。大約每5萬年地球自轉就會減慢1秒。因此,在大約1億8千萬年以後,我們一天就能有25小時用了!同樣道理,在大約14億年前,地球的自轉比現在快多了,當時一天可是只有18小時呢!原來,一天並不一定就是24小時的啊。

    之不過,如果一天被分為24等份,為什麼1小時和1分鐘都卻被分成60等份?這就與古巴比倫人使用60進制有關。對古巴比倫人來說,60是個非常方便的數字,因為它能夠被非常多日常需要用到的數目字除盡:1、2、3、4、5、6、10、12、15、20、30。這對於表達一個數字的分數很有用。

    這個習慣被流傳到古希臘。事實上,小時和分鐘被分為60等份的做法,與西方科學和數學之中把角度分為360等份有關。測量地球周長的古希臘科學家埃拉托色尼(Eratosthenes)首先把一個圓形分成60等分。之後喜帕恰斯(Hipparchus)把這定義推廣為360等份。最後,為了量度比1度更小的角度,古希臘人把1度再分為60角分、1角分再分為60角秒。

    角分的拉丁文是partes minutae primae,意即「第一分割」,英文譯作first minute,漸漸簡稱成minute,即我們說的角分或分鐘。角秒的拉丁文partes minutae secundae,意思就是「第二分割」,即是second minute,之後就簡稱second,即我們說的角秒或秒。不過直到16世紀末發明機械時鐘之前,普羅大眾基本上都不使用分鐘和秒。

    總結來說,「從上而下」把1天分為24小時,是古代天文學和度量衡傳統而來。「從下而上」由定義1秒到60秒為1分鐘、60分鐘為1小時,再反過來把1天的長度定義為24 x 60 x 60 = 86,400 秒,則是現代科學的做法。

    [1] 可參考國際度量衡局(BIPM)對秒的定義:
    https://www.bipm.org/metrology/time-frequency/units.html

  • si制基本物理量 在 美食家的自學之路 Self-taught Gourme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4-12 21:50:10
    有 497 人按讚

    #疫情趨勢:David Chang與Corey Lee對談

    自從COVID-19(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美國名廚David Chang已發表許多針對餐飲業的看法。他非常焦慮,唯恐我們習以為常的餐飲行業將不復存在,這些擔憂與惶恐促使他不斷思考,他的觀察與公開呼籲,以及他針對自身餐飲集團的因應,蘊含許多金玉良言。

    剛過去的這週,David Chang的Podcast節目《The Dave Chang Show》播出了一集精彩的內容:他自己與美國米其林三星大廚Corey Lee的對談。這是David Chang針對疫情製作的子系列「Too Small to Fail」(小到不能倒)的第一集,他與Corey Lee聊餐飲業承受衝擊的此刻,聊疫情過後的餐飲業可能樣貌,也聊在家做菜,整集都非常精彩。而我特別節錄、翻譯其中我認為重要的部分,分享給大家。從今以後的餐飲業將如何發展?當然,這是非常美國的觀點,不過二位大廚的對談,或許可以作為思考的起點。

    必須說明,這不是逐字翻譯,但節錄的部分大意相同。如果可以的話,歡迎有興趣的朋友收聽全集:https://open.spotify.com/playlist/6jaRedlnTHypNkKqMq4qMl?si=7prHFK7ISXaN5M5tcpBrjA

    ----

    D=David Chang
    C=Corey Lee

    #疫情衝擊餐飲業最糟的狀況

    C:這次疫情根本超現實,無法想像。我在餐飲業界已經25年,經歷過911、金融海嘯,這次卻是不同規模,而且是全球性的。一週後、三個月後、二年後會變成什麼樣子?我完全不知道。我們必須接受事情變得無可預測,並且懂得調整自己、跟著適應。

    D:我想我們如今深陷困境,是因為我們沒有針對最糟的情況做準備,我寧願先做好準備再面對。你覺得情況會如何演變?

    C:這將持續很久。人們的飲食習慣將如何改變?911時,你去餐廳、酒吧,還是可以感受到一種共同體,人們想要相聚,然而在這次危機裡,你根本不能這麼做,這很嚇人。人們將如何與人互動?將如何用餐?餐廳在後病毒時代將會呈現什麼樣子?我還不知道。

    D:你覺得最糟的情況會是如何?

    C:現在已經知道的是,我們會失去很多餐廳。我認為整個餐飲業的環境將會和我們現在已知的完全不同。我認為將會有餐廳來客數的限制,這將影響我們已經習慣的商業模式,針對公共衛生的規定將變得很嚴格,導致餐飲業者經營的困難。很多餐廳將根本無法生存。雖然政府紓困、貸款、刺激方案等等,都很重要,但我認為這無法讓我們餐廳業者在病毒後的氛圍中繼續成功。

    D:我完全同意。我不想要太負面,但我認為,你說的最糟情況很有可能會發生,而且可能更糟。我們在講的是餐廳怎麼工作(service)。如果你(指廚師)得一直嚐味道,你該怎麼戴著口罩?這樣完全破壞戴口罩的目的。你將怎麽設置你的廚房?我能想像的唯一一種廚房,就是「Taco Bell」(編按:美國的墨西哥速食餐廳),你完全不會碰觸到食物。我只是在想最極端的情況,如果在光譜的最遠端、像「Benu」(編按:Corey Lee的米其林三星餐廳)這樣的餐廳,都不能戴著口罩沿用他們過去習慣的方式營業,那一般小店該如何是好?直到疫苗與有效藥出現前,我們已知的餐飲業都不會像以前一樣,而且很可能在疫苗與有效藥出現後還是不一樣,因為太多餐飲事業已經瓦解。

    #疫情過後的未來預測

    D:即便在疫苗出現後,當很多餐飲事業已經死去,不只是餐廳,你覺得那樣的未來會是如何?飲食會變得如何?

    C:肯定是跟現在很不一樣。作為一個廚師,我覺得很可怕,如果你真去想那會是什麼情況,因為優秀烹飪的核心是,廚師在烹飪時必須能與他烹煮的食物有物理上與情緒上的連結,不斷地試味道,運用所有感官。現在的情況是,我們必須把自己與食物隔開。某程度上我們可能必須重新學習我們的技藝。但我仍然是樂觀的,世世代代以來我們不斷突破烹飪上的限制,找到讓料理變好吃的方法;當我們重新開業時,即便會有很多被迫加上的限制,但我希望我們仍能透過創意與發想來讓我們的工作變得更好。我知道這很樂觀,我也很清楚,那將是與我們已知的過去的悲傷別離。

    最近我第一次在家做菜,可說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當我在思考要煮什麼、該怎麼煮時,我也不斷思考這該如何應用在餐廳裡。我的意思是,你會感覺肉的溫度,你會試味道,當然現在已有食物安全的規定,但我認為這些規定將達到另一個層級。想一下你怎麼煮最簡單的東西,你用手調味,你用指尖感受,當你戴上手套就不能這麼做了,就是這些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小事情,我們廚師的反射動作,未來餐廳重新開幕時可能不再被容許。我們可能必須「再度」學習如何在專業的環境下烹飪。我覺得很難就這樣憑空預測未來會發生什麼事,若能有應變計畫當然很好,但我個人真的不知道未來會變成什麼樣子。

    D:我其實有想了一下,我認為會是像1990、1991年的紐約市,不是指餐廳的型態,而是當時供應的食物。你可以做的事情,選擇很有限。我曾經待過「Domino’s」的廚房,他們的沙拉可以從不經過人類的手。

    C:如果情況回到90年代初期的紐約市,其實我會滿開心的,老實說。因為當時還有好的民族料理(ethnic food),皇后區還有好吃的中餐廳。我所想的最糟的情況是,飛機餐。什麼都有規定,專業廚房裡的烹飪會變成這樣子,這是我最大的恐懼。

    D:所以你要怎麼做壽司?他們(編按:指衛生單位)想要壽司師傅戴上手套很久了。這是真正的問題,而我喜歡想這些令人沮喪的事情,因為我希望大家有所準備,如果沒有人在思考這些恐怖的事情,我很樂意來思考,因為,我也沒什麼其他的事情好做了。

    #餐飲業者必須思考的營業風險

    C:讓我問你,如果你來我餐廳(編按:指Benu)吃飯,現在此刻,你會覺得安心嗎?

    D:跟你和你的團隊一起?

    C:是的。

    D:100%安心。

    C:這就是我們要面對的問題:每個人面對風險的胃口有多大?

    D:但業界都清楚Corey你做事的風格,你有多精細、準確,所以我信任你。但我無法一樣信任很多其他廚師。

    C:更令人擔心的是,我們也必須討論坐在你旁邊的客人,還有服務人員,服務將會如何改變?就連最簡單的擦拭玻璃杯,我們都要想到。

    D:想像一下如果有服務生在餐廳裡咳嗽。客人需要在一個提供舒適感的地方,整個外場服務才能運作。如果服務生讓客人太顧慮,讓客人感到不舒服,就失去了整個fine dining的基礎。Fine dining是建立在讓客人舒適的前提上,而一聲咳嗽就能推翻這一切,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事情。該怎麼減輕這樣的衝擊?

    C:我們很年輕的時候遇過HIV病毒剛出現的情況,人們也是很焦慮驚慌,專家的意見也不一致,我認為現在的反應很多和當時很像。隨著時間經過,我們會更了解這個病毒,我希望我們能用科學與智慧找出解決方案。

    #餐廳將成為某種遺跡?

    D:那假設我們找到解決方案,不管是快篩或什麼方法,我們也該談談我們想要改變舊時代(old regime)的烹飪的什麼,因為我們將從頭來過。你是否認為,當我們能重新開門時,用餐習慣已發生劇烈改變,導致餐廳已成為某種遺跡?餐廳當然永遠都會存在,但那種越多越好的欲望、那種百花齊放的多元性,是否會消失?我認為會消失。

    C:我認為餐廳的數量一定會減少,但我認為我們能夠提供的核心不會改變。可能看起來不太一樣,呈現的方式不太一樣,但我們提供的商品與客人想要的商品基本上是一樣的,那就是關乎人性。至於整個行業的模式,我認為會完全不同。

    D:我認為會變成外送,外送廚房(ghost kitchen)與外送服務將無可避免成為大宗。以「Momofuku Noodle Bar」為例,我們每天要做300到500客,我們必須達成計算過的銷售額才能涵蓋租金與其他固定成本,我們沒辦法靠外送做到2萬美元的營業額,也許可以,但那會很困難。我認為人們的足跡會變小。當然,還是有餐廳會表現傑出,但當我說會回到90年代的意思是,只會有少數幾間餐廳能做到了不起的事情。這是重開機。我抱著頭想,如果食物都移到外送、外帶的領域,我真的會非常沮喪。

    C:那的確很糟糕。但事情是這樣的,人們永遠會想要一起吃飯,而且不只是和家人一起,那會在哪裡發生?你會去一個新朋友的家這樣做嗎?還是你會去一個公共的餐廳,那裡有一定的程序與標準,哪一個地方會讓你感覺安全些?我想是餐廳。只是說,開餐廳的成本會大幅提高,因為餐廳的來客數問題,以及各種可能發生的新衛生規定。

    D:我試著算口罩的成本,現在取得外科口罩的行情大約是1美元(編按:指美國),如果廚師一天用二個口罩,以一年的時間來說,我們餐廳集團(指Momofuku集團)需要花掉105萬美元。這只是大概的數字,但你怎麼處理這些增加的成本?我不知道我們該怎麼辦。政府必須補助我們。

    C:真是驚人的數字。

    D:我知道我很悲觀,但我同時也在做準備。假設我們可以在(今年)6月30日開門營業,我們需要多少口罩?多少手套?需要花多少錢?我們能負擔嗎?這是我們正在試圖搞清楚的變數。這讓我理解到,我們一直以來做生意的方式,直到COVID-19病毒前,二十年內會進入史密森尼博物館(Smithsonian),將來你回顧時會驚嘆,哇那真是一段美好時光。

    C:可以舉個例子嗎?你真是這麼想?

    D:我認為在未來十到十五年內我們會朝這方向走。我認為餐廳的成長不再會仰賴實體餐廳,這就是為什麼我曾經創辦二個外送公司(編按:Maple與Ando,分別被Deliveroo與UberEats收購),試著以獨立餐廳的身份來探索這領域,當時沒有成功。外送廚房、雲端廚房,很可能在COVID-19前的時代失敗,但在COVID-19之後,這些廚房可能會大量增加,而我認為政府應該加以規範,因為這將會是大事業。

    當你說飛機餐,我覺得很有可能發生,因為現在很多速食餐廳就是這樣,不進行任何烹調,只是組裝,而我們必須搞清楚怎麼做。不幸的是,這些條件下最棒的食物,剛好是適合外送的食物,好比Domino's的披薩,這些食物將完美適應新世界,這又令我非常沮喪。

    我正試著計算,針對我旗下不同的餐廳,我們每天需要幾個口罩。四個?七個?我不知道。我不想再被嚇了。我花很多時間設想各種可能情況,如果疫苗真的研發成功、通過FDA審核,從這一刻起,人們會出門上街,餐廳能夠復活,但從現在到那一刻之間,這段未知的期間將嚴重傷害餐廳。我們將不會有我們可以回頭仰賴的供應鏈。我們努力打拼至今所獲得的一切,將不會在未來存續等我們回頭。

    只要想想美食評論。你覺得還會有人想書寫美食與餐廳嗎?米其林、世界五十最佳餐廳,還會有人在乎嗎?整個生態系會衰落,但我不知道會變成什麼樣子。事到如今,如果有任何一件事情為真,我的想法是,即便那很悲傷:人們會挺過這場瘟疫,會挺過是因為他們不再去餐廳。

    家庭烹飪將會站在前線。我們將會找到與食物談心的方法,那毋庸置疑,但我努力思考那會是什麼樣的餐廳,我還不知道是什麼,但我會繼續想,一定會有解答。

    一步一步來,我們首先要恢復健康,政府要動起來,確保這不會再發生。而當這達成後,我們要想,餐廳到底有多重要?這讓我非常感激我們至今所擁有的,真正可以表達自己的自由,我認為我們將喪失這種自由(編按:指廚師表現的自由)。我知道我一直在洩大家的氣,但我也幾乎是進入冥想了,我知道一定能找到解答,因為我不想要活在那樣的世界。

  • si制基本物理量 在 科技大觀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5-21 20:55:00
    有 126 人按讚


    【新的公斤定義520走馬上任囉~】

    恭喜國際公斤原器 IPK 「大K」退休,從 5/20 起改採新的單位計算公斤,對需要精細測量的產業來說會更加精準,也不用常常為了大K忽然掉體重而擔心受怕了~

    如果你真的很想很想知道新的公斤算法是怎樣,文章裡有↓↓

    #公斤原器

    #小編開聊
    昨天的一公斤,不是今天的一公斤?「公斤」的新定義今天生效啦!
      
    自從 1889 年,第一屆國際度量衡大會定義「一公斤」等於「國際公斤原器(International Prototype of the Kilogram,IPK)」的質量,就沒再改過了,成為最後一個還在用實體物來定義的基本單位。
      
    然而實體物並非永恆不變,即使封存在真空的三層玻璃罩內,又有嚴密的環境監控,IPK 和它的複製品的質量差值還是愈來愈高,在最近一次(2014年)的測量顯示,差值已達到50微克(μg)。這種不穩定、不精確的情況可讓人無法忍受啊!
      
    因此,在科學界幾十年來的努力下,終於在去年第 26 屆國際度量衡大會拍板定案,由 #普朗克常數 重新定義公斤,並定於世界計量日(World Metrology Day)的今天正式生效,和國際公斤原器說 bye-bye!
      
    現在,以普朗克常數 h=6.62607015×10^-34 kg⋅m2⋅s−1 來定義質量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是以「基布爾秤(Kibble balance)」測量。測量又分為靜態模式和動態模式,在靜態模式中,天平一端放置砝碼,下方在磁場中放置線圈,將線圈通過電流 I 會受力,當磁力與重力達到靜力平衡時 mg=IBL;在動態模式中,拿掉砝碼,將線圈以等速度 v 移動,會產生感應電動勢 V=vBL;兩種模式中,BL 的數值一樣,因此整理得到 IV=mgv 或是 m = IV/gν。然後電流和電壓,根據約瑟夫森效應和量子霍爾效應,就會連結到普朗克常數囉!
      
    而我國採用的是第二種,X 光晶體密度法(x-ray-crystal-density method, XRCD method),又稱為矽晶球法。由德國聯邦物理技術研究院(PTB)製作的高純度矽晶球,是經過純化、長晶、切割、研磨與拋光多道程序所製作,純度超過 99.99 %、直徑為 93.7 mm 的完美球體。藉由計數矽晶球內含有多少顆矽原子,再乘以矽原子平均質量(而矽原子的質量會連結至普朗克常數),進而得到非常精確的矽晶球質量。
      
    今天新制上路後,世界各國的質量單位精準度就往前邁一步啦!不過啊,在半導體、醫療等精密產業是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如果你去量體重,是看不出來差別的呦(逃~
      
    參考資料
    1.科學月刊,<SI基本單位的重新定義>
    http://scimonth.blogspot.com/2018/09/si.html
    2.NIST,<Kilogram: The Kibble Balance>
    https://www.nist.gov/si-redefinition/kilogram-kibble-balance
    3.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新質量標準「公斤」 重新定義>
    https://www.nml.org.tw/…/rela…/3851-2019-02-19-17-04-08.html
    4.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質量的單位:千克(kg) >
    https://www.nml.org.tw/…/new-…/3343-2014-05-16-03-45-54.html
    5.實作派電子實驗室,<公斤定義-改用普朗克常數定義/揮別公斤原器>
    https://www.strongpilab.com/kilogram-redefine-by-planckcon…/

    📸圖片來源:pixabay
    https://pixabay.com/p…/kitchen-scale-weight-cooking-2608932/

  • si制基本物理量 在 數學老師張旭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7-23 18:30:12

    各位同學大家好,我是魔人普物的EJ老師
    我的普通物理系列的第一堂課正式上線啦😄
    第一部影片主要介紹物理的歷史、單位與因次
    看似基本的東西很容易被忽略,導致計算錯誤發生
    我會教各位如何用因次的概念去檢查與修正計算結果
    最後提出有趣的跳蚤人問題,順便引進尺度律的概念

    以下網址是在22:59處的補充資料-白金漢pi定理
    https://reurl.cc/xGAeaL

    【習題解答】
    👉https://reurl.cc/pgl2We

    魔人普物EJ老師Youtube頻道
    👉https://reurl.cc/VEmY5A
    EJ老師Facebook粉絲專頁
    👉https://reurl.cc/LbexKK
    EJ老師個人日常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ej.physics/

    如果你喜歡這部影片,麻煩幫我按個讚或訂閱我的頻道
    你們的支持將會成為我繼續推出優質普物課程的動力😊
    #因次分析 #量剛分析 #單位 #SI制 #單擺 #物理史 #古典物理 #量子物理 #量子力學 #量子場論 #物奧 #尺度律 #標度律 #繩波波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