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鼓起勇氣參加了人生第一個填詞比賽,沒有經驗的我,結果當然是落選了。心裡雖然失望,但當看到其他人的作品時,確實察覺到自己的不足。我的技巧太幼嫩了,hookline(副歌第一句)寫得不好,不搶耳,內容也不夠突出。
連同這一首參賽作品在內,其實我只寫過三首歌詞,全部都是舊曲新詞。以數量來說,只能說...
最近鼓起勇氣參加了人生第一個填詞比賽,沒有經驗的我,結果當然是落選了。心裡雖然失望,但當看到其他人的作品時,確實察覺到自己的不足。我的技巧太幼嫩了,hookline(副歌第一句)寫得不好,不搶耳,內容也不夠突出。
連同這一首參賽作品在內,其實我只寫過三首歌詞,全部都是舊曲新詞。以數量來說,只能說是入門中的入門級別。我要寫更多更多的詞,被批改千百遍,才會有真正的成長。這確實是一條很難走的路,真心佩服那些專業填詞人,你們真厲害!
寫歌詞本身就受了歌曲限制,用上了廣東話就更困難。廣東話有九聲六調,以 si 字音為例,分別是「詩史試時市事色錫食」。有趣的是,數字 0 至 9 的廣東話發音也剛好可以放進這九個聲調,分別是「三九四零五二七八六」。如果要記口訣的話,常見的有這個:「三碗細牛腩麵一百碟」。九聲六調,高低起伏,其實也有點像在唱歌,對吧?
說到廣東話,廣東話本身有不少字,在書面語是不會用,卻可以在古籍詩歌裡找到。例如杜甫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凍」字(意即:冷),和「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的「隔籬」(意即:隔壁),這些都是廣東話獨有的字詞。
有說古詩用廣東話唸起來會特別押韻,例如李白的《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換成普通話/國語的話,是完全不押韻的。所以有一種說法,是古代的詩詞都是用粵語為基礎寫成的,是否這樣,就要留待專家們的研究了。
既然我不是語言或音韻學專家,就不再在此班門弄斧。但我想說的是,說廣東話的時候,其抑揚頓挫本身就有點像唱歌。這是不少外國人對廣東話的第一印象,也亦因為九聲的原因,他們覺得廣東話特別難學。不過,雖然很難,我也確實見過說得一口流利廣東話的外國人。
對我來說,填詞也是同樣的困難。所以我也十分認同填詞是需要認真經過一個學習的過程,不是人人都可以自學的。確保每個字都「啱音(協音)」只是最基本,即使解決了押韻,也有很多限制要克服。亦因為這些限制和困難,對填詞人來說,其實卻是最好玩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