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sexism中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sexism中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sexism中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sexism中文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百工裡的人類學家,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Covid-19疫情的演進過程中,種族歧視與衝突相關議題也成為關注焦點。事實上,儘管各國社會族群的組成日漸多元,族群關係的日常實踐仍然存在許多歧視與隱形衝突。日前在美國的槍擊案,映照出對於亞裔女性的刻板印象與歧視。來一起透過 The New York Times Chinese -Tradition...

sexism中文 在 Jamie醫學日記|讀書×學習×生活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02 13:05:01

. 【2021閱讀計畫5/50】 #受傷的醫者 by Caroline Elton . 推薦給不確定自己適不適合穿上白袍的你 這本書有中文版,雖然有點硬(甚至是我們系上大一的指定書籍)但強烈推薦給所有醫學生! . This is not a feel-good book. This book is ...

  • sexism中文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3-24 17:00:37
    有 24 人按讚

    Covid-19疫情的演進過程中,種族歧視與衝突相關議題也成為關注焦點。事實上,儘管各國社會族群的組成日漸多元,族群關係的日常實踐仍然存在許多歧視與隱形衝突。日前在美國的槍擊案,映照出對於亞裔女性的刻板印象與歧視。來一起透過 The New York Times Chinese -Traditional 紐約時報中文網 的這則報導,來關注種族主義與性別歧視如何影響人被社會看待與定義的方式。
    ---
    聯邦數據顯示,在全國範圍內,暴力仇恨犯罪的受害者大多是男性。然而,收集針對亞裔美國人和太平洋島民社區仇恨事件報告的「制止仇恨亞太裔美國人組織」(Stop AAPI Hate)最近的一項分析稱,在2020年和2021年記錄的近3800起相關仇恨事件中,超過三分之二的報告來自女性。
    謝漢蘭說,針對亞洲女性的仇恨犯罪幾乎肯定被低估了,其中一個原因是,那些帶有性色彩的犯罪往往被歸類為性侵,實際上抹去了種族層面。她說,認為亞洲女性順從的刻板印象可能會讓施暴者有恃無恐。「人們認為我們很脆弱,」她說。「你知道——是不會反擊的對象。」
    ...
    學者們表示,對亞洲女性的迷戀,以及相應的對亞洲男性的男子氣概的貶低,在美國法律和政策中有著悠久的歷史。1875年的《佩奇法案》(Page Act)表面上禁止引進女性賣淫,實際上卻阻止了中國女性進入美國,而禁止異族通婚的法律卻讓華裔男性移民永遠保持單身。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人類學和亞裔美國人研究教授朴容九(Kyeyoung Park)說,歷史上,人們只從亞裔移民的勞動或生意的角度來看待他們。
    (引用自:https://cn.nytimes.com/usa/20210319/racism-sexism-atlanta-spa-shooting/zh-hant/)

  • sexism中文 在 作者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8-21 15:29:17
    有 1,469 人按讚

    Sexism,性別歧視,有時覺得它是一個譯壞了的詞。因為在華人的世界,性別歧視是指「因為她是女人所以你歧視她」,或「因為他是男人所以你歧視他」,但其實Sexism的指涉遠遠超出了男女之別——用男女之別去看待性別,你就是一個Sexist。

    一派堅持性別只有兩種,一派堅持性別有很多種,我想這種爭拗100年後也不會完,尤其它已升格為一種政治的意識形態,「你支持LGBTQ+的話就應該擁護民主黨,否則你就是共和黨的人」。這是甚麼?Partism。

    反對Sexism,就是反對人把一些東西Sexualise(我不喜歡「性化」一詞),但很多時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問題究竟出現在說者還是聽者身上呢?我很深刻多年前跟一位朋友通訊,那時的慣於用「妳」作女性人稱,後來被「他」抗議說這樣令「他」很反感,於是我追問是否用「她」也不可以,他說是,他希望被用到企人邊的他,而不是女字邊的她。我很快明白他的邏輯:既然「他」是泛指所有人的第三人稱,為甚麼我們要刻意用「她」把女性個別出來呢?為甚麼沒有男字邊的「男也」,而預先假定了「他」就是男人?

    這下我才發現His和Her跟他和她原來不是一樣的東西。Asexualise(「無性化」這個詞反而可以接受)目的就是對抗性別定型的刻板印象,不以性別論英X,但很明顯現時的左派主流不是走這一條路,他們是推動「泛性化」,推廣性別的多樣性,教導大眾每一個人的性取向(Sexuality)都應該被尊重的。性取向在中文本來是指「哪個性別令你產生性吸引」,但Sexuality又是另一個意思:不單是指「取向哪種人」,更重要是「取向哪種我」。

    要明白他們的思想,先要明白他們的語言。同一個字在兩派口中出現歧異,自然就會互相歧視。不過,強行要求泯滅歧見,要求人人的看法都要一樣,豈不是違背了LGBTQ+「尊重不同人有不同取向」的信念?很多時人們反感的不是多元的性取向,而是強迫所有人都要接納,那唯我獨尊、過份高舉的態度。歧視同性戀(Homophobic)的人固然有其可惡之處,但強求phobic的人philic,這卻是一種令人phobic的行為。

    小心將來被人說你是「Cloverphobic」,因為美國正在悄悄推動支持孌童的議程: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0691885

    作者

  • sexism中文 在 翻譯這檔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4-25 07:22:58
    有 52 人按讚

    中國科技公司的骯髒祕密
    ——台灣也要學

    https://cn.nytimes.com/opinion/20180424/chinese-tech-sexism/zh-hant/dual/

    中國記者/評論員張麗佳在紐約時報中文網的觀點評論影片中,旁白解釋一則中國高科技公司徵才廣告中的性別歧視、物化女性,廣告甚至連「髒話」都用上了。

    畫面帶到這則徵才廣告(3:43)時,她語氣堅定沉痛,用英語「回譯」廣告上大剌剌的中文(見雙語截圖)。她顯然直接想對英文觀衆傳達這句中文如何「恥度」爆表,英語讀者聽了看了,的確是驚呆了,心想這些中國公司怎麼了,如此大膽呈現性別歧視,但其實他們更會納悶,爲何徵才廣告內容變成像在推銷「性服務」?不是在徵求「編程員」嗎?

    記者英譯這句「幹你最想幹的」,只做到解釋其雙關的一個意思,並不到位。1960年代的翻譯理論大師奈達Nida曾提出所謂翻譯等效(equivalence)論,說成功的翻譯,要在譯文的讀者心中產生和原文讀者一樣的效應。這個原則,對旨在溝通(而非抒情、告知)的文本,像廣告這種呼籲讀者採取行動的內容類型,尤其重要。從等效的觀點來看,中文的男性技術宅(特別是異性戀)讀者看了廣告的反應,從莞爾會心一笑,到廣告竟敢玩這種文字遊戲、產生一絲嫌惡,都有。英文的讀者看了,卻大概在噁心和驚呆之餘,只有困惑不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兩者顯然非常不等效。

    之前提過,「圍雞總動員」這堪稱台灣之光的創意片名翻譯被美國脫口秀節目回譯爲Operation: Chicken Container,也是一樣,會讓英文觀衆臉上浮現一堆黑人問號,聯想起「一個貨櫃裡滿載了雞隻」?這幹嘛?英文片名中暗示的Cock Blockers的雙關語趣盡失。

    回到中國:這個理當激起強烈複雜反應的中文廣告句,其實有很明顯的解套方法:依樣畫葫蘆,以雙關來回應。何況,中文和英文的雙關,竟然是同一個字,再簡單不過的 do 這個字!這種得來全不費工夫的天賜機緣,譯者怎能不把握?

    建議把英文廣告字樣改成如下:

    DO WHAT YOU MOST WANT TO DO
    (中文讀者心裡的翻譯:幹你最想幹的)

    並輔以記者的旁白,說:

    "Finding a job equals finding a woman. Do what you most want to do——pun (clearly) intended."

    旁白可以除了「忠實」回譯之外,很簡單插入評論式的解釋,以pun intended兩個字補充說明,便輕鬆有效對英文讀者解說了一切。這時,讀者可以產生和中文讀者一樣的情緒反應,也同樣能得到記者所要的目的:對中國科技公司的骯髒祕密感到不齒。

    這髒廣告,是從焦元溥先生的臉書看到的,他評論說:

    // 轉這則報導都讓我覺得難為情
    實在太不堪了......

    (之所以轉,在於類似的在台灣也並不少見......) //

    https://www.facebook.com/yuanpu.chiao/posts/10156362090254108)

    很想知道台灣有什麼類似的例子。真的很多嗎?希望不要好的不學,盡學人家一些壞的東西。

    結果,這句話才剛寫出,便看到有人留言貢獻一個台灣版的「西門智慧商圈」廣告的截圖,忍不住抓下來po到留言裡,各位瞧瞧,判斷一下其恥度/尺度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