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封孤墳的血與淚──加拿大寄宿學校「無名墓」事件》
❙ 時事文章
編輯|曾子薰
近來,加拿大原住民部族著手尋找未知的非正常死亡可能埋葬地,並於2021年陸續面世,目前出土的三座百人坑中,已發現的無名童屍數量高達一千一百具,加拿大舉眾譁然,也讓當時政府對原住民的種族迫害行為再度浮上水面。...
《塵封孤墳的血與淚──加拿大寄宿學校「無名墓」事件》
❙ 時事文章
編輯|曾子薰
近來,加拿大原住民部族著手尋找未知的非正常死亡可能埋葬地,並於2021年陸續面世,目前出土的三座百人坑中,已發現的無名童屍數量高達一千一百具,加拿大舉眾譁然,也讓當時政府對原住民的種族迫害行為再度浮上水面。而為促使民眾反思殖民歷史,當地許多城市也取消了七月一日的加拿大日慶祝活動。
-
❙ 加拿大的「印地安人寄宿學校系統」是什麼?
加拿大曾在境內廣設印地安人寄宿學校,共有一百三十多所。依照1884年修訂通過的《印地安人法》,為使原住民兒童接受教育,融入當地社會並成為具備知識背景的公民,法律規定第一民族、梅蒂人、因紐特人須強制就學於日間學校、職業學校或寄宿學校。
然而,前兩種學校多設立於都市地區,將孩子送往寄宿學校是對原住民來說最可行的選擇。於是,將近十五萬名符合規定的兒童被送往遠離原部落的寄宿學校,藉由地區移動的限制,減少原生家庭與孩子的互動機會,以便融入加拿大的主流文化。
從表面看來,這些規定是為了保障原住民兒童的受教權,事實上卻是政府對非主流族群的強制同化政策,目的是為了「去除孩童身上的印地安成分」,除了惡語以待,更施以各種肢體攻擊與性暴力。
當時的原住民兒童在寄宿學校的龐大壓力下,不得不放棄其母語及傳統文化,改以英語或法語作為日常用語,同時,多達百分之七十的寄宿學校由羅馬天主教會經營,許多學童也因而皈依基督教。
2015年,根據加拿大真相與和解中心的(National Centre for Truth and Reconciliation)調查報告,寄宿學校系統以提供公民權之名,行文化滅絕之實,教育儼然淪為種族清洗的手段。除此之外,從該調查報告中能發現至少六千名學童在就學期間受虐而死,寄宿學校的「教化手段」更被認為與加拿大近代原住民的高自殺率及創傷後壓力心理障礙頻發有著密切關係。
-
❙ 陸續出土的無名屍百人坑
2021年五月,Tk'emlups te Secwepemc原住民部族酋長卡斯米爾(Rosanne Casimir)首先宣佈,在坎盧普斯印第安寄宿學校(Kamloops Indian Residential School)原址附近挖掘到百人坑,底下埋葬約兩百一十五具兒童遺體。而在六月,馬里瓦爾印第安寄宿學校( Marieval Indian Residential School)及聖尤金教會學校(St Eugene's Mission School)周遭也發現了大量的無名墳墓,在重見天日以前,分別有七百五十一具與一百八十二具遺體沉眠於地底下。
在這超過一千一百具的無名童屍中,年齡最小的被估計可能僅有三歲,此外,加拿大真相與和解中心對坎盧普斯印第安寄宿學校百人坑的初步調查顯示,有五十名學童的身分已得到確認,卻沒有任何紀錄可以辨別剩下的一百六十五具遺骸。
-
❙ 無名墓事件的後續影響
在未曾出土的數座無名墓公諸於世後,加拿大各地隨即捲起憤怒聲浪,除了建造起臨時紀念碑,民眾也於加拿大日當天聚集在首府議會前抗議,不僅推倒廣場上的維多利亞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雕像,也喊出「種族滅絕並不值得驕傲(no pride in genocide)」、「孩子不應該被埋在校園裡(Children should not be buried in school yards)」等口號,要求當局正視過去政府對原住民文化與居住地的劫掠。
加拿大政府方面,則承認了政府過去的文化滅絕政策,關於是否展開獨立調查,並透過議會制定相關法律反思歷史悲劇,當局態度似乎尚未明朗。加拿大總理杜魯格也於六月二十五日呼籲天主教會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應「在加拿大土地上做出道歉」,以承擔教會方的責任。
-
註:「印地安人」一稱帶有貶意與歧視意味,加拿大官方與當地原住民團體為保留史實連貫性與呈現該時期實際情況,在敘述寄宿學校歷史時仍使用此詞。本文出於同樣考量,將沿用「印地安人寄宿學校」一詞,敬請見諒。
pride系統是什麼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pride系統是什麼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pride系統是什麼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