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者擔心缺乏維生素B12嗎?😳 送你一本B12的終極指南📕
吃素常常被挑戰會不會缺乏某些營養素,維生素B12 (鈷胺素)這個人體不可或缺的營養素,就是很常被拷問的一項,有人用以下這個說法來反對素食:「動物產品中含有維生素B12,而大多數植物中則不含維生素B12。」是這樣嗎?我們來一步步叵析事實吧...
素食者擔心缺乏維生素B12嗎?😳 送你一本B12的終極指南📕
吃素常常被挑戰會不會缺乏某些營養素,維生素B12 (鈷胺素)這個人體不可或缺的營養素,就是很常被拷問的一項,有人用以下這個說法來反對素食:「動物產品中含有維生素B12,而大多數植物中則不含維生素B12。」是這樣嗎?我們來一步步叵析事實吧!
ོ
———【B12在人體的角色?】———
和保護神經系統有關,製造DNA和產生紅血球細胞的關鍵因子。如果人體缺乏健康的紅血球,就會連帶的引響血液攜氧量和廢物代謝率。
ོ
———【缺乏B12會怎樣?】———
主要症狀包括手腳有針刺感、疲勞、肌肉無力、皮膚蒼白/黃疸、煩躁憂鬱、口腔潰爛/腫脹/發炎、認知障礙(思考、推理困難或喪失片段記憶等)。缺乏B12還會導致血液中氨基酸高半胱氨酸( homocysteine)水平升高,進而增加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
ོ
———【我們需要的量?】———
只需要少量:
在英國,推薦的攝入量為每日1.5微克;在美國為2.4微克;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建議攝入足夠的4微克。
肝臟儲存B12 ,使用時限可持續三年。因此,你不可能在一周甚至一個月內變得虛弱,但缺乏時會造成嚴重後果,因此確保定期攝入B12非常重要。
另一個極端,B12的攝取量可以很高,根據NHS(2017),你可以每天服用高劑量的這種維生素,沒有任何副作用,但其含量不應超過2,000μg(2 mg)。
ོ
———【人體會自行生產B12嗎?】———
我們膽量中的細菌實際上會產生維生素B12,但不幸的是,它對我們沒有用。
這些細菌生活在結腸中,結腸離消化道太遠,無法吸收維生素。
ོ
———【自然界中,去哪找B12?】———
B12由土壤和水中的細菌產生。在下水道設施還未普及前,我們通常是從水果和蔬菜以及其他植物性食品中獲得的。
如今,不僅我們會清洗農產品,而且大多數水果和蔬菜也都經過了事先的清洗,因此沒有留下任何的B12。另外,由於集約化耕作方法,土壤甚至已經枯竭且缺乏這些細菌。
ོ
———【動物的肉中,為什麼有B12?】———
因為畜牧動物從飼料中獲取維生素B12。吃動物性食物的人有效地吸收了回收的B12。
直接去找源頭,並吃些補充品是否更好? ོ
———【葷食者是否缺乏B12?】———
研究顯示,B12攝取不足是一個全球性問題,該研究受試者中有30-40%的B12水平不足。
事實上是,即使吃動物產品,也很難從食物中獲取足夠的維生素B12。
ོ
———【素食者如何補充B12?】———
有兩種選擇: 強化食品或補充劑,其中的B12都是透過細菌培養,並從中萃取而成 。
強化食品像是一些早餐穀物(可檢查成分)、酵母萃取物(例如Marmite或子午酵母萃取物)、含B12的營養酵母、植物性人造奶油、植物性優格、植物奶、某些肉類替代品。
如果你每天都有吃到這些食物,可能就足夠了,但多補充一點是比較安全的。你可以每天、隔天或每週一次大劑量服用。B12補充劑的含量,通常比我們需要的4µg還要高,因此很容易獲得足夠的營養。
ོ
———【那些人需要更多的B12?】———
以下這些因素會阻礙B12的吸收:
抽煙、有腎臟疾病、老年、全身麻醉、服用「二甲雙胍(糖尿病的藥物)」、「抗驚厥藥」,「抗酸藥」和「質子泵抑製劑(PPI)」。在這些情況下,最好服用甲基鈷胺素和氰鈷胺,但您的醫生可能還會建議注射B12。
如果你超過50歲,則需要多一些的B12,因為我們的身體僅從食物中提取B12效率不高。
在微波爐中加熱食物、飲料或是進行過長的的烹調,也會減少其中的B12含量。
假設你總是喝在微波爐加熱過的強化植物奶,而這又是你唯一的B12來源,則可能B12的攝取量會不夠。
有一種與B12相關的貧血,它不是由缺乏B12引起的,而是由缺發活化B12所需的胃內在因子導致的,因此缺乏足夠的B12來製造紅血球細胞。如果因為胃炎、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原因使胃壁變薄,或者進行了一部分胃部切除手術,就會發生這種情況。在這些情況下,建議使用B12注射劑或舌下甲基鈷胺素噴霧劑/粉劑,以避免缺乏。
ོ
———【關於B12補充的食物迷思】———
1.螺旋藻:這是一種流行的綠藻粉,號稱營養豐富。確實如此,但是有一個大問題-它含有一種「類似於B12結構的化合物」,這些化合物可與人體中的B12受體結合,但是無法產生任何功用,且因此阻止真正的B12進入。如果你每天吃螺旋藻,可能會有問題。
2.紫菜:研究表明,它可能是維生素B12的唯一非動物來源(Watanabe等人,2014),但需要更多數據來證實這一點。
3.發酵食品:這是個廣泛的類別,包括天貝、味噌、納豆、泡菜、康普茶、酸菜等。的確,用於發酵的細菌會產生一些B12,因此從這些食物中確實可以獲得B12,但含量微不足道,建議不要僅依靠這些產品來補充B12。
ོ
———【不確定自己是否缺B12?】———
可以要求您的全科醫生進行血液檢查。這並不少見,當你提到自己是素食者,他們不會拒絕。
ོ
參考資料|https://reurl.cc/WdE36y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歡迎分享,一起用素食為世界增添美好
#讓和平與美味成為你我生活的首要定位
#素食新聞不漏接
༄
👍歡迎追蹤@peaceandyummy👍
周一至周五早上,用最IN素食新聞跟你說早安!
ppi藥物作用 在 小小藥罐子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期繼續有藥罐子在大銀跟大家講藥~😁😁😁
?送藥宜忌:餐前 vs 餐後?
【送藥宜忌:餐前 vs 餐後】
文:小小藥罐子
服藥跟進餐有甚麼關係呢?藥罐子先列舉一些跟進食相關的服藥指示,幫助說明!
一、餐前服用
「餐前」指「餐前一小時、餐後兩小時」,即是:
1) 服藥後,至少一小時後才進食。
2) 進食後,至少兩小時後才服藥。
餐前服藥,主要為了避免藥物與食物同時進入消化系統,在消化道相遇,影響藥物吸收。餐前服藥的原因可細分成三個:藥物會跟食物的成分結合,減低藥物吸收,削弱療效,如骨質疏鬆藥雙磷酸鹽(Bisphosphonate); 藥物對酸性敏感,進食會刺激胃壁分泌胃酸,讓胃部偏向酸性,藥物會被分解,削弱療效,如胃藥質子泵抑制劑(Proton Pump Inhibitor, PPI); 藥物與食物同服會增加藥物吸收,加強療效, 但藥效愈大,副作用愈大。一些毒性較強的藥物,如治療癌症的標靶藥Erlotinib,餐前服用能減少副作用出現。
二、餐前15分鐘(或者30分鐘)服用
有些藥物會明確指示餐前服藥的實際時間,目的在讓藥物在進食後,立刻發揮藥效,達到最佳效果。
舉例說Domperidone,這種藥適用於治療餐後的消化不良症狀,例如積滯(俗稱「飽飽滯滯」),餐前服藥能讓藥物在餐後發揮藥效,迅速紓緩不適。理論上,餐前15至30分鐘服用,藥物可達到最高濃度,發揮最大藥效。
三、餐後服用
「餐後」指「餐後半小時至一小時」。
有些藥物,如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或會刺激腸胃、削弱胃壁的自我保護機制,破壞胃壁的黏膜,增加胃潰瘍、胃出血的風險。餐後服用可減少這類藥物對胃部的刺激,降低對胃壁的傷害,減少令腸胃不適的副作用。
四、隨餐服用
「隨餐服用」指「進食的時候,同時服藥。」主要為了配合藥物作用原理。
例如減肥藥奧利司他(Orlistat),其作用原理在抑制消化道裡的胰臟脂肪酶(Pancreatic Lipase),抑制脂肪分解成脂肪酸(Fatty Acid)、單酸甘油酯(Monoglyceride),阻止脂肪在腸道被消化和吸收,減少熱量攝取,從而減輕體重。
不難想像,奧利司他要發揮藥效,必須擁有作用對象——脂肪!說到脂肪,自然離不開食物。所以沒有進食,就不用服藥。一言以蔽之,「隨餐服用」就是「吃飯,吃藥;不吃飯,不吃藥」。
五、進食第一口食物後立刻服藥
這種服法也是為了配合藥物作用原理。
例如血糖藥阿卡波糖(Acarbose),其作用原理在延緩碳水化合物消化、水解成葡萄糖,減慢葡萄糖吸收,減低血糖升幅,拉平血糖水平,幫助穩定血糖。在開始進食時服藥,可在消化食物過程中發揮藥效,達到理想療效。
最後:「如果沒有特別服藥指示,應該在甚麼時候服藥呢?」
大部分藥物可以餐後服藥,相較餐前,餐後服藥的藥物吸收一般較佳。
----------
關於小小藥罐子
註冊藥劑師,致力推廣藥物教育與宣揚用藥知識。
想知道更多藥事知識,請看倌到各大書局購買小小藥罐子的著作:
《藥事知多D》:www.starrynight.com.hk/book/2
《用藥知多D》:www.starrynight.com.hk/book/8
《藥房事件簿》:www.starrynight.com.hk/book/32
ppi藥物作用 在 小小藥罐子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如題,有時候,服藥,為什麼需要飯前服?為什麼需要飯後服?
在解答這條問題前,藥罐子在這裡,不妨列舉一些跟進食相關的常見服藥指示,幫助說明一下吧!
一、餐前服用
所謂「餐前(空腹)」,是指「餐前一小時、餐後兩小時」這段時間,簡單說,就是:
一,服藥後,待到最少一小時後,才建議進食。
二,進食後,待到最少兩小時後,才建議服藥。
餐前服藥,最主要的原因,是為了避免藥物與食物同時進入消化系統,影響藥物的吸收。
其一,一些藥物,可能會跟食物裡的成分,例如鈣質,產生結合,減低藥物的吸收,從而削弱藥物的療效,例如雙磷酸鹽(Bisphosphonate),用於治療骨質疏鬆症。
其二,一些藥物,自身對酸性敏感(Acid labile),簡單說,在酸性的環境下,藥物可能會進行分解,減少藥物的含量,從而削弱藥物的療效。因為進食的時候,食物會刺激胃壁,分泌胃酸,從而減少胃部的酸鹼值,讓胃部偏向酸性,從而破壞這類藥物的藥性,例如質子泵抑制劑(Proton Pump Inhibitor, PPI),用於治療胃潰瘍、胃液倒流這些病症。
其三,一些藥物,與食物同服的話,可能會增加藥物的吸收,從而加強藥物的療效。
各位看倌,看到這裡,可能會問:
「藥罐子,這樣子,藥物得到最理想的吸收,藥效得到最理想的發揮,不是美事一樁嗎?這有什麼問題呢?」
問題是,有時候,藥效愈大,同時意味著副作用愈大。一些毒性較大的藥物,例如埃羅替尼(Erlotinib),一種治療癌症的標靶藥,餐前服藥,可以減少出現副作用的風險。
二、餐前十五分鐘(三十分鐘)服用
有時候,一些藥物,會明確指示餐前的服藥時間,目的在希望藥物能夠在進食後,立刻發揮藥效,達到最佳的效果,例如Domperidone,用於治療噁心、嘔吐。
三、餐後服用
所謂「餐後(飽腹)」,是指「餐後半小時至一小時」這段時間。
一些藥物,例如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會刺激腸胃,削弱胃壁的自我保護機制,從而破壞胃壁的黏膜,增加出現胃潰瘍、胃出血的風險。
這類藥物,一般建議,餐後服用,可以減少藥物對胃部的刺激,降低藥物對胃壁的傷害,減低出現腸胃不適的副作用。
四、隨餐服用
隨餐服用,簡單說,是「進食的時候,同時服藥。」
隨餐服藥,最主要的原因,是為了配合藥物的作用原理,例如一些減肥的藥物,奧利司他(Orlistat)。這類藥物,作用原理,在透過抑制消化道裡,負責消化脂肪的脂肪酶,減低脂肪的吸收,從而減少脂肪的攝取,達到輔助減肥的效果。所以,這類藥物,要發揮藥效,大前提是必須擁有一個作用的對象——食物!
所以,各位看倌可能會想到,如果沒有進食的話,便不需要服藥。
因此,隨餐服用,一言以蔽之,就是「有飯食藥,無飯不食藥」。
五、進食第一口食物後立刻服藥
這種服法,主要為了配合藥物的作用原理,例如阿卡波糖(Acarbose),用於治療糖尿病。
這類藥物,能夠延緩碳水化合物在消化道,消化、水解成為葡萄糖,減慢葡萄糖的吸收,減少餐後的血糖升幅,拉平餐後的血糖水平,從而幫助身體穩定血糖,在開始進食的時候服藥,便可以在消化食物的過程裡,發揮藥效,達到最理想的療效。
當然,看倌可能會問:
「如果沒有特別的服藥指示的話,那麼,應該在什麼時候服藥呢?」
一般而言,如果沒有特別指示餐前、餐後服藥的話,大部分的藥物,可以餐後服藥,因為藥物的吸收,一般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