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iphone信任這部電腦沒出現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iphone信任這部電腦沒出現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iphone信任這部電腦沒出現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iphone信任這部電腦沒出現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2萬的網紅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0302紐約時報 *【Covid-19實時更新】 #3月起,美國迎來新一輪的重新開放和疫情限制解除,不過專家對此感到擔心,認為為時過早。 #英國科學家報告指,第一劑牛津-阿斯特捷利康疫苗對老年人效果佳。一篇論文中寫道,該疫苗在第一劑注射後四周,在英格蘭至少70歲的人群中預防Covid-19的有效性...

  • iphone信任這部電腦沒出現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3-02 11:30:00
    有 1,358 人按讚

    0302紐約時報

    *【Covid-19實時更新】
    #3月起,美國迎來新一輪的重新開放和疫情限制解除,不過專家對此感到擔心,認為為時過早。
    #英國科學家報告指,第一劑牛津-阿斯特捷利康疫苗對老年人效果佳。一篇論文中寫道,該疫苗在第一劑注射後四周,在英格蘭至少70歲的人群中預防Covid-19的有效性約為60%,但該論文週一發表在網上,但尚未發表在雜誌上或經過其他研究單位審查。
    #加州議員和州長Gavin Newsom宣布一項旨在鼓勵各地區重新開放學校的計劃,該協議包括提供20億美元的激勵措施和快速接種疫苗。
    #研究顯示,美國養老院人員流失率高,可能是導致老年人Covid死亡人數的因素。
    #嬌生公司所推出的疫苗,是以單劑量而不是兩劑的形式給藥,並且可以在普通冰箱中保存長達三個月的凍結狀態。隨著公共衛生官員試圖盡快為美國人接種疫苗,這種功能有望帶來更大的靈活性。
    #菲律賓週一開啟疫苗接種行動,杜特蒂地敦促公民“打消恐懼”。約60萬中國製造的科興疫苗已于周日運抵菲律賓,但最近的調查顯示,出於該國歷史上的疫苗恐慌以及對外國疫苗的不信任,近一半菲律賓人不願接種任何新冠疫苗。菲律賓是東南亞疫情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政府的目標是今年內為其1億居民中的70%接種疫苗。
    #印度總理莫迪公開接種國產新冠疫苗。印度當前已緊急批准兩種疫苗,包括牛津-阿斯特捷利康疫苗,以及印度製藥公司Bharat Biotech開發的Covaxin;莫迪週一接種的是後者的第一劑。印度已經開始了下一階段的接種計畫,將60歲或以上的脆弱人群全部納入接種範圍。
    #從邁阿密到紐約拉瓜迪亞機場的邊境一航班於週日晚上取消,原因是包括幾名成年人在內的乘客拒絕戴口罩。
    #一名顧問稱,前總統川普和他的妻子梅蘭妮亞在離開白宮之前,一月份悄悄接受了冠狀病毒疫苗接種。
    #冠狀病毒疫苗接種可能導致腋下或鎖骨附近的淋巴結腫大,這可能被誤認為是癌症的徵兆。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3/01/world/covid-19-coronavirus

    *【歐盟計畫推出疫苗護照】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歐盟將提議推出一種名為“數位綠色通行證”的證明,讓接種過疫苗的人可以更自由地旅行。希臘等依賴旅遊業的國家一直在推動這一計畫,但法國等國家認為,這將引發對未接種疫苗者的歧視,以及潛在的個人資料保護問題。
    https://www.nytimes.com/2021/03/01/world/eu-vaccine-passport.html

    *【緬甸軍方在鎮壓行動中部署鎮壓的數位網路武器庫】
    從以色列的無人機,到歐洲的iPhone破解設備,再到美國的駭客軟體,緬甸將軍們正在使用來自西方國家的武器對抗議進行鎮壓。時報分析了該國近年來的預算檔,緬甸在破解手機和電腦、追蹤即時定位和竊聽技術方面花費了數百萬美元。
    https://www.nytimes.com/2021/03/01/world/asia/myanmar-coup-military-surveillance.html

    *【翁山蘇姬遭遇新指控,或面臨最高九年監禁】
    週一,翁山蘇姬在律師不在場的情況下出席閉門庭審。在此前的指控,她還被控違反一項禁止發表引發公眾恐慌、誘使人們採取反政府行動的言論的法律。同樣出庭的還包括總統溫敏。緬甸的公民抗命運動進入第二個月,據信已有至少19人遭遇槍擊身亡,超過1100人被捕。
    https://www.nytimes.com/2021/03/01/world/asia/myanmar-protests-photos.html

    *【拜登在邊境問題上尋求墨西哥總統的幫助】
    拜登總統尋求墨西哥總統Andrés Manuel López Obrador的外交合作,以避免邊境移民出現新的危機,Obrador曾是國前總統川普為阻止移民而採取的嚴厲策略的主要支持者之一。而現今他似乎願意開放合作,發表聯合聲明,致力於解決氣候變化,新冠疫情和中美州移民湧入美國等問題。
    https://www.nytimes.com/2021/03/01/us/politics/biden-amlo-mexico.html

    *【中國率先推出國家數字貨幣】
    去年開始試點測試的數字人民幣最近已擴展至上海和北京等大城市。多名官員表示,數字人民幣可能會在2022年北京冬奧運會前面向遊客做好準備。在國家級數字貨幣方面,目前仍沒有任何大國如中國走得這麼快,但這也引發了政府將更容易追蹤金融交易的擔憂。
    https://www.nytimes.com/2021/03/01/technology/china-national-digital-currency.html

    *【數百名反對派,再現街頭抗議】
    週一,數百名香港人高舉“釋放政治犯”的橫幅,高喊口號,聚集在西九龍法院外。47名親民主政治人士和活動人士因組織去年初選被控“串謀顛覆”在此接受法庭聆訊。過去一年來,由於疫情限制和國安法的嚴厲打擊,這種示威活動在香港已成為一種罕見景象。
    https://www.nytimes.com/2021/03/01/world/asia/hong-kong-protest.html

    *【中印衝突與孟買大停電:來自北京的一記警告?】
    中印邊界衝突發生四個月後,孟買發生了一次大停電,這兩起事件是否相關引發了猜測。一項新研究顯示,由中國資助的駭客團體將惡意軟體植入了印度電力系統。
    https://cn.nytimes.com/asia-pacific/20210301/china-india-hacking-electricity/

    *【法國前總統薩科奇因貪腐被判入獄】
    薩科奇因涉嫌腐敗和濫權獲刑三年,其中包括一年實刑。這是法國現代歷史上第二次有前總統被定罪。薩科奇律師已表示其將上訴。
    https://www.nytimes.com/2021/03/01/world/europe/france-sarkozy-trial-guilty.html

    *【俄羅斯異議人士納瓦尼被轉移至流放地服刑】
    據俄羅斯媒體報導,該國著名反對派領袖納瓦尼將在一個因虐囚而臭名昭著的刑事流放地服刑。納瓦尼所在的組織曾詳細描述過該流放地嚴苛的狀況。一名前囚犯說,在那裡,你的性格將會因酷刑而扭曲。
    https://www.nytimes.com/2021/03/01/world/europe/navalny-prison-russia.html

  • iphone信任這部電腦沒出現 在 XUAN 劉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7-05-04 08:21:43
    有 425 人按讚


    當孩子未來的同事會是機器人,現在為什麼還要他背寫課文呢?

    《中天的夢想驛站》人工智慧系列報導之一:人工智慧時代的教育,你該學什麼?

    【人工智慧來了 十年內半數工作被取代 李開復認為人工智慧也有弱點 人類不必太悲觀 父母應鼓勵孩子找到專長 愛與情感機器人無法取代 學習如何運用人工智慧 比會編碼更重要 發掘興趣強化自我學習 可免被機器淘汰】

    中天的夢想驛站製作了一個很特別的專題,人工智慧。人工智慧的時代不是未來,而是現在進行式。文茜的世界週報主持人陳文茜也特別專訪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他直白預測,因為人工智慧的出現,未來十年內,一半的工作會被取代,但人類也不必因此過度悲觀。

    李開復:深度思考是它不能做的,跨領域的思考是它不能做的,情感是它沒有的,自我意識它是沒有的,常識它是沒有的,然後它並不懂一些比較抽象的概念,比如說什麼是美、什麼是愛、什麼是關懷、什麼是同情心。

    陳文茜:所以你覺得在這個時代裡頭,父母跟孩子該做什麼?

    李:我覺得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去找自己最愛、而且最擅長的事情,而不是變成一個背書的工具,因為你背書再背也背不過機器。就像你看,我們以前心算那麼厲害的,沒有人靠心算能找到工作,因為不會比計算機快。所以你現在靠選股票維生、判斷一個人是不是有貸款維生、推薦一個商品維生、做仲介維生、做助理維生,這些都會被取代的,就跟以前做心算找不到工作是一樣的道理。所以一定要找一個足夠深的領域,讓你紮得特別的深。

    李:再下一個建議,就是其實很多所謂的文科生還是滿有機會的,因為AI(人工智慧)不太擅長做這方面的東西,因為它是一個理工判斷的工具,所以如果說你要做個藝術家、哲學家、學考古、學人類學、學社會學這些東西,政治、國際關係,這些東西不是AI擅長的。因為它是需要多領域、跨領域的思考,而且不見得有一個正確答案。我倒不是說,每個人都該去讀文科,而是說如果你對某一個文科特別有興趣,應該去追尋,然後父母不要打壓。

    那最後一點我的建議就是說,人還是要花更多的時間跟人交流,因為有一個是絕對的AI的弱項,就是它沒有辦法跟人心靈溝通,它沒有辦法觸及你的感情,它沒有辦法得到你的信任,得到你的愛,得到你的同情,或者感覺它同情你。這一點我覺得是上天保留給人的。其實人的這種靈性,或者人的這種愛和感情,應該是機器是可以試著偽裝,但是會很容易被我們識破的。

    陳:我們看到科學園裡有很多工作人員,或者是我們年輕人玩電玩的,我們稱他叫做3C人類,這些人類他已經變成沒有能力跟社會溝通,因為他每天在看電腦,他每天唯一最有能力的是,他在電腦裡頭表達他自己,可是一離開那個網際網路,一離開裡頭的他所隱藏的身分,他可能是一個帳號,是一個他自己創造的名字,一離開以後,他其實在跟人溝通,他連眼神接觸,連眼睛看著人都發生了困難。那所以在下個階段,我們最需要跟AI人工智慧相處的人,是你覺得要更發展人跟人之間的關係?

    李:這種自閉型的整天玩電腦的人,他們是最危險的一批人。為什麼最危險?因為你可以想像,一部分的這些人工作會消失,因為他們平常從事的工作,無論是什麼工程師也好,就被機器取代了。因為這些AI公司賺很多錢,都會被政府徵稅,然後會養著這些失業的人。但是每個月拿著這養的國民工資,他並不能夠過很好的日子,然後他就會更多的把時間投入上網,那個時候你戴上眼鏡,就跳到虛擬世界了,然後你就跟那些真人假人,整天對罵對打,然後發生各種事件,有一個不同的人生,有一個平行人生在那裡。那最後基本腦子就退化了,整天戴著(VR)眼鏡在家裡,拿著國民工資,吸著奶昔,這樣的日子我覺得就是我們最不願意見到人類發展的方向。

    陳:其實人在面對人工智慧的時候,要更多的參與人跟人之間的交流,參與各種社群活動這樣。

    李:一方面把人工智慧當作工具好好的用它,另外一方面要發揮愛心,什麼工作是可以發揮愛心、發揮人的這種獨特情感,我覺得就是服務業,這一點我覺得我們一定要在自我認知和社會的意識上,發生一個徹底的轉變,因為大部分人以後都是從事服務業的。而且服務業是給我們帶來快樂、帶來溫馨的,一個按摩師、一個導遊、一個酒店禮賓服務,這些人是對我們是有心靈的接觸跟感謝的,讓我們感覺到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有價值的,這是一種服務業。

    其實還有一種服務業可能是志工,因為不是每一種服務業,都一定要是要拿薪資的,當大家有了國民待遇,當AI公司被徵稅,發給了這些這種失去工作的人,我們要想辦法鼓勵他們,去發揮他們的愛心,做志工,無論是到老人院還是孤兒院,或者是把他們的時間幫助小孩。我覺得這些愛心的散發,會讓我們人更能夠感覺到人類的美好,更能跟機器區別出來。

    陳:所以可以是服務業、可以是志工,你讓你的小孩現在走向什麼?

    李:我覺得找到他們愛做的事情,在有AI跟沒有AI的時代其實是一樣的。我兩個孩子都是學藝術的,他們現在跟AI都沒什麼關係,我也不帶他們去創新工場,他們既沒有興趣、我覺得也沒有必要。對於這些AI的發展,我會當作一種了解世界該怎麼走的方法來跟他們講,不會認為你必須要去學。

    陳:我曾經訪問過(麻省理工學院)CSAIL(電腦暨人工智慧實驗室)的主任Daniela Rus,她就覺得一個小孩子在未來的時代中,她認為大概小學三年級左右,一個國家應該把編程課程變成一個學校的必修課。她自己從羅馬尼亞來,她很重視這一點,是因為她覺得,她今天還可以在美國有一席之地,是因為羅馬尼亞從小把他們的數學教育做得很好。所以她覺得她小學時候的教育,奠定了她後來可以發展的基礎。她覺得在這個領域裡頭,各個國家誰先認識到這一點,誰就在這個部分很重要。你的看法呢?

    李:我覺得她講的是沒有錯,但是有點理想主義,我覺得是一種標準。我們都希望他說的事情發生,但是我覺得我們真的沒有足夠的時間,我覺得時間不夠了。因為未來將創造偉大的AI公司的人,現在不是(國小)三年級,現在是可能大四的學生,所以我覺得趕快該跳進去了。現在比爾蓋茲、馬克祖克柏(臉書創辦人)都在說,每個人都需要去學寫Code(程式設計),我覺得也ok啦。但是我覺得你不用去逼每一個人去走這條路,每個應該有自己更多的空間。

    陳:應該是你要會用這個編程?

    李:對!就像你現在會用Word、Excel、IE、Browser、iOS,其實基本上對絕大多數人就夠了,AI以後就會跟iPhone Android一樣好用。當然它可能是比如說針對醫生的一個助手、針對律師的一個助手,這種東西會遍布在我們的世界裡,會用這個技術,然後跟它能夠(發揮) 1加1等於3(的作用),我覺得是一個很值得去做的事情。是不是每個人都要寫這個AI?我覺得AI它就是會變成一個平台,它變了平台以後,你會不會寫它,我覺得幫助不大。

    陳:您在你的書裡頭列出來哪些哪些工作會消失,如果有人現在買了你這本書,他正在這些科系,他該怎麼樣?他立刻離開他的學校?或是拿你這本書就丟向他的老師,就說我放棄,他到底該怎麼辦?

    李:我在微軟的時候,我們做過一個研究,就是說一個微軟十年的工作的人,他只有5%所有的知識是來自大學跟以前的,其它95%都是在崗位上學的。大學裡學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讓你知道怎麼學習。有一句話我特別認可就是,大家在大學畢業的時候,你如果把一切你學的通通忘記了,剩下來的那才是教育。那就是你自我學習的能力。所以如果在大學你學了自我學習的能力,然後你現在又看到了這種趨勢,那你要學醫的,可以去做一個服務型的,或者一個研究型的醫生,這種會越來越多的,不是越來越少的。所以我覺得,每一行都還有他的機會。

  • iphone信任這部電腦沒出現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7-04-30 09:00:00
    有 4,101 人按讚

    《中天的夢想驛站》人工智慧系列報導之一:人工智慧時代的教育,你該學什麼?

    【人工智慧來了 十年內半數工作被取代 李開復認為人工智慧也有弱點 人類不必太悲觀 父母應鼓勵孩子找到專長 愛與情感機器人無法取代 學習如何運用人工智慧 比會編碼更重要 發掘興趣強化自我學習 可免被機器淘汰】

    中天的夢想驛站製作了一個很特別的專題,人工智慧。人工智慧的時代不是未來,而是現在進行式。文茜的世界週報主持人陳文茜也特別專訪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他直白預測,因為人工智慧的出現,未來十年內,一半的工作會被取代,但人類也不必因此過度悲觀。

    李開復:深度思考是它不能做的,跨領域的思考是它不能做的,情感是它沒有的,自我意識它是沒有的,常識它是沒有的,然後它並不懂一些比較抽象的概念,比如說什麼是美、什麼是愛、什麼是關懷、什麼是同情心。

    陳文茜:所以你覺得在這個時代裡頭,父母跟孩子該做什麼?

    李:我覺得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去找自己最愛、而且最擅長的事情,而不是變成一個背書的工具,因為你背書再背也背不過機器。就像你看,我們以前心算那麼厲害的,沒有人靠心算能找到工作,因為不會比計算機快。所以你現在靠選股票維生、判斷一個人是不是有貸款維生、推薦一個商品維生、做仲介維生、做助理維生,這些都會被取代的,就跟以前做心算找不到工作是一樣的道理。所以一定要找一個足夠深的領域,讓你紮得特別的深。

    李:再下一個建議,就是其實很多所謂的文科生還是滿有機會的,因為AI(人工智慧)不太擅長做這方面的東西,因為它是一個理工判斷的工具,所以如果說你要做個藝術家、哲學家、學考古、學人類學、學社會學這些東西,政治、國際關係,這些東西不是AI擅長的。因為它是需要多領域、跨領域的思考,而且不見得有一個正確答案。我倒不是說,每個人都該去讀文科,而是說如果你對某一個文科特別有興趣,應該去追尋,然後父母不要打壓。

    那最後一點我的建議就是說,人還是要花更多的時間跟人交流,因為有一個是絕對的AI的弱項,就是它沒有辦法跟人心靈溝通,它沒有辦法觸及你的感情,它沒有辦法得到你的信任,得到你的愛,得到你的同情,或者感覺它同情你。這一點我覺得是上天保留給人的。其實人的這種靈性,或者人的這種愛和感情,應該是機器是可以試著偽裝,但是會很容易被我們識破的。

    陳:我們看到科學園裡有很多工作人員,或者是我們年輕人玩電玩的,我們稱他叫做3C人類,這些人類他已經變成沒有能力跟社會溝通,因為他每天在看電腦,他每天唯一最有能力的是,他在電腦裡頭表達他自己,可是一離開那個網際網路,一離開裡頭的他所隱藏的身分,他可能是一個帳號,是一個他自己創造的名字,一離開以後,他其實在跟人溝通,他連眼神接觸,連眼睛看著人都發生了困難。那所以在下個階段,我們最需要跟AI人工智慧相處的人,是你覺得要更發展人跟人之間的關係?

    李:這種自閉型的整天玩電腦的人,他們是最危險的一批人。為什麼最危險?因為你可以想像,一部分的這些人工作會消失,因為他們平常從事的工作,無論是什麼工程師也好,就被機器取代了。因為這些AI公司賺很多錢,都會被政府徵稅,然後會養著這些失業的人。但是每個月拿著這養的國民工資,他並不能夠過很好的日子,然後他就會更多的把時間投入上網,那個時候你戴上眼鏡,就跳到虛擬世界了,然後你就跟那些真人假人,整天對罵對打,然後發生各種事件,有一個不同的人生,有一個平行人生在那裡。那最後基本腦子就退化了,整天戴著(VR)眼鏡在家裡,拿著國民工資,吸著奶昔,這樣的日子我覺得就是我們最不願意見到人類發展的方向。

    陳:其實人在面對人工智慧的時候,要更多的參與人跟人之間的交流,參與各種社群活動這樣。

    李:一方面把人工智慧當作工具好好的用它,另外一方面要發揮愛心,什麼工作是可以發揮愛心、發揮人的這種獨特情感,我覺得就是服務業,這一點我覺得我們一定要在自我認知和社會的意識上,發生一個徹底的轉變,因為大部分人以後都是從事服務業的。而且服務業是給我們帶來快樂、帶來溫馨的,一個按摩師、一個導遊、一個酒店禮賓服務,這些人是對我們是有心靈的接觸跟感謝的,讓我們感覺到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有價值的,這是一種服務業。

    其實還有一種服務業可能是志工,因為不是每一種服務業,都一定要是要拿薪資的,當大家有了國民待遇,當AI公司被徵稅,發給了這些這種失去工作的人,我們要想辦法鼓勵他們,去發揮他們的愛心,做志工,無論是到老人院還是孤兒院,或者是把他們的時間幫助小孩。我覺得這些愛心的散發,會讓我們人更能夠感覺到人類的美好,更能跟機器區別出來。

    陳:所以可以是服務業、可以是志工,你讓你的小孩現在走向什麼?

    李:我覺得找到他們愛做的事情,在有AI跟沒有AI的時代其實是一樣的。我兩個孩子都是學藝術的,他們現在跟AI都沒什麼關係,我也不帶他們去創新工場,他們既沒有興趣、我覺得也沒有必要。對於這些AI的發展,我會當作一種了解世界該怎麼走的方法來跟他們講,不會認為你必須要去學。

    陳:我曾經訪問過(麻省理工學院)CSAIL(電腦暨人工智慧實驗室)的主任Daniela Rus,她就覺得一個小孩子在未來的時代中,她認為大概小學三年級左右,一個國家應該把編程課程變成一個學校的必修課。她自己從羅馬尼亞來,她很重視這一點,是因為她覺得,她今天還可以在美國有一席之地,是因為羅馬尼亞從小把他們的數學教育做得很好。所以她覺得她小學時候的教育,奠定了她後來可以發展的基礎。她覺得在這個領域裡頭,各個國家誰先認識到這一點,誰就在這個部分很重要。你的看法呢?

    李:我覺得她講的是沒有錯,但是有點理想主義,我覺得是一種標準。我們都希望他說的事情發生,但是我覺得我們真的沒有足夠的時間,我覺得時間不夠了。因為未來將創造偉大的AI公司的人,現在不是(國小)三年級,現在是可能大四的學生,所以我覺得趕快該跳進去了。現在比爾蓋茲、馬克祖克柏(臉書創辦人)都在說,每個人都需要去學寫Code(程式設計),我覺得也ok啦。但是我覺得你不用去逼每一個人去走這條路,每個應該有自己更多的空間。

    陳:應該是你要會用這個編程?

    李:對!就像你現在會用Word、Excel、IE、Browser、iOS,其實基本上對絕大多數人就夠了,AI以後就會跟iPhone Android一樣好用。當然它可能是比如說針對醫生的一個助手、針對律師的一個助手,這種東西會遍布在我們的世界裡,會用這個技術,然後跟它能夠(發揮) 1加1等於3(的作用),我覺得是一個很值得去做的事情。是不是每個人都要寫這個AI?我覺得AI它就是會變成一個平台,它變了平台以後,你會不會寫它,我覺得幫助不大。

    陳:您在你的書裡頭列出來哪些哪些工作會消失,如果有人現在買了你這本書,他正在這些科系,他該怎麼樣?他立刻離開他的學校?或是拿你這本書就丟向他的老師,就說我放棄,他到底該怎麼辦?

    李:我在微軟的時候,我們做過一個研究,就是說一個微軟十年的工作的人,他只有5%所有的知識是來自大學跟以前的,其它95%都是在崗位上學的。大學裡學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讓你知道怎麼學習。有一句話我特別認可就是,大家在大學畢業的時候,你如果把一切你學的通通忘記了,剩下來的那才是教育。那就是你自我學習的能力。所以如果在大學你學了自我學習的能力,然後你現在又看到了這種趨勢,那你要學醫的,可以去做一個服務型的,或者一個研究型的醫生,這種會越來越多的,不是越來越少的。所以我覺得,每一行都還有他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