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cause life is a splash of colour you cannot ignore. .
.
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
.
你也喜歡夕陽嗎? 不論在哪裡, 看到美麗的夕陽我總會情不自禁拿出相機拍照, 看著日光映照天空,不同的方位呈現不同的顏色,伴著白雲隨風飄動,那短短十分鐘的...
Because life is a splash of colour you cannot ignore. .
.
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
.
你也喜歡夕陽嗎? 不論在哪裡, 看到美麗的夕陽我總會情不自禁拿出相機拍照, 看著日光映照天空,不同的方位呈現不同的顏色,伴著白雲隨風飄動,那短短十分鐘的光影變化或許就是時間魔術師給我們最夢幻的表演秀。
.
這幾年來我也學著大方一點欣賞其他時候的天空, 可是可是可是, 最多就是只有再愛上朝陽的顏色改變。只要太陽的身影一現, 就如夢醒一般回到現實生活。太陽公公大剌剌地在天空照耀, 真的沒有什麼浪漫的感覺呀 .... .
雖然夕陽朝陽很浪漫, 介紹相關德文的時候我也還是忍不住要搞笑一番, 來來來, 大家一起來"唸"德文。
.
❶ 德國的農夫有個諺語, “ Abendrot, Gutwetterbot” , 夕陽紅, 好天兆。這是說如果夕陽的時候天空是紅的, 那隔天會有好天氣。
.
唸法: 阿本特喉特,菇特威特播特。
.
大家不要客氣, 大聲唸出來吧! .
❷ 相反的, 如果是朝陽紅, 有不同的意義: Morgenrot, Schlechtwetter droht。意思是說朝陽天空紅, 這天天氣會不好。
.
唸法: 摩根喉特, 許列呵特威特 特落特。
.
大家唸完有沒有"特"別開心?? 😂😂😂 .
不過這樣的農夫隱規則不是完全正確, 誰都曉得天氣每天隨時都在變, 一天之內春夏秋冬都來也是有可能的。 參考閱讀一些文章之後, 我覺得氣象學家似乎完全不把這兩句話當一回事。
.
.
❸ 在夕陽之後, 和朝陽升起之前, 天空都有特別的一種藍。聽說對攝影師來說這是特別讚的拍照時刻。德文稱這個時候為 blaue Stunde, 藍色時刻 (英文: Blue Hour. ) 若是要拍攝夜景, 也喜歡選這種時刻去拍照。很難解釋到底為什麼這時候比較好, 不過我覺得白平衡還有曝光這個時候確實也比較不會誇張, 要預防手震也是這種還有些許光線的時候比較安全。
.
blaue Stunde 唸法: 不勞而 許嘟恩德。
.
(跟不勞而獲沒有關係)(廢話)
.
❹ 再來一個和藍色有關的, 則是 blauer Montag, 藍色星期一。不過德文的藍色星期一和英文的不太相同, 通常說到 blue Monday 大概就是指, 又要去上班上課了, 非常憂鬱。德文裡面完全相反, 藍色星期一是指 "不用上班" 的星期一。
.
幾百年前因為天主教基督教齋戒時期星期一休息, 又因為齋戒時期教堂的旗幟是用紫色或者是藍色的, 也因此引用"藍色""星期一" 為不用工作的那個星期一(或者有好幾個?!) 。
.
現在有些週末要上班而選擇星期一放假的職業,也可以不分宗教或者季節時間而稱休息的星期一為藍色星期一。
.
blauer Montag 唸法: 不勞而 矇塔個。
.
❺ blaues Wunder erleben: 這個句子非常近代, 字義是 "體驗藍色奇蹟", 意思則是說, "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樣"。 .
在德列斯敦有一座鐵橋就叫做這個名字, 因為原本鐵橋是藍綠色, 結果隔天突然整座變成藍色的, 而有了這個名字。也因此之後開始流行這個說法。
.
如果沒記錯我手邊應該也有這座橋的郵票, 之後再來分享給大家看! .
整句話的唸法: 不勞而失 嗚恩德 耳累笨。
.
❻ 最後一個藍色相關字,是和時事比較有關的。 這個禮拜德國開始閉關, 幼稚園和小學停課, 僅有和民生, 醫療, 以及 " Blaulicht Berufe 藍燈職業" 相關的人可以送小孩去學校組織的緊急照護小組。
.
所謂的藍燈職業, 是指會需要用到藍色警示燈的那些工作, 例如救護, 消防, 警方。
.
Blaulicht Berufe 唸法: 不勞利希特 ㄅ護膚。
.
真要感謝新聞,真的能夠學到不少新的字呢!! .
.
從夕陽講到藍燈, 真的也很會扯 😅😅 , 希望大家都喜歡 "唸" 德文, 心情不爽一定要多看德文小教室, 再多唸幾次德文, 心情一定大好 💕💕💕。
.
.
我和先生討論到顏色的用法, 他說他從來就不覺得星期一是藍色的, 而是咖啡色的。而且對他來說一星期每天的顏色都不同, 例如星期四是深橘色。甚至連數字對他來說都有顏色。我則完全沒有這種感覺。只有看待整年的月份我會有種特別的立體視覺,反方向轉動的月份鐘, 而我總是站在一月的位置面對七八月。即使是這樣, 季節之於我也沒有專屬的顏色, 而我先生有這種的認定。很妙吧? 大家又是怎樣的呢? .
.
.
.
今日照片 :
⑴ 瑞士小屋看出去, 背對夕陽的天空。我喜歡這種溫柔沉穩的顏色。
.
⑵ 我家外面太陽完全下山之前的晚霞, 多采多姿, 熱情奔放,好像煙火散發一樣。
.
⑶ 我家面對日出的窗, 結霜的小冰花閃耀如星星, 這是我白天能看到"星星"景象之一。
.
.
.
#顏色 #德文小教室 #夕陽 #朝陽 #colours #colors #sunset #sunrise #skyphotos
ignore用法 在 EZ Talk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你不知道的美國大小事 #hardnut
Food Idioms 💬 美國生活用語之其他食物:Nut
上班昏昏欲睡嗎?來嗑點健康的堅果吧~
1⃣ sb. is a nut
2⃣ work for peanuts
3⃣ from soup to nuts
4⃣ in a nutshell
5⃣ sb./sth. is a hard nut
--
Other than fruit, what else makes a healthy snack? Nuts! While there may not be as many nut-related idioms (unless you include those related to a certain part of the male anatomy, but we won’t go there), there are still enough to tide you over till the next meal.
除了水果,還有什麼健康的零嘴?堅果!雖然與堅果相關的美國用語不是很多(除非你想討論十八禁的用語,但我們可是清新健康的英語學習頻道),不過已經足以讓你撐到晩餐時間囉!
Let’s start with the word nut itself. Aside from being a tasty snack, 1⃣ a nut can be a strange or crazy person: Just ignore that guy—he’s a nut. A nut can also be an enthusiast: Tom is a tennis nut—he plays every day. Or add an “s” and you have an adjective meaning “crazy”: You’d have to be nuts to go skydiving!
我們先來談談nut這個字。它除了很好吃,nut還可以指「瘋子或怪人」,如: Just ignore that guy—he’s a nut.(不要理那個人──他是個瘋子)。nut也可以指「對某事相當狂熱者」,如:Tom is a tennis nut.(湯姆是個網球愛好者。)也就是說他天天打網球。在nut後面加個s就變成形容詞用法,指「瘋狂的」,如:You’d have to be nuts to go skydiving!(你一定是瘋了才去跳傘!)
Technically, peanuts aren’t nuts (they’re actually legumes), which may be why they’re so cheap. So cheap, in fact, 2⃣ that “peanuts” can mean “a very small amount of money”: Students often have to work for peanuts.
嚴格來說,花生雖然有nut幾個字,但並非堅果類(其實是莢豆的一種)。所以其實花生很便宜,因為太便宜了,所以peanuts可以指「非常便宜,花不了幾毛錢」,如:Students often have to work for peanuts.(學生常為了幾斗米折腰。)
At one time, a formal dinner started with soup and ended with port and nuts, so 3⃣ “from soup to nuts” came to mean “leaving nothing out, from beginning to end”: That store sells everything from soup to nuts.
以前的正餐是以湯品開始,以波特酒與堅果為結尾,所以from soup to nuts後來有「任何東西都有;從頭到尾」的意思。如:That store sells everything from soup to nuts.(那間商店的商品包羅萬象。)
If you’re a tree, what’s inside a nutshell—a nut—is both small and important. For this reason, 4⃣ “in a nutshell” has come to mean “in sum, in brief”: It’s a long story, but in a nutshell, I got fired. Another thing about nutshells is that they’re hard, which makes a nut tough to crack. 5⃣ If a person, problem or situation is “a tough/hard nut to crack,” it means they’re difficult to deal with or understand: I’ve known Bob for a year, but he’s a tough nut to crack.
如果你是一棵樹,堅果外殼裡面會有什麼──既小但又很重要的堅果。因此in a nutshell延伸為「簡單來說,一言以蔽之」。如:It’s a long story, but in a nutshell, I got fired.(說來話長。不過一句話,我被炒魷魚了。)另外,堅果殼太硬,常要花很大力氣才撬得開,所以我們如果說某人事物是a tough/hard nut to crack,就是說他們「很難搞,或很難捉摸」。如:I’ve known Bob for a year, but he’s a tough nut to crack.(我認識鮑伯一年了,不過他真的很謎。)
-
🔔 按下「搶先看」,每週五【美國大小事】,由 Judd 編審分享最即時美國新鮮事!想知道更多美國文化,請看 👉 http://bit.ly/EZTalk嚴選
ignore用法 在 Alexander Wang 王梓沅英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巴士上漫談 #語言學習
【為什麼 Although...but 在口說中那麼難改掉?】
不知道大家在自己的專業上,都是如何驅動自己不不斷進步的。對我來說,不斷地看研究文章,再與教學比對,是驅動教學進步的方法之一。像是哈佛大學的校訓 Veritas (真理) 般,讓教學和學習方法的認識,不淪於個人的「經驗談」和「感覺」。
文章中的這句話若我們可以深入思考,在我看來就是追求Veritas的過程。 “Why is it that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typically appear to ignore a vast mass of evidence and continue, obstinately, to operate within a system that is in contradiction with the target norms as manifest in the input?” 簡單來說就是,為什麼我們在學外語時,即便我們聽過、讀過好多好多正確的英文,我們還是很頑固地使用出很多錯誤的用法呢?
舉例來說,為什麼一個住了美國二十年的人,還是會錯把 feedback 加s 寫了 Thank you for your feedbacks. 呢? 為什麼一個在 Stanford 教了三十年的中國教授,還是一直用 Although...but 在口說中呢?(寫作不會)。為什麼已經很刻意地學了discuss 是及物動詞,仍不自禁地狂用 discuss about 呢?為什麼即便以是台灣頂尖大學的外文系教授,英語冠詞還是可能亂用呢?
過去半世紀的實證研究告訴我們,至少有5個原因以上。(想知道原因的在下面寫下 “我想知道原因!”超過100個留言我就公佈 ❤️)
我認為,英文老師們應該要不斷思考這種lack of learning 的現象的成因,而非趕時髦地看別人教什麼自己則這樣教,如此以來才可能越來越接近外語教學的真理。我知道一般大眾大約只有1/10對於這種真理的追求有興趣,在非專業領域中,我們也容易被商業包裝誤導。
但對我來說,能打動一個,就是一個了。
ignore用法 在 Alexander Wang 王梓沅英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巴士上漫談 #語言學習
【為什麼 Although...but 在口說中那麼難改掉?】
不知道大家在自己的專業上,都是如何驅動自己不不斷進步的。對我來說,不斷地看研究文章,再與教學比對,是驅動教學進步的方法之一。像是哈佛大學的校訓 Veritas (真理) 般,讓教學和學習方法的認識,不淪於個人的「經驗談」和「感覺」。
文章中的這句話若我們可以深入思考,在我看來就是追求Veritas的過程。 “Why is it that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typically appear to ignore a vast mass of evidence and continue, obstinately, to operate within a system that is in contradiction with the target norms as manifest in the input?” 簡單來說就是,為什麼我們在學外語時,即便我們聽過、讀過好多好多正確的英文,我們還是很頑固地使用出很多錯誤的用法呢?
舉例來說,為什麼一個住了美國二十年的人,還是會錯把 feedback 加s 寫了 Thank you for your feedbacks. 呢? 為什麼一個在 Stanford 教了三十年的中國教授,還是一直用 Although...but 在口說中呢?(寫作不會)。為什麼已經很刻意地學了discuss 是及物動詞,仍不自禁地狂用 discuss about 呢?為什麼即便以是台灣頂尖大學的外文系教授,英語冠詞還是可能亂用呢?
過去半世紀的實證研究告訴我們,至少有5個原因以上。(想知道原因的在下面寫下 “我想知道原因!”超過100個留言我就公佈 ❤️)
我認為,英文老師們應該要不斷思考這種lack of learning 的現象的成因,而非趕時髦地看別人教什麼自己則這樣教,如此以來才可能越來越接近外語教學的真理。我知道一般大眾大約只有1/10對於這種真理的追求有興趣,在非專業領域中,我們也容易被商業包裝誤導。
但對我來說,能打動一個,就是一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