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ibuprofen阿斯匹靈普拿疼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ibuprofen阿斯匹靈普拿疼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ibuprofen阿斯匹靈普拿疼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凱子凱の日本旅行大補帖,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日本因為疫苗接種擴大,解熱鎮痛剤的銷售量也跟著增加,六月上旬是去年的1.5倍。65歲以上的女性購入,更是去年5倍的成長。 不知道過去大家過去在日本購買這些藥物時,是不是會注意其中包含的主要成分呢?經過下面的比較整理,可以發現即使是相同廠牌的解熱鎮痛藥物、名稱甚至很相似,其成分也是會有些微的差異。或...
ibuprofen阿斯匹靈普拿疼 在 藥學雜技? | 兩個陽明藥學生的小小世界 ?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7-11 08:51:53
/ #61 日常用藥小知識 《止痛藥大亂鬥》 / 很多人許願的止痛藥介紹來啦~ 止痛藥應該是大家最常去藥局買的藥品之一 但你們知道止痛藥成分其實有分兩大陣營ㄛ 他們的機制與副作用有什麼差別呢? / 解惑止痛藥小迷思 先消炎後止痛其實是錯誤觀念! 止痛藥加強錠與速效錠,是因為藥的含量增加所以效果比較好...
ibuprofen阿斯匹靈普拿疼 在 凱子凱の日本旅行大補帖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日本因為疫苗接種擴大,解熱鎮痛剤的銷售量也跟著增加,六月上旬是去年的1.5倍。65歲以上的女性購入,更是去年5倍的成長。
不知道過去大家過去在日本購買這些藥物時,是不是會注意其中包含的主要成分呢?經過下面的比較整理,可以發現即使是相同廠牌的解熱鎮痛藥物、名稱甚至很相似,其成分也是會有些微的差異。或許大家在購買前,可以稍微有些基本的醫學相關知識,不然看到外包裝都長得很像時,實在是不知道如何下手呢!(對吧~對吧^^)
😷常見的退燒止痛藥物成分不外乎就是:
a. 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 アセトアミノフェン
b. 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NSAIDs)
-阿斯匹靈(Aspirin、乙醯柳酸) アセチルサリチル酸
-布洛芬(Ibuprofen) イブプロフェン
--
接著實際來比較這個報導當中這些常見的日本品牌止痛藥成分:
💊1. #BUFFERIN バファリン:獅王LION(ライオン)
-BUFFERIN A
1錠中
アセチルサリチル酸330mg(乙醯柳酸)
ダイバッファーHT(合成ヒドロタルサイト)100mg(緩和胃的負擔)
https://bit.ly/3ji8ZwF
-BUFFERIN PREMIUM
2錠中
イブプロフェン…130mg (布洛芬)
アセトアミノフェン…130mg (乙醯胺酚)
無水カフェイン…80mg (無水咖啡因)
アリルイソプロピルアセチル尿素…60mg (安眠鎮靜成分)
乾燥水酸化アルミニウムゲル…70mg
https://bit.ly/3w09PRE
💊2.#EVE:エスエス製薬 (以下為2錠中的成份)
-EVE A
イブプロフェン・・・150mg (布洛芬)
アリルイソプロピルアセチル尿素60mg (安眠鎮靜成分)
無水カフェイン80mg (無水咖啡因)
https://bit.ly/3dkmdoV
-EVE A EX
イブプロフェン・・・200mg (布洛芬) *加重
アリルイソプロピルアセチル尿素・・60mg(安眠鎮靜成分)
無水カフェイン・・・80mg (無水咖啡因)
https://bit.ly/3egjwEr
-EVE QUICK
イブプロフェン・・・150mg (布洛芬)
アリルイソプロピルアセチル尿素・・・60mg (安眠鎮靜成分)
酸化マグネシウム・・・100mg (氧化鎂、制酸劑胃藥) *增加
無水カフェイン・・・80mg (無水咖啡因)
https://bit.ly/3ehjXhM
-EVE QUICK DX
イブプロフェン・・・200mg (布洛芬) *加重
酸化マグネシウム・・・100mg (氧化鎂、制酸劑胃藥) *增加
アリルイソプロピルアセチル尿素・・・60mg (安眠鎮靜成分)
無水カフェイン・・・80mg (無水咖啡因)
https://bit.ly/3v2bjdQ
💊3. #NorshinPure (ノーシンピュア、ARAX) 2錠中
-Norshin Pure
イブプロフェン 150㎎ (布洛芬)
アリルイソプロピルアセチル尿素 60㎎ (安眠鎮靜成分)
無水カフェイン 80㎎ (無水咖啡因)
https://bit.ly/2Ta0eKA
-Norshin Pure 小中学生用
アセトアミノフェン:200㎎ (乙醯胺酚)
アリルイソプロピルアセチル尿素:30㎎ (安眠鎮靜成分)
無水カフェイン:40㎎ (無水咖啡因)
https://bit.ly/3jhJ1cJ
💊4.Tylenol A (タイレノールA)
1錠中主成分:アセトアミノフェン 300mg
https://www.tylenol.jp/products-tylenol
*新聞說四五月的出貨量是去年的2.8倍
💊5.LOXONIN S (ロキソニンS)
主成分:ロキソプロフェンナトリウム水和物 (Loxoprofen sodium hydrate、洛索洛芬)....此為第一類醫藥品
https://www.daiichisankyo-hc.co.jp/products/details/loxonin-s/
--
簡單提供這樣整理比較給大家參考,或許可以幫助大家未來在選購日本藥物時,可以先參考外包裝上面標註的成分說明。
而一般我們知道的普拿疼,主要成分則是「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 アセトアミノフェン)這個解熱鎮痛的藥物,可直接作用在腦部阻斷疼痛的傳導,達到止痛退燒的效果,因為副作用不多、較不傷胃,且孩童及孕婦都可以安全使用 ,也成為家庭常見的備藥。但在酗酒或者身上有嚴重肝臟疾病的人,仍需經由專業醫生評估後才能使用。請大家務必依照標示或醫師指示服用乙醯胺酚,勿自行增減劑量,過量的乙醯胺酚甚至會造成肝臟受損或死亡。
相關藥物使用上的基本醫學知識,我想大家稍微Google一下就可以找到相當豐富的資料,有空可以上網做點功課!這樣下次在購買日本止痛藥物時,就不會看到包裝都很像時、就感到相當茫然而不知道如何挑選各種型號,至少是可以稍微思考一下選擇的方向!
當然也要注意這種減緩疼痛的藥物,很多時候都是治標不治本,請不要成為長期依賴或者濫用,身體有狀況時還是要尋求專業醫師的建議,對症下藥才是最正確的做法喔!
--
✅ 多和夢日本商品海外直送訂購教學
https://bit.ly/3nbQv0R
✅DOKODEMO 10倍點數活動 (6/27 22:59)
https://bit.ly/3zZKbj8
ibuprofen阿斯匹靈普拿疼 在 陳家駒中醫師.門診不能說的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中西藥退燒原理】
昨天打了AZ疫苗之後,果然還是發燒了😂
(年輕人終究是年輕人)
自己配合中西藥合併使用之下,
加速發汗退燒解熱效果,
今天才能很順利的看診。
下面就來分享一下中西藥的退燒原理吧!
▎為什麼會發燒?
發燒,是身體的主要免疫反應之一。
當人體接觸到「致熱源」,便會將下視丘的「體溫定點」(set point)調高,於是人體體溫便會逐漸上升以達到新的高體溫定點(如:38-39度),這就是發燒的過程。
致熱源包含了「外來性」的細菌、病毒,所產生的毒素,他們會直接刺激人體的體溫中樞觸發發燒反應。
或者是「內生性」致熱源,由人體免疫系統面對感染發生時(或是施打疫苗可能觸發),自行產生的發炎介質、各種細胞激素(Cytokines),像是白介素-1(IL-1)。
▎發燒會畏寒?退燒會出汗?
人體在進入發燒的過程,首先體溫定點會被升高,例如從37度升高到38度。
這表示,只要在體溫在上升達到38度之前,大腦對體溫的感受是「認為自己很冷」,進而觸發各種能夠幫助升高體溫的機制:畏寒、顫抖、雞皮疙瘩、血管收縮⋯等反應,最後達成「體溫接近高體溫定點」的結果,這便是發燒。
反之,一但體溫上升超過體溫定點之後,身體便會覺得熱,於是開始進行散熱:流汗、毛孔擴張、血管舒張⋯等反應,而後體溫開始下降,回到正常原始的體溫定點。
因此我們可以知道,想要讓身體快點「進入退燒狀態」,有三個方法:
1. 把體溫定點下調,加速回歸發燒前的低體溫定點。
2. 把人體溫度升高,加快體溫達到體溫定點的過程。
3. 體溫定點下調的同時,也將自體體溫上升,加速兩者接近、觸發出汗的效果。
▎西藥的退燒原理
西藥常用的退燒藥有兩大類(類固醇之外),
一類是Acetaminophen(如:普拿疼)。
一類是NSAIDS(非類固醇消炎藥,如Aspirin、Ibuprofen、Diclofenac....)。
像NSAIDS藥物,主要是中斷發炎反應鏈,減少人體自己產生的「內生性致熱源」,於是導致體溫定點下調,因此可以消炎、止痛、退燒。
而普拿疼,則是被認為是直接影響中樞神經內的發炎受器(COX-2),導致體溫定點下調,造成退燒效果(但無法明顯消炎)。
因此,這些藥物都是以上面說的第一種方法-「降低體溫定點」做為退燒方式。
▎中藥的退燒原理
中醫來說,治療這類感染發炎性病症,有一本很有名的著作-傷寒論,便是為此而生。
書中記載了人體遭遇感染之後的各種發炎反應以及病程變化,同時也紀錄適應於當下病理情況的治療方針。
其中以「太陽病」篇,描寫了最多關於「發燒、惡寒」的相關情形。
像是最基礎的條文:「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其實就是在描述人體「即將發燒」之前,「體溫定點上升而體溫未至」所導致的惡寒怕冷反應,頭項強痛則是人體中各種發炎介質所引起的症狀表現。
而關於人體發熱後「是否出汗」,對中醫用藥上是很重要的鑑別。
因為,根據上面提到退燒出汗的原理,我們可以知道,當已經有出汗現象,表示發燒情形不嚴重,已經進入退燒階段,人體有自行緩解的能力,僅需要幫助發汗順利即可(桂枝湯、熱稀粥)。
而相反的,當體溫已經持續上升,人體卻遲遲沒有出汗反應、同時持續有惡寒現象。
這就表示身體設定的體溫定點很高(體溫已經上升還是覺得冷),可能是較嚴重的感染、發炎反應所導致,以中醫的名詞來說,屬於「傷寒」。
這種「傷寒」的情況,有很大一部分會使用到「麻黃」這味藥材,因為麻黃可以興奮交感神經、提高心律、加速血液循環、升高體溫、改善呼吸道功能。
服用麻黃的時候,會讓人體體溫更快上升達到高體溫定點,於是便能產生出汗退熱的效果。
無論出汗與否,其實都顯示了人體在遭遇發炎反應之後,不同的免疫系統反應情況,也因此需要使用不同的中藥物組合。
中藥來說,要退燒,許多情況會使用所謂的「解表藥」,故名思義,就是「解除人體表層的症狀反應」,諸如:發熱、惡風、畏寒、脈浮、頭頸僵痛⋯。
這類的「解表藥材」,能夠藉由不同的藥物搭配組合,發揮出不同的效果,最終的目的都是希望「讓人體體溫能夠更快速接近體溫定點」,以達到退燒的效果。
像是常見的麻黃湯、葛根湯,便是如此。
(藉由興奮心血管、提高代謝、升高體溫、最後促進發汗)。
更強效的發汗藥方,像是「麻黃附子細辛湯」,則是用在患者同時具有「畏寒、發熱、無汗、嗜睡、脈沈」,顯示患者身體過度虛弱、免疫力嚴重發動不足的情況之下,其中使用了三種能夠興奮神經的藥材,來達到提振精神、升高體溫、幫助排汗的效果。
總而言之,中醫在於治療「發燒、發熱、畏寒」等症狀,使用的藥物組合與治療模式非常多樣,與西醫退燒藥物的原理並不相同。
▎中西藥是否能夠合併退燒?
在清末民初的一位中醫名家-張錫純,
曾經提出一種有趣的藥物組合:「石膏+阿斯匹靈湯」
他的服用方式很特別,發燒時先服阿斯匹靈,等患者進入出汗退熱狀態時,身體因為體溫定點下降,反而會有燥熱感,此時再服用下石膏煎湯退掉身體的餘熱。
不過以近代來說,較少聽過這樣的使用方式。
以個人的經驗來說,如果要結合中西藥加速解熱退燒效果,一方面除了使用西藥加快降低體溫定點之外,同時也可以使用溫陽、解表藥材,讓體溫提升,加速排汗現象的發生。
要注意的是,因為今天是施打疫苗造成的發燒現象,就好像是火災警報演習,演習中的警報器作響之後,把它關掉是沒關係的。
但是如果是因為外在病源體感染所造成的發燒現象,其實並不建議太早使用西藥退燒(降低體溫定點),因為適度讓體溫升高是身體用來抵抗病原體感染的方式。
太早退燒,如果發炎感染原因沒有解除,依舊又會再次發燒起來的。
一般的輕中度發燒,反而可以服用中藥加速發熱、帶動身體的免疫反應,達到抗病目的之後自然會發汗熱退。
另外有些情況則需要注意避免過度發炎情況,可能會造成「細胞激素風暴」,免疫系統反應過度,反而傷害到人體本身的組織。
因此在面對感染發炎反應,無論中西藥,在用藥上的每個步驟都需要小心謹慎,隨機改變作戰策略。
#中西並存的時代
#找出更佳的配合
#大家可以更健康
-
-
#陳家駒中醫師
#門診不能說的事
#京水堂中醫診所
-
多囊調經|婦科不孕|體態控制
內科雜症|皮膚疾患|筋膜圓針
-
診所地址:台北市南京西路22號(捷運中山站)
聯絡電話:02-2558-5592
ibuprofen阿斯匹靈普拿疼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大回顧 人類100年腸道微菌研究的里程碑(上)]
#Nature期刊嚴選
#王醫師補充
在過去100年以來的微生物研究,人類著重在研發藥物來「殺死」我們身上的微生物,將之一律視為「病原體」。
隨著抗微生物製劑跟藥物越來越多,人們發現新興的疾病也不減反增,感染性疾病下降了,但自體免疫跟代謝疾病跟癌症卻越來越多。我們延長了臥床的時間跟年紀卻沒有延長「健康餘命」,人們沒有隨著醫療科技而讓健康更甚以往。
人們開始回頭看看過去錯過了什麼,隨著1958年,一項使用糞便灌腸成功治療抗生素造成的偽膜性結腸炎研究,讓人類察覺我們身上正悄悄進行的生態浩劫,這些隨著糞便移植一起重回腸道的微生物們暗示了微生物生態系跟人類健康的關係。
接下來的這60年,人類的研究轉向如何「求助」微生物們,來拯救人類的問題跟疾病,微生物開始由黑轉白成為「救星」,為人類抗生素的濫用、飲食不當跟環境破壞造成的菌相失衡尋找解方。
#2006年出現大量研究強調了飲食對腸道菌群和人類宿主代謝及健康的關鍵影響,以及我們如何利用這些相互作用的知識來開發營養為導向的治療方法。
#2007年研究腸道菌功能的代謝體學、蛋白質體學跟轉錄技術蓬勃發展讓我們更了解它們的功能,全世界最大的醫學研究重鎮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 (NIH)於同年發起研究“人類微菌計畫"(Human Microbiome Project, HMP),希望引領全球人類的微菌研究。
#2010年開始近十年是基因分析技術大躍進的時代,電腦軟體跟生物科技的進步讓我們能夠對於大量微生物組的基因數據定量定序跟分析,次世代定序技術 (NGS,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DNA層級的Metagenomics(宏觀基因體學或環境微生物菌相分析)與RNA級的Metatranscriptomics(還可以看環境中的RNA病毒)都讓我們更深入研究更微觀的生態系。
#2012年腸腦軸研究讓將腸道菌與飲食和精神疾病串聯起來,食物的微巨量營養素跟憂鬱躁鬱甚至是失智症都有緊密連結。
#2013年到2019年是免疫學及腫瘤治療跟腸道菌相關研究爆炸期,腸道菌及其代謝產物「短鏈脂肪酸」(microbiota-derived short-chain fatty acids)參與了免疫T細胞的作用和分化,所有自體免疫相關疾病包括第一型糖尿病(2018,Nature)、重症肌無力(2018,Scientific Reports)等等過去不明原因的抗體攻擊自身的疾病,也都發現不同於健康人的菌相失衡;而同一時段癌症治療的效果差異也被發現跟腸道菌有密切關聯,同時帶給我們自體免疫疾病跟癌症治療的新契機。
#2018至2019這兩年,我們從胎兒時期開始探究腸道菌最初形成的因素,注意到了細菌以外真菌跟病毒未知但關鍵的角色,我們擴及其他器官,除了大腸跟腦,其他如皮膚、心臟、腎臟、肝臟胰臟、小腸的疾病都跟微菌及其代謝產物有相關。非侵入性腸道微生物組數據分析開始被用作開發量身定制的診斷和監測腸道相關狀況的工具,讓我們更加了解腸道微生物在飲食及運動、藥物干預後的判讀。
#回顧過去十年,感謝科學之神讓人類跟我們身上最親密的微生物們化敵為友,賜給我們更進步的研究工具跟新觀點,2020年開始,我很確定,人類在接下來的100年,都會朝向以「腸道微生物為導向」的精準化醫療,搭配個人化的腸道基因分析,來預測、診斷及治療疾病,我稱之為「反璞歸真」的階段,人類本來就跟一草一木一樣是地球的有機體一部分,跟身上的微生物共存共榮方能永續經營,知己知彼也才能在變幻莫測的地球生態環境中百戰百勝,健康的生存下去。
(待續)
(下一篇針對肥胖跟腸道菌相關的里程碑回顧)
p.s最近流行的2019 Physician's First Watch最火的10篇研究,可以發現第1.到第10.點的機轉,全部都可以跟腸道菌扯上關係,我們的飲食、藥物、環境對健康的影響,永遠脫離不了腸道菌的交互作用。
補充: from 2019Physician's First Watch
1. 臨床指引對阿斯匹靈的初級心血管預防,採限縮建議
2. 代糖飲品與中風及心臟病有關連
3. FDA警告乳房植體造成淋巴癌的風險
4. 一瓶紅酒的致癌性等於3-5根香菸
5. FDA對痛風藥追加警語
6. 再度證實MMR疫苗與自閉症無關
7. 四分之一的抗生素開立是沒必要的
8. 髖關節術後,使用普拿疼加上ibuprofen,可有效減低嗎啡用量
9. 食用較多的高度加工食品,死亡率會上升
10.吃維它命看起來無法延年益壽
#圖文不符跟孩子一起跨年最幸福
#2020絕對是更加豐收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