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geography中一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geography中一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geography中一產品中有1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萬的網紅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香港經濟幻象師與它們的產地】#研究閱讀 “The preferred formula used to be “a policy of laissez-faire”; now it is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not that either came close...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節錄自"聖經考古"網站: 苦路的來歷可追溯至主後14世紀,由聖方濟會修士Franciscan 為當時的朝聖者設計的。在1335年,聖方濟會成了聖地的管理者。他們的責任有兩方面: 1. 在耶路撒冷聖墓堂和伯利恆的主誕堂定時舉行拉丁文的崇拜; 2. 照顧歐洲而來的朝聖者,特別是發生衝突時,他們是朝聖者和...
「geography中一」的推薦目錄
- 關於geography中一 在 Mavis Lin 木口子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 關於geography中一 在 POPA Channel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 關於geography中一 在 換日線 Crossing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 關於geography中一 在 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geography中一 在 國立故宮博物院 National Palace Museu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geography中一 在 卡文媽媽.英國.慢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geography中一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geography中一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geography中一 在 Mavis Lin 木口子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2-22 18:15:17
/ 大洋洲 (康軒國中課本扉頁插畫) 繼去年初畫了國中一下課本,去年底有幸能再完成二上課本插畫🙏 這次畫了大洋洲才知道這些群島的地理位置,看著參考照片太多地方都好美 然後好想去復活節島看摩艾😍 #illustration#painting#textbook#book#geography#木口子...
geography中一 在 POPA Channel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4-28 13:17:07
許多心理學家、教育學家、行為遺傳學家都致力研究先天因素和後天因素對個人發展的影響,今篇讓我跟大家介紹不同的流派和學說。 🔧後天決定論 持後天環境決定論的代表人物是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創始人John Broadus Watson。他曾宣稱: 「給我一打健全的嬰兒,一個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環境...
geography中一 在 換日線 Crossing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03 19:48:49
🇰🇬吉爾吉斯/@wellkangtoworld 「天山山脈西側,有一座#Song-Kul 湖,吉爾吉斯語意為“最後的湖泊”」 騎馬騎3天,翻過蜿蜒連綿的山丘,就為了見一眼Song-Kul湖。 白色圓圓的氈房散落湖畔,那是牧民們的住所,也是我們夜晚的避風港,這裡,海拔超過 3000公尺 ,就算是夏天...
-
geography中一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4-06 08:00:00節錄自"聖經考古"網站:
苦路的來歷可追溯至主後14世紀,由聖方濟會修士Franciscan 為當時的朝聖者設計的。在1335年,聖方濟會成了聖地的管理者。他們的責任有兩方面:
1. 在耶路撒冷聖墓堂和伯利恆的主誕堂定時舉行拉丁文的崇拜;
2. 照顧歐洲而來的朝聖者,特別是發生衝突時,他們是朝聖者和本地權貴的中間人;另一方面,聖地的導遊。
在14世紀時,朝聖者通常會留在耶路撒冷10-14天,他們會遊覽各地點。有見及此,聖方濟會漸漸發展出一套朝聖路程,繞圈子的參觀耶路撒冷多個地點。行程編排方便之餘,又要有系統,加上不同的傳說,行程增加了不少權威性。其中一個傳說,提到馬利亞在晚年時,會沿著這路程,查訪有關她兒子耶穌在耶路撒冷的事蹟。這些的傳說,更使當時的朝聖者難以批判。
當時的苦路,路程是這樣的:
1. 從錫安山的聖方濟修道院開始
2. 先看當時在城西的該亞法院和亞拿院
3. 途中經過聖墓堂,之後往東出城,攀登橄欖山
4. 從橄欖山下山,走到南面的西羅亞池
5. 從西羅亞池再攀上西山,回到錫安山的起點
6. 這個繞圈的路程上,加上聖經的經文和事蹟,幫助朝聖者的屬靈經歷。
現在的Via Dolorosa是中世紀朝聖路之其中一段,當朝聖者離開聖墓堂之後,他們會向東行,路上有不同有關耶穌事蹟的站,例如:耶穌跌倒的石板、審判之門Judgment Gate,在那裡耶穌被判死刑被帶到城外的各各他(這門尤其重要,因為要表明主是死在城外; 希 13:12 ),士兵給耶穌酸酒的蘆葦(可 15:36 ),聖維羅妮卡之家 ,財主之家(路 16:19 -31),古利奈人西門為耶穌背十架的路口(可 15:21 );耶穌遇見耶路撒冷女子的地點(路 23:27 -31);當馬利亞追上去見耶穌時跌倒的石級;耶穌被判罪的拱門;馬利亞小時候的學校;彼拉多之院(可15:1);希律安提帕之院(路23:6-12);法利賽人西門的家,那裡是抹大拉馬利亞被赦免(路 7:36 -50);聖殿美門(徒3:2);主的聖殿(路 2:27 );安尼之家,傳說馬利亞出生之處;近羊門的畢士大池(約5:2);最後,出城門到約沙法谷。朝聖者會停在每一個站祈禱和默想。朝聖者對歷史的真實性不大關注,導遊只是講道者,使旅客感到心靈的感動而已。到了15世紀,朝聖者不約而同地感到聖墓堂和彼拉多之家的一段,應具有特別的地位,因為在這段路程上,主為我們的罪慢長的受死,便將這段路倒轉而行,不但更合情理,更使朝聖者可以親自行在十字架的路上。這樣的做法,正式在1530年開始,當時由一位西班牙的聖方濟修士Antonio of Aranda描寫。只是,這段早期的苦路,只在3個站:
1. 耶穌與跌倒的馬利亞相遇
2. 古利奈人西門為耶穌背十字架,而耶穌同時對耶路撒冷女子說話
3. 聖維羅妮卡為主抹汗
當時是奧托曼Ottoman時期,教徒不能太公開表現信仰,朝聖者會分為小組,在不同的站上默禱思想。這種苦路朝聖感動了不少的朝聖者,他們回到歐洲之後,將之發揚光大,使不能到聖地朝聖的信徒也得到幫助,歐洲沒有禁止基督教,所以漸漸苦路加上了不少的創見,站的數目便加多了。到了14世紀,其中一個歐洲版的苦路─比利時的盧萬(Louvain in Belgium)─漸受歡迎,Jan Pascha得了靈感,寫了一本靈修書Spiritual Journey,之後在1563年由Peter Calentyn出版,這書第一次使用Via Crucis「十架路」一詞。接著在1584年,又引發另一位作者Christian van Adrichom寫了一本耶路撒冷地理的書Description of Jerusalem at the Time of Christ,這書被翻譯成各種歐洲語,非常受歡迎,直到19世紀,一直成為耶路撒冷地理的經典。 Pascha和van Adrichom所列出的苦路站,與現今苦路14站相近,但是當時仍對耶路撒冷的苦路朝聖影響不大。 到了17世紀,Pascha和van Adrichom所寫的苦路14站靈修書深受到廣大歐洲基督徒歡迎。但是,當他們來到耶路撒冷時,發現苦路到了Judgment Gate便完畢,便感到失望,因為他們預期苦路的終站是聖墓堂。耶路撒冷當地的聖方濟修士的解釋不被接受,所以某些修士為了迎合朝聖者的希望,便將苦路路線作修改。最後,到了18世紀,聖方濟修士Elzear Horn在1724-1744年間於聖地事奉,他同時又深受van Adrichom的著作影響。他是第一位把van Adrichom苦路放在當時的地圖上。這就是現在的苦路的最早版本,14站的位置與現今的各站位置大約相同,地圖上的圓形數字是18世紀時各站位置,方形數字是今天苦路各站的位置。苦路本身不是以歷史和考古來定義,而是以信仰為本,所以並不符合考古和歷史的資料。但是,它是歷代信徒響往基督經歷的表達,這正是信徒來朝聖的原因,朝聖之時,在默想和祈禱中找到屬靈的真實,正如Murphy-O'Connor一文標題所說,苦路是「信心的地理」(geography of faith)。但是,因著聖經考古學的發現,我們現在得到更多的考古資料,可以重新的找出耶穌當日苦路的路線。 -
geography中一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7-05-31 08:00:00節錄自"聖經考古"網站:
苦路的來歷可追溯至主後14世紀,由聖方濟會修士Franciscan 為當時的朝聖者設計的。在1335年,聖方濟會成了聖地的管理者。他們的責任有兩方面:
1. 在耶路撒冷聖墓堂和伯利恆的主誕堂定時舉行拉丁文的崇拜;
2. 照顧歐洲而來的朝聖者,特別是發生衝突時,他們是朝聖者和本地權貴的中間人;另一方面,聖地的導遊。
在14世紀時,朝聖者通常會留在耶路撒冷10-14天,他們會遊覽各地點。有見及此,聖方濟會漸漸發展出一套朝聖路程,繞圈子的參觀耶路撒冷多個地點。行程編排方便之餘,又要有系統,加上不同的傳說,行程增加了不少權威性。其中一個傳說,提到馬利亞在晚年時,會沿著這路程,查訪有關她兒子耶穌在耶路撒冷的事蹟。這些的傳說,更使當時的朝聖者難以批判。
當時的苦路,路程是這樣的:
1. 從錫安山的聖方濟修道院開始
2. 先看當時在城西的該亞法院和亞拿院
3. 途中經過聖墓堂,之後往東出城,攀登橄欖山
4. 從橄欖山下山,走到南面的西羅亞池
5. 從西羅亞池再攀上西山,回到錫安山的起點
6. 這個繞圈的路程上,加上聖經的經文和事蹟,幫助朝聖者的屬靈經歷。
現在的Via Dolorosa是中世紀朝聖路之其中一段,當朝聖者離開聖墓堂之後,他們會向東行,路上有不同有關耶穌事蹟的站,例如:耶穌跌倒的石板、審判之門Judgment Gate,在那裡耶穌被判死刑被帶到城外的各各他(這門尤其重要,因為要表明主是死在城外; 希 13:12 ),士兵給耶穌酸酒的蘆葦(可 15:36 ),聖維羅妮卡之家 ,財主之家(路 16:19 -31),古利奈人西門為耶穌背十架的路口(可 15:21 );耶穌遇見耶路撒冷女子的地點(路 23:27 -31);當馬利亞追上去見耶穌時跌倒的石級;耶穌被判罪的拱門;馬利亞小時候的學校;彼拉多之院(可15:1);希律安提帕之院(路23:6-12);法利賽人西門的家,那裡是抹大拉馬利亞被赦免(路 7:36 -50);聖殿美門(徒3:2);主的聖殿(路 2:27 );安尼之家,傳說馬利亞出生之處;近羊門的畢士大池(約5:2);最後,出城門到約沙法谷。朝聖者會停在每一個站祈禱和默想。朝聖者對歷史的真實性不大關注,導遊只是講道者,使旅客感到心靈的感動而已。到了15世紀,朝聖者不約而同地感到聖墓堂和彼拉多之家的一段,應具有特別的地位,因為在這段路程上,主為我們的罪慢長的受死,便將這段路倒轉而行,不但更合情理,更使朝聖者可以親自行在十字架的路上。這樣的做法,正式在1530年開始,當時由一位西班牙的聖方濟修士Antonio of Aranda描寫。只是,這段早期的苦路,只在3個站:
1. 耶穌與跌倒的馬利亞相遇
2. 古利奈人西門為耶穌背十字架,而耶穌同時對耶路撒冷女子說話
3. 聖維羅妮卡為主抹汗
當時是奧托曼Ottoman時期,教徒不能太公開表現信仰,朝聖者會分為小組,在不同的站上默禱思想。這種苦路朝聖感動了不少的朝聖者,他們回到歐洲之後,將之發揚光大,使不能到聖地朝聖的信徒也得到幫助,歐洲沒有禁止基督教,所以漸漸苦路加上了不少的創見,站的數目便加多了。到了14世紀,其中一個歐洲版的苦路─比利時的盧萬(Louvain in Belgium)─漸受歡迎,Jan Pascha得了靈感,寫了一本靈修書Spiritual Journey,之後在1563年由Peter Calentyn出版,這書第一次使用Via Crucis「十架路」一詞。接著在1584年,又引發另一位作者Christian van Adrichom寫了一本耶路撒冷地理的書Description of Jerusalem at the Time of Christ,這書被翻譯成各種歐洲語,非常受歡迎,直到19世紀,一直成為耶路撒冷地理的經典。 Pascha和van Adrichom所列出的苦路站,與現今苦路14站相近,但是當時仍對耶路撒冷的苦路朝聖影響不大。 到了17世紀,Pascha和van Adrichom所寫的苦路14站靈修書深受到廣大歐洲基督徒歡迎。但是,當他們來到耶路撒冷時,發現苦路到了Judgment Gate便完畢,便感到失望,因為他們預期苦路的終站是聖墓堂。耶路撒冷當地的聖方濟修士的解釋不被接受,所以某些修士為了迎合朝聖者的希望,便將苦路路線作修改。最後,到了18世紀,聖方濟修士Elzear Horn在1724-1744年間於聖地事奉,他同時又深受van Adrichom的著作影響。他是第一位把van Adrichom苦路放在當時的地圖上。這就是現在的苦路的最早版本,14站的位置與現今的各站位置大約相同,地圖上的圓形數字是18世紀時各站位置,方形數字是今天苦路各站的位置。苦路本身不是以歷史和考古來定義,而是以信仰為本,所以並不符合考古和歷史的資料。但是,它是歷代信徒響往基督經歷的表達,這正是信徒來朝聖的原因,朝聖之時,在默想和祈禱中找到屬靈的真實,正如Murphy-O'Connor一文標題所說,苦路是「信心的地理」(geography of faith)。
但是,因著聖經考古學的發現,我們現在得到更多的考古資料,可以重新的找出耶穌當日苦路的路線。
geography中一 在 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香港經濟幻象師與它們的產地】#研究閱讀
“The preferred formula used to be “a policy of laissez-faire”; now it is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not that either came close to accounting for the ‘historical specificity of the place. (Abbas,1997, pp. 296–297)”
伴隨著傳統基金會將香港剔出年度經濟自由度指數評級,華爾街日報近月亦刊登文章描述現任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為《香港的幻術師》(Hong Kong’s Illusionist),試圖證明香港不受北京的控制及干預。恰好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地理學系教授Jamie Peck,最新發佈一篇學術期刊文章《Hong Kong - a model on the rocks》,合時地講述一路以來香港經濟自由神話如何被建構,同時帶出現時香港面對的最新政治挑戰,香港的經濟應該何去何從的問題。
作者從歷史考據方法揭穿一套香港經濟的神話學(Mythology):由一條無人的小漁村到現時國際金融大都會,全憑香港政府採取經濟放任自由主義 / 積極不干預政策。文章精辟之處,在於解剖這個神話論的前世今生。
神話的「起源」,主要透過塑造香港經濟自由放任政策(laissez faire)之父,講述60年代香港財政司郭伯偉(Sir John Cowperthwaite)的生平,並以香港故事成為新自由主義的發展模型(model)推廣至全球;其次由傳統基金會這類國際組織每年公佈的經濟自由指數「吹奏」,比起陳茂波它才是真正的「幻象師」。
作者在文中點出,這種經濟自由指數 (the index of economic freedom) 更多是推動發展的引擎推手,多於反映經濟自由現況的相機寫照 (an engine rather than a camera)。事實上,過往香港經濟如何「不自由」,例如各式各樣的牌照制度、地產霸權土地壟斷、政府在經濟政策的積極干預、殖民惡法下各種對社會經濟文化事業的潛在規管等,都一直幻覺師的論述當中彷彿不曾存在。
文中全面地引述香港歷年財政司的施政方針重點,如何50年不變地盲目吹奏「自由放任」香港方程,扮演了新自由主義的宣傳道具(props),同時亦帶出香港這種虛擬的「經濟自由」,一直為中國紅色資本的走資門階(red China’s Doorstep)。可見,財政(幻覺)師到今日仍希望高呼香港一國兩制健全,試圖繼續扮演「全世界最自由的經濟體」如昔,但當傳統基金會已經不再吹奏,這種論調已經成為孤芳自賞的獨腳戲。
Jamie Peck引述香港理論大師Ackbar Abbas 的認識「香港學」,認為香港是一直都在尋找一種「方程式」(Formula) 之地,由以往一直以來唱頌「積極不干預」的屬意方程,到後國安法時代即將進場的大灣區建構工程 (作者眼中認為就是深圳模式),未來傳統基金會這種國際組織會否願意像過往未民主化的郭伯偉時代香港「照舊背書」(recycled folk),還是從此各自表述分道揚鑣,仍是一個極具變數的命題。
作者最後引用歐威爾在《1984》中一段(竟然)曾提及香港的部分,讓大家記得無論是今昔的威權香港,還是1984中形容香港猶如邊陲無止境的爭奪場域 (the edges of a contested geography),這種管治多年或企圖延續下去的香港神話學,都是今日強調「活在真實中」的個人哲學必須認識的課題。
#研究閱讀
#誰是香港幻象師
#香港作為方程式
#1984眼中的香港
#有意參閱文章可inbox我們
#郭伯偉研究
Reference
Peck, J., Bok, R., & Zhang, J. (2020). Hong Kong–a model on the rocks?. Territory, Politics, Governance, 1-20.
立場新聞(2021年3月11日):華爾街日報社評稱陳茂波為「香港的幻術師」 替習近平服務 https://bit.ly/3heHHq9
如對 #研究閱讀系列有興趣,歡迎月捐支持我們繼續營運
https://liber-research.com/support-us/
▍FPS ID:5390547
▍HSBC PayMe 捐款支持:https://bit.ly/32aoOMn
研究義工大招募報名:https://bit.ly/2SbbyT3
geography中一 在 國立故宮博物院 National Palace Museu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國立故宮博物院和臺南市政府攜手合作,於甫落成的臺南市立圖書館新總館舉辦「藝起冒險–一場始於十七世紀的數位旅程」,本次展覽呼應圖書館及博物館同樣作為文化傳承與維護的寶庫,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探索角度,運用人文跨域科技的方式,呈現文化藝術之美。
讓我們來看看其中一件新媒體藝術展件。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NPM) and Tainan Public Library have joined forces to organize the exhibition NPM ArtVenture at the newly-inaugurated New Main Library.The theme is aimed at highlighting the shared role of libraries and museums as receptacles where culture can be transmitted and upheld. This ten-thousand-mile journey will traverse countless book pages and scrolls, combining humanities and technology to showcase the beauty of art and culture.
Let's take a look at the new media artwork.
冒險地圖
本區為數位旅程的首站,請冒險家仔細觀察清代南懷仁所繪製的〈坤輿全圖〉(西元1674年),透過認識世界,踏出探險的第一步吧!
Adventure Map
The section "Adventure Map" is the starting point for this quest. Adventurers need to carefully observe the Kunyu Quantu (Great Universal Map in 1674) from Ferdinand Verbiest in the Qing Dynasty and start the first step in your adventure!
本區展陳新媒體藝術作品「南懷仁的坤輿世界」擴增實境(AR)、「坤輿藝境-十七世紀的世界探險」虛擬實境(VR),以及〈坤輿全圖〉、《坤輿圖說》高品質數位輸出畫,呈現十七世紀人們對於世界的認識及想像。
This area includes the AR-based new media artwork Ferdinand Verbiest's Kunyu Worldview, The Realm of Kunyu—An Adventure into the World of the 17th Century and the replica of the Kunyu Quantu are used as means to integrate real and virtual objects and take visitors on a survey through the physical geography and illustrations of various creatures from the 17th century.
仔細看一看,〈坤輿全圖〉上有好多世界各地的動物,展場裡還有古今動物對照翻翻牆,和臺南市立圖書館精選的世界地理書籍,運用多元互動方式,讓今昔文化產生交匯與對話。
Please take a close look! The AR-based Ferdinand Verbiest's Kunyu Worldview including ancient Chinese depictions of what we now call "giraffe", "turkey", "rhinoceros", "lion", and "ostrich". World maps from the collection of Tainan Public Library are also shown in this section alongside interactive exhibits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 as to contrast ancient and modern conceptions of animals, as well as enhance understanding on historical maps and relevant records.
******************************************************
藝起冒險—一場始於十七世紀的數位旅程
【展期】2021/01/02~07/02
【地址】臺南市立圖書館新總館(台南市永康區康橋大道255號)
【展覽時間】週二至週六:09:00-21:00、週日:09:00-17:30(週一、國定假日休館)
https://theme.npm.edu.tw/exh110/npmTainan/
NPM ArtVenture
Dates: 02 JAN 2021~02 JULY 2021
Time: Tuesdays-Saturdays, 9:00 -21:00、Sundays, 9:00-17:30 (Closed on Mondays and National Holidays)
Location: Tainan Public Library (New Main Library)
Address:No. 255, Kangciao Blvd., Yongkang Dist., Tainan City 710038, Taiwan
https://www.npm.gov.tw/en/Article.aspx?sNo=04011591
geography中一 在 卡文媽媽.英國.慢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細佬正在讀year 2
在英國的 National Curriculum的架構內是Key stage 1 (year 1 & 2)
主要的科目有 English, Mathematics & Sciences
而基礎科目則有 Art and design, Computing, Design and Technology (DT), Geography, History, Music, Physical education (PE) and Religious Education
其實之前我都只知道他們上課的概括
反而因為現在都在家上課
所以我都像在一起學習
今天想談談Religious Education(宗教的教育)
原來學校都會透過這個「宗教的教育」科目來教小朋友不同宗教的分別
老師會用故事來介紹宗教的起源
也會用一些活動來講解信奉這個宗教的人會做些什麼事
好讓小朋友了解一下那宗教的資料
也帶出我們應該尊重不同宗教的人
我覺得這種從不同的課題來提出互相尊重的重要真的非常好
老師說之前曾經講解過聖誕節
今次要介紹的宗教是印度教 Hindus
上星期我們看了關於印度教的故事
故事中提到其中一位印度神叫 Vishnu 是他們的守護之神
今天的其中一個活動就是叫小朋友想像一下這位印度神的樣子然後畫出來
細佬把他畫成坐在雲上面的樣子
另外也有提及 celebration of Holi
也可以叫做 festival of spring, festival of colours or festival of love
它是一個慶祝春天來臨,冬天完結的活動
也象徵邪不能勝正
人們都會聚集一起來慶祝(現在可能都要靠視象吧)
今日有另一個活動來叫小朋友把活動分類成對信奉印度教的人重要/不重要
還有著小朋友想想如果不讓信奉印度教的人來慶祝他們的節日,他們會有什麼感覺
讓小朋友反思一下
不過初時細佬都答不知道
然後我說:那如果我們都不慶祝聖誕節,那你會有什麼感覺﹖
他立即就能說出他的感覺~哈哈~
果然要切身處地的事情才有深刻的體會
今天宣布了學校在3月8日前都不會開放
可能已經有了心理準備
反正現在好像都習慣了在家上課的節奏
這個時間留他們在家我也感到放心一點
在輔助 home school 的時候我也學習到新的知識
不過這算是苦中作樂嗎﹖
———————————————————-—
卡文媽媽的網頁
https://ukmama.raycar.net/
———————————————————-—
#英國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