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心_張老師月刊
〈以愛為名的控制,讓孩子遠離!〉
許多父母,在孩子進入青春期時,總是特別的擔心,害怕孩子出現叛逆與唱反調的行為,因此對他們限制更多,不願意放手讓孩子去飛,甚至家管嚴的父母,還會偷偷跟蹤孩子去上學,或是察看孩子悠遊卡的刷卡記錄。
然而,當父母這麼做的時候,孩子真的會變乖嗎?
...
#貓心_張老師月刊
〈以愛為名的控制,讓孩子遠離!〉
許多父母,在孩子進入青春期時,總是特別的擔心,害怕孩子出現叛逆與唱反調的行為,因此對他們限制更多,不願意放手讓孩子去飛,甚至家管嚴的父母,還會偷偷跟蹤孩子去上學,或是察看孩子悠遊卡的刷卡記錄。
然而,當父母這麼做的時候,孩子真的會變乖嗎?
★父母盯得越緊,孩子越有可能變壞
結論是:這些緊盯孩子的父母,比那些和孩子關係平穩的父母,更可能讓孩子向「學壞」傾斜。
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父母時時緊盯著孩子,代表父母對孩子缺乏信任感與安全感。這絕非一天造成的。父母在孩子的童年時期,如果彼此的關係屬於不安全依附,父母在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依然會緊盯孩子不放。
時時被父母盯著的孩子,會造成怎麼樣的結果呢?研究依附的學者Hirschi發現,若是孩子和父母未能建立良好的依附關係,那麼孩子和同儕、老師之間,也相對難以建立良好的依附關係,可能較容易發生逃學狀況,父母一路以來的「努力不懈」反而適得其反了。
★給予依附3大要素,適時放手讓孩子飛
既然盯得越緊,反而會越容易讓孩子無法與同儕、老師建立良好的依附關係,甚至發生逃學狀況等等,那麼父母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變乖」,避免交到壞朋友、順利完成學業呢?
先從幼年依附關係來看。依附關係是一個很特別的存在,當小孩出生後,通常父母是孩子的主要照顧者。我們並非一生下來就能獨立生存,但是一旦能建立良好的依附關係,就像小鳥破卵而出時,成鳥會叼著蟲子來餵食牠們,並帶領牠們漸漸學會飛翔。
因此,當孩子出生後,父母勢必要帶著孩子慢慢成長,當孩子遭遇威脅時,父母能夠做到以下3個步驟,是讓親子依附關係緊密相連的重要密碼:
1.適時出現:在孩子有需求時,出現在孩子身旁。
2.敏感覺察:當父母出現後,能夠理解孩子受到的威脅是什麼。
3.給予支持:察覺到壓力源是什麼後,父母能夠幫助孩子度過威脅。
如果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能夠一次又一次地為孩子遮風避雨,孩子的情緒自然不容易出現過於強大的擺盪,便能夠在比較平穩的環境中長大,也會相信這個世界是美好的、自己是值得被愛的。長大後,也比較容易給予同儕、老師正面的訊息,彼此就越能建立具有安全感的互動關係,父母最擔心的逃學、加入幫派這些「學壞」的行徑,就沒有發展的空間了。
★放下控制 讓孩子自由飛
當親子有了正向關愛的互動和信任,父母根本不需要跟蹤孩子、緊盯孩子和誰交往,孩子自然會和父母分享,因為他們從小到大和父母的關係是溫暖、和諧的,與父母互動就像朋友一般,此時的孩子,就像幼鳥學會飛翔一般,自然脫離母親鳥的羽翼,勇敢闖蕩更寬廣的的世界。
然而,那些對孩子緊迫盯人的父母,從小就為孩子設立了許多規矩,他們過於嚴格地緊盯孩子,反而讓孩子不能感受到依附安全感3要素。譬如說,孩子在捷運上哭泣時,媽媽責怪孩子為了小事情哭泣,如此一來,媽媽沒有做到「給予支持」,反而讓孩子無法與媽媽建立起具有信任感的安全依附。
如果你是一個很容易擔心孩子變壞的父母,那麼要達成依附安全感3要素,或許是很困難的,辦不到的原因在於過度擔心。這個時候,我會建議父母們能夠找尋合適的教養課程或尋求心理師幫助,去觸碰過往不曾觸碰的焦慮,而不再把害怕變成控制孩子的手段。
依附是一個很神奇的機制,就如同幼鳥被成鳥照顧一般,為的是讓孩子能飛向天際。林以正老師在我所書寫的《找回100 %安全感:情場與人際的正向依附練習》的導讀中,寫下了這樣一句話:「依附不是為了連結而存在,反而是為了可以離開所設計的。」
唯有父母放下過度控制的想望,等孩子慢慢地做好飛翔的準備,即能讓孩子勇敢地飛向無垠天際。
(完)
附註:本文已於《張老師月刊》2021年2月號刊登。
fvc是什麼 在 養鴿 180Yo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服第一瀾-S單排照樣虐-沒有對手
今天這部是進階的
兩部內容沒什麼重複性
要學瀾就自己點進去看唄
大概就出這兩部
沒什麼能補充的了
完整進階教學影片:https://youtu.be/0Hp7tffKwJw
完整基礎教學影片:https://youtu.be/DbIy-fVc-Xg
#台服第一瀾
#養鴿
#180YoG
fvc是什麼 在 養鴿 180Yo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服第一瀾-S單排照樣虐-沒有對手
今天這部是進階的
兩部內容沒什麼重複性
要學瀾就自己點進去看唄
大概就出這兩部
沒什麼能補充的了
完整進階教學影片:https://youtu.be/0Hp7tffKwJw
完整基礎教學影片:https://youtu.be/DbIy-fVc-Xg
#台服第一瀾...
fvc是什麼 在 兒科女醫艾蜜莉-歐淑娟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肥胖與氣喘】
上一集歐醫師說要來寫肥胖與氣喘,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肥胖症」與氣喘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在醫學上我們視「肥胖」為一種健康狀況的病態,研究發現「肥胖」也是氣喘的危險因子之一:
BMI 每增加10kg/m2 , FEV1/FVC 會下降3%
BMI 每增加1kg/m2,氣喘嚴重程度的分數就增加 0.183
(大家把專有名詞忘記,想成肺功能變差就可以了。)
大家可以想像,肥胖的人身體的脂肪組織是比較多的,這些脂肪分布在身體各處,當然也包括了胸腔中的肺部周圍。
研究顯示,脂肪組織的存在降低了功能性肺餘容積(FRC),也限制了肺部的順應性。
(翻譯成白話文:肺功能受影響了。)
肥胖者(BMI>30kg/m2)有較高的風險患有氣喘:
在成人是1.5~3.5倍,
在兒童是 1.1~3.5倍。
#肥胖病患的氣喘治療
1、首選用藥仍然是吸入型類固醇,但研究顯示肥胖者對吸入型類固醇的治療反應可能較差(可能用藥需量較大)。
2、因此,醫師會建議肥胖患者要減重,減重的好處除了美觀上的加分(誤)外,還有以下好處:
(1)減少肥胖氣喘病患因運動引起的支氣管痙攣
(2)改善生活品質
(3)減少氣喘惡化
3、重度肥胖者(BMI>40)可以考慮施行減重手術。
BMI說明:身體質量指數,用體重(kg)除以身高(cm)的平方。
#氣喘衛教文章系列之六
#一起默契十足地加醫吧
#這篇好適合搭配歐醫師的運動衛教影片
#有問題歡迎提問😊
照片的故事:冬天時艾蜜莉整理衣櫥發現一件約莫10年前買的裙子,一穿上才發現自己已經穿不上了😳到底當年是有多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