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exponential計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exponential計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exponential計算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Eddie Tam 譚新強,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譚新強:大選前夕 對美國過時體制的觀察 文章日期:2020年10月30日 【明報專訊】近日很多傳媒問我對美國大選的看法。大部分民調顯示拜登領先,按道理今年準確性應有改善(原因在之前文章已解釋過),但經過2016年一役,很多人仍然不相信。我也無意猜測結果,但我有99%信心,即使特朗普成功連任,仍必...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Herman Yeu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Note download 筆記下載 : https://hermanutube.blogspot.hk/2016/01/youtube-pdf.html Past Paper (香港公共圖書館): https://mmis.hkpl.gov.hk/web/guest/hkcee-and-hka...
-
exponential計算 在 Herman Yeu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5-11-14 00:26:27Note download 筆記下載 : https://hermanutube.blogspot.hk/2016/01/youtube-pdf.html
Past Paper (香港公共圖書館): https://mmis.hkpl.gov.hk/web/guest/hkcee-and-hkale-papers-collection
------------------------------------------------------------------------------
M2 所有 videos 的 Playlist 可看: https://goo.gl/Eq0Efk
分類的 Playlist 可看:
https://goo.gl/X49Jds ……… M2 (Surd 根式)
https://goo.gl/NQiKs3 ……… M2 (Mathematical Induction 數學歸納法)
https://goo.gl/AQUc8X ……… M2 (Binomial Theorem 二項式定理)
https://goo.gl/sZRTyf ……… M2 (Trigonometry 三角學)
https://goo.gl/d6qf6M ……… M2 (e & Limit, e 及極限)
https://goo.gl/BzGaZ8 ……… M2 (Differentiation 微分)
https://goo.gl/S1kXAs ……… M2 (Tangent & Normal 切線及法線)
https://goo.gl/8TkRp6 ……… M2 (Rate of Change 改變率)
https://goo.gl/4y1lj8 ……… M2 (Maximum & Minimum 極大值及極小值)
https://goo.gl/8y48pq ……… M2 (Curve Sketching 曲線描繪)
https://goo.gl/l7deTJ ……… M2 (Integration 積分)
https://goo.gl/hgjfpQ ……… M2 (Application of Integration 積分應用)
https://goo.gl/Cf1pWe ……… M2 (Matrix 矩陣)
https://goo.gl/QwUZX4 ……… M2 (System of Linear Equations 線性方程組)
https://goo.gl/GFE7jx ……… M2 (2D & 3D Vector 平面&立體向量)
https://goo.gl/4VBqD9 ……… M2 (Tips Class & Last Hour)
------------------------------------------------------------------------------
M1 所有 videos 的 Playlist 可看: https://goo.gl/l3gAUQ
分類的 Playlist 可看:
https://goo.gl/rlbmEB ……… M1 (Binomial Theorem 二項式定理)
https://goo.gl/FZotov ……… M1 (Exponential & Log. functions 指數對數函數)
https://goo.gl/bx9Gp9 ……… M1 (Differentiation & its application 微分及其應用)
https://goo.gl/8qEBQ0 ……… M1 (Integration & its application 積分及其應用)
https://goo.gl/LEyZVD ……… M1 (Bayes' Theorem貝葉斯定理)
https://goo.gl/BAXGWk ……… M1 (Normal Distribution 正態分佈)
https://goo.gl/sEgQx9 ……… M1 (4 Distributions 四大分佈)
https://goo.gl/PAuvHb ……… M1 (Point & Interval Estimation 點與間距估計)
https://goo.gl/IUCu4a ……… M1 (Tips Class & Last Hour)
------------------------------------------------------------------------------
Calculator program 計算機程式入法︰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zDe9mOi1K8pkk-O2oN_sdZy41f3rvHHY
HKDSE Mathematics 數學天書 訂購表格及方法︰ http://goo.gl/forms/NgqVAfMVB9
課程簡介︰ https://youtu.be/Rgm7yUVG9cY
------------------------------------------------------------------------------
DSE 數學 Core 天書 A: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zDe9mOi1K8p2A7HMhwz4udhLJTQt9p2b
DSE 數學 Core 天書 B: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zDe9mOi1K8rwG72J-TSOYyLyaqBVuvGV
DSE 數學 Core 天書 C: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zDe9mOi1K8odfBVQx48_i9qe6II5OhtL
DSE 數學 Core 天書 D: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zDe9mOi1K8rpwKQvMwGSscFQo9vNiJEs
DSE 數學 Core 天書 E: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zDe9mOi1K8qapGxN7XDZHxTUm8UTItB0
DSE 數學 Core 天書 F: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zDe9mOi1K8rGQfY7lSwPfEpri_y3XBqG
DSE 數學 Core 天書 G: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zDe9mOi1K8p_vodcg2qObWmOUc_TxbFy
------------------------------------------------------------------------------
HKDSE 數學 Core 各天書 的內容︰ https://www.facebook.com/hy.publishing/photos/a.312736375489291.68655.198063650289898/933817946714461/?type=3&theater
HKDSE 數學 Core 特別快車班
28堂 (共7本天書) 完成整個 HKDSE 數學 Core
(中一至中六) 要考的所有課題,
適合任何考 HKDSE 的同學上課 (中四至中六都合適)
(p.s. Herman Yeung 所有天書,中英對照)
------------------------------------------------------------------------------
Please subscribe 請訂閱︰
https://www.youtube.com/hermanyeung?sub_confirmation=1
------------------------------------------------------------------------------
Blogger︰ https://hermanutube.blogspot.hk/2016/02/herman-yeung-main-menu.html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hy.page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HermanYeung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hermanyeung_hy
------------------------------------------------------------------------------
exponential計算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譚新強:大選前夕 對美國過時體制的觀察
文章日期:2020年10月30日
【明報專訊】近日很多傳媒問我對美國大選的看法。大部分民調顯示拜登領先,按道理今年準確性應有改善(原因在之前文章已解釋過),但經過2016年一役,很多人仍然不相信。我也無意猜測結果,但我有99%信心,即使特朗普成功連任,仍必將輸掉普選票。再大膽一點預測,我有75%信心他輸的普選票將比上次的300萬票更多,可能超過500萬票。
如違反普選票的大選結果再次出現,將造成對已是千瘡百孔的《美國憲法》和選舉制度的更大打擊!多數服從少數何來是民主,連民粹也不是,民粹的定義大概是以一些可能錯誤但嘩眾取巧的政策和口號,來蒙騙大多數民眾的支持。美國選舉幾已淪為一個反民主制度!
有人指出美國選舉制度有如網球計分法,分為「局」和「盤」,所以勝出者的總得分是可以少於敗方的。沒錯,不止網球,這種情况在排球、乒乓球和羽毛球都可能出現,但有何關係?這些都只是運動和遊戲規則,並非號稱民主的選舉制度。
美國這個仍然年輕的國家,但憲法已是全球最古老和完全過時的,與E.O. Wilson提出的人類社會制度停留在中世紀的說法頗脗合。可惜的是即使人類已擁有神級科技,但仍極難update不合理,反科學的政治、經濟、社會制度和政策。你的手機和電腦,會否仍在使用iOS 1.0和Windows 1.0?
倘選舉人現爭拗 將更反民主選出總統
公平一點說,我相信其他國家的憲法和選舉制度亦充滿漏洞,也可被人利用。但who cares?她們都不是永遠宗教式相信自己永遠是最強、最大、最正義和最民主的世界一哥美國。美國的憲法漏洞,早已成為荷李活劇本的豐富資源,《紙牌屋》(House of Cards)和《副人之仁》(Veep)等劇已多次鑽研所有極端情况,包括如每州的選舉人出現爭拗,將以每州一票的更反民主方法選出總統。但誰料到這荷李活幻想出來的情節,按特朗普說法,竟有可能在這次選舉中出現,而他更意圖藉此勝出!
更加不幸的是,美國的憲制漏洞經荷李活「宣傳」後,已「教精」了共和黨(和俄羅斯,更危險),不斷利用這些漏洞把選舉、議會和司法制度推至危險的極端邊緣。大家可能以為特朗普輸300萬票已很多,但其實參議院更離譜。每州不分大小擁兩席,共和黨現時控制53席、民主黨45席、獨立人士2席。看似共和黨得到較大民意支持,但其實53名共和黨參議員的總得票,比民主黨和獨立議員少1500萬票!這差距夠誇張嗎?
參議院權力很大,所有內閣和其他重要官員都必須得到參議院通過。參議院亦掌控彈劾總統的最後生殺權,連重要國際條約,即使總統簽了,如未能通過參議院,也是作廢。最著名例子包括一戰後雖然當時美國總統威爾遜(Woodrow Wilson)倡議成立國際聯盟(League of Nations),但就因為不能獲參議院通過,反而美國並未加入,是20年後歐洲戰火重燃的一條伏線。美國亦因此而未參加《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Comprehensive Nuclear Test Ban Treaty),和負責審判戰爭和人道罪行的國際刑事法院(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 ICC)。早前ICC開始調查美國在伊拉克的被懷疑戰爭罪行,而導致美國報復,竟宣布制裁一批ICC官員,包括總檢察官本蘇達(Fatou Bensouda),簡直是一齣鬧劇!
最高法院大法官提名,也當然必須參議院通過。最近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以極速配合白宮,不用1個月就完成聽證會,投票通過巴雷特(Amy Coney Barrett)的任命,把最高法院傾斜至危險的保守派對自由派的6比3。巴雷特已經是特朗普挑選的第三名大法官,將對未來整個美國司法制度以至文化,包括墮胎、種族關係、社會福利和醫療制度等有深遠的影響。當然如今次選舉出現法律訴訟,最高法院或將如2000年般,再次扮演kingmaker的角色。我的耶魯法學院憲法專家朋友指出,原來全球只有美國和伊朗兩個國家,才有最高法院法官終身制!
巴雷特是名虔誠的天主教徒,對墮胎和LGBTQ(女同性戀者、男同性戀者、雙性戀者與跨性別者)等問題上的立場,已不言而喻。她更是一名所謂憲法「原教旨主義者」(Originalist),即主張盡力揣測200多年前,傑佛遜(Thomas Jefferson)和麥迪遜(James Madison)等開國元勳(founding fathers),在立憲時的原有想法和精神!偉大如傑佛遜,也無法預料到200年後的情况,更無法預知科學推動的知識和科技革命!宗教過於信奉原教旨主義已非常危險,連解釋法律都堅持做Originalist,簡直是瘋狂!
在COVID疫情完全失控之際,特朗普竟仍病態式堅持要推翻「平價醫療法案」(Obamacare),短期內將由最高法院審判,如推翻,2000萬人將失去醫保,夠殘忍嗎?美國開國之初肯定沒有醫保,若按Originalist解讀,後果堪虞。
中國控疫成功 反映美歐各國不濟
白宮幕僚長梅多斯(Mark Meadows)在CNN訪問中,也承認不會再企圖控制疫情,解釋是COVID具傳染性如流感!既然如此,就希望美國停止指摘中國未能完全防止把病毒傳出。其實完全阻止是真的不可能,但中國後來控制疫情的成功,亦證明美國以至歐洲各國的不濟,制度、文化、科學認知、政策、科技運同和政策執行等層面,都有嚴重問題。
特朗普仍不斷無端恐嚇將出現巨型選舉騙案,但其實真正企圖操控選舉的人是他自己。他已發命令給「驕傲男孩」(Proud Boys)等極右武裝分子,「Stand Back and Stand By」,意思是暫時觀察,但如有需要,隨時準備行動。一批極右恐怖分子,更曾企圖綁架特朗普最增恨的密歇根州民主黨女州長惠特默(Gretchen Whitmer),幸而被警方及時阻止。特朗普更呼籲5萬人當投票站監察員,據說其中包括不少退伍特種部隊員,將手持自動步槍巡邏票站,目的無非阻嚇拜登和民主黨支持者投票。真唏噓,以為這種情况只會在非洲和拉美等第三世界國家出現,從前更只有美國派投票監察員到這些落後國家維持選舉秩序。
如今超保守的Originalist控制最高法院,更休想削弱憲法第二修正案(2nd Amendment),美國槍械問題仍是個死結。如選舉出現爭議(contested),譬如雙方都自稱勝出,除法律訴訟外,小心街頭暴力亦將升温,甚至形同內戰。美國傳媒已開始揣測軍方立場,軍方亦已宣稱必保持中立,但亦堅持將接受「合法」的命令,即是立場仍糢糊。唉!真悲哀,看新聞時還以為是在報道泰國局勢!
上周有些人企圖炒作拜登之子亨特(Hunter Biden)的所謂電郵門醜聞,除金錢貪腐外,更提出永遠更吸睛的性醜聞,說有視頻證明亨特曾強姦和虐待兒童!在上次辯論中,特朗普有提到亨特的貪腐問題,但絕口不提性醜聞,因為實在太過一千五百步笑五十步了!如被反問跟伊凡卡(Ivanka Trump)關係如何,總不可能真情剖白,再次承認對女兒極感興趣吧!
留意到對亨特醜聞最有興趣的,認為此事遠比疫情失控更重要,渴望特朗普能藉此贏出的,竟是部分香港人和台灣人。可能因為他們幻想特朗普是他們的「救世主」,但我替他們擔心,最後特朗普未必「打救」他們!
今屆大選投票率或1908年以來最高
其實美國大選已進行得如火如荼,投票人數已超過7000萬(大部分郵寄),超過2016年的一半,今屆投票率可能將是1908年以來最高的,或高達65%。傳統上,投票率高對民主黨有利,甚至「Blue Sweep」都有可能。最關鍵州份為賓夕法尼亞州(Pennsylvania)和佛羅里達州(Florida),照計算,拜登只需兩者取其一即可勝出,但特朗普則需要兩州都贏。最麻煩仍是點郵寄票需時較多,可能要等數天,甚至超過一周。希望兩邊都能表現耐性和克制,不要煽動暴亂。
最後到底是特朗普還是拜登勝出,對美國內政和外交方向當然會有影響。拜登必將盡力改善美國種族關係,甚至推動兩黨在醫療、環保和基建上合作。當然如果是Blue Sweep,政策落實較容易。外交上,拜登必嘗試修復盟友關係,對華政策短期內未必有太大改變,但最少將較穩定和客氣,減低擦槍走火機會。
特朗普倘連任 戰爭風險恐升
如特朗普成功連任,則恐怕加速摧毁各樣令到美國偉大的支柱,包括對移民和人才的吸引力,以及科研的獨立性;司法、聯儲局以至軍方都必受到更大干預。外交政策更差,西方聯盟可能面臨瓦解,世界貿易組織(WTO)幾已名存實亡,再走下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World Bank),甚至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和聯合國或都會受到威脅。跟中國鬥爭必更激烈,戰爭的風險都將上升。
但無論誰當總統,最首要面對的問題仍是COVID疫情,如解決不了,社會不能「正常」運作,根本毋須討論跟中國競爭的問題。如今到了每日近8萬宗,死亡人數1000的恐怖地步,更有exponential growth(指數增長)的危險,即使拜登上台,控制疫情談何容易!
只谷股市不顧人命 結果經濟也不保
常言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現實中是否如此,看執法情形。更肯定的是在疫情面前,每個國家都是平等的,病毒對所謂個人自由和政治體制毫無興趣。有人仍以為COVID只是一個wake-up call,人類仍有充足時間和機會「改過自新」,但明顯COVID已是所有國家和管治制度面對的大考,如不及格,整個社會將同時蒙受巨大性命和經濟損失,兩者絕非如特朗普天真以為的二選一題目。只有如中國般,先力壓疫情,保護人民生命和健康,然後才可逐漸恢復經濟,如成功,資本市場也必自然有好表現。美國倒行逆施,只印鈔狂谷股市,反置人民生命健康不顧,實體經濟也當然不能恢復,結果兩者皆失。
我希望美國人有足夠的集體智慧,放棄對自己體制的宗教式、反邏輯的盲目自大和狂妄。任何體制只是工具並非目的。尤其在人類面對COVID和相關的氣候和環境變化挑戰,美中和其他國家都必須放棄狹窄國家和種族主義,以科學和人性為本,充誠合作,才有機會成功!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32098&node=1603999545860&issue=20201030
exponential計算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譚新強:歷史新分界:B.C.(Before Corona)屬美國 A.C.(After)屬誰?
著名《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Thomas Friedman最近寫了一篇文章:《Our New Historical Divide: B.C. and A.C. - the World Before Corona and the World After》。可能有點誇張,但標題非常吸睛。文章內容反而不算突出,只指出因全球一體化和交通發達,所以疫症能在短短數個月內蔓延至全球,感染人數亦以幾何級數上升。然後他的觀察是美國社會文化屬於loose(鬆),東方社會如中國內地、新加坡和香港,因曾經歷無數次災難,所以文化屬於tight(緊),但「緊」文化就反而對處理疫情有幫助。所以他建議「收緊」美國文化,同時政府亦需增加對國人的同情心,以大型財政方案刺激經濟,同舟共濟,共渡時艱。
美國國會即將通過一個2萬億美元緊急經濟援助方案,規模之大,前所未有。加上之前聯儲局的緊急減息和各種unconventional(非常規)流動性提供方案,總額可能高達6萬億美元!
一如所料,貨幣政策已成為一種逐漸失效的「舊藥」,即使息口減至零,重啟無限QE,甚至直接購置投資級別企業債,雖托不起股巿,但對保持債市和銀行系統流動性,當然有頗大作用。財政政策這粒藥較有新鮮感,所以暫時對刺激股巿較有效。方案包羅萬有,包括直接向家庭派錢,但奇怪地,收入愈高,派得愈多!更多錢將放在援助多個行業,包括航空、郵輪、酒店、餐飲等等,細節尚未出來,主要目的是保就業,貸款給企業,條件是不可大幅裁員,不可回購股票,亦限制高管薪酬。當然亦有部分錢將放在擴大各種社會福利,和至為重要的醫療預算,但為數恐怕仍有不足。但無論刺激多大,短期內失業人數仍將急升數百萬。
每個政策都有副作用
這個世界沒有免費午餐,每個政策都有副作用,問題只在權衡輕重,得到的效果,是否值得付出的代價。極端的貨幣政策,長遠下來,會否動搖全球投資者對美元和美債的信心?巨型的財政方案,將把今年原來已高達1萬億美元的財赤,最少再翻倍至2萬億以上!長期下去,情况愈來愈日本化,債台過高,即使不破產,都可導致結構性低利率、低通脹和低增長。
歸根究柢,這是一場全球健康危機,並非金融危機(暫時),所以最重要還是要看每個主要地區的處理疫症方法和成績。最肯定一點,在這次嚴格考試,沒有任何地區拿滿分。中國起步可能有點慢,但COVID-19確比SARS的R0(基本傳染度)高不少,即使更早把武漢封城,能否像對付SARS一樣,完全消滅病毒,不易下結論。不少亞洲其他地區,包括日本、韓國、新加坡,以至印度,都受到一些讚許,但即使第一波疫情稍為控制得好一點,仍然不可鬆懈,因為有迹象不用等到秋季或明年,英美回來的人已帶來第二波衝擊!多個南半球地區,尤其非洲的疫情已在升溫,值得關注,因為更確保這場pandemic(大流行),將演變為一個endemic——每年捲土重來的風土病。
歐洲方面,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慘况,目不忍睹。兩國的死亡人數都已超過中國,意大利的CFR已到10%,比當年SARS的9.5%更高,怎說都不可能把COVID-19當作流感吧!當然如能進行大規模隨機測試,會準確一點計算到IFR,理論仍必低於CFR不少。英國已開始推銷大規模自家測試裝備,目的就是準確推算感染率。牛津理論傳染病學家Sunetra Gupta發表研究,估計英國的感染率或已高達50%(不太可能,測試結果仍不到10%呈陽性)。如屬實,其實是天大「喜訊」,即是早前的秘密「疫症派對」政策已成功,很多人已擁有免疫力,可以復工。但這政策極不負責任,甚至不人道,等同蓄意感染了大量抵抗力較弱的老人家和長期病患者,並把病毒出口到全球!
有些人盯着意大利數據,當近日見到新增個案見頂稍有回落,就鬆口氣變得樂觀。但我提醒大家兩點,第一,西班牙已成為下一個重災區,法國、英國,甚至瑞士和很多其他國家,即使全都執行了各種嚴格隔離政策,不幸歐洲疫情仍在升溫。第二,差如意大利,確診個案的人口比例,仍只有0.12%,而多次提到過的HIT(Herd Immunity Threshold)群體免疫臨界點,估計高達40%至70%!即使真實感染率比確診高10倍,也無非1.2%,距離HIT仍甚遠。所以即使出現第一個峰頂,怎保證不會出現第二個更高的峰頂?
特朗普缺危機意識
美國的疫情,已成為全球最嚴重的熱點。即使特朗普不停自我稱讚,自誇在一月底停止中國航班是超明智之舉,後來把歐洲都停了,對疫情有很大幫助。但這做法真的減少了受感染和死亡人數嗎?事實已證明他講的一切都是信口開河的謊言和空話。即使一月已停止中國航班,但仍沒有為疫情作出任何準備。最差是特朗普根本沒有任何危機意識,到今天仍不停自我解脫說誰也想不到疫情這麼嚴重,能傳到超過150個國家,證明他連最基本的exponential power(指數增長)的數學概念都沒有。本以為他也在玩「疫症派對」的險著,但後來才發現他真的甚麼都不懂!
所以美國既沒有有效隔離和尋找源頭政策,最初更缺乏測試儀器,所以初時極少測試、更沒有增購保護衣物和呼吸器等緊急醫療設備。到了今日,測試增加了,加州、紐約、伊利諾和愈來愈多的州份都已進行封城,全國經濟接近前何未見的停擺,但可惜今次亡羊補牢,似乎晚矣!
美國的確診個案已近7萬,死亡人數已過千,但幸而CFR仍只約1.5%。紐約市的情况最令人擔心,人口和面積跟香港相差無幾,但確診個案已超過3萬,死亡人數近300,比香港當年SARS的死亡人數還要高!看到此情此景,實在非常痛心,我曾在紐約地區居住多年,亦經常去公幹,當地極多朋友,現在非常替他們擔心。
除紐約外,另有12個州的個案已過千,Louisiana更已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疫區!每100萬人,美國的感染率已達207人,比中國的56高出近4倍!很多專家的基本預測是美國總案例將達20萬,感染率將接近歐洲。最近且有迹象美國疫情轉差,病人數目或將遠超此數,只希望醫療系統能夠應付。
在這情况下,特朗普心又慌了,擔心經濟,所以反說打算在復活節前宣布美國重新開放和復工,亦即漠視Fauci和其他專家的意見!我上周已說明,到最後,人類必須接受與此病毒並存的現實,但最好如中國般,在大致上控制疫情後才陸續復工。如美國到4月中疫情仍在擴散和升溫,公共安全和政治上,特朗普又怎可執意宣布復工?
如疫情控制不了,無論財政和貨幣援助規模多大,仍救不了經濟。特朗普整天怨天尤人,很不成熟地說一個月前美國經濟前所未有的好,全民就業,經濟第一,遠比中國大,怎可能聽醫生一句話,就無限長期停頓經濟!我明白他的焦急,但可惜情况強於人,不用說想當年,連想當月都是沒用的。
大摩最新的預測,非常恐怖,預測美國第二季度的GDP將下跌30.1%,比1930年代大蕭條更厲害!經濟師當然對下半年較樂觀,希望疫情將隨着夏季來臨而消失,經濟將急速反彈,但全年仍將收縮2.3%。我也希望是這樣,但擔心疫情將拖一段頗長時間。
疫情中沒有贏家,所有人都受影響。大摩亦預測中國第一季度GDP下跌5%,然後第二季度反彈1.5%,全年增長仍有3%,我亦覺得有點太樂觀。
中美GDP或拉近
但重點在那裏?請大家小心,討論多年的修昔底德陷阱可能出現變數。如大摩等專家的預測準確,亦即是說在今年第二季度,美國和中國的nominal(名義) GDP,將前所未有地接近!以PPP GDP計算,中國早在2013年已超越。以年化計算,再簡單假設中國較高的通脹將抵消美元升值,美國去年名義GDP約21.7萬億,中國約14.3萬億,今年第二季,美國年化名義GDP將跌至約15.2萬億,中國則將升至約14.5萬億,相差不到5%!當然若以全年計,大概率差距仍將有超過四成,除非疫情揮之不去,美國無法全面復工。當然要指出美國人均GDP仍是中國5倍多,核武數量則是中國的20倍,更添風險。
但無論如何,說回到B.C./A.C.的歷史分水嶺,感覺上,這次疫情,中國受傷也很重,但或許亦是另一次彎道超車的機會。本來B.C.前,中國經濟規模超越美國,需時可能十年,但在A.C.後,這個時間會否大幅縮短,或者不到5年,甚至更短?美國經濟近70%為消費,即是服務業,亦即是最受疫症影響的部分。中國經濟也受嚴重打擊,尤其進出口貿易和製造業,初期面對supply shock(供應震盪),到現時逐漸復工,又面對全球的demand shock(需求震盪)。但幸而中國經濟佔比最大的仍是投資,約50%,消費則只佔40%。中國的主要刺激方案仍未出台,保守一點,先看清楚,保留實力是好事,希望續以減稅降費,刺激消費為主導,再加以適量的減息降準,和5G跟醫療為主的基建投資。
這次疫情亦將影響A.C.未來的中美貿易關係。本來今年將進行第二階段貿易談判,重點將針對中國的工業政策和補貼國企問題。但如A.C.後,美國大量企業受政府拯救甚至國有化,有人估計或將高達GDP的25%,那麼美國憑甚麼批評華為?到時波音可能已成為國企(暫時仍抗拒)!
即使特朗普連任,不用選上Sanders,美國經濟制度經已嚴重往左轉,資本主義名存實亡,差不多連MMT都用上了,還不是已變成社會主義!
19世紀末,美國經濟規模開始超越英國,但以英鎊為全球儲備貨幣本位的情形仍未立刻改變。再要等50年,Bretton Woods制度成立後,英國才勉強把英鎊本位的寶座拱手相讓給掛鈎黃金的美元,其間英國著名經濟學家John Maynard Keynes,還跟美國財政官員Harry Dexter White有一番龍爭虎鬥。但請大家更需留意一點,美國超越英國後,美元正式取代英鎊之間的50年,亦正是人類史上最動盪的時期,包括兩次世界大戰!貨幣政策的不平衡和不協調,被認為是誘因之一。
不少人已把今次全球抗疫形容為一場另類世界大戰,亦不為過。只希望所有人看清楚,共同敵人為病毒(和氣候變化),而並不是某一個國家或某一個族群。但願A.C.的世界,比B.C.更和平!
(中環資產持有波音的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exponential計算 在 聽說荷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蠻不錯的英文影片,透過統計與公式化的因子解釋及預期未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人數,統計數字是來自所有非中國的每日感染人數。
如果聽不下去太多英文解釋(但還是建議看完全影片啦),可以從7:46 的公式解釋開始:
新增感染人數 = 每日被感染者接觸的平均人數 (E)x 接觸者被感染者的機率(p)x當日感染人數(Nd)
當然我們目標就是要降低新增感染人數,那就是要減少可控因子E 跟 p:
1. 要減少E,就是降低被感染者接觸的人數,所以減少旅行外出等都是方法。
2. 要減少p,就是多洗手(其實口罩也可以,但影片沒說我補充 XD)。
我很喜歡他最後的總結,也道出了歐洲未來兩三周疫情會持續爆發的隱憂,那就是:
"If people are sufficiently worried, then there's a lot less to worry about. But if no one is worried - that's when you should worry".(如果人們都充分的擔憂,那就不太需要去擔憂;但如果沒人在擔憂,那就是我們該擔憂的時刻。)
就像我本來不是很緊張,但上禮拜看到密閉展間的美術館這麼多人,我反而不自覺的擔心了起來。
如果大家都不當一回事,依照過去傳染規律的公式計算,30 天後感染人數增加到百萬也不是不可能,到時候真的就 GG 了。
還有影片有提到 2003 年的 SARS,還有1918 年的 Spanish flu,即便歐洲人對SARS有聽過但沒感覺,但一定對讓將近一億人死亡的西班牙流感很有印象。
如果身邊的荷蘭或歐洲人還在醉生夢死,也許這支有數字根據的英文影片可以讓他們醒一醒~
另外一個值得慶幸的是,推薦給我這支影片的,是荷蘭科學朋友,所以也不是所有荷蘭人對這次病毒傳染都很天(ㄨˊ)真(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