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endowment經濟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endowment經濟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endowment經濟產品中有2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646的網紅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電子工程學系及電子研究所,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北大精神」其實是「交大精神」! 前交大校長張懋中對陽明交大合校的新期許 訊息來源 https://srtechmedia.com/news/2df5bec1-0854-4bbc-8873-3efc0946a68a 專欄作家林宏文 2021-02-08 19:50 陽明、交大已於二月一日正式合校...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張邁可,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為什麼集點卡要先蓋兩個章?店家沒有告訴你的秘密! 一個讓潛在客戶更容易接受產品或服務 也能大幅提升業務銷售成交機率的方式 就是讓消費者實際地擁有產品一段時間 這樣他認知的產品價值就會提升 這個理論叫做是 稟賦效應(endowment effect) 讓張邁可告訴你要如何運用稟賦效應 來幫助你簽下更...
「endowment經濟」的推薦目錄
- 關於endowment經濟 在 政經八百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 關於endowment經濟 在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電子工程學系及電子研究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endowment經濟 在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endowment經濟 在 宜蘭縣議會議員陳文昌服務處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endowment經濟 在 張邁可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endowment經濟 在 李根興 Edwin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endowment經濟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endowment經濟 在 政經八百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4-04 15:40:32
#八百回合經濟談 〔誰依賴誰甘安捏?!貿易幹架誰輸誰贏還不知道呢!〕 財政部於 1 月初公布的 2020 貿易數據顯示,我國出口至中國的比重占了出口總額的 43.9%。 這引起了藍綠兩黨以及 BBC 中文、風傳媒等媒體的關切,直指我國經濟依賴中國才得已有今日成績,導致了「親中賣台」...
-
endowment經濟 在 張邁可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6-02 18:29:29為什麼集點卡要先蓋兩個章?店家沒有告訴你的秘密!
一個讓潛在客戶更容易接受產品或服務
也能大幅提升業務銷售成交機率的方式
就是讓消費者實際地擁有產品一段時間
這樣他認知的產品價值就會提升
這個理論叫做是 稟賦效應(endowment effect)
讓張邁可告訴你要如何運用稟賦效應
來幫助你簽下更多訂單
《業務開發SOP:自媒體的社群業務開發術》
讓更多客戶認識你、喜歡你、信賴你、也主動來找你!
https://changmike.com/prospecting_yt/
《成交的技術:銷售技術 Know-How 大公開》
學會如何談下更多的案子,簽下更多的訂單!
https://changmike.com/closers_yt/
《絕對成交的銷售簡報術》
學會介紹產品與銷售簡報的成交秘訣
https://changmike.com/presentation_yt/
我要問張邁可問題:https://lin.ee/kV9Fvyz
有業務銷售或工作的問題嗎?歡迎發訊息給我!
▼張邁可的人氣影片▼
華爾街之狼最強銷售技術:把這隻筆賣給我
https://youtu.be/hCl4SBhb0Zc
當顧客抱怨你的價格時,該如何回應?
https://youtu.be/F9luLdz-Two
當顧客拒絕你時,他真正的意思是...
https://youtu.be/VBF7OYClOWo
客戶說:我要跟家人商量一下
https://youtu.be/MCW7NT90Tw0
客戶說:我已經有配合廠商了
https://youtu.be/ixlxdyg3Io0
如何在30秒內把任何產品銷售給任何人
https://youtu.be/jRU2eap1rzY
歡迎追蹤我
►官方網站|https://changmike.com/
►Facebook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ChangMikeTV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changmiketv/
►Line@|@cmike|https://lin.ee/kV9Fvyz
喜歡我的影片請幫我點個喜歡+訂閱
別忘了開起小鈴鐺~ 能第一時間收到影片更新通知唷!
製作團隊
►腳本|張邁可
►演出|張邁可
►剪輯&後製|陳姿淇 -
endowment經濟 在 李根興 Edwin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1-31 12:35:33《傳統三大智慧》這次賣書《李根興的生意哲學》對你做生意的啟示
希望你唔好覺得我好「吋」,在玩嘢...! 我只想真心同你分享我的思維。
中國人有什麼傳統三大智慧,在這次賣書過程都好有用?
想預訂我親筆簽名的新書《李根興的生意哲學》,可以whatsapp我(+852) 90361143。
內容包括(1) 創業勵志故事,(2) 生意理論,(3) 商舖知識,(4) 創業隨筆。三百多頁,定價HK$198,2020年第二季出版。
P.S. 我只whatsapp 回覆至新書No. 854,其他會未來一兩日內會回覆。俾我一家人放下假先?
#賣書的傳統三大智慧
。。。。。。。。。。。。。。。。。
錄影日期2020年1月30日星期四 at Lake Tahoe
全文內容:
首先希望大家在香港保重,身體健康。 我而家嚟咗Lake Tahoe 呢度同外母一家人趁農曆新年滑雪,到處走走。
嚟緊第二季我會出本書叫做【李根興的生意哲學】, 內容包括好多勵志故事,生意理論,商舖知識同埋創業隨筆。基本上就係我過去18年創業的經驗同理論炒埋一碟。 我爸爸,亦都係我偶像,會幫我寫個「序」,總括佢1973年大陸落嚟香港兩手空空對我嘅創業忠告。 我三個女幫我用手畫緊個封面, 唔知係乜,佢哋話事,可能係個月球,可能係隻烏龜,whatever they think it's right. 到時你睇到。我仲已經搵咗多位商界名人,每人幫我寫三至五個創業原則同謬誤。全書約三四百頁。2020年第二季出街。定價港幣$198。
本來我都冇諗過突然賣書, 只係飛嚟嘅時候冇嘢做繼續要proof-read 本書,機上 wifi 有人問我幾時可以預訂,我畀咗個whatsapp number,就馬上收到好多order,兩三日內就賣了過千本。I have lost count, 未有時間數。So far 千四五左右掛。我唔係靠賣書搵食,not sure .....
我目的唔係想show off,反而係賣書過程入面有啲中國人嘅傳統智慧對我有三大啟發, 肺炎疫情總會過去, 可能到時對你做生意都有幫助。
(1) 「物以罕為貴」。
Whatever you sell, try to make it limited edition (限量版). 普通一本書印十萬本都得,但如果十萬本都一模一樣,就唔珍貴。 我自己頭嗰1000本就講到明有編號, 蓋章,簽名,加個人化的message,一千本之後就無 number 。
你做間茶餐廳都係一樣,每日都要推出啲特別限量餐,要講到明限幾多份,不斷update 剩幾多,咁人客先會覺得緊張,好嘢才爭住買。 亦都因為咁,你有冇留意到airlines網上嗰啲訂位,永遠都係得 few seats left for this price,幾個坐位剩,之後可能都只係加幾十蚊又有位啦, 但啲人客見到 few seats left for this price 就緊張好多,馬上訂位。
(2) 「瘦田冇人耕,耕開有人爭!」
之前啲人訂書,都係一本一本咁訂,whatsapp 覆到我手軟。 後來啲人就馬上平均訂書數目飆升咗兩三倍,點解? 因為我加咗句,限量每人五本,再後來改做每人限三本。 咁啲人可能覺得:「嘩,限三本,咁梗係好嘢!」,馬上個個都訂兩三本。 馬上賣得好快。
記唔記得我同你講過, 美國人好鍾意飲金寶湯。 超級市場想賣多啲金寶湯嘅方法唔單止係減價,根據1998年美國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三位教授研究咗86間超級市場指出,佢哋發現如果純粹減價,由每罐美金89仙減至79仙, 平均每個人會買3.3罐。 行過買嘅機會率係7%。但如果擺個sign 喺度 Limit 12 Cans per Person, 每人限買12罐, 咁啲人睇到 limit 12罐,一定係好嘢啦, 個個係咁買,咁樣平均每人買就會由3.3罐提升至7罐。 行過買嘅機會率亦都會由7%提升至9%。 咁.... 總生意額就可以升咗165%。
你盤生意, 又有冇咩係可以唔單止限總數,仲要每人限量呢? 每人限食兩個特色漢堡包? 每人限飲三杯特色 milshake? 「瘦田冇人耕,耕開有人爭!」,中國人幾千年嘅智慧有佢嘅道理。
(3) 「小財唔出,大財唔入」
有冇留意到,我話部分靚嘅number我會出錢以倍數價錢回購。我回購咗1,2,10,18,111等,仲有其他我出咗錢,買家唔肯賣俾我。
It's not about money! 我做咗個 test, 當我話用作慈善用途,個個都賣比我,但如果我話我自己日後可賣貴啲,就個個都唔肯俾我。Why?
根據哈佛行為經濟學教授 Francesca Gino,呢個叫 Endowment Effect (禀赋效應)。人無嘅時候,就唔介意繼續無。但一擁有咗,就唔想無。 除非知道係畀另一個人,比佢更加差,能夠令佢好返少少,咁佢又唔介意再無喎。 即係等於做慈善,個個都ok,接受我個價。
但如果要令到佢由有變無,目的係令到另一個人更加好,比自己仲好的話,佢又唔制喎。 因此我話我想回購再賣高啲價,個個都唔肯賣畀我。
但賣唔賣畀我,唔重要。最重要嘅係,佢接受咗我嘅價錢,佢開心收到多啲錢,肯定周圍同人講。 即使唔接受, 都已經覺得自己賺咗, 肯定更加珍惜本書, 都係周圍同人講。變相免費 word of mouth marketing (口碑宣傳) 亦都係最有效的marketing. 有限錢,最緊要大家happy.
你做生意都係,「小財唔出,大財唔入!」。 開緊茶餐廳,試下每個碟有個number, 到某個幸運數字嘅時候,就請個人食餐飯。或者同佢講,佢可以選擇免費,捐咗個餐錢去做善事積福。
你食物成本最多幾十蚊,每日送十個、一百個都好呀,有限錢,但肯定 word of mouth 嘅 marketing effect 好大, 餐廳一定大排長龍。 我都會落嚟幫你宣傳送你啲「良心餐」出街。 好過為咗省成本,社運/肺炎,逆市白交租,拍烏蠅。
總之,「物以罕為貴」,「瘦田冇人耕,耕開有人爭」,「小財唔出,大財唔入」, 做茶餐廳,做牙醫,做運輸同樣道理。中國人幾千年的傳統智慧有佢嘅料到。我唔係靠賣書搵食, 都係兩三日單靠facebook 賣千幾本。 對我自己做商舖基金都好大啟發。你呢?
It's a good book,我畢生智慧係晒入面,想有我親筆簽名,whatsapp me at +852 9036 1143。出街時通知你點攞書。如果你 message mark 住以上「三大智慧」其中一個, 我會親筆係本書入面「第四個智慧」特登 Blank 咗嗰頁寫埋畀你 ? 其他人無㗎,大家香港保重!
李根興創業之友 https://www.facebook.com/EdwinNetwork/
李根興商舖之友 https://www.facebook.com/edwinprimeshop/
李根興 youtube 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EN66AnLghXESgCDIsz-3Nw -
endowment經濟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5-10-01 21:50:26本地星級基金經理成績 / 跑贏者各擅勝場〈股掌行情〉2015-10-01 a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endowment經濟 在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電子工程學系及電子研究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北大精神」其實是「交大精神」! 前交大校長張懋中對陽明交大合校的新期許
訊息來源
https://srtechmedia.com/news/2df5bec1-0854-4bbc-8873-3efc0946a68a
專欄作家林宏文
2021-02-08 19:50
陽明、交大已於二月一日正式合校,為台灣頂尖大學的合校揭開序幕,也為國內大學整併帶來改革希望。
推動陽明交大合校的前交大校長張懋中說,外界經常讚譽「北大精神」,但就他與許多交大老校友的接觸,北大精神其實是源自「交大精神」,因為當年包括蔡元培、蔣夢麟等北大校長,都是出自交大的前身南洋公學。陽明交大應該承繼這個精神,為台灣高等教育開創出「偉大大學」的範例。以下是張懋中校長的口述內容,整理如下。
中國近代史上最早創辦的大學,是1894年於天津設立的北洋大學堂,當時由推動洋務運動的輪船電線事務大臣盛宣懷所辦,目前北洋大學堂已改名為天津大學。
1896年,盛宣懷從北京到上海,原本想以個人資金辦學,創辦南洋大學堂,但後來改稱南洋公學,是因為當時清政府也想參與,後來就變成政府與私人的資金「公家」合辦,並取名為「南洋公學」,公私合營,南洋公學也是目前上海交大等大陸四所交大和台灣陽明交大的前身。
南洋公學最初設立時,只有法、政相關科系,後來要增加商業、經濟、管理、郵電、工程等,盛宣懷校長想找一位經濟特科班的總教席,大約是現在大學的教務長,於是就請蔡元培來擔任這個職務。
蔡元培出生於1868年,是革命黨人中少數的前清進士、翰林院庶吉士,地位崇高,有如今天的中研院院士。他兩度遊學歐洲,對中國社會及陋俗有透徹觀察,也倡導自由思想、民權與女權等觀念,對中國從封建專制過渡到民主自由時代有很大貢獻。
由於蔡元培在南洋公學辦學績效突出,後來就被延攬至北大擔任校長,也當過中華民國首任教育部長、中研院院長。他把北京大學學術化,奠定中研院的基礎,又聘請胡適、丁文江、陳獨秀等人進北大,當然也有保守的辜鴻銘、嚴復等人,其中丁文江也在南洋公學任教過,辜鴻銘則擔任過南洋公學教務長。
因此,蔡元培在擔任北大校長前,已經先在交大前身的南洋公學任職,而蔡元培之後繼任的北大校長蔣夢麟,更是畢業自南洋公學的學生。兩人前後擔任北大校長時間超過20年,真正奠定北大的學術和教育地位。
蔣夢麟早年於浙江高等學堂(現在的浙江大學)及南洋公學讀書,後來赴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又轉到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取得教育學博士,導師就是為知名的教育家及哲學家約翰·杜威。
蔣夢麟是中國知名教育家,他的自傳作品「西潮」影響許多人,他自己也多次提及,他很驕傲自己在南洋公學求學,並認為是當時中國最好的大學。
蔣夢麟任北大校長達17年,是該校任期最長的校長,任內最大貢獻是將北大從教授治校改成校長治校。因為蔣夢麟很清楚當時教授治校的問題,教授球員兼裁判,學校治理一蹋糊塗,教授在外面兼課、撈錢,教授任用也沒有章法,隨時有人要走路。
後來,蔣夢麟就跟北大教授說,北大不要教授治校,改成校長治校,但可以讓教授的薪水,從幾十元增加十倍到幾百元,這樣你們要不要?結果,教授們都覺得原來制度做不到加薪十倍,於是,就讓蔣夢麟推動校長治校,最後他也推動得很成功,讓北大建立學術界的崇高地位。
因此,大家常在講所謂「北大精神」,我與很多早期從大陸來台的交大校友聊起來,談到北大的治理精神,其實都是延續自交大(南洋公學)的精神,是交大校友將南洋公學的精神帶至北大,執行的人都是交大人,因此老校友才會常說,「北大精神其實就是交大精神。」
談到這裡可以講一個插曲,毛澤東在發起共產革命前擔任北大圖書館館員,當時這個人事案是由校長蔣夢麟批准。毛澤東曾向校長要求加薪,希望從3.5元加到4.5元,結果蔣批了一個no,後來毛澤東決定去革命,改變了中國近代史。如果當初蔣把毛的薪水提高,或許後來的歷史就要重寫了。
不過,蔣夢麟當時把教授薪資大幅提升十倍,的確讓教授的地位大幅提升,例如當時胡適的薪資是350銀元,毛澤東的薪資3.5元,教授的薪資相當於職員的一百倍。
徐志摩剛回中國時,薪水是100元,也相當高。當時我父親在上海讀書,他說一個月的生活費加學費大約只要二元,就可以知道當時教授的薪水有多高。
回到台灣大學教育及改革的議題,過去我就認為,交大要成為偉大大學,要朝A.C.T.三個方向努力,大家若能ACT Together,就能做到同行致遠。
其中,A是代表積極、靈活的Active Education和Active Placement,前者是以ICT科技推動雙向的「翻轉教室」教學方法,後者則需要校友們合作,成為學校和產學界的重要橋樑,讓學生順利在不同的產學業找到能讓自我和群體發揮的最佳位置。
C則代表Cross-Disiplinary Research (跨學科研究),不同領域、範疇的合作最能激發顛覆性的想法,校友在社會上累積的寶貴經驗,多向學弟妹分享自己的眼光和產業工作經驗,了解學術界沒辦法體驗的真實社會需求(Societal unmet needs)。
最後的T則是Trustees for Institution and Endowment) 提倡公立大學公法人化,將大學和辦學基金交付公益信託,由董事會治理,校長的聘任由董事會決定,並向其負責。如此董事會可以受教育部委托辦學,校長可以負責治校,教授可以專心治學,學校自然可以辦得更好。
因此,如今回到陽明交大的合校議題,兩校已於二月一日正式合校,首先應該推動讓大學部學生多交流,例如大一大二應該在同一校園上課,如此才有機會做更好的融合。另外像醫科生先修工程課程,目前只有十個學生,雖然人數少了一點,但也算是一個好的開始。
這裡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精神,就像當年南洋「公學」一樣,如今要推動陽明交大往產學共創的方向發展,因為光靠政府資源已經明顯不足,要由政府加民間一起辦「公學」才有機會創造偉大大學,交大已經努力投入產學共創多年,許多校友企業已投入許多資源,並陸續看到成績,期許陽明交大也繼續朝這個方向努力,讓陽明交大共同的知行合一精神持續發光。
endowment經濟 在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三代國安顧問聚首 + 中國議題成國安會業務重心】
美國時間1月29,由前國務卿及前國安會顧問萊斯(Condoleezza Rice)主持的一場活動在線上召開,與會的有現任國安會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以及甫卸任的前國安會顧問歐布萊恩(Robert O'Brien)。會議主題為:「傳承接力:共同確保美國的未來」(Passing the Baton: Securing America’s Future Together )。
➤ 活動連結:https://reurl.cc/MZb2Q4
這個活動由「美國和平研究所」(U.S. Institute of Peace, USIP)主辦,同時找來六家響叮噹的智庫合辦: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Atlantic Council、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The Heritage Foundation、Hudson Institute。有自由派智庫,也有保守派智庫,而且與會的都是執行長、榮譽主席等級的大咖,加上三代國安顧問親臨加持,堪稱超華麗陣容。
剛卸任的歐布萊恩神情非常輕鬆,倒是蘇利文全程一臉嚴肅(而且攝影機的角度似乎不好看,重點誤)。在蘇利文與歐布萊恩的會談當中,主題很明顯地都環繞在「中國挑戰」。蘇利文在發言中指出:「美國必須要準備好面對,以及要針對中國在新疆對維吾爾族人的暴行、對香港群眾的鎮壓、以及對台灣的威脅,施加壓力並且讓他們 #付出代價」。他也提到,中國議題是美國與歐洲盟友之間最重要的議題。
在路透社的報導中(https://reurl.cc/3NjkEj) ,最後一段小結:「在中國發起針對台灣的軍事演習活動後,拜登政府發出一份強力的聲明支持台灣(a strong statement in support of Taiwan),強調美國的支持是堅定如磐石(rock-solid)。」顯然國際媒體都知道台灣議題是一大重點。
❗️同一時間,Politico上面有一篇重要的報導出爐(https://reurl.cc/1g28WW) :蘇利文重組國安會業務。
在這篇報導當中,訪問了歐巴馬時期的前國安會官員,並且報導指出國安會內部正進行悄悄的重組:#中東業務大幅減少,#亞太事務大幅增加。在此之前沒有任何報導談到這件事,這位前官員認為一個主因是,歐巴馬時期的重返亞太政策成效沒有很顯著,所以現在最好多做少說(也算是有自知之明?)。
這樣的重心轉移,其實在我們前陣子剛報導過的〈認識核心幕僚〉一文(https://reurl.cc/AgK9WY) 中就能看出端倪。例如這屆的白宮的國安會,新設立一個總管亞太事務的副顧問,由坎貝爾(Kurt Campbell)擔任。其下的中國事務主管位階提升為資深主任,由對中鷹派羅森柏格(Laura Rosenberger)擔任。
白宮發言人莎琪(Jen Psaki)在本週稍早時指出:「過去幾年中國在國內是愈來愈獨裁,而且在國外到處展現擴張野心。北京政府已經對我們的國家安全、經濟繁榮、以及價值方面造成了顯著的挑戰,美國必須要提出新的方式來因應。」
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研究員、同時也是中東政治專家薩德加波(Karim Sadjadpour)指出:美國外交政策將重心放在亞洲,會更加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尤其在經濟方面,美國和亞洲的連結要更深許多。
在國防部方面有同樣的趨勢。甫上任的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表示:「我了解亞洲必須是我們的政策首要重心。在中國崛起的態勢之下,中國已經成為最顯著的威脅(the most significant threat going forward)」。國防部底下設置了三位特別顧問,分別主管:中國事務(Ely Ratner擔任),Covid-19疫情,以及氣候變遷,很明顯地中東事務已經不再是目前政府認為的重心。
最後讓我們再回到前面提到的Politico報導。前述提到的受訪官員說:「將業務重心轉移到亞洲是一個好的開始,然而,很多時候中東的狀況是難以預測的,美國先前常被一些突然出現的戰爭或武裝衝突而被迫改變外交政策重心」。言下之意是說,除非有什麼特別重大的意外事件發生,美國外交政策的重心目前看來就是在亞洲。
我們在上一篇貼文提到,AIT發了一則聲明宣告「印太戰略」將會延續下去。這些都是美國為了加強盟友信心、以及因應中國野心而釋出的重要訊號。
✨ 觀測站推特:https://twitter.com/ustaiwanwatch
✨ 贊助觀測站:https://ustaiwanwatch.soci.vip/
endowment經濟 在 宜蘭縣議會議員陳文昌服務處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兩天最熱門的新聞,便是台積電的股價市值創新高的消息。對於台灣的企業能達到這樣的成就,一方面是感到敬佩,一方面也會擔憂資源過度集中的問題。這裡說到的資源包含了政府政策的焦點、台灣資通訊人才的群聚而無法進入其他產業。
最近在看一份文件,由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教育領域的副總裁 Evan A. Feigenbaum 所撰寫的報告,裡面內容很完善的討論到台灣過去的成功以及目前的窘況,包括少子化導致整體人力的萎縮、基礎科學及統計資工人才的不足、缺乏雙語環境及海外市場的企圖心,這都影響了下一世代新創產業誕生的可能。
另外除了問題面外,這份報告也列舉了幾項我們能思考突並作突破的部分,包含以色列整合軍事及產業的人才培育策略、APEC及美國印太平洋計畫旗下能讓台灣產生更多槓桿的子計畫、GDPR個資政策與重視未來人工智慧資安的方向,又或是台灣善用資通訊的高等教育吸納東南亞甚至全球的學生等(以目前台灣疫情的控制我個人認為有可能)。
可以看到,要營造整個有利創新的環境,不單單只是經濟部的科專或科技部的計畫等,甚至要連內政部、國防部、外交部、教育部也一起,統整出一個綿密的策略。
以下是我看了整本報告的筆記,單就翻譯品質上絕對不足的,但想說如果有興趣的朋友不妨一同討論,一起想想台灣該如何營造有利的制度,讓創新產業能踏穩及在全球有所突破。
以下筆記:
「台灣新創未來該如何突破?」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
Evan A. Feigenbaum
VICE PRESIDENT FOR STUDIES
https://carnegieendowment.org/experts/719
原文連結:https://carnegieendowment.org/…/assuring-taiwan-s-innovatio…
一、台灣五大未來創新上會面對的挑戰:
(一)STEM(科學、科技、工程、數學)人才跟人力的資本問題
(二)市場規模太小的問題
(三)硬體至上思維如何改變?
(四)如何為台灣增加附加價值?
(五)政府政策該如何幫助產業?
二、STEM(科學、科技、工程、數學)人才跟人力的資本問題:
(一)台灣必須加強STEM的人才訓練,特別是新創者的數學、統計、資工、資料科學的技能。
(二)在PWC 2018年的新創調查中,僅13% 工程背景、 7% 科學背景、13% 資訊背景,六成的創辦人為文學及商業背景。
(三)因為過去資通訊的成功,也磁吸了大部分相關人才到TSMC跟MTK。
(四)台灣少子化非常嚴重(全球最低),總體勞動力人口也不斷在萎縮,連帶的影響各種專業人力的總量,以及投入到科技領域的人數。
(五)台灣越來越少科學及工程的畢業生,從2007到 2014,每年相關的畢業生減少了快一萬名(從92167到83394)。
(六)綜上,每年透過教育體系產出的人才庫越來越萎縮恐會供給不足。
(七)台灣到美國就學的畢業生及在學生也都在萎縮,以2000跟2017來比較,在學生總數從10668到7003,畢業生從15022到9236 。
(八)出國留學者越來越少比例的人願意回台灣,2004到2007約65%留在美國,2012到2015約75%留在美國。
(九)留學美國者回台灣的重要性是在,過去80、90年代會形成一個美國跟台灣間的「腦力連結」,而塑造一個學術及業界的台美連結機制,對下一代人才的塑造是重要的。留學回國的數目下降,對形成前述的機制是不易的。
(七)人數減少,長期來說也會影響下一代重要技術,例如AI的競爭力。
(八)此外,台灣的學程所教授的內容通常距離最新的科技相隔三到五年。
(九)來自北京的人才競爭也不可小覷,它能透過薪資及市場的誘因來吸引台灣人才。
(十)台灣應思考如何透過生活品質及民主政體來吸引留住人才。
三、市場規模太小的問題
(一)人口萎縮也持續影響市場規模。
(二)即使本國市場小,還是有機會成為較大規模市場的服務跟平台,例如、來自瑞典的spotify,但這也關乎了台灣在前個主題的人才庫的養成。
(三)因為產業西進及人力成本的提升,目前台灣已經無法單一區域就完成一個完整的製造生態系。就連富士康及和碩,仍要跟中國的製造商合作。
(四)台灣的VC資源仍強壯,但也有VC反應近十年來台灣缺乏足夠的可成為投資標的新創團隊。也因此,有些投資單位也會開始物色中國的新創團隊。
(五)一大挑戰,便是吸引美國及國際的投資人,且過往台灣的市場資本曾經有被高估過,也是加深了這挑戰的原因。(這句得求證)
(六)另外一個台灣的大挑戰是,如何創造對投資人有誘因的下世代科技,然而台灣也面臨這部分的問題,包括AI領域的資料不足,或是量子計算的人才不足等。
(七)目前有許多中國的AI研究人員在美國的單位工作,這帶來兩個層面的影響:在八零九零年代台灣跟矽谷間的連結,取而代之的是中國跟矽谷的連結。未來美國諸多領域的AI的形塑方向,也會與中國有關。另外,基於華盛頓跟北京的競爭趨勢,也將有許多在美國的AI人才回流到北京。
(八)如果未來華盛頓跟北京的競爭加劇,世界將會分成兩大陣營。而北京也會持續運用各種方面的壓力來影響台灣、吸收台灣人才。
四、硬體至上思維如何改變?
(一)台灣另一個必須面對的問題是,過往硬體製造的成功經驗,也影響了下一代台灣的軟體硬體整合的發展可能。
(二)以中國大疆無人機為例,無人機算是軟硬整合的成慣例,除硬體外,有必須搭載不斷突破的演算法,同時,透過無人機拍攝的資料,又能持續改善演算法。這解決方案也吸引了許多全球跟美國的單位,包括美國,運用大疆的無人機再開發更新的軟體技術。
(三)台灣的切入點仍存在的,考量有些國家,包括美國,可能會對中國打造的AI科技有所疑慮,在這部分台灣應有潛力來取代服務。
(四)但即使要做到前述這點,用過往硬體生態系的思維來面對也並不合適,得直接有軟硬整合的思維基礎來面對。
(五)台灣必須找到基於硬體及軟體的優勢來發展,像是以色列及愛沙尼雅的做法。
(六)以生物晶片作為基礎建設發展的生物科技,並整合硬體、韌體及軟體,也是可考慮發展的方向。
(七)要如何用硬體優勢、結合軟體,以彈性的工程概念迅速打造下一世代的高科技的基礎建設,對台灣來說是必須發展及規劃的。
五、如何為台灣增加附加價值?
(一)東亞的製造供應鏈正迅速在轉變,,從中國轉移到越南、馬來西亞或印尼,因為中國的工資成本也在上漲。2017年爆發的美中貿易戰也正加速此進程。
(二)有些供應鏈的轉移並不容易,例如廣東富士康的微電子零組件生態系,而泰國或越南也難以吸收這樣的產業移入。而富士康的印度基地是轉移的其中一個例子,同時製造印度人口所需的手機已經小米的機體。
(三)台灣的挑戰包含了:
A.必須瞄準新科技(AI及量子技術)的其中一部分製造鏈,而這些新科技的廠商包含雅馬遜、GOOGLE或是中國的百度、阿里巴巴等。
B.台灣可以尋找一些目前平台大廠尚未提供服務的領域,而這服務是針對消費者市場的。包括醫療、教育、資安的部分,都仍有發展軟體、人工智慧的空間。
(四)在台灣,雖然礙因於資料量,較難發展大量資料所產生的人工智慧企業,但有許有機會發展少資料型的人工智慧演算法。
(五)除了ICT跟半導體,大部分產業過去都聚焦在低毛利的製造,也造成未來轉移至高值化的障礙。
(六)台灣必須綜合國際趨勢、尖端科技及研發能量,找到對台灣來說高附加價值的產業發展。也能參考美國未來市場所需的人工智慧及量子計算來發展。
六、政府政策的幫助
(一)許多台灣政府的政策或計畫停留在陳述的階段,即使有加強對人工智慧的投資力道,但並沒有有效地針對特定領域訂定策略。相對來說,美國及歐洲都有進行規劃策略,以日本發展AI醫療為例,政府便有計畫建立十處以AI為基礎的醫院來發展AI醫療,投入金額將在2025達到100 million美元。中國也發展人工智慧人臉辨識,進而誕生出獨角獸Megvil,此公司最近也沒加入美國商務部的Entity list。
(二)這說明了,過往台灣在硬體的成就,難以讓台灣在未來的科技競爭上穩穩站足。
(三)政府應引導整個台灣發展市場上有興趣的項目,讓國外的投資者能不斷投注資源,並且不讓法規或稅制造成這類投資的障礙。
七、台灣應針對上述五點問題進行解決,並且也在國際間找到能一同解決的合作夥伴。像是過去台灣跟矽谷的合作,應該與美方產生一種新世代的合作模式來解決前述問題。
以下是討論建議參考的解決策略:
八、STEM(科學、科技、工程、數學)人才跟人力的資本問題:
(一)雙語經濟是能加強的方向,透過英語的加強來征服區域及全球的國際化挑戰。
(二)台灣可做為一個區亞洲域型的高等英文工程相關課程(電機、機械)的中心,吸引東南亞學生,以相較於美國及歐洲、澳洲更低價的課程來吸引東南亞電機人才,並透過策略留住這些學生在台灣電機相關領域。
(三)從此刻,為了往後十年到二十年的STEM人才庫做努力,同時這樣的人才庫得累積包括科技、商業、軟硬整合,讓台灣能發展人工智慧、量子計算及資安等領域。
(四)針對5+2產業,應在大學建立相關的新創加速器。先從政府資源挹注,後續再由業界資源銜接。這些加速器應扶植跟聚焦的技術,並不是短期投資市場所關注的,反而應關注長期有潛力發展的技術。
(五)政府應鼓勵學校,引導商學院學生加強科技的應用技術,同時也加強理工、電資學院學生商業及金融的知識,培養綜合型人才。
(六)台灣在各方面都有人才,然而國際交流型的人才還是太薄弱。
(七)按照PWC 2019新創的調查,60%的新創團隊並沒有聘用能推展國際化的人才 ; 54%的團隊沒進行投遞或參加國際的展演及投案 ; 只有30%有針對國際市場進行評估。
(八)即使台灣團隊嘗試培養很前端的科技技術,然而終究會因為缺乏國際的管理者,而導致難以開發台灣以外的市場。
(九)以色列模式:
A.瞄準遠期尖端科技,特別是數年後才會帶來收益的科技。
B.策略並不會雨露均霑,而是選擇有足以作為特色及槓桿的項目,像是基礎科學及資工便是投入好幾年資源的項目。
C.透過政策及策略銜接軍事單位、軍種及業界,讓好的人才在當兵時能得到更完整的培訓及成為業界能善用的人才。
D.許多以色列人能流暢的使用英文,因此台灣也能考慮雙語政策,同時許多以色列的企業會企圖發展更國際化的市場(美國及歐洲),及具備有國際化的眼界。
(十)台灣能持續推動的國家政策:
A.有利國際創新的簽證
B.引入國際的產業導師制度,用公私協力的方式,引入國外特訂領域的導師,來觀察及督考台灣各領域的發展,可能的領域包含量子計算、資安、生物科技。
C.擴充gAsia Pass的應用情境(再研究)
D.建立一個跨太平洋的諮詢平台,把投資、需求、選題及台灣的研發能量對接起來。
E.承上面諮詢平台的建立,也同步在教育層面建立,將學術能量引入。
九、市場規模太小的問題
(一)三種策略:台灣做為一個中繼站(hub)、一個值得信任的供應商、以及一個高效能的導管。
(二)台灣做為一個中繼站(hub)
A.不只資料數量重要,資料的處理、資料的合成、資料的部署同樣重要。也可從以色列跟愛沙尼雅的案例看到,如何善用各政府單位及民間單位的能力及優先緒,來增進工業的價值鏈。
B.政府可作為高品質資料的提供方。此外,台灣也能善用法治基礎,來加強資料保護及個資保護的標準。
C.作為APEC中的領導角色,目前APEC中有在討論物聯網跟數位經濟的資安標準,台灣應扮演主導角色來引導框架及提供處理上的案例。
D.成為GDPR標準在亞洲施行的最佳案例。
E.美國的印太平洋策略中包含資安環節,台灣及華盛頓應保持交流溝通管道,在全球及APEC上一同推動。
(三)台灣作為一個值得信任的供應商
A.政府應針對5+2產業旗下的各創新計畫進行TVCP(trusted vendor certification program)認證,加強這些計劃的品質及可信任度,活用優勢,與國外的合作單位共同開創新科技的標準。
B.作為美國的新科技產品的場域實測基地。
(四)台灣作為一個高效能的導管
A.美國團隊也同樣對東南亞快速擴張的市場感到興趣,台灣能成為比中國更信任的夥伴,連結美國進入東南亞市場。
B.美國目前有 New Southbound Policy及 U.S. Indo-Pacific strategy,加入旗下的數位及資安相關的計畫,目前南韓已有加入。
十、硬體至上思維如何改變?
(一)應挑選前瞻的重點軟體科技領域,進入扮演重要的角色(AI、IoT)。
(二)台灣在量子運算上仍未有具規模的使用者,然而學界目前有美國IBM合作的計畫。
十一、如何為台灣增加附加價值?
(一)美國正調整供應鏈對中國的依賴,並尋找下一階段科技上的夥伴,特別是在AI及物聯網、生物科技技術上無資安疑慮的合作夥伴。而這是台灣的機會,台灣應盡可能在這些領域的安全技術標準上佔有一席之地。
十二、政府政策該如何幫助產業?
(一)從半導體的經驗來看,政府政策的投放必須是長期持續、且眼光放遠、針對先進科技的。
(二)台灣在研發上的投入資金比例上越來越少。
(三)調整政策讓基礎研究能成功商業化非常有必要。
(四)接下來三年到五年有些美中的合作計畫有可能停止,台灣必須成為有潛力的取代對象。
(五)台灣目前有加入APEC Cross-Border Privacy Rules,目前該組織的方向趨向歐盟的標準,台灣可先針對GDPR系統預作準備。
(六)台灣應該更積極加入更多科技業標準的制定,特別是接下重要的科技如物聯網、資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