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dna複製模板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dna複製模板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dna複製模板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dna複製模板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陳良基的創新筆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生技博士看莫德納疫苗的成功 210527,從莫德納製藥,我們學到什麼? 2000年麻省理工學院生物工程阿費揚( Noubar Afetan) 博士,成立旗艦創投,提供資金給早期階段有希望的創業者,2010年成立莫德納公司,成立宗旨,開發創新醫療產業。一開始即定位為「數位生技」公司,專注於開發以m...

dna複製模板 在 CUP 媒體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4-28 12:09:04

【抗疫的第一道防線】⁣ ⁣ 武漢肺炎陰霾下,全球人心惶惶,大家稍有咳嗽或身體發熱,都會擔心自己中招,究竟是感冒還是感染武肺,只有接受醫學檢測才有準確答案。目前全球公認最可靠的辦法,是以「聚合酶連鎖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為基礎,究竟這是如何操作?⁣ ⁣ 首...

  • dna複製模板 在 陳良基的創新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5-27 18:50:52
    有 551 人按讚

    生技博士看莫德納疫苗的成功

    210527,從莫德納製藥,我們學到什麼?

    2000年麻省理工學院生物工程阿費揚( Noubar Afetan) 博士,成立旗艦創投,提供資金給早期階段有希望的創業者,2010年成立莫德納公司,成立宗旨,開發創新醫療產業。一開始即定位為「數位生技」公司,專注於開發以mRNA為主的創意平台,此破壞性創新,已明顯顛覆傳統製藥模式。

    2020年1月11號,當中國公布COVID-19病毒基因排序後, 1月13日莫德納已設計完成病毒疫苗。2月7號製造出臨床一期所需疫苗量;2月24通過品管測試,隨即送往NIH準備臨床一期試驗,打入志願者體內,一切皆在兩個月內完成,史無前例 ,並於去年12月獲FDA核准。目前已有七種預防性疫苗在生產缐上,包括對抗COVID-19,茲卡、H7N9及RSV等病毒的疫苗。

    傳統疫苗製藥公司,採用減毒或去活性疫苗。一般而言病毒在體內可複製數千次,而減毒的病毒複製少於20次,不會產生疾病,低病毒量足以使人身體產生抗體,例如水痘、麻疹及小兒麻痺症疫苗。去活性疫苗,病毒無法在體內複製,但免疫系統仍能認為病毒入侵,而產生抗體,因此需要數劑以達到免疫效果,例如A型肝炎及狂犬病疫苗。大藥廠如嬌生、默克、輝瑞及羅氏等,仰賴傳統方式開發新藥及疫苗。

    2010年MIT蘭格(Robert Langer)教授介紹阿氏,波士頓兒童醫院羅西(Derrick Rossi)醫師的成果,羅氏利用mRNA重新編程細胞,阿氏則推測mRNA可重新編程細胞,或許可藉由打入mRNA,使病人產生自己的生物蛋白。立即組成團隊,探討mRNA是否可以成為治療藥物?蘭氏和羅氏持續提供莫德納在科學上的指引。

    莫德納成功的密訣

    第一,建立一平台技術,利用同樣方法可以同時用來開發多種藥物。關鍵技術在於能掌握如何修飾mRNA,增加其在細胞內的穩定性及半衰期。莫德納以mRNA為藥物,和大藥廠完全不同。利用脂奈米顆粒包住mRNA,送入細胞內,mRNA如一擁有遺傳密碼的模板,指導細胞質內的核糖體,製造所指示的棘狀蛋白質,進而誘導免疫系統產生抗體,過程完全不影響細胞核內DNA的運作。
    第二,完全數位化,強化基礎建設符合數位環境,並延攬數位及製藥專家。 2016年已成為一完全數位化的生技公司,全部自動化推動快速學習,相信數位化是應用人工智慧於製程的第一步。建立AI工廠,利用雲端作業,使資料存在雲中更安全便宜迅速且俱彈性。
    第三,整合以增加效率及產能,所有產業過程及數據皆得整合,例如實驗室中的儀器,皆靠IOT連結以利資訊整合。 整廠自動化,採用自動化及機器人技術,除去人為可能造成的錯誤。製造數位化,製造是大藥廠重要一環,其角色乃將先前研發結果,轉變成產品供應。

    總而言之,生物科技產業是人才技術資金管理及市場的整合。「科學追求知識,而產業尋找解決方案」。莫得納能利用他人智慧,跳開傳統思考模示及束縛,迅速打開製藥產業新的一扇窗,更值得學習。台灣過去30年來,生技產業見樹而未見林,疫苗短缺將只是冰山上的一角,沒有深厚產學背景,那來臨機應變。我們著實需要一俱遠見,能洞燭先機,熟悉產業競爭力及了解基礎科學能耐的領導者,勇於創新堅持承擔重任,方能點亮台灣生技產業的一盞光明燈,改變,現在正是契機。

    作者﹕許英昌博士
    現任單位﹕英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國立中正大學生命科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 dna複製模板 在 大紀元 epochtimes.co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2-12 06:08:29
    有 23 人按讚

    原來習性、習慣是有機率遺傳給下一代的,不論是與人為善還是與人交惡🧬🤱💓

  • dna複製模板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1-31 14:00:00
    有 65 人按讚


    【臺大生化所冀宏源副教授團隊發現多胺如同細胞DNA修補系統的蠻牛並發表於Nature Communications】
     
    國立臺灣大學生化科學研究所冀宏源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細胞內自然存在的帶正電小分子多胺 (polyamines, 結構如圖1a),在DNA修復過程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就猶如細胞的能量飲”蠻牛”一般,可促進細胞的DNA修補系統,以應付環境諸多可能對基因體所造成傷害。透過以毛囊的動物模式、一連串精細的細胞實驗、及生化學的研究方法,他們的研究證明,多胺專一性地促進同源重組系統所催化的DNA雙股斷裂修復 (圖1b)。值得注意的是,比起正常細胞,大部分的癌細胞常常帶有高量的多胺以幫助其存活,因此,他們的研究成果為癌症治療的方向提供了新策略。這項研究結果已刊登於國際頂尖科學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當細胞內的DNA遭受到外來物質的攻擊,如致癌物、輻射線等,甚至是細胞在複製過程中發生問題,導致DNA產生雙股斷裂時,同源重組修復系統扮演著不可或缺的修補角色。同源重組修復系統是由RAD51重組酵素結合在DNA受損位置並組裝成核蛋白絲的結構 (RAD51 filament, 圖1c),開始在細胞核內進行同源模板搜索 (homology search) 尋找帶有同源序列的雙股DNA,並在搜尋成功的同源位置催化DNA的交換,以便後續作為修補模板及合成DNA來修復斷裂DNA序列,因此,同源重組修復系統對於維持細胞基因組完整性非常重要。然而,同源重組修復反應仍有許多未知的課題值得科學家們研究,例如:RAD51重組酵素如何能夠在茫茫大海的基因組內找到唯一的同源模板進行修復?而在細胞內有哪些分子可影響同源模板搜尋的效率,更是在學界中未解的關鍵問題。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團隊首次提供了多胺專一性促進同源重組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HR) 修復系統的證據,而非其他的DNA修復途徑,如:非同源DNA末端連接 (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 NHEJ) 和單股DNA連結反應的修復系統 (single-strand annealing; SSA) (圖1b)。機制上,多胺透過增強RAD51酵素在同源模板搜索過程中的雙股DNA結合能力,達到顯著刺激RAD51的DNA股交換活性以利後續修復受損的DNA (圖1c)。

    第一作者,李致瑩博士提出了三種可能的分子機轉來解釋多胺如何刺激RAD51酵素所催化的同源模板搜尋 (圖1d)。首先,多胺可以吸引RAD51核蛋白絲和雙股DNA碰撞 (圖1d,插入框i),就像磁鐵一般幫助DNA斷裂位置更快在細胞核內找尋修補模板。其次,多胺利用穩定單股DNA (ssDNA) 與同源的雙股DNA (dsDNA) 模板之間的配對 (圖1d,插入框ii),讓RAD51酵素檢查是否有尋找到正確的模板可以往下進行複製及修復。最後,細胞核內龐大的基因組就好比散亂的毛線,多胺小分子可以利用聚集雙股DNA的方式,好比集線器來將毛線聚集,使得RAD51核蛋白絲可以一次同時在多個區域中尋找同源性DNA (圖1d,插入框iii),而不用跑遍整個細胞核,可以更有效率地進行同源模板搜尋。李博士說 : 「多胺就好比細胞的蠻牛,幫助DNA修補系統維持活力旺盛。」

    此基礎研究也有重要的臨床治療意義,由於癌細胞和正常細胞相較,帶有過量的多胺,因此預期癌細胞的DNA修復活性也會升高,使得癌細胞更難被殺死。研究團隊發現,小分子藥物二氟甲基鳥氨酸 (DFMO) 可顯著降低細胞內的多胺含量,導致DNA修補系統活性降低。令人興奮的是,他們的團隊也證明二氟甲基鳥氨酸可搭配放射線治療,或是搭配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FDA) 所核准的藥物奧拉帕尼 (olaparib),皆可有效抑制癌細胞存活。值得注意的是,二氟甲基鳥氨酸藥物正在進行神經母細胞瘤的二期臨床試驗,且結果有顯著的治療效用。 「因此,我們的研究發現提供癌症治療新的想法及治療策略,來迫使癌細胞的DNA修補能力下降,以達到殺死癌細胞的目的。」冀宏源教授這麼說。

    論文全文現已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由李致瑩博士、蘇綸勤博士、黃文彥博士、柯旻佑、葉欣怡博士、張震東教授、林頌然教授及冀宏源教授等共同完成。也特別感謝臺大、中研院、以及科技部對此研究的支持。

    #臺大生化所 #冀宏源教授 #NTU #癌細胞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