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dna複製地點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dna複製地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dna複製地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dna複製地點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2萬的網紅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寶溪國際「竹建築」雙年展》 這是一場永不落幕的「竹建築」展,始於2016年。 參與者包括隈研吾、George Kunihiro、Anna Heringer、楊旭、李曉東等。來自 9 個國家 共12 名建築師,他們打造了18 座「永久性」的竹建築。 竹建築展在日本已經行之多年,在中國除了北京長...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徐哲緯,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春之聲音樂會 時間:110年03月19日(五) 晚上7:30 地點:Corner House 角落文創展演中心 ========================================================= 麼人是⋯⋯ 我是誰?你是不是也這樣問過自己! 你從哪裡來?為什麼你跟...

  • dna複製地點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01 18:12:52
    有 1,256 人按讚

    《寶溪國際「竹建築」雙年展》

    這是一場永不落幕的「竹建築」展,始於2016年。

    參與者包括隈研吾、George Kunihiro、Anna Heringer、楊旭、李曉東等。來自 9 個國家 共12 名建築師,他們打造了18 座「永久性」的竹建築。

    竹建築展在日本已經行之多年,在中國除了北京長城公社之一的建築代表作之後,中國建築先走上國際建築路缐,互相競逐缐條,燈光:卻忘記了環境中的污染。

    竹建築雙年展地點在中國浙江省寶溪,策展人葛千濤回應地點的選擇:人文基礎、歷史淵源和地理地貌是他選擇這個離上海 650 公里車程的小鄉村的原因。

    在2011-2014 年前,中國的混凝土消耗量已超過了美國。意識到這一點之後,環保建築材料之風才慢慢刮起,建築師開始尋找更天然的材料。

    四年前開始的竹雙年展結束後,這些建築不拆除,留下來繼續使用。因為「永續」環保,正是這次雙年展的主要核心價值。

    這次獲首獎🏆的作品為隱居龍泉。它為國際竹建築文創,開啟了很大的動力。

    竹子在東方並不難找,堅韌有力、生長週期短、不必破壞山林、又富有延展性。這些優勢都讓竹子脫穎而出,建築師 Anna Heringer 團隊在建構得獎的隱居龍泉時,特別青睞竹子,大量使用。

    Anna Heringer説:比起傳統建築拼命使用泥土、大理石等建材,竹子要坦誠很多,竹子編織的網罩直接成為建築外立面,呈現毫無保留穿透的美感。

    每到夜晚,內部的石塊建築發出微光,竹制外殼則如同燈罩,建築物此時就像放大了很多倍的手工藝品。

    得到首獎、打敗日本建築大師級隈岩武的隱居龍泉,建造之初即希望能與當地的文化特色有關聯。

    寶溪鄉的陶瓷器皿,頗有名聲,這幾座建築的形態就被設計成燒陶制瓷的器具的外觀。線條、弧度,再用於大型建築上。

    獲得 ArchDaily 大獎的「隱居龍泉·國際竹建築文創生活村落」,由兩間旅捨和一間民宿組成。(圖片1-14)

    製作這樣的大型竹建築並非易事,建造過程考驗竹工匠的手藝,這也為當地的匠人提供了大量的成就感。

    當地村民「胖子」和她的「泥牆」匠人組,每次碰到遠道來觀看考察的客人,都會問一句「你覺得這個房子漂亮嗎?」

    「這種因為參與項目而產生的認同感,自豪感,正是竹建築雙年展的意義所在。」

    策展人葛千濤形容「手工精神構築起了鄉村自覺的鄉土精神」。首屆國際竹建築雙年展想傳遞的正是「場所精神,鄉土建設」。

    * 擅長使用在地性材料的隈研吾出現在這次雙年展可以說是「眾望所歸」,他的建築作品向來強調溫暖及自然。青瓷是寶溪當地重要的文化特徵,隈研吾在「竹雙年展」設計了一個當代青瓷藝術館,展示當地文化。(圖片15-20)

    藝術館跨溪而建,造型靈感來自當地(壓製成型)的重竹,隈岩吾刻意放大出重竹的張力。

    隈研吾主張的「隙間」理念,也因竹的疊排及錯落而呈現。整座青瓷藝術館建築,如呼吸著自然的氣息。

    隈研吾認為比起城市,在農村舉辦這樣的雙年展更有意義,「在鄉村做這樣的雙年展,它的意義遠遠超越雙年展本身。」

    尤其在中國。他説。

    *策展人葛千濤,除了邀請國際大師參與之外,也以「竹橋」自己的作品參展——一座以石頭為橋墩、竹材做成巨型螺旋結構的橋梁。(圖21-23)

    「橋的造型語言源於 DNA 雙螺旋結構圖,寓意了竹建築雙年展文化基因的在地性。」

    葛千濤本想做一座古代廊橋,但建築師們幾乎全體否決了這個想法:「歷史可以穿越,但無法複製。尋找文化基因,並不只有復古這一條路。」

    這座竹橋所處的位置也有深意,它連通著古村落和當代竹建築社區,「在穿梭的光影變化中將傳統引向了未來」。

    *中國建築師李曉東為竹產品的研發設計打造了一個「創空間」,建築外立面呈現竹林的意境,建築本身即融於環境中。(圖24-28)

    李曉東對於鄉村建築有自己的想法:「鄉村生活應該審視當下環境,因地制宜地發展,而不是一味地複製城市生活。」

    *建築師楊旭則在這𥚃,留下了他的遺作。他共設計了兩棟藝術酒店——「花間」和「水間」。「水間」靈感源自寶溪當地的龍窯,如青瓷器皿一般的外形中,龍窯在內部盤旋而上。(圖29-31)

    在國際竹建築雙年展正式開幕的前一年,楊旭遺憾離世,成為他最後的遺作。

    這場國際竹建築雙年展也成為一次啓蒙。在 18 座竹建築潛移默化四年的影響下,當地及上海附近其他幾棟民宿也「返璞歸真」,重新審視在地性材料,把原來的馬賽克牆換成了木板。「這也是文化的反哺,一種審美觀念的改變。」

  • dna複製地點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16 18:54:39
    有 6,530 人按讚

    《疫苗接種知識:台灣大學》饅頭主播

    此資料主要摘譯、整理自美國CDC、Uptodate、各大期刊網站、學會及專家資訊,主要針對COVID-19疫苗常見疑問、疫苗簡介、特殊族群及罕見的不良反應,進行面向家庭醫師/基層醫療人員的介紹,一般民眾可先參考COVID-19疫苗Q&A、美國CDC Q&A或美國CDC疫苗迷思。

    值得注意的是,這份資料本來大多是基於有明確研究證據的脈絡來書寫,某些政策與醫療行為可能跟台灣狀況不盡相同。
    感謝費城兒童醫院提供的FAQ與Addison Lin團隊翻譯的中文版本。
    Fact sheet:NEJM Vaccine FAQ, Canada, Canada, Ontario, Toronto, HSE (Ireland)

    Q:打疫苗可以預防COVID感染嗎?

    A:接種第一劑疫苗21天後,仍有少數機會會罹患COVID-19,但可有效預防COVID-19重症,大幅減少住院機會及死亡。目前無足夠證據顯示,接種疫苗後若仍感染,是否可降低病毒排出或傳染給他人的機率;但接種至少一劑21天後,似乎可減少家庭內傳染,且以色列研究顯示接種第一劑BNT疫苗後可減少體內病毒量,英國研究也有相似的結果。因此接種完疫苗後,仍須遵守防疫新生活原則,勤洗手、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
    Q:什麼樣的人建議暫緩施打或選擇適當疫苗?

    慢性病控制不穩定、發燒或患有急性中重度疾病者且病情不穩時。
    曾有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或肝素引起之血小板低下症,避免接種AZ疫苗。
    對核磁共振顯影劑(gadolinium)、電腦斷層含碘顯影劑(Ultravist、Omnipaque、Opitray...)或以下藥物(Niflec、Depo-Medrol、Depo-Provera、Micera、Neulasta、Herceptin...)產生過敏反應,應告知醫師、或許可建議施打非Moderna疫苗。
    其他暫緩或選擇疫苗可參考下方特殊族群。
    Q:什麼樣的老人建議暫緩打疫苗?

    A:老年人若感染,重症的比例較高,因此衡量利大於弊之下,都建議接種疫苗。挪威專家指出,在生活完全無法自理且輕微病症就難以康復、預期壽命很短(少於6個月)的老人接種疫苗應謹慎評估利弊,因為輕微的副作用可能造成嚴重後果。更多詳細資訊請見年長者。
    Q:AZ疫苗的常見副作用有哪些?

    A:第一劑接種後,主要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58%)、疲倦(52%)、肌肉痛(48%)與頭痛(37%);發燒18-49歲約32.7%、50-64歲約13.8%、65歲以上約4.6%,並且不超過2天。第二劑接種後,主要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45%)、疲倦(25%);發燒約佔3.0%。常見不良反應低於第一劑。其他副作用可參考下方。
    Q:Moderna疫苗的常見副作用有哪些?

    A:第一劑接種後,主要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18-49歲約81%、50-64歲約62%、65歲以上39%)、疲倦(35%)、肌肉痛(28%)、頭痛(18%);發燒(3.1%)通常不超過2天。Moderna第二劑接種後,三日內常見不良反應高於第一劑,主要有注射部位疼痛(18-49歲約90%、50-64歲約77%、65歲以上57%)、發燒有35.6%,18-49歲接種後疲倦(>57%)、注射部位腫脹(>52%)、肌肉痛(>43%)、頭痛(>37%)、發冷(>22%)。這些症狀通常隨年齡層增加而減少,並於數天內消失。其他副作用可參考下方。

    Q:打完疫苗後注射的手臂很痛,我該怎麼辦?

    A:建議參考: 台灣運動醫學學會以及台灣復健醫學會(詳細圖文建議)
    注射部位疼痛是常見的疫苗副作用。手臂請盡量放鬆並保持活動,避免僵硬。也可以輕微冰敷,等到消腫後(約1~2天),改為間歇性溫敷。如果真的非常疼痛,合併發燒,紅腫範圍持續擴大,可以諮詢醫師。參考資料:CDC、EM、healthgrades。

    Q:打完疫苗會讓我變成萬磁王嗎?會讓我的手臂可以吸附金屬嗎?

    A:不會!! COVID疫苗成份沒有任何金屬或是磁力物質。美國CDC、臺灣事實查核中心。

    Q:我打完疫苗之後發燒,要去看醫生嗎?可以預防性吃普拿疼嗎?

    A1:接種後2天內發燒可先使用acetaminophen退燒, 其他藥物(如ibuprofen)請與醫師討論,未持續超過2天原則上無須採檢,於退燒24小時後可返回醫院或單位上班,但如為有較高暴露風險者或經評估有採檢需要者,仍應進行通報採檢。其他資訊請參考下方。
    若接種2天後持續發燒,甚至出現新的呼吸道症狀、腹瀉、嗅味覺改變,建議請醫師評估。

    A2:注射疫苗前不建議預防性使用普拿疼Acetaminophen或NSAID藥物,因為可能會影響免疫反應。(NEJM FAQ)

    Q:是否可以使用抗組織胺(anti-histamine)預防嚴重的過敏性休克呢?

    A:美國CDC不建議,因為抗組織胺藥不能預防過敏性休克(Anaphylaxis),如果預防性使用可能會掩蓋皮膚症狀,導致延誤診斷和處理過敏反應。Moderna約百萬分之2.5~24、BNT約百萬分之11.1~13.63、AZ約為百萬分之16.83。其他資訊請參考施打站準備、過敏性休克。

    Q:怎樣的人比較會發生疫苗誘發的血栓呢?
    A:目前因全球發生個案數太少無明確的風險因子,且主要發生於AZ及J&J。一開始認為年輕人、女性較易產生血栓,但可能起因於早期施打疫苗群體主要也是年輕、女性為主而造成偏差,後來男性案例較多可能因女性施打減少。目前粗估血栓約為每十萬人中0.79至3.77人(跟一張統一發票中三獎、四獎的機率差不多),而感染COVID住院中發現靜脈血栓約為3-20%。

    Q:如果打完疫苗引發的血栓會有什麼症狀?
    A:施打COVID-19疫苗後 4-28 天內,開始發生以下症狀之一
    1. 嚴重持續性頭痛、視力改變或癲癇(任一皆為腦靜脈竇血栓之可能症狀)。
    2. 嚴重且持續腹痛超過 24 小時以上(腹內靜脈血栓之可能症狀)。
    3. 下肢腫脹或疼痛(深層靜脈血栓之症狀)。
    4. 嚴重胸痛或呼吸困難(肺栓塞之可能症狀)。
    5. 皮膚出現自發性出血點、瘀青、紫斑等。其他資訊可參考下方。

    Q:什麼是疫苗保護力? 我打了保護力 95%的Moderna是不是代表只有5%機率會得病?
    A:可以分成兩個部分:Efficacy(效力) 與 Effectiveness(有效性)。
    Efficacy(效力)是Relative risk reduction(相對風險下降率)的概念。在臨床試驗中會把受試者隨機分成兩組,一組為安慰劑組,另一組為疫苗組,如果安慰劑組有80%得病,疫苗組有10%得病,那Efficacy就是 (80%-10%)/80%=87.5%,也就是疫苗組相對安慰劑組減少87.5%的感染機率。此外,臨床試驗設定的outcome也會影響疫苗效力的結果:有症狀感染、重症、死亡,各自所計算出的efficacy就會不同。所以打了保護力95%的Moderna疫苗代表跟沒打的人比起來可以減少95%的有症狀感染的機率。
    Effectiveness(有效性)是在真實世界中,觀察有施打疫苗與沒施打疫苗的人染病的差距,與臨床試驗不同,真實世界中包含較多無法準確控制的因素(如:接種者的年紀、本身疾病/用藥、疫苗儲存溫度...),但也較符合實際狀況,讓社會能整體評估這個疫苗的實用性。
    CDC vaccine effectiveness study

    Q:為什麼兩種疫苗的效力不能直接比較?
    A:因為臨床試驗進行的時間與地點不一樣。Moderna和BNT在流行尚未大爆發的時候在美國國內進行研究,所以相對得病的比例可能較低。相反的J&J剛好在美國國內疫情大爆發的時候做研究而且有包含其他國家受試者(南非、巴西),可能有較高比例的變種株(傳播力較強,致病力較高)。因此,如果要直接比較兩種疫苗,必須在相同臨床試驗,相同地點、時間、相同收案/排除條件,才有比較上的意義與價值。
    Vox:Why you can't compare Covid-19 vaccines

    Q:兩劑型的疫苗是否可以只打一劑就好?
    A:目前仍建議完整接種兩劑。此處不討論公衛政策與國家施打涵蓋率。目前尚無足夠證據說明只打一劑疫苗有多少的保護力,但目前研究(大型前瞻性研究、小型研究)指出,施打一劑疫苗後,觀察28天後可達到臨床上8成以上的效力。但也有研究指出BNT疫苗若只打一劑恐怕無法對英國和南非變種病毒產生足夠保護力,且施打兩劑後抗體表現也較痊癒者高。

    Q:是否可第一劑打AZ, 第二劑打Moderna (Mixing and Matching)?
    A1:台灣CDC目前不建議,因為尚無足夠安全性與疫苗效力證據。但若已如此施打,也不需補打。如接種疫苗後出現症狀經醫師評估懷疑與疫苗施打有關,且通報疫苗不良事件通報系統(VAERS)者,建議依原第一劑疫苗廠牌之接種間隔、以不同技術產製的疫苗完成接種。
    A2:根據臨床試驗(RH Shaw, CombiVacS, D Hillus, Hannover, Saarland)及專家建議,加拿大NACI於2021/06/01更新疫苗mixing-matching建議,考量有疫苗不足、VITT風險、增加短期免疫反應,可於第一劑AZ/COVISHIELD疫苗後間隔8~12週施打mRNA疫苗(BNT/Moderna),但是會增加輕度到中度的不良反應;若第一劑接種mRNA疫苗則可混打他種mRNA疫苗,但是第二劑不建議改為AZ/COVISHIELD疫苗`。後續Com-COV研究針對AZ/BNT混打也有類似的結果,混打可增加抗體表現,且似乎並無相關嚴重不良反應。瑞典針對AZ/Moderna混打也有增加抗體表現、副作用較多的情形(但無統計學上差異),似乎對南非變種有較好的保護力。

    * 歐洲似乎相對較接受混打的策略,甚至認為可以減少對vaccine virus vector本身產生的immunity,也可能對不同病毒株有更好的保護力。參考:歐盟執行委員會

    Q:COVID疫苗對變異株的保護力為何?
    A:英格蘭公共衛生署公佈針對Delta變異株的資料顯示(6/21/2021):施打第一及第二劑後,減少住院的有效性:輝瑞BNT:第一劑:94%, 第二劑:96%。AZ:第一劑:71%, 第二劑:92%。輝瑞和AZ疫苗皆具有高度保護力。能夠避免感染Delta變異株,轉而住院重症的防護率超過九成。根據英國數據顯示,40多歲以下的人,佔Delta變異株病例數的75%。60 多歲的人中,已有90% 的人接種疫苗,僅佔病例數的4%。從數據仍可見疫苗正發揮強大的作用。
    完成兩劑AZ疫苗注射,對Delta/Alpha variant的效力可達92%/86% (2021/6/16)
    完成兩劑mRNA疫苗注射,對Beta/Alpha variant的有效性可達77%/86%(2021/07/13)
    變異株與疫苗政策:NEJM 2021/6/23 SARS-CoV-2 Variants and Vaccines

    Q:接種mRNA疫苗會改變我的DNA?
    A:否。COVID-19 mRNA疫苗不會以任何方式改變您的DNA或與您的DNA產生交互作用。mRNA疫苗作用機轉是教導人體細胞自行產出SARS-CoV-2病毒蛋白質片段(疫苗抗原),進而誘發體內產生免疫反應。疫苗中的mRNA永遠不會進入細胞核(人體DNA存在的地方)。

    Q:腺病毒載體疫苗AZ會鑲入人體的DNA、誘發癌症?
    A:非複製型腺病毒載體疫苗是利用修飾後的腺病毒做為載體,病毒的DNA嵌入可表現SARS-CoV-2病毒棘蛋白的基因,此腺病毒不具人體內複製力、亦無人體致病性。接種後進入人體宿主細胞內表達疫苗抗原(SARS-CoV-2棘蛋白),進而誘導宿主對該疫苗抗原蛋白產生免疫反應。由病毒載體所攜帶的基因片段並不會嵌入人體的DNA。 (台灣CDC疫苗原理)
    目前也沒有證據顯示病毒棘蛋白有任何細胞毒性。(POLITIFACT)

    Q:我有在吃抗凝血劑(anticoagulant)是否可以打疫苗?
    A:可以!! 吃抗凝血劑並非施打疫苗的禁忌症。台灣腦中風學會
    若您服用的是單線 / 雙線抗血小板藥物,施打疫苗前不需要停藥或調整劑量,但施打後建議加壓施打處2 / 5~10分鐘以上,並確認是否止血或有血腫狀況。
    若您服用的是wafarin,在施打疫苗前請確認您回診的凝血功能檢查(INR),若皆穩定且小於3,可直接進行疫苗注射,若您最近的INR不穩定或大於3,則建議回診與您的醫師討論。若預定施打疫苗時間與服藥時間非常接近,可考慮暫緩服藥,施打完成確認無血腫之後再服用當天藥物。施打完成後加壓施打處5~10分鐘。若您服用的是新型抗凝血劑(NOAC), 施打疫苗前不需要做凝血功能檢查。若預定施打疫苗時間與服藥時間非常接近,可考慮暫緩服藥,施打完成確認無血腫之後再服用當天藥物。施打完成後加壓施打處5~10分鐘。
    2021 EHRA NOAC guide(p.10) 吃新型抗凝血劑(NOAC)病人,一天一次(QD)的藥可以延遲到注射完疫苗之後3小時再服用,一天兩次的藥(BID)可以跳過打疫苗前的那次服藥。

    Q:我有在吃賀爾蒙/避孕藥,可以打疫苗嗎? 要停藥多久?
    A:不用停藥可以直接打!! 台灣CDC曾建議要停藥28天再打,但已經在5/21修正建議可以直接打!! 吃避孕藥,血栓的風險,大約2000人會有一個(十萬人有50個)打AZ 疫苗,血栓的風險,大約是十萬個有一個。吃避孕藥比打AZ疫苗有高50倍的風險產生血栓。兩種血栓發生的機轉是不一樣的。荷爾蒙是讓凝血因子多了,血液太黏稠,所以產生血栓,發生的位置,大多在深部靜脈。AZ 疫苗發生的血栓,比較像某種自體免疫的疾病,血小板是少的,大多發生在腦膜上的靜脈。(資料來源:雙和醫院副院長賴鴻政教授)

    Q:我在吃類固醇(glucocorticoid)若想打疫苗是否需要停藥?
    A:若您服用的類固醇劑量<20mg/day prednisolone,基本上劑量不需要調整,也不需要停藥。若劑量>20mg/day,建議要等到減低(taper)劑量到<20mg/day再施打疫苗(BC),並建議與您的風濕免疫科醫師討論。若是可延緩的注射型的類固醇,可考慮接受疫苗後14天再注射類固醇,以達到最好的效果。(ARMA)

    Q:我有在吃抗病毒藥物可以打疫苗嗎?
    A:可以!! 目前沒有證據顯示抗病毒藥物會影響疫苗注射後的免疫反應。

    Q:我對某些食物/藥物過敏,可不可以打疫苗?
    A:基本上可以施打,除非是對前一劑施打的COVID疫苗或已知的疫苗內容物產生過敏反應,但若您有任何疑慮或過敏性休克病史,建議與醫師討論諮詢。若最後決定接受疫苗注射,建議注射後確實觀察30分鐘。若曾經對核磁共振顯影劑、電腦斷層顯影劑或以下藥物(Niflec、Depo-Medrol、Depo-Provera、Micera、Neulasta、Herceptin...)產生過敏反應,應告知醫師,或許可建議施打非Moderna疫苗。(詳細資訊請見下文)

    Q:我曾對流感疫苗有過敏反應,可不可以打COVID疫苗?
    A:可以,目前尚未有證據顯示兩者之間有相關性。

    Q:我在抽菸/戒菸可以打疫苗嗎?
    A:強烈建議施打疫苗!!! 也強烈建議您放下手中的菸!!! 趁著這次疫情一鼓作氣把菸戒了!!加油!! 吸菸是COVID重症風險之一,吸菸產生的氣溶膠,也可能擴大病毒傳播範圍(電子菸也是同樣現象)。使用戒菸藥物不須停藥(包含戒必適、尼古丁替代療法)。

    Q:我剛打完HPV/HBV/MMR…疫苗,要隔多久可以打COVID疫苗?
    A:儘管沒有COVID-19疫苗與其他疫苗一起施打的安全性與有效性資料,美國CDC目前建議COVID-19疫苗可與其他疫苗間隔任何時間甚至同時施打。美國ACIP過去曾建議在施打COVID-19疫苗後的14天內不宜施打其他疫苗,但此建議已經被修正,因為可能造成疫苗施打的延後。目前不確定同時施打會不會造成更頻繁或更強的局部或全身副作用。
    *英國建議帶狀皰疹的活性減毒疫苗間隔7天,避免COVID疫苗造成的發炎去減少對活性疫苗的免疫反應。green book
    台灣疾管署2021/06/13修改建議:接種COVID-19疫苗,應與其他疫苗間隔至少 14 天。如小於上述間隔,各該疫苗無需再補種。

    Q:打肺炎鏈球菌疫苗是否可以減少COVID感染?
    A:目前沒有直接證據可預防新冠肺炎,但根據研究指出,年紀大於65歲施打肺炎鏈球菌13價疫苗(PCV13)能減少COVID確診、住院及死亡率,而23價疫苗(PPV23)則無統計學意義,但另一篇針對PPV23則有預防確診及死亡率的效果;而針對特殊族群也有統計意義上的負相關,另一篇及病例對照研究顯示施打PCV13可能減少確診率;但也有研究指出,大於65歲施打肺鏈疫苗跟住院率、死亡率並無差異。因此,減少COVID-19感染是否是因為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的族群大多為較高收入、較注意健康者或有其他族群特性,而非直接或間接保護,是值得考慮的事。對於公共衛生而言,在無法立即接種COVID疫苗的情形下,或許可先施打肺鏈疫苗提升針對肺炎鏈球菌的保護力,進而降低因細菌型肺炎的住院及死亡率。

    Q:是否可在疫苗注射期間做結核桿菌相關檢驗(TST或IGRA)?
    A:臺灣CDC建議先完成檢驗(IGRA或TST)再接種疫苗;IGRA抽血完成後可同日或異日接種疫苗;惟TST檢驗須完成判讀後再接種疫苗,以避免疫苗接種後影響TST判讀結果。
    美國CDC:目前沒有證據顯示TST或IGRA會影響COVID mRNA疫苗的效力。根據ACIP,非活化(inactive)疫苗並不會影響結核桿菌相關檢驗,而活性減毒疫苗(如:MMR)可能會降低TST的反應造成偽陰性的結果。 COVID mRNA疫苗並非活性減毒疫苗,但目前也不清楚在其接種後的最初4週是否會影響TST/IGRA檢驗結果,因此針對一般無症狀(入住機構等...行政需求)民眾建議在注射疫苗前、當天或注射後4週再接受結核桿菌相關檢驗;其他有症狀或有高風險結核桿菌暴露人員建議與醫療團隊諮商討論。

    Q:打完COVID疫苗要隔多久可以捐血?
    A:AZ要間隔14天; Pfizer, Moderna不須間隔!! (捐血中心)

    Q:我是孕婦/哺乳中可以打疫苗嗎?
    A:建議接種!! 雖然目前安全性證據有限,但孕婦也屬於重症高風險族群,權衡感染與安全,還是建議接種。優先選擇mRNA疫苗,但如果第一劑已施打AZ, 第二劑還是建議施打AZ。此外,哺乳中也可以施打疫苗,抗體也會出現在母乳中,可能對新生兒有保護效果。
    (其他詳細資訊見內文)

    Q:我有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洗腎)/中風/心臟疾病/肺部疾病/氣喘/肝臟疾病/神經疾病/免疫不全疾病/肥胖/吸菸/貧血等,可以打疫苗嗎?
    A:強烈建議!! 有以上疾病皆建議接種疫苗!男性、年紀超過65歲、住在安養或長照機構及有以上疾病且未控制,可能為COVID感染後重症的高危險群!且接種疫苗後能有效降低住院及重症的情形,因此強烈建議施打疫苗!
    注射疫苗前不須停用胰島素、血糖藥、血壓藥、膽固醇用藥,請繼續規律服藥。
    對於突發心律失常死亡綜合症的病患(包含LQTS, Brugada syndrome, CPVT等),目前並無相關研究指出不適合哪種疫苗,建議施打前可諮詢心臟專科醫師,過敏性休克時一樣可施打epinephrine;另外,布魯蓋達氏症候群(Brugada syndrome)的患者接種後若發燒則盡早退燒,避免發燒誘發致死性心律不整。
    補充:洗腎病人建議施打,近日有新聞指出有洗腎患者在打完AZ疫苗之後過世,讓不少腎友對疫苗卻步。根據2019年台灣腎病年報,2017年這一整年總共的透析患者死亡人數為9753 人,所以平均一天會有 26.7 位透析腎友過世。​這些死亡的病人,絕大部分都有糖尿病、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的共病。「在這樣的背景值之下,必須去釐清打疫苗跟死亡的原因是不是有直接的相關:還是這個事件,只是剛好是背景值的呈現!」​

    Q:中風後多久才可以打疫苗?
    A:據台灣腦中風學會,腦中風並非施打新冠肺炎疫苗之禁忌症。但由於腦中風病人,在剛發作之急性期,可能會出現中風症狀惡化、再次中風、心臟血管事件、感染等相關併發症,因此建議在中風急性期(大約1~2週)過後,經醫師評估整體身體狀況已穩定,再施打疫苗。

    Q:有腦血管栓塞的病史,可以打疫苗嗎?
    A:可以,但若腦血管栓塞是屬於腦部靜脈栓塞或與特殊免疫或血液疾病相關,則建議與醫師討論後決定。施打新冠肺炎疫苗後產生之罕見血栓併發症,目前的研究認為上是體內免疫反應產生特殊抗體(如anti-platelet factor 4 抗體)而引起血栓,與多數腦中風栓塞的血管病變或心律不整產生血栓的機轉不同。此外,疫苗可降低感染新冠肺炎本身引起之血栓風險,並減少重症比例及死亡率,因此有腦血管栓塞病史的病人仍可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台灣腦中風學會)

    Q:有血栓相關疾病病史(thromboembolic disease)可否施打COVID疫苗?
    A:大部分人建議施打!! 疫苗相關的血栓機轉較類似於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目前尚無證據顯示一般靜脈血栓病史(無合併血小板低下)或thrombophilic disorder有較高機率產生此不良反應,但如果過去曾發生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或肝素引起之血小板低下症者,應避免接種AZ疫苗。

    Q:我有巴金森氏症,可不可以打疫苗? 兩天前我接種了COVID-19疫苗,我的顫抖更嚴重,跟疫苗有關嗎?
    A:據台灣巴金森之友協會,建議病友施打疫苗,並接種在較不便的手臂(減少健側因痠痛而造成不便)!目前沒有證據顯示疫苗會如何影響巴金森症狀的大量數據。對於部分病友來說,巴金森症狀在短期內會變得更糟,但接下來的幾天內預期能夠恢復到以前的基準。

    Q:我有癲癇,可不可以打疫苗? 新冠肺炎疫苗會讓我癲癇發作增加嗎? 疫苗會不會影響到癲癇藥物濃度?
    A:可以!! 注射疫苗後可能會發燒,若您的癲癇容易在發燒時發作建議與醫師討論,並可於注射疫苗後服用退燒藥。依藥物動力學及臨床經驗,疫苗與抗癲癇藥沒有明顯交互作用,目前沒有證據顯示會影響藥物濃度。(資料來源:台灣癲癇醫學會)

    Q:我有蠶豆症,可不可以打疫苗?
    A:可以!!目前並無證據顯示哪種疫苗較好,蠶豆症患者應施打當地所能提供的疫苗為主。

    Q:風濕疾病患者是否能注射新冠肺炎疫苗(COVID-19 vaccine)?
    A:基本上可以!! 領有重大傷病之病友,位列公費疫苗施打對象之第九順位。
    參考資料:TCR COVID20210625 民眾版 (其他資訊見下方)

    Q:我有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people with HIV),可以打疫苗嗎?
    A:目前尚未有完整研究,但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建議可考慮施打疫苗。也有研究指出部分族群,注射AZ疫苗後似乎可產生與對照組無異的抗體濃度。(其他資訊見下方)

    Q:我擔心/曾有帶狀皰疹(Herpes Zoster),可以打疫苗嗎?
    A:如果目前正在治療帶狀皰疹,建議暫緩施打直到治療完成。目前觀察、文獻回顧指出,COVID感染1~2周後可能會出現帶狀皰疹。另外個案研究也指出,mRNA疫苗、不活化疫苗施打後,似乎會誘發帶狀泡疹,特別是自體免疫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但帶狀皰疹是有疫苗可注射且可治療,因此仍建議施打,接種後需注意!
    *台灣CDC建議COVID疫苗與所有疫苗間隔14天。美國CDC認為COVID疫苗與任何疫苗不需要間隔。英國建議帶狀皰疹的活性減毒疫苗與COVID疫苗間隔7天,避免COVID疫苗造成的發炎去減少對活性疫苗的免疫反應。green book

    Q:我擔心/曾有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Balre´ Syndrome)、貝爾氏麻痹症(Bell's palsy),可以打疫苗嗎?
    A:可以!! 目前沒有明確證據顯示,疫苗會誘發GBS、Bell’s palsy或使這些病症復發,反而是感染COVID後可能會誘發!也因此台灣及美國CDC都未將這些病症列為接種疫苗的禁忌症,但施打後仍須注意!

    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e/2PACX-1vRonbj6D3bX0UU1mTTjQO8u5iynhDUg-8d0Rf8qnKcNCS5o3sirFqF6fSh6Jc5YKYyNFNi9jRhpw3VD/pub

  • dna複製地點 在 市議員李順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16 18:06:13
    有 36 人按讚

    市議員李順進 轉傳 [110/07/16] 衛生福利部 及 高雄市政府 要點公告
    ●環安、治安、交安、工安、婦幼安 代言人!

    ︽︽︽︽︽︽︽︽︽︽︽︽︽︽︽︽︽︽
    [110/07/16] 高雄市政府 再宅一下團結宅家拚解封
    https://www.facebook.com/bravo.Kaohsiung/posts/4322881094440154

    ●感謝中華電信行動學園、台灣大哥大OpenPossible、LINETaiwan-再LINE一下全力支援高雄陪你宅家當英雄
    ○中華電信Hami書城HamiBook
    ├7/31前享免費14天月讀包
    ├再送25元購書金序號【StayHome25】
    └活動連結:https://bit.ly/3dcsEdO
    ○LINEMUSICTW
    ├7/31前輸入【LINEMUSIC4U】
    ├提供WOWPlus方案14天免費體驗資格,還有LINE鈴聲、答鈴、背景音樂3首任你換!
    └活動連結:https://lin.ee/IVSak90/mstw/KCG
    ○myVideo影音隨看
    ├7/26前輸入【stayhome14】
    ├享豪華月租影音服務,單片除外
    └活動連結:https://pse.is/3b4sgv
    ○myBook樂讀隨我
    ├7/31前輸入【stayhome14】
    ├兌換親子小學堂樂讀包14天體驗
    └活動連結:https://pse.is/3kvwxs
    ○MyMusic
    ├7/31前掃瞄QRcode登錄手機、email
    ├享14天音樂/Podcast/有聲書/無損音質專區無限暢聽
    └活動連結:https://mymusic.fan/kcgfree14D
    #週末請支援宅家 #快快分享給親友
    ~~~~~~~~~~~~~~~~~~
    [110/07/16] 高雄市政府 熱到105度的你,需要甜甜的、冰涼的金煌芒果…金煌芒果冰…金煌芒果冰沙…
    https://www.facebook.com/bravo.Kaohsiung/posts/4322435324484731

    ●手指動起來,芒果凍起來
    ●市府農業局攜手 #六龜農會及型農 #打go嚴選在「高雄好家載」平台推出在地農產金煌芒果箱
    ○最新鮮 產地現採,選果裝箱直送市區
    ○最便利 20公里免運費,貼心宅配到府,下班就能聞到芒果香
    ○最超值 449元
    ○即日起自7/31止,限時2週
    ○限量600箱 8~10顆
    ○限量總是殘酷的快點訂起來
    #聽到限量小編先下訂
    #錯過這檔哭哭也買不到惹
    ●馬上訂購GO! 高雄打go嚴選
    ○每週二、週五下午配送到府,讓您下班好消暑
    ○相關服務可洽0955-593-368由專人為您服務

    ●訂購連結
    ○打go嚴選 https://eats.quickclick.cc/togo/7932p=khbox
    ○高雄地區農會超市 https://eats.quickclick.cc/togo/6602p=khbox
    ○鳳山區農會 https://eats.quickclick.cc/togo/6603p=khbox
    ○還有產地直送,吃巧、吃好、吃健康的「揀好蔬果箱2.0」及「599揀好水果箱」

    #高通通 #高雄SuperGo #高雄市政府農業局 #高雄首選電商平台
    ~~~~~~~~~~~~~~~~~~
    [110/07/16] 高雄市政府 「高雄好家載海量海味箱」即日起開放電話及網購高雄29處行政區免運吃得到
    https://www.kcg.gov.tw/News_Content.aspx?n=F29A02A9D36C47F0&sms=19902EF36D6B551D&s=B6CF84E0D1B64558

    高市府結合10家水產業者於「高雄好家載」平台上周甫推出「海量海味箱」,不到幾天訂購數已超過300箱。為讓更多市民都可買到最新鮮且超值優惠「海量海味箱」,即日起不但再推出多款超值組合,更擴大運送範圍涵蓋29處行政區,各家業者也開放電話及既有電商平台訂購,就是要讓民眾宅在家就可吃到最鮮的海味。

    海洋局長張漢雄表示,透過「高雄好家載」平台與計程車隊業者合作,原規劃半徑20公里內免運費送到家。因許多民眾反應海味箱新鮮又超值,但受限居住地距離無法訂購。所以,為讓更多市民朋友品嘗最鮮海味,10家水產業者及計程車隊協調攜手合作,擴大服務範圍至高雄市29處行政區免運費,讓民眾宅在家就能聞到大海的、吃到魚蝦的甜。

    為提供民眾更多元選擇,10家水產業者紛紛推出壓箱寶組合,如梓官區漁會漁夫鮮撈之國產大白蝦鍋物、永安區漁會之龍虎海味生猛組、責任生產之虱購易組、蘇班長安心石斑之龍膽石斑愛老爸防疫箱、飛洋水產之豪氣饗宴組、宏裕行之花枝蝦餅組、安得利之香酥魚米花(旗魚)組、魚有王之黑鮪魚生魚片組、魚之達人之鮮作純魚麵禮盒等,全部售價699元起,另得意中華每箱加贈紅藜魚肉燥超值組合,兼顧大家各種營養均衡!

    海洋局指出,心動不如馬上行動,立即撥打各家電話訂購,免除不會上網的問題,或是直接連結各家電商平台選購,另手機登入Line跟著下面步驟:Line錢包→Line熱點→高雄好家載→海味箱→10家清單→各家資訊→外帶外送(快一點點餐)→選購→付款,就可以在最短時間內收到澎湃的「海量海味箱」,滿足無法外出用餐的需求。如有平台操作問題請洽24小時客服專線02-77515336,或洽0919-772661,有專人為您服務。更多好評限量「海量海味箱」陸續推出,請持續關注更多產品訊息,詳情可洽高雄海味地圖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kaohsiungoceanmap/)。
    ~˙~˙~˙~˙~˙~˙~˙~˙~˙
    [110/07/16] 衛生福利部 【 #防疫進行式COVID-19疫苗大解惑】
    https://www.facebook.com/TWCDC/posts/10159217772598407

    ●久違的防疫進行式COVID-19疫苗大解惑單元又來啦!
    ●今天我們要來破除接種疫苗會影響DNA的迷思,目前已核准使用或開發中的COVID-19疫苗主要有四種:
    ○非複製型腺病毒載體疫苗(如AZ)
    ○mRNA疫苗(如莫德納、輝瑞)
    ○去活化病毒疫苗(如科興)
    ○蛋白質次單位疫苗(如Novavax、高端、聯亞)
    ●這些種類的疫苗到底會不會影響人體的DNA,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釐清吧!
    #COVID19疫苗 #接種後不會變成生化人請放心
    ~~~~~~~~~~~~~~~~~~
    [110/07/16] 衛生福利部 COVID-19公費疫苗預約平臺第二輪預約接種自明(7/16)日開打,第三輪「意願登記」結算將延長至7月19日中午12時止
    https://www.facebook.com/mohw.gov.tw/posts/1933055793527496

    #衛福編編報報 發文時間:2021.7.15
    ●衛生福利部 LINE@:https://lin.ee/24imWWE
    ●衛生福利部 Twitter:https://twitter.com/MOHW_Taiwan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5)日表示,「COVID-19疫苗施打意願登記與預約系統」第二輪共計約94.1萬人已完成預約接種,將自明(16)日起開始施打,請民眾攜帶健保卡,如為第二劑接種者,亦請攜帶接種紀錄卡,於預約時間準時至預約地點接種疫苗。如民眾錯過預約時段,可於當日告知現場人員,另擇同日之其他時段接種;如無法於預約當日接種,須等候下一輪簡訊通知後,再至系統重新預約接種。
    ●第三輪意願登記原訂於7月15日下午5時進行第三輪結算,將延長至7月19日中午12時進行第三輪結算,並自7月20日起陸續以簡訊通知符合資格的民眾進行預約接種;本輪可接種疫苗為AZ疫苗。
    ○「COVID-19疫苗施打意願登記與預約系統」須先完成意願登記,才能在接到簡訊通知後進行預約。系統平臺會按疫苗分配情形、參照民眾登記之意願,通知符合預約資格的民眾,收到簡訊通知者才可進行下一步預約接種。尚未收到簡訊的民眾,會於後續符合預約資格後收到簡訊通知,所有資料皆會完整保存,請民眾放心。
    ○「COVID-19疫苗施打意願登記與預約系統」是為了建立大量疫苗接種能依序穩定有效推行的機制,中央與地方腳步一致,加強推動疫苗接種,提升群體保護力,守護國人健康。
    #防疫最前線 #謝謝辛苦的檢疫人員 #謝謝臺灣醫護人員 #謝謝所有第一線人員 #臺灣加油 #2019nCoV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 #COVID19 #MOHW_Taiwan
    ~~~~~~~~~~~~~~~~~~
    [110/07/16] 衛生福利部 #給力量線上音樂會|中華文化總會|今晚8點準時開唱
    https://www.facebook.com/TWCDC/posts/10159218052663407

    #疾小編分享 #給力量線上音樂會中華文化總會 今晚8點準時開唱
    ●YT看更熱鬧:https://youtu.be/F_W-0IE2wL8
    ○「 #給力量線上音樂會EP2」,將由超強陣容黃連煜Ayugo、 #瑋琪、曹雅雯、府城流浪漢-謝銘祐接棒給力量,「台灣之光」 #王建民和「三金」得主 #蔡振南也特別錄製影片為醫護人員加油,請大家多多分享給前線防疫人員
    ○「給力量-線上音樂會」也前進疫苗施打站囉!高雄流行音樂中心、桃園市巨蛋體育館及新竹市立體育館疫苗施打站,現場皆有播放「給力量-線上音樂會」歌單,希望前線醫護和接種疫苗的民眾,都可以在音樂中得到力量
    #一起感謝所有第一線人員 #一起給力量
    ~~~~~~~~~~~~~~~~~~
    [110/07/16] 衛生福利部 臺灣形象展越南起跑,健保署展現醫衛軟實力-健保科技協助防疫之應用
    https://www.mohw.gov.tw/cp-5018-62264-1.html

    中央健康保險署配合政府新南向政策,積極與新南向國家進行交流,近幾年曾赴越南及菲律賓辦理全民健保暨醫療資訊工作坊,與當地中央及地方政府醫療衛生單位、醫院人員等進行實務交流。今年受限國際間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無法進行人際交流,但為持續與新南向國家交流,健保署參與由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舉辦的「2021新南向臺灣形象展」,於「臺灣健康產業主題館」線上展現全民健保科技於防疫之應用,呈現臺灣醫療衛生軟實力。

    全民健保已邁入第26年,建立的健保資料庫及與時俱進的資訊系統,是我國成功運用數位科技防疫的重要關鍵。健保署在COVID-19疫情期間,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運用健保VPN網路及健保醫療資訊雲端系統已廣布於各醫療院所的優勢,透過整合跨部會資料,提供醫療院所查詢病人的TOCC(Travelhistory旅遊史、Occupation職業別、Contacthistory接觸史及Cluster是否群聚)等防疫資訊,減少院內、群聚和社區感染擴散風險。尤其是配合政府建置口罩實名制販售平台,搭配健保卡資訊系統讓國人可以在藥局、衛生所、超商等管道公平買到防疫口罩,一舉解決「口罩之亂」。

    健保署表示,為因應今年5月疫情變化,健保署搭配醫療院所COVID-19病毒檢測的結果上傳作業,由健保署協助快篩及PCR檢測結果資料收載,健康存摺亦於5月6日新增「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結果」查詢功能,提供民眾快速取得檢測結果,普遍獲得民眾的好評。6月29日新增民眾自行登錄「居家快篩」功能,後續於7月9日整合健康存摺內的「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結果」與「預防接種」資料,以「時間序」方式呈現「COVID-19預防接種/病毒檢測結果」,讓民眾更方便管理自己的健康資料,防疫生活融入自我健康管理。

    此外,健保署也運用健保大數據導入人工智慧(AI)技術,與國內研究團隊合作開發胸部X光影像AI輔助診斷模型,迅速提供醫師評估是否需進一步治療,嚴防疫情擴散。

    健保署表示,「2021越南臺灣形象展」於7月15日進行線上開展,展覽將持續至8月23日,之後將陸續舉辦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及印尼等線上展覽,健保署於展覽中展現全民健保科技於防疫之應用,共同呈現臺灣醫療衛生軟實力。
    ︾︾︾︾︾︾︾︾︾︾︾︾︾︾︾︾︾︾

    臉書貼文連結 >>> https://www.facebook.com/LeeShunJin/posts/1298436340611448

    LINE貼文連結 >>> https://timeline.line.me/post/1162642983705048698

    ●請持續關注並給予指教:
    ○LINE官方帳號〔市議員李順進顧地方大小事聯盟〕:https://lin.ee/9YhCukt
    ○臉書粉絲專頁〔市議員李順進〕:https://www.facebook.com/LeeShunJin

    #高雄 #議員 #李順進 #環安 #治安 #交安 #工安 #婦幼安 #代言人 #轉傳 #衛生福利部 #高雄市政府 #公告

  • dna複製地點 在 徐哲緯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3-20 00:20:58

    春之聲音樂會
    時間:110年03月19日(五) 晚上7:30
    地點:Corner House 角落文創展演中心
     
    =========================================================
    麼人是⋯⋯
    我是誰?你是不是也這樣問過自己!
    你從哪裡來?為什麼你跟別人不一樣?
    這些問題是不是曾經在你腦海閃過!
    客家人一直都隱身在人群中,但是總有那幾個瞬間,在你、在別人身上,發現了一些相同卻又親切的特質,很真實卻又有點陌生。
    這首歌要跟那些(隱身客)說,其實你流著客家的血液、DNA也複製了最好的個性和外型,不要害怕,更不要懷疑自己就是客家人,就像你印象中的超人聯盟般的存在。
     
      麼 人   詞/曲 徐哲緯
    【客語歌詞】
    你聽到个聲 係故鄉喊你个聲
    你鼻到个香 係阿婆煮个鹹菜湯
    你看到个相 係阿爸攝(翕)下个禾埕
    你唱出个山歌 亻厓想到阿公鋸弦仔个背影
     
    額頭高高 目珠圓圓
    嘴唇紅紅 牙齒白白
    耳垂大大 目眉毛企企
    每儕都想問 你滴奈位來
     
    看得出 你住山該片  㧡出一身茶香情濃
    看得出 你住海唇邊  網出一生漁鮮意深
    看得出 你當惜情 連等一儕儕生份个心
    看得出 你係麼人  看得出亻恩係客家人
     
    (間) 啦⋯啦⋯
      日頭高照  花ㄟ滴笑
      大家歡喜樂逍遙
     
    【翻譯】  誰
     
    你聽到的聲音 是故鄉叫你的聲音
    你聞到的香味 是奶奶煮的酸菜湯
    你看到的相片 是爸爸拍下的曬穀場
    你唱的山歌 我想起爺爺拉二胡的背影
     
    高高的額頭 圓圓的眼睛
    紅紅的嘴唇 白白的牙齒
    大大的耳垂 高聳的眉毛
    每個人都想問 你從哪裡來
     
    看得出來 你住山那邊 扛出一身茶香情濃
    看得出來 你住在海邊 網住一生漁鮮意深
    看得出來 你很惜情 連著每一個陌生人的心
    看得出來 你是誰 看得出來 我們是客家人
     
    (間)啦⋯啦⋯
     太陽高照 花兒在笑
     大家歡喜樂逍遙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