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a_e單字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a_e單字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but (←殺千刀的UAO始作俑者)看板NIHONGO標題Re: [語彙] 有唔日文單字聽寫的A...
※ 引述《farce03 (farceH2O)》之銘言:
: 日文程度大概N4N5
: 在記單字長音觸音的部分常常會分不清位置
: 尤其片假名的部分超多令人搞混的詞 像是デパ一ド
: 長音的位置 有時位置放在二格有時放第三那格常會搞混或是パバ不分
日文外來語其實很規則,反正幾乎就是把英文照字面轉而已。
depart => デパート
par 是長音,所以長音在 パ
既然是 p 當然是 パ 不會是 バ
既然是 t 當然是 ト 不會是 ド
de的部份無論英文唸多輕,反正就是照字面轉成デ
: 今天還考了ディズ二ランード我就拼成ディヅ二レーン
disney land ディズニーランド
一樣因為ey是長音,所以長音會在ニー
看到短母音a就是あ段 所以是ランド
是ズ不是ヅ有兩個原因
一來是ヅ本來就是廢棄字 (同音的ずづ除了幾個特例外,一律用ヅ)
二來英文這裡本來就是/s/濁化念成/z/ 那日文當然也是ス濁化成ズ
ランド 不會是 ランード
鼻音ん是不會有長音的,只有母音可以拉長。
英文 land 的 a 就是短母音,所以是 ランド。
如果原文是長母音的話,那也是長音在ん前面。
例如 lane レーン (因為a_e是發長音 /e/,所以是レー)
反正外來語拼法就是照字面(考慮長短母音)轉寫,其實很單純
magazine マガジン 兩個短母音a不管是否發輕音,都轉寫成あ段音
computer コンピューター 短母音o雖然發/a/音,一律轉寫成お段就對了
這裡的u跟er是長母音,所以加上長音
短母音的母音轉寫基本上是照字面寫
a就是あ段 e就是え段 i就是い段 o就是お段
不太需要去管a這裡唸ㄚ還是輕聲
也不用去管o這裡唸ㄚ還是ㄛ
而u比較例外,會因為實際發音調整轉寫。
英文唸/u/時翻成う段,念成/ʌ/時寫成是あ段。
push プッシュ
input インプット
hut ハット
lucky ラッキー
business ビジネス *少數唸/i/的特例,也是照英文讀音音譯
促音的位置是短母音後帶有t,d,k,g,p,b,j,ch,sh...這些韻尾時 (爆裂聲)
dog ドッグ
cat キャット
sick シック
mid ミッド
dip ディップ
hash ハッシュ
let's レッツ
短母音後面如果沒子音,或者是n,m,ng,l這類非氣音韻尾時就不加促音
spagetti スパゲッティ e+t的部分是短母音加t,有促音
最後面的短母音i後面沒了,就不用加促音
(因為是短母音,也不加長音)
man マン
比較特殊的是短母音接s,z好像也不太加促音
is イズ
list リスト
音節較長的單字,而且原文不是讀重音的部分,促音可能會省略。這部分比較需要硬記。
apple アップル a+p 是短母音加p,有促音
application アプリケーション 這裡的促音應該被省略掉了
長母音原則上拉長音
leaf リーフ
soup スープ
soap ソープ
root ルート
phone
-er, -or, -ar, -ir, -ur 轉寫成あ段長音
member メンバー
driver ドライバー
shirt スカート
service サービス
雙母音就沒有長音(畢竟已經兩音節了)
sign サイン
joy ジョイ
mouse マウス
字尾的子音+y拉長音
happy ハッピー
例外:長音的ai /e/比起長音符號,經常用-イ的形式
main メイン
rain レイン
strait ストレート
韻尾的 n,m,ng 分別轉寫成 ン、ム、ング
sign サイン
sing シング
sim シム
不過後面再帶有氣音韻尾時,m也翻成ン
tram トラム
tramp トランプ
P.S.
當然凡事必有例外,上面說的這些都是戰後大量照規則音譯的字。
有些外來語是戰前甚至19世紀就音譯的,那時就比較混亂,偏偏照樣用到現在。
例如 brush 理論上是 ブラッシュ,但習慣用 ブラシ
而 flash 就是正常的 フラッシュ
steak 理論上是 ステーク 卻是 ステーキ
strike 則是作為罷工時翻ストライキ 球類運動則是ストライク
這些い段結尾的詞多半是明治時期翻譯的。
其他還有 ケーキ、ブリキ、デッキ、ジャッキ 之類的,這些只能硬記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0.71.217.25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NIHONGO/M.1599206211.A.196.html
外來語表記規格文件應該滿多的,可以找。
https://www.jtca.org/standardization/katakana_guide_3_20171222.pdf
不過我這篇沒有特別查文件,是憑著印象寫的XD
另外,有些領域的表記規則可能不太一樣。
JIS(日本工業規格)原則上規定詞彙最後面的長音省略。
所以コンピューター、ボイラー、エレベーター寫成コンピュータ、ボイラ、エレベータ
以前Windows也比照此規格
像我的電腦、資料夾分別是 マイコンピュータ、フォルダ
不過好像是Vista之後,則放棄JIS習慣,
而以一般生活習慣改成標記為 マイコンピューター、フォルダー 了
我覺得現在英文外來語轉寫其實很規則啊,八九不離十。
但歐系語言就比較沒個準了,這種的自創轉寫比較多XD
動植物學名原則上用片假名。
其實片假名就是一種文字形式,就好像英文大寫一樣。
雖然大原則是外來語、學名寫片假名,
但實際運用時要使用平假名、片假名、漢字書寫,其實可以很彈性的,不要太拘泥。
例如惡名昭彰的交ぜ書き(不在常用漢字表裡的漢字,在媒體上一般都用平假名寫)
像颱風10號現在經過日本,昨天電視字幕就一直打出「はん濫情報」(淹水資訊)
因為「氾」字不是常用漢字,原則上電視、報紙會寫假名。
其他還有 覚せい剤(覚醒剤)、あっ旋(斡旋)、補てん(補填) 之類的,實在很難讀。
也有人主張乾脆用片假名寫整個詞(ハンラン、カクセイ剤)還好讀一點。
是的 根據現代假名遣規定
除了連濁(つきづき、よみづらい)的情況跟特定詞彙(つづく) 原則上不再用づ
// 雖然這也造成人妻(ひとづま)、稲妻(いなずま)表記的亂象
外來語確實是完全用不到ヅ了
大家都翻拜登,聯合報到現在還是堅持用白登...
在專業翻譯上其實很羨慕日本有片假名可用。
例如電腦軟體翻譯的歷史懸案,attribute跟property該麼翻。
中文兩者都習慣翻「屬性」。
但當同一個軟體或同一個程式語言同時用了這兩個術語,譯者就頭痛了。
但日文則可以很輕鬆地用アトリビュート、プロパティー解決。
我最近在協助某軟體中文化,碰到一些新版本的新功能名詞,
還沒操作過實在不知道中文怎麼翻比較好。
去偷看日文版譯者怎麼做,果然全部都音譯就了事了。羨慕啊!!
※ 編輯: but (210.71.217.251 臺灣), 09/07/2020 12:25:39
有時候外來語可以「讓術語有術語感」XD
例如物件導向程式設計裡的術語method,確實中文就是翻成方法。
但也不少工程師覺得方法一詞太普通以至於沒存在感了,
夾雜在文章裡甚至不會覺得這是術語。
所以也是有人堅持稱為函式,或是保留原文method。
就這點來說寫成メソッド比方法、方式都更像個術語。
就跟中文很多業界也習慣用原文講術語一樣。
但是中英大量夾雜的文章很難排版也不好閱讀,夾雜片假名倒是可以讓日文排版很乾淨。
我上面那個軟體中文化的例子,碰到的該死新名詞就是 shape。
在實際操作軟體之前根本不知道該翻成形狀、造形、外形、形體還是什麼。
而且無論哪一者,實在都很沒有術語感。只像是個普通名詞。
使用者可能不會意識到這裡是軟體的術語,是指特定的某種物件。
但日文可以秒翻譯成シェープ,而且術語感十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