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Annals of the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Annals of the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Annals of the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annals產品中有18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毛城城 MoCity,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分析貓語】相信各位貓奴都很想知道貓貓每天到底在說甚麼吧!到底牠是迎接你,還是在咒罵你擾貓清夢?搞笑諾貝爾獎於今月9日公布了獲獎名單,其中生物獎由瑞典科學家肖茨(Susanne Schötz)以研究「貓語」奪得! 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由美國雜誌《不大可能的研究年鑑》(Ann...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46的網紅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纖維肌痛症 (fibromyalgia) 病患有全身慢性肌肉痠痛,可能伴隨失眠、焦慮和憂鬱等症狀,致病機轉一直是個未解之謎。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陳志成研究員與研究團隊,找到纖維肌痛症可能的生理與心理致病機轉和關鍵抑制劑,論文於 2020 年 9 月發表於國際風濕免疫科權威醫學期刊 (Anna...

annals 在 毛城城™ 一站式寵物資訊平台✨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24 07:54:48

【分析貓語】相信各位貓奴都很想知道貓貓每天到底在說甚麼吧!到底牠是迎接你,還是在咒罵你擾貓清夢?搞笑諾貝爾獎於今月9日公布了獲獎名單,其中生物獎由瑞典科學家肖茨(Susanne Schötz)以研究「貓語」奪得! 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由美國雜誌《不大可能的研究年鑑》(Ann...

annals 在 James Au, PT, CSCS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0 21:14:21

烏龜頸🐢
-
頭部前傾姿勢(Forward Head Posture),常被大家污名化,對這存在負面的想法和態度。在Google搜尋,會看到名醫指出,頭部前傾姿勢,跟頸帶/椎間盤/退化/手麻等劃上等號

頭部前傾姿勢在X光片中,會看到像右邊的影像,正常是左邊。沒錯,正常的頸椎,是有一定的弧度。那當頸...

annals 在 Yang.AT|運動訓練?健康知識分享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18 22:06:16

「戴口罩跑步為什麼一下就喘❓」​ 「戴口罩可以順便訓練肺活量⁉️」​ 雖然世界衛生組織WHO呼籲“運動時不建議配戴口罩”​ 但是我國人口密集,疫情也隨之嚴峻​ 在這樣的景況下​ 「運動時到底能不能戴口罩?」​ 似乎就成為一個熱們的話題🧐​ 今天🐑老師,就來帶大家解開戴口罩的運動迷思~​ -​ 🏃‍♂...

  • annals 在 毛城城 MoCit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19 12:30:02
    有 56 人按讚

    【分析貓語】相信各位貓奴都很想知道貓貓每天到底在說甚麼吧!到底牠是迎接你,還是在咒罵你擾貓清夢?搞笑諾貝爾獎於今月9日公布了獲獎名單,其中生物獎由瑞典科學家肖茨(Susanne Schötz)以研究「貓語」奪得!

    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由美國雜誌《不大可能的研究年鑑》(Annals of Improbable Research)舉辦,至今已時是第31屆,今屆一共頒發10個獎項,而肖茨就因為分析貓的叫聲及人與貓的溝通方式而獲獎。

    研究發現,貓有19種叫聲包括咕嚕聲、啁啾、喋喋不休、顫音、聲音尖細、喃喃、喵喵叫、呻吟、吱吱聲、嘶嘶聲、嚎叫、嚎叫以及咆哮等,並錄下了共780種貓叫聲。

    肖茨在錄下牠們叫聲的同時,亦進行了錄影,將貓當下的叫聲及身體動作等進行比較,發現當貓咪在開心滿足時,傾向發出頻率上升的叫聲,而情緒低落或緊張時則會發出下降頻率的叫聲。

    資料及圖片來源:綜合媒體報道、Unsplash

    = = = = = = = = = =
    【MEWE: MoCity 毛城城】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MoCityH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mocityhk】
    【YouTube Channel: 毛城城MoCity】
    = = = = = = = = = =
    一站式 #寵物 資訊平台
    想分享溫馨動人毛孩故事,或者得意相片影片?
    歡迎FB Inbox #毛城城 或者 IG DM❣

  • annals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17 07:31:00
    有 30 人按讚

    ▣ 後疫時代:除了「戴口罩」成為一個新常態,你更需要「運動」▣
    歷史洪流中始終帶不走疫情陰霾,當提到 SARS 不少人都會聯想到和平醫院封院,如果二十年後講起「新冠肺炎」你會想起什麼呢?
     
    奧運不可能延期、不可能不讓別的國家的人進出國門、不可能只在家辦公、不可能封城,如今太多的不可能都發生了,而且是在全世界發生。中研院賴明詔院士形容:「病毒一定有很多奇妙的方法,可以把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
     
    過往很難想像街上的人全都戴起口罩,也很難想不管到哪都要量體溫,台大公衛學院詹長權說:「新冠給我們的一個事情,就是人要改變思維!」如同有可能口罩就成為「日常」,甚至成為一種裝飾品,這些都是一種新的常態,但長怎樣我們正在創造當中,也還不知道[1]。
     
    疫情的擴散著實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留在家裡的時間增加了,不能像以前一樣自由地旅遊、聚餐、逛街,連運動習慣也被迫改變。因為學校、運動中心、球場、健身房的關閉,讓原本有固定運動習慣的人突然無法運動。對於原本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來說,更長時間的宅在家會導致更多因為缺乏運動所產生的後遺症。
     
    ■後疫時代:你更需要的是運動:沒運動習慣,若染疫死亡率多2.49倍
    免疫系統在預防個人感染新冠病毒,以及避免病情惡化至關重要。要增加自身的免疫功能,就要從改善整體健康開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改善整體健康包括增加身體活動量(運動)、營養、心理健康、行為和個人的健康應對策略。
     
    2021年4月最新一期《英國運動醫學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2],有一篇針對不運動和新冠病毒病情嚴重度的研究,研究者針對4萬8,440位美國南加州的新冠病毒染病者做回溯性調查,結果發現:不運動的人如果罹患新冠病毒,其住院機率比有固定運動習慣的人增加了2.26倍,進入加護病房比率增加了1.73倍,死亡比率增加了2.49倍。研究還指出,除了高齡和器官移植史外,不運動是導致嚴重新冠病毒病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這比吸菸、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的影響度都還高!
     
    運動對於身體的好處已經是大家琅琅上口的共識,但實際上大部分的人是做到的比說到的少太多!這個研究結果對這個時間的我們有更大的啟示,你不運動,如果你不幸染疫,你住院的機會、進加護病房的機會、死亡的機會就會比有固定運動的人多好幾倍[3]!
     
    ■運動讓你防疫更有力
    2021 年 7 月南韓團隊發表涵蓋了 20 萬人的研究發現,有規律運動習慣的人,得到新冠肺炎的機率較低,即使染疫,疾病嚴重度及死亡率也比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低。原因可能是運動使免疫系統調控更好,減少過度的發炎反應、並且增加 T 細胞及抗體的活性,此外也有研究發現,運動可以減少肺部發炎及病原體在呼吸道增生。
     
    針對運動的方式,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一週做到累積 150 ~ 300 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中等強度簡單的判斷法是跑步還能夠簡短對話交談的狀態;此外還要有至少 2 個時段肌力訓練[4]。
     
    ■隨著美國進入後疫情時代,想與口罩「和平分手」、重新拉近與他人的距離,似乎沒想像中容易: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勤洗手是過去15個月生活在全球最大疫區美國的保命口訣。
     
    Delta變種病毒入侵美國,最新統計每5例新確診就有一例是感染Delta病毒。儘管已經解封,洛杉磯郡衛生局仍公告,建議居民只要進入室內就要戴口罩[5]。
     
    ■接種疫苗後不能鬆懈,持續戴口罩2個主要原因、5大重要理由
    接種了疫苗,不是應該受到疫苗的保護嗎?打完疫苗為什麼還要戴口罩?
     
    ➤打完疫苗仍需要配戴口罩的2個主要原因
    台大感染科權威李秉穎醫師指出,主要不是變異病毒的問題,施打疫苗仍要配戴口罩的主要原因有兩項:
    1、接種疫苗仍然會感染,只是感染率較低。
    2、疫苗接種後,對於無症狀感染的保護效果較低,會有短時間的帶病毒狀態,仍可傳播病毒。即使再打第三劑還是一樣[6]。
     
    ➤已經接種疫苗,仍需要戴口罩5大重要理由
    克里夫蘭醫學中心,傳染病專家克里斯汀·英格蘭(Englund)博士說,在擁有一定程度的群體免疫力前,疫苗是針對新冠疫情的另一層保護,但是接種疫苗並不意味能立即以前的生活,強調需要再戴一段時間的口罩。
     
    Englund博士解釋為何已經接種疫苗,仍需要戴口罩5大重要理由:
    1. 疫苗生效需要時間
    第一劑後確實會獲得部分免疫反應,但這並不意味著在針頭進入手臂後就立即受到保護,而且接種完疫苗需要兩週以後才會產生保護力。
     
    2. 疫苗不能提供100%保護
    儘管疫苗有效果,但是只能提供某限度的保護力,就算接種疫苗後仍有感染新冠的風險。
     
    3. 接種過疫苗的人可能是無症狀傳播者
    接種疫苗意味著發病和出現症狀的可能性減少,因為接種疫苗的人可能在無症狀的情況下被感染,並將其傳播給尚未接種疫苗者,如果接種疫苗的人認為不需繼續戴口罩,他們可能會導致病毒繼續傳播。
     
    4. 保護免疫系統受損和無法接種疫苗的人
    如果你完全接種疫苗,建議避開心臟病、癌症沒有接種疫苗的高風險人群。
     
    5. 疫苗的劑量仍然有限
    達到群體免疫需要50%到80%的人口接種疫苗才能達成,因此我們必須在他人等待接種疫苗時繼續戴口罩保護自己與他人[7]。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全台三級警戒(已於110年7月27日起降為二級)。我們都知道運動能帶來健康,也可以增進免疫力,甚至沒運動習慣的人有更高機率感染新冠肺炎導致重症。然而,這時候想要運動卻面臨了一個很大的抉擇:要在家裡甚至狹小的房間中居家鍛鍊,還是要戴起口罩到空曠戶外揮灑汗水?
     
    ■戶外運動戴口罩,汗水沾濕記得換
    隨著愈來愈多證據顯示,病毒可以透過氣溶膠漂浮在空氣當中進行傳播。在戶外不戴口罩,其實還是相當危險的。對於健康的成人,戴口罩與否並不會影響運動的表現,更不會造成大家擔心的休克或呼吸衰竭等嚴重疾病。
     
    對於防患新冠疫情,美國疾病管制局(CDC)對於戴口罩的建議是,戶外運動仍必須戴著口罩。如果在高強度運動下,覺得呼吸困難真的戴不住,也要保持至少6英呎(約1.8公尺)的安全距離,並在通風良好的場所運動,否則可選擇低強度的運動,例如慢走或瑜伽。
     
    如果選擇在戶外跑步、騎腳踏車、快走,都務必戴著口罩。尤其是當運動的汗水沾濕了口罩時,請你換一個新的,因為口罩中的過濾層潮濕後,口罩過濾病菌的效果就會變差,降低口罩的保護力。
     
    另一篇刊登在《美國胸科學會年鑑(Annals of the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的文獻回顧研究指出,對於健康的人來說,無論是衣服遮掩口鼻、戴著手術口罩或是隔絕效果更好的N95,所有生理指標如心跳、血壓、呼吸所需做功與主觀感覺疲勞指數其實都差不多,甚至在很高強度下的運動也是如此。因而,戴口罩對於一般健康人的運動表現來講,事實上是沒有影響的。
     
    對於有心肺疾病的患者由於戴口罩運動可能會增加患者的身體負擔,因此建議在三級警戒的時刻,還是留在家中,避免外出運動。在室內單獨一人不必戴口罩,可選擇從低強度的運動開始,進行如靜態拉筋伸展、固定式腳踏車/跑步機、跳繩、啞鈴肌力訓練或瑜伽等運動,並隨時注意自己身體狀況與保持水分充足,這才是安全運動的不二法門[8]。
     
    ■#HealthyAtHome 疫情下維持運動習慣的好處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 #HealthyAtHome 的概念,認為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維持運動習慣,有幾個好處:
    ►控制體重,並且減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中風等慢性病的危險性,以上疾病都會增加染上新冠病毒的風險及嚴重度。
    ►增加肌肉骨骼的力量及強度、提升平衡度,並且減少老人的跌倒風險。
    ►維持認知心理功能,降低憂鬱症及失智症的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提供成年人的運動建議
    ►一週至少做到 150 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例如慢跑快走、來回上下樓梯、跳繩),或是 75 分鐘的劇烈運動;做到 300 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會更好。
    ►大肌群的肌力訓練(例如深蹲、伏地挺身)一週至少做兩次。
    ►工作時注意姿勢,每 30 分鐘要起身活動一下。
    ►年長或活動力不佳的人,要加上一週至少三次的平衡訓練(例如腳跟對腳尖走直線一字步)[4]。
     
    運動已愈來愈被醫學界認可,運動即良藥(Exercise is Medicine,EIM)說明了運動對這些慢性患者的重要性,即使在疫情期間也不能輕忽。研究也發現,各國許多慢性病患者,封城居家隔離之後,心肺相關症狀加劇,不見得是感染,許多反而是來自長期缺乏運動後的肌肉無力萎縮。
     
    新冠肺炎大大的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在家中居家鍛鍊時,也要注意有足夠的活動空間和空氣流通。在外選擇可以保持距離的戶外運動,外出時,務必戴上口罩,這是保護自己最好的武器!持續的運動能帶給我們更健康的身體與快樂心情,也為疫情籠罩的黑暗帶來一絲曙光!而當疫情解封的一天,仍可保有一個健康如新的自己[8]。
     
    疫病下人類顯得渺小、卑微,我們無法拒它於千里之外,只能更加謹慎、戰戰兢兢迎接疫情下的新生活面貌[1]。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Heho健康) 後疫情時代的台灣!十大學者分析改變了這些事 -
    https://heho.com.tw/archives/93094
    [2]Sallis R, Young DR, Tartof SY, et al Physical inactivity is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risk for severe COVID-19 outcomes: a study in 48 440 adult patients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Published Online First: 13 April 2021. doi: 10.1136/bjsports-2021-104080
    [3](康健雜誌)「疫情當前,更需要的是運動」: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84296
    [4](Heho健康)抵抗新冠肺炎就靠「規律運動」WHO建議疫情期間維持運動好處多!:https://heho.com.tw/archives/184608
    [5](中央社新聞粉絲團)「洛杉磯抗Delta變種病毒 重新建議室內戴口罩」: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106300028.aspx
    [6](媽媽經)「打完疫苗為什麼還要戴口罩?台大醫師告訴你2個主要原因」:
    https://bit.ly/3AkS2aI
    [7](健康醫療網)「接種疫苗後仍要戴口罩 5 個理由 你知道為什麼嗎?」: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50496
    [8](康健)「新冠肺炎來襲!戴著口罩運動安全嗎?」: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4076
     
    ➤➤照片
    (udn.com 聯合新聞網)「戴口罩到底能不能運動?」:https://udn.com/news/story/7879/5519301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疾病管制署 #後疫時代 #戴口罩 #運動 #HealthyAtHome #運動即良藥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 國民健康署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annals 在 國家地理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03 07:00:56
    有 507 人按讚

    纖維肌痛症 (fibromyalgia) 病患有全身慢性肌肉痠痛,可能伴隨失眠、焦慮和憂鬱等症狀,致病機轉一直是個未解之謎。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陳志成研究員與研究團隊,找到纖維肌痛症可能的生理與心理致病機轉和關鍵抑制劑,論文於 2020 年 9 月發表於國際風濕免疫科權威醫學期刊 (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

  • annals 在 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2-26 16:50:22

    纖維肌痛症 (fibromyalgia) 病患有全身慢性肌肉痠痛,可能伴隨失眠、焦慮和憂鬱等症狀,致病機轉一直是個未解之謎。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陳志成研究員與研究團隊,找到纖維肌痛症可能的生理與心理致病機轉和關鍵抑制劑,論文於 2020 年 9 月發表於國際風濕免疫科權威醫學期刊 (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
    --
    影片來源: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陳志成提供
    --
    閱讀全文〈小心,長期壓力將引發全身慢性痠痛!揭開纖維肌痛症的成因 〉
    https://research.sinica.edu.tw/chen-chih-cheng-soreness-sng/

  • annals[email protected]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2-24 15:00:07

    中風與認知障礙症 - 陳鎮中內科專科專科醫生@FindDoc.com

    FindDoc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FindDoc
    FindDoc WeChat : 快徳健康香港 FindDoc
    FindDoc Instagram:@finddochk

    (一)中風後會引致認知障礙症? 00:06

    (二)如何延緩認知障礙症的發生及惡化? 01:30

    (三)如何及早發現認知障礙症? 03:19

    (本短片作健康教育之用,並不可取代任何醫療診斷或治療。治療成效因人而異,如有疑問,請向專業醫療人士諮詢。)

    參考資料:
    1. Sun, J., Tan, L., & Yu, J. (2014). 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epidemiology, mechanisms and management. Annals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 8, 80.
    2. Alvarez-Sabin, J., & Roman, G. C. (2010). Citicoline in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Vascular Dementia After Stroke. Stroke, 42(1, Supplement 1). doi:10.1161/strokeaha.110.606509
    3. Department of Health. (2020). Dementia. Retrieved March 20, 2020 from https://www.elderly.gov.hk/english/common_health_problems/dementia/dementia.html
    4. HKADA. (2020). Treatment. Retrieved March 20, 2020 from https://www.hkada.org.hk/treatment
    5. Saver, J. L. (2008). Citicoline: Update on a Promising and Widely Available Agent for Neuroprotection and Neurorepair. Reviews in Neurological Diseases, 5(4), 167-177.
    6. Alvarez-Sabín, J., Ortega, G., Jacas, C., Santamarina, E., Maisterra, O., Ribo, M., . . . Román, G. C. (2013). Long-Term Treatment with Citicoline May Improve Poststroke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35(2), 146-154. doi:10.1159/000346602
    7. Alvarez-Sabín, J., Santamarina, E., Maisterra, O., Jacas, C., Molina, C., & Quintana, M. (2016). Long-Term Treatment with Citicoline Prevents Cognitive Decline and Predicts a Better Quality of Life after a First Ischemic Strok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17(3), 390. doi:10.3390/ijms17030390
    8. Ngandu, T., Lehtisalo, J., Solomon, A., Levälahti, E., Ahtiluoto, S., & Antikainen, R. et al. (2015). A 2 year multidomain intervention of diet, exercise, cognitive training, and vascular risk monitoring versus control to prevent cognitive decline in at-risk elderly people (FINGER):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The Lancet, 385(9984), 2255-2263. doi: 10.1016/s0140-6736(15)60461-5
    9. Nasreddine, Z. S., Phillips, N. A., Bã©Dirian, V. R., Charbonneau, S., Whitehead, V., Collin, I., … Chertkow, H. (2005). The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 A Brief Screening Tool For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53(4), 695–699. doi: 10.1111/j.1532-5415.2005.53221.x



    資料來源:https://www.FindDoc.com

    查詢醫生資訊:
    https://www.finddoc.com

  • annals 在 Point of View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12-25 17:45:10

    ใครที่ดูคลิปจบแล้วอยากลองใช้ Herbal Essences Bio:renew แบบวิวสามารถกดสั่งซื้อออนไลน์ได้ที่นี้เลยย
    Link : https://bit.ly/2WLz5Mk

     

    - - - - - - - - - - - - - -


    อ้างอิง

    - Endersby, J. (2014). How botanical gardens helped to establish the British Empire. https://www.ft.com/content/dcd33da0-0e69-11e4-a1ae-00144feabdc0

    - Hill, A. W. (1915). The history and functions of botanic gardens. Annals of the 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2(1), 185-240. https://www.jstor.org/stable/2990033

    - The Editors of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2019). Kew Garden. https://www.britannica.com/place/Kew-Gardens

    - The Editors of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2015). Botanical Garden. https://www.britannica.com/science/botanical-garden-study-and-exhibition-garden

    - 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 (n.d.). https://www.kew.org/

    - Sir Henry Capel, Princess Augusta, and the Royal Botanic Gardens at Kew. (n.d.). https://geography.name/sir-henry-capel-princess-augusta-and-the-royal-botanic-gardens-at-kew/

    - Riodan, K. A. (2019). Meet the oldest pot plant in the world. Retrieved December 16, 2020, from https://www.kew.org/read-and-watch/oldest-pot-plant-in-world-eastern-cape-giant-cycad

    - Top Facts about Kew Gardens. (2019, September 15). Retrieved December 16, 2020, from https://blog.londonpass.com/facts-about-kew-gardens/

    - Wyrtig – Exploring the Early Medieval Garden. (n.d.). Retrieved December 16, 2020, from http://wyrtig.com/EarlyGardens/Continental/Plants of St Gall.htm

    - ไทยรัฐออนไลน์. (2014, January 13). มือมืดขโมยดอกบัว'เล็กสุดในโลก' จากสวนพฤกษศาสตร์ในลอนดอน. Retrieved December 16, 2020, from https://www.thairath.co.th/content/395924



    - - - - - - - - - - - - - -
    ติดต่องาน : [email protected] (งานเท่านั้น)

    ทางไปซื้อสติกเกอร์ line http://line.me/S/sticker/1193089 และ https://line.me/S/sticker/1530409

    ทางไปซื้อ วรรณคดีไทยไดเจสต์ http://godaypoets.com/thaidigest

    ติดตามคลิปอื่นๆ ที่ http://www.youtube.com/c/PointofView

    ติดตามผลงานอื่นๆได้ที่

    https://www.facebook.com/pointoofview/

    twitter @pointoofview

    หรือ

    IG Point_of_view_th

    - - - - - - - - - - - - - - - - - - - - - -

    ฟัง นิทานไทย วรรณคดีไทย สนุกๆ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fqt6BlTNYnWUtrSsqOEiTjxVsJH_WBJl

    ฟังเรื่องเกี่ยวกับ รามเกียรติ์ รามายณะ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fqt6BlTNYnXfrgoQ5GVLgbjpzgOWplHi


    Timestamp

    00:00 ทำไมเล่า
    01:13 Kew Gardens
    02:21 สวนในอารยธรรมต่างๆ
    06:21 ความเป็นมาของ Kew Gardens
    09:59 สวนในยุคอาณานิคม
    14:10 เกร็ดความรู้ Kew Gardens
    16:52 Herbal Essences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