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80年代香港社會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80年代香港社會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80年代香港社會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80年代香港社會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0萬的網紅報導者 The Reporter,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專訪香港民主之父,李柱銘: 我不是民主回歸派,我是沒有選擇,接受了一國兩制】 418香港警察針對溫和泛民大抓捕,即將82歲的李柱銘也在其中。他是香港的資深大律師、《基本法》起草委員、民主黨創黨主席和23年的立法會議員,更曾助美國總統柯林頓成功遊說國會,給中國「永久正常貿易關係」,此法案是中國成功入...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 80年代香港社會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5-06 12:00:38
    有 593 人按讚

    【專訪香港民主之父,李柱銘: 我不是民主回歸派,我是沒有選擇,接受了一國兩制】
    418香港警察針對溫和泛民大抓捕,即將82歲的李柱銘也在其中。他是香港的資深大律師、《基本法》起草委員、民主黨創黨主席和23年的立法會議員,更曾助美國總統柯林頓成功遊說國會,給中國「永久正常貿易關係」,此法案是中國成功入WTO的關鍵之一。近年他已離開前線,將國際戰線交棒給黃之鋒、羅冠聰等年輕人。

    從中港友好到如今一國兩制搖搖欲墜,歷史是怎麼轉向的?

    李柱銘回想80年代香港社會輿論的變化,當年中國的宣傳話術,讓港人和國際社會都相信,一國兩制是人類政治體制的偉大實驗。

    如今,從真雙普選一延再延到民選代議士輕易被DQ,五十年的承諾還未過半,年輕人已不願再相信中國,但李柱銘依舊深信「一國兩制」是唯一解答。他不喜歡現在年輕人的香港認同和中國認同互斥,但即便他的認同是中國人,仍因追求民主成了北京眼中的叛國者。

    《報導者》專訪李柱銘,當制度崩壞,他宛如捍衛一國兩制的最後騎士,手持《中英聯合聲明》和《基本法》的兩紙合約為武器,呼籲國際施壓,要求北京恪守當年承諾。他的信念能被落實嗎?不贊成獨立的他,對於投身「時代革命」的年輕人,態度為何又相對開放?

    #延伸閱讀
    【林怡廷/418大搜捕背後:凜冬將至,北京將再強推香港《基本法》第23條立法】https://bit.ly/3dkqSVr

    ★跨足國際,帶回獨立觀點,#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關注最新疫情,即時接收推播,立刻追蹤 #報導者推特: http://bit.ly/2YeHAOP

    #香港 #418大搜捕 #李柱銘 #專訪 #報導者 #一國兩制 #基本法

  • 80年代香港社會 在 喜劇演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3-07-10 02:35:30
    有 19 人按讚

    八十後點生存 走在社運最前線

    從高鐵爭議而催生的香港「80後」現象,經傳媒「放大」,正式進入了香港的主流輿論。80後泛指80年代或以後出生的年輕人,今天已是24歲至33歲的年輕人,數量在香港有近百萬,若再加上今天已14至23歲的「90後」一代約43萬人,影響力非同小可。

    不少社會人士認為,今日的「80後」有一些與其他年齡組別不同的特點。他們是經歷了英國殖民主義與1997年主權回歸交接的一群,也是在西方民主土壤中成長過的最後一群。當97年主權回歸的主要問題解決後,那些潛藏的本土意識和沉澱的各種矛盾便慢慢浮現、發酵,影響他們對社會和政治事件的取態,80後現象或衝突亦隨之而展開。
    高鐵風波確實反映了香港積累已久、糾纏不清的多重政治經濟社會矛盾或謂「深層次矛盾」,其中很多聲音其實都不是衝着高鐵本身。不滿聲音的背後是基於很多對政府和當前政經氣候的不滿、對政府的信任下降和對政府的政策存疑,是把對抗和不滿情緒藉高鐵議題引爆而已。香港的「深層次矛盾」,其中包括了年輕人怨氣所構成的社會矛盾,最後全部歸結到對政府的不滿。
    香港催生80後現象的成因複雜,但綜合社會各界的看法,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香港深層次問題遲遲未能解決。1997年香港回歸之後,特區政府一直在說要實現經濟轉型,但客觀結果是越來越依賴金融地產,大財團的影響力無遠弗屆,高地價政策導致香港的財富高度集中,貧富懸殊問題越來越嚴重。而政府認定金融業為香港經濟的龍頭,繼而又有「四大支柱」、「六大產業」,但都沒有照顧到80後面臨失業、低薪金、高樓價的困境。

    第二,政府「精英治港」心態的盲點。有人說,政府高官一直以來都以精英心態自居,而中層官員則大多缺乏自信又不願負責任;政府不重視政策研究,或坐在辦公室裏構思公共政策,很難不與年輕一代的願望脫鈎。過去,社會遇有爭議事件,市民未必能完全了解,但大多相信政府精英和專家的看法與決策,各方較少能乘隙將爭議牽扯到其他問題,令爭議較易平復,達到主流共識。對特區政府來說,80後現象的出現,是對政府一貫施政作風的「反擊」。

    第三,不少青年人面臨「向上流動」階梯斷裂的現實而迷失方向。在六十年代及七十年代,香港社會充滿着向上流動機會,只要努力,總有出頭天。因為當時大學生數目不多,專業人士「錢途」穩定,加上「97問題」大量社會精英移民,大學畢業生很快便可以升到中高層職位,而樓價也處於較易負擔的水平,又有居屋、夾屋等置業資助,包括「車仔、屋仔、老婆仔、BB仔」的那種中產夢容易實現,勤奮工作即有回報。但隨着經濟發展日益成熟,社會競爭激烈,社會流動機會亦趨於制度化,今天的80後不但無法負擔置業的開支,甚至連找一份穩定的、薪酬較優的工作都很困難,80後一代的失業率高達7%以上,「四仔主義」的中產夢已遠離他們,前途不明朗。有輿論認為,二十一世紀香港青年人正面臨學業、就業和置業「三業」問題的挑戰,「三業」問題的實質就是三大社會問題,政府應就這些問題統籌考慮。

    第四,80後中的移民一族期望過高及競爭激烈。香港80後中相當一部份人是移民的第二、三代。香港每年有五萬多名教育及生產力背景偏低的新移民到港定居,一些人往上流動了,又有新的一批抵達。他們的子女在成長過程中往往對未來前景有較高期望,同時也承受很大壓力。大陸改革開放30年及金融海嘯之後,一方面移居海外的香港人明顯下降,創六年來新低,同時回流的「知識型」專業香港人個案升幅高達50%;另一方面大陸大量「海歸派」回流目的地首選香港,以及香港大專吸納越來越多內地尖子,這種上升與下降的互逆情况,對本來以為可享更多「人口紅利」的80後而言,實際上出現了移民間「橫向競爭」的突變。一般80後,任憑怎樣自竚增值,都難以同這些拼博意識極竚的兩類移民作橫向競爭。對此不能「理性看待」的80後,鑒於那種無力和挫折的感覺,必然把「氣」出在政府身上,抱怨政府在大環境下未照顧到這方面的問題。

    五,有香港傳媒報道指,網絡功能催生80後現象。在今日互聯網發達的世代,信息傳播的壟斷已被打破,「志同道合」者根本毋須形成一個團體,搞社運不再需要一個組織,在facebook成立一個群組,再找來一群支持者,可能只是半天之事,要找到志同道合者共進退的成本大大降低。其次,80後年輕人及各階層網民,不斷透過網絡動員、結集反高鐵「大軍」。反對者透過互聯網及多樣化的方式進行宣傳。在當今Web2.0甚至邁向3.0的年代,傳统傳媒已不再享有優勢。有人形容,twitter於「反高鐵」、「反政改」兩役中,無論在動員、資訊發佈上都擔當了前所未有的重要角色,起了組織動員作用。

  • 80年代香港社會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10-01 13:19:08

  • 80年代香港社會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10-01 13:10:45

  • 80年代香港社會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10-01 13:09:56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