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90年代香港社會面貌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90年代香港社會面貌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90年代香港社會面貌產品中有1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萬的網紅紀錄觀點,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晚十點27分紀錄觀點 #迷航 #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民主是一艘根本不知自己要開到哪的汪洋中的小船嗎?江湖險惡,小船會迷路,還可能會被浪打翻——民主小船似乎經常在迷航? 烏坎人與中國共產黨正面對決,甚至逼使共產黨讓步,讓烏坎村民經由民主投票,選舉出自己的村幹部。中國第一「民主村」的稱號,吸引了來...
90年代香港社會面貌 在 beinghongkong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10-16 18:24:42
與其說一拳書館是書店,更不如說是個社區會堂。 近日鬧哄哄的大南街多添一間樓上書房, 經營者是十年來走在倡議前線的龐一鳴。甫進書店,飽經風霜的街市磅配搭蔬菜與貓砂,旁邊是工人文藝書刊,未細看藏書,彷彿已能感知書店的不平凡。 這個年頭,出版成百家爭鳴之地,在資訊紛亂的世代,不論何派陣營也看重書本的影...
90年代香港社會面貌 在 游蕙禎 Yau Wai Ching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14 13:33:17
【從慣用語言數據檢視香港文化轉變(下-人口)】 人口政策於香港,經常與「家庭團聚」掛勾,自1980年初行單程證制度,名額由每日75人逐漸增至今日之150人,即使此配額並非每日皆用盡,縱觀香港主權移交廿年後,至少47萬中國出生的移民湧港,人口密度飆升,同時加上來自不同國家的移民以至本地人口自然增長率,...
90年代香港社會面貌 在 月巴氏~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13 02:28:24
浪漫月巴睇90s(4) 各有各的方向與目的~又唔早講~ 如果12月7日晚上家強在那個乜民聯晚宴上說:Beyond是一個我又愛又恨的名字…… 1.……如果我不是這個名字的一員,我應該可以更幸福。所以,而家為大家獻唱一曲《驚恐症》~(Sorry,家強芸芸作品中我只識呢首。) 2.如果係咁,會點?我們當然...
90年代香港社會面貌 在 紀錄觀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晚十點27分紀錄觀點 #迷航 #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民主是一艘根本不知自己要開到哪的汪洋中的小船嗎?江湖險惡,小船會迷路,還可能會被浪打翻——民主小船似乎經常在迷航?
烏坎人與中國共產黨正面對決,甚至逼使共產黨讓步,讓烏坎村民經由民主投票,選舉出自己的村幹部。中國第一「民主村」的稱號,吸引了來自全球各地的記者前往拍攝,香港記者李哲昕也是其中之一。《迷航》片中細緻描繪了,想在共產黨的國度裡爭取正義幾乎是緣木求魚。
電影沒告訴我們的是,烏坎村的地方官盜賣土地案並非單一個案。烏坎抗爭後,烏坎附近的幾個村落也都有類似的土地抗爭,甚至連遠至吉林省也有類似的爭議。中國社科院更坦言,中國90年代的農村重大案件,65%是侵佔土地爭議。換言之,烏坎只是冰山一角,在全中國可能到處都有類似的案件。——節錄自本文
⠀
⠀
【 #迷航 】𝑳𝒐𝒔𝒕 𝑪𝒐𝒖𝒓𝒔𝒆
📺公視13 台┃06/03週四 𝟐𝟐:𝟐𝟕┃紀錄觀點
📍 影片開始前小驚喜📍 22:15 搶先看【一個中國多種面貌】短片
🎬有網路直播┃🎬有公視+免費線上看┃導演李哲昕┃2019
⠀ ⠀
⠀
「社會是有公義的,我相信!」
「有公義嗎?」
「有公義的話 天下無冤鬼了 」
──《迷航》烏坎村村民。
⠀
2011年,面對貪污官員非法買賣土地,
烏坎村民決定集體抗議。
事件引來全球媒體關注,
更意外引發一場前所未有的中國基層民主實驗⋯⋯
⠀
⠀
#WUKAN #民主究竟是什麼
#自由 #正義 #共產黨 #極權
#被認罪 #被消失 #民主投票
#民主村 #官商勾結
#小編強推必看
⠀
⠀ ⠀
⠀
★榮獲第57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
★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亞洲視野競賽優等獎★
★ TIDF華人紀錄片獎評審團特別獎
⠀
⠀
════紀 錄 觀 點 重 磅 回 歸 ════
⊙ 🇨🇳🇭🇰🇹🇼中國結、香港結、台灣結 ⊙
6 . 3─ 6 . 24 ┃每周四晚間 22:27 ┃公視紀錄觀點
「一個六月」各自表述 ,5部兩岸三地紀錄片,解開心有千千結!
╔═══════════════╗
►設 #紀錄觀點 搶先看!不再錯過好電影!
╚═══════════════╝
90年代香港社會面貌 在 Initium Media 端傳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記者手記:這一次我們「猛吃鳳梨」了,那下一次呢?】
我們台灣組的主編 #何欣潔 長於台灣經濟起飛的90年代,在她進入大學以前,農業便是黃昏產業的代名詞,從未想過這個趨勢會有翻轉的可能。
但從2004年起,一切開始悄悄地起了變化:從「白米炸彈客」事件,到2005年底台大學生在香港參與反對WTO示威被捕,再到後來一次次的農運,台灣社會對農業的關注度不斷增高。
而此次 #鳳梨 事件,也讓農業再次受到關注。但在風暴之後,她對此產生疑問:台灣希望自家產銷系統和產品能直上一層樓,自然無可厚非,但這真的能改良台灣農業體制嗎?想要推動台灣農業真正健康發展,我們還需要做些什麼?
來看她對此事件的報導手記:https://bit.ly/3bIzSpj
#延伸閱讀
江昺崙:疫情之下,誰替島嶼守住糧倉?台灣農運百年小史👉https://bit.ly/2NiMKcA
用你選擇的媒體,決定你看見的世界
#加入會員:http://bit.ly/2wVfM6g
#學生方案:https://bit.ly/3bUODnu
#端傳媒 #台灣 #農業
90年代香港社會面貌 在 Being Hong Ko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與其說一拳書館是書店,更不如說是個社區會堂。
近日鬧哄哄的大南街多添一間樓上書房, 經營者是十年來走在倡議前線的龐一鳴。甫進書店,飽經風霜的街市磅配搭蔬菜與貓砂,旁邊是工人文藝書刊,未細看藏書,彷彿已能感知書店的不平凡。
這個年頭,出版成百家爭鳴之地,在資訊紛亂的世代,不論何派陣營也看重書本的影響力。近年獨立書店如雨後春筍,除了肩負傳播文化思潮的重任,一鳴希望書店亦能放眼comfort zone外的讀者群。在一拳書館的五大理念中,其中一項為 「讓缺席民眾重回書店現場」。他感慨「咩書都有人睇」,書店卻不是「咩人都入」。坊間看書者的面孔一般離不開知識分子或是文藝界的朋友,但其實普羅大眾也可以手執書本,甚至與他人分享,他期望開闊的活動設計能吸納更多圈外人。例如書店首場閱讀活動,他便安排外傭與僱主共讀陳浩基,僱主讀中文版,外傭讀印尼文版,共同認識香港歷史上被外文翻譯最多的作品,同時實踐平等閱讀;而陳建民《獄中書簡》的簽書會,則由陳建民自己朗讀他的書信,邀請失明與視障人士聽書,在平常聽到關於生活技能或是小說的作品以外,為他們製造接觸社會性書籍的途徑;甚至運動課程亦會與閱讀結合,如上劍球班時讓學員細閱《失敗了也沒關係》-一本與劍球相關的書籍......那些看似與書店格格不入的人,能否也成為獨立書店的風景之一?當curating的哲學滲進日常,從閱讀的推廣至書店的形態也須另闢蹊徑,一鳴十年來投身公民社會的眼光與歷練,來到書店,綻放成各樣閱讀方式與可能。
問及近年小店陸續進駐大南街,引致社區面貌改變的爭議,究竟社區小店要具備何等質素?一鳴認為,小店有否改變社區生態,不在於數量多寡,更在於店鋪在服務區外人之餘,有否全面顧及區內人的需要。自90年代,商場文化壟斷假日生活,商場的連鎖式消費曾是主流,近年大眾才開始重拾行街的樂趣。他認為流連咖啡店、逛市集、看展覽等都是「好young的現象」,難免有待發展和完善。「難道我們要重回商場式生活嗎?」他不禁反問道。如他知道有皮革店開放讓劏房小孩免費參與皮革班,咖啡室將咖啡渣回收實踐環保,而一拳則開放空間予清潔工友吃一頓安舒午飯,或是讓老友記和無家者擔任書店店員,皆以自己方式回應社區需要。若店鋪有意識地與社區建立關係,再多十間小店落戶於此又何妨?身在其中的一鳴樂見大南街的轉變。
#大南街 #一拳書館 #龐一鳴 #社區會堂 #深水埗#獨立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