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60歲考上公務員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60歲考上公務員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60歲考上公務員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60歲考上公務員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0萬的網紅冏冏子Kyon,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記得我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父母帶我去給老師算命,算出來說我以後應該是個律師或畫家。這兩個職業也差太多,聽完答案之後我家人很擔憂,律師就算了,當畫家是想餓死嗎?他們隱瞞著,直到我考上了中國的藝術學院,才跟我說了這件事,似乎暗自感受到命運天注定的可怕。 我不把這當一回事,因為我考藝術設計系(還是被家...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2020.3.6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8期 掌握達成共...

  • 60歲考上公務員 在 冏冏子Kyo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11-15 13:32:44
    有 8,346 人按讚

    記得我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父母帶我去給老師算命,算出來說我以後應該是個律師或畫家。這兩個職業也差太多,聽完答案之後我家人很擔憂,律師就算了,當畫家是想餓死嗎?他們隱瞞著,直到我考上了中國的藝術學院,才跟我說了這件事,似乎暗自感受到命運天注定的可怕。
     
    我不把這當一回事,因為我考藝術設計系(還是被家裡勸的)又不能當畫家,後來一出社會我就轉行埋首於文字工作,再後來當了前端工程師,結果算命什麼的根本只是冷讀術加瞎猜吧。
     
    20歲出頭的某天,我跟著其他朋友一起在饒河街夜市因為好玩給自己的名字算命。我很膚淺地問算命老師:「我可以當老闆嗎?」對方回答:「千萬不可,你這個名字,就最適合做公務員,幫別人打工,一旦你要自己做老闆,會很辛苦。」
     
    接著我一路做上班族到28歲,換了六七份工作,月收入已經達到十幾萬了,30歲那年,我覺得做YouTuber的事業有點起色,就成立了一家公司。
     
    大概從成立公司的那刻起,我就像摔進屎坑一樣的,每一步都踩屎,什麼不可思議的人事物都遇到過,家裡也出狀況,我只能勉強自己堅持下去。錢還沒賺到幾塊,搞得自律神經失調要靠吃藥才能睡覺。
     
    去年八月,在助理的介紹下我又去找了一個老師,這次沒問自己能不能當老闆,只是把名字和八字丟給他,問他怎麼處理。
     
    對方幽幽地回答:「你⋯⋯生肖虎,對嗎?屬虎最怕名字內有『人』字喔。」
     
    聽完後我有想撞牆的衝動,不是因為我的網名「冏星人」,因為老娘我姓余,人字就騎在我的頭上!如果有人用改名來改運,我這大概屬於沒救的部分。
     
    基督徒的朋友說:你別信算命,那都是巫術。
     
    是啊,我才不信算命,再跌多少次屎坑也不會信,但我相信改名的力量,不是因為命運就此改變,是因為這個動作會給人一個全新的開始。
     
    不過我把YouTube名字改成冏冏子只是因為可愛而已,好了,謝謝你們看完前面這一大段廢話。(希望這幾天FB會通過我的改名申請)

  • 60歲考上公務員 在 啟點文化 Turn-Key Solutio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10-28 19:08:20
    有 20 人按讚

    【一天聽一點 #708】如果改變不了起跑點,我們可以改變什麼?貧富落差真正的核心關鍵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1099元優惠將在10/31截止,把握機會喔!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2020.3.6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8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BBC有一部非常棒的紀錄片,片名叫做《BBC跟拍49年:窮人跟富人的人生七年》。

    這部片的導演,選擇了14個不同階層的孩子進行跟拍,每七年記錄一次他們的生活;分別從他們的7歲、14歲、21歲、28歲、35歲、42歲、49歲,一直到2012年,他們56歲的生活。

    導演想要告訴我們一個令人有點難過的事實喔,那就是「富人的孩子,還將會是富人;而窮人的孩子,多半還將會是窮人」。

    這部片子150分鐘,基本上證明了這個觀點,那就是「社會階層」的鴻溝,是很難跨越的。然而,是因為這些窮人不夠努力嗎?是他們沒有機會?還是他們的基因不夠好?

    關於這方面的討論,最近我讀到了一個專欄作家,叫「胡偉良」先生他的分析。我受到很大的啟發喔,在這邊特別要跟你做分享。

    其實在這些窮人的孩子裡,不乏天賦絕佳、工作拚命、機會多多的人;但他們依然過得很不如意。

    歸根結底喔,真正的關鍵在於,沒有人幫他們正確的規劃人生;以至於在人生的分叉路口上,沒有辦法做出正確的選擇跟判斷。

    這裡呢,可以從四個層面來跟你做解析~第一個層面就是:「關於人生路徑的規畫」。

    這部紀錄片,呈現了非常讓人難過、但卻又很現實的問題;就是這些孩子在7歲的時候,當富人的家長,已經告訴這些孩子要常常看《金融報》和《觀察家》,這一類的專業財經期刊了!

    這讓他們開始對於社會的財富的運行,還有其中的規律,有了一個重要的啟蒙。

    他們也會告訴孩子,未來他們會上私立的中學,考上牛津、劍橋這樣的名校,走入社會的上層階級;一切是這麼的順理成章、理所當然。

    然而我們反觀那些貧民窟的孩子,這時候的他們,基本上都還為自己很基本的溫飽、家庭暴力、校園暴力…這些問題所困擾著。

    這時候的他們和他們的家長,都完全沒有「規劃人生」這樣的想法跟意識。

    在這些孩子56歲的時候,富人家的7個孩子,基本上都已經上了私立學校,可能是讀牛津、劍橋;接著成為律師、教授,自然的走入社會的上層階級。

    然而這些底層社會的孩子呢?他們後來很不意外的,也都做著很普通的服務性的工作,像是修理工啊、保安這一類的。

    並且他們也常常陷入失業、貧窮、酒精、毒品、肥胖…這些問題的影響。甚至於如果沒有社會福利,他們的生存處境真的是很令人憂慮的。

    然而,這些情況也不乏「寒門出貴子」這些故事,這些寒門的子弟,之所以能夠翻轉他們的命運;其實根本的原因就在於他們「選擇」成為一個成功的人。

    他們願意主動的去規劃人生,盡力跳脱原本的圈子,有意識的去跟那些更加優秀的人交往、並且學習。

    其實啊,人與人之間最本質的差別不是技能,而是認知。

    這些能夠超越階級的人,他們首先對於「成功」都有所渴望,在確定目標的前提底下,去制定他們自己的人生規劃。

    他們對於財富的積累、創造被動收入、和有效的自我管理,都有一定的認識;所以當機會來的時候,他們就能一把抓住。即使沒有辦法一次翻身,他們也會積極的去創造,跟等待更好的機會。

    能夠主動規劃自己人生的窮人,他們只是現在沒有錢,但不代表未來會一直窮下去啊!

    可是缺乏規劃、沒有目標意識的這些窮人,即使一個機會掉在他眼前,他也不會意識到這是個機會,自然日後留下來的,就只有憤恨跟嘆息而已。

    而第二個層面我們來看,就是「關於身體和欲望的規畫」。

    一個人成功與否,「知道該做什麼事情」其實還是其次;知道「不該做什麼」,有時候是更加的重要。

    這些不該做的事情,有好多是你以為喔,只會出現在戲劇裡面,但是卻很真實的發生在這個社會上啊!

    說到底,很多年輕人都是抵抗不住欲望的誘惑,然後又不尊重自己的身體;最後可能染上了像是愛滋啊!

    或者是毒癮;或者是陷入了比如說賭博的心態、一心想就只想要賺快錢,於是走上了這一條「不歸路」。

    很容易看出差異的,就是關於「健康」跟「身體」的自我管理,說白了就是能不能藉著運動,去控制自己的體重、控制自己的飲食?

    還記得嚴凱泰曾經說過:「你連吃都不能控制,那你還能夠控制什麼呢?」這個說法不是沒有道理的喔!

    在這部紀錄片裡面的精英階層「Andrew」跟「Jone」。他們在56歲的時候,還保持著非常良好的體態。

    屬於中產階級的公務員「Peter他們夫婦」,他們的身材也是相對比較好的。然而,在那些底層的那些個案,他和他們的妻子,就顯得肥胖、臃腫。

    然而他們有好幾個在年輕的時候,都是非常帥氣、非常英俊的啊!

    其實呢,優秀的家庭背景不只代表著更豐富的資源,更重要的事情,是會傳遞給孩子優良的生活管理。這些孩子在自我管理、抵抗誘惑的時候,就會更加的有毅力,也會更能夠自律跟自強。

    從年輕開始,就一定要好好的規劃自己的健康,和管理自己的欲望。「規劃健康」是為了讓你能夠有更好的工作,跟享受生活的條件,讓你能夠有更強的毅力和活力。

    而「管理欲望」是為了讓你不會因為一時的衝動,去做那些毀掉了你要用一輩子的身體。

    而第三個層面,叫做「刻意的學習跟練習」。

    大家都知道學習和練習的重要性,然而絕大多數的人都是遇上什麼就學什麼,並沒有系統性與重點的規劃。

    你可能聽過葛拉威爾,曾經提出的「1萬小時定律」。這裡指的是如果你想要從一個普通人,變成是某個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1萬小時的練習。

    如果每天八個小時,一個禮拜五天,大概你要花五年的時間。

    可是問題來了?資歷超過五年,甚至於十年的工程師到處都是啊!然而有幾個人成為比爾蓋茨?還是祖克柏呢?

    關鍵在哪裡?關鍵在於多數人的學習,都沒有真正的聚焦,更缺乏了對於需要解決問題的處境,進而進入深入思考的一個理解。

    而「刻意練習」就是在做足功課的前提底下,通過實踐不斷的去強化自己和所處領域的認知,同時又能夠不間斷的接收他人的回饋,不斷修正自己的學習計畫。

    而更具體來說,你可以用「改善率」這個概念出發。過去啊!你可能很習慣去想自己到底學到了什麼?

    而「改善率」的概念,就是要你聚焦在你到底改正了多少錯誤?你彌補了多少短處跟缺失?根據你需要解決的問題,去評估你學了多少新東西。

    億萬富翁馬克.安德森,曾經在談到祖克柏的時候,他就說道:「如果你有機會跟祖克柏這樣子偉大的CEO相處,你就會發現,其實他們每個人都是百科全書式的專家啊!」

    「他們對本行業,或者是其他領域都有很深入的瞭解,這些都是透過刻意的學習、焦點式的訓練才能夠得到的。」

    你如果想要取得成功,重要的是「改善率」的思維,這樣子才能夠針對性的解決問題,有重點的瞭解相應的知識;而非自我安慰式的,停留在「有學習的感覺」裡。

    而第四個層面呢,「對於家庭的規畫」。

    其實除了身體以外,能夠陪伴我們最久、給予我們最大支持的,就是我們的家庭了!

    有人說過喔:「一生中跟我們有密切聯繫的人,應該不會超過100個人;甚至於30到60人這個數字,都是很正常的;而親人就是其中最親密的人之一。」

    有很多人可能沒有意識到,家庭對人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在這部紀錄片裡,有一個叫「Sue」他的女孩,她離婚之後自己帶著孩子獨自的生活,經歷了一段人生的低谷,後來再婚的夫妻生活是很和諧的,事業跟生活也都有了起色。

    而另外一個女孩,是嫁了兩次、又離了兩次,生下的幾個孩子,也都因為種種原因沒有上大學;自己的身體不好也就算了,還遭遇了一系列感情上的打擊,到後來只能靠救濟金過她的生活。

    其實不只是女性,男人找到一個好老婆之後,對人生的改變也是非常顯著的。

    一段糟糕的婚姻,會影響你的心情、事業、父母、生活。而且即使是你遇到了下一段感情,你也要費心費力的,去處理上一段婚姻所遺留下來的問題。

    另外如果你已經有了孩子,還要應付婚姻問題帶給孩子的傷害。所以呢,在面對親密關係的經營的時候,一定要仔細的考量,什麼是對你最好的;而什麼是對你另外一半最好的?

    在處理情感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學會溝通的能力,避免因為自己一時的情緒,或者是過去經驗的投射,卻傷害了自己珍惜的感情。

    胡偉良先生在經過以上的解析之後,下了這樣的結論:「有些人生規畫還是愈早做愈好,很多時候當你醒悟過來,到底是什麼把你跟別人區分開來的時候,你往往已經沒有去追趕,跟彌補的餘地了!」

    他說的其實沒有錯,然而我想要延伸去做一些補充,因為我總覺得這樣的結論,有一點停在「無能為力」的挫折感裡,好像當自己發現了什麼的時候,一切都已經來不及了!

    其實,這個時代給我們最大的資產,就是「資訊落差幾乎已經消失」了,只要你意識到自己的處境,你可以以最低的成本,取得學習的資源跟機會。

    雖然要改變思維的慣性是很難的,因為你的思維慣性,是結合了你的先天性格啊、家庭環境啊、重大事件啊、主觀詮釋啊、社會文化啊…這些的總和,形成一個堅實的系統,幾乎會不存在那種「畢其功於一役」這樣的短期特效藥。

    但是呢,在學習資源很容易取得的前提底下,「時間」的累積效應,就很容易放大,就像是「滴水穿石」這個道理一樣。

    過去的人們活在一個幾乎沒有「水」,也就是沒有學習資源的世界裡,但你並沒有活在這樣的世界中。

    我多年以來,也是用這樣的思維跟這樣的實踐,從2005年的「有聲書評」,一直到2016年的「一天聽一點」。

    在堅持分享的背後,其實是持續的學習跟自我修煉,這樣子讓我看見了超越原生環境的風景跟世界。

    一直到有一天,我突然也被稱作一聲「老師」,我提供了很多朋友翻轉命運的學習機會,無論是從人際到溝通、從時間管理到人生規劃;透過實體的課程,或者是線上課程的形式,讓我見證到很多朋友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當我一回頭啊,我發現這些朋友的改變,卻引發了我自己更深刻的學習和前進。到頭來喔真正被改變的,其實是我自己。

    在這裡,無論你有沒有參與我的課程,只要你願意接收我所製作的內容,我都想要跟你說一聲「謝謝」~因為,是你圓滿了我的生命。

    最後呢,「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在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如果你願意改變自己,跳脫宿命的安排,那麼歡迎你「現在」就加入學習,無論是線上課程,還是實體課程。

    你不是生來是什麼就得是什麼,而是你想成為什麼,就創造出了什麼。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尤其是今天所談到的,關於我們的原生的環境、關於我們的天賦、關於階級翻轉的部分。

    我想你一定很關心,怎麼樣讓自己的生命過得更好?如果你對這方面有渴望,如同我說的,其實現代的時代,已經是一個沒有資訊落差的時代。

    只要你有心學習,到處都有資源;當然也包含「啟點線上學苑」為你推出的【過好人生學】。

    在過好人生學裡,不只是會讓你打破一些面對生涯、面對生命的迷思,更重要的一點是它會給你具體的作法。

    翻轉命運,從學習開始!歡迎你的加入。今天的內容就到這邊,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 60歲考上公務員 在 張盛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8-28 14:30:00
    有 1,856 人按讚

    【命盤裡的吉凶,如何應對?】

    命盤裡有吉星也有凶星,很多人對凶星避之唯恐不及,忽略人生的吉凶其實是種相對的概念。最近60歲生日剛過,往事歷歷在目,就用我自己的人生來當例子吧!

      
    我的事業宮中有「文曲化忌」,依照傳統算命的說法,表示我讀書會有障礙。從小看到這個命盤說明,我就覺得很懷疑,因為我國中是全校第一名畢業,幾乎滿分考上台中一中,又是全班第一名畢業考上台大數學系。

      
    但是我在台大,因為缺乏人生方向及目標,變得很消極頹廢;大四下,我放棄畢業考,被台大退學,別人在考試時,我坐在運動場裡沉思。

      
    我的命宮主星是太陰,古書說適合當公務員,不適合當老闆。但因為我沒有大學文憑,根本沒有機會考高考,只能進入民間企業。從基層業務員做起,逐漸走向經商之路。

      
    很顯然,文曲化忌讓我人生不再坦途,卻也促使我前進。那麼,大學沒畢業對我是禍還是福?文曲化忌對我是吉還是凶?

      
    如果當時怨天尤人,認為都是文曲化忌害我被退學,終日鬱鬱寡歡,還會成為現在的我嗎?

      
    一直以來,我根據命盤努力造命,不斷想辦法改善我先天個性的缺點,因為我知道,沒有競爭力,就無法生存。

      
    也因此,才能真正認識紫微命盤的奧妙,發現紫微對人性的掌握,以及行為與命運的關聯,有著驚人的關聯。

      
    在命運深不可測的洋流裡,命盤為你打造了船艙的格局,但是要往哪一個方向,如何躲過暗礁滿載而歸,你才是唯一的領航者。
    ──────
    順著天賦作事 ,逆著個性作人。
    帶你一起學習紫微斗數、認識自己!
    張盛舒專欄好文分享→http://click108.tw/qLEsW
    詳批完整命盤→http://click108.tw/vNPE9
    小限影響心態?→http://click108.tw/wtAxK

  • 60歲考上公務員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10-28 19:00:09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2020.3.6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8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BBC有一部非常棒的紀錄片,片名叫做《BBC跟拍49年:窮人跟富人的人生七年》。

    這部片的導演,選擇了14個不同階層的孩子進行跟拍,每七年記錄一次他們的生活;分別從他們的7歲、14歲、21歲、28歲、35歲、42歲、49歲,一直到2012年,他們56歲的生活。

    導演想要告訴我們一個令人有點難過的事實喔,那就是「富人的孩子,還將會是富人;而窮人的孩子,多半還將會是窮人」。

    這部片子150分鐘,基本上證明了這個觀點,那就是「社會階層」的鴻溝,是很難跨越的。然而,是因為這些窮人不夠努力嗎?是他們沒有機會?還是他們的基因不夠好?

    關於這方面的討論,最近我讀到了一個專欄作家,叫「胡偉良」先生他的分析。我受到很大的啟發喔,在這邊特別要跟你做分享。

    其實在這些窮人的孩子裡,不乏天賦絕佳、工作拚命、機會多多的人;但他們依然過得很不如意。

    歸根結底喔,真正的關鍵在於,沒有人幫他們正確的規劃人生;以至於在人生的分叉路口上,沒有辦法做出正確的選擇跟判斷。

    這裡呢,可以從四個層面來跟你做解析~第一個層面就是:「關於人生路徑的規畫」。

    這部紀錄片,呈現了非常讓人難過、但卻又很現實的問題;就是這些孩子在7歲的時候,當富人的家長,已經告訴這些孩子要常常看《金融報》和《觀察家》,這一類的專業財經期刊了!

    這讓他們開始對於社會的財富的運行,還有其中的規律,有了一個重要的啟蒙。

    他們也會告訴孩子,未來他們會上私立的中學,考上牛津、劍橋這樣的名校,走入社會的上層階級;一切是這麼的順理成章、理所當然。

    然而我們反觀那些貧民窟的孩子,這時候的他們,基本上都還為自己很基本的溫飽、家庭暴力、校園暴力…這些問題所困擾著。

    這時候的他們和他們的家長,都完全沒有「規劃人生」這樣的想法跟意識。

    在這些孩子56歲的時候,富人家的7個孩子,基本上都已經上了私立學校,可能是讀牛津、劍橋;接著成為律師、教授,自然的走入社會的上層階級。

    然而這些底層社會的孩子呢?他們後來很不意外的,也都做著很普通的服務性的工作,像是修理工啊、保安這一類的。

    並且他們也常常陷入失業、貧窮、酒精、毒品、肥胖…這些問題的影響。甚至於如果沒有社會福利,他們的生存處境真的是很令人憂慮的。

    然而,這些情況也不乏「寒門出貴子」這些故事,這些寒門的子弟,之所以能夠翻轉他們的命運;其實根本的原因就在於他們「選擇」成為一個成功的人。

    他們願意主動的去規劃人生,盡力跳脱原本的圈子,有意識的去跟那些更加優秀的人交往、並且學習。

    其實啊,人與人之間最本質的差別不是技能,而是認知。

    這些能夠超越階級的人,他們首先對於「成功」都有所渴望,在確定目標的前提底下,去制定他們自己的人生規劃。

    他們對於財富的積累、創造被動收入、和有效的自我管理,都有一定的認識;所以當機會來的時候,他們就能一把抓住。即使沒有辦法一次翻身,他們也會積極的去創造,跟等待更好的機會。

    能夠主動規劃自己人生的窮人,他們只是現在沒有錢,但不代表未來會一直窮下去啊!

    可是缺乏規劃、沒有目標意識的這些窮人,即使一個機會掉在他眼前,他也不會意識到這是個機會,自然日後留下來的,就只有憤恨跟嘆息而已。

    而第二個層面我們來看,就是「關於身體和欲望的規畫」。

    一個人成功與否,「知道該做什麼事情」其實還是其次;知道「不該做什麼」,有時候是更加的重要。

    這些不該做的事情,有好多是你以為喔,只會出現在戲劇裡面,但是卻很真實的發生在這個社會上啊!

    說到底,很多年輕人都是抵抗不住欲望的誘惑,然後又不尊重自己的身體;最後可能染上了像是愛滋啊!

    或者是毒癮;或者是陷入了比如說賭博的心態、一心想就只想要賺快錢,於是走上了這一條「不歸路」。

    很容易看出差異的,就是關於「健康」跟「身體」的自我管理,說白了就是能不能藉著運動,去控制自己的體重、控制自己的飲食?

    還記得嚴凱泰曾經說過:「你連吃都不能控制,那你還能夠控制什麼呢?」這個說法不是沒有道理的喔!

    在這部紀錄片裡面的精英階層「Andrew」跟「Jone」。他們在56歲的時候,還保持著非常良好的體態。

    屬於中產階級的公務員「Peter他們夫婦」,他們的身材也是相對比較好的。然而,在那些底層的那些個案,他和他們的妻子,就顯得肥胖、臃腫。

    然而他們有好幾個在年輕的時候,都是非常帥氣、非常英俊的啊!

    其實呢,優秀的家庭背景不只代表著更豐富的資源,更重要的事情,是會傳遞給孩子優良的生活管理。這些孩子在自我管理、抵抗誘惑的時候,就會更加的有毅力,也會更能夠自律跟自強。

    從年輕開始,就一定要好好的規劃自己的健康,和管理自己的欲望。「規劃健康」是為了讓你能夠有更好的工作,跟享受生活的條件,讓你能夠有更強的毅力和活力。

    而「管理欲望」是為了讓你不會因為一時的衝動,去做那些毀掉了你要用一輩子的身體。

    而第三個層面,叫做「刻意的學習跟練習」。

    大家都知道學習和練習的重要性,然而絕大多數的人都是遇上什麼就學什麼,並沒有系統性與重點的規劃。

    你可能聽過葛拉威爾,曾經提出的「1萬小時定律」。這裡指的是如果你想要從一個普通人,變成是某個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1萬小時的練習。

    如果每天八個小時,一個禮拜五天,大概你要花五年的時間。

    可是問題來了?資歷超過五年,甚至於十年的工程師到處都是啊!然而有幾個人成為比爾蓋茨?還是祖克柏呢?

    關鍵在哪裡?關鍵在於多數人的學習,都沒有真正的聚焦,更缺乏了對於需要解決問題的處境,進而進入深入思考的一個理解。

    而「刻意練習」就是在做足功課的前提底下,通過實踐不斷的去強化自己和所處領域的認知,同時又能夠不間斷的接收他人的回饋,不斷修正自己的學習計畫。

    而更具體來說,你可以用「改善率」這個概念出發。過去啊!你可能很習慣去想自己到底學到了什麼?

    而「改善率」的概念,就是要你聚焦在你到底改正了多少錯誤?你彌補了多少短處跟缺失?根據你需要解決的問題,去評估你學了多少新東西。

    億萬富翁馬克.安德森,曾經在談到祖克柏的時候,他就說道:「如果你有機會跟祖克柏這樣子偉大的CEO相處,你就會發現,其實他們每個人都是百科全書式的專家啊!」

    「他們對本行業,或者是其他領域都有很深入的瞭解,這些都是透過刻意的學習、焦點式的訓練才能夠得到的。」

    你如果想要取得成功,重要的是「改善率」的思維,這樣子才能夠針對性的解決問題,有重點的瞭解相應的知識;而非自我安慰式的,停留在「有學習的感覺」裡。

    而第四個層面呢,「對於家庭的規畫」。


    其實除了身體以外,能夠陪伴我們最久、給予我們最大支持的,就是我們的家庭了!

    有人說過喔:「一生中跟我們有密切聯繫的人,應該不會超過100個人;甚至於30到60人這個數字,都是很正常的;而親人就是其中最親密的人之一。」

    有很多人可能沒有意識到,家庭對人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在這部紀錄片裡,有一個叫「Sue」他的女孩,她離婚之後自己帶著孩子獨自的生活,經歷了一段人生的低谷,後來再婚的夫妻生活是很和諧的,事業跟生活也都有了起色。

    而另外一個女孩,是嫁了兩次、又離了兩次,生下的幾個孩子,也都因為種種原因沒有上大學;自己的身體不好也就算了,還遭遇了一系列感情上的打擊,到後來只能靠救濟金過她的生活。

    其實不只是女性,男人找到一個好老婆之後,對人生的改變也是非常顯著的。

    一段糟糕的婚姻,會影響你的心情、事業、父母、生活。而且即使是你遇到了下一段感情,你也要費心費力的,去處理上一段婚姻所遺留下來的問題。

    另外如果你已經有了孩子,還要應付婚姻問題帶給孩子的傷害。所以呢,在面對親密關係的經營的時候,一定要仔細的考量,什麼是對你最好的;而什麼是對你另外一半最好的?

    在處理情感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學會溝通的能力,避免因為自己一時的情緒,或者是過去經驗的投射,卻傷害了自己珍惜的感情。

    胡偉良先生在經過以上的解析之後,下了這樣的結論:「有些人生規畫還是愈早做愈好,很多時候當你醒悟過來,到底是什麼把你跟別人區分開來的時候,你往往已經沒有去追趕,跟彌補的餘地了!」

    他說的其實沒有錯,然而我想要延伸去做一些補充,因為我總覺得這樣的結論,有一點停在「無能為力」的挫折感裡,好像當自己發現了什麼的時候,一切都已經來不及了!

    其實,這個時代給我們最大的資產,就是「資訊落差幾乎已經消失」了,只要你意識到自己的處境,你可以以最低的成本,取得學習的資源跟機會。

    雖然要改變思維的慣性是很難的,因為你的思維慣性,是結合了你的先天性格啊、家庭環境啊、重大事件啊、主觀詮釋啊、社會文化啊…這些的總和,形成一個堅實的系統,幾乎會不存在那種「畢其功於一役」這樣的短期特效藥。

    但是呢,在學習資源很容易取得的前提底下,「時間」的累積效應,就很容易放大,就像是「滴水穿石」這個道理一樣。

    過去的人們活在一個幾乎沒有「水」,也就是沒有學習資源的世界裡,但你並沒有活在這樣的世界中。

    我多年以來,也是用這樣的思維跟這樣的實踐,從2005年的「有聲書評」,一直到2016年的「一天聽一點」。

    在堅持分享的背後,其實是持續的學習跟自我修煉,這樣子讓我看見了超越原生環境的風景跟世界。

    一直到有一天,我突然也被稱作一聲「老師」,我提供了很多朋友翻轉命運的學習機會,無論是從人際到溝通、從時間管理到人生規劃;透過實體的課程,或者是線上課程的形式,讓我見證到很多朋友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當我一回頭啊,我發現這些朋友的改變,卻引發了我自己更深刻的學習和前進。到頭來喔真正被改變的,其實是我自己。

    在這裡,無論你有沒有參與我的課程,只要你願意接收我所製作的內容,我都想要跟你說一聲「謝謝」~因為,是你圓滿了我的生命。

    最後呢,「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在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如果你願意改變自己,跳脫宿命的安排,那麼歡迎你「現在」就加入學習,無論是線上課程,還是實體課程。

    你不是生來是什麼就得是什麼,而是你想成為什麼,就創造出了什麼。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尤其是今天所談到的,關於我們的原生的環境、關於我們的天賦、關於階級翻轉的部分。

    我想你一定很關心,怎麼樣讓自己的生命過得更好?如果你對這方面有渴望,如同我說的,其實現代的時代,已經是一個沒有資訊落差的時代。

    只要你有心學習,到處都有資源;當然也包含「啟點線上學苑」為你推出的【過好人生學】。

    在過好人生學裡,不只是會讓你打破一些面對生涯、面對生命的迷思,更重要的一點是它會給你具體的作法。

    翻轉命運,從學習開始!歡迎你的加入。今天的內容就到這邊,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 60歲考上公務員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01-15 20:28:36

    曾蔭權刑滿於馬麗醫院出獄,帶公務員思維。北京為救孟晚舟,不惜追求人質外交,重審加拿大公民謝倫伯格走私毒品案,改判死刑,全球排華風浪蠢蠢欲動。羅致光中年論,當大家120歲 ,60歲剛是中年。林鄭自得習近平祝福,對香港市民更傲慢無禮,包括港共建制派的癈柴。林鄭認為,提高申領長者綜援至65歲乃反影現實,非不近人情,非節省公帑。談己亥豬年風水佈局。為政談孝,領袖秘訣。(完整文字版將會在節目後上載至易經講堂網頁)
    #長者綜援 #羅致光 #香港儲備 #孟晚舟 #三權合作 #貿易戰
    ==========
    如若你喜歡「易經講堂」節目,覺得內容有益世道人心,希望你能繼續收看、讚好、「訂閱及推介」易經講堂YouTube頻道,集腋可以成裘,謝謝支持與鼓勵。

    易經講堂有限公司
    香港上環郵政局郵政信箱33249號

    I Ching Consultancy Limited
    Sheung Wan Post Office P.O. Box 33249, 1/F West Exchange Tower, 322-324 Des Voeux Road Central, Sheung Wan, Hong Kong

    網頁 Website: https://wmwong730.wordpress.com/gift
    電郵 Gmail: IChingConsultancyLtd
    ==========
    Wong Wai Man 2019年1月15日 星期二下午5:00pm

    夏鼎基當年告誡香港那班華籍政務官,當麻煩沒有找你的時候,不要主動的去找麻煩。

    林鄭月娥將老人綜援,申請門檻,由六十歲拉高到六十五歲,她說:我也六十多歲,每日仍工作十多小時。有關做法是反映社會現實,沒有其他目的,亦不是為慳錢或不近人情。

    那班未滿六十五歲的老人,要改領成人綜援,較舊制每月少領一千元左右,受影響人數約萬五人。

    #林鄭違反香港核心價值

    《論語》說:
    「禮之用,和為貴。」

    禮,是一個社會的核心價值,是社會的秩序。禮是做什麼的?在社會上起一個中和的作用。

    人與人之間,總有偏差;事與事之間,總有矛盾:階級與階級之間,總有不同的角度。中和這些矛盾,調整這個偏差,就靠禮,一個核心價值,法律只是禮的輔助。

    禮,是香港的核心價值。

    林鄭這個提高老人綜援門檻的政策,違反了香港的核心價值。

    #林鄭眼中沒有弱勢族群

    香港整體沒有因此而得益;受影響的弱勢老人,要執多少紙皮來追回那千元差額?背後的精神,更是惡劣,「鰥寡孤獨癈疾者,皆有所養。」這是為政的總目標。

    林鄭以自己為例,證明她眼中沒有弱勢社群。

    林鄭自從得到習近平的信任和祝福,對香港市民愈是傲慢無禮,包括那班港共建制派的癈柴。

    #林鄭侮辱建制議員

    林鄭大巴掌摑在民建聯、工聯會的議員臉上。你們只是舉手機器,你們連支持什麼議案都不清楚。法案通過後,又想在電視鏡頭前攞攞彩,騙騙老人家扮質詢!

    對林鄭來說,這些建制議員不值得尊重,侮辱了你們,你們仍要舉手支持她的政策。

    這些人,沒有獨立人格,不需尊重。

    但亦反映了今日立法會,監察政府,審議法案工作的現實情況。

    #林鄭視老人為社會負累

    香港的老人政策是什麼?

    當政府視老人為社會的負累,家庭上孝道就難以建立。

    《論語》二十篇,第二篇《為政》講述領袖之道。

    春秋亂世,人人重視的是權力的鬥爭,社會秩序混亂,文化衰敗。孔子面對這種時代,認為為政,做一個政治領袖,權力是沒有用的,唯有用內心的德性而已。

    因為,孔子認為,凡事沒有偶然的,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

    #論語問孝談為政

    《為政》篇共二十四章,其中有四章,通過四個背景不同的人物問孝。

    首先,是孟懿子問孝。

    他向孔子問孝,孔子只告訴他:
    「無違。」

    跟著,孟懿子的兒子,孟武伯,又向孔子問孝,孔子答他:
    「父母唯其疾之憂。」

    父親是權臣,兒子是公子。父親目前有生殺大權,兒子將來會執掌權力,這是政治。

    對權臣,孔子只有「無違」兩字。

    在家對父母,做到無違,是了不起的孝子;對國家,做到無違,是了不起的大臣。

    有權力的人,對天下要負起公道責任,視天下人為父母,不要違反人心,這才是真孝,是大臣的風度,是真正的領袖。

    兒子,是世家公子,不識民間疾苦,對於孝,只要如對自己子女生病的心情,對待父母便是了。

    這就是為政的道理。執掌權力的,要知道民間疾苦,知道基層生活的艱難,如父母瞭解子女健康一樣。世家公子將來從政,執掌權力,必須記住這個道理。

    跟著孔門兩位高弟,子游和子夏,又分別問孝。

    孔子答子游:
    「今之孝者,是謂能養。
    至於犬馬,皆能有養,
    不敬,何以別乎?」

    孔子點出,光是養,沒有敬,不是真孝,孝不是形式,不等於養狗馬。

    孔子答子夏:
    「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孔子點出,態度最難。

    敬,是內心的;態度,是外在的。

    四章說孝,在為政篇,領袖學問上,兩章由上而下,兩章由下而上,用一個「孝」字貫通。說的是孝,也是做人長官,行使權力上的考慮;做人下屬,配合工作的基礎。

    這便是為政的學問。

    林鄭到六十歲仍自驕於讀書好,中學名列前茅,又考上香港大學,但她為政,沒有掌握孔門精神,欺負弱勢老人,有違於香港人心,核心價值,驕矜自負,不是香港父母官。

    2019年1月15日星期二下午5:00
    你的收看、訂閱、讚好便是對「易經講堂」的支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