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591屋主自售桃園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591屋主自售桃園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591屋主自售桃園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591屋主自售桃園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藝收納 居家整理顧問 Sasha 何安蒔,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第一篇文章來了: 我的夢幻小宅 [選屋篇] (文長慎入) ~附圖照片是我的房子裝潢前的樣貌~ 夢幻小宅裝潢後開箱文在這裡: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376751162506903&id=511749712340390&commen...

  • 591屋主自售桃園 在 藝收納 居家整理顧問 Sasha 何安蒔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1-07 00:08:14
    有 681 人按讚

    第一篇文章來了: 我的夢幻小宅 [選屋篇] (文長慎入)

    ~附圖照片是我的房子裝潢前的樣貌~

    夢幻小宅裝潢後開箱文在這裡: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376751162506903&id=511749712340390&comment_id=1380267095488643¬if_t=feed_comment¬if_id=1578286483611613&ref=m_notif

    其實我於2018年中就開始到處看房子了, 只是從原先只敢看台中的中古小套房, 到2019年改看預售屋和兩房, 整個過程始終拿不定主意, 原因只有一個字: "怕" ! 怕做錯決定, 怕背房貸壓力, 怕選到不好的房. 但這些問題在我轉念之後...都消失了!

    先說說為何會有買房子的念頭好了, 其實我從20歲剛出社會時就幻想著未來總有一天要買屬於自己的房子, 跟我有沒有結婚毫無關聯. 因為我深信 [安全感] 這三個字只有自己給自己才踏實. 所以即使婚後先生有房子, 我依然對買房這件事情沒有死心.

    只是就如同我之前曾提過, 開始工作後的不穩定讓我離這個夢想愈來愈遠, 好不容易在創業幾年之後, 這個夢想開始有了一絲實現的可能性, 卻卡在"要買甚麼樣的房子?" "買這間房子要做甚麼用途?" 這兩個問題上.

    所以接下來我分享的內容完全是寫自己的心路歷程, 你們就當看故事, 不一定要參考我的做法, 因為我不是房地產專家, 而且性格還很任性固執, 所以最後所做的這個決定也讓我吃了不少苦頭, 只是我沒後悔就是了!

    話說2018年中時的我, 認為自己的能力大概只能買台中200~300萬的小套房, 我也果真有找到差點讓我衝動付訂金的物件(一間6坪, 一間9坪), 只是被我先生阻止, 因為他覺得我將來一定會後悔, 其實他說的沒錯, 太小的空間住起來真的頗壓抑, 未來可能也不好脫手, 貸款成數也較低, 所以後來聽他的...我放棄.

    到了2019年開始狂看付款較輕鬆的預售屋, 只是沒有一間能讓我下定決心, 主要是我都看重劃區, 未來的生活機能要賭, 蓋好的房子與預售期間的規劃是否一樣也要賭, 我覺得自己沒那個耐心, 所以後來也放棄.

    一直找不到滿意的房子曾讓我有點失落, "買房要做甚麼?" 這個問題關乎我選房的方向, 整個人像無頭蒼蠅到處亂看也不是辦法, 直到我遇到了這一間"命定的房子"

    你們要相信一件事情: 對的房子會自己找上你!

    2019/10/01那天, 一大早起床我就非常固執地跟我老公說: 我今天想去桃園看房子 (不知為何, 直覺就是我當天非做這件事情不可, 誰都攔不了我)

    我們從基隆出發前, 我隨便在591選了四間, 約好仲介之後就開車前往桃園, 一路上我繼續找房滑手機, 抵達桃園後陸續看了三間都沒有感覺, 其中一間房子甚至趕我們出去(我跟老公同時踏進某間空屋的主臥室時, 兩個人的頭都超痛, 離開後就好了)

    這裡我要特別提醒: 房子會選主人, 如果你去看屋時身體突然不舒服, 請直接離開, 磁場不對頻這件事情是不會騙人的

    我這間小宅在看屋那天是被我排在第六間, 原本在591上滑到時, 看到開價覺得超出自己預算太多, 不可能買, 只是心中有股聲音告訴我 :[去看看再說啊~ 就算是欣賞一下也好]

    結果當仲介領我們進門時, 我看到客廳那扇窗, 還有灑進室內的陽光, 屋內能量實在好的不得了! 頓時忍不住內心的澎湃, 用手摀住了嘴, 只怕自己大叫出來: [就是它! 我找到了!]

    很多人不是說, 看屋時不要被仲介或屋主察覺你很喜歡嗎? 以免不好談價格, 但你們知道嗎! 我根本忍不了這種一見鍾情的感受 (虧我之前還演過戲) 馬上就告訴仲介: 我愛死了!
    我老公在旁邊翻我白眼, 離開後還唸我不該把喜愛寫在臉上.

    一般人為了要殺價, 總會在看屋時嫌棄個兩句, 找任何理由砍價格, 但這一招其實在已無房貸壓力的屋主身上並不管用, 況且我實在沒甚麼好嫌棄的, 是, 這房子由於已經是超過20幾年的老屋, 雖然裝潢保持得很不錯, 但有不少潛在的問題

    比如:

    1. 客廳和書房嚴重西曬, 造成室內非常熱, 但是西曬也等於採光好啊! 如果我能解決熱的問題, 缺點不就變優點了嘛!

    2. 舊廚房設計有問題, 流理臺旁邊的空間太窄無法放冰箱, 櫥櫃內骯髒生鏽, 瓦斯爐壞掉

    3. 主臥室原本的按摩浴缸水管破掉漏水, 所有五金都生鏽

    4. 全室窗戶幾乎都卡死打不開

    5. 主臥室地板是亂貼的塑膠地板, 第一任屋主把一大一小房打通成一大間, 但是施工沒做好造成地面凹凸不平

    6. 客廳廁所洗手台破裂, 五金生鏽

    7. 室內三台冷氣全都包在天花板裝潢下方, 而且都是壞的

    問題這麼多, 想也知道除了頭期款之外, 勢必也得在裝潢上花不少錢, 我問自己: [對這間房子喜愛的程度能否贏過這些缺點? 然後...這些缺點能否一一克服?] 答案是: [有+可以]

    我愛這間房子的大窗與陽光, 因為和我一直以來所喜愛的房屋類型不謀而合, 要知道...在基隆那個冬天濕冷城市住12年的我, 對於溫暖採光的房子有多麼憧憬. 看到這間房子的第一眼讓我聯想到電影中紐約中央公園旁的住宅, 那瞬間再也沒有任何事情可以動搖我想努力買下它的念頭了!

    還有那個天花板, 雖然把冷氣和管線都包死讓我有點吐血, 但是那個設計和工法...現在已經非常少見了啊! 20多年前那位第一任屋主的美感與品味, 至今依然不覺得老氣, 反而讓它在這個社區中獨樹一格.

    加上窗外景色和永久棟距...這東西可遇不可求, 所以我還有甚麼好挑剔的呢?

    地段更是沒話說, 附近走路五分鐘兩個公園, 兩個往台北的客運站, 開車五分鐘上高速公路, 五分鐘到大型賣場, 步行十分鐘一堆餐廳小吃, 附近還有傳統市場.

    另外有一件事情我必須要提, 選中古屋和老房要看鄰居(社區居民)和社區的維護狀態, 從一個老社區的公設能夠看出許多事情, 在看屋期間我們逛過不少老社區, 很多地方的游泳池都已荒廢乾枯或是淪為放盆栽的空地, 但這個社區的游泳池持續開放, 而且花草樹木都被照顧得很好! 代表著住戶們有定時繳管理費, 有共同維護公區的意識! 我們前後來這社區看房兩次, 無論是在電梯內或是中庭遇到的居民, 幾乎都會點頭微笑又有禮貌, 讓我深深相信這社區的素質很高! 選擇素質高的社區, 未來生活可以少掉很多煩心事, 因為大家有基本道德禮儀, 遇到事情可以講理.

    結果證實我的判斷是對的...住進來十幾天, 每天早上遇到不同的鄰居都會互道早安你好, 在電梯內都會問候, 我在停車場迷路也有人會好心幫忙, 讓我覺得自己住進了好人好事模範社區啊哈哈哈哈哈~ 真是太感人了!

    總之....我只花了七天的時間就買下它了! 而且議價過程我直接告訴仲介和屋主我有多麼喜愛這間房子, 為了不讓原屋主費心, 我告訴他: [請您放心, 這間房子的所有維修都由我負責處理] 也因為這樣, 我才能打敗其他的競爭者, 用貼近我預算的價格, 如願以償買下它!

    原屋主後來也告訴我: [他一直認為這間房子會找到對的人接手, 其他人挑毛病嫌棄, 他本來寧願擺著不賣也無所謂, 如今看到我如此善待與美化這間屋子, 他覺得很感動 ]

    前幾天我還邀請原屋主和仲介們過來暖屋聚餐, 這樣的緣分是不是很奇妙呢?

    最後想跟大家分享我的兩個心得:

    1. 買房初衷無論是自住還是投資, 挑選物件時都要想著未來是否好脫手去考量, 因為現代人生活型態與機會較多元...隨著不同需求換屋居住的可能性已比老一輩的人多很多!

    2. 看準屋況的潛力很重要, 如果能改善問題並有增值空間, 也別因為眼前困難重重就輕易放棄.

    下一篇是 [設計與裝潢施工篇] , 我會寫如何在預算緊繃的狀況下, 一一克服上述屋況的問題, 近請期待😉

  • 591屋主自售桃園 在 Sway房市觀測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8-30 16:00:26
    有 1,531 人按讚


    <內有全文>這是一個輪迴:你信了別人的鬼話、買了一堆看起來漂亮的、只能認賠出售。周而復始年復一年,每年都有新的戲碼上演。前一波一大堆興富發賠錢,這一波買進的,又有誰準備賠錢呢?

    我來猜一下:桃園中路、桃園A7、新竹各種小三房、台中北屯、台南九份子(對,我並不看好)、高雄橋頭(超不看好)。

    這些都是新興地點,也都各自發展出奇怪的炒房集團跟社團,每個人都意志堅定的在各種媒體上護盤護價,可是,這種買法與意念,跟每一波的投資買盤一樣,都在開發初階段就猛衝,只是這回來不及養,是直接想套殺的那種,而上一波不是套在養,就是直接斷尾殺出。

    投資客是笨蛋?不是,他們只是比較敢慘賠殺出,因為這裡跌倒了就跌倒吧,總勝過死拿著不降價而套慘慘的那種。

    新莊頭前與副都心的賠價故事,大家都看多了,也漸漸的無感中,隨隨便便都要賠個一千萬(夭壽),可是還是願意賠,因為你再硬ㄠ下去,就只會賠得更多,而這些賠售房其實是很難住的。

    有多難住?
    就雙人床很難換床單的超卡臥室、冰箱只能放在客廳且離廚房遙遠的怪奇、打開窗戶就看到隔壁鄰居內褲上的線頭、深呼吸就是各種毒空氣、出門會頻頻撞到超大貨運卡車。

    以上是有人的狀態,更多的是,喊破喉嚨也沒人聽見的鬼城,當然也是熊貓uber不會送的地點。

    你很容易被騙嗎?你以為你買的是低價的起漲點?
    還是你買的根本就是很恐怖的房子?

    下為新聞:
    近年吹起飯店宅投資風,2013年推出的「台北晶麒」,主打低總價收租套房,當時吸引不少人投資,但單統計今年10戶成交紀錄,就出現了9戶賠售。房仲業者甚至直言,沒有賠售的那一戶,說不定是因為花高價裝修,在實價上無法顯露,才出現1戶沒有賠售的狀況,根本是萬華賠售之王。

    據實價揭露,「台北晶麒」2019年1~6月共成交10戶,其中9戶通通賠售,賠售金額為4~210萬元不等,最近一筆5月成交紀錄的6樓戶,在今年1月以總價1250萬元購入,持有僅4個月就又以1220萬元售出,賠售30萬元整。

    而其中唯一獲利了結的另筆6樓戶交易,則是在2016年11月購入、總價1058萬元,在今年1月再以1140萬元售出,持有近3年賺82萬元,但業者就說了,即使這筆交易看似賺錢,實際上部分成本卻無法從實價揭露,說不定單扣除裝修費用還是賠錢的。

    「台北晶麒」基地位於萬華「麒麟大飯店」舊址的康定路上,2013年推出主打飯店式精品住宅,全棟26樓高SC建築、共687戶,規劃16~55坪、1~4房住宅、套房產品,預售開價單坪79~90萬元、總價1100萬起,當時鎖定首購、新婚族群的第一間房為消費客群。

    但實際上2013年處於房市多頭時期,許多人仍當作投資產品購入,2014年就因政府祭出豪宅、房地合一稅,房市反轉直下進入盤整,2015年交屋的前一年,591售屋網站出現60餘件拋售資訊,包括「賠本求售」、「自售斷頭」等字樣,但同年仍有投資客勇往直前,傳出大戶狂掃300戶消息。

    彙整實價,2016年至今共有728筆交易紀錄,2016年5月第一波交屋單價為60.98~87.52萬元,其中87.52萬元的20樓戶創下該棟樓最高歷史單價;對照今年10筆交易紀錄,卻僅剩54.1~70.6萬元單價,整體價格打了整整85折左右。

    屋比趨勢研究中心總監陳傑鳴表示,近年西門町商圈崛起,人潮大量湧入、商機不斷,而萬華區許多房價表現其實相當抗跌,而「台北晶麒」表現相當特殊,賣10間賠9間,堪稱該區房市的「賠售之王」,除了2014年房市反轉、投資客不再進場外,在地買盤當地有流鶯、遊民等治安問題,進場意願不高。

    從該案實價歷史揭露數據來看,一手屋主取得單價成本約為7字頭,在2014年跌到5、6字頭後,即使近2年房市復甦仍上漲無力,近半年每坪成交單價約為63.2萬,與當時建商每坪開價75萬相比,仍有16%差距;陳傑鳴分析,該社區大部分屋主都在房價高點時購入,目前普遍仍呈現「套牢」狀態,觀察屋主應對套牢的策略,不是賠錢出脫就是採取以租待變的方式進行處理。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經理徐佳馨指出,彙整實價揭露租金部分,該社區成屋至今共有68筆紀錄,每坪單價落在909~2145元不等,拆算其投報率約落在2.2%~3%不等,以目前市區投報行情勘屬正常,而其單價差別出自於樓層、面河與否,其中西側面康定路及北側面康定路101巷的20~26樓皆有河景,單價就會較高。

    不過近年西區復甦、西門町商圈觀光人潮大量回流,傳聞該社區有部分屋主改經營「日租套房」大賺觀光財,徐佳馨提醒,日租套房投報率雖高於一般月租套房,但在管理上成本相對較高,加上有適法性問題,建議屋主還是尋求合法管道經營才是上策。

    「台北晶麒」前身「麒麟大飯店」在1979年風光開幕,為台灣6、70年代港人、星馬旅遊來台最常入住飯店,經營多年後因服務到位,也成為日人來台最愛口袋名單之一。

    2003年遭SARS襲擊,被迫歇業4個月多,挺過全球聞之色變的傳染病干擾,營業30年後卻不敵飯店老舊、旅遊業不景氣,被迫歇業120名員工再不捨也遭一一遣散,2009年2月11日正式歇業走入歷史,2011年由興富發以52.15億元,買下其1051坪基地,用以改建飯店式住宅。(陳韋帆/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