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黃袍加身的意思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黃袍加身的意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黃袍加身的意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黃袍加身的意思產品中有1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20210525 黃偉民易經講堂 林鄭谷針,已經谷到痴咗線! 幸好香港還有一個反對派。 立法會,人民議會已經廢咗,連「維威喂」都不如,核核突突。 香港剩下的唯一反對派叫梁振英。 他的本業,本來是負責數每日《蘋果日報》的廣告的。但《蘋果》氣息奄奄,根本無廣告,數條毛!北京不會給他任何公務,所...

黃袍加身的意思 在 奶媽 Naima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4-04 14:01:03

【蘇菲瑪索的玫瑰人生:叛逆,也是增進智慧的方式】  最近 #蘇菲瑪索 度過 54 歲生日,天蠍座,她是法國人心中的超級女神之一。  她說過一句話:「沒有什麼比『活在此刻』更令我感到有意思。」  從頭到尾,蘇菲瑪索算是表裡如一,正因這種野性,使她的人生故事總給人一種武俠小說之感...

黃袍加身的意思 在 電影狂人-影評情報交流平台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4-29 03:23:06

《權力遊戲》第八季 【第六集 / The Iron Throne 鐵王座】*劇透*總評討論 -×-×-×-×-×-×-×- ---安全線----- ---爆雷注意---- ---未看的快看--- ---現在要劇透了-- ----------- 其實我,一直一直,都認為不要太早下定論 所以我過去幾集評...

  • 黃袍加身的意思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25 18:10:51
    有 158 人按讚

    20210525 黃偉民易經講堂

    林鄭谷針,已經谷到痴咗線!

    幸好香港還有一個反對派。

    立法會,人民議會已經廢咗,連「維威喂」都不如,核核突突。

    香港剩下的唯一反對派叫梁振英。

    他的本業,本來是負責數每日《蘋果日報》的廣告的。但《蘋果》氣息奄奄,根本無廣告,數條毛!北京不會給他任何公務,所以他莊敬自強,自找功能,做林鄭政府的反對派,監察林鄭施政。

    林鄭折磨所有香港人,梁振英負責折磨林鄭。

    這就是天律。

    乾為天,為圜,為金,為玉,為君,為父,為馬,為寒,為大赤……

    宇宙的運作規律,是圓圈的,是循環的,是周而復始的,所以,乾卦的六爻之後,有一個結論: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明年是新一屆特首的五年任期,在這關鍵時刻,梁振英要傾盡所有政治能量,阻止林鄭連任。

    當然,最理想是槓上花,林鄭無得做,他又可以枯木逢春啦。

    不過,這是妄想,北京不信他,任何工作都不會給他。他是一個壞人,任何老闆都不會將他放在身邊的。

    他像《苦海孤雛》中那位Oliver,孤兒院站在粥檔前,拿著碗,就求說:more, more!

    九七之後,香港共有四位特首。

    紈絝子弟,中華民族災難之子,董建華,可以連任,即使之後腳痛下台。

    港英餘孽,爵士曾蔭權可以連任。雖然卸任後,遭遇悲慘,但始終連任,一做兩屆。

    林鄭,黃袍加身,傷害了所有香港人,消滅了一代青年,但頗合主子胃口,夠心狠手辣。挑戰者只得黑馬李小加,但他始終是大陸人。

    如果連林鄭都成功連任,歷史上,唯一不能連任的香港特首,就只有自己人,地下黨員梁振英了。

    連習近平都要無限任期才做到嘢,梁振英只得五年,當然唔服氣!

    只有你不能連任特首,為什麼北京這麼不信任你和你背後的地方勢力呢?

    這種人不會有自我檢討能力,問題只在別人,自己一定無錯,又不敢哼半句怨恨中央。所以,唯有瞓身阻止林鄭連任,是他下半生最重要的工作。

    拉晒所有反對派,消滅了社會良心之後,必然出現的家奴爭寵局面。

    林鄭為了連任,也出盡渾身解數。除了谷針,打穿醫護防線,最狠的,是建議中港公務員互換掛職。

    掛職不同交流,不是去參觀,聽講座,上幾堂國情班,嘻嘻哈哈飲酒食飯。

    掛職是有職銜,有權責,有崗位的參與日常工作。簡單來說,是兩地公務員互換計畫。以後香港公僕要北上返工,內地幹部也將南下,深入政府各部門工作,互相了解對方政府的運作架構、程序、政策考慮、官場文化、價值取向,如何便宜行事等等。

    林鄭透露,初步與深圳和廣州政府為試點。

    根據大陸的《公務員法》,掛職公務員的工資保留原單位的金額,由原單位發放;接收單位不用提供待遇。

    一般掛職時間為一兩年,最短三個月,最長可達五年。

    計畫開始後,大陸八千元月薪的公安、武警,可以正式試試香港警察藍衫四萬,白衫七萬的工作有幾難了;月薪十萬的督察,又看看能否勝任大灣區公安八千月薪的任務?

    香港D2級AO,月薪十八萬,要融入大陸幾千元月薪官員的團隊,人家也急於看看香港高薪公僕的英文、普通話、IT各方面的過人之處。

    中港融合,由公務員開始。

    北京政府認為,香港回歸人心不歸,因為有三座大山阻隔。

    第一座大山,是十八萬英國人訓練的公務員文官系統。

    第二座大山,是以美國價值為依歸的新聞和言論自由。

    第三座大山,是因反共換來的新界特權。

    九七之後,廿多年傾全力打擊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現林鄭成功剷平公務文官系統,和引入價廉物美的大陸官員,先有宣誓,再有《國安法》,今次中港掛職,這座大山便不足為患了。

    整個計畫的人數、職級,要等進一步公布了。

    我們都相信因果報應,但現實人生,為什麼好人都沒有好報?

    佛說三世因果。

    前世因,今世果;今世種種,來生報應。

    但什麼是前世今生呢?

    是今次出生前的一生,像在清朝當知縣,貪了財,判了冤獄,今生一世清貧,事業阻滯,官司纏身,受盡冤屈等等報應麼?

    然後今生頻頻在北角碼頭買魚放生,光顧神棍,所以來生有機會做金魚,給人養在家中魚缸,不愁衣食,還有人換水!

    不是這樣愚蠢和渺不可測的。

    其實,昨天已經是前世,明日已經是來生。關鍵是如何活好今天。

    人生多苦,我們背負過去,恐懼未來,根本沒有活在當下。

    昨天的言行,影響今天的際遇;今天的反應又影響著明日的人生。這已經是最簡單的三世因果了。

    我們都埋怨際遇,尤其在亂世,有志難伸。

    歷史上,最長的亂世,是孔子的時代,春秋戰國。

    《論語.先進篇》第廿五章,孔子和幾位高弟,各自暢談他們的抱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子曰:
    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

    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子路率爾而對曰:
    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爾何如?

    對曰: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赤!爾何如?

    對曰:
    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
    點!爾何如?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

    異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
    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夫子喟然歎曰:
    吾與點也。

    三子者出,曾皙後。

    曾皙曰:
    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
    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
    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
    唯求則非邦也與?
    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則非邦也與?
    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四個高才生,某日剛巧齊在孔子身邊,孔子和他們閒談起來。

    我年紀比大家虛長幾歲,唔好把我睇得太了不起。

    你們平常成日話,別唔了解你,唔識欣賞你,懷才不遇,難展抱負。好,今日,假如你們有知遇,有明主欣賞,有時代機遇,你們的抱負又係什麼呢?

    子路衝動,第一個彈出來,侃侃而談:

    假使有一個千乘之國,夾在大國之間,在強敵環伺下,又經過連年戰爭,加上國內財政困苦,又不斷的天災瘟疫飢餓……

    這樣的國家,交俾我子路,我只要三年時間,我有信心使這地方的人民,都可以重新企起來,而且都知道點走自己的路,做自己想做的事。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孔子聽了之後,哂之,失笑起來,像父親對著不知天高地厚的兒子,憐愛中有否定意味。好似說:邊有咁簡單呀!

    到了冉求,你又如何?

    冉求性格和子路相巧相反,比較怯懦,是另一種極端。他說:只要方圓六七十公里的小小國家,或者更細一點的,方圓五六十公里好了,花上三年時間,我有信心,使這個國家,社會繁榮,經濟發達。但至於社會文化,價值取向方面,如其禮樂,以俟君子。經濟好了,人民富起來了,如何建立一套價值觀,社會的核心價值,即文化建設,就要等高手來搞了。意思是我只識搞經濟,文化方面我無信心碰。

    冉求講完,孔子問公西華。

    公西華是外交專才,他一開口就很外交:

    老師,我識什麼呀!我一無所能,但願意學吓嘢啦。

    宗廟之事,宗廟即國家,開大會,即在議事會堂,國會之類;端章甫,大家著起禮服,願為小相焉,不做最大那個,做小相,輔相,即不做特首,做政務司長咁啦,學吓嘢。

    三位高才,各舒抱負之後,帶出了這章《論語》的高潮。

    曾參的父親曾點,在其他三位同學,各舒抱負的時候,只悠閒地在旁邊鼓瑟。

    孔子聽完三大弟子說完抱負之後,轉頭問曾點,你又如何?

    曾點聽到老師問他,瑟音漸希,fading out瑟音,接住,手指在絃上一攏,瑟絃發出一聲鏗然裂帛,斷音站起,說:

    我和他們的抱負不一樣的。

    孔子回應,有什麼關係呢,都是各言其志啫!

    曾點說出他的理想:

    我追求的,是春天來了,穿上舒適的casual wear便服,和幾個friends, 和班年輕人,到沂水游游水,唱唱歌,跳跳舞,盡興之後,哼著歌返屋企。

    這個也算是抱負?

    但孔子聽了之後,竟然感觸的嘆了一聲,說:

    吾與點也!我和曾點一樣呀。

    孔子點解咁講呢?

    孔子生於春秋,和今日香港好似,天下太亂,社會價值失常,黑白顛倒,公義不彰。

    孔子一生追求,不外乎社會安定了,天下太平了,個人才有可能得到真正的精神享受。

    曾點說的抱負,表面看根本不成抱負,只是個人生活,但孔子聽後,感觸起來,我的和你一樣。

    四個高材生的追求,到曾點進入高潮。師生之間,說出了完美人生的憧憬。

    跟著,子路、冉有、公西華三人離開,留下曾點陪孔子。

    曾點問,三位同學的抱負,老師覺得如何呀?

    孔子說,沒什麼,都是各方其志矣。

    那你為何笑子路呢?

    孔子說,子路的抱負太大,不切實際。大事業,是大政治家的工作,要文化基礎,學問修養,不簡單的。子路大言不慚,所以笑他不知天高地厚。

    至於冉求,以地方經濟做起,但他著眼的,是六七十方圓,還是五六十方圓,大小地域上。

    非邦也者?孔子意思是地方大小,治理之道,搞好經濟,有什麼分別?他不是說冉求不對,只是他氣宇不夠,小器,捉錯用神。大國小國無分別,關鍵在做得好不好?我們做人,無論職位高低,責任一樣,事功一樣,問題焦點放在做的好與壞。

    至於公西華,講得謙虛,說是學習,其實口氣好大,要主持國會,如果這都是小事,天下間還有什麼大事?

    子路三人,抱負大,要建立一番功業,但都只是英雄主義。我要怎樣怎樣,出人頭地。只有曾點說的,追求的是社會上人人安居樂業,各自生活,沒有政府騷擾,沒有生存恐懼,是大同世界的理想,也是孔子一生車馬的終極追求。

    曾點說中孔子心事,所以孔子喟然而嘆。

    這是《論語》中非常著名的篇章,歷朝都有學者文士引用。

    宋朝蘇東坡一首七言律詩,曾用這章典故。

    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年),東坡三十八歲,在杭州寫下七律《同曾元恕游龍山,呂穆仲不至》

    青春不覺老朱顏,
    強半銷磨薄領間。
    愁客倦吟花似酒,
    佳人休唱日銜山。
    共知寒食明朝過,
    且赴僧窗半日閑。
    命駕呂安邀不至,
    浴沂曾點暮方還。

  • 黃袍加身的意思 在 大人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13 19:00:59
    有 207 人按讚

    想追求的女生願意對你侃侃而談,代表她想和你建立 #人與人的連結?

    並不是這樣的!

    進入 #自在階段 不表示她有意願要跟你交往,純粹只是不討厭你,讓你 #有機會展現價值 而已。

    可是很多男生似乎始終沒能理解這一點。常常只因為對方跟你出來、跟你講過電話、沒有直接拒絕那些看似追求的舉動,就開始自己想很多;無限上綱、自我感覺良好,並認為自己 #應該要被怎麼對待,最後就會在不對的時間,做出或是問出不對的問題。

    做了這些不對的事情,造成女生困擾不說,男生自己還搞不懂到底哪裡做錯了(很多人覺得委屈,覺得自己感情被玩弄了)。

    可是,這些真的都是錯事,也請大家日後小心;千萬別因為這些笨事而讓「只要順其自然,或許有可能」的機會,在一瞬間崩盤。

    當然,下面這些事情並不是不能做,只是 #時間點 還有 #兩人距離 是很重要的因素。

    對方若對你好感很高,做了不至於會傷害兩人的關係。 可是若在自在階段的 #
    初期 做,通常都是弊大於利的! 所以,在兩人真的交往之前,請盡量避免做出下面這些可能讓你減分的事情:

    - 不要告白(包含不要做出類似告白的舉動)。
    - 不要問對方是否有男朋友。
    - 不要以為自己一成不變的生活型態會讓女人覺得有安全感。
    - 不要把送禮物當主軸攻勢。
    - 不要做手製禮物。
    - 不要只是一面倒的討好女性。

    為什麼這些看似窩心的舉動,卻容易扣分呢?Joe在《戀愛大人學》中會說明這些行為NG的原因。

    這邊想要談另一個大家常見的迷思:

    #太早讓朋友知道

    在你跟一個女生進入自在階段的中段(70分以上)之前,不要把你的意圖告訴與你們生活圈有交集的「任何」朋友。

    意思是說不管是壞朋友,或是好朋友,是同性、還是異性,跟你比較好、還是跟她比較好,會幫你、還是會害你、甚至是你的親戚也一樣,只要跟你們生活有交集(IE: 雙邊都認識),那就請誰都不要透漏。

    雖然好朋友會在知道後,想盡一切的力量幫你。但他們的一舉一動、對你通常是減分、而很難是加分。

    大部分的朋友知道你想追那女生後,會幫你觀察敵情,會幫你上火線打探情報,會有意無意創造讓你們獨處的機會,合適的活動會起鬨要你們一起去、創造機會後又會刻意避開。

    聽起來很不錯是吧?

    事實上這也是很多人會告訴朋友的另一個動機,認為可以獲取一些「盟友」來幫你打贏這場仗。

    可是這些盟友通常都只會把女生推遠你。 因為無論他/她們是幫你打探消息、說你好話、故意創造獨處機會,這些行為其實幫不上你太多忙。

    除了讓女方及早察覺(等於別人幫你告白)、讓她覺得困窘、覺得困擾、甚至進而產生反感外,很難產生其他正面的效果。 (我不會說絕對沒有,如果她剛好原本也對你感興趣,那或許可以皆大歡喜)。

    舉例而言,有時候朋友會在大家都在場的時候,試著想幫你創造獨處的環境。

    他們會說:「等等吃完飯,你們可以一起去做某事啊。」

    這時候氣氛會變的很詭異,一堆人點頭微笑心照不宣地看著你們。女生又不是笨蛋,很快就知道你們在幹嘛。她不會覺得高興,只會覺得為何你要做這種讓她不自在的事情? 很可能就會對你產生反感。

    那#跟朋友講 這行為背後的心情是甚麼呢?

    大部分人會選擇跟朋友講的起點都是因為 #害怕。

    你覺得害怕、希望有人分攤這個害怕;或是渴望支持、需要有人跟你說「你OK的」;或是希望多得一些情報「她還沒有男朋友,你快去追吧」。

    在一堆人好說歹說下,才像趙匡胤黃袍加身似的以一副「是大家拜託、我才去追的」姿態出馬。

    雖然講來可笑,可是這行為讓很多人有種「大家都說我可以的喔,萬一沒追到應該就沒人會笑我了吧!」的安心感。

    附帶一提,別以為你的朋友會幫你保密。大部分你告訴朋友後,第二天就已經在你認識的朋友群中傳開了。更多時候你周圍還有些壞朋友,他/她們沒事會來調侃你兩句,或去逗逗那女生。你若條件很好,女生本身對你已經很有好感那也罷了;若她本來就覺得你是普通人,一旦讓她覺得 #跟你說話就會被別人虧,那她肯定是對你避而不見了。

    所以,跟朋友說,你只是很快地把兩人連結的路自我封死…

    電影《擺渡人》曾有一句名言:「人跟人之間的安全距離是122公分,跟你喜歡的人在一起,你會努力去縮短這個距離。」

    Joe的這堂《戀愛大人學》,會教你看懂關係的自然走向,並教給你一系列的分析工具,讓你有能力縮短與心儀者的距離。

    了解更多>>https://bit.ly/3tOWj2g

  • 黃袍加身的意思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08 11:29:12
    有 1,739 人按讚

    「當時報社的記者是很看不起網路平台,確實那時候網路拉不到什麼廣告。」台上的講者是媒體圈重量級的前輩黃哲斌,他寫過一篇撼動媒體跟政府的的部落格文章--「乘著噴射機,我離開《中國時報》」,這篇文章就讓立委質詢官員,也讓政府大大減少買置入新聞,我坐在角落聽著他演講,猶如參見大神一般景仰。

    過去的媒體圈的生態,電視新聞深入家家戶戶是媒體圈的王,報紙則具有撼動社會的影響力,雜誌被認為更深度更高大上,網路媒體像是狹縫中求生存的雜草,存在卻不被注意,直到網路時代的崛起,把媒體的版團重新大洗牌,人手一機的時代,電視丟掉了皇冠,三大報自由、蘋果、聯合也不再宣稱訂戶數量第一,別說訂戶少的可憐,連超商販售報紙的角落也不再佔據顯眼的位子,昔日小媳婦一般灰頭土臉隱身角落的網路媒體像是黃袍加身,莫名其妙當了皇帝,寫到這邊我突然想起張愛玲的字句,「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的問一聲:『噢, 你也在這裡』,這些如繁星崛起的網路媒體,真的是趕上好時候了,多年以前,詹宏志也曾經創立了網路媒體「明日報」,當時家用網路已經普及,但賈伯斯還沒讓大家人手一機,很多時空背景因緣未具足下,質感甚佳的「明日報」收攤了,我看著電視報導這則新聞,邊感到哀傷,多好的媒體內容,就沒了,可惜。

    「根據調查。大家最不信任的媒體是社群媒體,但大家卻最常在網路上看新聞,這情況不只是在台灣,在美國也是如此。」黃哲斌在台上繼續說著,我思考著他點出的問題,為什麼大家最不信任網路媒體卻最愛看呢?大概也跟當年電視受歡迎一樣,容易取得且免費,兩者缺一不可,我想起了那本我很喜歡的書「注意力商人」中的分析,「如果商品免費,那你就不是消費者,你可能就是商品!」媒體用免費取得免費看,換取你的注意力,你的注意力成為他販售廣告的商品,「免費」兩字要付出去的代價可能比我們想樣中的高。

    「根據2021年無國界記者組織的新聞自由地圖,看得出台灣新聞很自由,新聞越自由的地方,人權越自由,新聞自由不是自來水,打開就來,背後往往有其政治條件、經濟條件、社會條件的支撐。」、「新聞自由為什麼這麼重要,我簡單舉例,新聞自由很像礦坑中的金絲雀,什麼意思?以前礦工會在礦坑中放一個養了金絲雀的鳥籠,金絲雀很嬌貴,當牠一聞到有毒氣外洩時,就會大聲尖叫,而這也如同新聞自由的重要性。」果然神人一開口,便知有沒有,黃哲斌在台上優雅地說著,我如同吸取養分般,飢渴的瘋狂抄寫,想替無腦的自己,腦補一些養分。

    他接著說的話更是撼動我的心靈。

    「信任是金礦」、「品牌是有感的內容加上信任=開發多元營收」、「社群時代真正的小編其實不小、他是品牌的發言人、行銷的渠道….」他字字珠璣,我手抄重點已經來不及,我有點後悔沒有錄音,他演講最後的結語像是唐綺陽每月的星座運勢,即便前面提了許多困境,也不忘給出希望,「媒體會找到新的出路,媒體不死,只是砍掉重練,當理解到過去不會回來時,就會找出新的方法與出路。」

    他的演講結束了,我內心還在震撼,很多人都會說電視記者出身的人沒腦,聽完他演講後,我突然覺得平面媒體記者的深度,確實是我奮力奔跑也不見得跟得上,我拿出我腦中的黃色螢光筆,把重點句子 #信任是金礦 ,再畫一次線,信任是商場上的金礦,也是兩性關係中自由來去的鑰匙,打破一次,就可能賭上覆水難收的風險。

    黃哲斌精彩的演講分享給我親愛的米粉,祝福你們有個美好的周末。

    #順手推薦好書-「注意力商人」,很厚很有內容的好書

    攝影 :李宛珊老師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