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麥當勞營養計算機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麥當勞營養計算機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麥當勞營養計算機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麥當勞營養計算機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2萬的網紅健身狂 Sally & 隊長,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太多人在計算卡路里,卻沒有足夠的人在乎化學添加物。 There are too many people counting calories, not enough people counting chemicals. 水肥哥這篇文章寫得非常好, 重點提示都很清楚明白, 分享給大家^^~ ...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7萬的網紅營養師Ricky's Tim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瘦身營養學:https://nutrition.ricky.tw/courses/eat ■TDEE計算機:https://ricky.tw/bmr_tdee/ 常常聽到人家說 喝水也胖 啊~ 其實應該先看看自己對於熱量的認知有沒有錯誤 有一項實驗請了一群認為自己 喝水也胖 的人 請他們自己評估...

  • 麥當勞營養計算機 在 健身狂 Sally & 隊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6-08-13 01:16:31
    有 363 人按讚


    太多人在計算卡路里,卻沒有足夠的人在乎化學添加物。
    There are too many people counting calories, not enough people counting chemicals.

    水肥哥這篇文章寫得非常好,
    重點提示都很清楚明白,
    分享給大家^^~

    其實真的希望大家多吃原形食物,
    畢竟加工的食品對身體日積月累的負擔真的很大。

    【今日QA精選:彈性飲食,越吃越肥?】
    .
    ==========重點整理===========
    .
    一、研究顯示,對比嚴格的計畫性飲食,採用彈性飲食減肥成功的機率較高,也比較不容易復胖。
    .
    二、彈性飲食不代表「吃什麼都能瘦」。
    .
    三、現行的食物卡路里和營養素估算方式並不精確,只能做為參考。
    .
    四、卡路里真的有分好壞。
    .
    五、攝取精緻的碳水化合物不只容易變胖,未來想減肥也會變得更難。
    .
    六、不管任何的飲食策略,盡量選擇原型食物,避免過度烹調,少碰高油、高鹽、高糖的加工食品都是不變的基本原則。
    .
    ============================
    .
    知名健身網站BB.COM的論壇中,有一個專門提供在增肌或減脂的網友詢問「飲食問題」的版面,每天只要打開頁面,都可以看到來自各地的新手發問,「請問減肥時可以吃這個嗎」、「請問減肥時可以吃那個嗎」、「請問我這樣吃對不對」、「請問我那樣吃對不對」......
    .
    久而久之,美國的鄉民對這些不斷重複的鳥問題越來越不耐煩,最後他們乾脆就發明了一個詞來應付這些「美國羞粉」,這個詞就叫做「IIFYM」-也就是「IF IT FITS YOUR MACRO」的縮寫,反正不管對方詢問「可不可以吃」什麼,只要回答「IIFYM」就OK了,結果沒想到幾年下來,「IIFYM」竟也自成一格飲食門派,用關鍵字搜尋一下YouTube,處處可見健身專家、部落客開班收徒,在鏡頭前教導大家如何狂嗑炸雞、甜甜圈、蛋糕卻又能維持精壯、曼妙的身材,仿佛「IIFYM」就是胖子的聖杯、一種不用忌口也能輕鬆減肥的神奇妙方.......
    .
    到底什麼是「IIFYM」?我們就用BB.COM提供的營養素估算表(http://ppt.cc/ClHhb)來舉例,假設你算完後發現自己每天要吃300克的碳水化合物、200克的蛋白質和50公克的脂肪,根據「IIFYM」的哲學,只要一天下來攝取的營養素總量符合上面數據,那不管你吃什麼東西都沒關係,在這個前提下,鹹酥雞、花枝丸都可以是很好的「營養來源」,因為卡路里就是卡路里,蛋白質就是蛋白質,脂肪就是脂肪,身體並不會區分什麼好壞-
    .
    這也就是所謂的「彈性飲食」。
    .
    但真的可以過這麼爽又順便減肥嗎?
    .
    科學研究顯然是不支持這個論點的。
    .
    首先你要了解,我們所熟悉的食物熱量表,是採十九世紀延用至今的「艾華特系統」,當年艾華特叔叔在測量各種食物的營養素時,並沒有現在這麼先進的科技,當年的食物處理也不像現在這麼複雜,十九世紀沒有麥當勞、沒有肯德基、沒有一堆亂七八糟的食品加工業,換句話說,「艾華特系統」根本就不準,過去就有研究發現,吃下一包外包裝標示熱量170大卡的杏仁果,事實上每人平均只會吸收約120大卡而已......
    .
    那你可能會想問,既然不準,為何不重測?答案很簡單,因為人類的消化和代謝系統實在太複雜了,不管科技多進步,我們永遠沒辦法找出一套「普世」的標準或公式,估算每一種食物被不同的人吃下肚後的熱量和營養素,舉凡腸子長度、含菌數、咀嚼時間、烹調方式,甚至是食物新不新鮮,都有可能改變熱量和營養素吸收率的絕對值......
    .
    再者,既然有像杏仁、花生這種「實際熱量」遠低於「估算熱量」的「好食物」,自然也會有吃下肚後實際熱量遠超過你想像的「壞食物」-
    .
    這也就是所謂的「精緻食物」,舉凡蛋糕、珍奶、甜甜圈都是其一。
    .
    「精緻食物」到底有多可怕?過去科學家研究就有發現,餵食小白鼠能被「快速吸收」和需要「慢慢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即使控制在熱量相同的狀況下,「快速吸收組」的小白鼠體脂肪依然明顯比「慢慢消化組」的高出許多,而且開始嚴格限制熱量攝取後,「快速吸收組」的小白鼠新陳代謝率還會迅速下降,換句話說,攝取「精緻食物」不只會讓你胖得比較快,甚至會拖緩你事後減肥的速度,吃下越多「精緻食物」,體脂肪就會變得越頑強......
    .
    彈性飲食並沒有什麼不好,至少多數的飲食研究都顯示,採取彈性飲食不管對減重或防止復胖,都比一絲不茍的「計畫性飲食」更容易成功,問題在於,現在有很多人都受到靠「亂吃也能瘦」走紅的健身專家、部落客影響,深信「卡路里就是卡路里,沒有所謂好壞之別」,甚至將彈性飲食做為自己暴飲暴食的藉口,陷入節食>暴吃>節食>暴吃的惡性循環......
    .
    就像今天來求助的這名女網友一樣,受到某羞減肥社團的「NG」風潮影響,她減重初期採用了非常嚴格的飲食控制,每天就是雞胸肉、花椰菜、蘋果、糙米,雞胸肉、花椰菜、蘋果、糙米,深怕一不小心吃到「NG食物」挨罵,但日子一久,慢慢地,她看到食物會產生焦慮、罪惡感,明顯出現「飲食失調症候群」的症狀,為了克服這個心理障礙,她又改用了網路上看到的彈性飲食,沒想到食慾卻如脫韁野馬一般猛虎出閘、一發不可收拾,最後體重就這樣一直反反複複、原地打轉了一年......
    .
    「過猶不及,皆有失之。」人生不是一定要走極端,除了汲汲營營控制飲食之外,還有很多美好的事物等待我們去探索,你不需要像羞粉那樣看到水餃NG、看到湯圓NG、看到什麼都NG,因為肥胖絕對不會是一次、兩次聚餐或約會造成的,就像那些在鏡頭前大吃大喝的「IIFYM」部落客,一星期暴食一天來騙點閱率、吸引你的注意,但只要在攝影機照不到的地方,剩下六天做好熱量控制,攝取健康、營養的食物,體重最終還是會順著目標前進......
    .
    彈性飲食說穿了不過如此,並沒有什麼值得大書特書的。
    .
    對於以外食為主的一般人來說,彈性飲食是一種非常方便、有效的飲食策略,但請絕對、絕對不要以為真的「亂吃也能瘦」,當然,你偶爾可以吃吃冰淇淋,或是和姐妹淘下午茶品嚐蛋糕犒賞一下自己,但你一定要記住一件事-
    .
    只要是精緻食物,你所吃下肚的,就絕對不只是包裝或菜單上顯示的卡路里這麼簡單而已!
    .
    #相信偶
    #喝下一杯可樂可能就要還一年運動債
    #肯德基誤我一生
    #NG掰花枝丸
    .
    ※資源分享※
    .
    《IIFYM營養素計算機》
    https://healthyeater.com/flexible-dieting-calculator
    .
    《食藥署官方食品營養熱量查詢網》
    https://consumer.fda.gov.tw/Food/TFND.aspx?nodeID=178
    .
    【延伸閱讀】
    .
    《安心吃肉,快樂減肥》
    http://ppt.cc/77xky
    .
    《間歇性斷食:饑餓感的再教育》
    http://ppt.cc/5yx4g
    .
    《GI值跟羞哥想得不一樣》
    http://ppt.cc/VDRAf

  • 麥當勞營養計算機 在 阿鴻投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6-06-19 16:50:49
    有 92 人按讚

    推薦大家看 邱國鷺的這本"投資中最簡單的事",
    講了很多蠻重要的觀念,對我很有幫助。
    我來定期PO這本書的重點整理,
    今天繼續PO第二章~
    --------------------------
    第二章 人棄我取,逆向投資的關鍵

    #新興行業看需求,傳統行業看供給#
    新興行業講的是需求快速成長的事,不必糾結於供給。
    而傳統行業則只有控制供給,企業利 潤才能快速增長。
    過去12個月裡表現好的傳統行業要麼是寡頭行業,要麼是淘汰落後產能的 行業,
    二者的供給增長相對於需求而言都受到了有效控制。

    #行業集中度#
    很多人認為小股票的成長性普遍好於大股票。
    如果這是事實的話,那麼大多數行業的集中度 就會越來越低。
    但是只要關注一下工程機械、汽車、家電、啤酒、原料藥、互聯網等眾多行 業,
    你就會發現這些行業的集中度在過去幾年都是持續提高的,
    這說明還是有許多行業裡的 大企業增長快於小企業。
    在這些行業裡,低估值、高成長的行業龍頭的投資價值就遠高於行 業內的小股票。

    #未得到、已失去與正擁有#
    以高估值買新興行業而落入成長陷阱的是沉迷於“未得到”,
    以低估值買夕陽行業而落入價值陷阱的是沉迷於“已失去”。
    投資中風險收益比最高的還是那些容易被低估的“正擁有”。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做逆向投資,也不是所有急跌的股票都值得買入,
    畢竟,“不接下跌的飛刀”這句話是無數人得到了血的教訓之後總結出來的。
    一 只下跌的股票是否值得逆向投資的關鍵在於以下三點:

    首先,看估值是否夠低、是否已經過度反映了可能的壞消息。
    估值高的股票 本身估值下調的空間大,
    加上這類股票的未來增長預期同樣存在巨大下調空間,
    因此這種“戴維斯雙殺”導致的下跌一般持續時間長而且幅度大,
    剛開始暴跌時 不宜逆向投資。
    2011—2012年,
    A股計算機行業的許多“大眾情人”在估值和預 期利潤雙雙腰斬的背景下持續下跌了70%就是例證。
    2012年年底,這些股票從成長 股跌成了價值股,反而可以開始研究了。

    其次,看遭遇的問題是否是短期問題、是否是可解決的問題。
    例如,零售股 面臨的網購衝擊、新建城市綜合體導致舊有商圈優勢喪失、租金勞動力成本上漲 壓縮利潤空間等問題就不是短期能夠解決的,
    因此其股價持續兩年的大幅調整也 是順理成章的。
    不過,現在大家都把零售當作夕陽行業,反而有階段性反彈的可 能
    ——盡管大的趨勢仍然是長期向下的。

    最後,看股價暴跌本身是否會導致公司的基本面進一步惡化,即是否有索羅 斯所說的反身性。
    貝爾斯登和雷曼的股價下跌直接引發了債券評級的下降以及交 易對手追加保證金的要求,
    這種負反饋帶來的連鎖反應就不適合逆向投資。
    中國 的銀行業因為有政府的隱性擔保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 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不存在這種反身性,因此可以逆向投資。

    有些股票,你有持倉,但是下跌時你心裡一點也不慌,甚至希望它多跌 一點好讓你加倉,
    這說明你對該股票已有足夠了解,對其內在價值和未來前 景有比市場更為精准的把握,
    因此市場價格的波動已經不會影響到你的情緒 了。
    對這些股票而言,下跌只是提供一個更好的買點罷了
    ——買之後的淡 定,源自買之前的分析。
    還有些股票,漲的時候讓你豪情萬丈,跌的時候讓你肝腸寸斷,
    這樣的 股票不碰也罷,因為還沒研究透。
    買股票之前問問自己,下跌後敢加倉嗎?
    如果不敢,最好一開始就別買,因為價格的波動是不可避免的。

    不是每個行業都適合做逆向投資:
    有色煤炭之類的最好是跟著趨勢走,
    鋼鐵 這類夕陽行業有可能是價值陷阱,
    計算機、通訊、電子等技術變化快的行業同樣 不適合越跌越買。
    相較而言,食品飲料是個適合逆向投資的領域。
    作為消費者, 我對食品安全事故深惡痛絕,
    但是作為投資者,我們不應該把個人感情因素帶入 投資決策。
    從歷史上看,食品安全事故往往是行業投資較好的買入點,
    特別是那些沒有直接卷入安全事故或者牽涉程度較淺的行業龍頭企業,
    更有可能是建倉良機。

    還記得十幾年前,我剛入行沒多久,
    公司的基金經理們(都是鐵杆的價值投 資者和逆向投資者)在瘋牛病的恐慌中買入了麥當勞的股票,
    數年後麥當勞的股 價上漲了5倍,
    那是我逆向投資的第一課。
    再看看這幾年發生的瘦肉精事件、三聚 氰胺事件和毒膠囊事件,
    它們對所涉及的行業都沒有產生持久或致命的打擊,
    對 行業銷量的負面影響一般只持續兩三個月。
    與行業狀況相反,
    那些沒有直接卷入 安全事故或者牽涉程度較淺的行業龍頭的市場份額,
    反而在事故發生後出現了進 一步擴大,
    因為人們購買時更加看重“大牌子”了,
    畢竟與小廠家相比,龍頭企 業更有資源和動力維護自己的品牌聲譽。

    再看看在香港上市的台灣飲料和快消品龍頭統一食品,
    2011年因直接卷入塑 化劑事件導致股價從6元跌至3.6元,
    事件過去後,統一食品2012年股價最高漲到 10.4元,翻了3倍。
    2012年的白酒股因為塑化劑事件大幅跳水,
    在面對其他類似 食品安全事件的逆向投資機會時,
    投資者可以思考這樣幾個問題:

    • 有無替代品,
    若有替代品(例如三株口服液之類的營養品就有眾多替代品),則謹 慎,若無替代品,則積極;

    • 是個股問題還是行業問題,
    如果主要是個股問題,則避開涉事個股,重點研究其競 爭對手,
    即使是行業問題(例如毒奶粉),也可關注受影響相對較小的個股;

    • 是主動添加違規成分還是“被動中槍”,前者宜謹慎,後者可積極;

    • 該問題是否容易解決,若容易解決,則積極,若難以解決(例如三聚氰胺問題),
    影響可能持續的時間長且有再次爆發的可能性,則謹慎;

    • 涉事企業是否有扎實的根基,
    悠久的歷史傳承和廣泛的品牌美譽度在危機時刻往往 有決定性的作用,
    秦池、孔府的倒台就是由於根基不穩而盤子卻鋪得太大;

    • 是否有突出的受害者個例,這決定了事件對消費者的影響是否持久。

    事後看來,2013年白酒行業極其低迷,但是主要原因是八項規定等反腐措 施,
    相比之下塑化劑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日本發生核泄漏事故後,巴菲特稱自己對日本的看法與一周之前沒有變化。
    這種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境界自然不是吾等凡夫俗子可以達到的,
    但我們應該明白,對於災難的發生,每個人都很難過,
    但是投資決策不應該加入感情的因素。
    在許多被媒體炒得沸沸揚揚的突發事件發生後的一兩個月,股市往往會有過度反應,
    此時購買就容易獲得超額收益,
    在“9·11”事件後買入航空股的人最後 都獲利頗豐,
    “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後的一兩個月購買鐵路建設和鐵路設備的股票的投資者,
    也大幅跑贏市場一年多。

    最一致的時候就是最危險的時候

    2012年各行各業都在開酒廠,2013年阿貓阿狗都要做手游。
    大家都擠在 樹上摘葡萄時,也許就是該在地上撿蘋果的時候了。

    逆向投資還要注意冷靜面對那些熱門板塊,
    就像兩三年前被吹得天花亂墜的 新興行業,
    現在回頭一看,風電、光伏、電動車、電子書、LED等幾個行業許下 的“承諾”一個也沒有兌現
    ——至少都不是由當初那些公司實現的。
    其實,大多 數的高估值板塊都是“吹”起來的,未來從來不會有他們吹噓的那麼美好。
    A股的 情緒波動容易走極端,因此“人多的地方不去”是至理名言。

    其實,獨立思考、逆向而動效果往往更好。
    基金公司作為一個整體的行業配 置,在一般情況下是對的
    (畢竟專業人士相較於其他市場參與者還是有一定優勢 的),
    但是在極端的情況下,基金公司也很可能是錯的。
    2014年年初,在基金公司的行業配置中,
    對TMT(Technology,Media,Telecom,科技、媒體和通信產 業)和醫藥的超配程度
    以及對金融地產的低配程度都達到了十年之最。
    上一次基金整體配置如此失衡是在2010年年底。

    2010年11月我接受《中國證券報》采訪時,
    提到的一個論題就是“銀行與醫 藥股票哪一個前景更好”,
    當時我的一個基本結論就是醫藥比銀行貴3倍,但是增 長不可能比銀行快3倍。
    在之後的兩年中,
    2011年銀行股跌了5%,醫藥股跌了 30%,2012年銀行股漲了13%,醫藥股漲了6%,
    兩年累計下來看,機構一致低配的 銀行股大幅跑贏了機構一致超配的醫藥股,
    再一次驗證了“最一致的時候就是最 危險的時候”這句老話。
    2013年各機構再次一致地憧憬著老齡化對醫藥的無限需求,
    把醫藥股的估值推高到30倍市盈率。
    比起5倍市盈率的銀行,
    當時機構做出的 比較和得出的基本結論現在幾乎可以原封不動地重復一遍。

    幾年來各機構對醫改的認識似乎沒有多少改變,
    還是只看到了醫保覆蓋面的 擴大,沒看到醫改對藥價的打壓。
    日本過去20年人口老齡化這麼嚴重,醫藥產業 規模的年度增長率還不到1%,
    就是因為政府對藥價的不斷打壓。

    機構對醫藥股的樂觀主要是因為他們太過依賴醫藥上市公司對醫改的解讀。
    其實只要找個醫院院長或者衛生部官員調研一下,
    就會發現醫保覆蓋面的增加主要體現在過去三年的一次性提升,
    未來不會再有進一步的大幅提升。
    而省級統一 招標、藥品零加成、總額控費、超支分擔、按病種付費等多項措施
    正處於試點和 推廣的初期,核心只有一個:
    進一步限制藥價和用量以達到“少花錢、多辦 事”的目標,
    直接手段就是將醫藥從醫院的利潤中心調整為成本中心,
    這種轉變 對醫藥行業整個利益鏈的衝擊是巨大的。
    當然,醫藥作為一個差異化、有門檻的 行業,
    不論板塊走勢如何,今後幾年在目前150只醫藥股中也會出幾只大牛股,
    但是個股的光明前景並不能掩蓋對行業的整體高估。

    坦率地說,我也不知道醫藥股的高估值還能持續多久,也許會從高估變成更高估。
    不論錯誤定價的程度有多大,沒有人能夠事前預知拐點。
    作為投資者,
    我 們能分辨清楚的就是市場的錯誤定價在哪個板塊以及錯誤的程度有多大,
    然後遠 離被高估的板塊,買入被低估的公司。
    至於市場要等多久才會進行糾錯,糾錯前 會不會把這種錯誤定價進一步擴大,
    就不是能夠預測的了。

    以小股票和大股票的相對表現為例,
    我在2010年12月13日《上海證券報》的 采訪中說,
    “小股票與大股票的相對估值已是十年來的最高點,
    上一次小股票相 對於大股票的估值溢價達到這樣的高點是在2001年,
    之後小股票連續四年跑輸大 股票。
    也許這次小股票還能再領漲幾個月甚至幾個季度,
    但是其股價在目前的位 置已經沒有安全邊際,
    這種最後一棒的風險收益比已經不符合投資的要求,
    轉而 成為一種擊鼓傳花式的博傻游戲。”

    事實證明,中小版指數在2011年下跌了37%,2012年再跌了4%,
    大幅跑輸代 表大盤藍籌的滬深300指數。
    但是,即使兩年前小股票與大股票的估值相差巨大,
    又有誰事前知道小盤股相對大盤股的拐點會在哪裡呢?
    又有誰事前敢說小股票不 會再“繼續領漲幾個月甚至幾個季度”呢?
    作為投資者,在當時的那種環境之 下,
    我們只能牢記管子所說的“不處不可久,不行不可復”,不去“擊鼓傳 花”,不接最後一棒,
    把選股範圍基本限制在低估值的大盤藍籌裡,
    以此躲過中小盤中的許多地雷。

    逆向投資並非一味與市場作對,因為市場在大多數時候是對的。
    但有的 時候市場也可以錯得很離譜,此時就不必在意市場的主流觀點了。
    在大多數 時候,真理在大多數人手裡;在少數時候,真理在少數人手裡。
    如何區別這 兩種情況呢?一般說來,趨勢的初期和末期,就是真理在少數人手裡的時 候。

    逆向投資,未來超額收益的重要源泉

    當然,任何投資方法都有缺陷,逆向投資的短板就是經常會買早了或者賣早 了。
    買早了還得熬得住,這是逆向投資者的必備素質。
    投資者必須明白一個道理,市場中沒有人能夠賣在最高點、買在最低點。
    在2007年的牛市中,即使指數 後來漲到了6 100點,能夠在4 000點以上出貨也是幸運的;
    在2008年的熊市中, 即使指數後來又跌到了1 664點,能夠在2 000點建倉也是幸運的。
    頂部和底部只 是一個區域,該逆向時就不要猶豫,不要在乎短期最後一跌的得失,
    只要能笑到 最後,短期難熬點又何妨?
    只有熬得住的投資者才適合做逆向投資。
    在A股這樣急 功近利的市場中,能熬、願熬的人少了,
    因此逆向投資在未來仍將是超額收益的 重要來源。

    我有個習慣;每年年初和年中時彙總所有基金公司的季報行業配置。
    對 大家都追捧的熱門行業,我就謹慎一點;
    對大家都嫌棄的冷門行業,我就試 著樂觀一點。
    在沒有新增資金入市的過去兩三年裡,這個辦法多數時候還是 管用的,
    因為當只有存量資金在場內不斷倒騰來倒騰去的時候,別去人多的 地方。
    當然,有時難免賣早了,錯過了熱門行業最後的瘋狂;
    有時又買早 了,多挨了冷門行業的最後一跌。
    逆向投資不可能完全避免“領先兩步成先 烈”的風險,
    不過只要判斷正確,還是能咬牙熬到“領先一步是先鋒”的正 果的。
    躲在冷門行業的好處是永遠不用擔心被“踩踏事件”傷著。

    To be continued...

  • 麥當勞營養計算機 在 Dr Jim的營養資訊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5-07-11 11:32:08
    有 17 人按讚


    《Mcdonald! why can't we be lovin' it?》
    前幾天其實在網路上到瀏覽到了這張照片,覺得非常有趣 ─ 麥當勞叔叔跟美國知名殺人魔〈It,嚴格說起來是個怪力亂神。〉說:我殺掉的人比你還多呢!

    但其實麥當勞叔叔真地有這麼壞嗎?之前有哲學家〈JULIAN BAGGINI〉在《吃的美德:餐桌上的哲學思考》上提到,其實麥當勞還是很努力地在作好一個大企業的榜樣。如果個位讀者有空,不妨上麥當勞的官方網站看看,他們真地作了很多事情,是我們從未想過的。〈大家可以上去嘗試營養計算機,其實滿好玩的。〉

    不管如何,這裡有個我去吃麥當勞的小撇步。〈您沒看錯,我有時候滿愛麥當勞的〉當點選套餐時,我一定會將薯條換成沙拉;可樂換成爽健美茶。您可能從未想過,只要變換這兩個東西,熱量會扎扎實實地被砍半,然後發現 ─ 天呀!麥當勞其實滿健康的,為什麼我們不能 be lovin' it?

    換了沙拉後還是會偷吃朋友薯條的營養師 青菜

    P.S.
    1. 我沒有幫麥當勞打廣告的意思,他們也不需要我幫忙。
    2. 圖中的 "It" 是美國知名作家 史蒂芬‧金 作品中的角色,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在網路搜尋這本非常知名的作品。

    資料來源:麥當勞官網:http://www.mcdonald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