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鴻海薪資級距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鴻海薪資級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鴻海薪資級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鴻海薪資級距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058的網紅林建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台美稅改的同與不同 林建甫 去年底,美國眾議通過了「減稅」法案。企業所得稅將從三十五%下調至二十一%,個人稅最高所得稅率由三十九點六%降至三十七%。日前台灣立法院也三讀通過《所得稅法》修正案,因大幅調高薪資扣除額七點二萬元,幼兒扣除額九點五萬元等四項扣除額,估計實質受益戶數達五百四十...

  • 鴻海薪資級距 在 林建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1-26 17:28:58
    有 16 人按讚


    台美稅改的同與不同      林建甫

    去年底,美國眾議通過了「減稅」法案。企業所得稅將從三十五%下調至二十一%,個人稅最高所得稅率由三十九點六%降至三十七%。日前台灣立法院也三讀通過《所得稅法》修正案,因大幅調高薪資扣除額七點二萬元,幼兒扣除額九點五萬元等四項扣除額,估計實質受益戶數達五百四十二萬戶,被稱為「稅改大紅包」、「全民有感稅改」。但為了減少稅損衝擊,將營利事業所得稅由現行的十七%上調至二十%,對比美國減稅吸引投資的策略,台灣增稅的作法引發熱烈討論,為何同一時間點,看起來兩國政策完全相反?

     其實美國與台灣「稅改」最終目標一樣,都是要發展經濟。台灣政府針對當前經濟「外熱內泠」困境,嘗試提出解套方案,透過對消費者的實質補貼,期盼能點燃內需引擎動能,提振民間消費,帶動經濟成長的正向循環。

     而美國過去稅很高,尤其是三十五%企業所得稅,需要降稅來吸引投資。川普政府全力支持企業到美國投資,不僅為了吸引企業投資提供相當的政策優惠,例如威斯康辛州提供鴻海減稅優惠,包括每年最高三十億美元稅減、最多二十年稅務優惠,在加上環境評估、文化評估等行政便利支持,都讓企業設廠成本更低。

     仔細比較美台「稅改」的基礎點不同。台灣的稅改源於股市「內資、外資稅率不同」,因二○一四年「財政健全方案」將綜所稅增加一個稅率級距,應納稅額超過一千萬元以上適用最高四十五%稅率,加上兩稅合一股利所得改為減半扣抵,使得國內大戶的實質稅率,從原本的四十%一口氣增加到四十九點六七五%,和外資實質稅率三十三點六%,差距從原本六點四個百分點擴大到十六點零七五個百分點。造成國內大戶將資金匯出,再以「假外資」投資股市的扭曲現象。簡單來說,此次稅改就是為反轉此扭曲現象,讓台灣股票市場回到健全發展的正軌,有其必要性。

     面對上述稅制改革帶來的稅損(包括可抵稅額的增加),財政部提出了營所稅提高的因應方案。然工商業界紛紛提出不同的看法,甚至有人認為營所稅調回二十%是「開倒車」,會減少外人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其實從二○一○年營所稅率由二十%降至十七%的經驗來看,營所稅與FDI的連動性或許不如工商界的預期。依據投審會的資料,二○一○年至二○一五年台灣FDI大多在五十億美元上下,沒有太多變動。二○一六年受到荷商艾司摩爾(ASML)以一千億元收購漢微科的個案帶動創下一百一十億美元的高點,去年則是為七十五億美元,但對比外人證券投資每年超過二千億元的規模,FDI真的太小。顯然地,營所稅率並不是外人來台直接投資的關鍵,更重要的是如何改善體質,提升台灣的投資吸引力。

     稅賦為政府為了維持國家生存、社會運作所需,向納稅人強制徵收的貨幣或資源。稅收影響國防、外交、治安、公共建設、教育或社會福利等普遍性的服務品質,以及個人可支配所得的多寡。更重要的是,在全球化的經濟下,「稅」成為左右資金、人力、資源流動最基本的條件之一,美國政府不怕虧損,善用「減稅」來支持經濟成長,對比,如何善用我們租稅條件創造競爭優勢,是值得我們思考的一課。
    (作者為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台大經濟系教授)

    發佈日期: 2018-01-26 08:10:00

  • 鴻海薪資級距 在 投資藝術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7-07-14 17:52:12
    有 19 人按讚

    專欄勝率高達93%,在股市賺錢有那麼難嗎??
    恭喜專欄讀者聯發科大賺27%、仁寶賺18%、統一賺14%...
    **************************
    資金派對曲終不散、多頭走勢依舊
    本周葉倫至眾議院報告經濟前景及貨幣政策,表示美國經濟逐漸好轉,美國製造業及服務業就業指數維持擴張,6月新增非農就業數22萬人,失業率已接近充分就業,唯近期物價走勢疲軟,且低失業率尚未轉化為薪資上漲,為維持經濟成長,與金融市場穩定,升息的腳步將會非常緩慢,但9月縮減資產負債表的機率仍高,整體而言,美國貨幣政策的走向,並非要走向緊縮,只是希望達成利率正常化,國際流動資金仍充沛,投資信心逐漸走向亢奮,道瓊指數持續再創新高,帶動全球股市瘋多頭,目前仍未看到多頭反轉的跡象,未來股市仍有望持續走高。
    **************************
    籌碼由散戶轉向大戶,台股有望再創新高
    在美國股市帶動下,亞洲股市普遍走強,本周台股即使受到大立光、台積電法說會釋出的展望低於預期影響,指數仍然緩步墊高,若加計除權息消失的點數約100點,台股早已突破上波高點,再創新高,從技術面來看,加權股價指數跌破月線後,都能在短期內收復月線,加上價量關係呈現價漲量增、價跌量縮的多頭走勢型態,籌碼面,本周三大法人合計買超約130億,融資餘額不增反減,股票由散戶轉向大戶,籌碼相對安定,新台幣由貶轉升,代表外資對台股不離不棄,隨時準備進場買台股,無論是技術面、籌碼面都有利於多方,建議大家持續樂觀看待後市。
    **************************
    台股多頭依舊,近期介紹台達電仍處於低點值得思考布局
    台股持續走多,從外銷訂單、經濟成率到失業率等,各項經濟數據都逐漸有利於台股,台股也很爭氣的持續向上漲,唯獨大家的心,始終對萬點充滿恐懼,總覺得萬點太高了、很危險,不應該買股票,甚至有些投資朋友開始大舉放空,結果指數屢創新高,上漲類股也從台積電、大立光擴展到各類股均有表現,結果空手人沒賺到錢、放空的人慘被嘎,常常聽到大家很會說做股票要順勢而為,現在指數明顯趨勢向上,你敢買嗎?股市的報酬是留給有勇、有謀的投資人。
    **************************
    運用個股期參與除權息值得嗎?
    台股進入除權息旺季,許多報章媒體都妖魔化股利所得稅,常看到媒體報導說台灣股利所得稅是世界第一,領了股息一半就被課走了,且內外資不同稅率,外資只要分離課稅20%,本國內資就要45%,有過度妖魔化台灣股利所得稅之嫌,因此許多投資朋友紛紛開始找避稅的方法,最近常被客戶問,電視節目教大家用個股期貨參與除權息,真的可以避稅嗎?請大家先搞清楚,股利是公司獲利發給投資人的,那個股期的利息是怎麼來的呢?假設一檔個股期除息前價格是100元、現金股利10元,投資人甲在除息前買進個股期價格100元,由於期貨是零和交易,有人買就一定有人賣(放空),所以甲買進個股期,一定有一個相對的投資人乙,賣(做空)個股期價格100元給甲,除息過後,股價變成90元,甲投資人損失10元,乙做空則白白賺了10元,股價下跌是因為除息,這樣對做多的甲極為不公平,如果是這樣,那以後除權息就沒有人會買個股期貨了,為了公平起見,除息後期交所會把保證金做調整,做多的甲會拿到10元的保證金,做空的乙則會被扣10元保證金,這樣除權息後,做多、做空的投資人都不會因此而賺錢或賠錢。
    **************************
    台股年底填息機率高,稅率不高建議可以參與除權息
    個股期除息後,可以多拿到期貨保證金的調整數,很多媒體、證券商就開始教大家,除息前先賣掉股票同時買進個股期貨,除息後再賣掉期貨買回股票,這樣拿到的保證金調整數如同股息,又不會被課稅,實際上,除息後可能會出現三種狀況,其一為除息後股價沒變動,除息前100元買進,除息後直接賣出90元,可以拿回90+10元,買進賣出都是100元,白忙一場又損失手續費;其二除息後股票上漲5元,除息前100元買進,除息後直接賣出95元,總共可以拿回95+10=105元,獲利5元;最後除息後股票可能下跌5元,除息後直接賣出85元,總共可以拿回85+10=95元,所以用個股期參與除權息最好的狀況就是股價會持續上漲,否則不是賠價差就是賠手續費,另外,若再考慮流動性,個股其流動性幾乎都很差,以7月的鴻海期來說,近十日平均成交量18口,相當於一天平均成交36張鴻海,台灣股利是併入個人綜所稅,級距最高45%稅率的個人年收入超過1000萬,試問大家年收入超過1000萬的人,只有36張的避稅需求嗎?因此,並不建議大家利用個股期貨參與除權息,稅率較高的投資朋友,建議除權息前逢高賣出,等待除權息後再買回較適合。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