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鳥鳴聲狀聲詞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鳥鳴聲狀聲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鳥鳴聲狀聲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鳥鳴聲狀聲詞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010的網紅日常美學 Daily Aesthetic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公視台語台音樂封面插畫合作分享 《蟲豸島的歌聲》 01蟲島橫空出世 生命起源至今是個謎。地球由氣體與液體形成,從單細胞原生動物聚集成生物體,最後演化成蟲,許久之後人類出現。身形渺小的昆蟲何以能安然度過火山爆發,地震,冰川,高溫的嚴酷考驗,隨之迸發出驚人生命力繁衍進化,堅韌延續蟲族奇妙的生命密碼...

鳥鳴聲狀聲詞 在 日常美學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3-04 22:07:47

公視台語台音樂封面插畫合作分享 《蟲豸島的歌聲》 01蟲島橫空出世 生命起源至今是個謎。地球由氣體與液體形成,從單細胞原生動物聚集成生物體,最後演化成蟲,許久之後人類出現。身形渺小的昆蟲何以能安然度過火山爆發,地震,冰川,高溫的嚴酷考驗,隨之迸發出驚人生命力繁衍進化,堅韌延續蟲族奇妙的生命密碼...

  • 鳥鳴聲狀聲詞 在 日常美學 Daily Aesthetic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3-03 13:33:05
    有 5 人按讚

    公視台語台音樂封面插畫合作分享

    《蟲豸島的歌聲》

    01蟲島橫空出世

    生命起源至今是個謎。地球由氣體與液體形成,從單細胞原生動物聚集成生物體,最後演化成蟲,許久之後人類出現。身形渺小的昆蟲何以能安然度過火山爆發,地震,冰川,高溫的嚴酷考驗,隨之迸發出驚人生命力繁衍進化,堅韌延續蟲族奇妙的生命密碼,一直是科學家努力追尋的答案。
    近北極圈一處人煙稀少的海面上,一座與世隔絕的島嶼隱身其中,此處因島嶼周邊岩壁滿佈礦物質與陽光反射成難直視的刺眼屏障,以至一直未被熟知路線的船隻所查覺。島上蟲民曾經歷無數次自然演化,逐漸進化為蟲人融合的獨特外表,並具有與人類相等的高度心智。每逢皎潔月夜,蟲民們相約合音共鳴,藉由聲波共振調節彼此的生物磁場,不僅達到心靈相通,更能療癒對方。
    相較蟲島的安樂獨立,居住地球上其他地區的人類可沒那麼幸運,除了得長期對抗自然界反撲而來的乾旱暴雨,地震海嘯這些天災困頓之外,還得不斷承受各種世紀病毒的威脅,憂心末日的科技人類合力募得資金,紛紛造船離陸,準備尋找末世的方舟棲息地。
    這天,靜謐的海面上,一艘遠行而來的探勘船於蟲島附近蒐尋深海生物數據,連日高溫導致航行數月的探勘人員呈現掩不住的躁動,一道閃電倏地劃破寧靜,擊中離船隻不遠處的陸地,強光一閃即過,如烏雲即刻密布,海天一色宛如被潑上了黑漆,想加速離開的探勘船被一群飛鳥驚嚇而轉進海流,船隻順環島海流前進,只聞蟲鳴聲音愈加響亮逼近,幾個轉折之後,綠意蓊鬱的小島乍現眾人眼前。
    全船人員不可置信看著島上見證演化奇蹟的蟲人們,在這個地圖未見標示的奇異之地,蝶狀模樣的蟲族孩子在花叢間翩翩飛舞,協助成片植物授粉繁衍;林邊成排螳螂蟲人手起刀落的砍伐木柴,獨角仙蟲人則扛起巨捆木材從容起飛。前所未見的奇幻景象讓人目瞪口呆。
    友善熱情的蟲民驚喜招待到訪的外來之客,對於與自己身形相近的人類充滿高度好奇,此時的蟲民未察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即將失去重返自然的地圖,同時也將逐漸遺忘曾經專屬過他們的生命共鳴。

    曲名 《島嶼的歌聲》
    製作名稱 台語青春Báng-gà 〈蟲豸島的歌聲〉
    製作單位 公視台語台
    製作人 林瓊芬
    企劃 方芳蘭 陳彥妏 許宜琦
    作曲 陳鈞瑋 - 巨大鑽頭音樂GiGaDrill Music
    編曲 陳鈞瑋 - 巨大鑽頭音樂GiGaDrill Music
    演唱 流氓阿德
    歌詞創作 吳蕙菁 陳彥妏
    台語顧問 吳蕙菁
    弦樂編寫/統籌 朱彩蓁
    弦樂 曜爆甘音樂工作室
    -小提琴 蔡曜宇
    -小提琴 駱思云
    -中提琴 甘威鵬
    -大提琴 劉涵(隱分子)
    動畫 黑眼珠工作室
    蟲豸島的歌聲 插畫 賴忠志 - 《日常美學》插畫創作者
    蟲豸島的歌聲 字體 簡佳慧 - 減加加ChiaArt
    片頭音樂 巨大鑽頭音樂GiGaDrill Music
    片頭動畫 黑眼珠工作室
    片頭插畫提供 賴忠志 - 《日常美學》插畫創作者
    特別感謝 流氓阿德 - 洗耳恭聽All Ears Music Inc.

    台語青春Báng-gà官方網站
    http://taigi.pts.org.tw/bang-ga/?fbclid=IwAR2A9xZx4jhnMd01cioi02uWnwXA-WRgAq-5RcjTJJr5JdXFJp4D8E3W12s

    台語青春Báng-gà YT播放清單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9X_7mTn8zvWGkwUdZEqnHs9ggcMDWJs0&fbclid=IwAR1ajIfo7E_xVp9mztPbHL-MyUCWEUK3nyRQpLF5BoqsAUnEgmNwuJro57A
    #公視台語台 #公視 #日常美學#procreate

  • 鳥鳴聲狀聲詞 在 楊智傑 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8-02 21:00:30
    有 70 人按讚

    真名
     
     
      
    當時他還不擁有「詞語」這個玩具。
     
    小夜燈的深藍心臟、夏日冰水中的彈珠、生命早期的雨滴……從舊玻璃杯花紋的不同角度,既看到未來,也看得到過去。幾何學中,球體和螺旋並不存在起點或終點,像一個漫長的暑假黃昏,小鎮的理髮院,靜靜旋迴的理容三色棒,周而復始,如環形的無止盡的時光。
     
    還沒有詞語。所以他會記得退燒後,在一陣清涼中的甦醒:是仰躺在黑暗火山底層,從一個只有冥紅和玄黑的世界,被岩漿流送到明亮天光下的一瞬。
     
    蚊子飛翔的聲音,是一枚戒指。
     
    而冬日的冷,是一支綠瑩瑩的浮標,黑暗中輕輕甩出的拋物綫。
     
    還未擁有詞語的時候,世界與自我、意識與現象,更像是沙漏的兩頭,恆常倒轉、濛昧不分。
     
    那是生命前期的逢魔時刻,被一種輕微的舒適與陌生所保護著。但如同黃昏沙灘撿卵石的孩子,即使留戀,也一定要趕在漲潮前離開,否則將獨自被遺留在這片無意義的昏暗之海,永遠浮沉。
     
    於是他穿上鞋子,急忙朝陸地奔去,沿途掉落口袋裡的七色石,被黑暗吞沒,形成一條發光的小徑──
     
    當他回過神來,真正開始認識「字詞」時,這些前語言的生命風景所構成的小路,便被雜草包覆起來;封閉著它們原初的意義,靜靜沉澱在舊背包,有如平安符,守護這個註定要永世不斷在語言中流轉的人。
     
    隱密而溫熱。
     

     
    一生中第一個吐出的單字,聽媽媽說,是「魚」:「魚」的二聲,念的時候最好牙齒要密合,上下唇微敞成對稱的弧形,如此,不須用到喉嚨的力量,發出一個ㄩ的輕音,魚就擺著尾巴,順著微微吐出的氣流而出,展開幼年的整段時空:土地廟旁的水溝、下午的水草、卡在窟窿間的紙屑、肥皂泡、小漩流。
     
    而「燈」這個字,則是一個快睡著的人,半夢半醒間突兀地呢喃出來。蚊帳中她的睫毛變暗。突然,”ㄉ” 的彈舌音,切換了電源開關,進入自己神秘的觸覺層,ㄥ,讓人感到柔和的黃色光,降落在微金的小路、再來是完全的覺醒,光綫進入,測試並毀壞身體某一個櫃子的黑暗,疲憊不堪的人,看到這條光綫。而這種光綫下的動物更像是亮片……
     
    再來是「水」(手掌貼著手掌)、「雨」(耳朵貼耳朵)。
     
    「媽媽」。
      

     
    古代日本人相信光是發出聲音,寫下文字,就會對接受的對象產生精神上與實際上的影響,而五十音裏頭,也含藏不同神祇的名字,所以使用時須特別謹慎,這說的就是所謂「言霊」(ことだま)的存在。
     
    小說家娥蘇拉·勒瑰恩的《地海戰記》裡,許多巫師都有複數個稱呼,但其中一個,必不輕易對陌生人透漏,那就是事物的「真名」;一個人活在塵世,唯有被賦予真名,或者找到自己的真名,才算完整。
      
    類似的例子同樣存在原始文化裡。人類學家李維史陀曾到過一個南美印地安社群,儘管獲得豐盛的款待,族人卻不願透漏任何一名小孩的名字,直到他誘導其中一名小孩說出他同伴的名字後,李維史陀才用同樣的方式,讓那個孩子又說出另一個孩子的名字。最後讓他得知了整個部落小孩的名字。
     
    書寫,尤其是詩歌,是不是也在尋找各種事物的「真名」呢?掌握住「鳥」這個詞彙的客觀操作;了解鳥在分類學、流體力學、符號學上的功能,並不能順利完成寫作。那麼該做的,會不會只是在意義交纏,黑暗的蛛網中,找出那閃爍的什麼呢──在語言與事物間,直接找到兩個房間之間互通的鑰匙。
     
    「蜜蜂飛出電視。比時流更輕的吊扇
    打開海浪
    雨水
    按編號埋進永恆」
     
    在寫《野狗與青空》時,我不斷感受到「真名」的強烈呼喚。當時我剛結束《小寧》這本敘事詩集的集結,真正處於一種可寫、可不寫的自由放鬆的心智狀態。我從台北遷居到了台東,時常在夜裡散步,拜訪處於公園、海濱、計程車行,各色花紋和個性的狗,而站在九點以後的市中心,聽得見三條街外鳥店的鳥鳴聲。
     
    大海也時常召喚我。下午鍍銀的沙灘、吸納著局部宇宙上億次折射的光綫。兩個人寬度,供牛隻走向河床草場的小通道、一張廢棄的沙發床,駐紮了雨水、寄居蟹、雜草與星空。
     
    羊齒蕨睡眠的氣味、墓草掩蓋起來的聲音。
     
    我感覺到事物和語言的重新連繫。要做的只是如實的寫下。或者不寫。
     
    三十八歲逝世的洛爾迦(Federico García Lorca)在最後的創作階段,決然從超現實主義返回吉普賽與西班牙民謠「深歌」的創作形式,而這被他的好友與戀人達利視為背叛。然而,洛爾迦似乎是在尋找某種民族集體記憶的片段,那些原始的聲音。他撥開荒蕪的草堆,找回那些發光的,帶著音樂的七色小石頭。
     
    所以洛爾迦寫「兩個瘋孩子/哭著去掀動屠夫的眼珠」,和「街燈都已熄滅/而蟋蟀使夜色透明。」
     
    已經看見了真名。所以在長槍黨前,在所有的時間、所有的人類歷史前,皆已無所畏懼。
     

      
    我隱隱的感受到,象徵的詩歌,或者說重返詩歌象徵所指向的特殊時空,於我來說更像是一種鄉愁。那是一種對生命的前語言時期,那個「無主體世界」的渴望與回歸。後來,在一篇科普文章裡,我更加確定了這樣的猜測並非毫無依據,而或許是有它的生物學基礎的。
     
    納博可夫(Vladmir Nabokov)曾說他覺得每個字母都帶有「色彩」。他說:「在我七歲的某天,我正用一大堆舊的字母積木塊搭一座塔。我隨口對母親說,這些積木塊的顔色都不對。這時我們發現,她認為一些字母的色彩和我的字母的色彩完全相同。」
     
    世界上有5% 的人擁有尋常感官之外,被稱為「聯覺(Synesthesia)」的這種感知,那說的是一種能夠將感官訊息,直接連結到另一種感官的覺知能力,例如,有人能夠在數字「13」之中看見深黃色,或者在某種花草香中,聽見來自遠處的弦樂聲。
     
    這樣的聯覺並不神秘。人的大腦分為不同皮質區,其中的神經元用以傳遞並詮釋不同的感官訊息,包含視覺、聽覺、觸覺、以及最接近情感中樞海馬迴的──嗅覺區。對於腦部仍在發育的孩子,這些區域神經仍未分工完成,就好像不同感官的遮色片組成萬花筒,一個大千世界,就在這個有限的時空中繽紛地展開。
     
    所以,在那最初的日子裡,可以從蚊子的嗡嗡聲中,抓取出銀戒指的觸覺,可以在冬日的冷冽中,感受浮標拋出的拋物綫。
      
    那時,詞彙還沒有準備好自己工作的房間。最初的詩歌,在一切暫時都沒有意義時,默默安排了一切的秩序。有時候,我們真的就抓取到了那億萬分之一的時空片段,把眼睛,摁進那閃著冥冥暗光的小盒子裡。
      
    那就是我最初的文學。
     
     
    《印刻文學八月號》

  • 鳥鳴聲狀聲詞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4-10 07:00:41
    有 3,010 人按讚


    《文茜的世界周報》

    【紐約州是美國疫情的震央,而紐約大都會區,又是震央中災情最慘的一個重災區,根據截稿前夕4月3號的最新數據,紐約州有超過10萬名確診病例,近三千人喪命,而死者中有將近2/3都是紐約市民。紐約州現在整個醫療系統,由於準備不足,以及病患增加速度太快等因素,不管人力物力,都已經陷入透支的狀態。一個最鮮明的例子,就是過去這段時間不斷在新聞中聽到的呼吸器的問題,紐約州長在4月3號表示,他準備要簽署行政命令,強行徵用轄區內各大小醫院診所,甚至是民間醫療器材公司的閒置或是庫存呼吸器,此舉預料將引發極大的爭議,但在此刻,似乎又不得不為之,州長古莫已經放話,就算被民間企業告上法院,他也非徵收不可。
    呼吸器就是我們一般所謂的「插管」治療時,所使用的設備。對第一線的醫護人員來說,一旦需要插管,通常就是性命交關的時刻,以往紐約州的規定,是臨床醫師必須把插不插管的決定,呈報上級,交由一個委員會來決定,這樣做的目的,是避免醫生承受精神壓力,但由於最近新冠肺炎的病患數量實在太多,設備數量又根本不夠用,因此當地頂尖的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最近通告急診室醫生,由他們全權決定誰插管,誰不插管,只要能夠救人,院方全力支持第一線醫護人員的決定。】

    {內文:

    你聽到了嗎?再聽一下,狗吠聲,鳥鳴聲,還有那每隔幾分鐘就驚心動魄響起,刺破這片虛假寧靜的救護車聲。

    這裡是紐約,是你所熟悉,卻又一點也不熟悉的大蘋果,世界之都,時報廣場,無線電城,林肯中心,麥迪遜廣場,華盛頓廣場,空無一人的街道上,燈火通明卻杳無人跡,就彷彿電影裡,經過特殊處理的浩劫後場不需要任何台詞,只一眼就震撼人心。

    (ABC新聞旁白)
    紐約中央車站巔峰時間,卻如墳場般安靜,時報廣場,廣告看板閃亮,卻沒有觀光客蹤影,紐約成了孤島 橋梁、隧道仍開放,卻不見平日塞車景況,但這場瘟疫重創紐約和美國經濟,最具代表性的畫面,卻是紐約證交所,這個資本主義殿堂,上周竟空無一人,場中靜悄悄,所有交易都電子化

    (紐約州長/古莫)
    以後的人將不斷檢討,和談論這個歷史事件,持續好幾個世代,此刻發生的事,將改變這個國家,10年之後,當你和你的兒女 你的孫兒一同回首今日,你會潸然淚下,因為你將憶起那些逝去的生命,那些臉孔、那些名字

    紐約州長古莫28號在紐約曼哈頓,平日用來舉辦動漫展等大型展演的賈維茲中心,召開他的每日疫情記者會,這座占地五萬坪,曾經擠滿動漫迷的空曠展場,現在卻成了美國版的方艙醫院,視野所及全被臨時架設的白色格版簡陋病房給占據,為了因應不斷湧入醫院的肺炎患者,紐約州、紐約市正在加緊籌設多所類似的野戰醫院和臨時病床,設置地點包括紐約中央公園,還有美國網球公開賽的場地金恩夫人網球中心,而求助和合作的對象,更涵蓋民間團體和美國海軍。

    (CBS主播vs.記者)
    這是南北戰爭以來,紐約中央公園首次搭起醫療帳篷,你剛才實地參觀,感想是什麼?

    (CBS記者)
    你看到的這些帳篷,過去曾出現在世界各地,像是地震災後的海地,伊波拉肆虐期間的西非,現在它們出現在紐約地標的中央公園,讓人充分感受到這場發生在美國紐約的危機,有多麼嚴重

    (紐約市長/白斯豪)
    這艘船的抵達,意義太重大了,可能比我們此刻所能體會的,還更重大,它代表我們的國家聽到了紐約人的求助,全國同心協助紐約抗疫的最佳寫照,就是美國軍艦「安慰號」的抵達

    白色船體漆著鮮明紅十字,搭載千張病床的美國海軍醫療船「安慰號」,順著哈德遜河緩緩駛來,龐大身影浮現紐約天際線,停泊在曼哈頓港口的這個畫面,讓紐約市長白斯豪在鏡頭前幾度動容,感激之情溢於言表,但他的激動情緒所曝露出來的不堪現實,卻是過去兩星期裡紐約市和紐約州,這兩個美國境內疫情一級災區,急速惡化的醫療困境,以及整個大紐約都會區,從官員到每一位居民的內心,連日來因為目擊死亡、混亂,遭逢隔離、巨變,鋪天蓋地而來的的無形壓力。

    (紐約州長/古莫)
    如果你的社區內,沒有出現醫療危機,請你來幫幫紐約,就在此刻,我們需要支援,幫忙那些每天,工作12個小時的護士,和其他人,將來我們會反過來幫助你

    (紐約州長/古莫)
    我們失去了上千條紐約人的性命,對我來說,這已不是「驚人」能形容,已經超越「驚人」的程度

    3月底,紐約州死者突破千人,幾天後的4月2號,這個數字已經翻倍,超過2千4百人死於新冠肺炎,紐約州長自當地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每天不厭其煩的疫情報告,成了這場防疫作戰中,美國人最熟悉,也日漸倚靠的領導身影,由於3月底下達的全州居家避疫令,在紐約市的成效不彰,古莫因此進一步要求關閉,紐約市內所有兒童遊戲場,同時更曾帶著自家女兒出席記者會,呼籲年輕人別輕忽疫情嚴重性。

    (紐約州長/古莫)
    我曾和我女兒針對這次疫情做過一次談話,我雖然是紐約州長,可以號令上萬人居家隔離,卻常叫不動自己的兒女好嗎?而且我必須非常小心,因為他們常常會故意做出,和你的命令相反的事情,但我確實教導他們三個...

    (紐約州長/古莫)
    我只說一句話是什麼話呢,女兒?風險與報酬,沒錯,風險與報酬

    (紐約州長/古莫)
    評估一下風險和報酬,你有沒有必要冒著被感染的風險出去,回來又傳染給別人?

    (布魯戴爾醫院急診醫師/莫雷特)
    我同時在兩家醫院工作,除了布魯克林,也在布朗克斯,看到的都是同樣情況,布朗克斯那裡也一樣,有些患者才30幾歲,卻已經插管病情危急...,(他們沒有其他疾病?),沒有其他疾病,所以這個病是非常致命的,新冠病毒最可怕的,是這個病毒會侵襲所有人,不管你的年齡,不管你有沒有醫療保險,不管你的社會地位、種族、國籍,它已經害死很多人

    紐約市布魯克林區這家醫院裡,急診處走廊上一張又一張,似乎沒有盡頭的排隊病床,讓人怵目驚心,光在30號這一天,美國東北部人口密集的三州地區,紐約州就暴增7000病例,紐澤西多出3300確診病患,康乃狄克州也新增近六百名,檢測陽性的新冠案例,紐約州長古莫和紐約市長白斯豪心中雪亮,在這場對抗病毒的戰役裡,醫生、護士,和消防急救人員都是前線士兵,而醫療物資和呼吸器,則是彈藥,要命的是,此刻前線士兵已然身心俱疲,而子彈,就快彈盡援絕。

    (紐約醫師/契普金)
    很多工作人員和醫護都忍不住落淚,這壓力已超過我們能負荷

    (布魯戴爾醫院急診醫師/莫雷特)
    我擔心家人染病,我擔心自己染病,我擔心同事染病,更擔心明天我上班時,急診室不知變成什麼模樣

    (紐約消防局人員/阿莫傑拉)
    過去平均每天接到四千通求救電話,但最近常常一天超過七千通

    (紐約消防局人員/阿莫傑拉)
    我碰到的一個案例,是一名在家中去世的女性醫護,他的先生也是醫護,因為被列為重要人員,必須去上班,下班回家,才得知妻子已過世,我們嘗試救她,用盡一切方法,最後,當我們必須告訴他事實,若是平常,我會擁抱他,安慰他,但現在,我卻必須保持距離,眼睜睜看著他被悲傷、憤怒,這些情緒吞噬

    (紐約消防局人員/阿莫傑拉
    我或是我們組員們都沒有辦法像過去那樣,表達出我們對生者的慰問,所以那是我17年急救生涯中,第一次返回救護車時,掉下淚來。

    (紐約州護士協會會長/雪瑞登岡薩雷斯)
    我們死了,誰來做?

    一群來自紐約各大醫院的護士,在街上抗議衛生當局配發的防護裝備根本不夠用,穿著克難防護衣走進醫院的她們,就像是一隻隻待宰的羔羊,年輕護士拿起麥克風表示她已經寫好遺書,而她,只有28歲。於此同時,紐約港停靠的安慰號與慈悲號,兩艘醫療船艦,則是傳出空有千張病床,收治程序卻冗長繁瑣,軍方為了確保船上環境無毒,堅持不讓新冠病患上船,也拒收多種表列疾病的患者,導致靠港三天之後,僅有20名病患獲准上船,在官僚殺人與草菅人命的批判聲中,紐約或許終將如政客所言,在四月底見到隧道末端傳來的曙光,但這一刻舉目四望,仍是無邊的黑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uiDvG16fqU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