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高雄市行政區合併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高雄市行政區合併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高雄市行政區合併產品中有5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呂秀蓮:台灣和平中立,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在疫情陰霾中,最近有兩件事在國內掀起一些政治漣漪。 其一是蔣中正銅塑移除中正紀念堂,二是新竹縣市合併升格為第七都。兩事互不相干,但反映的是2000年政黨輪替迄今,主政者並未認真謀求台灣的長治久安,常因人設事,或謀一黨之私。 中正紀念堂廣場於陳水扁主政時改為「自由廣場」,已逐漸被社會肯認。但龐...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陳其邁,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擘劃高雄未來一百年 市府團隊從此刻出發 九月一日對高雄而言,是有著獨特意義的日子。 一百年前的今天,臺灣總督府實施 #行政區改制,這座城市從打狗正式稱為 #高雄,也象徵著進入現代化的起點。 從漁村到工商大港;從縣市合併到國際港灣城市,如今的高雄,有階段性的成果,也依然面對著當代的挑戰。 一百年後...
高雄市行政區合併 在 鯤腹腳史蹟-張鎧臣de台南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7 18:21:23
【三民國小③】210821 先簡述內惟國小的前傳,內惟國小在1920年4月以「舊城公學校(今舊城國小)內惟分教室」之名創校,同年9月因行政區劃的緣故改隸「打狗公學校(旗津國小)內惟分教室」。1921年4月打狗公學校(旗津國小)更名為第一公學校,內惟分教室隨之更名。(直到這裡,都還是以內惟福德祠為校...
高雄市行政區合併 在 鯤腹腳史蹟-張鎧臣de台南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7 18:21:23
【三民國小②】210821 先簡述內惟國小的前傳,內惟國小在1920年4月以「舊城公學校(今舊城國小)內惟分教室」之名創校,同年9月因行政區劃的緣故改隸「打狗公學校(旗津國小)內惟分教室」。1921年4月打狗公學校(旗津國小)更名為第一公學校,內惟分教室隨之更名。(直到這裡,都還是以內惟福德祠為校...
高雄市行政區合併 在 鯤腹腳史蹟-張鎧臣de台南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7 18:21:23
【三民國小①】210821 先簡述內惟國小的前傳,內惟國小在1920年4月以「舊城公學校(今舊城國小)內惟分教室」之名創校,同年9月因行政區劃的緣故改隸「打狗公學校(旗津國小)內惟分教室」。1921年4月打狗公學校(旗津國小)更名為第一公學校,內惟分教室隨之更名。(直到這裡,都還是以內惟福德祠為校...
-
高雄市行政區合併 在 陳其邁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9-01 20:53:07擘劃高雄未來一百年 市府團隊從此刻出發
九月一日對高雄而言,是有著獨特意義的日子。
一百年前的今天,臺灣總督府實施 #行政區改制,這座城市從打狗正式稱為 #高雄,也象徵著進入現代化的起點。
從漁村到工商大港;從縣市合併到國際港灣城市,如今的高雄,有階段性的成果,也依然面對著當代的挑戰。
一百年後的現在,面對美中貿易戰帶來的全球產業鏈重組,高雄要思考的,不只是在國際局勢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完成城市升級轉型的目標,更要為後世的高雄子孫,奠定下一個一百年的發展基礎。
今天的市政會議,我向市府團隊強調,就職當天宣誓要舉辦 #高雄城市博覽會,透過與公民社會合作、邀請市民由下而上共同參與,來書寫、創造對於高雄的願景與夢想。我也要求包括都發局、研考會、教育局、文化局的相關局處,全力以赴,讓高雄繼續走入國際,成為世界的高雄。
.
下午,我應邀出席 #魏德聖導演《台灣三部曲》電影,於南星計畫區搭建「麻豆社」電影場景的啟動儀式。400年前,台灣進入大航海時代,成為東亞貿易的樞紐、世界的台灣。我特別以台灣人的身份向魏導表示感謝,因為身為一個熱愛台灣的人,所能奉獻給這塊土地最大的獻禮,就是讓現在的台灣人,知道我們祖先的點點滴滴。
作為高雄市長,我一定會請市府團隊大力協助拍攝工作,讓我們 #寫自己的歷史、#說自己的故事。
高雄市行政區合併 在 呂秀蓮:台灣和平中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在疫情陰霾中,最近有兩件事在國內掀起一些政治漣漪。
其一是蔣中正銅塑移除中正紀念堂,二是新竹縣市合併升格為第七都。兩事互不相干,但反映的是2000年政黨輪替迄今,主政者並未認真謀求台灣的長治久安,常因人設事,或謀一黨之私。
中正紀念堂廣場於陳水扁主政時改為「自由廣場」,已逐漸被社會肯認。但龐然蔣公銅塑是否遷移?中正紀念堂的空間如何改造以符轉型正義?始終未獲主政者的正視。
我在擔任桃園縣長時,因高雄縣議會陳列的蔣公銅像被敲毀,嘉義被噴漆,而引爆南北各地的藍綠和族群對立。由於兩蔣陵寢在桃園大溪慈湖,我就想到將慈湖附近綠地開放為兩蔣塑像園區,收容全台各地擬遷除的塑像,既可平息族群對立,也可打造公共藝術公園,而華人觀光客在桃園機場下機後,又可就近參訪,創造觀光經濟。我的構想獲得議會支持,大溪鎮長曾榮鑑亦積極配合,才有如今的景象。
將中正紀念堂的蔣公銅塑移置慈湖旁的兩蔣雕塑園區,增添園區氣象,恰到好處。另外將中正紀念堂空間改造成歷屆總統的文物館,無分黨籍,凡合法擔任國家元首者,均依其任期享有公平比例的空間典藏文物,供眾觀覽。至於歷史功過,自有史家及國人公評,合乎轉型正義。
再談縣市合併升格。目前的行政區域規劃是六都,18縣市。六都的改制,事先並未專業規劃,只將高雄、台南及台中的縣市合併升格為直轄市,通稱為「都」。
地方制度法第四條第一項規定,「人口聚居達125萬以上,且在政治、經濟、文化及都會區域發展上有特殊需要之地區,得設直轄市。」桃園縣因加工衝破2百萬的人口,而單縣升格。
直轄市與非直轄市的區別,除了前者市長可以參加行政院院會外,更重要的是中央與地方財政分配的問題。每年中央政府分配給地方的「統籌分配款」,約65%分配給六個直轄市,而18個縣市卻只分配到另外35%的一小部分,致使「富市越富,窮縣更窮」!幾年下來,嚴重擴大城鄉發展差異,幾近畸型。
行政院主計處每十年進行一次人口及住宅普查,最近一次於去年11月進行。台灣常住人口2383.4萬人,近十年以新竹縣增幅最多,21.2%,桃園市11.4%居次,台中11.1%第三。反觀南投、嘉義及屏東等農業縣人口顯著減少,超過5.8%以上。此外,彰化縣人口已逼近126萬,被視為「準七都」。
新竹縣市合併人口總數超過一百萬,但未達125萬,現任縣長及市長分屬國、民兩黨卻公開支持合併,民進黨國會龍頭柯建銘表示要修改地制法降低人口標準為一百萬人。因柯立委是新竹人,而現任市長林智堅是他的嫡系接班人。外界解讀因林智堅連任兩屆,若縣市合併升格,他就可重新參選升格後的市長,一如當年陳菊,因高雄縣市合併後她繼續連任,造就她成為「南霸天」,卻讓民進黨被韓流沖垮。
按行政區域規劃,影響國家發展、地方建設及人民福祉,至關重要。台灣的行政區域始於日治時代,國民黨時多因黨國利益考量加以更改,如今民進黨已二度執政,若亦出諸黨派利益或個人政治前途的鋪陳為考量,缺乏為台灣「長治久安」的擘繪,就是國家的不幸。如今政黨輪替已常態化,主政者就應超越黨派,高瞻遠矚,才能使台灣長治、久安。
本人長年思考如何使台灣長治久安,綜理出「國家安全、社會安定及人民安心」的「三安」與「三和」:「政黨和解、族群和諧、兩岸和平」。為長治久安,本人針對行政區域的重規劃,早有構想,敬候各界指教:
1、 七都(或七州)
1. 台北都:台北市及基隆和宜蘭。
2. 新北都:新北市鄰近基宜部分規劃給台北都。
3. 桃園都:桃園市、新竹縣市及苗栗。
4. 台中都:台中市、彰化市及南投縣。
5. 台南都:台南市、雲林縣及嘉義縣市。
6. 高雄都:高雄市及屏東縣。
7. 花東都:台東縣及花蓮縣。
2、 二特別行政區,直屬行政院管轄。
1. 高山特別行政區:海拔一千公尺以上山地區。
2. 離島特別行政區:台灣周邊離島。
高雄市行政區合併 在 呂秀蓮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在疫情陰霾中,最近有兩件事在國內掀起一些政治漣漪。
其一是蔣中正銅塑移除中正紀念堂,二是新竹縣市合併升格為第七都。兩事互不相干,但反映的是2000年政黨輪替迄今,主政者並未認真謀求台灣的長治久安,常因人設事,或謀一黨之私。
中正紀念堂廣場於陳水扁主政時改為「自由廣場」,已逐漸被社會肯認。但龐然蔣公銅塑是否遷移?中正紀念堂的空間如何改造以符轉型正義?始終未獲主政者的正視。
我在擔任桃園縣長時,因高雄縣議會陳列的蔣公銅像被敲毀,嘉義被噴漆,而引爆南北各地的藍綠和族群對立。由於兩蔣陵寢在桃園大溪慈湖,我就想到將慈湖附近綠地開放為兩蔣塑像園區,收容全台各地擬遷除的塑像,既可平息族群對立,也可打造公共藝術公園,而華人觀光客在桃園機場下機後,又可就近參訪,創造觀光經濟。我的構想獲得議會支持,大溪鎮長曾榮鑑亦積極配合,才有如今的景象。
將中正紀念堂的蔣公銅塑移置慈湖旁的兩蔣雕塑園區,增添園區氣象,恰到好處。另外將中正紀念堂空間改造成歷屆總統的文物館,無分黨籍,凡合法擔任國家元首者,均依其任期享有公平比例的空間典藏文物,供眾觀覽。至於歷史功過,自有史家及國人公評,合乎轉型正義。
再談縣市合併升格。目前的行政區域規劃是六都,18縣市。六都的改制,事先並未專業規劃,只將高雄、台南及台中的縣市合併升格為直轄市,通稱為「都」。
地方制度法第四條第一項規定,「人口聚居達125萬以上,且在政治、經濟、文化及都會區域發展上有特殊需要之地區,得設直轄市。」桃園縣因加工衝破2百萬的人口,而單縣升格。
直轄市與非直轄市的區別,除了前者市長可以參加行政院院會外,更重要的是中央與地方財政分配的問題。每年中央政府分配給地方的「統籌分配款」,約65%分配給六個直轄市,而18個縣市卻只分配到另外35%的一小部分,致使「富市越富,窮縣更窮」!幾年下來,嚴重擴大城鄉發展差異,幾近畸型。
行政院主計處每十年進行一次人口及住宅普查,最近一次於去年11月進行。台灣常住人口2383.4萬人,近十年以新竹縣增幅最多,21.2%,桃園市11.4%居次,台中11.1%第三。反觀南投、嘉義及屏東等農業縣人口顯著減少,超過5.8%以上。此外,彰化縣人口已逼近126萬,被視為「準七都」。
新竹縣市合併人口總數超過一百萬,但未達125萬,現任縣長及市長分屬國、民兩黨卻公開支持合併,民進黨國會龍頭柯建銘表示要修改地制法降低人口標準為一百萬人。因柯立委是新竹人,而現任市長林智堅是他的嫡系接班人。外界解讀因林智堅連任兩屆,若縣市合併升格,他就可重新參選升格後的市長,一如當年陳菊,因高雄縣市合併後她繼續連任,造就她成為「南霸天」,卻讓民進黨被韓流沖垮。
按行政區域規劃,影響國家發展、地方建設及人民福祉,至關重要。台灣的行政區域始於日治時代,國民黨時多因黨國利益考量加以更改,如今民進黨已二度執政,若亦出諸黨派利益或個人政治前途的鋪陳為考量,缺乏為台灣「長治久安」的擘繪,就是國家的不幸。如今政黨輪替已常態化,主政者就應超越黨派,高瞻遠矚,才能使台灣長治、久安。
本人長年思考如何使台灣長治久安,綜理出「國家安全、社會安定及人民安心」的「三安」與「三和」:「政黨和解、族群和諧、兩岸和平」。為長治久安,本人針對行政區域的重規劃,早有構想,敬候各界指教:
1、 七都(或七州)
1. 台北都:台北市及基隆和宜蘭。
2. 新北都:新北市鄰近基宜部分規劃給台北都。
3. 桃園都:桃園市、新竹縣市及苗栗。
4. 台中都:台中市、彰化市及南投縣。
5. 台南都:台南市、雲林縣及嘉義縣市。
6. 高雄都:高雄市及屏東縣。
7. 花東都:台東縣及花蓮縣。
2、 二特別行政區,直屬行政院管轄。
1. 高山特別行政區:海拔一千公尺以上山地區。
2. 離島特別行政區:台灣周邊離島。
高雄市行政區合併 在 魏明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當仁不讓!彰化準備好了沒?
最近引起風火話題的新竹縣市合併升格議題,各方先進都提出各自的看法與建議,當然這個議題也延伸到了彰化縣是否升格直轄市。身為彰化人當然不能讓!當然也要喊彰化升格!!但彰化只有喊一喊嗎?
谷哥要告訴大家早在2009 年彰化縣就曾爭取過升格為直轄市,當年全縣人口雖有131萬人以上,符合升格人口門檻,但礙於其他升格條件未能滿足,最後功虧一簣。如今人口跌至125萬餘人,眼看就要跌破升格門檻,讓谷哥不禁思考當年如升格成功,彰化縣整體大環境會有變化嗎?能夠避免台中市的磁吸效益嗎?看看當年合併升格的台南、台中、高雄市原縣區,城鄉差距有縮小嗎?人口數有增加嗎?產業環境有改善嗎?
谷哥也觀察到在財政收支劃分法、行政區域劃分法等兩大主要法案沒有修正前,各方討論似乎認為升格直轄市是改善縣府財政的快速特效藥,彷彿升格了,縣民變市民就永遠幸福快樂?!
因此,基於拓展財源,谷哥認為升格是一定要的!但彰化縣升格的背後,國家整體國土規劃與發展做好準備了嗎?不要像當年六都升格後,全國地方政府變成一國兩制,資源過度往直轄市集中,非直轄市無論財政、發展都受影響,更擴大了全國城鄉差距,不利國家長遠發展。所以日前谷哥受訪時就談到,不要分大小眼,要全國一致。
另外,更加重要的是,升格後的未來彰化直轄市做了哪些規劃與準備,能夠讓城鄉差距不再擴大,能夠真的吸引投資,民眾安居樂業,環境永續發展。所以谷哥長期推動與規劃彰化的永續發展,著重在交通改善與綠能永續。唯有從基礎改善體質,才能讓彰化面對未來的各項挑戰。未來的乾淨能源、水資源保障、生活環境永續才是我們的願景,我們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