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大火之後》難以撼動的腐敗體制 (8.4/10)
⠀
#主頁部落格有圖文好讀版 @looryfilmnotes
⠀
《一場大火之後》是一部羅馬尼亞紀錄片,由亞歷山大納瑙執導,劇情講述在2015年,羅馬尼亞的夜總會「集體俱樂部」(Collective)發生了造成27死160傷的火災,原本以為這場...
《#一場大火之後》難以撼動的腐敗體制 (8.4/10)
⠀
#主頁部落格有圖文好讀版 @looryfilmnotes
⠀
《一場大火之後》是一部羅馬尼亞紀錄片,由亞歷山大納瑙執導,劇情講述在2015年,羅馬尼亞的夜總會「集體俱樂部」(Collective)發生了造成27死160傷的火災,原本以為這場慘劇即將告一段落,但在幾個月後,卻陸續傳出37名燒傷患者死亡的消息,這讓一支新聞調查團隊開始設法介入,逐步揭發整個羅馬尼亞醫療體系的腐敗黑暗面。
去年奧斯卡除了《寄生上流》外還有一部電影深得我心,《大地蜜語》這部北馬其頓的紀錄片先是在各個國際影展上憑藉驚人的故事情節和發人深省的內容受到許多好評肯定後,又以同時入圍最佳國際電影和最佳紀錄片獎創下奧斯卡的歷史紀錄,沒想到時隔短短一年,就有另一部電影獲得同樣的成績,這是來自羅馬尼亞的紀錄片《一場大火之後》。
為什麼一場發生在夜總會的大火,會引發揭露整個國家隱藏在檯面下醜聞的巨大風波?雖然多達上百人死傷確實相當嚴重,但在「集體俱樂部」對這個能容納的展演場地卻缺乏足夠逃生通道感到震驚之餘,《一場大火之後》就如同片名那樣,真正讓人匪夷所思的反倒是在火災發生後,那些只是輕度燒傷幸運逃過一劫,但最終卻在醫院裡病重身亡的患者。
因此《一場大火之後》在民眾走上街頭抗議政府無能,希望以大規模示威行動要求執政黨下台後,把故事聚焦在一群記者開始對這起事件展開詳盡調查的過程之上,透過原本醫治病患的醫療機構的缺失,以及整個體制存在的問題,讓《一場大火之後》帶著我們真實看見這個社會上平時不為人所見,但永遠都不可能會消失的人性黑暗。
其中從知情者爆料醫院管理不當,許多病患都是因為細菌感染而亡,到記者發現醫院使用的消毒水被稀釋成原本的 10%,發表報導揭發供應商荷西製藥的惡性,並循線追到先前曾證實消毒水安全無虞的時任衛生部長,翻出背後官商勾結的貪污弊案,種種荒謬現象都讓《一場大火之後》成為一部跟《大地蜜語》一樣有如劇情片般,就好像是 2016 年奧斯卡最佳影片《驚爆焦點》那種讓人難以置信的震撼之作。
作為羅馬尼亞首部提名奧斯卡的電影,誰能想到這個《陽光普照》求之不得的光榮時刻,《一場大火之後》所講述的主題竟會是整個國家讓人不忍直視的醜聞?事實上,從 90 年代蘇聯解體後社會民主黨就掌握了羅馬尼亞國內的眾多資源,雖然目前羅馬尼亞已經是歐盟會員的民主國家,但在人民普遍不熱衷政治、轉往西歐國家發展的情況下,國家依然尚未完成轉型,而就是這樣,才造就了《一場大火之後》這部電影裡的情況。
如果你覺得醫院使用無法滅菌的稀釋消毒水是個非常嚴重的事情,那《一場大火之後》片中羅馬尼亞醫療體系的貪汙弊案絕對讓人更難以忍受。不管是發現病人在手術過程中輸血不足死亡、傷口已經潰爛到長蛆,或者主管機關想聯繫媒體報導中受到不人道對待的患者,卻發現他已經在昨晚死亡,在《一場大火之後》所記錄的羅馬尼亞醫院裡都只有更壞沒有最壞。
如同當人們得知事情的嚴重性,想要立法解僱不適任的管理階層、打破腐敗的公立醫院體制,卻發現許多內閣閣員也牽扯其中、存在著利益關係,若要把問題根除就意味著要翻新整個政府。《一場大火之後》從一群崇尚正義的記者,到另一邊懷著改革野心上任,但做起事來卻心有餘力不足的衛生部長,你很難想像這個體制會腐敗到連掌握一定程度權力的高階長官都無法撼動。
或許我們能在片中看見部分媒體有著作為第三權應該負起責任、讓社會變得更加進步的良知和自覺,而不是誓血和追求點閱數,但真實情況又是如何?表面上《一場大火之後》是以「集體俱樂部」的名稱《Collective》作為英文片名,但到頭來,這個「集體」不也是代表著這個腐敗的政府,以及盲目地被當權者操弄,選擇對問題視而不見的人民?
看著原本因為「集體俱樂部火災」而被抗議群眾要求引咎下台的社會民主黨政府,在《一場大火之後》電影後段的選舉中又以多數票成為執政黨,而整體投票率又僅僅只有可憐的 5%、10%,就像當時新任的衛生部長弗拉德在跟父親通電話時,面對羅馬尼亞這個幾十年內都很難改變的情況,聽見他說自己是在白做工只能挫敗地苦笑,《一場大火之後》這部電影絕對是讓人感到無力且充滿絕望的。
《一場大火之後》裡頭那位努力求生的燒傷患者,跟周遭醫療體系推卸責任、隱藏真相的樣子形成強烈的對比,雖然我慶幸自己身在台灣,近年八仙塵爆、林森錢櫃大火、台鐵太魯閣出軌等公安意外事故,幾乎所有傷患都能得到完整的醫療照顧,但《一場大火之後》片中羅馬尼亞腐敗的公家機關和受到輿論操控的政治形態,這種無所不在的人性黑暗面,依然值得我們引以為戒,通過電影思考自身看待事物的方式。
整體而言,《一場大火之後》毫無疑問是一部相當優秀作品,不僅在全片客觀的角度中依然有著強烈的批判力度,有如劇情片般的敘事方式,也成功賦予整部電影相當高的可看性,能獲得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和紀錄片的入圍不是沒有原因。看到片尾結局,我才知道海報中那位男子其實是一位死者的父親,後照鏡他隱忍著悲傷向兒子道別的神情,帶有的警世意味不言而喻。
#Colectiv #Collective #亞歷山大納瑙 #AlexanderNanau #電影 #奧斯卡 #影評 #如履影評 #電影推薦 @hoorayfilms
高階管理階層 在 工商時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近年來積極轉型】
網家15日公告新任技術長暨副總經理,找來全球最大同志交友平台「Grindr」前總裁陳俊仰。
#PChome #網路家庭
高階管理階層 在 新北創力坊 InnoSquar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趨勢分析|跨國稅務自動化趨勢明顯 企業應調整稅務工作】
數位化浪潮在疫情推波助瀾下,各國稅局的稅務申報與行政流程也陸續數位化。勤業眾信訪談超過300位跨國企業財務與稅務高階管理階層,發布《2021稅務轉型趨勢全球調查報告》,乃針對後疫情時代稅務的核心職能、稅務流程轉型與創造附加價值活動等議題提出六個洞察,面對全球商業及稅務環境劇烈變動的「新常態」,擁抱科技並採用靈活且具效率的方式將稅務治理的價值極大化,將會是企業在後疫情時代勝出的關鍵💪
https://ctee.com.tw/industrynews/cooperation/467811.html
#新北創力坊 #innosquare #金融 #勤業 #數位轉型
高階管理階層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以前讀過的一本書<高勝率創新>中提到過, 如果一家公司在升遷的時候伴隨著高額的調薪, 那麼花時間討好主管, 打壓同事就有回報; 如果沒有, 那麼花一點時間衝刺業績, 研發產品, 追求業績獎金或產品開發獎金可能實際得多. 如果一家公司的管理幅度很小, 層級很多, 那麼在公司裡就必須不斷地和身邊的同事競爭升遷的機會; 但如果組織很扁平, 升遷的機會很微小, 和同事競爭就不切實際.
所以, 其實員工的行為, 確實是可以用經濟學的理論來描述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