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研院高中生命科學研究人才培育計畫】
今天這篇文要來分享一下我參加這個計畫的經驗
其實我兩年前曾經發過一篇文介紹生培
不過最近他們又開始招生了,所以再寫一次XDD
.
不知道大家曉不曉得,大多數高中數資班都有所謂的「專題研究」?那麽普通班的同學如果想要認識科學研究,甚至打入國際科展的殿堂,該怎...
.
【中研院高中生命科學研究人才培育計畫】
今天這篇文要來分享一下我參加這個計畫的經驗
其實我兩年前曾經發過一篇文介紹生培
不過最近他們又開始招生了,所以再寫一次XDD
.
不知道大家曉不曉得,大多數高中數資班都有所謂的「專題研究」?那麽普通班的同學如果想要認識科學研究,甚至打入國際科展的殿堂,該怎麼做呢?
其實不少大學和中研院都有針對高中生設計的培育計畫。就我所知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都有。我自己在高一的時候,就報名參加了中研院的生培計畫。
.
那實際上這計畫要花多少時間、都在做些什麼呢?
從入學到結業總共是三年的時間,也就是從高一到高三。高一開學沒多久就會開始報名(今年的截止日期是9/22!),之後會有初選(筆試)和複選(口試)兩個階段的選拔。經過考試進來的學生是不用收取任何費用的,如果沒有錄取,也有一些自費的名額。
.
#筆試 的準備
筆試考的不止生物,國高中的數物化生都是守備範圍。不過當然是生物的部分比較看重。建中跟北一女的生研社往年都會舉辦「中研補習班」,讓新生可以快速掌握一些重點(不過不曉得現在還有沒有)。建議有意報考的同學可以參加,或先看看高中課本。
.
#高一
主要是在教室裡大班上課。每兩週一次的禮拜六會到中研院聽各領域的傑出學者講他們的研究內容(是真的都很傑出…頂級卡斯…)。此外還會到不同的實驗室參觀。參觀實驗室的目的,是為了高二的重頭戲——專題研究做準備。
高一結束,有很多同學就會退班。因為高二開始要撥許多時間出來做研究。有些人發現自己沒有時間,或有更想做的事,就會選擇退出。不過一定要完成三年的課程才會拿到證書,所以建議各位還是要檢視自己的狀況量力而為,不要浪費一個名額了!
.
#高二
高一暑假時會選定未來一年半待的實驗室。不一定要在中研院,像我自己就是到台大醫學院。有些中南部的同學就近選擇中山大學、中興大學等。基本上只要是生命科學/醫學領域的實驗室都可以。實驗室的教授或學長姐會指導你進行自己的研究計畫,當時我自己在台大進行小鼠視覺皮層的表觀遺傳學研究,每個禮拜六都在實驗室跑PCR跑電泳。
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實驗室呢?建議可以逛逛你想去的大學的網頁,看看教授們正在研究的主題。只要有興趣,就寄一封email過去,問他們能不能去參觀實驗室!不用害羞,大部分的教授都很友善的~
.
#高三
研究告一段落後,在高三通過「書面論文」跟「口頭報告」兩道關卡後就可以結業了!有些厲害的同學,會將自己的題目做得淋漓盡致,甚至挑戰國際科展的殿堂。要知道國際科展拿獎,在台灣可是能夠保送頂大甚至醫學系的!但這樣的機會跟奧林匹亞拿牌保送一樣微乎其微,如果自認不是頂尖電神,還是建議真心對研究有興趣再報名,同時好好讀課內的書,因為這整個過程確實會花費不少時間與心力。
(我本人就是一個糟糕的負面例子,原本妄想拿金牌保送醫學系,不過後來連生物奧林匹亞國手都沒有選上,課內成績也沒有顧好。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我就跑去重考惹…)
.
說了這麼多,到底推不推薦高中生參加呢?
非常推薦!!!能夠在高中階段就接觸真正的學術研究,是很難得的機會。就算不以國際科展為目標,也可以在過程中學到許多有用的研究技能(或像我一樣發現自己對基礎研究沒那麼有興趣…XD)。現在在醫學系,真的覺得當時的訓練蠻有用的。高中就開始練習讀論文一點都不會太早!
三年下來我發現,計畫的老師真的都把我們當作researcher看待,而不是一堆參加夏令營的小屁孩。最後的口頭報告,他們也都嚴肅且認真地講評每一個人的論文,即使台上的我們高中都還沒畢業。
功利一點來看,參加這個計畫可以讓你認識許多頂尖強者。像我們班大部分的人後來都讀醫牙(或是台大其他的頂尖科系)(不知道是好是壞)。未來遇到問題,就有很多大神們可以請教了!此外也如果順利完成三年的課程,更會成為備審資料的大亮點。
.
再提醒一次,報名時間到9/22!
更多相關資訊可以我主頁的連結看,報名表也可以到那裡下載。連結我會放到報名截止日~也非常歡迎各位分享這個難得的機會給所有身邊的高中新生!
.
#醫學生 #醫學系 #醫科 #高中生 #會考生 #110會考 #111會考 #113學測 #讀書帳 #學測 #指考 #會考 #備審資料 #培育計畫 #中央研究院 #專題研究 #科展 #保送 #國際科展 #奧林匹亞 #資優班 #數理資優 #建中 #北一女中 #傑米的學習日誌
高中生可以做的化學實驗 在 辣媽英文天后 林俐 Carol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感謝熱情認真的李學長,
今天要來介紹「建中科學班」!
————————————————————
科學班考試三月多就考了,獨立招生。
📍考進科學班有什麼優點?
主科老師會是比較有經驗的,幾乎沒有地雷老師。老師還會同時兼任你的專題研究老師
🔆三年不分班,會有電神互相切磋討論。
教學資源多,可以借用科學館做實驗、借競賽資料、想考數理科免修可以直接報名(普通班要7%或是老師推薦)。
數理科目進度高二就上完,要在高三去台大修課(微積分、普通物理、普通化學、普通生物四選一)。高二下須通過資格考試方能第三年取得台大修課資格,沒考過者你會拿不到科學班認證證明文件,但是不會強制將你轉班。
📍 科學班的內容會不會比較難,成績會不會不好看?
🔆 數理科的內容會比較難,老師比較少管必選修,以主題式教學為主。
某些科目段考較難,老師會調到比較高分,只要你有努力老師一定看得出來分數給的算高。文科被當在科學班會更常發生,因為我們甄選就是數理跟一階不太難的語文考試。
📍 我是一個沒有超修的國三生(注意,那是會考前),要怎麼準備考試?
🔆 初試:
語文:不用太擔心,英文國文都在會考範圍,然後T分數差距也不大。
考古題以及其相似題型有公開,建議練完,才有考過初試的機會。
同樣地,初試會有沒準備的人來考,分數的標準差較大,最後T分數大概會落在60上下,在總體人數上大約是60/350。
科學班數學考試絕大多數題都可以國中解法,但多半想不太到。不會寫不要太沮喪,其他人大部分也不會寫。如果有餘力可以學習一些高中好用的單元如三角函數,能在你想不出那些超難解法時提供一個只要花時間就可以做出來的方法。
自然科會參雜一些高中觀念,但是不太會影響到解題,計算方面則多半是國中公式在高中的延伸。可以針對考古題去對對應的高中章節進行延伸閱讀在考試時比較不會那麼慌。
🔆 複試(實驗&證明):
數學佔複試4成,數學會是好幾大題每題帶六七小題的形式,其中每題的前段基本上通過初試的人都做得出來,建議每題都先做完前幾小題,卡在一大題很久會造成大量的分數損失。建中沒有公布複試題目,但外縣市學校好像有,可以去找找,但難度低於建中。
物理和化學各佔複試的2成,都有筆試和實驗。
物理筆試會考一些較難的高二高三題型最難到達物理奧林匹亞初複試水平,運動學和力學佔大宗,物奧初選該部份可以在高中範圍念完後練習一下。光學和熱學出現了國中為提供的公式請先自行預習,高中的電磁學與國中難度差較多,考的比較少。
化學筆試範圍有點多且量也很多(四十幾頁),有英文文章的閱測,比起其他題這類題目只要英文能力強一點就能做了。其他題目需要高中大量觀念,而且有些觀念是常常連高中生都忽視的(像溶解)。
🔆 實驗的部分:
兩科都是以高中實驗改編而來,會有線索提供你研究步驟以及計算,在討論的部分最好能去閱讀一些高中的實驗手冊,了解格式以及重點句的寫法,不要玩器材,會被扣分,打破也會(手殘者在此)。數據做出來差強人意也要放然後再想辦法解釋,你如果捏造數據老師一定會發現,你的成績就不會太高。有些討論不會需要作完實驗,實驗做不出來趕緊寫那裡搶分!!
複試的實驗技巧很多難以以國中的能力去填補,如果有這個規劃,可以在初試後詢問你的國中理化老師是否有機會讓你在課餘時間自主訓練高中實驗。(我的國中老師蠻支持的)
生物和地科各佔複試一成,生物高機率動植物器官、滲透壓、細胞觀察。做好這三類的實驗考過機率較大。地科由於內容不多,推薦讀完高中內容,才能節省做題組前要看大量資料才能解決的窘境。
✅ 再來是學習歷程的部分,學習歷程會用到競賽、專題等東西,考上者你們跟數資班對比的優勢就在四月到七月了,趕緊選一科專心拼競賽。在開學後你們可以跟數資班拉開一段距離(但在一、兩年後就沒了QQ)
✅專題研究有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科、資訊六科可以選,與你的競賽能力無關,建議去台大或中研院找個指導教授,他能帶給你大量的收穫。
專題研究高一下開始分組,高二上10月有國際科展初審,進度快者可以直接拼這個
高二下三月會有校內科展然後特優可至台北市科展然後特優可至全國科展,最後還是會回到台灣國際科展,台灣國際科展的目的就是篩選出一批國手前往美國比ISEF選上國手至少可以推薦本科系,得幾等獎會影響保送推薦範圍,請查教育部法規。
✅ 開學初會有能力競賽,以及各科奧林匹亞,能力競賽物理、化學、生物、地科限四選二初試,到了校隊培訓時資訊以外科目限選一科成為校隊。
然後有時候比競賽還是會吃天賦的,吃天賦的大小由左至右遞減大概是
數學>資訊>物理>化學>生物
但同樣也有人全部都行然後被迫上述能競四選二
最終能力競賽與奧林匹亞都會匯流到選訓營,然後決選營,而選訓營前半會推薦個本科系,成為國手後得金銀銅會影響保送推薦範圍,請查教育部法規。
✅ 科學班保送推薦人數僅佔三分之一,其餘的人最終還是會回流到學測指考。如果當初文科很爛考進來,沒拼到保送或推薦及特殊選才者很吃虧。可能會因此落入一些較差的志願。申請時如果有一個某科選訓營,加分會很賺。
✅ 再來就是要關注人才培育計畫,大概在8, 9月可以去考,有台大、清大、中研院等等各科的培育。這可以推廣到專題研究的部分,如果你對計畫裡的指導教授的研究主題感興趣的話,你可以毛遂自薦,指導教授get!
✅科學班的同儕實力很強大,有數物化生地免修的人、各科的奧林匹亞決選者與國手,跟他們一同考試時不要壓力太大。也因為這樣你永遠有奮鬥的目標,以及能幫你在課業跟競賽都走得更遠的人。
#俐媽學子經驗分享
#俐媽學子經驗分享資優班篇
#他們認真拚數理科學
#但也沒偏廢英文的學習喔
#台大明明高手輩出
高中生可以做的化學實驗 在 葉丙成 Benso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未來孩子教育怎麼上?靠每天點滴養成素養】
雖然 無界塾 實驗學校不以孩子考試升學為目標,但從這兩年的大學學測考題,可以看到未來的大學考試入學,著重的卻是我們現在已經在做的部分:跨領域素養的養成。
這次大學學測考了許多議題,這許多素養考題,對無界的孩子來說都不會難。但卻看到許多體制內的考生哇哇叫。在未來,大考中心會逐年提升這類素養考題的比例,民國 111 年大學考題的重點將都是素養考題。
這類的素養是平常就要點點滴滴慢慢累積養成的,不是考前半年、一年去補習就有用的。如果體制內的高中不能落實素養導向的教學設計,在未來,學生考大學會無從準備。
在無界塾,我們高中的必修課不是強迫大家修物理、化學、數學等學科(變選修),我們的必修課是「研究方法」、「議題討論」等課程。上個學期至今帶了無界塾的高中生每週花好幾個小時深入探討、討論許多議題:全球移民、me too 運動、氣候變遷、環境污染等議題,接下來要談集中式電力到分散式電力供應的議題。
以這次考試談廟宇的對聯為例,這正是無界塾孩子上次在古亭區考察所做的議題。在地廟宇的對聯、當地歷史變革、周遭地理環境,全都整合起來帶著孩子實地去探查。
到頭來,無界塾沒有以考試升學為目標,卻是比體制內要考試升學的學生更完整的培養了無界塾高中孩子的跨領域素養。
念體制內高中的孩子,即使是要以考試升學為目標,除非他唸的學校真能全面做到跨領域、全主題式課程、和深入的議題研究,否則在未來將無法應付這類全素養題的考試。別再以為光靠補習、讀死書、死背題目就有用。未來的教育,只能靠每天點滴養成素養~
不管以後上不上大學,每天點滴養成素養,才是對孩子一輩子有用的!
#學校需要變革 #補習班也要改變才能生存
#無界塾四年前便開始跨領域課程設計
#明天需要的素養 #溫給你傳便便(金句 Credit: 黃國珍 😛 )
即日起開始報名-無界塾第三屆新生招生
(今年九月升小學五、六年級學生,2/11 截止報名,詳見 無界塾 粉專)
(歡迎分享)
高中生可以做的化學實驗 在 蔡依橙的小孩教養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最近有張中學生科展名單,使得許多朋友們「驚呼連連」,認為這根本是父母科展名單!
我以前也這樣以為,但前陣子因緣際會,看到幾個真正由高中生 initiate 的計畫,我看法有所不同。
最近有張高中生科展名單,使得許多朋友們「驚呼連連」,認為這些超專業科研題材,根本是父母科展名單!
我以前也這樣以為,但前陣子因緣際會,看到幾個真正由高中生 initiate 的計畫,我看法有所不同。
不可否認的,其中一定有一些孩子(或大部分),是父母直接強灌的主題。但我們常想像的狀況是:唸書升學都來不及了,怎麼可能進實驗室,所以這些「一定」都是大人做好給他們掛名。
但在台灣,已經有些孩子,他們選擇強度不那麼高的教育體制,可能是低調的貴族中學、可能是競爭強度低的公立中學,可能是團體或個人自學,然後把空閒的時間挪出來,讀自己想讀的書,研究自己有興趣的事。在他們有興趣的領域,的確可以做到超越同輩非常多。
我們讀大學時,常開玩笑說,讀醫學系好像只要肯讀、肯背、肯花時間就行,高中以前學那麼複雜的數學、物理、化學,似乎用不太到。
同樣的,搜尋並閱讀相關論文,背一個 pathway,記幾種試劑,並在實驗室拿 pipet,這個技術難度,你覺得對能被背完「傳說對決」超過 50 隻角色 150 種特殊技能的青少年,是非常困難的事嗎?
或許,只是我們要不要花時間去做的問題而已。
然後,藉由老師、藉由學校、藉由家教、藉由家長的人脈管道,他們獲得實驗室面談的機會,並努力把握,長時間努力,做出不錯成績。
各位看到的是國內科展,實際上,真正優秀的一群,已經在國際科學競賽得獎,在 SCI 論文發表,在國際舞台上分享了。
但這些人的故事你在網路上看不到,你在身邊聽不到,為什麼?
因為他們知道現在的台灣,你成績好人家就酸你靠父母,你走向國際舞台人家就說你含金湯匙出生,你分享自己的經驗就有人攻擊你就是擴大台灣貧富差距的元兇,似乎你必須為所有偏鄉孩子的人生負責。
天啊,這只是一些孩子,努力把握自己的學習黃金時期而已。有同樣資源、金錢的家庭很多,但不是每個人都能這樣把握。
我不否認,科展仍有許多不那麼真實的部分,只是想提醒我的朋友們,或許裡頭依然有些故事,值得我們的尊敬,甚至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