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高中分數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高中分數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Kouson (……)看板Teacher標題[高中] 段考、期考的調整分數時間Tue Nov ...
高中分數 在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4-04 15:32:51
#耳朵英語寫作懶人包 ‼️一不小心會害你扣分的轉折語‼️ 🔎轉折語大家應該都會說,但你知道,用錯標點符號或是放錯位置,整句就錯了嗎😨 👉therefore 前面到底要放逗號還是分號❓ 👉hence 可以放句首嗎❓ 往後滑看確切用法‼️ ❤️喜歡耳朵的寫作系列嗎? 📚...
平常會用到調整分數的時機,大多是成績考低的學生太多,
比方說考1~50分的人佔70%,為了期末不要當掉太多人,
就用「每人都加n分」或「線性調分」或「開根號乘以十」之類的調整,
使整體分數提升。
「開根號乘以十」之後的最大受惠者,是考25分的學生,
因為他相當於加到最多的分數,從25分變50分了;
不過原本考0分的人就苦了,他在調分之後還是0分。
雖然成績的平均數為50時的鑑別度最高,但若全班都考個80~100分,
那是鮮少會調低使平均數為50的,否則全體學生會崩潰爆走。
這邊有個問題想請問各位經驗以來的作法:
「線性調分公平?或是全體統一加n分公平?」
線性調分法,通常可以代入一個簡單的一元二次式,如:
設原始為x分,調整後為y分,則y=0.9x+10,意謂把每人分數*0.9後,再全都加10分。
如此可使每個人的差距比例,在調分之後還是一樣,例如:
原本A考50分,B考40分,C考20分,
在線性調分後,A變60分,B變55分,C變45分,
原本的「AB距:BC距」和調分後的「AB距:BC距」都一樣。
但有些學生不喜歡的現象:
A說:「我只加到5分,但C卻加了20分,這樣在算『所有科目的總平均』時不公平!
這明明是我學得比較好,我比較努力才得到高分,加分時卻加這麼少給我!」
我和他們解釋「這次全體平均值只有41分,就表示這份考題對你們是偏難的,
我這次在線性調分後,使平均值大約落在50分,這樣是合理的;
其他科目你們可能全班平均為80~90分,理當也要調成平均值與其他科目類似,
這樣算起『所有科目的總平均』才合理。」
接著我又解釋:「如果說國文每個人都考很高,英文每個人都考很低,
那這兩個分數加在一起,究竟有代表什麼意義?
線性調分的目的,在於使你們這科,更接近其他科的平均值,
這樣算起來才是有實質意義的。」
不過大部份的學生,似乎有聽沒有懂,
覺得從國小一直以來的「把各科分數加一加就好了」是很合常理的家常事件,
然後部份同學心中「我為什麼加比較少分,不公平!不公平!」的心結還是解不開。
還是說,「全體統一加n分」比較公平?
假設這次大家都考10~40分,例外的只有D考80分,E考72分比較高,
所以統一全班加20分,D變成100分,E變成92分,其他人變成30~60分
這樣加分是否比較比較公平?
「全體加n分」對學生直觀而言,是比較公平的,因為每個人都加一樣的分數,
就像當年每個人都拿到3600元的消費券,
政府可以很理所當然的說「我們公平的對待每位公民」一樣。
但實際上,若確定要調高分數後,要怎麼做才是最公平的方法?
各位老師的經驗裡,應該怎麼做會最好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8.166.110
※ 編輯: Kouson 來自: 114.38.166.110 (11/02 00:32)
※ 編輯: Kouson 來自: 114.38.166.110 (11/02 00:34)
※ 編輯: Kouson 來自: 114.38.166.110 (11/02 00:36)
※ 編輯: Kouson 來自: 114.38.166.110 (11/02 00:38)
※ 編輯: Kouson 來自: 114.38.166.110 (11/02 00:38)
※ 編輯: Kouson 來自: 114.38.166.110 (11/02 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