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香港街市常見魚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香港街市常見魚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香港街市常見魚類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維維媽,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各位谷友預祝雞年快樂!年近歲晚,想大家幫幫手填份有關保育海洋既問卷,原來我地日日食緊既魚,可能係受到威脅既品種,有一日可能會無得食!「環保海鮮」可能你未聽過,原來係提供比我地其中一個保育海洋既海鮮選擇。如果你知道乜野係「環保海鮮」,可用一分鐘直接填寫問卷 http://goo.gl/HZ3Fpb...
香港街市常見魚類 在 HK Food Media《飲食男女》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5-09 16:16:42
足本睇片👉🏼:https://bit.ly/3nPDsTi 一提到「三刀」,多數愛魚人士都會趨之若鶩,水上人更視「三刀」為魚中之王,在香港更與方脷、冧蚌、紅斑齊名並列四大海鮮。三刀體形纖細,一般食用大小約為六両至一斤,雖然有大至兩斤的巨三刀,但極為罕見。 三刀學名為「帶唇指䱵」,本身是稀有海類,...
香港街市常見魚類 在 HK Food Media《飲食男女》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3-08 07:03:41
足本睇片🎥:https://bit.ly/3nqfxrF 上集《飲食教室》教大家如何買到靚菜心,今集就帶大家挑選優質龍躉。龍躉,皮爽肉嫩,不少人也喜歡到街市買龍躉回家蒸,但要買到優質龍躉,原來學問多多。今次請來有「龍躉大王」外號的海鮮檔老闆吳伯恩,講解一下龍躉。 馬來西亞龍躉 只佔市場兩成 龍躉...
香港街市常見魚類 在 HK Food Media《飲食男女》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10 11:57:49
暖水性近海小型魚類,愛棲息於巖礁區或淺水海灣,亦可在碼頭釣到。香港常見細魚,身長約五六吋,身上斑點是最大標記,幾乎所有街市都能找到,且常有鮮活,因為非常粗生,上水亦不會即死。泥鯭很雜食,浮游生物、小魚小蝦,皆為其食糧,肚內常有寄生蟲。鰭有毒刺,被刺傷會麻痺。盛產於亞洲,日本韓國泰國馬來西亞越南都有。...
香港街市常見魚類 在 維維媽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各位谷友預祝雞年快樂!年近歲晚,想大家幫幫手填份有關保育海洋既問卷,原來我地日日食緊既魚,可能係受到威脅既品種,有一日可能會無得食!「環保海鮮」可能你未聽過,原來係提供比我地其中一個保育海洋既海鮮選擇。如果你知道乜野係「環保海鮮」,可用一分鐘直接填寫問卷 http://goo.gl/HZ3Fpb ,如果未聽過,不妨參考一下雲妮為WWF香港所寫的報導。祝大家年年有魚!!
【改變吃魚態度,選擇環保海鮮】
年年有魚?
新年臨近,我們都喜歡恭祝大家年年有餘。餘與魚同音,所以不少年畫揮春,也用到魚為題材。可是,有沒有想過,有一天,魚也只能在相片或圖畫中才能見到?
平凡的魚類也有絕種的一天
吃魚,是香港人生活的一部分。我們每天都在吃魚吃海鮮,但很少人會想到,有一天,魚是會被我們吃完的。今時今日,大眾的環保意識已逐漸提高,很多人都已經拒絕再吃魚翅。但除了魚翅外,在一般超市所售賣的海鮮,原來它們的捕撈過程,可能會破壞著整個海洋的生態系統。又或海鮮的養殖過程所產生的污染,原來對海洋裡其他的海洋生物做成加害。
舉例說,極美味的太平洋吞拿魚,全世界的存量已經只剩下最後的2.6%,人類在短短幾十年間,吃掉它們的97%,太平洋吞拿魚的成長期要3-5年,平均壽命有15年,如果再不停止捕撈下去,不單只已成長的太平洋吞拿被人吃光,就連幼魚也因為生存的環境被破壞,連成長的機會也沒有。 雖說太平洋吞拿是貴價的海鮮,但不代表一般消費者們對海洋就沒有責任,其實平凡如我們家常便飯的紅衫魚、海蝦、魷魚等等,亦因被大幅捕撈而引致數量直線下降,這些南中國海捕撈的海鮮品種已經被世界自然基金會列入「紅色-避免食用」級別,因為再不停止捕撈下去,多平凡的魚類也很快會被消滅。很多我們今時今日大口大口進食的海產,可能到我們的下一、二代,就沒有機會再見到。除了新鮮的海產外,用來製作最名貴花膠「金錢鰲」的石首魚,與及在同一水域的加灣鼠海豚亦因而捕撈石首魚而被大量誤殺,這兩種魚亦已經進入頻危絕種的狀態,有關當局已經禁止這類花膠的買賣,但不少黑市貿易仍有繼續出售。
環保海鮮的出現
環保海鮮的定義,是其捕捉或養殖方法,都經過研究,確保其捕撈及養殖方法都能夠持續,及不會污染海洋其他的生物。如果我們都改為進食環保海鮮,便可減輕過量捕撈對海洋生物的無謂殺害,並減輕拖網對海床帶來的嚴重破壞。
環保海鮮標籤
為了更加了解我們每天進食的海鮮來源,世界自然基金會亦有編制海鮮選擇指引,提供可靠資料,解釋香港常見的海鮮品種之可持續性。指引涵蓋超過70種在本地街市、超市、冷藏食品店、餐廳內常見的海鮮品種,將其分為三個類別:「綠色-建議」、「黃色-想清楚」和「紅色-避免」,以便消費者了解並作出精明的選擇,只要一看,就會知道,原來很多我們天天在食用的海鮮,都已被列為「紅色-避免」的類別 。
http://awsassets.wwfhk.panda.org/do…/wwfhk_seafood_guide.pdf
但目前來說,願意配合指引去為海鮮加上環保海鮮標籤,以及準確地標明海產的品種及來源地的超市及食肆少之又少,消費者並不能知悉到底所購買的海鮮的真實原產地,是否屬於瀕危類,或是否使用傷害海洋的方法捕撈。為了推動業界參與環保海鮮標籤這個計劃,世界自然基金會因此製作了一個問卷調查,希望收集大家對環保海鮮標籤的訴求,向各超市反映,務求超市及飲食業也一起認真地面對海洋保育這個議題。
問卷連結: http://goo.gl/HZ3Fpb
「環保海鮮」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特別是在家庭中擔當煮食重任的我們,更需要一個正確可信的海鮮標籤,避免「西星扮東星」(平魚貴賣,而西星卻是受威脅品種的魚類)或「油魚充鱈魚」(油魚的油脂人體是無法消化吸收,吃了會引致身體不適啊)的事件重演,以保障家人的健康。海洋保育不單是漁業的及機構責任,我們作為消費者,也應參與選擇進食不傷害海洋的產品,不作海洋生態的殺手。
圖片來源: MSC - Marine Stewardship Council /Facebook
#環保海鮮 #WWFHK #改變吃魚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