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香港工業區歷史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香港工業區歷史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香港工業區歷史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香港工業區歷史產品中有8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Being Hong Kong,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就係香港2021秋季號 #現已出版 #中環街市PopUpStore率先上架 #歡迎大家過來先睹為快! 搶先試閱:012.beinghongkong.com 這個秋天,疫情仍未完全遠離,我們要學習和病毒共存;除了行山,也不妨重拾在市區行街的滋味,重新體驗香港城市文化的複雜多元及趣味。Let'...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巴打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2月08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aG1frgcTb2c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

香港工業區歷史 在 beinghongkong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24 07:56:31

#就係香港2021秋季號 #現正接受預訂 這個秋天,疫情仍未完全遠離,我們要學習和病毒共存;除了行山,也不妨重拾在市區行街的滋味,重新體驗香港城市文化的複雜多元及趣味。Let's rediscover together,香港街道。 #REclaim REmap RElive// 香港街道演義 ...

香港工業區歷史 在 beinghongkong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7 07:27:40

「這個城市生產的玩具比世界上其他地方都要多,但為何我們都對這些遺產卻視而不見?」 - 田邁修博士(Matthew Turner)(《香港玩具圖鑑》序言) 在玩具大世界之中,「香港製造」能在戰後五十年代招徠外國商家,甚至招覽國際品牌到港設廠,並在七十年代初晉身世界玩具的出口製造中心,本身就是一個奇蹟...

香港工業區歷史 在 明周文化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6-21 15:40:01

【編者的話】那年夏天,寧靜的海 今期封面專題,寫香港之南──香港仔及其周遭一帶──的變遷,過去與現在的延續或斷裂。逐篇翻閱,像是一趟旅程,在炎熱的夏日,到南區各處散步,遊歷觀光。 旅程的起點,在香港仔避風塘。我們先乘坐舢舨,一覽避風塘風光,了解香港漁港歷史,也從蜑家人親口了解水上捕漁的艱辛生活。...

  • 香港工業區歷史 在 Being Hong Ko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30 11:19:07
    有 44 人按讚

    #就係香港2021秋季號 #現已出版
    #中環街市PopUpStore率先上架
    #歡迎大家過來先睹為快!

    搶先試閱:012.beinghongkong.com

    這個秋天,疫情仍未完全遠離,我們要學習和病毒共存;除了行山,也不妨重拾在市區行街的滋味,重新體驗香港城市文化的複雜多元及趣味。Let's rediscover together,香港街道。

    #REclaim REmap RElive// 香港街道演義
    過去百多年來一步步生成的香港街道,像是一道道仍然未被完全馴化的城市空間,總有那麼一點一滴的故事或痕迹,令人意料之外或者喜出望外。當一條街道有了自己的名字,蓋了一些樓房,住上一些人,有些人又開了一些店,或成為街坊,就像一個生命有了期許,並隨著年月長成、積聚、沉澱。如是,每條街都有了自己的故事,並成為人們腦內心中重要的身份及集體記憶印記。

    #REvisit// 180年來,攝影師鏡頭下的香港街道
    十九世紀時最先前來遠東地區進行影像記錄的John Thomson、曾效力Magnum圖片社的 Ed Van der Elsken、1970年代起在香港留影逾50年的Keith MacGregor;三位不同年代和風格的外籍攝影家鏡頭下的香港街道,展示城市一路以來的轉變。還有攝影大師何藩在五十年代留下來的經典畫面,景觀以外更記下了香港人堅忍的面貌。

    #REdiscover// 德輔道中,時空徒步旅行
    由十九世紀一路走到現在,由銀行街走到南北行,由西方殖民走入華人社區,由古典建築走到唐樓和現代商廈。德輔道中,從來都不止是一條商業街或電車路。而路上的環球大廈除了是香港「小馬尼拉」,八十年代時因為興建地鐵中環站而開車站上蓋發展物業先河,成就李超人傳奇之外,在這個異度空間內,也藏著三個鮮為人知的創業故事⋯⋯

    #REgion// 九龍塘、大角咀、新蒲崗,有街就有區
    充滿英倫味道的九龍塘、以樹木命名街道的大角咀、用數字去為工業區帶來好兆頭的新蒲崗,擁有完全不同的街區氣息。林建才、UUendy Lau和Pen So三位不同風格的香港創作人,因應這三個擁有不同歷史背景及氛圍的街區,演繹他們對街區的思考和感受。

    其他精彩內容:
    #REplant// 香港時菜Season Hong Kong
    隨著八十年代末本地農業式微,農夫棄耕,技術未能承傳,不少名物已絕跡於香港。川龍西洋菜及鶴藪白菜卻是難得分別能傳宗接代及「復育」的香港名物。從一棵白菜或西洋菜,不但透視出本地菜的盛與衰,還有香港城鄉在過去數十年的變化。

    #REcord// 鬧市街頭,每當變幻時
    城市規劃師Peter Cookson Smith(施培德)在千禧年後十多年間,不斷前往香港多處舊區進行街道觀察,並以素描仔細繪下香港街頭多元混雜的生命力;設計學者郭斯恆以本地霓虹招牌、字型和花園街為研究對象,建構出香港街道文化的重要元素。

    #REmap// 是誰建構了中環山城
    曾花長時間研究深水埗「棚仔」生態的民間自發組織「知築常落」和「草民軼誌」,嘗試帶我們走入中環山城,走入城市第二層面貌,看看除了規劃師和建築師外,是誰塑造了中環山城?

    #RElive// 摩羅街,不止是遊客的
    摩羅街其實不止有遊客,也是一個有歷史的生活社區,內裡有著各式各樣的人,以及多種一直被遺忘的本地工藝。在疫情後遊客絕迹的摩羅街,能否以另一種方式重生?

    歡迎訂閱 https://bit.ly/3Ew9eN1

    

#2021就係香港秋季號 #香港街道 #BeingHongKong #HKStreetIssue #精彩內容sneakpeek

  • 香港工業區歷史 在 Being Hong Ko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0 11:45:20
    有 81 人按讚

    #就係香港2021秋季號 #現正接受預訂

    率先試閱:012.beinghongkong.com

    這個秋天,疫情仍未完全遠離,我們要學習和病毒共存;除了行山,也不妨重拾在市區行街的滋味,重新體驗香港城市文化的複雜多元及趣味。Let's rediscover together,香港街道。

    #REclaim REmap RElive// 香港街道演義
    過去百多年來一步步生成的香港街道,像是一道道仍然未被完全馴化的城市空間,總有那麼一點一滴的故事或痕迹,令人意料之外或者喜出望外。當一條街道有了自己的名字,蓋了一些樓房,住上一些人,有些人又開了一些店,或成為街坊,就像一個生命有了期許,並隨著年月長成、積聚、沉澱。如是,每條街都有了自己的故事,並成為人們腦內心中重要的身份及集體記憶印記。

    #REvisit// 180年來,攝影師鏡頭下的香港街道
    十九世紀時最先前來遠東地區進行影像記錄的John Thomson、曾效力Magnum圖片社的 Ed Van der Elsken、1970年代起在香港留影逾50年的Keith MacGregor;三位不同年代和風格的外籍攝影家鏡頭下的香港街道,展示城市一路以來的轉變。還有攝影大師何藩在五十年代留下來的經典畫面,景觀以外更記下了香港人堅忍的面貌。

    #REdiscover// 德輔道中,時空徒步旅行
    由十九世紀一路走到現在,由銀行街走到南北行,由西方殖民走入華人社區,由古典建築走到唐樓和現代商廈。德輔道中,從來都不止是一條商業街或電車路。而路上的環球大廈除了是香港「小馬尼拉」,八十年代時因為興建地鐵中環站而開車站上蓋發展物業先河,成就李超人傳奇之外,在這個異度空間內,也藏著三個鮮為人知的創業故事⋯⋯

    #REgion// 九龍塘、大角咀、新蒲崗,有街就有區
    充滿英倫味道的九龍塘、以樹木命名街道的大角咀、用數字去為工業區帶來好兆頭的新蒲崗,擁有完全不同的街區氣息。林建才、UUendy Lau和Pen So三位不同風格的香港創作人,因應這三個擁有不同歷史背景及氛圍的街區,演繹他們對街區的思考和感受。

    其他精彩內容:
    #REplant// 香港時菜Season Hong Kong
    隨著八十年代末本地農業式微,農夫棄耕,技術未能承傳,不少名物已絕跡於香港。川龍西洋菜及鶴藪白菜卻是難得分別能傳宗接代及「復育」的香港名物。從一棵白菜或西洋菜,不但透視出本地菜的盛與衰,還有香港城鄉在過去數十年的變化。

    #REcord// 鬧市街頭,每當變幻時
    城市規劃師Peter Cookson Smith(施培德)在千禧年後十多年間,不斷前往香港多處舊區進行街道觀察,並以素描仔細繪下香港街頭多元混雜的生命力;設計學者郭斯恆以本地霓虹招牌、字型和花園街為研究對象,建構出香港街道文化的重要元素。

    #REmap// 是誰建構了中環山城
    曾花長時間研究深水埗「棚仔」生態的民間自發組織「知築常落」和「草民軼誌」,嘗試帶我們走入中環山城,走入城市第二層面貌,看看除了規劃師和建築師外,是誰塑造了中環山城?

    #RElive// 摩羅街,不止是遊客的
    摩羅街其實不止有遊客,也是一個有歷史的生活社區,內裡有著各式各樣的人,以及多種一直被遺忘的本地工藝。在疫情後遊客絕迹的摩羅街,能否以另一種方式重生?

    #2021就係香港秋季號 #香港街道 #BeingHongKong #HKStreetIssue

  • 香港工業區歷史 在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22 17:46:01
    有 423 人按讚

    民進黨政府用「高端」紀念823?

    明天是823砲戰 63周年,没有看到總統到金門主持紀念活動呼籲兩岸和平,這五年多來只看到,不斷的挑釁兩岸關係,讓台海成為國際關注戰爭潛在熱區。

    矛盾的是,財政部海關統計今年第1季對大陸與香港成長最強勁,年增24.6%,創單季歷史新高。對大陸出口依賴從去年的43.8%,拉高達到44.3%。

    近日傳出行政院下令新兵入伍必須施打疫苗,而陳時中說「不會強迫,但有什麼疫苗就打什麼,但選擇疫苗廠牌到貨慢,就比較慢打。」變相要求新兵打高端。

    為了要把高端強銷出去,連没有預約高端疫苗的民眾也會收到預約簡訊。中華郵政以勞安通報提醒員工去登記高端,更早在六月時要求工業區本勞及外勞提前造冊準備打國產疫苗。

    如果高端疫苗的真的那麼棒,需要勞師動眾各部會出盡怪招、奧步?還需要開放第三波登記填滿高端的施打人數嗎?

    防疫視同作戰,63年前國軍戰士及金門鄉親用血和淚守住台灣、守住金門。明天蔡英文要用没有國際認證、未做三期試驗的疫苗「守護台灣」?要讓保家衛國國軍年輕的壯丁淪為高端的「白老鼠」,這就是蔡政府「紀念823砲戰 63周年」的方式嗎?

  • 香港工業區歷史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2-08 10:00:00

    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2月08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aG1frgcTb2c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緬甸本月1日發生政變,軍方按當地的政治情勢「起兵」,囚禁了經民主選舉產生的昂山素姬政府要員,卻「無意中」掀起了一場國際紛爭,中國與東盟國家是按地緣政治的角度反應,美歐各國則以民主普世價值作為標準。緬甸內部形勢如何發展,國際社會今後如何應對,考驗各國的智慧和互動結果。緬甸去年11月舉行選舉,昂山素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獲得85%議席壓倒性的勝利,軍方以選舉舞弊為名,推翻選舉結果,並扣押總統溫敏和國務資政昂山素姬,以及眾多的內閣官員和議員,篡權軍方總司令敏昂萊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一年。

    蘋果頭條
    港府近日多次突襲封區強制居民檢測,惟連番「食白果」被轟擾民。不過,港府未有反思封區成效,反而在昨日(6日)宣佈降低強制檢測門檻,全港住宅大廈包括商住兩用大廈,只要新增一宗確診個案,不論是否源頭不明,或污水檢測呈陽性,都會被納入強制檢測。政府於晚上分三個時段刊憲,封鎖大角嘴海富苑海裕閣、鰂魚涌英皇道997號惠利大廈及紅磡必嘉街1G-1K號長樂大廈作強制檢測,行動料於明早7時完成。《蘋果》正直播現場情況。晚上9時40分,警務處助理處長陶輝到海裕閣視察,現場等候檢測的居民已「打蛇餅」,目測有近300人排隊,當中不少是長者。

    東方正論
    如果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那麼,香港的疫情在歲晚依然沒法止息,失業率創16年來新高,甚至過去人山人海的年宵花市都冷冷清清,似乎已預示牛年的香港好不到哪裏去。果不其然,東方報業集團按照傳統習俗在立春後到黃大仙祠求籤問卜,為香港運程指點迷津,結果與慘淡的現實不謀而合,巧合得令人震驚。大仙警示,來年奸佞小人橫行無忌、異端邪說大行其道,隨時有「亡港」之憂,唯一生機是換人求變,否則前景極不樂觀!

    星島社論
    本港近年土地供應短缺,維港兩岸「靚地」更是買少見少,但享有無敵海景的油塘工業區(見圖),未來卻有望轉型成住宅發展重鎮。區內兩幅營運長達三十年的預拌混凝土廠房用地,一直有五間廠房經營,據悉業主經最新評估,有意在五年內撤出,擬遷往將軍澳等地繼續營運;更有業主率先表明,將視恒基牽頭發展的同區油塘灣項目,為現有廠房服務的最後一個地盤,及後便會完成歷史使命,騰出現址六萬方呎用地,將會向政府申請補地價後自行發展,稍後再視乎區內需求,決定興建住宅或商業項目。

    經濟社評
    機場第三跑道地盤群組連續6天擴大,已增至28人,機管局明日起要求所有進入工地員工皆有陰性病毒檢測證明,發展局表示措施月內將擴至全個建造業。疫症襲港超過一年,屢有工地一爆再爆,當局的強檢安排只能說是亡羊補牢,仍須盡快從根本降低環境風險,包括確保工地乾淨安全、勤加巡查防止違規、廣用快速抗源檢測,更要設法提升行業疫苗接種率,以免再有地盤工染疫,帶病毒到各區,結果整個香港受害。本港第4波疫情徐徐回落,但三跑群組本月幾乎每天有確診,昨晨再有工人猝逝需待法醫驗毒。

  • 香港工業區歷史 在 alex lam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8-21 21:00:09

    呢一段就係去左觀塘工業區,呢度係最近地鐵站既其中一面 觀塘廣場 同東廣場
    咁觀塘廣場就有好耐歷史,近似葵麻個種舊式商場,每戶都係好細,只係得幾間比較大既餐廳,其他都係個體商戶,百花齊放,有唔同既類型
    包括生活百貨小店,小吃店,遊戲機鋪,估唔到仲有咸碟鋪!!
    最底下層就係餐廳,有燒味鋪,炸雞扒,台式茶飲,大陸蒸腸粉等等
    另有便利店,爭鮮,馬會就長期休息中未重新開業

    東廣場係近幾年新開既商場, 全部都係餐廳,最近多左KFC,本身就有MOS漢堡同好多唔同既餐廳
    轉鋪轉到走馬燈一樣,比較多客排隊會係台式鹽水雞個間
    而家無晚市,夜晚6點後幾乎無咩客人
    #疫情下的香港 #市面實況 #觀塘 #東廣場 #觀塘廣場 #美食廣場 #快餐
    #外賣 #抗疫生活 #香港人加油 #HKBLOG #HKBLOGGER
    ---------------------------------------------------------------------
    otg onthego limited DJI產品香港代理
    https://www.otg.com.hk/zh-hant/
    DJI OSMO ACTION
    https://www.otg.com.hk/zh-hant/shop/handheld-zh-hant/osmo-action/
    #疫情下的香港
    #記錄香港 #2020年8月 #禁堂食 #深水埗 #ShamShuiPo
    #osmoaction #OTGOnTheGoLimited @otg_onthego

  • 香港工業區歷史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8-07 14:04:22

    走在牛頭角熙來攘往的街頭,不難發現有一群建築物依山而建,它們數幢密度不高,只有矮矮的十數層,與工業區密密麻麻的工廠大廈群在區內形成兩個折然不同的世界,而走進那群舊群矮小建築物的懷內,即可感覺到鬧市中難得一見的清幽,這地方就是「觀塘花園大廈」。

    花園大廈是觀塘區首個廉租屋邨,第一期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拆卸重建成現時的玉蓮臺,而現存矮小的建築群則是第二期,它們均有超過50年歷史,第二期預計將於5年後展開重建計劃,屆時數幢大廈將會分階段拆卸,居民在工程完成後將原區安置。

    因應花園大廈的重建,社工Bowie服務的社區中心早前展開了社區支援計劃,「係想社區凝造,保留街坊嘅鄰里關係」,Bowie介紹自己的工作說。

    而她服務的對象不限於住客,也包括邨內的小店,「重建上小店嘅問題我哋都會去關心,總之關乎社區嘅事我哋都會關心」,從這樣就可以看見Bowie對「社區」的定義,「社區係需要一啲點嚟凝聚街坊,等街坊可以聚首、傾偈。」

    Bowie平日的工作就是在花園大廈各幢間跑來跑去作家訪,「街坊見到我都認得我係袁姑娘,會捉住我傾偈,我會好開心。」她認為屋邨固有的環境都令這裏的倫理關係好,「係畀人一種感覺係以人為本,以人為本係我可以喺度居住、好舒服,亦都係打開門唔會好壓迫,係有種空間感,大家住係舒服。」

    她舉例說,建築物的設計就是有一條很長、很闊的走廊,「望出去會見到陽光同個天,唔係新型公屋嘅走廊咁窄,淨係得光管。」Bowie認為,住客打開門有一個空間,不感覺到很壓迫,就會好自然和隔離左右打招呼。

    除了開放的走廊,Bowie指花園大廈的騎樓也是一大特色,「騎樓每一個好唔同,都係好強生命力的植物」,覺得這些都是街坊自主的創造,是珍貴的。訪問期間有老住戶在騎樓與Bowie攀談,不難理解珍視人情味的Bowie酷愛花園大廈騎樓的原因。

    重建工程5年後才展開,今日就進行社區支援計劃會否太早?Bowie解釋指現時重建計劃比原定的延遲,因此社區支援早就開展。她續指整個社區規劃其實很早就會有,「唔係話依家拆,就早一、兩年先規劃。」

    Bowie指早些開始支援,就可以掌握街坊更多需要,亦認為街坊在重建上有知情權及參與權,所以希望房協在整個規劃入面可真的聽聽街坊意見,覺得指現時居民接收有關重建的資訊太少,而且缺乏諮詢,「諮詢點解重要,係因為區入面有好多老人家,住咗好多年,其實佢哋掌握資嘅能力係弱嘅,敞若重建真係嚟嘅時候,佢哋會好措手不及。」

    「我哋做過一個簡單嘅街站統計,即是係問如果真係重建,你最想保留花園大廈啲咩,好多(街坊)係話露台、騎樓同休憩空間,其實呢兩樣背後都係話,我好想同人有多啲接觸、有啲空間。」Bowie認為,「社區最重要嘅就係人。」

    Bowie希望重建後的花園大廈可以保留充滿特色的騎樓,也希望街坊可以參與在內,共同建構屬於大家的花園大廈,她更想留人的是不同人之間的鄰里關係,「無論係我同街坊之間嘅關係,定係街坊互相嘅關係,都希望傳承畀下一代。」

    #觀塘花園大廈 #牛頭角 #觀塘 #公屋 #社工 #左鄰右里 #人情味 #街坊 #公屋 #香港 #舊香港 #舊香港情懷 #香港情懷 #懷舊系列 #懷舊香港 #重建 #社區 #長者 #老人 #房協 #住屋 #土地問題 #港故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