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ega-6與Omega-3比例平衡的重要性
-
人們從食物中攝入的脂肪在體內分解為脂肪酸。
所有脂肪都由同樣的基本元素組成:碳、氫和氧,這三種元素組成了脂肪酸分子,脂肪酸分子的脂肪部分是由一些互相連接為鏈的碳原子組成,而酸部分由氫原子和氧原子組成,它們結合在碳鏈的尾部。碳鏈可以有4~28個碳原子...
Omega-6與Omega-3比例平衡的重要性
-
人們從食物中攝入的脂肪在體內分解為脂肪酸。
所有脂肪都由同樣的基本元素組成:碳、氫和氧,這三種元素組成了脂肪酸分子,脂肪酸分子的脂肪部分是由一些互相連接為鏈的碳原子組成,而酸部分由氫原子和氧原子組成,它們結合在碳鏈的尾部。碳鏈可以有4~28個碳原子組成,根據碳鏈的長度,脂肪酸又可以分為短鏈、中鏈、長鍊和特長鏈,特長鏈一般是指20碳及20碳以上的。
-
Omega-3脂肪酸和Omega-6脂肪酸屬於多不飽和脂肪酸,是人體必需且自身不能合成或儲存,必須從食物中攝取的脂肪酸,學術界稱其為人體必需脂肪酸。所有的脂肪和脂肪酸都屬於脂類或類脂,我們俗稱為「油」,因此Omega-3和Omega-6看上去也是「油」
-
Omega-3包括EPA、DHA和ALA。它可以促進心血管健全,解除關節酸痛不適,增進專注力、舒解壓力,消除偏頭痛,令皮膚煥發青春健康的活力,降血糖預防糖尿病。 Omega-6能協調荷爾蒙水平,有益於皮脂腺的新陳代謝,舒緩皮膚過敏及濕疹症。還可預防皮膚乾燥及缺水現象,保持肌膚健康。
除功能不同以外,它們的來源有很大差異:Omega-6普遍存在於我們日常食用的動植物中,而Omega-3只存在於少數草類植物(亞麻、鼠尾草籽、海藻等)和部分食草的動物(深海魚類等)。
現代人類的飲食中日益缺少omega-3,而omega-3與omega-6的比例是維護心血管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們有必要在日常飲食中有意識地補充omega-3。
-
在過去二十年的研究中發現,基因決定了疾病的易感性,而環境會決定哪一類個體是易受疾病感染的。
「營養」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境因素,從遺傳學的角度來看,如今人類所處的營養環境和我們的基因選擇已經出現差異,最主要的變化出現在我們的膳食結構,特別是我們所攝入的食物中必需脂肪酸(EFA)的類型和數量。
-
膳食結構中的變化,正是導致諸如動脈粥樣硬化、肥胖、糖尿病等許多慢性疾病的根源。
OMEGA-6攝入量的增加與上世紀植物油工業的發展有關,同時現代的畜牧業開始講求用穀物飼餵,而穀物中含有大量的OMEGA-6。
-
農業經濟的發展同樣減少了動物體內OMEGA-3的含量,現代農業飼餵或生產的肉製品、綠葉蔬菜、雞蛋甚至是魚類所含有的OMEGA-3含量都遠小於野生動物,野生的動植物比起飼育種更能夠保持較好的OMEGA-3和OMEGA-6之間的平衡,從數據數據來看,養殖的魚類比海洋裡的野生魚類缺少更多的OMEGA-3不飽和脂肪酸。
現代西方人的膳食結構中OMEGA-3是不足的,其OMEGA-6:OMEGA-3比例為15~20︰1,而在野生動物和史前人類中,該比例高達1︰1。
實證研究發現平衡OMEGA-6:OMEGA-3的比例可以防禦現代人所罹患的慢性病或癌症。
-
✅在心血管疾病二級預防中,研究發現當OMEGA-6:OMEGA-3的比值為4︰1時,該比例讓總體死亡率下降70%
✅OMEGA-6與OMEGA-3的比例為2.5︰1時可減少結腸直腸癌患者的直腸細胞增殖
✅乳腺癌女性患者體內較低的OMEGA-6:OMEGA-3比例與發病風險降低存在關聯
✅OMEGA-6與OMEGA-3的比例為2~3︰1時可對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體內的炎症產生抑製作用
✅OMEGA-6與OMEGA-3的比例為5︰1時可對哮喘患者產生有益作用;而當比例為10︰1時則會產生不利後果。
⭐️⭐️⬇️⭐️⭐️
OMEGA-6攝入過多的膳食結構會使人處於血栓前狀態和炎症前狀態,伴隨血液粘度的增高,血管痙攣、收縮的頻率變高以及出血時間的減少等。而出血時間的減少更將多發於高膽固醇血症,高脂蛋白血症,心肌梗塞,動脈粥樣硬化和糖尿病患者等。
大量的證據證實攝入魚或魚油(富含OMEGA-3)有以下的好處:血小板聚集至腎上腺素抑製膠原合成,減少凝血惡烷A2的生成,全血粘度下降以及增加紅細胞膜流動性。
-
OMEGA-3可以增加纖溶酶原啟動劑的濃度同時減少纖溶酶原啟動物抑製劑1(即PAI-1)的濃度。
PAI-1在肝細胞中回應胰島素而合成並分泌,導致胰島素抵抗,人群發生動脈硬化的危險性增加。
-
另外,OMEGA-3被證實對炎症有治療作用,部分機理是抑制中性粒白細胞及單核細胞中的5-脂氧合酶路徑以及抑制LTB5中白三烯B4的功能,而炎症正是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因素。
-
OMEGA-6和OMEGA-3就如同冤家一般,比如我們體內有炎症,OMEGA-6會促進身體炎症的發生和發展,而OMEGA-3則恰恰相反,會起到緩解、抑製作用。
-
OMEGA-6:OMEGA-3的最佳比值根據疾病的不同從1︰1到4︰1,主要由於西方的慢性疾病都是多基因且多因子的,因此,OMEGA-3脂肪酸的治療劑量將極有可能取決於受遺傳素質影響的疾病的嚴重程度。
#Omega3 #Omega6 #魚油 #月見草油 #脂肪酸 #Nutrition #啾教練的小知識分享 #ifbbpro #ifbbproleague #ifbbmensphysique #bodybuilding #Physique #PersonalTrainer #FlexibleDiet #IIFYM #飲食計畫 #onlinecoach
類風濕性關節炎因子偏高 在 Dr.李薇復健與生活頻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位40歲男性,反覆雙手腕跟手指發炎3年,他已當廚師20年,一開始是覺得疲憊、全身無力、早晨僵硬疼痛,他說媽媽生前也常常有手痛症狀,一開始他就覺得這只是遺傳。但近半年他雙手腕痛到戴護腕都拿不起鍋子,常常需要請假,吃止痛藥效果不大,請假請到快被解雇,甚至連全家健保費都快繳不出來,他自己還有一個太太、兩個8歲的兒子、1個5歲女兒和80歲的腳不方便的岳母要養,2個月前有急性腎衰竭住院兩週,經濟拮据苦不堪言,他來我門診原本只是要開復健單跟貼布,我一看他手外觀有輕微變形,手腕往尺側偏移,x光看到手指呈現鉛筆狀,超音波看到雙手腕跟掌指關節嚴重發炎,骨頭被侵蝕,除了手痛,他也有腳踝腫脹疼痛、頸椎痛,頸椎x光看到:第1、2節頸椎半脫臼,高度懷疑『類風濕性關節炎』,抽血檢驗:類風濕因子 (RF) 與抗環瓜氨酸抗體 (ACPA)跟發炎指數都極高,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手腕注射過類固醇,使用降免疫藥物,加上復健在一個月之後,終於可以正常上班不用請假。
——————————————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一般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生在女性居多,和遺傳有關,症狀為雙側對稱性手掌指關節和近端手指節痛,可能會影響攻擊內臟,嚴重的會關節變形。而男生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多見,偶爾會被忽略。
類風濕性關節炎因子偏高 在 調皮女醫皮膚專科林昀萱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酒糟是慢性皮膚發炎疾病,最近有不少文獻探討酒糟跟心血管、消化道、神經系統、自體免疫疾病,還有精神問題有關,甚至有研究認為酒糟越嚴重,跟那些系統性疾病的關聯性越大,但目前仍未有定論。
2015年台灣研究指出,跟酒糟病人顯著有關的心血管問題是血脂異常、冠狀動脈心臟病跟高血壓。去除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因素後,發現冠心症是獨立跟酒糟相關的疾病,而且男性的酒糟患者比女性患者有更高機率合併這些系統性疾病。
後來在一個大規模的研究中發現,最常見跟酒糟有關的問題是憂鬱,再來依序為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焦慮症、血脂異常、糖尿病、偏頭痛、類風濕性關節炎、幽門桿菌、潰瘍性結腸炎等等。至於精神問題中的憂慮跟焦慮在酒糟病人最常見,推論可能跟有同樣的發炎機轉有關。心血管疾病中,則以冠狀動脈心臟病跟酒糟病人最為相關,因此酒糟被認為是冠心症的獨立危險因子。然而,腸胃道疾病以目前的資料無法確切證實關聯性。
今年最新發表的一個統合性研究指出,在50442位酒糟病人中,有較高機率有血脂異常還有高血壓的情形,但並未發現跟缺血性心臟病、中風和糖尿病的關聯性。目前認為神經血管調節異常是酒糟跟高血壓的共同機轉,先前也有研究發現某些血壓藥可以舒緩酒糟症狀,或是讓酒糟變嚴重。如果酒糟病人罹患高血壓,首選降壓藥物會是carvedilol和spironolactone ; 降壓藥中的鈣離子阻斷劑會讓血管擴張,酒糟患者不宜使用。此外,酒糟病人的慢性發炎反應可能和血脂異常有關,因此有學者強烈建議若是酒糟病人同時有高血脂問題,首選藥物是statin類的藥,因為除了降血脂外,還有抗發炎的功效 ; 然而statin類的藥可否改善酒糟病人的皮膚症狀則有待更多研究。
那酒糟是癌症的危險因子嗎?西方國家的學者認為酒糟跟某些癌症的致病機轉有關,例如:非黑色素細胞癌的皮膚癌、甲狀腺癌、乳癌和肝癌,但以台灣今年發表的研究結果(65526位酒糟病人)看來,似乎沒找到酒糟跟特定癌症的相關性,或許跟不同種族的基因變異性有關。
整合以上文獻,台灣的酒糟患者在血壓、血脂和冠狀動脈心臟病方面似乎有多加注意的必要,當然其他系統問題也不能忽略。總之,美麗不只有外在的皮相,內在的健康也要多注意喔!
Ref :
1. Is rosacea a risk factor for cancer: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in Taiwan. Dermatol Sin 2020;38:15-21.
2. Association Between Rosacea and Cardiometabolic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Am Acad Dermatol. 2020 Apr 28;S0190-9622(20)30729-5.
3. Comorbidities in Rosace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Update. J Am Acad Dermatol. 2018 Apr;78(4):786-792.e8.
4. Rosacea Is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Systemic Diseases in a Skin Severity-Dependent Manner: Results of a Case-Control Study. J Am Acad Dermatol. 2015 Oct;73(4):604-8.
5. Cardiovascular Comorbidities in Patients With Rosacea: A Nationwide Case-Control Study From Taiwan. J Am Acad Dermatol. 2015 Aug;73(2):249-54
#酒糟
#共病症
#高血壓
#血脂異常
#冠狀動脈心臟病
#林政賢皮膚科
#從名畫看皮膚科
類風濕性關節炎因子偏高 在 晴晴 成長日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類風濕性關節炎?媽媽手? 】
前陣子因為雙手關節疼痛,懷疑自己得了類風濕性關節炎,半個月前掛了長庚風濕免疫科(以前我都不知道有這科),今天報告出來,只有類風濕因子偏高,不需要用藥,但還是要持續回診追蹤,嗚!接下來每幾個月都要去抽血檢查(真的很怕打針),每次要打針的時候我都哀哀叫,醫生都說:「妳孩子都生過了,怎麼會怕痛?」拜託!這是兩碼子事好嗎?難到被刀砍過,以後就不怕痛了😓?
第一次跟黃先生還有弟弟說自己疑似得了類風濕關節炎的時候,他們竟然都問我:「那以後能停殘障車位嗎?」真的很無言,雖然晴爸說他不會因此嫌棄我,還說要給我吃自費一個月四萬的藥,但嘴巴為啥那麼機車😑,踹飛!
其實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可以領重大傷病卡的,雖然我暫時過關,但還是高危險族群,前陣子在想,會不會再過一陣子我就不能打字了?突然覺得今天能用雙手開車真好,還能跟大家分享心情,雖然不知道為什麼雙手關節還是會痛,早上甚至不能彎曲(有次早上泡奶沒辦法轉奶瓶😓),但只要雙手還能動,我就會繼續寫下去的,跟自己說加油加油☺!
類風濕性關節炎很多都被誤以為是媽媽手,因此而延誤治療,所以如果有跟我一樣的朋友(不過誰會跟我一樣😓還是不要比較好),要多多注意自己的身體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