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預扣所得稅級距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預扣所得稅級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預扣所得稅級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預扣所得稅級距產品中有3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青春期的孩子 #開銷真的比較大⁉️ 國高中補助該爭取 ✏️均為未成年學子🏀應提供均等補助✏️ (一)行政院已補助,二歲至小學六年級外加身心障礙孩童,共220.7億。 何志偉分析,以109年度來說學前幼兒(2歲至未滿6歲)人數為96萬人、國小學生有119萬5千5百55人、身心障礙學生(國中、高...

預扣所得稅級距 在 新鮮理財人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6-03 11:13:57

 所得稅繳納時間為每年5/1~5/31為止 但是今年受到疫情影響,延長到6/30  所得稅是課去年(108年度)所有收入的稅金,如果你在去年度有收入都要申報,就算沒有達到申報收入也是建議申報,因為可能可以退稅(有些公司會預扣5%現金,有申報才可以退稅)  🔥所得稅計算公式如下 所得淨...

  • 預扣所得稅級距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06 09:30:21
    有 344 人按讚

    #青春期的孩子 #開銷真的比較大⁉️
    國高中補助該爭取
    ✏️均為未成年學子🏀應提供均等補助✏️

    (一)行政院已補助,二歲至小學六年級外加身心障礙孩童,共220.7億。

    何志偉分析,以109年度來說學前幼兒(2歲至未滿6歲)人數為96萬人、國小學生有119萬5千5百55人、身心障礙學生(國中、高中、五專前三年)51,845人;合計2,207,400人,照一人一萬元政策而言,整體經費將達到220億7,400萬元。

    (二)均為未成年學子,應提供均等補助

      何志偉根據教育部統計,109年度國中、高中及五專前三年在學人數分別是602,972、614,504、45,376人,扣除之前已受補助之51,845名身心障礙學生後,總人數達1,211,007,依照補助方案一人一萬而言,整體預算規模是
    121億1千零7萬元,與孩童家庭防疫補貼經費相比,只要編列現行孩童家庭防疫補貼預算的54.8%的經費就可以達成國民義務教育學子家庭全面補助。

    (三)疫情衝擊的不只是大人的工作,也改變了孩子的童年

      何志偉提出方案為「孩童家庭防疫補貼2.0」,在排除所得稅率級距40%後,國中、高中及五專前三年在學學生家長或主要照顧人皆可領取孩童家庭防疫補貼2.0,減輕疫情中家長負擔。

  • 預扣所得稅級距 在 Money101.com.tw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6-10 11:30:01
    有 28 人按讚

    ⛔ 報稅倒數 20 天 ⛔

    🙅‍♀ 小編提醒:免繳稅不代表「不用報稅」喔!

    因為如果扣繳憑單如果有「扣繳稅額」或是「可扣抵稅額」,就代表當初收入已有預扣稅額,或是收入有一部份可以來拿抵稅。如果按時申報的話就可以把先前繳給政府的稅金領回來,如果沒申報讓你和這些錢擦身而過就太得不償失啦!

    --
    報稅懶人包
    👩‍🏫 首報族常見問題 https://m101.online/2020tax04vF
    👩‍🏫 所得稅級距 https://m101.online/2020taxvF
    👩‍🏫 健保卡報稅 https://m101.online/2020tax09vF
    👩‍🏫手機報稅 https://m101.online/2020tax14vF

  • 預扣所得稅級距 在 沖天炮為你生活加點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5-09 21:30:55
    有 25 人按讚

    【#經濟粉條】
    又到了繳稅的季節,七步教你算出要繳多少稅,
    一篇文讓你有機會少繳一些稅

    你收到國稅局寄來的
    「108年度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稅額試算通知書」
    了嗎?反正也看不懂,就直接拿去繳了嗎?
    小心你的荷包大縮水喔,你一定要知道的是,
    到底有多少費用可以扣掉,扣得越多,繳得越少!
    希望大家都可以「多賺一點錢、少繳一點稅」。

    這篇文章很長,所以我先講結論:
    1. 今年許多扣除額的金額都調高不少,
    代表今年大家可以「少繳很多稅」。
    2. 「去年」結婚的同性伴侶,
    今年可以合併申報。
    3. 今年因受疫情影響,
    可以延到「6/30前」申報繳納。
    4. 今年因受疫情影響,
    納稅義務人若無法在6/30前申報繳納,
    可向稅捐稽徵機關提出
    「申請延期」或「分期繳納」。
    5. 如果你可以列舉出來的單據金額加總後,
    會超過「標準扣除額」,
    選用「列舉扣除額」會比較划算。
    6. 如果你和伴侶的薪水「差距較大」,
    選擇合併申報「或許」會比較划算
    (還是要經過試算才可以確定)。
    7. 存股票賺到的「股利盈餘」可以按一定比例扣除。

    一個例子、七個步驟,教你看懂你的稅單。
    人物設定:
    小陳是一個勤奮的上班族,性向為同性戀,
    去年結婚,伴侶目前為自由業。
    ------------------------------------------------------------
    《第一步》:計算「綜合所得總額(A)」
    看看你稅單第一頁的下面,會有個依照
    「所得類別」所列出的「所得總額(A)」,
    把每一列的數字加總一下,
    再把算出來的數字,
    減掉「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20萬元,應該就是
    「所得總額」最下面「合計」部分的數字,
    也就是你稅單上「綜合所得總額(A)」的數字。

    舉例:
    小陳的所得總額包含了:
    1. 薪資所得(代號50):80萬元
    2. 銀行定存利息(代號5AM):2萬元
    3. 股票的股利(代號54C):6千元
    所以,綜合所得總額就是:
    80萬元 + 2萬元 + 6千元 = 82萬6千元
    再扣掉「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20萬元,
    所以小陳的「綜合所得總額(A)」就是:
    82萬6千 - 20萬 = 62萬6千元。
    ------------------------------------------------------------
    《第二步》:計算「全部免稅額(B)」
    「免稅額」一人(未滿70歲)是8萬8千元。

    舉例:
    小陳和他的伴侶合併申報,
    所以小陳的「全部免稅額(B)」就是:
    8萬8千 * 2人 = 17萬6千元。
    ------------------------------------------------------------
    《第三步》:計算「全部扣除額(C)」
    這部分的計算應該在你稅單上的第二頁最上面,
    扣除額包含了:
    1. 標準扣除額(或列舉扣除額)
    (若選標準扣除額:單身12萬,有配偶24萬)
    2. 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最多27萬)
    3. 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一人20萬)
    4. 教育學費特別扣除額(一人2.5萬)
    5. 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一人12萬)
    6. 長期照顧特別扣除額(一人12萬)

    舉例:
    小陳和他的伴侶有
    「標準扣除額」24萬元、
    「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2萬元
    (這是小陳的「銀行定存利息」),
    所以小陳的「全部扣除額(C)」就是:
    24萬 + 2萬 = 26萬元。
    ------------------------------------------------------------
    《第四步》:計算「基本生活費差額」
    每人「基本生活費」為17萬5千元,
    基本生活費差額的算法就是把基本生活費減掉
    「全部免稅額(B)」再減掉
    「全部扣除額(C)」之後算出來的數字,
    如果算出來小於0就以0為計算結果。

    舉例:
    小陳和他的伴侶合併申報,
    所以小陳的「基本生活費差額」就是:
    17萬5千 * 2人 = 35萬元,
    35萬 - 17萬6千 - 26萬 = 0元
    ------------------------------------------------------------
    《第五步》:計算「綜合所得淨額」
    把「綜合所得總額(A)」減掉
    「全部免稅額(B)」再減掉
    「全部扣除額(C)」再減掉
    「基本生活費差額」之後算出來的數字就是
    「綜合所得淨額」。

    舉例:
    小陳的「綜合所得淨額」就是:
    62萬6千元 - 17萬6千 - 26萬 - 0 = 19萬元
    ------------------------------------------------------------
    《第六步》:計算「應納稅額」
    有了「綜合所得淨額」就可去查稅率級距表,
    看你是屬於哪一種「稅率」,
    再看你還可以再多減掉多少「累進差額」,
    把「綜合所得淨額」乘上「稅率」後,
    再減掉「累進差額」就是你的「應納稅額」。

    舉例:
    小陳的「應納稅額」就是:
    19萬 * 5% - 0 = 9500元
    ------------------------------------------------------------
    《第七步》:計算「應自行繳納稅額」
    算出「應納稅額」之後,
    還可以再減掉公司每個月從你薪水中
    預先扣繳的「扣繳稅額(D)」,
    還可以再減掉「股利及盈餘可抵減稅額」
    (這是你存股票賺的「股利及盈餘合計金額」
    再乘上8.5%後算出來的),
    減掉這兩項後才是你真正要繳的錢喔。

    舉例:
    小陳的「扣繳稅額(D)」是0元,
    「股利及盈餘可抵減稅額」為
    6千 * 8.5% = 510元,
    小陳的「應自行繳納稅額」就是:
    9500 - 0 - 510 = 8990元
    ------------------------------------------------------------
    參考資料:
    新手報稅一次就上手(https://pse.is/QYRQR)
    2020報稅懶人包(https://pse.is/RUHFV)
    2020綜所稅八好康(https://pse.is/RYG9A)
    稅率級距表(https://pse.is/PZ3XC)
    分開計稅或合併計稅(https://pse.is/SBD96)
    標準扣除額 vs.列舉扣除額(https://pse.is/SKUS6)
    存股族領配息節稅方法(https://pse.is/RF9Z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