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電腦工程師英文縮寫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電腦工程師英文縮寫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電腦工程師英文縮寫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電腦工程師英文縮寫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林生祥 Lin Sheng Xiang,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我的吉他老師黃中岳 {{ 參. 談談編曲實務經驗 }}_14 ---------------------------------------------------------- 開始構思這一週的文章主題時,正是自己五十有一的生日前後;在生日的這個日子,懷念自己甚早離世的母親,應該也算是...

  • 電腦工程師英文縮寫 在 林生祥 Lin Sheng Xia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03-20 00:04:45
    有 32 人按讚


    我的吉他老師黃中岳

    {{ 參. 談談編曲實務經驗 }}_14

    ----------------------------------------------------------

    開始構思這一週的文章主題時,正是自己五十有一的生日前後;在生日的這個日子,懷念自己甚早離世的母親,應該也算是人之常情。

    我的母親是一位『中文打字員』。



    當你現在每天的生活中,不論是電腦或是手機或是這一類的3C行動裝置,都有著帶有中文注音符號的英文鍵盤,而你不論是用手寫輸入、拼音輸入,或是字型輸入,來鍵入任何你想溝通的訊息給任何你想溝通的對象,這整件事已經快要像是呼吸一樣的自然、一樣的微不足道;我常常看到新世紀的年輕朋友們用任意的大拇指組合、飛快地在自己的行動裝置上用可能等同於說話的速度來鍵入文字,即時迅速地與另一端的對象交換著資訊,我總是覺得……這世界變化得真是太快了!

    請讓我們去翻找一下任何一種在『電腦』普及之前的中文出版物,不論是報紙、雜誌或是真正有厚度有重量 (這是一個雙關語) 的書籍,你有沒有想過:這些出版物是怎麼被完成編輯、印刷而出現、存留在我們這個維度的時空裡的?

    『中文打字員』。

    我的母親是一位中文打字員,從我有記憶以來,我的青少年期之前的家庭生活中,總是有一種單調而重複的機械聲,用一種緩急不一的速率,迴響在室內的廳堂間。那是我的母親,憑藉著她在年輕時就讀於嘉義的專科學校所學會的技術,協助著我那辛勤工作、但月薪不多的正直父親,用以增加收入、補貼開銷的一種本事。我回想著:當我還是國小的年紀,每天課後在巷弄間,與鄰居小孩們撒野完畢、回到家裡吃過晚飯、潦草應付了功課、就要沈沈睡去的時刻,似乎每一晚,我都是在那種單調而重複的機械聲中,就不知怎麼地在第二天早晨、被母親在廚房準備早餐的聲音給喚醒。

    我從來不知道我的母親為了拉拔家中三個小孩,每天面對著那台看起來就有點兒年紀的中文打字機,究竟是工作到幾點才真的能夠休息。

    我只知道我的母親在四十九歲那一年,因為長期疲累所導致末期的肝癌,在還沒能看到過她所擔心的小兒子在她所擔心的生命軌跡的選擇上做出任何她可以不擔心的成績之前,就離開了這個世界。那是民國七十七年冬,我完成『河岸留言』音樂創作發表會的五個月前。

    那台中文打字機在父親的房間裡保留了很久,我知道父親看著那台打字機的所有心情。他沒對我說過,我也沒對他說過。

    生命,來了、去了,似乎一切都很清淡,也似乎什麼都沒改變過;但,它改變了我所有的事情,雖然,我也從來沒對我的母親說過。

    ----------------------------------------------------------

    我想,你應該不會知道『中文打字機』是多麼複雜而奧妙的機器,所以,我一定要請你多知道這件事情:https://zh.wikipedia.org/…/%E4%B8%AD%E6%96%87%E6%89%93%E5%A…
    維基百科的那張圖片,給了我今天所有多愁善感的理由:那幾乎就是從我腦海深處翻出來的活生生的、像是昨天還看到的物件。它的描述也重新喚醒我對這臺機器 --- 甚至是它的味道的所有記憶。是這樣的:那個平台的『字盤』上,縱、橫排列了上千個小小的長條狀『鉛鑄』字型,每一個字型都是左右反寫、而且擺放時是上下倒置的,那個意思是說,先不管上千個鉛字的顏色看起來根本都長得一樣,你就算把其中任何一個鉛字拿到眼前來仔細端詳,你的大腦都需要轉兩次才有可能分辨這是什麼字。而像我母親這樣的中文打字員,她們會記憶每一個鉛字是被擺放在字盤縱橫條列的哪一行、哪一個位置,當她們看著要打印的文字 --- 通常都是誰誰誰手寫的筆稿,她們的左右手會自動配合著左右滑動、上下移動,像是有雷射導航裝置的那樣,在字盤中找到那個字,然後慎重地打印上文件。

    那到底有多複雜呢?我們不妨看看這篇文字裡所附的影像,來大概揣摩一下這整個流程是怎麼回事:http://history.bayvoice.net/…/190215.htm%E5%8F%A4%E8%91%A3%…
    如果可以,我還想請你再看看這一篇比較詳細的介紹:http://www.cim.chinesecio.com/hbcms/f/article/info…

    我其實對於母親在操作那台打字機的整個動作中,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當她的記憶導航到那個『要打的字』的位置時,她會下意識地用百分之十左右的『觸鍵』力度,像是要與誰確認的那種狀態,很快地、重複地先輕輕地按壓著那個打字柄,這時候,整個機件會將那個字先稍稍帶起來、但還不會碰觸到滾筒上的文件紙上,然後,像是突然下了決心的那樣,她才用百分之百的『觸鍵』力氣,將那個字真正地打印上去。這樣的動作以每個字二至五秒左右的時間感、速率持續進行著。

    而為什麼會有這種下意識的動作呢?

    因為如果你不慎打錯了一個字,在那個年代的那樣的『科技』條件下,你要『更正』那個錯字,你不會知道究竟有多麼多麼麻煩!

    維基百科描述:打字機是用『色帶』來打印文字,這與我的記憶完全不同,我記得『色帶』這種方式,是比較英文打字機的路線。那時候我的母親所打印的文件,是環繞在滾筒上的、一種深藍色的『蠟紙』,一旦你打錯了一個字,你必須將整張蠟紙從滾筒上取下來,用一種類似『立可白』而我始終不知道是什麼厲害東西的修補工具,在那個錯字的地方細心地塗抹上去,讓它自然風乾,然後再把蠟紙重新鋪回滾筒上 --- 困難的地方來了:你必須非常非常仔細地去校正整張蠟紙原本所在的位置,因為,即便只有一根頭髮那樣的差距,在當年那樣的科技技術之下,你下一個更正的字就會偏離原本字跡的縱橫相對位置, 即便只有一根頭髮那樣的差距,你打出來的『字裡行間』,看起來就是歪斜不齊的,那甚至可能會因為訂正一個錯字、但造成的行列歪斜,你必須將整張蠟紙的內容重新再打過一遍 --- 不論你原本已經打到什麼樣的完成度了!

    你知道為什麼在臺灣、或者說漢文化的傳統中,對於書寫、印刷著文字的紙張,會必須懷抱著非常崇敬的心情,不可任意踐踏、毀棄,而甚至有『惜字塔』(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83%9C%E5%AD%97%E5%A1%94 ) 的這種習俗嗎?因為自從『活字印刷』以來,任何被『印刷』而出版的文字、以及它的載體,都是非常非常得來不易的;你所能閱讀的典章書籍,在你看不到的背後,都有像我母親那樣的工作者,兢兢業業、仔仔細細地對待著她們要呈現給閱覽者的一切用心。

    然後,電腦普及了。有許多了不起的工程師開發了各種形式的中文輸入方式,它普及到你生活中任何一種3C產品,它讓你可以不必假手他人,自己就可以完成所有你想表述的文字內容,就像我現在用著我的 Mac 電腦書寫這篇文字一樣;如果不小心打錯了一個字、一句話,刪掉重打就得了,真的沒什麼了不起的。

    所以發生了什麼事?

    我們對於我們的『文字』越來越不在意了。

    在一句話裡打錯、選錯了一、兩個字?『哎呀!那個…看得懂就好了吧?』,用了不正確的語法、文意?『哎呀!…我覺得你有一點故意找碴喔!』,用符號、火星文來表述狀態?『啊…不然你有什麼更好的建議?』,直接使用注音符號『的縮寫』?『……我確定你真的是上一個世紀的!難怪你有五十以上了!』。

    所以,我們的中文使用能力越來越不需要精確,我們的新聞越來越不需要求證,我們的資訊…有個大概就好,我們的一切,生活的、政治的、文化的、美學藝術的,越來越沒有什麼了不起的。

    那些方便了我們的一切美好發明,我們使用得越來越隨便了。

    知道嗎?只要你願意、你想要,你一咬牙,就可以把類似上一週我所推薦、你應該建構起的編曲基本音色都買下來,而那個時候,你所使用的音色,會與像是臺灣最好的編曲家鍾興民先生一樣 --- 其實,你甚至可以與全世界最傑出的編曲音樂家一樣,用著一模一樣的音色,用著一模一樣的編曲軟體,用著一模一樣的錄音器材,一模一樣的一切完成音樂所需要的所有美好發明。

    這些發明、或說研究,原意就是希望能讓音樂的生產越來越方便,我猜想這些音樂工程的研發人員,就和那些研發了中文輸入的工程師一樣的偉大!

    然後,發生了什麼事呢?那才是我真正想說的:

    [三. 關於編曲開始前應該要會的幾件事]_03 敬重你所使用的每一個音符。

    以上。

    ----------------------------------------------------------

    後記:我的母親沒有對我說過她對我的擔心,她不用說,我都知道。我只是很希望能有一天,我終於可以對她說:『媽媽~您千萬不用擔心呀!』--- 無論是在什麼維度,會是在什麼樣的另外一個世界。

  • 電腦工程師英文縮寫 在 黃中岳談吉他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03-19 20:30:00
    有 339 人按讚

    {{ 參. 談談編曲實務經驗 }}_14

    ----------------------------------------------------------

    開始構思這一週的文章主題時,正是自己五十有一的生日前後;在生日的這個日子,懷念自己甚早離世的母親,應該也算是人之常情。

    我的母親是一位『中文打字員』。



    當你現在每天的生活中,不論是電腦或是手機或是這一類的3C行動裝置,都有著帶有中文注音符號的英文鍵盤,而你不論是用手寫輸入、拼音輸入,或是字型輸入,來鍵入任何你想溝通的訊息給任何你想溝通的對象,這整件事已經快要像是呼吸一樣的自然、一樣的微不足道;我常常看到新世紀的年輕朋友們用任意的大拇指組合、飛快地在自己的行動裝置上用可能等同於說話的速度來鍵入文字,即時迅速地與另一端的對象交換著資訊,我總是覺得……這世界變化得真是太快了!

    請讓我們去翻找一下任何一種在『電腦』普及之前的中文出版物,不論是報紙、雜誌或是真正有厚度有重量 (這是一個雙關語) 的書籍,你有沒有想過:這些出版物是怎麼被完成編輯、印刷而出現、存留在我們這個維度的時空裡的?

    『中文打字員』。

    我的母親是一位中文打字員,從我有記憶以來,我的青少年期之前的家庭生活中,總是有一種單調而重複的機械聲,用一種緩急不一的速率,迴響在室內的廳堂間。那是我的母親,憑藉著她在年輕時就讀於嘉義的專科學校所學會的技術,協助著我那辛勤工作、但月薪不多的正直父親,用以增加收入、補貼開銷的一種本事。我回想著:當我還是國小的年紀,每天課後在巷弄間,與鄰居小孩們撒野完畢、回到家裡吃過晚飯、潦草應付了功課、就要沈沈睡去的時刻,似乎每一晚,我都是在那種單調而重複的機械聲中,就不知怎麼地在第二天早晨、被母親在廚房準備早餐的聲音給喚醒。

    我從來不知道我的母親為了拉拔家中三個小孩,每天面對著那台看起來就有點兒年紀的中文打字機,究竟是工作到幾點才真的能夠休息。

    我只知道我的母親在四十九歲那一年,因為長期疲累所導致末期的肝癌,在還沒能看到過她所擔心的小兒子在她所擔心的生命軌跡的選擇上做出任何她可以不擔心的成績之前,就離開了這個世界。那是民國七十七年冬,我完成『河岸留言』音樂創作發表會的五個月前。

    那台中文打字機在父親的房間裡保留了很久,我知道父親看著那台打字機的所有心情。他沒對我說過,我也沒對他說過。

    生命,來了、去了,似乎一切都很清淡,也似乎什麼都沒改變過;但,它改變了我所有的事情,雖然,我也從來沒對我的母親說過。

    ----------------------------------------------------------

    我想,你應該不會知道『中文打字機』是多麼複雜而奧妙的機器,所以,我一定要請你多知道這件事情: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6%96%87%E6%89%93%E5%AD%97%E6%A9%9F
    維基百科的那張圖片,給了我今天所有多愁善感的理由:那幾乎就是從我腦海深處翻出來的活生生的、像是昨天還看到的物件。它的描述也重新喚醒我對這臺機器 --- 甚至是它的味道的所有記憶。是這樣的:那個平台的『字盤』上,縱、橫排列了上千個小小的長條狀『鉛鑄』字型,每一個字型都是左右反寫、而且擺放時是上下倒置的,那個意思是說,先不管上千個鉛字的顏色看起來根本都長得一樣,你就算把其中任何一個鉛字拿到眼前來仔細端詳,你的大腦都需要轉兩次才有可能分辨這是什麼字。而像我母親這樣的中文打字員,她們會記憶每一個鉛字是被擺放在字盤縱橫條列的哪一行、哪一個位置,當她們看著要打印的文字 --- 通常都是誰誰誰手寫的筆稿,她們的左右手會自動配合著左右滑動、上下移動,像是有雷射導航裝置的那樣,在字盤中找到那個字,然後慎重地打印上文件。

    那到底有多複雜呢?我們不妨看看這篇文字裡所附的影像,來大概揣摩一下這整個流程是怎麼回事:http://history.bayvoice.net/b5/whmt/2016/10/29/190215.htm%E5%8F%A4%E8%91%A3%E4%B8%AD%E6%96%87%E6%89%93%E5%AD%97%E6%A9%9F%E8%83%8C%E5%BE%8C%E7%9A%84%E5%A5%A7%E7%A7%98%E5%92%8C%E5%85%A7%E5%B9%95.html
    如果可以,我還想請你再看看這一篇比較詳細的介紹:http://www.cim.chinesecio.com/hbcms/f/article/info?id=6f987c79e2434bed938baaec1192ebcb

    我其實對於母親在操作那台打字機的整個動作中,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當她的記憶導航到那個『要打的字』的位置時,她會下意識地用百分之十左右的『觸鍵』力度,像是要與誰確認的那種狀態,很快地、重複地先輕輕地按壓著那個打字柄,這時候,整個機件會將那個字先稍稍帶起來、但還不會碰觸到滾筒上的文件紙上,然後,像是突然下了決心的那樣,她才用百分之百的『觸鍵』力氣,將那個字真正地打印上去。這樣的動作以每個字二至五秒左右的時間感、速率持續進行著。

    而為什麼會有這種下意識的動作呢?

    因為如果你不慎打錯了一個字,在那個年代的那樣的『科技』條件下,你要『更正』那個錯字,你不會知道究竟有多麼多麼麻煩!

    維基百科描述:打字機是用『色帶』來打印文字,這與我的記憶完全不同,我記得『色帶』這種方式,是比較英文打字機的路線。那時候我的母親所打印的文件,是環繞在滾筒上的、一種深藍色的『蠟紙』,一旦你打錯了一個字,你必須將整張蠟紙從滾筒上取下來,用一種類似『立可白』而我始終不知道是什麼厲害東西的修補工具,在那個錯字的地方細心地塗抹上去,讓它自然風乾,然後再把蠟紙重新鋪回滾筒上 --- 困難的地方來了:你必須非常非常仔細地去校正整張蠟紙原本所在的位置,因為,即便只有一根頭髮那樣的差距,在當年那樣的科技技術之下,你下一個更正的字就會偏離原本字跡的縱橫相對位置, 即便只有一根頭髮那樣的差距,你打出來的『字裡行間』,看起來就是歪斜不齊的,那甚至可能會因為訂正一個錯字、但造成的行列歪斜,你必須將整張蠟紙的內容重新再打過一遍 --- 不論你原本已經打到什麼樣的完成度了!

    你知道為什麼在臺灣、或者說漢文化的傳統中,對於書寫、印刷著文字的紙張,會必須懷抱著非常崇敬的心情,不可任意踐踏、毀棄,而甚至有『惜字塔』(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83%9C%E5%AD%97%E5%A1%94 ) 的這種習俗嗎?因為自從『活字印刷』以來,任何被『印刷』而出版的文字、以及它的載體,都是非常非常得來不易的;你所能閱讀的典章書籍,在你看不到的背後,都有像我母親那樣的工作者,兢兢業業、仔仔細細地對待著她們要呈現給閱覽者的一切用心。

    然後,電腦普及了。有許多了不起的工程師開發了各種形式的中文輸入方式,它普及到你生活中任何一種3C產品,它讓你可以不必假手他人,自己就可以完成所有你想表述的文字內容,就像我現在用著我的 Mac 電腦書寫這篇文字一樣;如果不小心打錯了一個字、一句話,刪掉重打就得了,真的沒什麼了不起的。

    所以發生了什麼事?

    我們對於我們的『文字』越來越不在意了。

    在一句話裡打錯、選錯了一、兩個字?『哎呀!那個…看得懂就好了吧?』,用了不正確的語法、文意?『哎呀!…我覺得你有一點故意找碴喔!』,用符號、火星文來表述狀態?『啊…不然你有什麼更好的建議?』,直接使用注音符號『的縮寫』?『……我確定你真的是上一個世紀的!難怪你有五十以上了!』。

    所以,我們的中文使用能力越來越不需要精確,我們的新聞越來越不需要求證,我們的資訊…有個大概就好,我們的一切,生活的、政治的、文化的、美學藝術的,越來越沒有什麼了不起的。

    那些方便了我們的一切美好發明,我們使用得越來越隨便了。

    知道嗎?只要你願意、你想要,你一咬牙,就可以把類似上一週我所推薦、你應該建構起的編曲基本音色都買下來,而那個時候,你所使用的音色,會與像是臺灣最好的編曲家鍾興民先生一樣 --- 其實,你甚至可以與全世界最傑出的編曲音樂家一樣,用著一模一樣的音色,用著一模一樣的編曲軟體,用著一模一樣的錄音器材,一模一樣的一切完成音樂所需要的所有美好發明。

    這些發明、或說研究,原意就是希望能讓音樂的生產越來越方便,我猜想這些音樂工程的研發人員,就和那些研發了中文輸入的工程師一樣的偉大!

    然後,發生了什麼事呢?那才是我真正想說的:

    [三. 關於編曲開始前應該要會的幾件事]_03 敬重你所使用的每一個音符。

    以上。

    ----------------------------------------------------------

    後記:我的母親沒有對我說過她對我的擔心,她不用說,我都知道。我只是很希望能有一天,我終於可以對她說:『媽媽~您千萬不用擔心呀!』--- 無論是在什麼維度,會是在什麼樣的另外一個世界。

  • 電腦工程師英文縮寫 在 臨床心理師的腦中小劇場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7-09-14 22:08:25
    有 81 人按讚


    【腦中小劇場 第12場 生理回饋儀,揪出自律神經失調的神器】
        
    「你們這種什麼心理諮詢師就只會出一張嘴,講那些風花雪月的事,然後連儀器跟證據都沒有,就說我很緊張,啊你嘛拜託,現在大數據時代捏,這樣不科學啦。」
      
    只花了二十秒,這傢伙就惹毛我了,理由如下:
      
    1.叫錯稱謂,我承認自己器度小兼玻璃心,但「臨床心理師」是國考正式稱謂,也是我花了七年人生精華才換來的五個字,結果被弄得好像只要二十個小時認證課程就能拿到的頭銜
    2.簡化職業內容,而且讓我覺得律師出一張嘴好像比較值錢
    3.亂用成語,連風花雪月的意思都不知道,而這點正是我最在意的
      
    基於上述三個理由,尤其是第三點,我決定拿出儀器跟一堆貼片,光明正大地在他頭上貼好貼滿,而這台儀器,就是生理回饋儀。
      
    這名案主是個科技園區的研發主管,接下面板專案後已經連續半年沒睡好覺,胸悶頭痛更是家常便飯,但他不以為意,他之所以會站在我面前,完全是迫於上司的指令,他上司非常擔心眼前的壯漢中風或猝死。
      
    這名壯漢年約四十,一開口便霸氣側露,只可惜呼吸不太順暢(可能導致胸悶),開口閉口都是專案進度,黑眼圈也重(晚上肯定失眠),頭痛根本不奇怪,在我看來,這傢伙等於是一塊焦慮磁鐵,如果今天坐我對面的只是一般民眾,大多會欣然同意我剛才的觀察。
      
    遺憾的是,他是一名工程師,只相信標準流程與數據。而目前唯一能把感受輸出成數字的,就是「生理回饋儀」。
      
    生理回饋儀,顧名思義就是將各種生理訊號轉化成數據,回饋給受試者的儀器,它除了能讓人更清楚地透視自己的生理狀態,也是把心理治療賦予科學身份的重要裝置。
      
    一般而言,人的緊張狀態是由大腦發起攻勢,動員交感神經所形成的狀態,通常會加速心跳,讓血液流向重要器官,以便即時迎戰或逃跑,作用是在保護身體。因此人在緊張時,才會出現四肢冰冷、肌肉緊繃、呼吸急促、大量流汗以及心跳過快等生理反應。
        
    生理回饋儀的作用,便是幫這些生理反應畫上刻度。整台儀器通常有五組感應器,分別對應上述的症狀,儀器另一端則連接電腦螢幕,先介紹比較容易理解的其中三組(文字過敏者請直接看圖):
      
    指溫:人在緊張時,末梢血管會收縮,因此會出現四肢冰冷的情形,指溫越低,代表越緊張。感應器通常會黏貼在指側。
      
    肌電位:人在緊張時,肌肉容易緊繃,肌張力也會跟著增加,因此當電位數據升高,就代表身體開始緊張。感應器通常會貼在前額或背部,因為這兩處的肌肉反應比較敏感。
        
    呼吸速率:人越緊張,呼吸會顯得越急促。有人會在短時間內大量吞吐氣息,有人則會閉氣。感應器通常置於胸部,偵測呼吸頻率與振幅,身體一旦緊張,便會出現不規律的波形。
         
    接下來這兩組,聽起來就比較假掰,英文縮寫也是拿來唬人的,但如果不讓它看起來威一點,是絕對無法取信於壯漢主管的。
      
    膚電位(GSR,Galvanic Skin Response):這部分與「汗腺」的反應有關。人在緊張時會流汗,汗水會提升導電能力,因此當感應器的電流量升高時,就表示身體開始緊張,汗腺開始作用,增強了導電度。
      
    末梢血流量(BVP,Blood Volume Pulse):這部分與「心跳加速」有關。先前提到,人在緊張時心跳會加速,目的是把血液運送到比較重要的器官,但由於四肢並不是第一順位,因此會造成末梢血流量不足,血容量減少,進而出現指溫低等情形。
    待心跳減速之後,血流會再流回末梢,血容量增加,這一來一往的落差與振幅,就是感應器要測量的部分。因此當身體緊張時,心跳加速,導致末梢血管收縮,血容振幅便會降低,心跳變異率也會不太一致。
      
    以上五組生理訊號,就是一台初階生理回饋儀所能產出的數據
      
    然而,測量出一個人有多緊張,並不是這台儀器的終極目的,畢竟每個人都會緊張,緊張也沒甚麼大不了的。我們真正想知道的是,「你要花多少時間,才能從緊張的狀態中復原?」如果把引號裡的兩句話,翻譯成專有名詞,那就是「你的自律神經是否失調了?」
      
    先前提到,其實大部分的焦慮反應,都是為了保護身體,但若人長期處在壓力之中,便會形成一種假警報,也就是說,「只要面對壓力,即便沒有身處危險情境,大腦也會下達指令鏟除危機」,因此才會造成這種保護作用,既無法針對真實情境進行協調,更會過度束縛身體,反而形成一種不舒服的感覺,這就是所謂的自律神經失調。
      
    生理回饋儀要如何檢測出自律神經失調呢?很簡單,首先讓受試者在平靜的狀態下測得生理訊號,作為基準線。緊接著製造一個讓人緊張的情境(只要從1001開始減7,每3秒響一次警報,情況就會變得很刺激),觀察各種數值的變化幅度,再請他放鬆,觀察那些數據能恢復到什麼程度。
      
    從焦慮回到基準線,所需要的時間越長,就代表失調的傾向越嚴重。
      
    而我手上這位研發主管在放鬆期的時候,五個數據沒有一個回到基準線,每一個都持續爬升,而他居然還有力氣開玩笑說「這如果是今天的開盤走勢就好了」。
      
    接下來的步驟才是重點。
      
    生理回饋儀不只是一個反應身體訊號的評估儀器,更是心理治療的助攻神器。
      
    面對容易焦慮的案主,心理治療會加強放鬆訓練(通常是腹式呼吸),有了生理回饋儀,放鬆作用便能清楚地呈現在電腦螢幕上。所謂作用,指的就是「經過放鬆訓練,各項數據能越來越快地回到基準線」。坦白說,即使什麼都不做,時間一過,這些數字還是會慢慢掉回基準線,因為人不可能一輩子都在緊張。
      
    但是,若能經由放鬆練習,讓走勢回穩,便能讓案主在觀看螢幕的同時,產生一種「原來我也能控制自己的身體,我也能靠自己讓數據回到基準線」的安心感。因此,生理回饋儀讓放鬆不再只是一種模糊的感受,而是多了科學背景與線條。
      
    生理回饋治療是身心科基本的健保給付項目,當然,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時間到醫院進行生理回饋訓練或治療。幸運的是,坊間就有類似的替代品,譬如智慧手環(測心律)或溫度貼紙,也有很不錯的免費app能規劃你的呼吸節律。
      
    如果你連這個也沒時間找,而情況又很緊急時,別擔心,人體也有自帶的生理回饋儀,那就是我們的雙手。
      
    我曾經處理過一位有強迫症的大學生,他認定自己的心跳一分鐘超過100下,睡前總是過度在意自己的心跳聲,為此夜不成眠。於是我請他先做五分鐘的放鬆呼吸,再輕輕地按住自己的脈搏,靜下心來,認真計數這一分鐘的心跳次數,這個做法通常能讓案主檢視自己的生理訊號是否被擴大,果不其然,他的心跳是非常標準的72下。一旦證實是自己的想像,或是有感於自己的進步,我們會對自己的自律神經更有信心。
      
      
    你的焦慮,身體都知道,當它給出訊號,請你好好把握第二次機會。
      
    #生理回饋儀
    #自律神經失調
    #腹式呼吸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