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電子工程師薪水ptt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電子工程師薪水ptt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電子工程師薪水ptt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電子工程師薪水產品中有7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萬的網紅杜書伍 聯強集團總裁,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躋身組織的前30%關鍵人才】 從小就喜歡深思的杜書伍,腦子裡無時無刻不在轉動思考,成為企業家之後,這更成為他帶領團隊向前走的管理方式。「我認為領導就是要『觀念領導』,」杜書伍說。爲此,2000年之後,他乾脆當起「老師」,每天早上八點到九點召集幹部「上課」。隨著聯強國際規模不斷擴張,杜書伍再...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60的網紅李黎哈哈LilyHah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點擊領取YC亞洲料理食譜迷你書🥙 https://mailchi.mp/556c2fb7c414/ebook_ycgermany 👉More about YC https://www.instagram.com/asianfoods_lovers/ [先說一下,網路很雷,影片卡卡,但聲音絕對沒問...

電子工程師薪水 在 狼晶晶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03 08:57:48

我在部落客最興盛的時代, 兼職了IC半導體電子工程師的身份!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那時的我,是個在內湖科學園區工作的電子新貴, 這個職業是我求學時代的夢想, 為了實現夢想我選擇窩在公司, 下班後回家加班至天亮,完成部落客的工作。 以二邊的收入來說,我當工程師的收入早已經追不上部落客的收入, 所以...

電子工程師薪水 在 Cher 雪兒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2-01 07:24:19

【工作的低潮,誰不會沒有呢?】 畢業後在電子業打滾7年多的小玉, 終於在去年底送出了辭職信, 她心想「再也不要回到這無能為力的產業!」 但現實告訴她,你不做這行,請問你要做什麼, 於是打開職缺公司,還是投了好幾家電子業的業務, 面試了好幾回,得到都是謝謝,不聯絡, 不然就是薪水談不攏。 她坐在我...

電子工程師薪水 在 維機入市|投資理財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02 18:57:59

#維你分享 💡比薪水更重要的事? 維特開始經營維機入市後最常被問到: 「工程師薪水很高吧?為什麼要搞這些」 今天就來分享我靈光一閃的那一夜⚡️  維特現職電子業工程師,年資將近3年 大部分時間朝9晚6穩定打卡上下班 不必輪班、薪水也高於同齡的中位數 其實這樣過好像也夠了?  直...

  • 電子工程師薪水 在 杜書伍 聯強集團總裁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02 18:30:57
    有 502 人按讚

    【躋身組織的前30%關鍵人才】
     
      從小就喜歡深思的杜書伍,腦子裡無時無刻不在轉動思考,成為企業家之後,這更成為他帶領團隊向前走的管理方式。「我認為領導就是要『觀念領導』,」杜書伍說。爲此,2000年之後,他乾脆當起「老師」,每天早上八點到九點召集幹部「上課」。隨著聯強國際規模不斷擴張,杜書伍再進一步把上課內容寫成文章,讓全體員工都能了解他的思維。
     
      大老闆為文創作,想必離不開嚴肅與教條的成分吧?一點也不。這系列後來以「聯強EMBA」為名,隨電子報發送的短文,因為談的是工作中人人會碰到的課題,角度深入淺出,以小窺大,不僅內部幹部受用,連收到的外界客戶、經銷商、合作夥伴都深覺有收穫,無形中爲杜書伍養出一批忠實閱讀的「粉絲」。
     
      大方分享自己的心得,杜書伍笑著說,希望透過文字帶來影響,說不定就此改變某個人的職涯,或讓某家企業從此降低基層運作的成本。「公開這些是帶點理想性,」他說。
     
    問:你對自己的職涯一直都有清楚的想法,是不是少年養成的過程帶給你一些影響?
     
    答:我覺得有兩個因素,第一,是種穩定的力量。我的家庭教育一直教我要踏實,假如沒有這個,人就會浮躁,風一吹就會搖來搖去。第二,我成長的年代,是台灣非常期望走向富裕的年代,對自己有希望成功的強烈企圖心。有了這種企圖心,就會去動腦,想要突破。但有了先前穩定的力量搭配,我不會躁進,或一看到旁邊的機會,就方向搖擺。
     
    問:父母親怎麼教育你這種態度?有特別的方式嗎?
     
    答:這些認知有的是來自父母正面的言教,但也有來自負面的;好的可以學,壞的記取教訓。像我母親是正面教材,我父親的中年危機,則算是負面教材,他本來教書教得很好,收入也很高,但後來他想當校長,就從教育界退休,參加別人的辦學,最後卻沒有成功。這件事對我的影響是,當我要做重大決定時,我會很審慎,會陷入長考。多思考,就會把範疇拉大,把考慮的時間拉長。長考也是另一種穩定的力量。
     
    問:你的職涯中,哪些是你需要長考的時刻?
     
    答:我出來工作大概快四年時,有人用雙倍的薪水來挖角。我那時候負責英特爾的微處理器的推廣,他做電子打卡鐘,當時我的薪水兩萬出頭一點,他用五萬挖我,那時候,這筆錢很大很大。因為他的產品要外銷,他還對我說:「我就給你五十萬,你跟我去國外跑。」我想,天底下從來不會有好康的事掉下來,這個人出手這麼大氣,代表他的行事作風不踏實。這筆錢我能拿六個月還是一年?所以最後我就沒有去。
     
      另外一次,是我大四時在補校教高三數學,服完兵役回來後,校長又來找我,要我晚上再去兼課。我約略算一下,去教書至少一個月有四千五,當時我的薪水差不多是七千塊,等於是兼一份差,薪水增加六成,但我還是拒絕了。因為老師領的是鐘點費,薪水雖然不錯,但增幅有限,又不是我的主業。相反的,我專注投入公司的工作,薪水可能會成長很快,所以我拒絕了,決定專注做我的本業。
     
    問:很多人面對機會難以拒絕的理由,是認為它稍縱即逝,你不擔心這一點?
     
    答:沒有實力,機會都不是你的。機會其實隨時都有。我用公車來譬喻,儘早讓自己站上公車站牌,機會來你就上得去。但有時候你站在那裡,機會還沒來,你也要耐心等。
     
      我在學校時就經常思考自己的未來,我知道我學的是Computer Science(微電子),但我希望未來走管理職、業務職,所以大學時代除了本科之外,我還去修了很多管理課程,為未來作準備。
     
      進入職場後,第一個職務是擔任研發工程師,原本我為自己設定花兩年時間熟練技術實務,之後再轉調業務,但我做了九個月,就被公司要求轉調業務,因為覺得我在技術的磨鍊還不夠,所以當時陷入另一個長考。不過,一方面是配合公司需要,另方面,我想到只要肯花時間,做業務時還是可兼顧研究產品、累積技術含量,這樣不也更會賣。所以我轉換職務時,白天跑業務,晚上K書作研發,兩個兼具。這段過程也讓我思考,怎樣讓兩件衝突的事情協調,能夠一魚雙吃。
     
    問:像個人生活,娛樂這些面向,都不在你的考量內?
     
    答:(笑)我出社會前面十年,只看過一、兩部電影。
     
    問:你從什麼階段開始真正讓自己從「部屬」的思維,提升到「管理者」的思維?
     
    答:在學校時,我就常思考自己的未來出路,因為不是狹隘地讀書,想的時間也比較長遠,所以習慣以比較高的高度看事情。從學校建立這樣的習慣後,這一輩子,我都是拉高高度來看事情。第二,我念了管理,自然而然就有管理的背景,讓我後來在做主管的過程中很自然,沒有任何門檻。
     
    問:在管理端經常要面對人的問題,你都沒有摸索或挫折的過程?
     
    答:(大笑)多了。以我的職涯來說,可以分成幾個階段。我一九七六年出來工作,第一階段大概到一九八五年。這個階段都在打基礎摸索。這九年時間,我cover的範疇很多,這段時間的挫折就很多。
     
      打個比方,我認為任何事都應該節儉。我剛開始做sales,感覺常常跑呀跑,沒有結果,卻要花錢,所以我出去都坐公車,管理下屬也是這樣。但另外有個部門出去就直接招計程車,於是部門間,大家就會比較。我就對部屬說,我們今天這樣節省,紅利會比較好。結果呢?並沒有比較好。最後我拿我自己的紅利出來分給大家,結果他們都不收,而且認為我這個主管有guts(膽識)。在這樣的要求下,第二年,我們的紅利的確就比較好。
     
    問:你碰過最大的難題是什麼?
     
    答:最大的挫折就是部屬被挖角。投注心力去帶他們,後來他要離職。或是覺得某位女性同仁很不錯,她卻說:「抱歉,我要回家生小孩。」爲了這個,我還寫了好幾篇文章,談雙薪家庭的重要,甚至上媒體談怎樣料理家事,教太太給先生一律穿白襯衫、買同樣顏色的襪子,垃圾桶一次套好幾個塑膠袋,更換的時候才方便.......減輕女性同仁的負擔。我甚至還教她們如何準備四菜一湯。
     
    問:說到有員工想回家帶小孩,你一路走來,都被強烈的危機意識跟企圖心引導,你認為現代人對工作仍然需要這樣嗎?
     
    答:關鍵在經濟基礎。這次金融危機就回過頭來告訴大家:未來環境的變化是你沒辦法控制的。你有把握目前的經濟條件一生無虞嗎?每個人對經濟安全的定義不一樣,但長遠來看,門檻還是蠻高的。就像誰會想到現在存款利息幾乎等於零?
     
    問:經過金融海嘯,職場發生很大的變動,也顛覆很多人對生涯的想像。你體會最深的一點是什麼?
     
    答:回過頭去看,我很高興我很多想法是對的,這些現象,終究證明我的價值是對的。

      我本來就看金融業是「虛業」,不是「實業」,過度擴張的結果,本來就應該泡沫化。再看很多垮掉的百年老店,很多都是老大不堪,沒有危機意識,長時間下來像是國營事業,怎麼經得起環境變化?
     
      雖然很多人失業,但我認為好的人從來沒失業過。景氣好,人員通常會寬編,企業只淘汰績效最差的3%,但景氣不好時,企業淘汰10%,這才是真正人力精實的編制。所以如果你在這最後的10%中,平常沒事,但是就像人家說:「退潮時,才知道誰沒穿褲子」,碰到考驗,誰沒穿褲子就看得到了。
     
      組織中,70%都是基層員工,30%屬於幹部級;真正屬於中級主管以上,比例可能只有3%。經濟不景氣時企業砍最多的,是基層員工跟不好的幹部;所以你希望自己永遠都很安全的話,就要努力擠進組織的前30%。大家必須有危機意識,也要與對現實有正確的了解,讓自己進入真正安全的範圍;否則在不安全的範圍中,當然會被砍。
     
      不過,整體來看這個世界還是人才不夠的,而且好的人才的價值比過去還要高;如果你是人才,不僅絕對不會失業,還到處搶著要。
     
    問:專業工作者或經理人可以從金融海嘯中學到什麼?
     
    答:要學到未來變化是很大的,絕對不能認為它不變或變化很小。另外,經濟安全與危機意識是必備的。經濟安全還包括能力安全,要讓自己一直跑在前面,不要落在後面。
     
      很多人聽不進去,因為他們根深柢固認為工作是痛苦的,休閒是快樂的。我認為這是絕大的錯誤。你鑽進工作中,那種知識的滿足跟喜悅,完成一件事的成就感,才是真正的快樂。玩就快樂嗎?不見得喔。玩是你要付錢給人家,工作是人家付錢給你,你又很快樂,而且獲得愈多,表現愈好,給我的錢愈多,何樂而不為?
     
    問:你不斷強調思考的重要,你思考時,有特殊的程序嗎?
     
    答:我無時無地不在思考,腦筋不動就渾身不對勁。因為思考是不分場所的,我連走路也在想事情。假如想出東西,那就很高興了。年輕時,我對我的主管,或公司做法,有時不是很認同。但是我心裡會想:「我只有兩年工作經驗,人家是我的三倍,其中必有道理。」我就照做,有時候會問,有時候就持續當作一個議題,隨時找答案,很可能五年以後才找到答案。養成習慣後,現在留在我腦中還有很多懸案(笑)。
     
      我認為領導就是要觀念領導,所以我自己體悟到什麼,我就講給部屬聽。2000年以後,因為幹部太多,我開始正式上課,再把上課內容寫成文章。一個人要觀念正確,才能有效率的工作。金融海嘯發生後,不少企業出狀況,倒是解答我很多懸案。
     
    問:爲什麼?
     
    答:我相信,全世界的事物都是成常態分配,大部份是落在中間,特別好或特別不好的相對少。常態分配跟我們講的中庸之道是契合的。站在穩健的角度,我們只要落在中間就好,不需要在兩邊,因為很outstanding的這邊,畢竟是例外,有時候甚至得靠運氣,所以不要去想這個。就經營企業來講,盡力做就對了,不一定非要第一。為了做第一去冒險,可能會變成第十。我只要持續努力,可以從第三變第二,從第二變第一,不是很穩嗎?想去樹梢摘最漂亮的果子,可能會跌倒,這也是我講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問:不管是穩定或穩健,能不能爲它下個定義?
     
    答:你踏的每一步,把握度都很高。它的風險是你輕易可以承擔的。比方說,我有七成把握,三成會失敗,而且失敗以後不傷筋骨,這樣可以做。
     
      有些事情是你有九成把握,但那10%一旦發生,你承擔不起,這樣不能做。反過來說,這件事情九成會失敗,但承擔得起,就可以做。過去媒體說我很開創、敢突破,表面上看起來我很冒險犯難,其實每一步我都知道企業能不能承擔得起,而且是輕易承擔,不會傷到筋骨。
     
    問:當讀者要吸取你的觀念時,你會建議他們怎麼使用?
     
    答:關於管理的書籍有三類,第一類是教科書,非常理論,都是專有名詞;第二類是管理大師寫的書,很多例子都是國外或大公司的例子,對本地的讀者有距離感;我寫的聯強EMBA文章算第三類,題目都很小,就在每個人的周遭,很貼近職場。所以在自己的工作環境中,它是最接近、最能轉化使用的。這是我當初題目愈寫愈小,愈來愈貼近員工的原因,其實是每個人工作中都會碰到的經驗,只是過去發生時,自己不見得感覺到。因此,要努力思考在工作經驗中相對應的場景,然後去模擬使用看看。那你就會真正把觀念跟實務連結在一起。一方面,這會使你對觀念理解更深入,二方面,它會融入你的腦海,達到內化。這樣,你以後隨手就能應用這些觀念,幫助自己職涯的發展。這是最重要的關鍵。(本文收錄於《打造將才基因》,作者:《Cheers》雜誌總編輯盧智芳)
     
    #連結閱讀
    1. 斜槓人生,好嗎?
    http://bit.ly/3mZU0Wk
    2. 杜書伍:有三大能力才是人才
    https://bit.ly/3zDWeSC
    3. 杜書伍:你懂得「想」,就成功一半!
    https://bit.ly/3CZLOyy
     
    🌏聯強國際為亞太第一大、全球第二大資通訊通路集團,2020年全球營收規模突破台幣1兆3,300億元。
    🎯知識與經驗的分享,是我們回饋社會的方式。

  • 電子工程師薪水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26 22:05:38
    有 670 人按讚

    【工作是人生的一部份,但絕對不是全部】

    前天我在某間企業內訓時,分享主題是《成為你,嚮往的那個人》裡面提到人生卡關在三十歲時,面對感情工作的徬徨,彷彿陷入了永無止境的黑暗。那時候身邊的人都無法給我支持力量,反而意外在某場打工度假分享會的分享者身上,我看見了嚮往的光。

    當時的我是一個事業有成的小主管,接手管理職也差不多兩到三年,工作逐步上手,同事間也沒有什麼需要磨合的氛圍,只是常會在想「接續的日子是我想要的未來嗎?」面對老闆交辦的工作任務,越發不想完成。當時內心想:「你那麼厲害,你來做啊!」但仍會不爭氣的點頭說「好,我知道了!我會盡力去完成。」

    事實上,我根本沒任何動力去完成,畢竟我從頭到尾都不看好老闆交辦天方夜譚的任務會完成。

    於是每次工作會議前,我的焦慮症就會緊張到一直想跑廁所,心想到底該怎麼跟老闆說「拜託!放棄這個案子吧!做點會賺錢的項目!」或著「老闆!這個項目真的很難做,你不要在為難大家。」

    同時心底明白老闆聽不進去,我也都說不出口,一定又會像往常般點頭跟老闆說「沒問題,我會盡量去完成」。最後老闆下了通牒說要看明顯進度,回到辦公室座位我就默默的打開電子信件,輸入了老闆的信箱位置,在信件標題打上三個字「離職信」,然後呆坐在電腦前久久不語。

    旁邊的同事問:「你還好嗎?」我說:「還好!」微微一笑,把信件關了。到底不是剛畢業的年輕人,離職這回事是不能衝動的,老在同一個行業換工作也不是辦法!於是開了購物頻道轉移方向,心想為了繳信用卡債,就不會老往辭職方想去了吧!

    隔天清晨,我完全打不起精神去上班。不想面對工作,不想面對老闆,不想面對同事的關愛,不想面對家人的詢問,不想看見信用卡帳單的數字。一巴掌拍像自己的臉,想到這禮拜在扣全勤下去薪水都快見底,日復一日,我仍拖延著任務,最後拖垮了自信,我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沒用的廢物。

    #如何從無限循環困境中走出來?

    的確去做完全沒有興趣事,或不認可的工作,下意識會一直拖延並為自己找藉口,拖延症到最後,彷彿靈魂跟肉體分開,像過著行屍走肉的生活!例如老闆希望我開發一個強大的系統,而工程師明確說這是天方夜譚,我不是討厭系統規劃與溝通,但因為老闆的命令要去拼命為難工程師,並逼同事加班完成,這一點違背我的初衷與本意,而且專業評估這案子絕對無法進行下去,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幹什麼,就像身不由己的棋子。

    直到這案子真的爛了,老闆也決定放棄,我才鬆一口氣。老闆說:「辛苦你了!」但我對於眼下這份工作已經沒有任何期待跟熱情,明知道就是一場爛戲,卻還是要演完他,或許這就是職場社畜生存的真諦,有些事情!當你認真努力時,你就輸了。

    後來我逐漸找到一個方法面對「拖延症」,的確面對不喜歡的工作,就會下意識感覺「不想做」,但如果我能把「不想做」的工作「做好」或是讓她「消失」,那我就不會陷入職場的焦慮情緒。

    做好工作,不代表非要完美,
    消失工作,不代表非要擺爛,
    而是讓自己能在工作中不再被人際關係情緒勒索,
    盡力,不是真的要用盡全力,而是讓自己不要落入情緒陷阱,
    工作是人生的一部份,但絕對不是全部。

    如果你認為自己已經被工作搞到焦慮不安,或許是時候你需要抽離一下。請拿出足夠的勇氣去面對「問題」,有時候問題是老闆,有時候問題是主管,有時候問題是自己,你的盡力,並不能真正幫你脫離困境。你的拖延,只會讓所有事情都變得糟糕而已。

    ✈ 紐西蘭 南島 西港 Westport New Zealand
    -
    生活中,選擇留下合適舒服的人
    博客來:https://reurl.cc/4yEqzV

  • 電子工程師薪水 在 民視新聞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25 22:00:16
    有 10 人按讚

    難道電子業的都很務實厭惡炒股?

  • 電子工程師薪水 在 李黎哈哈LilyHaha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12-04 21:00:04

    👉點擊領取YC亞洲料理食譜迷你書🥙
    https://mailchi.mp/556c2fb7c414/ebook_ycgermany
    👉More about YC
    https://www.instagram.com/asianfoods_lovers/

    [先說一下,網路很雷,影片卡卡,但聲音絕對沒問題]

    YC其實在影片當中很直白地去說到,自己不滿意過去在台灣的薪水,我覺得真的很直接XD不過這確實是現在很多年輕人的心聲,但要怎麼想辦法去解決,而不是陷在抱怨的情緒裡,YC的故事可以告訴你,或許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有著跟他一樣的經歷,但或許他的經驗可以啟發你一些想法。那如果好奇他怎麼身請到這個PhD的職缺,以及他對於德國博士的看法,還有跟同事之間的相處?就聽聽他怎麼說咯!(再次為德國雷網路感到抱歉)

    ▷▶︎ 點擊領取德國留學申請祕訣
    https://mailchi.mp/e20209012955/lilyhahahahana

    ▷▶︎ 點擊訂閱LILYHAHA每週電子報
    https://mailchi.mp/95e79555ca49/7d3opqfuv6

    ▷▶︎ 幫助你更快的找到問題
    -------------------------
    00:00 YC背景介紹,食譜領取方式?
    01:35 為什麼想在碩班畢業先去工作,而不直接申請博士?
    03:56 過去的工作經驗,對申請有幫助嗎?
    04:45 德國跟台灣的博士差異是什麼?
    06:16 博士薪資領50%,代表什麼意思?
    07:38 除了申請Jülich的博士職缺,還有申請哪些?
    09:30 邊工作邊準備申請文件的困難?
    10:34 在德國念博士應該要有什麼心態嗎?
    13:36 念博士的辛苦面是什麼?
    17:59 目前對於德國的看法是什麼?
    19:10 為什麼想要經營blog跟IG?
    20:40 推薦學生必學輕鬆料理?

    ▷▶︎ More LILYHAHA
    ----------------------
    ▪︎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lily.hahahahana/
    ▪︎ Email: [email protected]
    (更多留學諮詢、合作,請來信)

    ▷▶︎ About LILYHAHA
    ---------------------
    留學不在只是夢想,過去在準備德國留學的路上,資源總是相對英美少的很多,因此希望透過YouTube這個平台,來分享更多在歐洲的留學&工作經驗給大家,想到德國工作?想到德國念碩士?但卻沒有什麼方向,都可以跟我聊聊喔!

    ▷▶︎ 留學德國申請祕訣-免費資源
    ----------------------------------------
    ▪︎ 底下留言告訴我你的eamil,即可領取申請祕訣喔!
    ▪︎ 私訊預約免費留學諮詢30分鐘

    ▷▶︎ 這些影片會讓你對德國有更多了解
    -------------------------------------
    ⇢德國留學&生活
    ▪︎ 德國亞洲超市:https://youtu.be/B2xAXR5in8E
    ▪︎ 德國一天需要多少德文:https://youtu.be/qsmiffED25Y
    ▪︎ 德國外食花費:https://youtu.be/DDH8coykU3A
    ▪︎ 德國大學排名:https://youtu.be/9XWqweyKowo

    ⇢德國留學訪談
    ▪︎ 高中申請學士(慕尼黑大學)https://youtu.be/rL3eG-X3NfQ
    ▪︎ 德國碩士獎學金(慕尼黑工大)https://youtu.be/HvS2e6WjZzo
    ▪︎ 瑞士博士申請(蘇黎世聯邦理工)https://youtu.be/nT0HYE1Ctn0
    ▪︎ 瑞士碩士申請(洛桑聯邦理工)https://youtu.be/ATmVnNDhHTE
    ▪︎ 德國科大碩士(Hochschule Esslingen) https://youtu.be/gdIAPx4gmbE

    ⇢德國工作&實習
    ▪︎ 德國互惠生:https://youtu.be/x2Zysm7-0yk
    ▪︎ 德國畢業賺多少:https://youtu.be/FzBh5MRSuO4
    ▪︎ 德國實習&打工經驗:https://youtu.be/81CnfYIXJMA
    ▪︎ 德國軟體工程師:https://youtu.be/mY1K17nUzGU
    ▪︎ 瑞士Google工程師:https://youtu.be/7ly1ZCUldss

    ▷▶︎ key words 關鍵字
    ----------------------
    李黎哈哈 李黎哈哈訪談系列 德國留學 歐洲留學 德國工作 德國實習 德國生活 歐洲生活 德國簽證 留學申請 留學心得

    🎥在使用的影片拍攝剪輯器材
    相機 sony zv1
    https://amzn.to/2C8Iab1
    攝影 i Phone 7
    https://amzn.to/3hc1sMw
    腳架 JOBE
    https://amzn.to/3dPME3X
    麥克風 RODE
    https://amzn.to/3f8ZL0t
    剪輯 FCPX
    https://amzn.to/3dQr6V8
    字幕 Arctime
    ------------------------------------------------------------------------------------

  • 電子工程師薪水 在 台灣1001個故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6-06-08 16:33:13

    ☞四川顧客大喊讚 麻上癮有家鄉味
    兩位年輕男孩的創意川菜,
    其中ㄧ位到四川拜師學藝,
    另一位人在澳洲求學,
    因為爸爸過世返回台灣工作,
    卻苦尋不到當年在澳洲吃到,
    四川師父煮出來的道地滋味,
    兩個人碰在一起開始,
    這一場創意川菜夢。

    ☞大砲型大竹筒飯 好料填滿每ㄧ空格
    大砲型竹筒飯是南投鹿谷鄉特產,
    老闆娘說竹筒飯的由來,
    是老一輩為了工作方便,
    他們到山上沒有帶鍋子,
    就只帶米就用竹筒去煮。

    ☞母子齊心做米苔目 濃郁米香冰品必備
    新北市八里地區傳統,
    在農曆六月六日要吃米苔目,
    八里的張媽媽光是一天,
    要做出超過六百斤的米苔目,
    張媽媽因為脊椎受傷,
    兒子辭去電子工程師的工作,
    回家接手還創新米苔目的吃法。

    ☞延續不斷的福州麵線 手作真功夫 揉捏拉彈甩
    65歲的潘順龍,
    國小畢業就拜師學藝,
    做超過40年福州手工麵線,
    強調手作步驟複雜麻煩,
    目前全台師傅剩不到10位,
    65年次兒子潘建忠,
    算是最年輕的一個,
    很辛苦沒人要做了!

    ☞花蓮馬太鞍濕地 原民的快樂天堂
    花蓮縣光復鄉的馬太鞍溼地,
    自然生態豐富,
    原住民青年還會帶您品嚐,
    馬太鞍特有的一種石煮鍋,
    一位拉藍老師因為他很憂心,
    阿美族的青年,特別給他們薪水,
    訓練他們做導覽工作。

    ■台灣1001個故事 說不完的故事
    每周日晚間9點,請鎖定東森新聞【台灣1001個故事】唷!

    更多精彩內容鎖定《台灣1001個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user/ettvtaiwan1001